<
⿱巩手(.,H,T,J)
U+39EC(Ext A)
手部6畫 共10畫 核心字
官話
gong3
粵語
gung2
ngung2
ung2
日語
キョウ
韓語
廣韻
見/鍾/上
集韻
見/鍾三/上
Sources 各源例字
G3-494B
H-8A48
T4-2D32
JMJ-001370
KP1-45AC
Old versions 舊版本
Evolution 字形演化
說文小篆
傳抄
集篆古文韻海
印刷字體
廣韻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
Origin 字源諸說
《說文解字》: 居悚切袌也。从丮工聲。𢀜或加手。
《說文解字》: 居竦切𢹬也。从手𢀜聲。
Meaning 字義
gong3
(1)
拥,抱持 也作「𢀜
𢀜 gong3
(1)
(2)
(3)
堆聚或拱出 作画的一种方法
(粵)
「𢫨」的異體字
𢫨 rong3
(1)
推,推车
Kinship diagram of variants 異體字圖譜
《說文解字》WFG
→巩
丮部 005
《說文解字》
居悚切袌也。从丮工聲。𢀜或加手。
《說文解字繫傳》
矩悚反抱也。從丮工聲。 [臣鍇曰:「恐、、築字從此。」] 𢀜或從手。
《說文解字注》
居竦切袌也。 [《手部》曰:㧬,𢹬也。𢹬,袌也。] 从𠃨。工聲。 [居竦切。九部。] 𢀜或加手。 [又見《手部》。]
手部 019
《說文解字》
居竦切𢹬也。从手𢀜聲。 [臣鉉等案:𠃨部有𢭤,與𢀜同,此重出。]
《說文解字繫傳》
矩悚反擁也。從手巩聲。
《說文解字注》
居竦切𢹬也。从手。𢀜聲。 [居竦切。九部。按此篆巳見𠃨部。爲𢀜之或字。此不當重出。當是淺人所增。刪之可也。㧬訓擁,則當與擁篆相聯爲文。增之者廁非其所矣。]
《康熙字典》
【卯集中】【手字部】 【唐韻】居竦切【集韻】古勇切,𠀤音拱。【說文】𢹬也。
 又𢀜或加手作𢭤,抱也。本作𢭤。【集韻】亦作𠦕。𠀤𢀜同。互見工部𢀜字註。 說文(121)
Phonology 音韻
標準語 Official Languages
官話
gong3 [kʊŋ214] ㄍㄨㄥˇ
粵語
gung2 [kuːŋ35]
ngung2 [ŋuːŋ35]
ung2 [uːŋ35]
日語
キョウ [kʲoː] [漢]
[kɯ] [呉]
韓語
[koŋ]
韻書 Rime Books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釋義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
廣韻
3小韻居悚kioŋ抱持說文𢹬抱持說文𢹬
刊謬補缺切韻
3小韻居悚kĭwoŋ抱持。抱持。
集韻
鍾三3小韻古勇kiuoŋ說文袌也或从手一作𠦘說文袌也或从手一作𠦘
五音集韵
3gioŋ舉兩手取曰㧬舉兩手取曰㧬
3kioŋ抱持說文擁也抱持說文擁也
擬音方案:《廣韻》《切韻》《集韻》:邵榮芬(《禮部韻略》《增韻》《五音集韻》擬音為與《集韻》音韻地位對比得到),《洪武正韻》:小學堂資料,《古今韻會舉要》:竺家寧,《蒙古字韻》:江鍾偉,《音韻闡微》:林慶勛,《中原音韻》:寧繼福,《韻略易通》:張玉來,《中州音韻》:馬樂樂,《中華新韻》:依註音符號,《東國正韻》:申祐先,《戚林八音》:彭攻關,《分韻撮要》:劉鎮發
上古音 Reconstructed Old Chinese
布之道諧聲域
KOŊ
聲首
布之道擬音
koŋʔ
音節類型B
Notes 註
㧬 拱 *巩
《漢語同源詞大典》:㧬:擁抱、抱持;拱:雙手抱拳。本組字皆有「抱」義。本組字讀音相近,該書認為是一組同源字。
𡰢 攜 㧬 *巂
《漢語同源詞大典》:𡰢:跛不能行,為他人所提攜;攜:提攜字;㧬:上舉。本組字皆有「提攜」義。本組字讀音相近,該書認為是一組同源字。
Relatives 相關字
Index in character sets 字符集索引
SetIDExtraG2 4143 -G3 4143 -GKX 0430.11 康熙字典-GHZR 1970.02 汉语大字典-GZFY 463706 -G古籍 02922 -H 8A48 -T4 1318 全字庫-T丙表 04204 異體字字典-JMJ 001370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K法院 F01C0 -KP1 45AC -
讀音 Readings
kMandarin
gǒng
GONG3 (v3.1.0-6.0.0)
kHanyuPinyin
31863.030:gǒng
kCantonese
gung2
gung1 gung2 ngung2 (v4.1.0-13.0.0)
GUNG1 GUNG2 NGUNG2 (v4.0.1)
GUNG1 GUNG2 (v3.1.0-3.2.0)
kJapanese
キョウ ク
kDefinition
to raise; to fold the hands on the breast, to bow, to salute, a method (to pile or to raise up) of painting; (Cant.) to push from behind
to raise; to fold the ands on the breast, to bow, to salute, a method (to pile or to raise up) of painting (v3.1.0-3.2.0)
來源 IRG Sources
kIRG_GSource
G3-494B
3-494B (v3.0.0-5.2.0)
kIRG_HSource
H-8A48
8A48 (v4.0.1-5.2.0)
kIRG_TSource
T4-2D32
4-2D32 (v3.0.0-5.2.0)
kIRG_JSource
JMJ-001370
kIRG_KPSource
KP1-45AC
kRSUnicode
64.6
kTotalStrokes
10
辭典索引 Dictionary Indices
kCheungBauerIndex
408.06
kHanYu
31863.030
kIRGHanyuDaZidian
31863.030
kIRGKangXi
0430.110
kKangXi
0430.110
kMorohashi
12049
kSBGY
239.20
辭典資料 Dictionary-like Data
kCangjie
MNQ
kCheungBauer
064/06;MNQ;[ng]ung2
kCihaiT
574.603
kPhonetic
689*
kUnihanCore2020
H
其他碼位 Other Mappings
kGB3
4143
kHKSCS
8A48 (v3.1.1-15.0.0)
kKPS1
45AC (v3.1.1-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