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話
fu4
粵語
fu6
日語
フ
韓語
부
越南
phó
廣韻
幫/虞/去
集韻
非/虞/去
奉/虞/去
訓読
あたえる(与える)
つく(付く)
つける(付ける)
Sources 各源例字
G0-3836
HB1-A549
T1-4569
J0-4955
K0-5C75
V1-4A70
KP0-DEDF
Old versions 舊版本
IVD

00Ad
Evolution 字形演化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
秦
簡帛
睡虎地
秦
簡帛
里耶
漢
簡帛
張家山
漢
說文小篆
宋
傳抄
古文四聲韻
宋
傳抄
集古文韻上聲韻第三
宋
傳抄
集篆古文韻海
宋
傳抄
汗簡
唐
石經
開成石經
宋
印刷字體
廣韻
宋
印刷字體
增韻
明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清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
當代
標準字形
陸
當代
標準字形
港
當代
標準字形
台
當代
標準字形
日
當代
標準字形
韓
Origin 字源諸說
《說文解字》:
方遇切
與也。从寸持物對人。
Meaning 字義
fu4
(1)
授予;交给to give 付款
(2)
寄托;托付to deliver
(3)
用同「副」 1.符合 2.辅助的;居第二位的 3.量词 用于成套的东西
→副
fu4
(2)
贰;居第二位的;次要的(区别于正或主)secondary, subsidiary, deputy 副主席 副食品
(5)
相称;符合 如:名副其实to correspond to
(10)
量词 1.双;成对的 如:一副手套;一副对联 2.套;张 如:一副笑脸;一副严肃的表情measure word for pair or set
(4)
用同「咐」
→咐
fu4
(2)
[吩咐]见“吩”
(5)
用同「敷」(fu1)
→敷
fu1
(1)
施予;给予
(2)
传布;施行
(3)
宣布;公布
(4)
铺叙;陈述
(5)
铺展;铺开 如:敷席;敷座;敷设to lay, to pave, to spread
(6)
遍布;散布
(7)
生长;开放
(8)
足;够 如:入不敷出sufficient
(9)
分别;区分
(10)
分派;分摊
(11)
搽;涂 如:敷粉;敷药to apply a remedy
(12)
通「傅」(fu4) 附着;连接
→傅
fu4
(6)
通「附」 1.至;迫近 2.依附;依凭 3.附着;加上 4.附会;强加 5.秦汉时称男子著名于籍服王家徭役 6.随带,捎带to attach
→附
fu4
(2)
依傍;依附to adhere to
(5)
附会to make a strained interpretation
(6)
附着to attach to
(12)
附带;从属 如:附设;附业;附属dependency
(13)
姓
(6)
姓
(7)
通「祔」 祭名,新死者附祭于先祖
→祔
fu4
(1)
祭名
(壯)
壯字用同「孚」
→孚
(壯)
fouz 符
(二简)
「傅」的二簡字,已廢止
→傅
fu4
(1)
辅佐,辅助to assist
(2)
教导;教育
(3)
师傅;教师 古时特指帝王的相或帝王、诸侯之子的老师tutor, teacher
(4)
草名
(5)
虫名
(6)
通「附」 1.至;迫近 2.依附;依凭 3.附着;加上 4.附会;强加 5.秦汉时称男子著名于籍服王家徭役 6.随带,捎带to attach
→附
fu4
(2)
依傍;依附to adhere to
(5)
附会to make a strained interpretation
(6)
附着to attach to
(12)
附带;从属 如:附设;附业;附属dependency
(7)
通「付」 交给
→付
fu4
(1)
授予;交给to give 付款
(8)
姓
fu1
(9)
通「敷」 1.布陈;分布 2.陈述 3.涂擦抹
→敷
fu1
(3)
宣布;公布
(4)
铺叙;陈述
(11)
搽;涂 如:敷粉;敷药to apply a remedy
(喃)
pho 詞:pho sách, pho tượng 義:book collection, statude
(喃)
phó 詞:phó thác 義:to entrust
(喃)
phú 詞:trời phú chọ.. 義:to grant
(喃)
◎ Ban cho, giao cho.#A1: 付 phó
(喃)
〄 Trao gửi, gửi gắm.#A1: 付 phó
Kinship diagram of variants 異體字圖譜
《說文解字》WFG
《說文解字》
方遇切
與也。从寸持物對人。 [臣鉉等曰:寸,手也。]
《說文解字繫傳》
方娶反
予也。從寸,持物以對人曰付予也。會意。
《說文解字注》
方遇切
予也。 [予者,推予也。《尙書》。天旣孚命正厥德。今文《尙書》作天旣付命正厥德。] 从寸持物㠯對人。 [寸者,手也。方遇切。古音在四部。]
《康熙字典》
【子集中】【人字部】 【唐韻】【集韻】【韻會】𠀤方遇切,音傳。畀也,授也。【孔叢子·記義篇】孔子曰:若苟付可付。則己不勞,而賢才不失矣。又【集韻】符遇切。同祔。祭名。【周禮·春官】大祝,言甸人讀禱付練祥掌國事。【註】付當爲祔。
又姓。
【說文】从寸持物對人。【徐鉉曰】寸,手也。亦作仅。
考證:〔【周禮·春官】大祝,言甸人讀禱付練詳掌國事。〕
謹照原文詳改祥。 說文(121)
Phonology 音韻
標準語 Official Languages
官話
fu4 [fu51] ㄈㄨˋ
粵語
fu6 [fuː2] 付出, 付款, 付錢, 付託, 付予, 付與
日語
フ [ɸɯ] [呉漢]
韓語
부 [pu]
越南
phó [fɔ35]
韻書 Rime Books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釋義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
廣韻
幫虞
遇攝虞韻3等開口去遇韻付小韻方遇切pio与也方遇切六与也方遇切六
刊謬補缺切韻
幫虞
遇攝虞韻3等開口去遇韻付小韻府遇切pĭu府遇反。授。六。府遇反。授。六。
集韻
非虞
遇攝虞韻3等合口去遇韻付小韻方遇切pfio說文與也从寸持物對人說文與也从寸持物對人
奉虞
遇攝虞韻3等合口去遇韻附小韻符遇切bvio說文後死者合食於先祖或省說文後死者合食於先祖或省
禮部韻略
非虞
遇攝虞韻3等合口去遇韻付小韻方遇切pfio方遇切釋按說文與也方遇切釋按說文與也
增韻
敷虞
遇攝虞韻3等合口去遇韻赴小韻芳遇切pfʰio畀也授也又見下今圈畀也授也又見下今圈
奉虞
遇攝虞韻3等合口去遇韻附小韻符遇切bvio周禮大祝付練祥掌國事注付當為祔祭先王以祔後死者釋文付音附增入周禮大祝付練祥掌國事注付當為祔祭先王以祔後死者釋文付音附增入
五音集韵
非虞
遇攝虞韻3等合口去遇韻非母三等pfio方遇切與也十六字方遇切與也十六字
奉虞
遇攝虞韻3等合口去遇韻奉母三等bvio=祔:祭名亦合塟也=祔:祭名亦合塟也
洪武正韻
非模合
模韻開口去暮韻赴小韻芳故切fu畀也授也又周禮大祝付練祥掌國事注付當爲祔祭先㠪以祔後死者釋文付音附畀也授也又周禮大祝付練祥掌國事注付當爲祔祭先㠪以祔後死者釋文付音附
古今韻會舉要
非孤去遇韻顧韻非母pfu方遇切次宫清音說文●予也从手持物以對人曰付㑹意増韻授也又本韻方遇切次宫清音說文●予也从手持物以對人曰付㑹意増韻授也又本韻
蒙古字韻
H ꡯwu ꡧꡟ去魚韻ɣu()
音韻闡微
非魚虞撮去聲遇韻付小韻非母三等fy
中原音韻
非魚模合去聲魚模韻fu
韻略易通
風呼模去聲呼模韻fu授與授與
中州音韻
非魚模合去聲魚模韻付小韻fu與也授也與也授也
中華新韻
ㄈ ㄨ 去模韻甲類fu
東國正韻
ㅂ ㅜㅇ 去拘矩屨韻pu
ㅃ ㅜㅇ 去拘矩屨韻bu
戚林八音
非風 孤姑 陰去孤姑韻hu
分韻撮要
非 孤 陽去孤韻fu畀也授也又分付畀也授也又分付
擬音方案:《廣韻》《切韻》《集韻》:邵榮芬(《禮部韻略》《增韻》《五音集韻》擬音為與《集韻》音韻地位對比得到),《洪武正韻》:小學堂資料,《古今韻會舉要》:竺家寧,《蒙古字韻》:江鍾偉,《音韻闡微》:林慶勛,《中原音韻》:寧繼福,《韻略易通》:張玉來,《中州音韻》:馬樂樂,《中華新韻》:依註音符號,《東國正韻》:申祐先,《戚林八音》:彭攻關,《分韻撮要》:劉鎮發
上古音 Reconstructed Old Chinese
高本漢
pi̯u
王力
pǐwɔ 侯部
董同龢
pjuɡ 侯部
周法高
pjew 侯部
李方桂
pjugh 侯部
鄭張尚芳
pos 侯0部
白-沙
*p(r)o-s
斯塔羅斯金上古前期
poʔs
斯塔羅斯金上古後期
poh
斯塔羅斯金西漢
poh
斯塔羅斯金東漢
poh
許思萊上古
poh
許思萊東漢
puoᶜ
布之道諧聲域
PO
聲首付
布之道擬音
p(r)oh
音節類型B
Dialects 方言
f
fu
去聲(291)
官北京51
官北京平谷51
官天津南開52
官天津武清51
官天津寶坻51
官天津靜海53
官河北唐山樂亭52
官河北唐山遷西52
官河北秦皇島北戴河51
官河北邯鄲館陶213 (姓~)
官河北邯鄲大名213
官河北邯鄲魏縣312
官河北邢臺巨鹿21
官河北保定阜平53
官河北保定淶水314
官河北張家口蔚縣312
官河北承德平泉51
官河北承德興隆51
官河北滄州滄縣41
官河北廊坊霸州41
官河北廊坊廣陽51
官河北衡水故城31
官山西運城臨猗31
官山西臨汾侯馬53
官山西臨汾鄉寧22
官內蒙古赤峰寧城51
官內蒙古通遼科爾沁52
官內蒙古呼倫貝爾海拉爾51
官內蒙古興安烏蘭浩特53
官內蒙古錫林郭勒錫林浩特53
官遼寧沈陽41
官遼寧大連52
官遼寧鞍山海城51
官遼寧丹東51
官遼寧錦州51
官遼寧營口蓋州51
官遼寧阜新細河51
官遼寧遼陽白塔51
官遼寧盤錦51
官遼寧鐵嶺昌圖51
官遼寧鐵嶺開原51
官遼寧朝陽北票51
官遼寧朝陽建平53
官遼寧葫蘆島綏中51
官吉林長春南關53
官吉林吉林龍潭53
官吉林四平梨樹52
官吉林遼源龍山52
官吉林通化東昌52
官吉林白山渾江53
官吉林松原寧江52
官吉林白城大安52
官吉林白城洮南52
官吉林延邊敦化52
官吉林延邊琿春52
官黑龍江哈爾濱53
官黑龍江齊齊哈爾泰來53
官黑龍江雞西雞冠53
官黑龍江雞西密山52
官黑龍江雙鴨山集賢53
官黑龍江大慶肇州53
官黑龍江伊春嘉蔭51
官黑龍江佳木斯同江53
官黑龍江七台河勃利53
官黑龍江牡丹江林口53
官黑龍江牡丹江寧安51
官黑龍江黑河嫩江53
官黑龍江綏化蘭西53
官黑龍江綏化肇東53
官黑龍江大興安嶺漠河52
官江蘇南京44
官江蘇徐州42
官江蘇常州金壇44
官江蘇連雲港
官江蘇連雲港贛榆51
官江蘇淮安漣水55
官江蘇鹽城亭湖35
官江蘇揚州
官江蘇泰州33
官安徽合肥53
官安徽蚌埠53
官安徽馬鞍山花山53
官安徽淮北52
官安徽銅陵樅陽33
官安徽安慶41
官安徽滁州天長45
官安徽阜陽53
官安徽阜陽潁上51
官安徽宿州碭山53
官安徽宿州埇橋42
官安徽六安金安53
官安徽亳州蒙城53
官安徽池州貴池53
官安徽宣城宣州53
官江西九江潯陽21
官江西贛州章貢213
官江西吉安永豐213
官山東濟南21
官山東濟南章丘21
官山東棗莊嶧城42
官山東東營廣饒31
官山東煙台蓬萊42
官山東煙台5
官山東濰坊安丘31
官山東濰坊昌邑31
官山東濰坊臨朐21
官山東泰安寧陽312
官山東泰安21
官山東日照東港21
官山東日照五蓮31
官山東臨沂莒南21
官山東臨沂平邑5
官山東臨沂沂水21
官山東德州5
官山東德州樂陵51
官山東聊城5 (量詞)
官山東濱州博興21
官山東濱州鄒平31
官山東菏澤單縣423
官河南鄭州城關41
官河南開封31
官河南洛陽412
官河南平頂山新華41
官河南新鄉長垣213
官河南濮陽312
官河南許昌31
官河南漯河召陵31
官河南南陽南召42
官河南商丘梁園41
官河南商丘睢縣312
官河南信陽312
官河南周口淮陽312
官河南駐馬店平輿53
官湖北武漢35
官湖北十堰丹江口31
官湖北宜昌35
官湖北襄陽襄樊31
官湖北荊門鍾祥214
官湖北隨州曾都213
官湖北恩施鶴峰35
官湖北天門44
官湖南常德35
官湖南張家界大庸24
官湖南郴州213
官湖南永州寧遠24
官湖南懷化靖州45
官湖南湘西吉首24
官廣西柳州雒容24
官廣西桂林臨桂35
官廣西百色樂業24
官廣西百色西林24
官廣西河池宜州24
官廣西來賓武宣24
官重慶江津24
官四川成都213
官四川自貢14
官四川攀枝花仁和213
官四川瀘州古藺12
官四川德陽中江213
官四川綿陽北川213
官四川廣元劍閣214
官四川遂寧射洪214
官四川內江威遠214
官四川樂山井研214
官四川南充14
官四川眉山東坡213
官四川宜賓屏山213
官四川廣安213
官四川達州達縣213
官四川雅安漢源13
官四川巴中南江214
官四川資陽安嶽213
官四川涼山西昌213
官貴州貴陽13
官貴州六盤水六枝13
官貴州遵義24
官貴州安順西秀13
官貴州畢節5
官貴州畢節威寧13
官貴州銅仁思南13
官貴州銅仁玉屏35
官貴州黔西南興義24
官貴州黔東南丹寨13
官貴州黔東南凱里35
官貴州黔東南黎平53
官貴州黔南平塘13
官雲南昆明212
官雲南曲靖沾益213
官雲南玉溪紅塔213
官雲南保山隆陽13
官雲南昭通212
官雲南昭通鎮雄212
官雲南麗江永勝45
官雲南楚雄大姚213
官雲南紅河建水21
官雲南紅河蒙自212
官雲南文山廣南22
官雲南西雙版納景洪213
官雲南大理213
官雲南德宏芒市214
官西藏拉薩213
官陝西西安44
官陝西銅川耀州44
官陝西寶雞31
官陝西咸陽三原55
官陝西渭南合陽55
官陝西延安寶塔52
官陝西漢中漢臺312
官陝西安康平利214
官陝西商洛商州44
官甘肅蘭州13
官甘肅金昌永昌53
官甘肅白銀會寧44
官甘肅武威民勤31
官甘肅張掖山丹31
官甘肅酒泉肅州213
官甘肅酒泉敦煌44
官甘肅慶陽寧縣44
官甘肅定西安定44
官甘肅隴南康縣24
官甘肅臨夏42
官青海西寧213
官青海海東循化53
官寧夏吳忠同心13
官寧夏中衛沙坡頭13
官新疆烏魯木齊213
官新疆吐魯番33
官新疆哈密213
官新疆昌吉吉木薩爾213
官新疆巴音郭楞焉耆213
官新疆石河子31
晉河北石家莊贊皇312
晉河北邯鄲涉縣55
晉河北邢臺沙河21
晉河北張家口張北213
晉山西太原陽曲454
晉山西大同靈丘53
晉山西大同西坪24
晉山西晉城陵川24
晉山西晉城沁水53
晉山西朔州懷仁24
晉山西晉中昔陽13
晉山西忻州五寨52
晉內蒙古呼和浩特玉泉35
晉內蒙古包頭東河52
晉內蒙古烏海海勃灣51
晉內蒙古鄂爾多斯東勝52
晉內蒙古巴彥淖爾臨河52
晉內蒙古烏蘭察布集寧24
晉內蒙古錫林郭勒太僕寺213
晉河南安陽31
晉河南鶴壁鶴山31
晉河南新鄉衛濱21
晉河南焦作武陟13
晉河南濟源24
晉陝西延安寶塔442
晉陝西榆林神木53
晉陝西榆林吳堡53
晉陝西榆林榆陽52
吳浙江寧波餘姚52
吳浙江湖州雙林334
吳安徽宣城宣州53
徽安徽黃山黟縣24
徽安徽宣城旌德213 (姓)
徽江西上饒婺源35
閩台灣苗栗三義55
客江西九江修水53
客江西贛州南康53
客湖南株洲攸縣44
客湖南郴州桂東53
客廣東廣州從化52
客廣東韶關南雄42
客廣東深圳42
客廣東梅州梅縣53
客廣東梅州五華53
客廣東東莞42
客廣西玉林博白42
贛安徽安慶太湖33
贛安徽池州東至412
贛江西新余分宜
贛湖南長沙瀏陽212
贛湖南衡陽常寧24
贛湖南邵陽洞口35
贛湖南郴州安仁51
湘湖南邵陽城步45
湘湖南永州324
湘湖南婁底新化45
湘廣西桂林灌陽35
粵廣東珠海前山33
粵廣東江門白沙31
粵廣東東莞32
陰去(61)
官河北石家莊無極51
官江蘇南通
官湖北孝感孝南35
官湖北黃岡紅安
官湖南懷化會同45
晉山西長治44
吳上海35
吳上海浦東新區35
吳江蘇南京高淳35
吳江蘇無錫35 (據《當代吳語》一書載:無錫方言的陰去調為34,此處是35,疑印刷有誤。)
吳江蘇蘇州412
吳江蘇鎮江丹陽45
吳江蘇泰州靖江51
吳浙江杭州445
吳浙江嘉興334
吳浙江紹興33
吳浙江衢州開化423
吳浙江衢州龍游52
吳浙江舟山定海44
吳浙江台州仙居55
吳浙江麗水雲和55
吳安徽黃山甘棠33
吳安徽池州貴池53
徽安徽黃山祁門213
徽安徽黃山歙縣213
徽安徽宣城績溪35
徽江西景德鎮浮梁213
閩福建三明將樂324
閩福建南平邵武213
客江西贛州寧都31
客廣東韶關新豐53
客廣西南寧馬山55
客廣西玉林北流53
客台灣新竹芎林11
贛江西南昌進賢
贛江西鷹潭貴溪
贛江西撫州黎川53
贛湖北咸寧咸安213
湘湖南長沙55
湘湖南株洲45 (文)
湘湖南衡陽24
湘湖南衡陽衡山55
湘湖南邵陽綏寧35
湘湖南岳陽45
湘湖南益陽南縣45
粵廣東廣州33
粵廣東韶關33
粵廣東陽江江城35
粵廣東清遠33
粵廣西柳州融水45
粵廣西玉林博白52
粵廣西百色33
粵廣西河池宜州44
粵廣西崇左45
平湖南永州道縣33
平廣東韶關33
平廣西南寧亭子55
平廣西柳州融水435
平廣西桂林朝陽35
平廣西玉林福綿52
平廣西百色田東35
陽去(27)
客廣東汕尾海豐44
贛江西九江彭澤
贛湖北荊州監利33
湘湖南株洲21 (白)
粵廣東深圳寶安32
粵廣東佛山22
粵廣東佛山順德21
粵廣東茂名化州31
粵廣東肇慶52
粵廣東肇慶封開21
粵廣東清遠連山214
粵廣西南寧22
粵廣西梧州蒙山214
粵廣西北海22
粵廣西欽州22
粵廣西貴港桂平22
粵廣西貴港南江21
粵廣西玉林北流21
粵廣西百色那畢22
粵廣西崇左寧明22
粵香港22
粵澳門22
平廣西梧州藤縣22
平廣西百色田東22
平廣西賀州富川八都話55
平廣西賀州富川七都話35
平廣西賀州九都話33
陽平(17)
官河北邯鄲館陶52 (~款)
官山西臨汾洪洞24
官遼寧大連金州52
官安徽蕪湖55
官山東青島即墨2
官山東煙台萊州42
官山東濰坊壽光2
官山東濟寧2
官山東威海環翠33
官山東聊城2 (~款)
官寧夏銀川3
徽浙江杭州建德33
閩廣東中山隆都33
粵廣東湛江吳川31
粵廣東雲浮21
粵廣東雲浮羅定21
粵廣西防城港東興31
陰平(7)
官山西運城垣曲53
官黑龍江雞西虎林31
官山東淄博博山1
官青海海北門源55
吳浙江杭州臨安55
吳浙江寧波52
粵廣東珠海斗門33
上聲(5)
官河南三門峽湖濱44
官甘肅平涼崆峒53
官寧夏固原涇源52
官寧夏固原西吉53
官寧夏固原原州53
入聲(2)
徽安徽宣城旌德55 (動詞,付錢)
湘湖南益陽安化45
陰上(1)
官甘肅天水清水52
平聲(1)
官甘肅甘南合作13
陽平乙(1)
贛江西南昌45
陰入(1)
平湖南永州寧遠13
陽上(1)
平廣西桂林平樂33
fou
陽去(2)
平廣西崇左扶綏13
平雲南文山富寧22
fəu
陰去(1)
粵廣西來賓武宣42
陽去(2)
粵廣西南寧賓陽52
粵廣西欽州靈山33
fʊ
去聲(2)
官雲南普洱思茅213
粵香港新界32
fy
陰去(2)
吳江蘇無錫江陰435
吳江蘇常州51
fuo
陰去(1)
吳福建南平浦城423
陽去(1)
吳浙江衢州開化212 (讀,又)
fɯ
去聲(1)
官雲南臨滄臨翔13
føy
陰去(1)
吳浙江溫州42
fuə
陰去(1)
吳浙江金華玉山52
h
hu
去聲(7)
閩浙江溫州蒼南21
閩浙江溫州洞頭21
閩福建三明大田31
閩福建泉州南安31
閩江西上饒廣豐21
閩台灣彰化鹿港31
粵廣東中山石岐33
陰去(11)
吳上海浦東新區35
閩福建廈門21
閩福建莆田仙游52
閩福建漳州漳浦11
閩福建寧德古田21
閩廣東汕頭213
閩廣東湛江雷州21
閩廣東汕尾海豐213
閩廣東潮州213
閩廣東揭陽213
閩台灣新北板橋21
陽去(4)
閩福建漳州漳浦33
閩廣東茂名電白43
閩廣西貴港平南22
客廣東惠州31
hou
陰去(2)
閩福建福州212
閩福建寧德福安35
x
xu
去聲(7)
官江蘇宿遷宿城51
官安徽淮南鳳台51
晉山西臨汾隰縣44
晉山西呂梁孝義454
晉山西呂梁中陽53
吳安徽宣城寧國31
閩福建三明沙縣24
陰去(4)
吳安徽蕪湖南陵45
閩福建南平建甌33
閩福建寧德柘榮35
贛福建三明泰寧51
xəu
陰去(1)
湘湖南婁底雙峰35
xuβ
去聲(1)
晉山西晉中祁縣45
xo
陽去(1)
閩福建南平建陽43
ɸ
ɸu
去聲(1)
官廣西賀州富川35
陰去(1)
湘湖南湘西瀘溪213
陽去(1)
湘湖南湘潭21
上聲(1)
湘湖南懷化辰溪42
χ
χu
去聲(1)
官陝西安康漢陰214
pʰ
pʰu
陰去(1)
粵廣西桂林臨桂33
p
pu
陽去(1)
粵廣西賀州信都213
Notes 註
付 府 腑
《ABC上古漢語詞源詞典》認為:「付」的付出義來源於「府」的聚集義。五臟六腑的「腑」與「府」同源
付 符
《ABC上古漢語詞源詞典》認為:兩者的「相符合」義同源
祔 符 柎 𩬙 駙 附 𥹃 苻 鉜 䠵 蚹 胕 膚 *付
《漢語同源詞大典》:祔:死者附祭於先祖;符:符節類信物,引申為符合、相合;柎:鐘鼓架之足,寓相依附、相合之義;𩬙:假髮,覆於真髮之上二者相和;駙:副馬,與主馬相應和;附:依附;𥹃:穀殼,與穀米相合;苻:蘆葦桿內種之白膜;鉜:鏡匣上的飾物,附加者;䠵:穿衣,衣附於身而相合;蚹:蛇腹下橫鱗,依附於蛇身;胕:皮膚;膚:皮膚。本組字皆有「相附、相合」義。本組字讀音相近,該書認為是一組同源字。
軵 復 *付
《漢語同源詞大典》:軵:反推車;復:返回,反向行走。本組字皆有「反」義。本組字讀音相近,該書認為是一組同源字。
漢語多功能字庫
略說: 「付」最早見於金文,最初從「人」從「又」,「又」象手形,「付」象以手遞向人,會付與之意。44 字
詳解: 「付」最早見於金文,最初從「人」從「又」,「又」象手形,「付」象以手遞向人,會付與之意。《說文》:「付,與也。从寸持物對人。」徐鉉等曰:「寸,手也。」《說文校議》:「与、與、予通。」段玉裁注:「予者,推予也。《尚書》:『天既孚命,正厥德』,今文《尚書》作『天既付命,正厥德』。寸者,手也。」
後來於「又」下加「一」,應為飾筆,成「寸」字之形,仍表示手;亦有學者認為「一」象交付之物(參王筠、張世超)。西周晚期「又」改為「爪」形,按「又」、「寸」、「爪」表示手之意同。此外,《馬王堆漢墓帛書》「付」字「又」下一劃置於「又」的上部,與帛書「寸」字異體相同,參見「寸」、「爪」。
金文用作本義,表示給予。散氏盤:「我既付散氏田器。」《尚書.梓材》:「皇天既付中國民」。「付」字古文《尚書》作「孚」,今文《尚書》作「付」,馬融本《尚書》作「附」,「孚」、「附」、「付」相通,皆音近之故。391 字相關漢字: 人,又,一,寸,爪,孚,附
Relatives 相關字
Yixiezi 異寫字 (works in progress)
As phonetic component 作聲旁
Index in character sets 字符集索引
SetIDExtraG0
2422
-G1
2422
-G7
5.丿.9
-GT
0102
-GKX
0092.12
康熙字典-GHZR
0144.07
汉语大字典-GZFY
128901
-GZJW
000611
-GZ
fouz.2.3
-G通规
0269
-G常用
常.5.64
-G二简
一.1.41
繁体: 副
G二简
二.1.17
繁体: 傅
G二简
二.1.69
繁体: 咐
注: *in 吩咐.
G京族
fɔ5.1.0
-G古籍
02670
-HB1
A549
-H常用
0077
-T1
3773
全字庫-T甲表
00079
異體字字典-T本土
0089
-J0
4153
-JMJ
006520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J常用
1739
学年: 4
K0
6085
-K敎育
1257
-KP0
6263
-V1
4280
-
讀音 Readings
kMandarin
fù
FU4
(v4.0.1-6.0.0)
FU4 TONG4
(v3.1.0-3.2.0)
FU4
(v2.1.0-3.0.0)
kHanyuPinlu
fù(83) fu(77)
fu4(83) fu5(77)
(v4.1.0-6.2.0)
fu4(83), fu5(77)
(v4.0.1)
kTGHZ2013
102.130:fù
kHanyuPinyin
10112.050:fù
kXHC1983
0346.020:fù
0346.020:fù
(v5.1.0)
kCantonese
fu6
FU6
(v2.1.0-4.0.1)
kJapanese
フ つける つく あたえる
kJapaneseKun
TSUKERU ATAERU TSUKU
kJapaneseOn
FU
kKorean
PWU
kHangul
부:0E
부
(v5.0.0-10.0.0)
kVietnamese
phó
kTang
biò
biò
(v4.1.0-5.1.0)
bio3
(v2.1.0-4.0.1)
kDefinition
give, deliver, pay, hand over; entrust
來源 IRG Sources
kIRG_GSource
G0-3836
0-3836
(v3.0.0-5.2.0)
kIRG_HSource
HB1-A549
kIRG_TSource
T1-4569
1-4569
(v3.0.0-5.2.0)
kIRG_JSource
J0-4955
0-4955
(v3.0.0-5.2.0)
kIRG_KSource
K0-5C75
0-5C75
(v3.0.0-5.2.0)
kIRG_KPSource
KP0-DEDF
kIRG_VSource
V1-4A70
1-4A70
(v3.1.1-5.2.0)
3-2171
(v3.1.0)
1-2171
(v3.0.0)
kRSUnicode
9.3
kTotalStrokes
5
kIICore
AGTJHKMP
2.1
(v4.1.0-6.3.0)
辭典索引 Dictionary Indices
kCowles
840
kDaeJaweon
0196.020
kFennIndex
143.08
kGSR
0136a
kHanYu
10112.050
kIRGDaeJaweon
0196.020
kIRGDaiKanwaZiten
00373
(v3.0.0-15.0.0)
kIRGHanyuDaZidian
10112.050
kIRGKangXi
0092.120
kKangXi
0092.120
kKarlgren
44
kLau
739
kMatthews
1917
kMeyerWempe
569
kMorohashi
00373
kNelson
0363
kSBGY
366.15
辭典資料 Dictionary-like Data
kCangjie
ODI
kCihaiT
85.302
kFenn
19C
kFourCornerCode
2420.0
kFrequency
3
(v3.2.0-15.1.0)
kGradeLevel
4
kHKGlyph
0077
kPhonetic
392
kUnihanCore2020
GHJKMPT
其他碼位 Other Mappings
kBigFive
A549
kCCCII
21306F
kCNS1986
1-4569
kCNS1992
1-4569
kEACC
21306F
kGB0
2422
kGB1
2422
kJis0
4153
kJoyoKanji
2010
kKoreanEducationHanja
2007
kKPS0
DEDF
(v3.1.1-15.0.0)
kKSC0
6085
(v2.1.0-15.0.0)
kMainlandTelegraph
0102
kTaiwanTelegraph
0102
kTGH
2013:269
kXerox
244:065
部首餘筆 Radical-Stroke Counts
kRSAdobe_Japan1_6
C+3527+9.2.3 C+3527+41.3.2
kRSKangXi
9.3
(v2.1.0-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