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話
quan2
juan3
juan4
quan1
gun3
jun4
粵語
gyun2
gyun3
kyun4
日語
カン
ゲン
コン
韓語
권
越南
quyến
quyền
quyển
廣韻
見/仙B合/上
羣/仙B合/平
羣/元合/上
見/仙B合/去
集韻
見/仙B合/上
群/仙B合/平
群/元合/上
見/仙B合/去
溪/諄B合/平
溪/文/平
群/元開/平
溪/仙B合/平
群/諄B合/上
溪/欣合/上
見/元合/上
溪/元合/上
見/魂合/上
訓読
まき(巻き)
Sources 各源例字
G0-3E6D
HB1-A8F7
T1-4C3A
J0-524B
K0-4F69
V1-4D79
KP0-D4B9
Old versions 舊版本
IVD

00Ad

01Ha

01Mo

02Ha

02Mo

03Ha

03Mo

04Ha

04Mo

05Ha

06Mo
Evolution 字形演化
秦
簡帛
睡虎地
漢
簡帛
張家山
漢
隸書
漢
說文小篆
宋
傳抄
集篆古文韻海
唐
石經
開成石經
宋
印刷字體
廣韻
宋
印刷字體
增韻
明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清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
當代
標準字形
陸
當代
標準字形
港
當代
標準字形
台
當代
標準字形
日
當代
標準字形
韓
Calligraphy 後世書法
Origin 字源諸說
《說文解字》:
居轉切
厀曲也。从卪𨤑聲。
Meaning 字義
quan2
juan3
juan4
jun4
(1)
膝曲,即大小腿相连关节的后部
(2)
曲;弯曲
(3)
美好貌 后作「婘」
→婘
quan2
(1)
美好貌beautiful
(4)
通「拳」 亲爱的样子;挚爱
→拳
quan2
(5)
爱
(5)
把物弯转成圆筒形 后作「捲」
→捲
juan3
(6)
裹成圆筒状的东西to roll up 卷帘子
(6)
量词 用于成卷儿的东西 如:一卷棉花;一卷铺盖
(7)
收;藏
(8)
通「絭」 把臂袖束紧
→絭
juan4
(2)
束缚
(9)
把别的东西撮起、带动或裹住
(10)
方言 骂
(11)
通「圈」(juan4)
→圈
juan4
(1)
养牲畜、禽兽的有栅栏的地方 如:猪圈;羊圈pen
(12)
古指书的卷轴,今为书籍的通称book 画卷
(13)
考卷;试卷examination paper
(14)
案卷;档案 机关里保存的备查检的文书dossier
(15)
疲劳;疲倦 后作「倦」
→倦
juan4
(1)
疲劳;劳累tired
(16)
量词 书籍一卷轴或一册为一卷
(17)
通「券」(quan4) 契约
→券
quan4
(1)
古代用于买卖或债务的契据 书于简牍,常分为两半,双方各执其一,以为凭证 后用纸帛书写
(18)
姓
quan1
(19)
古代冠的下沿 也称冠武
(20)
古邑名 战国魏地 在今河南省原阳县境
gun3
(21)
同「衮」 古代皇帝及王公穿的绣有卷龙的礼服
→衮
gun3
(1)
古代天子祭祀时所穿的绣有龙形的礼服ceremonial dress worn by the emperor
(22)
[眴卷]古县名 汉置,属安定郡 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东
(布)
juanc 1.垫 2.(用来垫房屋柱子以防潮的)石礅
(壯)
壯字用同「𭑊」
→𭑊
(壯)
gyuen <方>没收(家产);收拾
(壯)
壯字用同「啳」
→啳
(壯)
gyuenq <方>劝说
(喃)
cuốn 詞:bánh cuốn; cuốn chỉ; cuốn gói 義:steamed rolls made of rice-flour; to roll up thread; to wrap
(喃)
quyển 詞:quyển sách 義:book
(喃)
quẹn 詞:sạch quẹn, quẹn má hồng 義:very clean, to paint one's cheeks
(喃)
◎ Co vòng lại, quấn tròn.#A2: 卷 quyển
(喃)
〄 Uốn vòng, lượn theo.#A2: 卷 quyển
(喃)
◎ Cuốn vòng lại.#C2: 卷 quyển
(喃)
◎ Cuộn (cuồn) cuộn: vẻ nước dào dạt hối hả trôi đi.#C2: 卷 quyển
(喃)
◎ Tập sách (có thể cuốn lại cầm tay).#A1: 卷 quyển
(喃)
◎ Quấn lấy, cuốn theo.#A2: 卷 quyển
(喃)
◎ Quấn quýt: gắn bó, luôn xoắn xuýt bên nhau.#C2: 卷 quyển
(喃)
◎ Vấy loang ra.#C2: 卷 quyển
Kinship diagram of variants 異體字圖譜
《說文解字》WFG
《說文解字》
居轉切
厀曲也。从卪𨤑聲。
《說文解字繫傳》
俱兗反
膝曲也。從卪龹聲。 [臣鍇曰:「《詩》有『卷阿』、『曲阿』也。」]
《說文解字注》
巨員切、居轉切
厀曲也。 [卷之本義也。引伸爲凡曲之偁。《大雅》。有卷者阿。傳曰:卷,曲也。又引伸爲舒卷。《論語》。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卽《手部》之捲收字也。又《中庸》。一卷石之多。注曰:卷猶區也。又《陳風》。碩大且卷。傳曰:卷,好皃。此與《齊風》傳鬈,好皃同。謂卽一字也。《檀弓》。女手卷然。亦謂好皃。] 从卪。𢍏聲。 [十四部。巨員切。大徐但云居轉切。]
《康熙字典》
【子集下】【卩字部】 【唐韻】居倦切【集韻】【韻會】古倦切【正韻】吉掾切,𠀤音眷。【說文】厀曲也。又書卷。【揚子·法言】一卷之書,必立之師。【增韻】可舒卷者曰卷。編次者曰帙。又【唐韻】居轉切【集韻】【韻會】【正韻】古轉切,𠀤眷上聲。【廣韻】舒卷之卷。【韻會】或作捲。又卷耳,艸名。【詩·周南】采采卷耳。又卷舌,星名。【前漢·劉向傳】客星見昴卷之閒。【註】師古曰:見於昴與卷舌之閒也。
又【唐韻】巨員切【集韻】【韻會】逵員切,𠀤音權。【集韻】曲也。【詩·大雅】有卷者阿。
又【中庸】一卷,石之多。【註】猶區也。
又【韻會】大卷,黃帝樂名。【周禮·大司樂註】卷者,卷聚之義。又通作惓。【前漢·賈捐之傳】敢昧死竭卷卷。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驅圓切,音㒽。【集韻】縣名,在河南。【前漢·周勃傳】周勃,沛人,其先卷人也。
又【集韻】一曰冠武。
又【正韻】古本切,音袞。【禮·王制】三公一命卷,天子卷冕。 說文(121)
Phonology 音韻
標準語 Official Languages
官話
quan2 [ʨʰyɛn35] ㄑㄩㄢˊ
juan3 [ʨyɛn214] ㄐㄩㄢˇ
juan4 [ʨyɛn51] ㄐㄩㄢˋ
quan1 [ʨʰyɛn55] ㄑㄩㄢ
gun3 [kuən214] ㄍㄨㄣˇ
jun4 [ʨyn51] ㄐㄩㄣˋ
粵語
gyun2 [kyːn35] 卷軸, 試卷, 手不釋卷, 案卷, 卷帙, 卷宗, 書卷, 春卷
gyun3 [kyːn3]
kyun4 [kʰyːn1]
日語
カン [kaɴ] [漢]
ゲン [geɴ] [呉]
コン [koɴ]
韓語
권 [kwʌn]
越南
quyến [kwiə̯n35]
quyền [kwiə̯n21]
quyển [kwiə̯n313]
韻書 Rime Books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釋義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
廣韻
見仙B合
山攝仙韻3等合口B上獮韻卷小韻居轉切kiuæn卷舒說文曰膝曲也居轉切六卷舒說文曰膝曲也居轉切六
羣仙B合
山攝仙韻3等合口B平仙韻權小韻巨員切ɡiuæn曲也又九免九院二切曲也又九免九院二切
羣元合
山攝元韻3等合口上阮韻𧯦小韻求晚切ɡiuɐn風俗傳云陳留太守琅邪徐焉改圈姓卷氏字異音同風俗傳云陳留太守琅邪徐焉改圈姓卷氏字異音同
見仙B合
山攝仙韻3等合口B去線韻眷小韻居倦切kiuæn上同(弮‧曲也又書弮今作卷)上同(弮‧曲也又書弮今作卷)
刊謬補缺切韻
見仙B合
山攝仙韻3等合口B上獮韻卷小韻居轉切kĭwɛn居轉反。又居揵反。二。居轉反。又居揵反。二。
見仙B合
山攝仙韻3等合口B去線韻眷小韻居倦切kĭwɛn書(卷)。書(卷)。
集韻
見仙B合
山攝仙韻3等合口B上𤣔韻卷小韻古轉切kiuæn說文厀曲也說文厀曲也
群仙B合
山攝仙韻3等合口B平僊韻權小韻逵員切ɡiuæn曲也一曰縣名或从雚曲也一曰縣名或从雚
群元合
山攝元韻3等合口上阮韻𧯦小韻窘遠切ɡiuɐn斂也或从手斂也或从手
見仙B合
山攝仙韻3等合口B去綫韻眷小韻古倦切kiuæn曲也曲也
溪諄B合
臻攝諄韻3等合口B平諄韻囷小韻區倫切kʰiuen㫬卷縣名在安定㫬卷縣名在安定
溪文
臻攝文韻3等合口平文韻卷小韻丘云切kʰiuən縣名在鄭縣名在鄭
群元開
山攝元韻3等開口平元韻𥴤小韻渠言切ɡiɐn曲也曲也
溪仙B合
山攝仙韻3等合口B平僊韻卷小韻驅圓切kʰiuæn縣名在河南一曰冠武縣名在河南一曰冠武
群諄B合
臻攝諄韻3等合口B上準韻窘小韻巨隕切ɡiuen眴卷縣名在安定郡眴卷縣名在安定郡
溪欣合
臻攝欣韻3等合口上隱韻𧼐小韻去粉切kʰiuən縣名在鄭縣名在鄭
見元合
山攝元韻3等合口上阮韻韏小韻九遠切kiuɐn臠卷不舒也臠卷不舒也
溪元合
山攝元韻3等合口上阮韻綣小韻苦遠切kʰiuɐn區也禮一卷石之多範宣讀區也禮一卷石之多範宣讀
見魂合
臻攝魂韻1等合口上混韻衮小韻古本切kuən說文天子享先王卷龍繡於下幅一龍蹯阿上鄉或作卷說文天子享先王卷龍繡於下幅一龍蹯阿上鄉或作卷
禮部韻略
見仙B合
山攝仙韻3等合口B上獮韻卷小韻古轉切kiuæn古轉切曲卷又驅員逵員古倦三切及新補與衮同見僊混線三韻古轉切曲卷又驅員逵員古倦三切及新補與衮同見僊混線三韻
群仙B合
山攝仙韻3等合口B平僊韻權小韻逵員切ɡiuæn詩卷阿中庸山一卷石之多曲也又驅員古轉古倦三切及新補與衮同見本韻及混獮線三韻詩卷阿中庸山一卷石之多曲也又驅員古轉古倦三切及新補與衮同見本韻及混獮線三韻
見仙B合
山攝仙韻3等合口B去線韻眷小韻古倦切kiuæn書卷釋按法言一卷之書又驅貟逵貟古轉三切及新補與衮同見僊混獮三韻書卷釋按法言一卷之書又驅貟逵貟古轉三切及新補與衮同見僊混獮三韻
溪仙B合
山攝仙韻3等合口B平僊韻卷小韻驅緣切kʰiuæn驅員切玉藻縞冠𤣥武雜記委武注皆曰武冠卷又逵員古轉古倦三切及新補與衮同見本韻及混獮線三韻驅員切玉藻縞冠𤣥武雜記委武注皆曰武冠卷又逵員古轉古倦三切及新補與衮同見本韻及混獮線三韻
見魂合
臻攝魂韻1等合口上混韻卷小韻古本切kuən與衮同禮三公一命卷當於衮字下亦作卷新制添入又驅員逵員古轉古倦四切見僊獮線三韻與衮同禮三公一命卷當於衮字下亦作卷新制添入又驅員逵員古轉古倦四切見僊獮線三韻
增韻
見仙B合
山攝仙韻3等合口B上獮韻卷小韻古轉切kiuæn古轉切曲卷又絭卷之也亦作捲又僊混線三韻古轉切曲卷又絭卷之也亦作捲又僊混線三韻
群仙B合
山攝仙韻3等合口B平僊韻權小韻逵員切ɡiuæn賈捐之傳昧死竭卷卷班彪元后賛卷卷猶握一璽又曲也又好貌詩碩大且卷賈捐之傳昧死竭卷卷班彪元后賛卷卷猶握一璽又曲也又好貌詩碩大且卷
見仙B合
山攝仙韻3等合口B去線韻眷小韻古倦切kiuæn卷帙司舒卷者曰卷編次者曰帙亦作弮又僊混獮三韻卷帙司舒卷者曰卷編次者曰帙亦作弮又僊混獮三韻
溪仙B合
山攝仙韻3等合口B平僊韻卷小韻驅圓切kʰiuæn驅圓切冠武又逵員切曲也又混獮線三韻下从巳音節今作㔾驅圓切冠武又逵員切曲也又混獮線三韻下从巳音節今作㔾
見魂合
臻攝魂韻1等合口上混韻衮小韻古本切kuən禮紀三公一命卷天子卷冕又僊獮線三韻增入禮紀三公一命卷天子卷冕又僊獮線三韻增入
五音集韵
溪真臻諄B合
臻攝諄韻3等合口B平諄韻溪母三等kʰiuen晦卷縣名在安定晦卷縣名在安定
溪文
臻攝文韻3等合口平文韻溪母三等kʰiuən丘云切縣名在鄭三丘云切縣名在鄭三
群元開
山攝元韻3等開口平元韻群母三等開giɐn曲也曲也
溪仙先B合
山攝仙韻3等合口B平仙韻溪母三等合kʰiuæn=絭:弩絭也=絭:弩絭也
群仙先B合
山攝仙韻3等合口B平仙韻群母三等合giuæn曲也又九免九院二切曲也又九免九院二切
群真臻諄B合
臻攝諄韻3等合口B上凖韻群母三等giuen朐卷縣名在安定郡朐卷縣名在安定郡
溪文
臻攝文韻3等合口上吻韻溪母三等kʰiuən縣名在鄭縣名在鄭
見魂
臻攝魂韻1等合口上混韻見母一等kuən=衮:天子服也=衮:天子服也
見元合
山攝元韻3等合口上阮韻見母三等合kiuɐn臠卷下舒臠卷下舒
溪元合
山攝元韻3等合口上阮韻溪母三等合kʰiuɐn區也禮一卷石之多范宣讀區也禮一卷石之多范宣讀
群元合
山攝元韻3等合口上阮韻群母三等合giuɐn風俗傳云陳留太守琅邪徐焉改圈姓卷氏字異音同風俗傳云陳留太守琅邪徐焉改圈姓卷氏字異音同
見仙先B合
山攝仙韻3等合口B上獮韻見母三等合kiuæn居宛切卷舒說文曰膝曲也十居宛切卷舒說文曰膝曲也十
見仙先B合
山攝仙韻3等合口B去線韻見母三等kiuæn見上注見上注
洪武正韻
溪先撮
先韻開口平先韻圈小韻驅圓切kʰyen同上切冠武曲也下从已音節俗作巳又軫銑霰三韻同上切冠武曲也下从已音節俗作巳又軫銑霰三韻
群先撮
先韻開口平先韻權小韻逵員切gyen賈捐之傳昧死竭卷卷班彪元后賛卷卷猶握一璽又曲也又好貌詩碩大且賈捐之傳昧死竭卷卷班彪元后賛卷卷猶握一璽又曲也又好貌詩碩大且
見真合
真韻合口上軫韻衮小韻古本切kuən禮記三公一命卷天子卷冕又先銑霰三韻禮記三公一命卷天子卷冕又先銑霰三韻
見先撮
先韻開口上銑韻卷小韻古轉切kyen古轉切曲卷又絭卷之也亦作捲又見先霰軫韻古轉切曲卷又絭卷之也亦作捲又見先霰軫韻
見先撮
先韻開口去霰韻絹小韻吉掾切kyen卷可舒卷者曰卷編次者曰亦作弮又先軫銑韻卷可舒卷者曰卷編次者曰亦作弮又先軫銑韻
古今韻會舉要
群涓弮平先韻涓韻群母gyen曲也詩有卷者阿又中庸一卷之石注猶區也又大卷黄帝樂名周禮大司樂注疏卷者巻聚之義又縣名集韻或作𩁫又銑霰阮韻曲也詩有卷者阿又中庸一卷之石注猶區也又大卷黄帝樂名周禮大司樂注疏卷者巻聚之義又縣名集韻或作𩁫又銑霰阮韻
溪涓弮平先韻卷韻溪母kʰyen驅圓切角次清音縣名在河南周勃傳其先卷人一曰冠武又本韻又銑霰阮韻驅圓切角次清音縣名在河南周勃傳其先卷人一曰冠武又本韻又銑霰阮韻
見涓弮上銑韻卷韻見母kyen古轉切角清音說文膝曲也从卪卷聲廣韻舒卷之卷又絭卷之也或作捲古轉切角清音說文膝曲也从卪卷聲廣韻舒卷之卷又絭卷之也或作捲
見涓弮去霰韻㪻韻見母kyen曲也又書卷揚子一卷之書必立之師増韻可舒卷者曰卷編次者曰帙又先獮混韻曲也又書卷揚子一卷之書必立之師増韻可舒卷者曰卷編次者曰帙又先獮混韻
蒙古字韻
k ꡀwÿan ꡧꡦꡋ平先韻gyɛn()
g ꡂÿon ꡦꡡꡋ上先韻kyɔn()
g ꡂÿon ꡦꡡꡋ去先韻kyɔn()
音韻闡微
溪寒删先元真文撮一陰平先韻棬小韻溪母三等kʰyan
羣寒删先元真文撮一陽平先韻權小韻羣母三等kyan
羣寒删先元真文撮一上聲阮韻卷小韻羣母三等kʰyan
見寒删先元真文撮一上聲銑韻卷小韻見母三等kyan
見寒删先元真文撮一去聲霰韻眷小韻見母三等kyan
中原音韻
見先天撮上聲先天韻kiuɛn
韻略易通
見先全撮舒去聲先全韻kyɛn書束書束
中州音韻
見先天撮上聲先天韻卷小韻kiuɛn曲~曲~
見先天撮去聲先天韻卷小韻kiuɛn~𢅏~𢅏
中華新韻
ㄑ ㄩㄢ 陽平寒韻甲類ʨʰyɛn曲也曲也
ㄐ ㄩㄢ 去寒韻甲類ʨyɛn
東國正韻
ㄱ ㅗㄴ 上昆衮睔骨韻kon
ㄱ ㅝㄴ 上鞬寋建訐韻kuən
ㄱ ㅝㄴ 去鞬寋建訐韻kuən
ㅋ ㅝㄴ 平鞬寋建訐韻kʰuən
ㄲ ㅝㄴ 平鞬寋建訐韻guən
戚林八音
求 光 陰去光韻kuoŋ
求 光 陽平光韻kuoŋ
分韻撮要
古 鴛 陰上鴛韻kʷyn書卷又收也書卷又收也
古 鴛 陰去鴛韻kʷyn𦳮卷𦳮卷
擬音方案:《廣韻》《切韻》《集韻》:邵榮芬(《禮部韻略》《增韻》《五音集韻》擬音為與《集韻》音韻地位對比得到),《洪武正韻》:小學堂資料,《古今韻會舉要》:竺家寧,《蒙古字韻》:江鍾偉,《音韻闡微》:林慶勛,《中原音韻》:寧繼福,《韻略易通》:張玉來,《中州音韻》:馬樂樂,《中華新韻》:依註音符號,《東國正韻》:申祐先,《戚林八音》:彭攻關,《分韻撮要》:劉鎮發
韻部 Rime
西漢
元
東漢
元
魏
元
晉
元
宋北魏後期
山先仙
北魏後期北齊
山先仙
齊梁陳北周隋
山先仙
上古音 Reconstructed Old Chinese
高本漢
gʰi̯wan
ki̯wan
王力
gǐwan 元部
kǐwan 元部
董同龢
ɡʰjuan 元部
ɡʰjuăn 元部
kjuan 元部
周法高
ɡiwan 元部
ɡjwan 元部
kiwan 元部
李方桂
gwjian 元部
gjuanx 元部
kwjianx 元部
kwjianh 元部
鄭張尚芳
kronʔ 元3部
ɡron 元3部
ɡonʔ 元3部
krons 元3部
白-沙
*[k](r)o[n]ʔ
*[g]ʷren
斯塔羅斯金上古前期
kʷrenʔ
斯塔羅斯金上古後期
kwreń
斯塔羅斯金西漢
kwrjań
斯塔羅斯金東漢
kwrań
許思萊上古
konʔ
gon
gwren
許思萊東漢
kyanᴮ
gyan
布之道諧聲域
KON
聲首
布之道擬音
kronʔ
音節類型B
kronh
音節類型B
ɡron
音節類型B
ɡonʔ
音節類型B
Dialects 方言
tɕ
tɕyan
上聲(95)
官北京214 (卷曲)
官北京平谷213
官天津南開213
官天津武清214
官天津寶坻213
官天津靜海213
官河北唐山遷西213
官河北秦皇島北戴河214
官河北邯鄲大名55 (动)
官河北邯鄲魏縣55 (动)
官河北邢臺巨鹿55
官河北保定淶水24
官河北承德平泉214
官河北承德興隆213
官河北滄州滄縣55
官河北廊坊霸州214
官河北廊坊廣陽214
官遼寧沈陽213
官遼寧鞍山海城214
官遼寧丹東213
官遼寧營口蓋州213
官遼寧阜新細河213
官遼寧遼陽白塔213
官遼寧盤錦213
官遼寧鐵嶺昌圖213
官遼寧鐵嶺開原213
官遼寧朝陽北票213
官吉林長春南關213
官吉林吉林龍潭213
官吉林四平梨樹213
官吉林通化東昌213
官吉林白山渾江213
官吉林松原寧江213
官吉林白城大安213
官吉林白城洮南213
官吉林延邊敦化213
官吉林延邊琿春213
官黑龍江哈爾濱213
官黑龍江齊齊哈爾泰來213
官黑龍江雞西雞冠213
官黑龍江雞西密山213
官黑龍江雙鴨山集賢213
官黑龍江大慶肇州213
官黑龍江伊春嘉蔭213
官黑龍江佳木斯同江213
官黑龍江七台河勃利213
官黑龍江牡丹江林口213
官黑龍江牡丹江寧安213
官黑龍江黑河嫩江213
官黑龍江綏化蘭西213
官黑龍江綏化肇東213
官黑龍江大興安嶺漠河213
官江蘇宿遷宿城24
官安徽阜陽潁上35 (动)
官安徽宿州碭山24 (动)
官江西吉安永豐24
官山東菏澤單縣33 (动)
官河南鄭州城關44 (动)
官河南開封44 (动)
官河南洛陽53 (动)
官河南平頂山新華55 (动)
官河南新鄉長垣55 (动)
官河南濮陽55 (动)
官河南許昌55 (动)
官河南漯河召陵55 (动)
官河南南陽南召33 (动)
官河南商丘睢縣55 (动)
官河南信陽323 (动)
官湖北十堰丹江口33
官湖北隨州曾都353
官湖北恩施鶴峰53
官湖南常德31 (~起)
官湖南張家界大庸41 (~曲)
官湖南湘西吉首53
官重慶53
官重慶江津42
官四川成都53 (卷心白)
官四川自貢53 (動詞)
官四川樂山井研42
官四川南充53
官四川達州達縣53
官四川雅安漢源53 (煙~)
官四川巴中南江353
官四川資陽安嶽42
官貴州遵義53 (花~)
官貴州畢節3 (~起來)
官貴州黔東南黎平31 (~起來)
官西藏拉薩53
官陝西安康漢陰45
官甘肅蘭州44 (动)
官甘肅隴南康縣55
官新疆吐魯番51 (动)
官新疆石河子55
贛安徽安慶太湖31
湘湖南邵陽綏寧44
去聲(32)
官北京51 (書卷)
官河北邯鄲大名213 (名)
官河北邯鄲魏縣312 (名)
官安徽阜陽潁上51 (名)
官安徽宿州碭山53 (名)
官山東菏澤單縣423 (名)
官河南鄭州城關41 (名)
官河南開封31 (名)
官河南洛陽412 (名)
官河南平頂山新華41 (名)
官河南新鄉長垣213 (名)
官河南濮陽312 (名)
官河南許昌31 (名)
官河南漯河召陵31 (名)
官河南南陽南召42 (名)
官河南商丘睢縣312 (名)
官河南信陽312 (名)
官湖南常德35 (第幾~)
官湖南張家界大庸24 (書~)
官四川成都213
官四川自貢14 (~子)
官四川南充14
官四川達州達縣213 (試~)
官四川雅安漢源13 (~子)
官貴州遵義24 (試~)
官貴州畢節5 (~子)
官貴州黔東南黎平53 (試~)
官陝西寶雞31 (名)
官甘肅蘭州13 (名)
官青海海東循化53 (名)
官新疆烏魯木齊213 (名)
官新疆吐魯番33 (名)
陰上(1)
官青海海東循化33 (动)
陽平(3)
官陝西寶雞53 (动)
官寧夏吳忠同心53
官新疆烏魯木齊52 (动)
陰平(1)
官青海海北門源55
tɕyã
上聲(25)
官河北張家口蔚縣44
官山西運城臨猗44
官安徽阜陽24 (动)
官安徽亳州蒙城24 (动)
官山東東營廣饒55 (动)
官山東東營利津 (~起來)
官山東煙台萊州55 (动)
官山東濰坊昌邑33 (动)
官山東濰坊壽光3 (~起來)
官山東濟寧3 (動詞)
官山東泰安55 (动)
官山東日照東港55 (动)
官山東臨沂沂水44 (动)
官山東德州3 (~簾子)
官山東聊城3 (席~)
官河南駐馬店平輿33 (动)
官四川遂寧射洪351
官貴州畢節威寧42
官陝西咸陽三原52 (动)
官陝西渭南合陽52
官陝西商洛商州53
官青海西寧53 (动)
官新疆巴音郭楞焉耆51 (动)
晉河北邢臺沙河33
晉河南安陽43
去聲(20)
官安徽阜陽53 (名)
官安徽亳州蒙城53 (名)
官山東濟南21 ((~子))
官山東濟南章丘21 (名)
官山東淄博博山5 (~起)
官山東東營廣饒31 (名)
官山東東營利津 (~子)
官山東濰坊昌邑31 (名)
官山東濰坊壽光5 (書~)
官山東濟寧5 (名詞)
官山東泰安21 (名)
官山東日照東港21 (名)
官山東臨沂沂水21 (名)
官山東德州5 (試~兒)
官山東濱州鄒平31 (名)
官河南駐馬店平輿53 (名)
官陝西西安44
官陝西咸陽三原55 (名)
官青海西寧213 (名)
官新疆巴音郭楞焉耆213 (名)
陽平(5)
官山東濟南章丘55 (动)
官山東淄博博山3 (~起)
官山東煙台萊州42 (名)
官山東德州樂陵55
官山東濱州鄒平55 (动)
tɕyæ̃
上聲(26)
官河北保定阜平55
官河北衡水故城55
官山西運城垣曲44
官山西臨汾侯馬44
官內蒙古赤峰寧城35
官江蘇徐州35 (动)
官安徽蚌埠24 (动)
官安徽宿州埇橋434 (动)
官山東棗莊嶧城24 (动)
官山東泰安寧陽55 (动)
官河南三門峽湖濱44
官四川綿陽北川53
官陝西銅川耀州52
官陝西漢中漢臺35 (动)
官甘肅白銀會寧53
官甘肅平涼崆峒53
官甘肅慶陽寧縣52
官甘肅定西安定53
官甘肅甘南合作44
官寧夏固原涇源52
官寧夏固原西吉53
官寧夏固原原州53
晉河北石家莊贊皇45
晉河北邯鄲涉縣53
晉河北張家口張北55
晉山西晉中昔陽55
去聲(10)
官江蘇徐州42 (名)
官安徽蚌埠53 (名)
官安徽宿州埇橋42 (名)
官山東棗莊嶧城42 (名)
官山東泰安寧陽312 (名)
官陝西漢中漢臺312 (名)
官甘肅酒泉肅州213 (名)
官甘肅酒泉敦煌44 (名)
官甘肅臨夏42 (名)
官寧夏銀川5 (試~)
陰上(3)
官甘肅天水清水52
官甘肅酒泉敦煌43 (动)
官甘肅臨夏43 (动)
陽平(2)
官甘肅酒泉肅州53 (动)
官寧夏銀川3 (煙~)
tɕyn
上聲(2)
官湖南永州寧遠45 (~曲)
官貴州銅仁思南42
去聲(1)
官湖南永州寧遠24 (書~)
tɕyɛn
上聲(17)
官河北唐山樂亭34
官內蒙古呼倫貝爾海拉爾213
官內蒙古錫林郭勒錫林浩特213
官黑龍江雞西虎林213
官河南商丘梁園55 (动)
官河南周口淮陽55 (动)
官湖北宜昌42 (~起)
官湖北襄陽襄樊55 (~起)
官湖北天門11 (花~)
官湖南懷化靖州31
官四川廣元劍閣352
官四川內江威遠42
官四川眉山東坡53
官四川宜賓屏山42
官四川廣安53
官貴州黔東南凱里41
湘湖南益陽安化21
去聲(7)
官河南商丘梁園41 (名)
官河南周口淮陽312 (名)
官湖北武漢35 ((試~))
官湖北宜昌35 (試~)
官湖北襄陽襄樊31 (試~)
官湖北天門44 (試~)
官新疆昌吉吉木薩爾213 (名)
陽平(1)
官新疆昌吉吉木薩爾51 (动)
tɕyɛ̃
上聲(12)
官內蒙古興安烏蘭浩特213
官遼寧大連213
官遼寧大連金州213
官遼寧朝陽建平213
官安徽淮南鳳台34 (动)
官雲南保山隆陽53
官雲南楚雄大姚53
官雲南大理53 (~起)
晉河南新鄉衛濱55
晉陝西延安寶塔53
客湖南郴州桂東21
湘湖南婁底新化21
去聲(3)
官安徽淮南鳳台51 (名)
官雲南大理213 (試~)
官陝西延安寶塔52 (名)
陰去(1)
吳浙江衢州開化423
陰平(1)
官陝西延安寶塔213 (动)
tɕyẽ
上聲(8)
官安徽宣城宣州213
官雲南昭通鎮雄53
晉山西晉中祁縣314
客江西贛州南康42
贛湖北咸寧咸安42
湘湖南株洲42
湘湖南益陽南縣42
湘湖南永州53 (~曲)
去聲(1)
湘湖南永州324 (書~)
陰去(1)
湘湖南長沙55 ((考~))
tɕyɛ
上聲(6)
官安徽滁州天長42
晉山西大同西坪55
晉內蒙古呼和浩特玉泉53
晉內蒙古巴彥淖爾臨河213
晉內蒙古錫林郭勒太僕寺55
湘湖南懷化辰溪42
陽平(2)
官甘肅金昌永昌13
晉陝西榆林榆陽213
陰平(4)
晉山西太原陽曲312
晉內蒙古烏海海勃灣224
晉內蒙古鄂爾多斯東勝214
晉陝西榆林神木213
tɕyen
上聲(3)
官安徽池州貴池213
官湖北荊門鍾祥53
湘湖南衡陽33
去聲(2)
官江蘇南京44 ((考~))
官湖北荊門鍾祥214 (~冊)
陽平(1)
官湖北荊門鍾祥31 (如~手、~腿)
tɕuan
上聲(1)
官吉林遼源龍山213
tɕye
上聲(9)
官四川瀘州古藺51
官貴州黔東南丹寨55
晉山西呂梁中陽423
晉內蒙古包頭東河312
晉內蒙古烏蘭察布集寧53
晉河南焦作武陟53
晉陝西榆林吳堡412
徽浙江杭州建德213
湘湖南湘西瀘溪42
陰平(1)
晉山西大同靈丘442
tɕyɪ̃
上聲(6)
官江蘇常州金壇323
官江蘇淮安漣水212 (~一張紙)
官江蘇揚州
官安徽蕪湖213 (動詞)
官安徽六安金安35
吳安徽蕪湖南陵44
去聲(1)
官江蘇淮安漣水55 (書~)
陽平(1)
官安徽蕪湖55
tɕian
上聲(4)
官四川涼山西昌45
官貴州安順西秀54 (花~)
官貴州黔西南興義53
官雲南昭通53 (~尺)
去聲(2)
官四川涼山西昌213
官雲南昭通212 (~宗)
tɕyɑ̃
上聲(5)
官山西臨汾洪洞42
官山東青島即墨3 (~起來)
官山東濰坊安丘55 (动)
官山東濰坊臨朐55 (动)
晉河南鶴壁鶴山55
去聲(2)
官山東濰坊安丘31 (名)
官山東濰坊臨朐21 (名)
陽平(1)
官山東青島即墨2
tɕyĩ
上聲(4)
官安徽合肥24 (卷曲)
官安徽馬鞍山花山213
官江西贛州章貢453
徽安徽宣城績溪212
去聲(2)
官安徽合肥53
吳安徽宣城宣州53
陰去(1)
吳安徽池州貴池53
tɕya
上聲(2)
官山東臨沂平邑3
官山東濱州博興44 (动)
去聲(2)
官山東臨沂平邑5
官山東濱州博興21 (名)
tɕyæn
上聲(3)
官河北邯鄲館陶44
官內蒙古通遼科爾沁213
官安徽淮北24 (动)
去聲(1)
官安徽淮北52 (名)
tɕyən
上聲(2)
官湖南郴州53 (~曲)
官湖南懷化會同24 (~曲)
去聲(1)
官湖南郴州213 (書~)
陰去(1)
官湖南懷化會同45 (書~)
tɕiɛn
上聲(3)
官四川攀枝花仁和53
客江西九江修水21
客江西宜春奉新21
tɕiɛ̃
上聲(4)
官雲南昆明53
官雲南麗江永勝42
官雲南紅河建水33
官雲南德宏芒市53
tɕyei
上聲(2)
官甘肅武威民勤212 (动)
官甘肅張掖山丹212 (动)
去聲(2)
官甘肅武威民勤31 (名)
官甘肅張掖山丹31 (名)
tɕyø
陰去(1)
吳上海35
tɕyø̃
上聲(1)
吳浙江寧波餘姚435
tɕyãn
上聲(2)
官河北石家莊無極35
晉河南濟源52
tɕyæ
上聲(2)
官山西臨汾鄉寧44
晉山西朔州懷仁53
tɕyʊ̃
上聲(1)
官江蘇泰州213 (考~)
陰上(1)
官江蘇南通
tɕyõ
上聲(1)
官江蘇連雲港 (~起來)
去聲(1)
官江蘇連雲港 (試~)
tɕyʊ
上聲(1)
官江蘇鹽城亭湖55
陰上(1)
吳江蘇鎮江丹陽324
tɕiæ̃
上聲(1)
官四川德陽中江451
tɕyœ
上聲(1)
官貴州黔南平塘24
陰平(1)
吳浙江杭州臨安55
tɕiɛ̃n
上聲(2)
官雲南曲靖沾益53
官雲南玉溪紅塔53
tɕɪ̃
上聲(1)
官雲南紅河蒙自31 (~起來)
去聲(1)
官雲南紅河蒙自212 (試~)
tɕyᴇ
上聲(1)
晉山西呂梁孝義312
陽平(1)
官寧夏中衛沙坡頭53
tɕyɑn
去聲(1)
官新疆哈密213 (名)
陽平(1)
官新疆哈密51 (动)
tɕyaŋ
上聲(2)
晉山西長治535
晉山西臨汾隰縣21
tɕiø
上聲(1)
吳江蘇蘇州52 (卷曲)
陰去(1)
吳江蘇蘇州412
tɕy
上聲(1)
吳浙江舟山定海45
陰去(1)
吳浙江溫州42 ((考~))
tɕiɑn
上聲(1)
官貴州六盤水六枝42
tɕiᴇ̃
上聲(1)
官雲南普洱思茅52
tɕiɪn
上聲(1)
官雲南臨滄臨翔53
tɕiɛ
上聲(1)
官雲南文山廣南53
tɕiᴀ̃
上聲(1)
官雲南西雙版納景洪53
tɕyɪ
陰平(1)
晉山西忻州五寨13
tɕø
陰上(1)
吳上海浦東新區33
tɕʏ
陰上(1)
吳江蘇南京高淳33
tɕio
陰上(1)
吳江蘇無錫324
tɕyɵ
陰上(1)
吳江蘇無錫江陰45
tɕiɔ
陰上(1)
吳江蘇常州334
tɕiɯu
陰上(1)
吳江蘇鎮江丹陽324
tɕyɯ̃
陰上(1)
吳江蘇泰州靖江334
tɕyʯ
上聲(1)
吳浙江寧波325
tɕyɤə
陰上(1)
吳浙江嘉興44
tɕɪ
陰上(1)
吳浙江湖州雙林53
tɕyɵ̃
陰上(1)
吳浙江紹興334
tɕʯɛ
去聲(1)
吳安徽宣城寧國31
tɕyːɛ̃
上聲(1)
徽安徽黃山祁門42
tɕyːᴇ
上聲(1)
徽安徽黃山黟縣53
tɕyi
上聲(1)
徽江西景德鎮浮梁31
tɕỹ
陰上(1)
徽江西上饒婺源42
tɕyᴇn
上聲(1)
贛安徽池州東至35
tɕyɵn
陽平乙(1)
贛江西南昌45
tɕyøn
上聲(1)
湘湖南岳陽42
k
kyn
上聲(4)
粵廣東珠海前山13
粵香港大埔泰亨35 (該讀音不符合古今語音演變規律)
粵澳門13
平廣東佛山西岸55 (考卷。不符合該方言古今對應規律。)
去聲(1)
粵廣東中山石岐33
陰上(19)
粵廣東廣州35
粵廣東廣州35 (未註明異讀原因)
粵廣東韶關35
粵廣東佛山35
粵廣東佛山順德24
粵廣東肇慶35
粵廣東肇慶封開52
粵廣東清遠35
粵廣東清遠連山55
粵廣東雲浮35
粵廣東雲浮羅定35
粵廣西柳州融水55
粵廣西貴港桂平35
粵廣西貴港南江34
粵廣西玉林北流35
粵廣西崇左寧明35
粵香港35
平廣西南寧亭子33
平廣西玉林福綿33
陰去(3)
粵廣東廣州33
粵廣西南寧33
粵廣西賀州信都35
陽去(1)
平廣西柳州融水134
kin
上聲(9)
閩廣東中山隆都24 (文讀,白讀。)
閩海南海口213 (卷?)
閩海南定安315 (试?)
閩海南昌江31 (试?)
閩海南陵水31 (试?)
客廣東汕尾海豐35
粵廣東茂名化州35
粵廣東陽江江城21
粵廣西防城港東興24
陰上(11)
閩廣東茂名電白31
粵廣東珠海斗門55
粵廣東江門白沙45
粵廣西梧州蒙山42
粵廣西北海35
粵廣西欽州35
粵廣西欽州靈山55
粵廣西百色35
粵廣西百色那畢33
粵廣西來賓武宣45
平廣西百色田東33
陰去(1)
粵廣西玉林博白52
kyɛ̃
上聲(1)
官廣西河池宜州53
kyẽ
上聲(1)
官廣西賀州富川53
陰去(1)
吳江西上饒廣豐424 (考卷)
kyɛ
上聲(1)
平廣西桂林朝陽23
陰上(1)
平廣西賀州九都話55
陽去(1)
平廣西賀州富川八都話55
kyen
上聲(4)
官廣西柳州雒容52
閩福建南平邵武55
客福建南平邵武
客廣東惠州35
kuan
上聲(1)
閩福建漳州漳浦53
去聲(1)
閩福建泉州南安31
陰去(3)
閩福建廈門21 ((文))
閩福建漳州漳浦11
贛江西撫州黎川53
kyɪ̃
去聲(1)
閩福建三明沙縣24
kian
陽去(1)
客廣東韶關新豐31
kuĩ
陰上(1)
閩廣東汕尾海豐53
陰去(3)
閩福建莆田仙游52
閩福建莆田仙游52
閩福建漳州漳浦11
ken
上聲(6)
閩海南東方11 (卷?)
閩海南樂東32 (卷?)
客廣東深圳31
客廣東梅州五華31
客廣東東莞21
客廣西玉林博白21
陰去(1)
閩海南東方35 (试?)
kuã
陰上(1)
平廣西賀州富川七都話24
kun
上聲(2)
閩海南定安315 (卷?)
閩海南陵水31 (卷?)
陰上(1)
粵廣西南寧賓陽33
陽上(1)
平廣西梧州藤縣35
kʯan
上聲(1)
官湖北黃岡紅安 (~起)
陰去(1)
官湖北黃岡紅安 (試~)
kiɛn
上聲(1)
閩台灣苗栗三義31
kɛn
上聲(2)
客香港沙田31
客台灣新竹芎林24
陰上(2)
客廣西南寧馬山31
客廣西玉林北流42
køn
上聲(1)
官廣西來賓武宣53
去聲(1)
粵廣東東莞32
陰上(1)
粵廣西河池宜州42
kyø
上聲(1)
吳浙江台州仙居423
陰去(1)
吳浙江台州仙居55
kyø̃
上聲(1)
閩福建三明將樂51 (卷宗。)
陰去(1)
閩福建三明將樂324
kɯŋ
上聲(1)
閩浙江溫州洞頭53
陰上(1)
閩廣東潮州53 (書卷)
入聲(1)
閩浙江溫州蒼南42
kŋ
上聲(1)
閩台灣新北板橋51
陰上(1)
閩福建泉州南安55 (一卷書。)
陰去(1)
閩福建廈門21 ((白))
kuŋ
陰上(1)
閩福建三明大田53
陰去(1)
閩福建寧德福安35
kuoŋ
上聲(1)
閩福建寧德柘榮51
陰去(2)
閩福建寧德古田21
閩福建寧德柘榮35 (卷宗。)
kien
上聲(3)
閩海南瓊海21 (试?)
閩海南澄邁21 (卷?)
客廣東廣州從化21
kuin
陰上(2)
粵廣西桂林臨桂42
平廣西崇左扶綏33
陰去(1)
粵廣西崇左45
kiæ̃
陰去(1)
吳安徽黃山甘棠33
kuei
上聲(1)
晉山西晉城沁水31
kyøŋ
陰去(2)
閩福建莆田仙游52 (文讀,動詞。)
閩福建莆田仙游52 (考卷,卷紙。)
kyiŋ
上聲(1)
閩福建南平建甌21
陰去(1)
閩福建南平建甌33
keŋ
上聲(1)
閩海南萬寧31 (试?)
陽去(1)
閩海南三亞51 (试?)
kui
上聲(1)
閩海南萬寧31 (卷?)
kyeŋ
陰上(1)
平湖南永州道縣55
kyaĩ
陰上(1)
吳福建南平浦城44
kən
陰入(1)
閩江西上饒廣豐53
kieŋ
陰上(1)
閩廣東湛江雷州52
kuɵn
上聲(1)
閩廣東中山隆都24
kauʔ
陰入(1)
閩廣東潮州21
kueŋ
陰上(1)
閩廣東潮州53 (正,俗。卷曲)
kɤŋ
陰上(1)
閩廣東揭陽53
kiɐn
陰去(1)
閩廣西貴港平南11
kie
上聲(1)
閩海南瓊海21 (卷?)
kəŋ
上聲(1)
閩台灣彰化鹿港54
kyẽŋ
陰上(1)
贛湖南株洲醴陵
kʯɛn
上聲(1)
贛湖南岳陽平江
kɛ̃
上聲(1)
湘湖南邵陽城步42
ki
上聲(1)
粵廣東深圳寶安11
kiŋ
陰上(1)
粵廣東湛江吳川35
kyŋ
上聲(1)
粵香港新界35
kɵn
上聲(1)
平廣東清遠保安45 (考卷。不符合該方言古今對應規律。)
kyᴇ̃
陰去(1)
平廣西桂林平樂335
tʃ
tʃyɛ̃
上聲(1)
贛湖南邵陽洞口21
tʃyẽ
上聲(2)
官廣西百色樂業52
贛湖北黃石陽新
tʃyɛ
陰去(1)
吳浙江麗水雲和55
tʃuan
上聲(1)
官廣西百色西林45
tʃuã
上聲(2)
官山東日照五蓮55 (动)
官山東臨沂莒南55 (动)
去聲(2)
官山東日照五蓮31 (名)
官山東臨沂莒南21 (名)
tʃuɪi
上聲(1)
徽安徽黃山歙縣35
tʂ
tʂuan
上聲(2)
官遼寧錦州213
官遼寧葫蘆島綏中213
tʂuĩ
上聲(1)
贛湖南郴州安仁53
tʂʯan
上聲(2)
官貴州銅仁玉屏42
官陝西安康平利445
tʂuon
上聲(2)
官安徽安慶213
客湖南株洲攸縣31
tʂʯõ
上聲(1)
官江西九江潯陽24
tʂʯɑn
上聲(1)
官湖北孝感孝南52
c
cyan
上聲(2)
官山東煙台蓬萊214 (动)
官山東威海環翠213 (动)
去聲(1)
官山東煙台蓬萊42 (名)
陽平(1)
官山東威海環翠33 (名)
cyã
上聲(1)
官江蘇連雲港贛榆24 (动)
去聲(1)
官江蘇連雲港贛榆51 (名)
cya
上聲(1)
官山東煙台3 (~起來)
去聲(1)
官山東煙台5 (一~書)
cyəĩ
上聲(1)
晉山西晉城陵川312
ts
tsyen
上聲(1)
官廣西桂林臨桂42
tsuei
陰去(1)
吳浙江衢州龍游52
tsuɪi
去聲(1)
徽安徽宣城旌德213
tsyeŋ
上聲(1)
湘廣西桂林灌陽55
tsan
上聲(1)
客江西贛州寧都214
tsʮɛn
上聲(1)
贛湖北荊州監利21
tsøỹ
上聲(1)
贛湖南長沙瀏陽24
kʰ
kʰyn
陰上(1)
平雲南文山富寧33
kʰuan
陰去(1)
閩福建廈門21
kʰun
陽上(1)
平廣西梧州藤縣35
kʰuŋ
上聲(1)
閩海南三亞42 (卷?)
kʰui
陰入(1)
閩海南三亞35 (卷?训)
t
tyẽ
上聲(1)
官安徽銅陵樅陽224
去聲(1)
官安徽銅陵樅陽33
tuĩ
上聲(1)
湘湖南婁底雙峰31 (卷曲)
陰去(1)
湘湖南婁底雙峰35
tɕʰ
tɕʰyɛn
平聲(1)
平湖南永州寧遠35
tɕʰian
上聲(1)
官貴州貴陽42 (~起來)
去聲(1)
官貴州貴陽13 (試~)
ȶ
ȶyɛ̃
上聲(1)
贛湖南衡陽常寧44
ȶueĩ
上聲(1)
湘湖南衡陽衡山13
Notes 註
捲 卷
「捲」是「卷」的加旁字,专职「捲起」等动词义。
蜷 卷 捲 棬 拳 鬈 踡 𤷄
八字疊韻,同屬元部;卷、捲,見母,棬溪母,其餘均群母,屬旁紐。皆有曲義。《說文》「卷,膝曲也」「捲,一曰捲牧也」徐鉉曰「今俗作居轉切,以為捲舒之捲」《玉篇》「棬,屈木孟也」《說文》「拳,手也」《玉篇》「拳,屈手也」《說文》「鬈,髮好也,《詩》曰『其人美且鬈』」按,指頭髮卷曲。《廣韻》「𤷄,手屈病也」《玉篇》「踡跼,不伸也」與「蜷局」音同義通。故八字同源。
卷 拳 鬈 踡 蜷 捲 觠
《說文》「卷,膝曲也」段玉裁注「引申為凡曲之偁」手掌捲曲起來是「拳」。頭髮捲曲是「鬈」。肢體捲曲是「踡」。蟲形诘屈是「蜷」。角曲曰「觠」。把東西捲起來是「捲」。音同或音近、義亦相通,同源。
卷 桊 棬 絭 觠 眷 𥆞 帣 𥁠 埢 𧯦 𢍏
《漢語變調構詞考辨》:卷:作「把東西彎曲成圓筒形」讀上聲,引申為「書卷」讀去聲;桊:穿在牛鼻子中供套繩的環,讀去聲,亦作「棬」;絭:用繩子把臂袖束緊,讀去聲;觠:獸角捲曲,讀去聲;眷:回頭看,眷顧,眷戀,讀去聲;𥆞:眼圈,讀去聲;帣:有底的囊,讀去聲;𥁠:盂,讀去聲;埢:限曲,讀去聲;𧯦:一種像豆的食器,讀去聲;𢍏:摶飯,把飯捏成團,讀去聲
卷 䟒
《ABC上古漢語詞源詞典》認為:「䟒」的駝背行走義和「卷」的卷曲義同源
㘣 剈 蜎 鋗 梋 圜 卷 *肙
《漢語同源詞大典》:㘣:圓規;剈:曲剪;蜎:蚊之幼蟲,捲曲者;鋗:小盆;梋:碗類器皿;圜:圓形;卷:卷曲。本組字皆有「圓曲」義。本組字讀音相近,該書認為是一組同源字。
圈 捲 菤 埢 踡 𤷄 蜷 棬 綣 腃 淃 錈 𩜇 拳 *卷
《漢語同源詞大典》:圈:圈養禽獸處;捲:收卷,卷之物呈圓筒形;菤:卷耳,形圓;埢:墳堆,形圓;踡:卷曲不伸;𤷄:手屈病;蜷:蟲形卷曲;棬:屈木製成的盂;綣:繾綣,眷戀,情意纏綿;腃:筋節卷縮;淃:水迴旋貌;錈:刀劍刃口卷曲;𩜇:卷筒形食物;拳:拳頭。本組字皆有「捲曲、圓形」義。本組字讀音相近,該書認為是一組同源字。
睠 綣 惓 *卷
《漢語同源詞大典》:睠:回顧,引申為眷念義;綣:繾綣,眷念;惓:疲倦。本組字皆有「眷戀」義。本組字讀音相近,該書認為是一組同源字。
鬈 婘 娟 *卷
《漢語同源詞大典》:鬈:髮好;婘:美好;娟:美麗,美好。本組字皆有「美好」義。本組字讀音相近,該書認為是一組同源字。
楎 䡣 卷 *軍
《漢語同源詞大典》:楎:犁上曲木;䡣:套在牲畜頸上的曲木;卷:卷曲。本組字皆有「卷曲」亦。本組字讀音相近,該書認為是一組同源字。
齤 眷 觠 韏 桊 卷 豢 拳 絭 𥁠 弮 *𢍏
《漢語同源詞大典》:齤:曲齒;眷:回視,即回首而視;觠:獸角捲曲;韏:捲曲;桊:牛鼻環,圓形物;卷:捲曲,彎曲;豢:設圍欄飼養家畜,寓圓圍義;拳:拳頭,形圓者;絭:纏繞衣袖;𥁠:盂,圓形器皿;弮:弩弓,形彎曲。本組字皆有「彎曲」義。本組字讀音相近,該書認為是一組同源字。
䪈 繾 卷 *遣
《漢語同源詞大典》:䪈:皮製腰帶,纏腰之物;繾:相纏,不離散;卷:卷曲。本組字皆有「纏繞」義。本組字讀音相近,該書認為是一組同源字。
漢語多功能字庫
略說: 從「卩」,「龹」聲。本義是大小腿相連關節的後邊可彎曲之處,與「厀」(「膝」)相對。41 字
詳解: 從「卩」,「龹」聲。本義是大小腿相連關節的後邊可彎曲之處,與「厀」(「膝」)相對。《說文》:「卷,厀曲也。从卩,龹聲。」引申表示彎曲。段玉裁注:「引伸為凡曲之偁。」如《詩.大雅.卷阿》「有卷者阿,飄風自南。」毛傳:「卷,曲也。」《莊子.逍遙遊》:「其大本擁腫而不中繩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規矩,立之塗,匠者不顧。」
「卷」表示把物件彎曲成圓筒狀,後作「捲」。如《詩.邶風.柏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意謂我的心不是竹席,不能夠捲起來。又表示捲成圓筒狀的物件。如《淮南子.兵略》:「故得道之兵,車不發軔,騎不被鞍,鼓不振塵,旗不解卷,甲不離矢,刃不嘗血。」高誘注:「卷,束也。」
「卷」表示收藏。如《論語.衛靈公》:「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儀禮.公食大夫禮》:「有司卷三牲之俎,歸于賓館。」鄭玄注:「卷猶收也,無遺之辭也。」
「卷」又表示囊括、佔有。如《史記.秦始皇本紀》:「秦孝公據殽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而窺周室,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漢書.酈陸朱劉叔孫傳》:「今陛下起豐沛,收卒三千人,以之徑往,卷蜀漢,定三秦,與項籍戰滎陽,大戰七十,小戰四十。」
古代的書往往寫在簡帛或紙上,捲起來收藏,後把書籍稱為「卷」。《說文.竹部》「篇,書也」,段玉裁注:「古曰篇,漢人亦曰卷。卷者,縑帛可捲也。」如《三國志.魏志.文帝紀》裴松之注引曹丕《典論.自敘》:「上雅好詩書文籍,雖在軍旅,手不釋卷。」東晉陶淵明〈與子儼等疏〉:「少學琴書,偶愛閑靜,開卷有得,便欣然忘食。」
文章、書籍的篇幅也是以卷的數量論,故「卷」亦可作量詞,表示書冊的單位。如《漢書.藝文志》:「大凡書,六略三十八種,五百九十六家,萬三千二百六十九卷。」唐代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卷」還泛指各類文書、試卷、檔案等。如《宋史.選舉志一》:「凡廷試,帝親閱卷累日,宰相屢請宜歸有司,始詔歲命官知舉。」《金史.高衎傳》:「每季選人至,吏部託以檢閱舊籍,謂之檢卷。」858 字相關漢字: 卩,龹,厀,膝,捲
Relatives 相關字
Index in character sets 字符集索引
SetIDExtraG0
3077
繁体: . 捲
G1
3077
-G7
8.丶.37
-GT
0608
-GKX
0159.23
康熙字典-GHZR
0346.04
汉语大字典-GZFY
370503
-GZJW
047521
-GZ
gyuen.0.1
-GZ
gyuenq.0.1
-G通规
1231
-G常用
常.8.218
-G一简
一..135
繁体: 捲
G布依
juanc.0
-G京族
kwiːn3.0.0
-G京族
kuːn5.0.0
-G古籍
08726
-HB1
A8F7
-H常用
0449
-T1
4426
全字庫-T甲表
00454
異體字字典-T本土
0535
-J0
5043
-JMJ
007897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JMJ
007898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
IVS: E0102
JMJ
007899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
IVS: E0106
JMJ
007900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
IVS: E0103
JMJ
057415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
IVS: E0104
J常用
0256X
-J人名
二..0024
新字體: 巻
K0
4773
-K敎育
0105
-KP0
5225
-V1
4589
-
讀音 Readings
kMandarin
juǎn
JUAN4 QUAN2
(v4.0.1-6.0.0)
JUAN4
(v3.1.0-3.2.0)
1 JUAN4 2 QUAN2
(v2.1.0-3.0.0)
kHanyuPinlu
juǎn(115) juàn(14)
juan3(115) juan4(14)
(v4.1.0-6.2.0)
juan3(115), juan4(14)
(v4.0.1)
kTGHZ2013
187.050:juǎn 187.070:juàn
kHanyuPinyin
10315.030:juǎn,juàn,quán,quān,gǔn,jùn
kXHC1983
0616.140:juǎn 0617.050:juàn
0616.140:juǎn 0617.050:juàn
(v5.1.0)
kCantonese
gyun2
gyun2 gyun3 kyun4
(v4.1.0-13.0.0)
GYUN3
(v2.1.0-4.0.1)
kJapanese
カン ゲン コン まき
kJapaneseKun
MAKU
kJapaneseOn
KAN KEN
kKorean
KWEN
kHangul
권:0E
권
(v5.0.0-10.0.0)
kVietnamese
quyển
kTang
*gyuɛ̌n gyuɛ̀n
kDefinition
scroll; curl; make a comeback
來源 IRG Sources
kIRG_GSource
G0-3E6D
0-3E6D
(v3.0.0-5.2.0)
kIRG_HSource
HB1-A8F7
kIRG_TSource
T1-4C3A
1-4C3A
(v3.0.0-5.2.0)
kIRG_JSource
J0-524B
0-524B
(v3.0.0-5.2.0)
kIRG_KSource
K0-4F69
0-4F69
(v3.0.0-5.2.0)
kIRG_KPSource
KP0-D4B9
kIRG_VSource
V1-4D79
1-4D79
(v3.1.1-5.2.0)
3-247D
(v3.1.0)
1-247D
(v3.0.0)
kRSUnicode
26.6
kTotalStrokes
8
kIICore
AGTHKMP
2.1
(v4.1.0-6.3.0)
辭典索引 Dictionary Indices
kCowles
1838 1842
kDaeJaweon
0365.050
kFennIndex
117.04
kGSR
0226a
kHanYu
10315.030
kIRGDaeJaweon
0365.050
kIRGDaiKanwaZiten
02860
(v3.0.0-15.0.0)
kIRGHanyuDaZidian
10315.030
kIRGKangXi
0159.230
kKangXi
0159.230
kKarlgren
495
kLau
973
kMatthews
1640
kMeyerWempe
1290
kMorohashi
02860 02860:E0101
02860
(v2.1.0-15.0.0)
kNelson
0810
kSBGY
143.11 281.17 293.38 410.35
辭典資料 Dictionary-like Data
kCangjie
FQSU
kCihaiT
226.604
kFenn
467D
kFourCornerCode
9071.2
kFrequency
4
(v3.2.0-15.1.0)
kGradeLevel
3
kHKGlyph
0449
kPhonetic
664 665
664
(v3.2.0-4.0.1)
kUnihanCore2020
GHJKMPT
其他碼位 Other Mappings
kBigFive
A8F7
kCCCII
213470
kCNS1986
1-4C3A
kCNS1992
1-4C3A
kEACC
27407B
kGB0
3077
kGB1
3077
kJinmeiyoKanji
2010:U+5DFB
kJis0
5043
kKoreanEducationHanja
2007
kKPS0
D4B9
(v3.1.1-15.0.0)
kKSC0
4773
(v2.1.0-15.0.0)
kMainlandTelegraph
0608
kTaiwanTelegraph
0608
kTGH
2013:1231
kXerox
251:332
部首餘筆 Radical-Stroke Counts
kRSAdobe_Japan1_6
C+4320+26.2.6
kRSKangXi
26.6
(v2.1.0-15.0.0)
異體 Variants
kSimplifiedVariant
U+5377
kTraditionalVariant
U+5377 U+6372
U+6372
(v14.0.0)
kZVariant
U+6372
(v2.1.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