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方(.,J)
U+574A(Basic)
土部4畫 共7畫 核心字
官話
fang1
fang2
粵語
fong1
fong4
fong2
日語
ホウ
ボウ
ボッ
韓語
越南
phường
廣韻
幫/陽合/平
並/陽合/平
集韻
非/陽開/平
奉/陽開/平
非/陽開/去
奉/陽開/去
訓読
へや(部屋)
まち(街)
Sources 各源例字
G0-373B
HB1-A77B
T1-495D
J0-4B37
K0-5B29
V1-5056
KP0-DDB1
Old versions 舊版本
IVD
00Ad
Comparison 用字對比
Evolution 字形演化
說文小篆
傳抄
集篆古文韻海
石經
開成石經
印刷字體
廣韻
印刷字體
增韻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
當代
標準字形
當代
標準字形
當代
標準字形
當代
標準字形
Calligraphy 後世書法
Origin 字源諸說
《說文解字》: 府良切邑里之名。从土方聲。古通用埅。
《字源》:形声
Meaning 字義
fang1
(1)
城镇中街道李巷的通称neighborhood, lane
(2)
别屋
(3)
店铺store
(4)
官署名 隋太子官署有左右坊、内坊、典书坊、典经坊等 唐有太子左右春坊
(5)
牌坊 一般用石建成,也有木构的 如:贞节坊;三元坊;百岁坊memorial arch
(6)
冶铸用的土模型
(7)
古州名,在今陕西省黄陵县
(8)
fang2
(9)
小手工业者的工作场所 如:作坊;酒坊;油坊;染坊workshop
(10)
同「防」 1.堤防 2.防范
fang2
(3)
防御to defend 防守
(4)
防备
(喃)
phương 詞:  義:neighborhood, urban subdivision; (J) priest's residence; (Buddhist) priest; boy
(喃)
phường 詞:phường chèo, một phường 義:comedians, one group
(喃)
◎ Đơn vị dân cư, thường tập hợp dân cùng nghề ở một địa phương.#A1: 坊 phường
(喃)
◎ Hạng người, lớp người.#A1: 坊 phường
Kinship diagram of variants 異體字圖譜
《說文解字》WFG
土部 新附013
《說文解字》
府良切邑里之名。从土方聲。古通用埅。
《康熙字典》
【丑集中】【土字部】 【唐韻】府良切【集韻】【韻會】分房切,𠀤音方。邑里之名。【演義】坊,方也,言人所在之里爲坊。漢宮有九子坊。
 又【官僚備要】太子宮曰春坊。【唐書·高宗紀】攺門下坊爲左春坊,攺典書爲右春坊。
 又僧寺曰寶坊。【宋之問·登嚴莊寺閣詩】閏月再重陽,仙輿歷寶坊。
 又地名。漢馮翊地,唐立坊州。
 又姓。見【統譜】。
 又【廣韻】【集韻】【正韻】𠀤符方切,音房。障也,隄也。【禮·郊特牲】祭坊與水庸事也。【註】坊祭爲八蜡之一。【經解】以舊坊爲無所用,而壞之者,必有水敗。【坊記】君子之道,譬則坊與,坊民之所不足者也,君子禮以坊德,𠛬以坊淫,命以坊欲。
 又【集韻】甫妄切,音放。堤也。
 又符訪切,房去聲。【春秋序】聖人包周身之坊。或作防。○按坊、防字義雖同,音切應別。《正字通》合方房二音爲一,幷闕去聲者,非。 唐韻(751)
Phonology 音韻
標準語 Official Languages
官話
fang1 [fɑŋ55] ㄈㄤ
fang2 [fɑŋ35] ㄈㄤˊ
粵語
fong1 [foŋ5] 坊間, 街坊, 磨坊, 坊巷, 牌坊, 染坊, 工作坊
fong4 [foŋ1] 堤坊
fong2 [foŋ35]
日語
ホウ [hoː] [漢]
ボウ [boː] [呉]
ボッ [boʔ]
韓語
[paŋ]
越南
phường [fɨə̯ŋ21]
韻書 Rime Books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釋義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
廣韻
陽合3小韻府良piuɑŋ坊巷亦州名本上郡地周於今州界置馬坊武德初置坊州因馬坊爲名漢[官/宫]有太子坊坊亦省名又音房坊巷亦州名本上郡地周於今州界置馬坊武德初置坊州因馬坊爲名漢[官/宫]有太子坊坊亦省名又音房
陽合3小韻符方biuɑŋ上同(防‧防禦也隄防也)見禮又音方上同(防‧防禦也隄防也)見禮又音方
刊謬補缺切韻
陽合3小韻府長pĭwaŋ聚。聚。
集韻
陽開3小韻分房pfiɑŋ說文邑里之名或从防說文邑里之名或从防
陽開3小韻符方bviɑŋ說文隄也或作埅坊又地名說文隄也或作埅坊又地名
陽開3小韻甫妄pfiɑŋ堤也堤也
陽開3小韻符訪bviɑŋ隄也或从土隄也或从土
禮部韻略
陽開3小韻分房pfiɑŋ邑里又符方切見本韻亦州名邑里又符方切見本韻亦州名
增韻
陽開3小韻敷房pfʰiɑŋ邑里又見下邑里又見下
陽開3小韻符方bviɑŋ經解以舊坊為無所用而壊之者必有水敗音與防同又見上今圈經解以舊坊為無所用而壊之者必有水敗音與防同又見上今圈
五音集韵
陽合3pfiuɑŋ坊巷亦州名本上郡地周於今州界置馬坊武德初置坊州因馬坊為名漢宫有九子坊坊亦省名又音房坊巷亦州名本上郡地周於今州界置馬坊武德初置坊州因馬坊為名漢宫有九子坊坊亦省名又音房
陽合3bviuɑŋ並上同見周禮又音方並上同見周禮又音方
陽合3pfiuɑŋ堤也堤也
陽合3bviuɑŋ=防:符况切守禦也二字=防:符况切守禦也二字
洪武正韻
陽合小韻敷房fuaŋ邑里又見下邑里又見下
陽合小韻符方vuaŋ經解以舊坊爲無所用而壞之者必冇水敗音與防同又見上經解以舊坊爲無所用而壞之者必冇水敗音與防同又見上
古今韻會舉要
pfaŋ說文邑里之名漢宫有九子坊亦省名〇演義云坊方也言人所在里為方又州名漢馮翊地周於今州界置馬坊唐立坊州集韻或作埅又本韻說文邑里之名漢宫有九子坊亦省名〇演義云坊方也言人所在里為方又州名漢馮翊地周於今州界置馬坊唐立坊州集韻或作埅又本韻
蒙古字韻
Hw ꡤang ꡃvaŋ()
h ꡜang ꡃxaŋ()
音韻闡微
江陽合陰平小韻fuaŋ
中原音韻
江陽合陰平江陽fuaŋ
韻略易通
江陽開舒陰平江陽fɑŋ街坊街坊
中州音韻
江陽開平聲江陽小韻faŋ邑里邑里
中華新韻
陰平fɑŋ~巷~巷
陽平fɑŋ通防通防
東國正韻
ㅏㆁ 江講絳覺paŋ
ㅏㆁ 江講絳覺baŋ
ㅏㆁ 江講絳覺baŋ
戚林八音
非風 陰平huoŋ
分韻撮要
陰平fɔŋ邑里之名邑里之名
擬音方案:《廣韻》《切韻》《集韻》:邵榮芬(《禮部韻略》《增韻》《五音集韻》擬音為與《集韻》音韻地位對比得到),《洪武正韻》:小學堂資料,《古今韻會舉要》:竺家寧,《蒙古字韻》:江鍾偉,《音韻闡微》:林慶勛,《中原音韻》:寧繼福,《韻略易通》:張玉來,《中州音韻》:馬樂樂,《中華新韻》:依註音符號,《東國正韻》:申祐先,《戚林八音》:彭攻關,《分韻撮要》:劉鎮發
韻部 Rime
西漢
東漢
宋北魏後期
陽唐
北魏後期北齊
陽唐
齊梁陳北周隋
陽唐
上古音 Reconstructed Old Chinese
高本漢
bʰi̯waŋ
王力
pǐwaŋ 陽部
周法高
bjwaŋ 陽部
鄭張尚芳
paŋ 陽0部
baŋ 陽0部
白-沙
*[b]aŋ
斯塔羅斯金上古前期
bhaŋ
斯塔羅斯金上古後期
bhaŋ
斯塔羅斯金西漢
bhaŋ
斯塔羅斯金東漢
bhwaŋ
許思萊上古
baŋ
許思萊東漢
buɑŋ
布之道諧聲域
PAŊ
聲首
布之道擬音
paŋ
音節類型B
baŋ
音節類型B
Dialects 方言
f
faŋ
陰平(15)
北京55 (未註明異讀原因)
江蘇南京31 ((牌~;作~))
江蘇連雲港
江蘇揚州
山東濟南213
山東東營利津
山東臨沂平邑1
山東德州1
重慶江津55
四川成都44
四川自貢45
四川雅安漢源55
四川涼山西昌33
貴州黔東南黎平33 (又)
雲南昭通44
陽平(5)
北京35
山東臨沂平邑2
貴州黔東南黎平213
雲南昭通31
寧夏銀川3 (作~)
去聲(1)
江蘇南京44 ((作~;牌~))
fɑŋ
陰平(5)
江蘇淮安漣水31
江蘇泰州21
山東淄博博山1
山東濰坊壽光1
山東聊城1
陽平(2)
山東青島即墨2
山東淄博博山3
fã
陰平(4)
安徽蕪湖31
安徽銅陵樅陽21
雲南紅河蒙自44
雲南大理44
陽平(2)
雲南紅河蒙自53
雲南大理31
fɔŋ
陰平(2)
福建三明將樂55 (單字讀,單字讀,地名:異讀。)
廣東廣州53
陽平乙(1)
江西南昌45
fɔ̃
陰平(1)
上海浦東新區53
fɒŋ
陰平(1)
江蘇蘇州44
fɑ̃
陰平(2)
安徽合肥212
上海53
fiã
陰平(1)
江西上饒廣豐445
陽平(1)
江西上饒廣豐341
faũ
陰平(1)
福建南平浦城35
fɑɔ̃
陰平(1)
江西上饒廣豐445
h
hɔŋ
陰平(1)
福建廈門55 ((文))
上聲(1)
福建漳州漳浦53
huoŋ
陰平(2)
福建福州44
福建寧德古田55
hɒŋ
陰平(1)
福建莆田仙游54
陰平(2)
福建廈門55 ((白))
福建泉州南安33
huaŋ
陰平(1)
廣東潮州33 (未註明異讀原因)
陽平(1)
廣東潮州55
陰上(1)
廣東汕頭53
huɔ
陰平(1)
浙江溫州33
huŋ
陰平(1)
福建寧德福安332
x
xɔŋ
平聲(1)
福建南平建甌54
xuoŋ
陰平(2)
福建寧德柘榮42
福建三明泰寧21 (文讀,白讀。)
陰平(1)
福建三明沙縣33
xuɔŋ
陰平(1)
福建南平建陽53
p
pɔ̃
陰平(1)
上海浦東新區53
piɔŋ
陰平(1)
福建三明將樂55
pioŋ
陰平(1)
福建三明泰寧21
bʱɔ̃
陽平(1)
上海浦東新區324
v
vã
陽平(1)
浙江衢州開化341
ɣ
ɣɒŋ
陽平(1)
湖南婁底雙峰13
Notes 註
防 坊 隄 堤 唐 䧜 塘 墳 坋
九字在堤壩這個意義上同義。《說文》「防,隄也」「隄,唐也」《淮南子 主術》「若發堿決唐」高誘注「堿,水堿也。唐,隄也。皆所以畜水」字亦作「䧜」。《廣雅 釋宮》「䧜,隄也」王念孫疏證「䧜,字亦作塘,通作唐」《周語》「陂唐污庫,以锺其美」韋昭注「唐,隄也」。《爾雅 釋邱》「墳,大防」。「防」後來引申為備禦之稱,「唐」的本義《說文》釋為「大言也」,「墳」主要用於「墳墓」義,只有「隄」字古今義未變。
防 埅 坊
《漢語變調構詞考辨》:作「河堤、堤壩、堤防、防備」讀平聲,引申為「防備人的行為出現過失,防止」讀去聲,又作「埅」「坊」
坊 防 房
《ABC上古漢語詞源詞典》認為:「坊防」的堤壩義可能與「房」的房間義相關聯
浦 坊 防
《ABC上古漢語詞源詞典》認為:「浦」的水濱義和「坊防」的堤防義同源
漢語多功能字庫
 略說: 從「土」,「方」聲,表示城中聚居的里巷。
20 字
 詳解: 從「土」,「方」聲。《說文》無「坊」,「防」字下云:「𨹛,防或从土。」段玉裁注:「俗字所由作坊也,俗又以坊為邑里之名。」段玉裁以為「坊」是「防」的俗字。一說「坊」是「𨹛」省去右邊的「𨸏」而成。清代鄭珍《說文新附考》:「漢人去『阜』移『土』成『坊』字,後人乃以為邑里專名。」

  「坊」表示城中聚居的里巷。《說文新附》:「坊,邑里之名。从土,方聲。」如《北史.魏諸宗室傳》:「淮南人相率投附者三千餘家,置之城東汝水之側,名曰歸義坊。」《舊唐書.食貨志上》:「在邑居者為坊,在田野者為村。」

  「里坊制」是古代一種都城規劃的形制,始於北魏,指把城市劃分成一個個居住區,稱為「坊」。整個城市的「坊」呈現棋盤式的分布。《魏書.世宗紀》:「九月丁酉,發畿內夫五萬人築京師三百二十三坊,四旬而罷。」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有「吳人坊」、「王子坊」等。

  隋唐時期實行里坊制。《唐六典.尚書戶部》:「兩京及州縣之郭內分為坊,郊外為村。」以洛陽城為例,唐朝杜寶《大業雜記》:「洛南有九十六坊,洛北有三十坊。大街小陌,縱橫相對。」據考古發現,隋唐洛陽遺址在今洛陽城市區及近郊。遺址中已發現六十多個「坊」的痕跡,其他「坊」則可能被壓在今洛陽城下或被洛河沖毁。

  「坊」通「防」,表示堤防。如《戰國策.秦策一》:「濟清河濁,足以為限;長城鉅坊,足以為基。」又表示防範,如《禮記.坊記》:「君子禮以坊德,刑以坊淫,命以坊欲。」

  「坊」又表示手工業者的工作場所,如作坊、酒坊、染坊等。《隋書.食貨志》:「先是尚依周末之弊,官置酒坊收利,鹽池鹽井,皆禁百姓採用。」《舊唐書.肅宗紀》:「自今以後,朕常膳及服御等物,並從節減,諸作坊造坊並停。」

  「坊」也表示店鋪。《正字通.土部》:「坊,商賈貿易之所亦曰坊。」如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潘樓東街巷》:「又東十字大街曰從行裡角,茶坊每五更點燈,博易買賣衣服、圖畫、花環、領抹之類。」清代曹雪芹《紅樓夢》第23回:「(茗煙)想畢,便走到書坊內。」

  「坊」表示牌坊,乃古代用以表彰品德的建築物,例如貞節牌坊、功德牌坊等。如明代馮夢龍《古今小說.閑雲庵阮三償冤債》:「(陳宗阮)將他母親十九歲上守寡,一生不嫁,教子成名等事,表奏朝廷,啟建賢節牌坊。」清代吳敬梓《儒林外史》第48回:「過了兩個月,上司批准下來,製主入祠,門首建坊。」又泛指裝飾性的牌樓,如明末徐弘祖《徐霞客遊記.滇遊日記十二》:「山門內有古坊曰雲隱寺。」1011 字相關漢字: 土,方,防,𨹛,𨸏

Relatives 相關字
Index in character sets 字符集索引
SetIDExtraG0 2327 -G1 2327 -G7 7.一.60 -GT 0972 -GKX 0225.07 康熙字典-GHZR 0458.10 汉语大字典-GZFY 240101 -GZJW 186412 -G通规 0647 -G常用 常.7.38 -G古籍 02377 -HB1 A77B -H常用 0742 -T1 4161 全字庫-T甲表 00747 異體字字典-T本土 0978 -J0 4323 -JMJ 008939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J常用 1855 -K0 5909 -K人名 一..1991 -KP0 6117 -V1 4854 -
讀音 Readings
kMandarin
fāng
fang (v6.1.0-6.2.0)
FANG1 FANG2 (v4.0.1-6.0.0)
FANG1 (v3.1.0-3.2.0)
1 FANG1 2 FANG2 (v2.1.0-3.0.0)
kHanyuPinlu
fang(11)
fang5(11) (v4.0.1-6.2.0)
kTGHZ2013
093.020:fāng 093.090:fáng
kHanyuPinyin
10427.010:fāng,fáng
kXHC1983
0307.020:fāng 0308.020:fáng
0307.020:fāng 0308.020:fáng (v5.1.0)
kCantonese
fong1
fong1 fong4 (v4.1.0-13.0.0)
FONG1 (v2.1.0-4.0.1)
kJapanese
ボウ ボッ ホウ へや まち
kJapaneseKun
MACHI HEYA TERA
kJapaneseOn
BOU
kKorean
PANG
kHangul
방:0N
(v5.0.0-10.0.0)
kVietnamese
phường
kTang
biɑng
kDefinition
neighborhood, urban subdivision; (J) priest's residence; (Buddhist) priest; boy
neighborhood, urban subdivision (v2.1.0-4.0.1)
來源 IRG Sources
kIRG_GSource
G0-373B
0-373B (v3.0.0-5.2.0)
kIRG_HSource
HB1-A77B
kIRG_TSource
T1-495D
1-495D (v3.0.0-5.2.0)
kIRG_JSource
J0-4B37
0-4B37 (v3.0.0-5.2.0)
kIRG_KSource
K0-5B29
0-5B29 (v3.0.0-5.2.0)
kIRG_KPSource
KP0-DDB1
kIRG_VSource
V1-5056
1-5056 (v3.1.1-5.2.0)
3-275C (v3.1.0)
1-275C (v3.0.0)
kRSUnicode
32.4
kTotalStrokes
7
kIICore
AGTJHKMP
2.1 (v4.1.0-6.3.0)
辭典索引 Dictionary Indices
kCowles
782
kDaeJaweon
0459.270
kFennIndex
131.02
kGSR
0740x
kHanYu
10427.010
kIRGDaeJaweon
0459.270
kIRGDaiKanwaZiten
04924 (v3.0.0-15.0.0)
kIRGHanyuDaZidian
10427.010
kIRGKangXi
0225.070
kKangXi
0225.070
kKarlgren
25
kMatthews
1803
kMeyerWempe
527
kMorohashi
04924
kNelson
1062
kSBGY
173.08 175.02
辭典資料 Dictionary-like Data
kCangjie
GYHS
kCihaiT
316.302
kFenn
261F
kFourCornerCode
4012.7
kFrequency
5 (v3.2.0-15.1.0)
kGradeLevel
4
kHKGlyph
0741
kPhonetic
373
kUnihanCore2020
GHJKMPT
其他碼位 Other Mappings
kBigFive
A77B
kCCCII
21377D
kCNS1986
1-495D
kCNS1992
1-495D
kEACC
21377D
kGB0
2327
kGB1
2327
kJis0
4323
kJoyoKanji
2010
kKoreanName
2015
kKPS0
DDB1 (v3.1.1-15.0.0)
kKSC0
5909 (v2.1.0-15.0.0)
kMainlandTelegraph
0972
kTaiwanTelegraph
0972
kTGH
2013:647
kXerox
261:345
部首餘筆 Radical-Stroke Counts
kRSAdobe_Japan1_6
C+3685+32.3.4 C+3685+70.4.3
kRSKangXi
32.4 (v2.1.0-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