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榦)
⿸倝干
U+5E79(Basic)
干部10畫 共13畫 核心字
官話
gan4
gan1
han2
粵語
gon3
hon4
日語
カン
韓語
越南
cán
廣韻
見/寒/去
集韻
見/寒/去
見/寒/平
匣/寒/平
溪/寒/上
匣/寒/去
訓読
から(乾)
みき(幹)
わざ(技)
Sources 各源例字
G1-3849
HB1-B746
T1-636C
J0-3434
K0-4A4F
V2-8B6A
KP0-CDCF
Old versions 舊版本
IVD
00Ad
Comparison 用字對比
Relatives 關聯字
Evolution 字形演化
隸書
石經
開成石經
印刷字體
廣韻
印刷字體
增韻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
當代
標準字形
當代
標準字形
當代
標準字形
當代
標準字形
當代
標準字形
Calligraphy 後世書法
Meaning 字義
gan4
(1)
同「榦」 筑墙板
gan4
(1)
古代筑墙时于夹板两边所竖的起固定作用的木柱
(2)
胁,从两腋下到肋骨尽处的部位
(3)
草木的茎
(4)
箭的主体部分或做弓、萧等主体部分的材料
(5)
躯体
(6)
事物的主体或正宗trunk, main force
(7)
才能;才干ability
(8)
(9)
志节;器量
(10)
事情 如:有何贵干?things
(11)
从事;主管 如:干事;干革命;干会计工作;干修理行业to work
(12)
谋求
(13)
古代官吏雇的奴仆 也叫童干、干僮
(14)
(15)
(16)
gan1
(17)
(18)
(19)
通「干」 也作“榦” 也作“干” 天干的省称
(20)
通「乾」 干枯
gan1
(8)
枯竭to dry up 干杯
(21)
死;完了
(22)
用同「擀」 用棍棒来回碾轧,或用手使物伸展
gan3
(1)
用手展物,或用棍棒碾轧 如:擀面;擀毡子to roll flat
han2
(23)
井上垣栏
(壯)
壯字用同「𰯱」
𰯱
(壯)
gaenj 紧急;紧方块壮字研究P194
(喃)
◎ Cái tay cầm ở một số đồ vật.#A1: 幹 cán
Kinship diagram of variants 異體字圖譜
《說文解字》WFG
→榦
木部 208()
《說文解字》
古案切築牆耑木也。从木倝聲。 [臣鉉等曰:今別作幹,非是。矢、榦亦同。]
《說文解字繫傳》
根岸反築牆耑木也。從木倝聲。 [臣鍇曰:「築牆兩旁木也。所以製版者。」]
《說文解字注》
古案切築牆耑木也。 [耑謂兩頭也。假令版長丈。則牆長丈。其兩頭所植木曰榦。《釋詁》曰:楨,榦也。舍人曰:楨,正也。築牆所立兩木也。榦所以當牆之兩邊鄣土者也。《粊誓》注曰:題曰楨。㫄曰榦。《正義》云:題曰楨,謂當牆兩端者。旁曰榦,謂在牆兩邊者也。然則舊說皆謂楨爲兩耑木。榦爲夾版兩邊木。許不尒者。舊說析言之。《爾雅》與許皆渾言之也。《大雅》傳亦以榦釋楨。許於楨下渾云剛木。] 從木。倝聲。 [古案切。十四部。按詩多以翰爲榦。故《爾雅・毛傳》曰:翰,榦也。言六書之假借也。榦俗作幹。] 一曰本也。 [四字今補。《文𨕖》《魏都賦》〉注,盧諶贈劉琨詩注皆引《說文》。榦,本也。按上文云:枚,榦也。引詩施于條枚,與此訓相足。木下曰本。木身亦曰本。]
《康熙字典》
【寅集下】【干字部】 【唐韻】古案切【集韻】【韻會】居案切【正韻】古汗切,𠀤干去聲。【類篇】幹,能事也。【易·蠱卦】幹父之蠱。【註】幹父之事,能承先軌,堪其任者也。
 又【玉篇】幹,體也。【易·乾卦】貞者,事之幹也。
 又草木莖曰幹。【詩詁】木旁生者爲枝,正出者爲幹。
 又凡器之本曰幹。【禮·月令】羽箭幹。【註】幹者,器之本也。【疏】器之材樸,總謂之幹。【周禮·冬官考工記】荆之幹。【註】柘也,可以爲弓弩之幹。
 又十干,本作幹。【廣雅】甲乙爲幹。幹者,日之神也。
 又脅也。【公羊傳·莊元年】搚幹而殺之。【爾雅·釋畜】回毛在幹,茀方。【疏】旋毛在脅者,名茀方。
 又奇幹,國名。【汲冢周書】奇幹善芳。【註】奇幹在北。善芳者,鳥名。
 又【韻會】幹,脊骨。【左傳·昭二十五年】唯是楄柎,所以藉幹。
 又姓。【萬姓統譜】見《姓苑》。宋時西夏有幹道冲,其先從夏主遷興州,世掌夏國史。道冲通五經,爲蕃漢敎授,官至中書宰相。元有幹勒忠,習女直契丹字,通法律,官至同僉樞密院事。
 又【集韻】【正韻】𠀤河干切,音寒。【集韻】幹,井垣也。【韻會】幹,井上木欄也。其形四角,或八角。又謂之銀牀。【莊子·秋水篇】吾跳樑乎井幹之上。
 又樓名。【前漢·郊祀志】武帝立井幹樓,高五十丈。【註】積木而高爲樓,若井幹之形也。【班固·西京賦】攀井幹而未半,目眴轉而意迷。
 又【韻會】與管通。【前漢·劉向傳】石顯幹尚書。【註】師古曰:幹,與管同。【後漢·竇憲傳】內幹機密。【註】幹,古與管通。
 又叶九件切,音蹇。【揚子·太𤣥經】井無幹,水直衍。
 又叶經電切,音見。【蘇轍·墨君堂詩】中堂開素壁,蕭颯起霜幹。隨宜賦竹意,落筆皆蔥蒨。 廣雅(232)
Phonology 音韻
標準語 Official Languages
官話
gan4 [kan51] ㄍㄢˋ
gan1 [kan55] ㄍㄢ
han2 [xan35] ㄏㄢˊ
粵語
gon3 [kɔːn3] 幹部, 幹了, 主幹, 才幹
hon4 [hɔːn1]
日語
カン [kaɴ] [呉漢]
韓語
[kan]
越南
cán [kan35]
韻書 Rime Books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釋義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
廣韻
1小韻古案kɑn莖幹又強也又姓莖幹又強也又姓
刊謬補缺切韻
1小韻古旦kɑn強〻。強〻。
集韻
1小韻居案kɑn能事也一曰艸木莖一曰助也亦姓能事也一曰艸木莖一曰助也亦姓
1小韻居寒kɑn正也正也
1小韻河干ɣɑn說文井垣也从韋取其帀也隷省或作榦幹一曰韓國名亦姓說文井垣也从韋取其帀也隷省或作榦幹一曰韓國名亦姓
1小韻古旱kʰɑn字林箭笴也或作幹簳亦省字林箭笴也或作幹簳亦省
1小韻侯旰ɣɑn體也或作幹體也或作幹
禮部韻略
1小韻古旦kɑn能事又莖幹能事又莖幹
增韻
1小韻古旦kɑn事之能易乾文言貞者事之幹也言事以貞立猶垣牆有版幹也又區幹木之身也又骨幹人脊股之骨也又築牆版也亦作榦又井欄也又寒韻今圈事之能易乾文言貞者事之幹也言事以貞立猶垣牆有版幹也又區幹木之身也又骨幹人脊股之骨也又築牆版也亦作榦又井欄也又寒韻今圈
1小韻河干ɣɑn井欄西京賦注音寒說文作莊子井幹音去聲又翰韻増入井欄西京賦注音寒說文作莊子井幹音去聲又翰韻増入
五音集韵
1kɑn正名正名
1ɣɑn=𩏑:亦作韓井垣也亦國名又姓出自唐叔虞之後曲沃桓叔之子万食邑於韓因以為氏代為晋卿後分晋為國韓為秦滅復以國為氏出潁川後韓騫避王莽亂移居南陽故有潁川南陽也又至大宋國有韓魏公為相有三子長曰韓綱尚書貟外郎次曰韓綜刑部貟外郎㓜曰韓絳昭文館學士乃定州中山府尹故建塼塔立碑焉又有韓退之在昌黎郡太守故作昌黎集也因以為郡故有昌黎潁川南陽三望也復至大金國有昌黎郡韓孝彦者乃滹陽松水人也注切韻指玄論撰切韻澄鑑圗作切韻滿庭芳述切韻指迷頌将玉篇改作五音篇皆印行於世故立昌黎氏焉有三子長曰道晧次曰道昭㓜曰道昉俱通韻筭術也又至泰和戊辰年間昌黎氏次子韓道昭再行改併五音之篇改併五音集韻芟削重錯剪去繁蕪増添俗字故引昌黎子者乃韓道昭自稱也併篇部為四百四十有四分布五音立成一十五卷也又併韻為一百六十數也亦分一十五卷也故將萹韻全部乃計三十冊數也有子韓徳恩亦通書史精加注觧各同詳校正之名也=𩏑:亦作韓井垣也亦國名又姓出自唐叔虞之後曲沃桓叔之子万食邑於韓因以為氏代為晋卿後分晋為國韓為秦滅復以國為氏出潁川後韓騫避王莽亂移居南陽故有潁川南陽也又至大宋國有韓魏公為相有三子長曰韓綱尚書貟外郎次曰韓綜刑部貟外郎㓜曰韓絳昭文館學士乃定州中山府尹故建塼塔立碑焉又有韓退之在昌黎郡太守故作昌黎集也因以為郡故有昌黎潁川南陽三望也復至大金國有昌黎郡韓孝彦者乃滹陽松水人也注切韻指玄論撰切韻澄鑑圗作切韻滿庭芳述切韻指迷頌将玉篇改作五音篇皆印行於世故立昌黎氏焉有三子長曰道晧次曰道昭㓜曰道昉俱通韻筭術也又至泰和戊辰年間昌黎氏次子韓道昭再行改併五音之篇改併五音集韻芟削重錯剪去繁蕪増添俗字故引昌黎子者乃韓道昭自稱也併篇部為四百四十有四分布五音立成一十五卷也又併韻為一百六十數也亦分一十五卷也故將萹韻全部乃計三十冊數也有子韓徳恩亦通書史精加注觧各同詳校正之名也
1kɑn=笴:古旱切箭笴也又音哿二十二=笴:古旱切箭笴也又音哿二十二
1kɑn莖幹也強也又姓莖幹也強也又姓
1ɣɑn=榦:體也=榦:體也
洪武正韻
寒開小韻河干ɣon井闌西京賦注音寒説文作莊子井幹音去聲又翰韻井闌西京賦注音寒説文作莊子井幹音去聲又翰韻
寒開小韻古汗kon事之能易乾文言貞者事之幹也言事以貞立猶垣牆有版幹又區幹木身骨幹人脊股之骨也又築牆版也亦作榦又寒韻事之能易乾文言貞者事之幹也言事以貞立猶垣牆有版幹又區幹木身骨幹人脊股之骨也又築牆版也亦作榦又寒韻
古今韻會舉要
kan能事也易幹父之蠱一曰草木莖也詩詁曰木旁生者為枝正出者為幹一曰助也廣韻又强也又弓弩曰幹周禮考工記荆之幹又脊骨也左傳唯是楄柎所以藉幹通作榦書禹貢杶榦栝栢詩詁云枝幹本作幹後人改从木又寒韻揚子井幹音寒前劉向傳石顯幹尚書與管同能事也易幹父之蠱一曰草木莖也詩詁曰木旁生者為枝正出者為幹一曰助也廣韻又强也又弓弩曰幹周禮考工記荆之幹又脊骨也左傳唯是楄柎所以藉幹通作榦書禹貢杶榦栝栢詩詁云枝幹本作幹後人改从木又寒韻揚子井幹音寒前劉向傳石顯幹尚書與管同
蒙古字韻
g ꡂan ꡋkan()
音韻闡微
寒删先元真文開一去聲小韻kan
中原音韻
寒山開去聲寒山kan
韻略易通
山寒開舒去聲山寒kan辦事辦事
中州音韻
寒山開去聲寒山小韻kan事之能易事之能易
中華新韻
kan
東國正韻
ㅏㄴ 干笴旰葛kan
ㅏㄴ 干笴旰葛kan
ㅏㄴ 干笴旰葛ɦan
戚林八音
山干 陰去山干kaŋ
分韻撮要
陰去kɔn幹事支理也幹事支理也
擬音方案:《廣韻》《切韻》《集韻》:邵榮芬(《禮部韻略》《增韻》《五音集韻》擬音為與《集韻》音韻地位對比得到),《洪武正韻》:小學堂資料,《古今韻會舉要》:竺家寧,《蒙古字韻》:江鍾偉,《音韻闡微》:林慶勛,《中原音韻》:寧繼福,《韻略易通》:張玉來,《中州音韻》:馬樂樂,《中華新韻》:依註音符號,《東國正韻》:申祐先,《戚林八音》:彭攻關,《分韻撮要》:劉鎮發
韻部 Rime
宋北魏後期
寒桓刪
北魏後期北齊
寒桓刪
齊梁陳北周隋
寒桓
上古音 Reconstructed Old Chinese
高本漢
kɑn
王力
kan 元部
周法高
kan 元部
鄭張尚芳
kaːns 元1部
白-沙
*[k]ˤar-s
斯塔羅斯金上古前期
kārs
斯塔羅斯金上古後期
kānh
斯塔羅斯金西漢
kānh
斯塔羅斯金東漢
kānh
許思萊上古
kâns
許思萊東漢
kɑnᶜ
布之道諧聲域
KAN
聲首
布之道擬音
kˤanh
音節類型A
Dialects 方言
k
kɔn
陰去(19)
廣東惠州213
廣東廣州33
廣東韶關33
廣東佛山33
廣東佛山順德32
廣東肇慶33
廣東肇慶封開433
廣西南寧33 ((~勁))
廣西北海33
廣西欽州33
廣西欽州靈山24
廣西貴港桂平33
廣西玉林博白52
廣西百色33
廣西河池宜州44 (做。)
廣西來賓武宣42 (做。)
香港33
澳門33
廣西玉林福綿52
去聲(8)
江西九江修水53
廣東廣州從化52
廣東深圳42
廣東東莞42
廣西玉林博白42
香港沙田53
廣東珠海前山33
廣東中山石岐33
陰平(1)
廣東江門白沙23
陰上(1)
廣西南寧馬山31
陽平(1)
廣東中山隆都33
kan
陰去(13)
福建廈門21
福建漳州漳浦11 (苦幹。)
廣西貴港平南11 (做。)
湖南長沙55 ((~勁))
湖南湘潭55 ((2。~部))
廣西梧州蒙山44
廣西百色那畢45 (做。)
廣西崇左45 (做。)
廣西崇左寧明33
廣西南寧亭子55
廣西百色田東35
廣西崇左扶綏35
雲南文山富寧13
去聲(5)
北京51
湖北武漢35 ((~部))
廣西柳州雒容24
廣西桂林臨桂35
福建泉州南安31 (幹部。)
kaŋ
陰去(6)
福建莆田仙游52 (幹勁。)
福建寧德福安35
福建寧德柘榮35
廣東汕頭213 ((~部))
廣東潮州213
香港大埔21 (幹活)
去聲(2)
江蘇南京44 ((~活))
廣西桂林灌陽35
陽上(1)
福建三明沙縣53 (幹部,幹部。)
陽去(1)
福建南平建甌44
kã
陰去(4)
浙江衢州開化423
浙江衢州龍游52 (文/白)
安徽池州貴池53
廣西賀州信都35
去聲(3)
山東濟南21 ((~活))
陝西西安44 ((~部))
安徽宣城宣州53
陰上(1)
江西上饒廣豐52 (幹部)
上聲(1)
陝西西安53 ((樹~))
陰入(1)
湖南永州寧遠13
kon
陰去(7)
廣西玉林北流53
江西撫州黎川53 ((~部))
廣東清遠33
廣西貴港南江52
廣西玉林北流53
廣東佛山西岸52 (幹活。)
廣西梧州藤縣434
去聲(2)
廣東梅州梅縣53
廣東雲浮羅定33
kæ̃
陰去(2)
湖南婁底雙峰35
廣西桂林平樂335
去聲(2)
安徽合肥53
山西太原45 ((~活兒))
kun
陰去(1)
廣東深圳寶安24
去聲(2)
廣東東莞32
廣東雲浮33
陰平(1)
廣東珠海斗門33
陰去(2)
上海35 ((~勁))
江蘇蘇州412
陰平(1)
上海浦東新區53
ky
陰去(1)
浙江溫州42
koŋ
陰去(1)
浙江衢州開化423 (能~,事~)
陰平(1)
香港大埔泰亨23 (幹活)
kuɛ̃
陰去(1)
福建三明將樂324
去聲(1)
廣東韶關南雄42 ((~工作))
kuan
陰去(2)
廣西桂林臨桂33 (做。)
廣西柳州融水435
ko
陰去(1)
江蘇無錫35
陰去(1)
江蘇無錫江陰435
陰去(1)
江蘇常州51
陰去(1)
江蘇鎮江丹陽45
kɯ̃
陰去(1)
江蘇泰州靖江51
kᴇ̃
陰去(1)
浙江杭州445
kie
陰去(1)
浙江衢州龍游52
kuɛ
陰去(1)
浙江麗水雲和55
kɛ̃
陰去(1)
安徽黃山甘棠33
去聲(1)
安徽宣城寧國31
kɑŋ
陰去(1)
福建福州212
kɔɪ̃
去聲(1)
福建三明沙縣24
koẽ
去聲(1)
江西贛州南康53
kɵn
陽平乙(1)
江西南昌45
køn
陽上(1)
廣東清遠連山13
kœn
陰去(1)
廣西南寧賓陽55 (做。)
kuon
陰去(1)
廣西柳州融水45 (做。)
kʊŋ
陰平(1)
香港新界232
kuŋ
陰去(1)
湖南永州道縣33 (做。)
kuoŋ
陰去(1)
廣東清遠保安53 (幹活。)
kuaŋ
陰去(1)
廣西桂林朝陽35
ki
陽上(1)
廣西賀州富川八都話22 (做。)
kəŋ
陰去(1)
廣西賀州九都話52 (做。)
t
ty
陰去(1)
廣西賀州富川七都話44 (做。)
Notes 註
乾 干 *乹 幹 *榦
1.「干」字像防御武器形,与战争相关(干犯、干涉)为古今传承义。2.「榦」字从木、倝声,造字本义为树的主干。3.「幹」字从干、倝声,初始为「榦」的异体字,后来分化出「軀幹」、「幹部」、「才幹」等更抽象的字义,并作「幹活」等动词用。后来「幹」成为正体,「榦」为异体,两字可互换。4.「乾」字读gan1、作「乾燥」、「枯竭」(乾燥、乾淨)义时假借简化为「干」,读qian2(乾隆)时不简化。5.「乹」为「乾」的异写字,音义全同。6.「乾(gan1)」「榦」同音假借简化合并到「干」,增加并大幅混淆了「干」的字义。
幹 翰
《ABC上古漢語詞源詞典》認為:「幹」的骨幹義和「翰」的骨幹義同源
柯 幹
《ABC上古漢語詞源詞典》認為:「柯」的斧頭義和「幹」的樹幹義同源
漢語多功能字庫
 略說: 亦作「干」,可參見「干」,表示器物的主幹。
21 字
 詳解: 亦作「干」,可參見「干」,表示器物的主幹。禮記‧月令》:「(季春之月)命工師令百工審五庫之量,金鐵、皮革筋、角齒、羽箭幹,脂膠丹漆,毋或不良。」

  「幹」也表示人和動植物軀體的主幹。《左傳‧昭公二十五年》:「若以群子之靈,獲保首領以沒,惟是楄柎所以藉幹者。」杜預注:「幹,骸骨也。」

  「幹」可指人和動物的脅。《儀禮‧特牲饋食禮》:「佐食舉幹,尸受,振祭嚌之。佐食受加於肵俎,舉獸幹,魚一,亦如之。」鄭玄注:「幹,正脅也。」

  「幹」還表示根本、根源。《國語‧晉語四》:「臣聞之:愛親明賢,政之幹也;禮賓矜窮,禮之宗也。」《易‧乾》:「貞者,事之幹也。」

  「幹」也表示才能、幹略。《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理民之幹,優於將略。」

  「幹」可指主管、從事。《漢書‧劉向傳》:「顯幹尚書事,尚書五人,皆其黨也。」顏師古注:「幹與管同,言管主其事。」

  事務、事情也稱「幹」。宋蘇軾《與滕達道書》之五十九:「甘子已拜賜矣,北方有幹,幸示諭。」

  「幹」亦表示建立、求取。元鄭光祖《三戰呂布》第3摺:「某乃李肅是也……坐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每回臨陣,無不幹功。」481 字相關漢字: 干

Relatives 相關字
Yixiezi 異寫字 (works in progress)
Same semantic component 同形旁
Same phonetic component 同聲旁
Index in character sets 字符集索引
SetIDExtraG1 2441 简体: 干 GKX 0341.09 康熙字典-GHZR 0444.12 汉语大字典-GZJW 407532 -GZ gaenj.0.1 -G通规 0023CX -G京族 kaːn5.0.0 -G古籍 02780 -G古壮文 20F5D -HB1 B746 -H常用 1183 -T1 6776 全字庫-T甲表 01196 異體字字典-T本土 1527 -J0 2020 -JMJ 010953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J常用 0274 学年: 5 K0 4247 -K敎育 0909 -KP0 4547 -V2 10774 -
讀音 Readings
kMandarin
gàn
GAN4 HAN2 (v4.0.1-6.0.0)
GAN4 (v3.1.0-3.2.0)
1 GAN4 2 HAN2 (v2.1.0-3.0.0)
kHanyuPinyin
10409.090:gàn,gān,hán,guǎn
kXHC1983
0359.031:gàn
0359.031:gàn (v5.1.0)
kCantonese
gon3
GON3 (v2.1.0-4.0.1)
kJapanese
カン みき
kJapaneseKun
MIKI WAZA
kJapaneseOn
KAN
kKorean
KAN
kHangul
간:0E
(v5.0.0-10.0.0)
kTang
gɑ̀n
kDefinition
trunk of tree or of human body
來源 IRG Sources
kIRG_GSource
G1-3849
1-3849 (v3.0.0-5.2.0)
kIRG_HSource
HB1-B746
kIRG_TSource
T1-636C
1-636C (v3.0.0-5.2.0)
kIRG_JSource
J0-3434
0-3434 (v3.0.0-5.2.0)
kIRG_KSource
K0-4A4F
0-4A4F (v3.0.0-5.2.0)
kIRG_KPSource
KP0-CDCF
kIRG_VSource
V2-8B6A
2-8B6A (v3.1.1-5.2.0)
kRSUnicode
51.10
kTotalStrokes
13
kIICore
ATJHKMP
2.1 (v4.1.0-6.3.0)
辭典索引 Dictionary Indices
kCowles
1768
kDaeJaweon
0650.010
kFennIndex
239.07
kGSR
0140d
kHanYu
10409.090
kIRGDaeJaweon
0650.010
kIRGDaiKanwaZiten
09183 (v3.0.0-15.0.0)
kIRGHanyuDaZidian
10409.090
kIRGKangXi
0341.090
kKangXi
0341.090
kKarlgren
299
kLau
960
kMatthews
3235
kMeyerWempe
1236
kMorohashi
09183
kNelson
0790
kSBGY
401.27
辭典資料 Dictionary-like Data
kCangjie
JJOMJ
kCihaiT
484.601
kFenn
17C
kFourCornerCode
4844.1
kFrequency
3 (v3.2.0-15.1.0)
kGradeLevel
2
kHKGlyph
1182
kPhonetic
654
kUnihanCore2020
HJKMPT
其他碼位 Other Mappings
kBigFive
B746
kCCCII
213C67
kCNS1986
1-636C
kCNS1992
1-636C
kEACC
3F304C
kGB1
2441
kJis0
2020
kJoyoKanji
2010
kKoreanEducationHanja
2007
kKPS0
CDCF (v3.1.1-15.0.0)
kKSC0
4247 (v2.1.0-15.0.0)
kTaiwanTelegraph
1631
kXerox
246:067
部首餘筆 Radical-Stroke Counts
kRSAdobe_Japan1_6
C+1520+51.3.10
kRSKangXi
51.10 (v2.1.0-15.0.0)
異體 Variants
kSimplifiedVariant
U+5E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