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話
kang1
kang4
粵語
hong1
日語
コウ
韓語
강
越南
khang
廣韻
溪/唐開/平
集韻
溪/唐一開/平
溪/唐一開/去
訓読
やすい(安い)
Sources 各源例字
G0-3F35
HB1-B164
T1-5A2A
J0-392F
K0-4B2C
V1-542E
KP0-CEAD
Old versions 舊版本
IVD

00Ad

01Ha

01Mo

02Ha

02Mo
Evolution 字形演化
商
甲骨文
黃組
商
金文
商
商
金文
商或西周早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或晚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
春秋
金文
春秋早期
春秋
金文
春秋晚期
春秋
篆書
石鼓文
戰國
金文
戰國早期
戰國
金文
戰國中期
楚(戰國)
簡帛
郭店
楚(戰國)
簡帛
上博
秦
簡帛
睡虎地
秦
簡帛
嶽麓書院
秦
篆書
李斯
漢
隸書
漢
說文小篆
魏
傳抄
魏石經古文彙編
魏
傳抄
三體石經
宋
傳抄
汗簡
宋
傳抄
古文四聲韻
宋
傳抄
集篆古文韻海
宋
傳抄
古文四聲韻
唐
石經
開成石經
宋
印刷字體
廣韻
宋
印刷字體
增韻
明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清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
當代
標準字形
陸
當代
標準字形
港
當代
標準字形
台
當代
標準字形
日
當代
標準字形
韓
Calligraphy 後世書法
Origin 字源諸說
《說文解字》:
苦岡切
穀皮也。从禾从米,庚聲。
穅或省。
Meaning 字義
kang1
(1)
安乐;安定healthy and peaceful
(2)
逸乐;淫乐
(3)
和悦;和谐
(4)
安静
(5)
富裕affluent
(6)
健康healthy
(7)
乐;好
(8)
尊
(9)
褒扬;光大
(10)
抚;扶持
(11)
四通八达的大路
(12)
虚;空
(13)
犹“荒歉”
(14)
苛刻
(15)
旧地名 1.西藏四部中最东的一部,也叫喀木,约今西藏自治区的昌都地区 2.旧西康省的简称
(16)
同「穅」
→穅
kang1
(1)
稻、麦、谷子等作物子实脱下的皮或壳 后作「糠」
→糠
kang1
(1)
稻、麦等子实上脱下的皮或壳chaff
(2)
空,虚
(3)
古乐器“相”的别名
(4)
清末容量单位 十秕为穅
(17)
姓
kang4
(18)
通「亢」 举
→亢
kang4
(4)
举
(壯)
壯字用同「𰭅」
→𰭅
(壯)
gang 缸
(壯)
壯字用同「鏮」
→鏮
(壯)
gang 钢
(壯)
壯字用同「𮤏」
→𮤏
(壯)
gyang 中间;半[容量、高度的半数]
(壯)
壯字用同「𰏊」
→𰏊
(壯)
hong 工作;活路
(喃)
khăng 詞:khăng khăng; khăng khít 義:persist in; to be attached
(喃)
khương 詞:khương (xem khang) 義:see khang
(喃)
◎ Yên lành.#A1: 康 khang
(喃)
◎ Khăng khăng: quyết giữ chặt, không buông lơi.#C2: 康 khang
Kinship diagram of variants 異體字圖譜
《說文解字》WFG
→穅
《說文解字》
苦岡切
穀皮也。从禾从米,庚聲。
穅或省。
《說文解字繫傳》
彄荘反
榖之皮也。從禾、米,庚聲。 [臣鍇曰:「《爾雅》云:『康,空也。』從禾、米。米,皮去其內卽空之意也。」]
穅或省作。 [臣鍇曰:「唯從米庚聲。」]
《說文解字注》
苦岡切
穀之皮也。 [云穀者,晐黍稷稻梁麥而言。穀猶粟也。今人謂巳脫於米者爲穅。古人不爾。穅之言空也。空其中以含米也。凡康寧,康樂皆本義空中之引伸。今字分別。乃以本義从禾。引伸義不从禾。] 从禾米。庚聲。 [庚毛刻作康。誤。今正。苦岡切。十部。]
穅或省作。 [稃𥢶穅康四篆大徐在秳𥝬二篆之下。今以類移此。]
《康熙字典》
【寅集下】【广字部】 〔古文〕𠭳【唐韻】苦岡切【集韻】【韻會】【正韻】丘岡切,𠀤音穅。【爾雅·釋詁】樂也。【詩·唐風】無巳大康。又【周頌】迄用康年。
又【爾雅·釋詁】康,安也。【書·益稷】庶事康哉。
又【洪範】五福,三曰康寧。
又【爾雅·釋宮】五達謂之康,六達謂之莊。【疏】孫炎曰:康,樂也,交會樂道也。【釋名】五達曰康。康,昌也,昌盛也,車步倂列並用之,言充盛也。【列子·仲尼篇】堯遊於康衢。【史記·騶衍傳】爲列第康莊之衢。
又【易·晉卦】康侯用錫馬蕃庶。【註】康,美之名也。
又【禮·祭統】康周公。【註】康,猶褒大也。
又【諡法】淵源流通曰康,溫柔好樂曰康,令民安樂曰康。
又國名。【書·康誥疏】命康叔之誥。管蔡郕霍皆國名,則康亦國名,在圻內。
又【前漢·西域傳】安息國王治番兜城,北與康居接。
又州名。【唐書·地理志】康州,析端州之端溪置。
又姓。【廣韻】衞康叔之後。
又【爾雅·釋器】康瓠謂之甈。【註】瓠,壺也。【賈誼·弔屈原賦】寶康瓠。
又與穅通。【說文】穅或省作康。
又與漮通。【爾雅·釋詁】漮,虛也。【詩·小雅】酌彼康爵。【箋】康,空也。漮康音義同。
又【集韻】苦浪切,音抗。【禮·明堂位】崇坫康圭。【註】康讀爲亢。【疏】亢,舉也。
考證:〔【前漢·西域傳】康居國,東與烏戈山離,西與條支接。〕
謹照原文改爲:安息國王治番兜城,北與康居接。〔【賈誼·懷沙賦】〕
謹照原文懷沙賦改弔屈原賦。 說文(121)
Phonology 音韻
標準語 Official Languages
官話
kang1 [kʰɑŋ55] ㄎㄤ
kang4 [kʰɑŋ51] ㄎㄤˋ
粵語
hong1 [hoŋ5] 康寧, 康樂, 康復, 康莊大道, 健康
日語
コウ [koː] [呉漢]
韓語
강 [kaŋ]
越南
khang [xaŋ33]
韻書 Rime Books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釋義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
廣韻
溪唐開
宕攝唐韻1等開口平唐韻康小韻苦岡切kʰɑŋ和也樂也又姓衞康叔之後亦西胡姓苦岡切十四和也樂也又姓衞康叔之後亦西胡姓苦岡切十四
刊謬補缺切韻
溪唐開
宕攝唐韻1等開口平唐韻康小韻苦岡切kʰɑŋ苦岡反。泰。亦作康字。八。苦岡反。泰。亦作康字。八。
集韻
溪唐一開
宕攝唐韻1等開口平唐韻穅小韻丘岡切kʰɑŋ樂也爾雅道五達為康又州名亦姓樂也爾雅道五達為康又州名亦姓
溪唐一開
宕攝唐韻1等開口去宕韻亢小韻口浪切kʰɑŋ舉置也禮崇坫康圭通作亢舉置也禮崇坫康圭通作亢
禮部韻略
溪唐一開
宕攝唐韻1等開口平唐韻康小韻丘剛切kʰɑŋ邱剛切釋云寜也和也樂也爾雅道五達為康邱剛切釋云寜也和也樂也爾雅道五達為康
增韻
溪唐一開
宕攝唐韻1等開口平唐韻康小韻丘剛切kʰɑŋ丘剛切安也和也樂也康瓠也爾雅五達謂之康所謂康莊也又曰康瓠謂之_賈誼傳寳康瓠兮鄭氏曰康瓠瓦盆底也如淳曰大瓠也應劭曰康容也空也又古糠字古文从庚从米今作康丘剛切安也和也樂也康瓠也爾雅五達謂之康所謂康莊也又曰康瓠謂之_賈誼傳寳康瓠兮鄭氏曰康瓠瓦盆底也如淳曰大瓠也應劭曰康容也空也又古糠字古文从庚从米今作康
五音集韵
溪唐開
宕攝唐韻1等開口平唐韻溪母一等開kʰɑŋ苦岡切和也樂也又姓衛康叔之後亦西胡姓二十七苦岡切和也樂也又姓衛康叔之後亦西胡姓二十七
溪唐開
宕攝唐韻1等開口去宕韻溪母一等開kʰɑŋ舉置也禮崇玷康圭通作亢舉置也禮崇玷康圭通作亢
洪武正韻
溪陽開
陽韻開口平陽韻康小韻丘剛切kʰaŋ丘剛切安也和也樂也康瓠也爾雅五達謂之康所謂康莊也又曰康瓠謂之賈誼傳寳康瓠兮鄭氏曰康瓠瓦盆底也如淳曰大瓠也應劭曰康容也空也又古糠字古文从庚从米今作康丘剛切安也和也樂也康瓠也爾雅五達謂之康所謂康莊也又曰康瓠謂之賈誼傳寳康瓠兮鄭氏曰康瓠瓦盆底也如淳曰大瓠也應劭曰康容也空也又古糠字古文从庚从米今作康
溪陽開
陽韻開口去漾韻亢小韻口浪切kʰaŋ記明堂康圭疏屛音亢又陽韻記明堂康圭疏屛音亢又陽韻
古今韻會舉要
溪岡平陽韻岡韻溪母kʰaŋ丘岡切角次清音說文●本古文米糠字从米庚聲一曰樂也廣韻又和也増韻安也又禮記祭統康周公注猶襃大也又周易康侯用錫馬蕃庶注美之名也又爾雅道五逹曰康又諡法淵源流通曰康又温柔好樂曰康又安樂撫民曰康又州名漢屬蒼梧郡隋●州唐立康州宋為徳慶府又姓衞康叔後丘岡切角次清音說文●本古文米糠字从米庚聲一曰樂也廣韻又和也増韻安也又禮記祭統康周公注猶襃大也又周易康侯用錫馬蕃庶注美之名也又爾雅道五逹曰康又諡法淵源流通曰康又温柔好樂曰康又安樂撫民曰康又州名漢屬蒼梧郡隋●州唐立康州宋為徳慶府又姓衞康叔後
溪岡去漾韻鋼韻溪母kʰaŋ禮記康圭疏屏音亢又陽韻〇張氐補遺禮記康圭疏屏音亢又陽韻〇張氐補遺
蒙古字韻
kh ꡁang ꡃ平陽韻kʰaŋ()
音韻闡微
溪江陽開陰平陽韻康小韻溪母一等kʰaŋ
中原音韻
溪江陽開陰平江陽韻kʰaŋ
韻略易通
開江陽開舒陰平江陽韻kʰɑŋ安也安也
中州音韻
溪江陽開平聲江陽韻康小韻kʰaŋ切也合也切也合也
中華新韻
ㄎ ㄤ 陰平唐韻kʰɑŋ
東國正韻
ㅋ ㅏㆁ 平江講絳覺韻kʰaŋ
ㅋ ㅏㆁ 去江講絳覺韻kʰaŋ
戚林八音
氣悉 釭綱 陰平釭綱韻kʰouŋ
分韻撮要
曉 剛 陰平剛韻hɔŋ安也和也樂也安也和也樂也
擬音方案:《廣韻》《切韻》《集韻》:邵榮芬(《禮部韻略》《增韻》《五音集韻》擬音為與《集韻》音韻地位對比得到),《洪武正韻》:小學堂資料,《古今韻會舉要》:竺家寧,《蒙古字韻》:江鍾偉,《音韻闡微》:林慶勛,《中原音韻》:寧繼福,《韻略易通》:張玉來,《中州音韻》:馬樂樂,《中華新韻》:依註音符號,《東國正韻》:申祐先,《戚林八音》:彭攻關,《分韻撮要》:劉鎮發
韻部 Rime
西漢
陽
東漢
陽
魏
陽
晉
陽
宋北魏後期
陽唐
北魏後期北齊
陽唐
齊梁陳北周隋
陽唐
上古音 Reconstructed Old Chinese
高本漢
kʰɑŋ
王力
kʰaŋ 陽部
董同龢
kʰâŋ 陽部
周法高
kʰaŋ 陽部
李方桂
kʰaŋ 陽部
鄭張尚芳
kʰlaːŋ 陽0部
白-沙
*[kʰ]ˤaŋ
*k-r̥ˤaŋ
*r̥ˤaŋ
斯塔羅斯金上古前期
khāŋ
斯塔羅斯金上古後期
khāŋ
斯塔羅斯金西漢
khāŋ
斯塔羅斯金東漢
khāŋ
許思萊上古
khâŋ
khlaŋ
許思萊東漢
kʰɑŋ
布之道諧聲域
LAŊ
聲首庚
KLAŊ
聲首庚
KRAŊ
聲首庚
布之道擬音
kʰ(ɫ)ˤaŋ
音節類型A
Dialects 方言
kʰ
kʰaŋ
陰平(87)
官北京55
官河北邯鄲大名33
官江蘇南京31
官江蘇徐州213
官江蘇連雲港
官江蘇連雲港贛榆214
官江蘇揚州
官安徽阜陽潁上213
官安徽宿州碭山213
官山東濟南213
官山東棗莊嶧城213
官山東東營廣饒213
官山東東營利津
官山東煙台蓬萊313
官山東煙台1
官山東濰坊昌邑213
官山東濰坊臨朐213
官山東濟寧1
官山東泰安寧陽214
官山東泰安213
官山東威海環翠53
官山東臨沂平邑1
官山東德州1
官山東濱州博興213
官山東濱州鄒平214
官山東菏澤單縣213
官河南開封35
官河南洛陽33
官河南新鄉長垣24
官河南濮陽34
官河南許昌24
官河南漯河召陵24
官河南南陽南召14
官河南商丘梁園24
官河南信陽33
官湖北武漢55
官湖北宜昌55
官湖北襄陽襄樊34
官湖北荊門鍾祥24
官湖北黃岡紅安
官湖北天門55
官湖南常德44
官湖南張家界大庸55
官湖南郴州33
官湖南永州寧遠33
官湖南懷化會同11
官湖南湘西吉首55
官廣西柳州雒容33
官廣西桂林臨桂33
官重慶55
官重慶江津55
官四川成都44
官四川自貢45
官四川南充55
官四川達州達縣55
官四川雅安漢源55
官貴州貴陽55
官貴州遵義55
官貴州畢節1
官貴州黔東南丹寨33
官貴州黔東南黎平33
官雲南昭通44
官陝西西安21
官陝西寶雞44
官陝西咸陽三原31
官甘肅臨夏243
官寧夏銀川1
閩福建廈門55 ((文2))
閩福建三明沙縣33
閩廣東汕頭33
閩廣東湛江雷州213
閩廣東汕尾海豐33
閩廣東潮州33
閩廣東揭陽33
閩海南三亞33
閩海南東方33
閩海南昌江23
閩海南樂東34
湘廣西桂林灌陽22
粵廣西百色那畢53
粵廣西來賓武宣55
粵廣西崇左52
平廣東佛山西岸31
平廣西南寧亭子41
平廣西桂林朝陽43
平廣西百色田東54
平廣西崇左扶綏53
陰平甲(1)
閩廣東茂名電白33
上聲(1)
平湖南永州寧遠33
kʰɔŋ
陰平(27)
官甘肅蘭州53
閩福建三明將樂55
閩福建泉州南安33
閩福建漳州漳浦55
閩福建南平建陽53
閩福建寧德柘榮42
客江西九江修水24
客江西贛州寧都42
客廣東廣州從化44
客廣東韶關新豐44
客廣東深圳33
客廣東惠州33
客廣東東莞33
客廣西南寧馬山33
客廣西玉林博白44
客香港沙田34
贛江西南昌42
贛江西南昌進賢
贛江西九江彭澤
贛江西新余分宜
贛江西撫州黎川22
粵廣東韶關55
粵廣東清遠55
粵廣西柳州融水52
粵廣西河池宜州53
平廣東韶關55
平廣西柳州融水53
平聲(1)
閩福建南平建甌54
陽平(1)
閩福建廈門35 ((文))
kʰɑŋ
陰平(32)
官河北邯鄲魏縣24
官江蘇常州金壇31
官江蘇淮安漣水31
官江蘇泰州21
官安徽蚌埠212
官安徽淮北213
官安徽阜陽212
官安徽宿州埇橋212
官安徽亳州蒙城213
官山東濟南章丘213
官山東青島即墨1
官山東淄博博山1
官山東煙台萊州213
官山東濰坊安丘213
官山東日照東港213
官山東日照五蓮213
官山東臨沂莒南213
官山東臨沂沂水213
官山東聊城1
官河南鄭州城關24
官河南平頂山新華35
官河南商丘睢縣24
官河南周口淮陽24
官河南駐馬店平輿212
官陝西漢中漢臺55
官甘肅武威民勤44
官青海海東循化13
官新疆烏魯木齊44
官新疆哈密55
官新疆昌吉吉木薩爾44
吳浙江杭州33
贛江西鷹潭貴溪
平聲(1)
官新疆吐魯番214
kʰã
陰平(10)
官安徽蕪湖31
官安徽銅陵樅陽21
官雲南昆明44
官雲南紅河蒙自44
官雲南大理44
吳浙江衢州開化45
吳浙江衢州龍游434
吳安徽池州貴池31
吳安徽宣城宣州31
湘湖南永州13
kʰɔ̃
陰平(8)
官甘肅酒泉敦煌24
官青海西寧44
吳上海浦東新區53
吳浙江寧波52
吳浙江湖州雙林44
吳浙江台州仙居334
吳浙江麗水雲和324
客江西贛州南康44
kʰoŋ
陰平(6)
客廣東韶關南雄23
客廣東梅州梅縣44
客廣東梅州五華44
客廣西玉林北流55
贛福建三明泰寧21
粵廣西桂林臨桂45
kʰɒ̃
陰平(3)
官新疆巴音郭楞焉耆44
吳浙江金華玉山33
吳安徽黃山甘棠53
平聲(1)
晉山西太原11
kʰɑ̃
陰平(4)
官安徽合肥212
官安徽淮南鳳台213
官甘肅張掖山丹24
吳上海53
kʰɒŋ
陰平(4)
吳江蘇蘇州44
吳浙江紹興52
閩福建莆田仙游54 (文讀,姓。)
湘湖南婁底雙峰55
kʰŋ
陰平(4)
閩福建廈門55 ((白))
閩福建莆田仙游54
閩福建泉州南安33
閩福建漳州漳浦55
kʰan
陰平(2)
官安徽安慶11
湘湖南長沙33
kʰouŋ
陰平(2)
閩福建福州44
閩福建寧德古田55
kʰøŋ
陰平(2)
粵廣東清遠連山53
粵廣西貴港南江44
kʰuaŋ
陰平(1)
粵廣西梧州蒙山53
kʰõ
陰平(1)
官江蘇南通
kʰɑ̃ɣ
陰平(1)
官陝西延安寶塔213
kʰɑ̃ŋ
陰平(1)
官甘肅酒泉肅州55
kʰuɔ
陰平(1)
吳浙江溫州33
kʰᴀ̃
陰平(1)
吳浙江嘉興51
kʰœ
陰平(1)
吳安徽宣城寧國55
kʰaũ
陰平(1)
吳福建南平浦城35
kʰɑɔ̃
陰平(1)
吳江西上饒廣豐445
kʰɔuŋ
陰平(1)
閩福建寧德福安332
kʰo
陰平(1)
閩廣東湛江雷州213 (白,文)
kʰɔn
陰平(1)
湘湖南湘潭33
kʰɤ̃
陰平(1)
粵廣西賀州信都44
kʰuŋ
陰平(1)
平湖南永州道縣54
kʰiaŋ
陰平(1)
平廣東清遠保安33
kʰəŋ
陰平(1)
平廣西賀州九都話24
h
haŋ
陰平(2)
閩廣西貴港平南33
粵廣西欽州靈山21
hɔŋ
陰平(26)
閩廣東中山隆都55
粵廣東廣州53
粵廣東深圳寶安55
粵廣東珠海斗門33
粵廣東珠海前山55
粵廣東佛山53
粵廣東佛山順德53
粵廣東肇慶55
粵廣東東莞213
粵廣東中山石岐55
粵廣東雲浮55
粵廣東雲浮羅定55
粵廣西南寧55
粵廣西北海55
粵廣西欽州55
粵廣西貴港桂平55
粵廣西玉林博白55
粵廣西百色55
粵廣西崇左寧明53
粵香港55
粵香港大埔泰亨23
粵香港新界232
粵澳門55
平廣西梧州藤縣53
平廣西玉林福綿54
平雲南文山富寧44
hoŋ
陰平(2)
閩香港大埔33
粵廣東江門白沙23
hœŋ
陰平(2)
粵廣東肇慶封開55
粵廣西南寧賓陽35
huaŋ
陰平(1)
粵廣西玉林北流55
x
xaŋ
陰平(8)
閩海南海口23
閩海南瓊海33
閩海南萬寧44
閩海南定安213
閩海南澄邁22
閩海南陵水33
平廣西賀州富川八都話52
平廣西賀州富川七都話52
k
kɑŋ
陰平(1)
官山東濰坊壽光1
kɒ̃
陰平(1)
吳浙江寧波餘姚324
Notes 註
康 唐 空 *庚
《漢語同源詞大典》:康:穀皮,中空之物;唐:空洞、荒唐的大話;空:空洞。本組字皆有「空洞」義。本組字讀音相近,該書認為是一組同源字。
㝩 㱂 漮 穅 𡻚 𨎍 空 *康
《漢語同源詞大典》:㝩:屋大而空;㱂:年成歉收,穀物空;漮:水之中心有空虛;穅:穀類物之空殼,故引申為空;𡻚:山谷空;𨎍:車箱空處;空:空虛。本組字皆有「空」義。本組字讀音相近,該書認為是一組同源字。
膮 僥 嬈 蟯 鐃 康 *堯
《漢語同源詞大典》:膮:豬肉羹,以碎肉為之;僥:短小之人;嬈:瑣碎;蟯:寄生蟲,微小之物;鐃:小鉦;康:米糠,碎小之物。本組字皆有「碎小」義。本組字讀音相近,該書認為是一組同源字。
漢語多功能字庫
略說: 從「庚」從「◎」(點撇)。郭沫若以為「康」以和樂為本義,古代多借樂器以表示和樂,「康」字從「庚」,「庚」即樂器。林潔明認為「庚」旁的點撇象搖動時的樂聲,由樂聲以見和樂之意。戰國文字「康」所從點撇訛為從「米」。104 字
詳解: 從「庚」從「◎」(點撇)。郭沫若以為「康」以和樂為本義,古代多借樂器以表示和樂,「康」字從「庚」,「庚」即樂器。林潔明認為「庚」旁的點撇象搖動時的樂聲,由樂聲以見和樂之意。戰國文字「康」所從點撇訛為從「米」。季旭昇認為可能是「康」長久借為表示「穅」義(即穀皮),「庚」下的點撇遂類化為「米」形。《說文》以為「康」是「穅」之省,不確。
甲骨文「康」用為商王的廟號,指商王康丁,卜辭中常稱為「康祖丁」。如《合集》35995:「丙申卜,鼎(貞):康且(祖)丁方其牢。」「方」讀為「祊」,是祭名。卜辭貞問以祭牲對康丁進行祊祭。《史記.殷本紀》稱為「庚丁」:「帝廩辛崩,弟庚丁立,是為帝庚丁。帝庚丁崩,子帝武乙立。」
金文表示和樂。如齊陳曼簠:「齊[陳土](陳)曼不敢逸康,肈(肇)堇(謹)經德。」又如令狐君嗣子壺:「康樂我家,屖屖康盄(叔)。」
「康」也表示長久,如士父鐘:「降余魯多福亡(無)疆,隹(唯)康右(佑)屯(純)魯。」又用作人名,如康鼎:「康拜𩒨首,敢對揚天子不(丕)顯休。」
戰國竹簡假借作「糠」,如《睡虎地秦簡.日書甲種》簡59背貳「以脩(滫)康(糠)」,表示酸臭的淘米水和米糠。通假作「湯」,如《上博竹書一.緇衣》簡3:「隹尹夋及康,咸又(有)一惪(德)。」郭店竹簡〈緇衣〉及今本《禮記.緇衣》「康」皆作「湯」。
古書中「康」表示和樂的例子如《清華壹.耆夜》簡11:「康藥(樂)而母(毋)忘(荒),是隹(惟)良士之䢍(方)。」《國語.周語》:「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成王不敢康。」
「康」也表示褒揚、讚美。如《禮記.祭統》:「康周公,故以賜魯也。」鄭玄注:「康,猶褒大也。」《呂氏春秋.古樂》:「帝嚳大喜,乃以康帝德。」
「康」表示空。如《詩.小雅.賓之初筵》:「酌彼康爵,以奏爾時。」鄭玄箋:「康,虛也。」《漢書.賈誼傳》:「斡棄周鼎,寶康瓠兮。」「康瓠」即空壺。
「康」又表示四通八達的大路。《爾雅.釋宮》:「五達謂之康。」如《史記.孟子荀卿列傳》:「於是齊王嘉之,自如淳于髡以下,皆命曰列大夫,為開第康莊之衢,高門大屋,尊寵之。」唐代白居易〈和松樹〉:「漠漠塵中槐,兩兩夾康莊。」
「康」還表示健康、無病。如《樂府詩集.雜曲歌辭.焦仲卿妻》:「命如南山石,四體康且直。」唐代韓熙載〈湯泉院碑〉:「探之則熱,赴且無傷,惡疾能愈,微疴可量,或飲或浴,心寧體康。」987 字相關漢字: 庚,◎,米,穅,方,祊,糠,湯
Relatives 相關字
Index in character sets 字符集索引
SetIDExtraG0
3121
-G1
3121
-G7
11.丶.20
-GT
1660
-GKX
0347.27
康熙字典-GHZR
0954.18
汉语大字典-GZFY
572103
-GZJW
203411
-GZ
gang.0.1
-GZ
gang.1.2
-GZ
gyang.1.3
-GZ
hong.1.7
-G通规
2385
-G常用
常.11.137
-G京族
khaːŋ1.0.0
-G京族
khaŋ1.0.1
-G古籍
05375
-HB1
B164
-H常用
1201
-T1
5810
全字庫-T甲表
01214
異體字字典-T本土
1550
-J0
2515
-JMJ
011016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
IVS: E0102
JMJ
011017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J常用
0629
学年: 4
K0
4312
-K敎育
0916
-KP0
4613
-V1
5214
-
讀音 Readings
kMandarin
kāng
KANG1
(v3.1.0-6.0.0)
KANG1
(v2.1.0-3.0.0)
kHanyuPinlu
kāng(78)
kang1(78)
(v4.0.1-6.2.0)
kTGHZ2013
193.120:kāng
kHanyuPinyin
20891.010:kāng,kàng
kXHC1983
0633.080:kāng
0633.080:kāng
(v5.1.0)
kCantonese
hong1
HONG1
(v2.1.0-4.0.1)
kJapanese
コウ やすい
kJapaneseKun
YASUI
kJapaneseOn
KOU
kKorean
KANG
kHangul
강:0E
강
(v5.0.0-10.0.0)
kVietnamese
khang
kTang
kɑng
kDefinition
peaceful, quiet; happy, healthy
來源 IRG Sources
kIRG_GSource
G0-3F35
0-3F35
(v3.0.0-5.2.0)
kIRG_HSource
HB1-B164
kIRG_TSource
T1-5A2A
1-5A2A
(v3.0.0-5.2.0)
kIRG_JSource
J0-392F
0-392F
(v3.0.0-5.2.0)
kIRG_KSource
K0-4B2C
0-4B2C
(v3.0.0-5.2.0)
kIRG_KPSource
KP0-CEAD
kIRG_VSource
V1-542E
1-542E
(v3.1.1-5.2.0)
3-2B37
(v3.1.0)
1-2B37
(v3.0.0)
kRSUnicode
53.8
kTotalStrokes
11
kIICore
AGTJHKMP
2.1
(v4.1.0-6.3.0)
辭典索引 Dictionary Indices
kCowles
1177
kDaeJaweon
0658.030
kFennIndex
242.10
kGSR
0746h
kHanYu
20891.010
kIRGDaeJaweon
0658.030
kIRGDaiKanwaZiten
09376
(v3.0.0-15.0.0)
kIRGHanyuDaZidian
20891.010
kIRGKangXi
0347.270
kKangXi
0347.270
kKarlgren
306
kLau
1228
kMatthews
3278
kMeyerWempe
790
kMorohashi
09376 09376:E0101
09376
(v2.1.0-15.0.0)
kNelson
1518
kSBGY
180.34
辭典資料 Dictionary-like Data
kCangjie
ILE
kCihaiT
490.101
kFenn
526D
kFourCornerCode
0023.2
kFrequency
3
(v3.2.0-15.1.0)
kGradeLevel
2
kHKGlyph
1200
kPhonetic
504 577
504
(v3.2.0-4.0.1)
kUnihanCore2020
GHJKMPT
其他碼位 Other Mappings
kBigFive
B164
kCCCII
213C79
kCNS1986
1-5A2A
kCNS1992
1-5A2A
kEACC
213C79
kGB0
3121
kGB1
3121
kJis0
2515
kJoyoKanji
2010
kKoreanEducationHanja
2007
kKPS0
CEAD
(v3.1.1-15.0.0)
kKSC0
4312
(v2.1.0-15.0.0)
kMainlandTelegraph
1660
kTaiwanTelegraph
1660
kTGH
2013:2385
kXerox
245:313
部首餘筆 Radical-Stroke Counts
kRSAdobe_Japan1_6
C+1985+53.3.8 C+1985+171.8.3
kRSKangXi
53.8
(v2.1.0-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