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亡心(.,H,J,V)
U+5FD8(Basic)
心部3畫 共7畫 核心字
官話
wang4
粵語
mong4
mong6
日語
ボウ
モウ
韓語
越南
vong
廣韻
明/陽合/去
集韻
微/陽開/去
微/陽開/平
訓読
わすれる(忘れる)
Sources 各源例字
G0-4D7C
HB1-A7D1
T1-4A33
J0-4B3A
K0-584E
V1-547C
KP0-DAD6
Old versions 舊版本
IVD
00Ad
01Ad
02Ha
02Mo
03Ha
03Mo
Comparison 用字對比
Evolution 字形演化
春秋
金文
春秋晚期
戰國
金文
戰國早期
戰國
金文
戰國晚期
楚(戰國)
簡帛
郭店
楚(戰國)
簡帛
上博
簡帛
睡虎地
簡帛
嶽麓書院
簡帛
張家山
說文小篆
傳抄
唐代石刻篆文
傳抄
古文四聲韻
傳抄
集篆古文韻海
石經
開成石經
印刷字體
廣韻
印刷字體
增韻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
當代
標準字形
當代
標準字形
當代
標準字形
當代
標準字形
當代
標準字形
Origin 字源諸說
《說文解字》: 武方切不識也。从心从兦,兦亦聲。
《字源》:形声
Meaning 字義
wang4
(1)
不记得;忘记to forget
(2)
遗失;遗漏to miss out
(3)
(4)
舍弃
(5)
通「妄」
wang4
(1)
狂乱
(喃)
vong 詞:vong ân 義:to prove ungrateful
(喃)
◎ Như 涓 quên#B: 忘 vong
(喃)
◎ Không còn ghi nhớ nữa. Xao nhãng, lơ là.#C2: 涓 quyên
(喃)
◎ Quên, từ bỏ.#A1: 忘 vong
Kinship diagram of variants 異體字圖譜
《說文解字》WFG
心部 141
《說文解字》
武方切不識也。从心从兦,兦亦聲。
《說文解字繫傳》
勿強反不識也。從心亾聲。
《說文解字注》
武方切不識也。 [識者,意也。今所謂知識。所謂記憶也。] 从心。亡聲。 [依《韵會》本。武方切。十部。]
《康熙字典》
【卯集上】【心字部】 【集韻】【韻會】武方切【正韻】無方切,𠀤音亡。【說文】不識也。【增韻】忽也。又遺也。【書·微子之命】予嘉乃德,曰篤不忘。謂不遺也。
 又【儀禮·士冠禮】壽考不忘。【註】長有令名,不忽然而遽盡也。
 又善忘,病也。【莊子·達生篇】氣下而不上,則使人善忘。
 又坐忘,無思慮也。【莊子·大宗師】回坐忘。
 又【廣韻】【正韻】巫放切【集韻】【韻會】無放切,𠀤音妄。【韻會】棄忘也。【增韻】遺忘也。【周禮·地官·司刺】三宥,一曰遺忘。
 又志不在也。【左傳·隱七年】鄭伯盟,歃如忘。【註】志不在于歃血也。
 又【韓愈·別竇司直詩】中盤進橙栗,投擲傾脯醬。歡窮悲心生,婉戀不能忘。
 【說文】从心从亡。會意。 說文(121)
Phonology 音韻
標準語 Official Languages
官話
wang4 [uɑŋ51] ㄨㄤˋ
粵語
mong4 [moŋ1] 忘記, 忘懷, 遺忘, 坐忘
mong6 [moŋ2]
日語
ボウ [boː] [漢]
モウ [moː] [呉]
韓語
[maŋ]
越南
vong [văwŋ33]
韻書 Rime Books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釋義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
廣韻
陽合3小韻巫放miuɑŋ遺忘又音亡遺忘又音亡
刊謬補缺切韻
陽合3小韻武方mĭwaŋ遺。又歧放,不記曰(忘)。遺。又歧放,不記曰(忘)。
陽合3小韻武放mĭwaŋ不記。叉武方反。不記。叉武方反。
集韻
陽開3小韻無放ɱiɑŋ棄忘也棄忘也
陽開3小韻武方ɱiɑŋ說文不識也說文不識也
禮部韻略
陽開3小韻無放ɱiɑŋ弃忘周禮三宥一曰遺忘左傳㰱如忘又無方切見陽字韻弃忘周禮三宥一曰遺忘左傳㰱如忘又無方切見陽字韻
陽開3小韻無方ɱiɑŋ釋按說文不識也又無放切見漾字韻釋按說文不識也又無放切見漾字韻
增韻
陽開3小韻巫放ɱiɑŋ遺忘又陽韻遺忘又陽韻
陽開3小韻無方ɱiɑŋ不誌也忽也遺也又漾韻不誌也忽也遺也又漾韻
五音集韵
陽合3ɱiuɑŋ不記也又音妄不記也又音妄
陽合3ɱiuɑŋ遺忘又音亡遺忘又音亡
洪武正韻
陽合小韻巫放ɱuaŋ遺忘又陽韻遺忘又陽韻
陽合小韻無方ɱuaŋ不誌也忽也遺也又漾韻不誌也忽也遺也又漾韻
古今韻會舉要
ɱaŋ說文不識也増韻忽也遺也又漾韻說文不識也増韻忽也遺也又漾韻
ɱaŋ棄忘也廣韻遺忘也周禮三宥一曰遺忘又陽韻棄忘也廣韻遺忘也周禮三宥一曰遺忘又陽韻
蒙古字韻
w ꡓang ꡃwaŋ()
w ꡓang ꡃwaŋ()
音韻闡微
江陽合陽平小韻uaŋ
江陽合去聲小韻uaŋ
中原音韻
江陽合去聲江陽ʋuaŋ
江陽合陽平江陽ʋuaŋ
韻略易通
江陽開舒陽平江陽vɑŋ不記事又去聲不記事又去聲
中州音韻
江陽開平聲江陽小韻ɱaŋ不誌也不誌也
江陽開去聲江陽小韻ɱaŋ遺~遺~
中華新韻
ㄨㄤ 陽平uɑŋ读音读音
ㄨㄤ uɑŋ
東國正韻
ㅏㆁ 江講絳覺maŋ
ㅏㆁ 江講絳覺maŋ
戚林八音
鶯亦 陽平uoŋ
分韻撮要
陽平mɔŋ遺忘忽忘忘記遺忘忽忘忘記
擬音方案:《廣韻》《切韻》《集韻》:邵榮芬(《禮部韻略》《增韻》《五音集韻》擬音為與《集韻》音韻地位對比得到),《洪武正韻》:小學堂資料,《古今韻會舉要》:竺家寧,《蒙古字韻》:江鍾偉,《音韻闡微》:林慶勛,《中原音韻》:寧繼福,《韻略易通》:張玉來,《中州音韻》:馬樂樂,《中華新韻》:依註音符號,《東國正韻》:申祐先,《戚林八音》:彭攻關,《分韻撮要》:劉鎮發
韻部 Rime
西漢
東漢
宋北魏後期
陽唐
北魏後期北齊
陽唐
齊梁陳北周隋
陽唐
上古音 Reconstructed Old Chinese
高本漢
mi̯waŋ
王力
mǐwaŋ 陽部
董同龢
mjuaŋ 陽部
周法高
mjwaŋ 陽部
李方桂
mjaŋ 陽部
mjaŋh 陽部
鄭張尚芳
maŋs 陽0部
maŋ 陽0部
白-沙
*maŋ
*maŋ-s
斯塔羅斯金上古前期
maŋ
斯塔羅斯金上古後期
maŋ
斯塔羅斯金西漢
maŋ
斯塔羅斯金東漢
mwaŋ
許思萊上古
maŋ
許思萊東漢
muɑŋ
muɑŋᶜ
布之道諧聲域
MAŊ
聲首
布之道擬音
maŋh
音節類型B
Dialects 方言
-
uaŋ
去聲(52)
北京51
北京51
河北邯鄲大名213 (又)
江蘇南京44
江蘇徐州42
江蘇連雲港
江蘇揚州 (~記)
安徽阜陽潁上51 (又)
安徽宿州碭山53
山東棗莊嶧城42
山東東營廣饒31
山東煙台蓬萊42
山東濰坊昌邑31
山東濰坊臨朐21
山東泰安寧陽312
山東泰安21
山東濱州博興21
山東濱州鄒平31
山東菏澤單縣423
河南開封31 (又)
河南洛陽412 (又)
河南新鄉長垣213 (又)
河南濮陽312 (又)
河南許昌31 (又)
河南漯河召陵31 (又)
河南南陽南召42 (又)
河南商丘梁園41
河南信陽312 (又)
湖北宜昌35 (又)
湖北襄陽襄樊31
湖北荊門鍾祥214
湖南常德35
湖南張家界大庸24
湖南湘西吉首24
廣西柳州雒容24
廣西桂林臨桂35
重慶213
四川成都213
四川自貢14 (文)
四川南充14
四川雅安漢源13
四川涼山西昌213
貴州貴陽13 (又)
貴州遵義24
貴州畢節5
貴州黔東南丹寨13
貴州黔東南黎平53
雲南昭通212
陝西西安44
陝西寶雞31 (又)
陝西咸陽三原55 (又)
廣西桂林灌陽35
陽平(11)
江蘇揚州
山東威海環翠33
湖北宜昌12
湖北荊門鍾祥31 (文)
湖北黃岡紅安 (文)
湖北天門13 (文)
湖南郴州21
湖南永州寧遠31
四川自貢31 (又)
貴州貴陽21 (又)
貴州黔東南丹寨53
陽去(3)
湖北黃岡紅安 (白)
湖南懷化會同33
廣西百色那畢22
上聲(1)
福建南平建甌21
陰平(1)
四川自貢45 (白)
ɔŋ
陽去(1)
江西九江彭澤
uɑŋ
去聲(19)
河北邯鄲魏縣312 (又)
江蘇常州金壇44
江蘇淮安漣水55
安徽淮北52
安徽阜陽53 (又)
安徽宿州埇橋42
安徽亳州蒙城53
山東濰坊安丘31
山東日照東港21
山東日照五蓮31
山東臨沂莒南21
山東臨沂沂水21
河南鄭州城關41 (又)
河南平頂山新華41 (又)
河南商丘睢縣312 (又)
河南周口淮陽312 (又)
河南駐馬店平輿53 (又)
重慶江津24
陝西漢中漢臺312 (又)
陽平(2)
江蘇泰州45 (《集韻》陽韻武方切)
山東煙台萊州42
陰平(1)
江蘇泰州21
陽平(1)
福建寧德福安22
uɔŋ
去聲(2)
江西南昌21 ((~性大:記性不好))
江西新余分宜
陽平(1)
江西撫州黎川35
陽去(1)
江西南昌進賢
陽平乙(1)
江西南昌45 ((~恩無義))
ɒŋ
陽平(1)
湖南婁底雙峰13
uɑ̃
去聲(2)
安徽合肥53 (未註明異讀原因)
安徽淮南鳳台51 (又)
陽平(1)
安徽合肥55
uã
去聲(1)
雲南昆明212
陽平(2)
安徽銅陵樅陽13
浙江衢州開化341
去聲(2)
山東濰坊壽光5
山東聊城5
陽平(1)
山東青島即墨2
ua
去聲(3)
山東煙台5
山東濟寧5
山東臨沂平邑5
uoŋ
陽平(2)
福建寧德古田33
福建寧德柘榮21
uɔ̃
去聲(1)
青海西寧213 (又)
uõ
陰去(1)
江蘇南通
uan
陽平(1)
湖南長沙13
uɔn
陽平(1)
湖南湘潭12
m
muaŋ
陽去(2)
廣西梧州蒙山214
廣西玉林北流21
mɔŋ
去聲(3)
廣西玉林博白42
江西南昌21 ((~記了))
廣東東莞32
陽平(14)
廣東惠州11
廣東廣州21
廣東韶關21
廣東珠海前山21
廣東佛山42
廣東佛山順德42
廣東肇慶21
廣東雲浮21
廣東雲浮羅定21
香港21
香港大埔泰亨21 (該讀音不符合古今語音演變規律)
香港新界21
澳門21
廣西玉林福綿31
陽去(12)
廣東中山隆都31
廣東韶關新豐31
廣東深圳寶安32
廣東清遠22
廣西南寧22 ((2))
廣西北海22
廣西欽州22
廣西貴港桂平22
廣西玉林博白21
廣西百色22
廣西崇左寧明22
廣西梧州藤縣22
陰去(1)
廣西南寧馬山55
上聲(3)
廣東廣州從化21
廣東深圳31
廣東東莞21
陽平乙(1)
江西南昌45 ((~記了))
maŋ
陽平(6)
湖北天門13 (白)
浙江溫州31 ((白。~記))
廣西欽州靈山53
廣東佛山西岸24 (不符合該方言古今對應規律。)
廣東清遠保安25 (不符合該方言古今對應規律。)
廣西百色田東41
陽去(1)
廣西桂林朝陽21
mɑŋ
陽去(3)
江蘇鎮江丹陽113
江蘇泰州靖江31
浙江杭州13 ((又))
陰去(1)
江西鷹潭貴溪
moŋ
去聲(1)
廣東梅州梅縣53 ((添~,忘記))
陽平(3)
廣東韶關南雄21
廣東梅州梅縣11
廣東梅州五華13
陽去(2)
廣西南寧亭子223
雲南文山富寧22
陰去(1)
廣西玉林北流53
陽上(1)
江西上饒廣豐24
mɔ̃
去聲(1)
江西贛州南康53 (去聲,去聲)
陽平(3)
浙江寧波113
浙江湖州雙林113
浙江麗水雲和423
陽去(1)
浙江台州仙居22
陰去(1)
上海浦東新區35
muŋ
陽平(2)
廣西柳州融水21
廣西崇左扶綏21
陽去(5)
廣西南寧賓陽52
廣西柳州融水24
廣西來賓武宣21
廣西崇左22
湖南永州道縣52
mɒ̃
陽平(1)
浙江寧波餘姚113
陽去(1)
江蘇無錫213
muɔŋ
陽去(1)
廣西河池宜州213
mɒŋ
陽去(3)
江蘇蘇州31
浙江紹興22
福建莆田仙游21
muoŋ
陽去(1)
廣西貴港平南22
mɑ̃
陽去(1)
上海13 ((白))
mᴀŋ
陽去(1)
江蘇無錫江陰223
mᴀɲ
陽去(1)
江蘇常州24
məŋ
陽去(2)
浙江衢州龍游231
廣西賀州九都話33
møŋ
陽平(1)
廣東清遠連山21
陽去(1)
廣西貴港南江21
mᴀ̃
陽去(1)
浙江嘉興223
mœŋ
陽上(1)
廣東肇慶封開242
miaŋ
陽平(1)
廣西桂林臨桂21
mø̃
陽去(1)
廣西賀州信都213
mɐŋ
陽平(1)
廣西桂林平樂31
陽平(1)
廣西賀州富川八都話21
陽平(1)
廣西賀州富川七都話33
v
vɔŋ
去聲(3)
甘肅蘭州13
江西九江修水53
江西宜春奉新53
陽去(2)
福建三明將樂231
江西贛州寧都44
vaŋ
去聲(9)
山東濟南21
山東東營利津
山東德州5
河南洛陽412 (又)
河南南陽南召42 (又)
陝西寶雞31 (又)
陝西咸陽三原55 (又)
甘肅臨夏42
寧夏銀川5
陽平(6)
海南海口21
海南東方21
海南定安31
海南澄邁42
海南昌江21
海南樂東211
陽去(2)
海南三亞51 (文)
湖南永州寧遠21
vɑŋ
去聲(7)
安徽蚌埠53 (又)
山東淄博博山5
甘肅武威民勤31
青海海東循化53
新疆烏魯木齊213
新疆吐魯番33 (又)
新疆昌吉吉木薩爾213
陽去(1)
浙江杭州13 ((又))
vɔ̃
去聲(2)
甘肅酒泉敦煌44
江西贛州南康53
陽平(1)
浙江湖州雙林113
vɒ̃
去聲(1)
山西太原45
陽平(2)
浙江寧波餘姚113
浙江金華玉山24
陽去(1)
江蘇無錫213
vɒŋ
陽去(1)
江蘇蘇州31 (文,白)
vã
去聲(2)
雲南紅河蒙自212
雲南大理213
陽去(1)
浙江衢州龍游231 (文/白)
vɑ̃
去聲(1)
甘肅張掖山丹31
vᴀŋ
陽去(1)
江蘇無錫江陰223
vᴀɲ
陽去(1)
江蘇常州24
vɑ̃ɣ
去聲(1)
陝西延安寶塔52 (又)
vɑ̃ŋ
去聲(1)
甘肅酒泉肅州213
b
buaŋ
陽平(5)
廣東汕頭55
廣東汕尾海豐55
廣東潮州55
廣東潮州55
廣東揭陽55
bɔŋ
去聲(2)
福建泉州南安31
香港沙田53
陽平(2)
福建廈門35
福建漳州漳浦213
陽去(1)
福建廈門22
baŋ
陽平(3)
廣東湛江雷州11
海南瓊海22
海南陵水11
陰去(1)
廣東茂名電白44
bã
陽平(1)
湖南永州33
ɦ
ɦuɑŋ
陽去(2)
江蘇鎮江丹陽113
江蘇泰州靖江31
ɦuɑ̃
陽去(1)
上海13 ((文))
ɦuɔ̃
陽平(1)
浙江寧波113
ɦuɔ
陽平(1)
浙江溫州31
ʋ
ʋaŋ
去聲(1)
江蘇連雲港贛榆51
ʋɑŋ
去聲(2)
山東濟南章丘21
新疆哈密213
ʋɒ̃
去聲(1)
新疆巴音郭楞焉耆213 (又)
ᵐb
ᵐbɔŋ
陽平(1)
廣東珠海斗門22
ᵐbaŋ
陽平(1)
海南萬寧22
ᵐboŋ
陽平(1)
廣東江門白沙22
f
faũ
陽平(1)
福建南平浦城213
fɑɔ̃
陽平(1)
江西上饒廣豐341 (文,白)
x
xuaŋ
去聲(1)
四川達州達縣213
ɡ
ɡuaŋ
陽平(1)
福建三明沙縣31
β
βɔŋ
陽平(1)
福建南平建陽334
l
loŋ
陽去(1)
海南三亞51 (~ba33,~记)
Notes 註
忘 亡
《漢語變調構詞考辨》:忘:作「經歷的事物不再存留在記憶中」讀平聲,引申為「無意識地讓經歷的事物不再存留在記憶中,遺忘了,忘記了(想記起來卻難以記起來)」讀去聲;亡:與忘同源
忘 慲
王力《同源字典》認為:「忘」的忘記義和「慲」的糊塗不省事義同源,兩字陽元通轉
忘 盲 氓 甿 喪 妄 亡
《漢語同源詞大典》:忘:忘記;盲:眼睛失明;氓:《戰國策》訓「野民」;甿:農業奴隸,有「逃亡」義;喪:本義為逃亡;妄:虛妄,失實;亡:亡失。本組字皆有「亡失」義。本組字讀音相近,該書認為是一組同源字。
漢語多功能字庫
 略說: 「忘」是形聲會意字,「亡」同時表聲和表意,「亡」即「無」也,從亡從心,表示失去記憶,不記得。本義是忘記。
52 字
 詳解: 「忘」是形聲會意字,「亡」同時表聲和表意,「亡」即「無」也,從亡從心,表示失去記憶,不記得。本義是忘記。《說文》:「不識也,從心從亡,亡亦聲。」段玉裁注:「識者,意也。今所謂知識,所謂記憶也。」

  金文中,除用作人名外,有忘記、遺忘之意。早期未有「忘」字,金文借「朢」字表示忘記之意,如西周早期獻簋:「十世不朢獻身才畢公家」,西周中期師朢鼎:「王用弗朢聖人之後」。而從亡從心之「忘」字見於春秋晚期以後。如[妾子]𧊒壺:「日夜不忘」,十四年陳侯午敦:「保又(有)齊邦,永世毋忘」。《詩.谷風之什.鼓鍾》:「淑人君子,懷允不忘」,《詩.鴻鴈之什.沔水》:「心之憂矣,不可弭忘」。參見「朢」、「望」、「亡」。

  出土文獻「忘」常常通假為「妄」,參見「妄」。323 字相關漢字: 亡,無,朢,望,妄

Relatives 相關字
Index in character sets 字符集索引
SetIDExtraG0 4592 -G1 4592 -G7 7.丶.24 -GT 1808 -GKX 0376.24 康熙字典-GHZR 2430.12 汉语大字典-GZFY 283004 -GZJW 135311 -G通规 0844 -G常用 常.7.188 -G古籍 10589 -HB1 A7D1 -H常用 1296 -T1 4219 全字庫-T甲表 01309 異體字字典-T本土 1660 -J0 4326 -JMJ 011392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 IVS: E0103 JMJ 011393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J常用 1857 学年: 6 K0 5646 -K敎育 0232 -KP0 5854 -V1 5292 -
讀音 Readings
kMandarin
wàng
WANG4 WANG2 (v4.0.1-6.0.0)
WANG4 (v3.1.0-3.2.0)
WANG4 WANG2 (v2.1.0-3.0.0)
kHanyuPinlu
wàng(312)
wang4(312) (v4.0.1-6.2.0)
kTGHZ2013
381.010:wàng
kHanyuPinyin
42270.090:wàng
kXHC1983
1187.020:wáng 1189.020:wàng
1187.020:wáng 1189.020:wàng (v5.1.0)
kCantonese
mong4
MONG4 (v2.1.0-4.0.1)
kJapanese
ボウ モウ わすれる
kJapaneseKun
WASURERU
kJapaneseOn
BOU
kKorean
MANG
kHangul
망:0E
(v5.0.0-10.0.0)
kVietnamese
vong
kTang
*miɑng miɑ̀ng
kDefinition
forget; neglect; miss, omit
來源 IRG Sources
kIRG_GSource
G0-4D7C
0-4D7C (v3.0.0-5.2.0)
kIRG_HSource
HB1-A7D1
kIRG_TSource
T1-4A33
1-4A33 (v3.0.0-5.2.0)
kIRG_JSource
J0-4B3A
0-4B3A (v3.0.0-5.2.0)
kIRG_KSource
K0-584E
0-584E (v3.0.0-5.2.0)
kIRG_KPSource
KP0-DAD6
kIRG_VSource
V1-547C
1-547C (v3.1.1-5.2.0)
3-2C27 (v3.1.0)
1-2C27 (v3.0.0)
kRSUnicode
61.3
kTotalStrokes
7
6 (v3.1.0-6.0.0)
kIICore
AGTJHKMP
2.1 (v4.1.0-6.3.0)
辭典索引 Dictionary Indices
kCowles
2754
kDaeJaweon
0703.090
kFennIndex
595.05
kGSR
0742i
kHanYu
42270.090
kIRGDaeJaweon
0703.090
kIRGDaiKanwaZiten
10333 (v3.0.0-15.0.0)
kIRGHanyuDaZidian
42270.090
kIRGKangXi
0376.240
kKangXi
0376.240
kLau
2195
kMatthews
7036
kMeyerWempe
1879
kMorohashi
10333:E0103
10333 (v2.1.0-15.0.0)
kNelson
0291
kSBGY
426.32
辭典資料 Dictionary-like Data
kCangjie
YVP
kFenn
646G
kFourCornerCode
0033.1
kFrequency
3 (v3.2.0-15.1.0)
kGradeLevel
2
kHKGlyph
1295
kPhonetic
922
kUnihanCore2020
GHJKMPT
其他碼位 Other Mappings
kBigFive
A7D1
kCCCII
213D7B
kCNS1986
1-4A33
kCNS1992
1-4A33
kEACC
213D7B
kGB0
4592
kGB1
4592
kJis0
4326
kJoyoKanji
2010
kKoreanEducationHanja
2007
kKPS0
DAD6 (v3.1.1-15.0.0)
kKSC0
5646 (v2.1.0-15.0.0)
kMainlandTelegraph
1808
kTaiwanTelegraph
1808
kTGH
2013:844
kXerox
246:165
部首餘筆 Radical-Stroke Counts
kRSAdobe_Japan1_6
C+3688+61.4.3 V+14033+61.4.3
kRSKangXi
61.3 (v2.1.0-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