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凭)
⿱馮心
U+6191(Basic)
心部12畫 共16畫 核心字
官話
ping2
粵語
pang4
bang6
peng1
日語
ヒョウ
ビョウ
ボウ
韓語
越南
bằng
廣韻
並/蒸/平
集韻
並/蒸開/平
並/蒸開/上
訓読
かかる(掛かる)
かちわたる(徒渡る)
たのむ(頼む)
つく(付く)
よる(因る)
Sources 各源例字
G1-463E
HB1-BECC
T1-7055
J0-5861
K0-5E3B
V1-5622
KP0-E0A6
Old versions 舊版本
IVD
00Ad
Comparison 用字對比
Evolution 字形演化
傳抄
唐代石刻篆文
傳抄
集篆古文韻海
石經
開成石經
印刷字體
廣韻
印刷字體
增韻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
當代
標準字形
當代
標準字形
當代
標準字形
Meaning 字義
ping2
(1)
倚;靠着to lean on 凭栏
(2)
依赖;倚仗to rely on
(3)
占据
(4)
怒;愤懑
(5)
(6)
大;盛
(7)
凭据;证书evidence
(8)
依照;作为依据according to 凭票入场
(9)
烦;请
(10)
任;随no matter what
(11)
(12)
同「馮」 无舟渡河
ping2
(8)
徒涉;蹚水
(13)
(壯)
壯字用同「倗」
(壯)
baengh 依靠;依赖
(喃)
bằng 詞:bằng chứng 義:evidence, proof, exhibit
(喃)
bằng 詞:bằng chứng 義:evidence, proof, exhibit
Kinship diagram of variants 異體字圖譜
《說文解字》WFG
→凭
几部 002()
《說文解字》
皮冰切依几也。从几从任。《周書》:「凭玉几。」讀若馮。 [臣鉉等曰:人之依馮,几所勝載,故从任。]
《說文解字繫傳》
皮淩反依几也。從几,從任。《周書》曰:「凭玉几。」讀若馮。 [臣鍇曰:「會意。」]
《說文解字注》
皮冰切依几也。 [依者,倚也。凭几亦作馮几。叚借字。臥則隱几。] 从任几。 [三字今正。任几猶言倚几也。會意。皮冰切。六部。] 《周書》曰:凭玉几。 [《顧命》文。今《尙書》作憑。衞包所改俗字也。古叚借衹作馮。凡馮依皆用之。] 讀若馮。 [馮从馬,仌聲。故其讀同也。]
《康熙字典》
【卯集上】【心字部】 【廣韻】扶冰切【集韻】【韻會】皮冰切,𠀤音凭。依也,託也。【書·顧命】憑玉几。
 又姓。
 又叶蒲蒙切,音蓬。【華覈·自責文】越從朽壤,蟬脫朝中。熙光紫闥,靑瑣是憑。
 俗作慿,非。 廣韻(1008)
Phonology 音韻
標準語 Official Languages
官話
ping2 [pʰiŋ35] ㄆㄧㄥˊ
粵語
pang4 [pʰɐŋ1] 憑心, 憑空, 憑信, 憑借, 憑據, 憑空杜撰, 憑高望遠
bang6 [pɐŋ2]
peng1 [pʰeŋ5]
日語
ヒョウ [çoː] [漢]
ビョウ [bʲoː] [呉]
ボウ [boː]
韓語
[piŋ]
越南
bằng [ɓăŋ21]
韻書 Rime Books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釋義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
廣韻
3小韻扶冰bieŋ憑託憑託
刊謬補缺切韻
3小韻扶冰bĭəŋ扶冰反。託。四。扶冰反。託。四。
集韻
蒸開3小韻皮冰bieŋ依也厚也滿也或作倗通作馮依也厚也滿也或作倗通作馮
蒸開3小韻皮殑bieŋ懣也懣也
禮部韻略
蒸開3小韻皮冰bieŋ依也厚也依也厚也
增韻
蒸開3小韻皮冰bieŋ依也厚也託也古作馮詩作依也厚也託也古作馮詩作
五音集韵
蒸開3bieŋ憑託憑託
蒸開3bieŋ皮殑切懣也一皮殑切懣也一
洪武正韻
庚齊小韻蒲明biəŋ依也厚也託也古作馮詩作依也厚也託也古作馮詩作
古今韻會舉要
京行biŋ依也又厚也滿也集韻或作倗通作馮左傳馮軾而觀漢書馮軾下齊又三輔左馮翊取依馮輔翊之義又禮記喪大記君大夫馮父母妻長子注目於其親所馮也馮謂扶持服膺史伯夷傳衆庶馮生又前郊祀耿桂華馮馮翼翼師古曰盛滿貌亦通作馮詩有馮有翼依也又厚也滿也集韻或作倗通作馮左傳馮軾而觀漢書馮軾下齊又三輔左馮翊取依馮輔翊之義又禮記喪大記君大夫馮父母妻長子注目於其親所馮也馮謂扶持服膺史伯夷傳衆庶馮生又前郊祀耿桂華馮馮翼翼師古曰盛滿貌亦通作馮詩有馮有翼
蒙古字韻
p ꡌing ꡞꡃbiŋ()
音韻闡微
東冬庚蒸青齊陽平小韻piŋ
東冬庚蒸青齊上聲小韻pʰiŋ
中原音韻
庚青齊陽平庚青pʰiəŋ
韻略易通
庚晴齊舒陽平庚晴pʰiŋ依也依也
中州音韻
庚青齊平聲庚青小韻biəŋ依也依也
中華新韻
ㄧㄥ 陽平pʰiŋ馮通馮通
東國正韻
ㅣㆁ 搄肯亘亟biŋ
戚林八音
賓京 陽平賓京piŋ
分韻撮要
陽平pʰɐŋ依也托也依也托也
擬音方案:《廣韻》《切韻》《集韻》:邵榮芬(《禮部韻略》《增韻》《五音集韻》擬音為與《集韻》音韻地位對比得到),《洪武正韻》:小學堂資料,《古今韻會舉要》:竺家寧,《蒙古字韻》:江鍾偉,《音韻闡微》:林慶勛,《中原音韻》:寧繼福,《韻略易通》:張玉來,《中州音韻》:馬樂樂,《中華新韻》:依註音符號,《東國正韻》:申祐先,《戚林八音》:彭攻關,《分韻撮要》:劉鎮發
韻部 Rime
西漢
東漢
宋北魏後期
北魏後期北齊
齊梁陳北周隋
上古音 Reconstructed Old Chinese
高本漢
bʰi̯əŋ
王力
bǐəŋ 蒸部
周法高
biəŋ 蒸部
鄭張尚芳
bɯŋ 蒸0部
白-沙
*[b]rəŋ
斯塔羅斯金上古前期
bǝŋ
斯塔羅斯金上古後期
bǝŋ
斯塔羅斯金西漢
bǝŋ
斯塔羅斯金東漢
bǝŋ
許思萊上古
brəŋ
許思萊東漢
bɨŋ
布之道諧聲域
PRƏŊ
聲首
布之道擬音
brəŋ
音節類型B
Dialects 方言
pʰiŋ
陽平(61)
北京35
河北邯鄲大名42
江蘇徐州45
江蘇常州金壇35
江蘇連雲港
江蘇泰州45
安徽阜陽55
安徽阜陽潁上33
安徽宿州碭山55
安徽宿州埇橋55
安徽亳州蒙城44
山東濟南42
山東濟南章丘55
山東淄博博山3
山東棗莊嶧城55
山東東營廣饒53
山東東營利津
山東煙台萊州42
山東煙台蓬萊55
山東濰坊安丘42
山東濰坊昌邑53
山東濰坊臨朐42
山東濰坊壽光2
山東濟寧2
山東泰安寧陽42
山東泰安42
山東威海環翠33
山東日照東港42
山東日照五蓮53
山東臨沂莒南42
山東臨沂平邑2
山東臨沂沂水53
山東德州2
山東聊城2
山東濱州博興53
山東濱州鄒平55
山東菏澤單縣52
河南鄭州城關53
河南開封52
河南洛陽31
河南平頂山新華342
河南新鄉長垣51
河南濮陽42
河南許昌42
河南漯河召陵53
河南南陽南召52
河南商丘梁園52
河南商丘睢縣42
河南周口淮陽53
河南駐馬店平輿42
陝西西安24
陝西寶雞53
陝西咸陽三原35
甘肅武威民勤53
寧夏銀川3
新疆烏魯木齊52
新疆哈密51
新疆昌吉吉木薩爾51
新疆巴音郭楞焉耆24
江西贛州南康11
江西撫州黎川35 ((~證))
陰平(1)
甘肅臨夏243
去聲(1)
山東煙台5
平聲(1)
新疆吐魯番214
pʰin
陽平(34)
江蘇南京24
江蘇淮安漣水35
江蘇揚州
安徽合肥55
安徽蕪湖55
安徽淮北44
安徽銅陵樅陽13
安徽安慶35
湖北武漢213
湖北宜昌12
湖北襄陽襄樊52
湖北荊門鍾祥31
湖北天門13
湖南常德213
湖南張家界大庸21 (~據、~靠)
湖南郴州21 (~據、~靠)
湖南永州寧遠31 (~據、~靠)
廣西桂林臨桂31
重慶31
重慶江津21
四川成都21 (又pʰn1)
四川自貢31
四川南充31
四川達州達縣31
貴州貴陽21
貴州黔東南丹寨53
貴州黔東南黎平213
雲南昭通31
陝西漢中漢臺42
甘肅蘭州51
江西九江修水13
江西贛州寧都13
廣東梅州梅縣11
廣西玉林北流24
陰平(1)
青海海東循化13
陽平乙(1)
江西南昌45 ((文~))
pʰɐŋ
陽平(22)
廣東廣州21 (憑據,憑靠文讀,憑靠白讀)
廣東深圳寶安21
廣東珠海前山21
廣東佛山42
廣東佛山順德42
廣東江門白沙22
廣東肇慶21
廣東中山石岐51
廣東雲浮羅定21
廣西南寧21
廣西北海21
廣西欽州21
廣西欽州靈山53
廣西貴港桂平21
廣西貴港南江22
廣西玉林北流32
廣西百色52
廣西崇左31
廣西崇左寧明21
香港21
香港大埔泰亨21
澳門21
陽去(1)
廣東中山隆都31
pʰaŋ
陽平(5)
廣東汕尾海豐55
廣東韶關21
廣東珠海斗門22
廣西玉林博白232
廣東韶關21
pʰeŋ
陽平(5)
江蘇南通
廣東茂名電白11
廣東揭陽55
廣西玉林博白23
廣東清遠21
pʰen
陽平(3)
廣東韶關新豐24
廣東深圳11
廣東東莞11
pʰiə̃
陽平(3)
江蘇連雲港贛榆54
甘肅張掖山丹53
青海西寧24
陰平(1)
甘肅酒泉敦煌24
pʰɪ̃
陽平(4)
雲南昆明31
雲南紅河蒙自53
雲南大理31
福建三明將樂22
pʰiəŋ
陽平(1)
河北邯鄲魏縣53
平聲(1)
山西太原11
pʰən
陽平(2)
廣東廣州從化35
福建三明泰寧33
陰平(1)
四川成都44 (~~椅、靠背椅又pʰin2)
pʰəŋ
陽平(2)
廣東惠州11
香港新界21
pʰĩ
陽平(2)
安徽蚌埠55
安徽淮南鳳台55
pʰuŋ
陽平(2)
廣東梅州五華13
香港沙田21
pʰɛn
陽平(1)
廣西南寧馬山213
去聲(1)
江西南昌21 ((倚靠:~得欄杆上))
pʰɐn
陽平(2)
廣東東莞21
廣東雲浮21
pʰio
陽平(1)
山東青島即墨2
pʰiən
陽平(1)
河南信陽55
pʰien
陽平(1)
廣西柳州雒容21
pʰiə̃ɣ
陽平(1)
陝西延安寶塔24
pʰĩŋ
陽平(1)
甘肅酒泉肅州53
pʰɛ̃
陽平(1)
廣東韶關南雄21
pʰiou
平聲(1)
湖南永州寧遠35
p
piŋ
陽平(7)
福建福州53
福建廈門35 ((文))
福建莆田仙游24 (文讀,依樣。)
福建寧德古田33
福建寧德柘榮21
廣西河池宜州31
廣西賀州九都話213
pin
陽平(5)
湖南懷化會同31 (~據、~靠)
福建廈門35 ((白))
福建泉州南安24
福建漳州漳浦213
湖南長沙13
pɐŋ
陽平(8)
廣東肇慶封開24
廣西梧州蒙山21
廣西百色那畢31
廣西來賓武宣22
廣西玉林福綿31
廣西百色田東41
廣西崇左扶綏21
雲南文山富寧31
paŋ
陽平(5)
廣西貴港平南12
廣東清遠連山21
廣西南寧賓陽213
廣西賀州信都24
廣東佛山西岸24
peŋ
陽平(3)
廣東汕頭55
廣東湛江雷州11
廣東潮州55
pen
去聲(2)
廣東梅州梅縣53 ((倚靠))
廣東梅州五華53 (靠)
piəŋ
陽平(1)
廣西桂林臨桂21
peiŋ
陽平(1)
福建寧德福安22
上聲(1)
福建南平建甌21
pəŋ
陽平(1)
廣西南寧亭子21
piã
陽平(1)
福建莆田仙游24
pɛiŋ
陽平(1)
福建三明沙縣31
pɛŋ
陽平(1)
廣西柳州融水21
pie
陽平(1)
湖南永州道縣31
pa
陽平(1)
廣東清遠保安25
pᴇŋ
陰平(1)
廣西柳州融水53
pai
陽平(1)
廣西桂林朝陽22
pᴇi
陽平(1)
廣西桂林平樂31
piø
陽平(1)
廣西賀州富川八都話21
piuŋ
陽平(1)
廣西賀州富川七都話33
b
biŋ
陽平(4)
江蘇泰州靖江223
浙江台州仙居312
浙江麗水雲和423
廣西桂林灌陽33
陽去(3)
上海13
江蘇無錫江陰223 (江陰方言無陽平調,古陽平調的字併入陽去調。)
江蘇鎮江丹陽113
bin
陽平(9)
湖南湘西吉首11
江蘇蘇州24
浙江杭州213
浙江嘉興231
安徽黃山甘棠213
安徽池州貴池35
安徽宣城寧國11
湖南湘潭12
湖南永州33 (~據、~靠)
陽去(1)
江蘇無錫213 (無錫方言無陽平調,古陽平調的字併入陽去調。)
beŋ
陽平(1)
浙江溫州31
bɪŋ
陽平(3)
浙江寧波113
浙江紹興231
浙江金華玉山24
beiŋ
陽平(1)
江西上饒廣豐341
biɲ
陽平(1)
江蘇常州213
beɲ
陽平(1)
浙江寧波餘姚113
bɪn
陽平(1)
浙江湖州雙林113
biɛn
陽平(1)
湖南婁底雙峰13
bʱiŋ
陽平(1)
上海浦東新區324
ɦv
ɦvin
陽平(1)
安徽宣城宣州13
Notes 註
凭 憑
本同一字,後來有了分工。「凭」字多指具體的行為倚靠,「憑」字兼有抽象的意義(憑藉)。「凭」字古又讀去聲,必須是指具體的行為,而且不能寫作「憑」。例如「小睡凭藤輪」。
凭 憑
《漢語變調構詞考辨》:作「依靠」,讀平聲;特指「身體上倚靠」讀去聲
陵 泠 凌 馮 憑
《ABC上古漢語詞源詞典》認為:「陵」的山峰、高度義和「陵泠凌」的超越義可能是同一詞,並可能與「馮憑」的涉水義同源
漢語多功能字庫
 略說: 從「心」,「馮」聲,本義為倚靠。
16 字
 詳解: 從「心」,「馮」聲,本義為倚靠。《書‧顧命》:「相被冕服,憑玉几。」

  「憑」可表示依托、依仗。《文選‧陸機〈苦寒行〉》:「猛虎憑林嘯,玄猿臨岸嘆。」李善注:「憑,依也。」

  「憑」也表示依附。晉干寶《搜神記》卷四:「忽聞有神呼曰:『我天帝使者,欲下憑君,可乎?』」

  「憑」還表示根據。唐韓愈〈進順宗皇帝實錄表狀〉:「今之所以知古,後之所以知今,不可口傳,必憑諸史。」

  「憑」也指證書。宋周煇《清波別志》卷上:「先是,貫在北境,約趙良嗣歸國,以副使印給憑。」

  「憑」亦表示任憑。唐王建〈原上新居〉之十一:「古碣憑人搨,閑詩任客吟。」

  「憑」還指請求、煩勞。唐杜甫〈公安送李二十九弟晉肅入蜀余下沔鄂〉:「憑將百錢卜,漂泊問君平。」

  滿足也用「憑」表示。《楚辭‧離騷》:「眾皆競進以貪婪兮,憑不猒乎求索。」王逸注:「憑,滿也。楚人名滿曰憑。」

  「憑」也可表示煩悶、憤怒。漢張衡〈西京賦〉:「雖斯宇之既坦,心猶憑而未攄。」

  「憑」還可表示大、盛。《列子‧湯問》:「帝憑怒,侵減龍伯之國使阨,侵小龍伯之民使短。」張湛注:「憑,大也。」 464 字相關漢字: 心,馮

Relatives 相關字
Index in character sets 字符集索引
SetIDExtraG1 3830 简体: 凭 GKX 0402.16 康熙字典-GHZR 2517.06 汉语大字典-GZ baengh.0.2 -G通规 1148X -G京族 ʔbaŋ2.0.0 -G古籍 08070 -HB1 BECC -H常用 1431 -T1 8053 全字庫-T甲表 01443 異體字字典-T本土 1809 -J0 5665 -JMJ 011909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J表外 0830 -K0 6227 -K人名 一..2385 -KP0 6406 -V1 5402 -
讀音 Readings
kMandarin
píng
PING2 (v2.1.0-6.0.0)
kHanyuPinlu
píng(134)
ping2(134) (v4.0.1-6.2.0)
kHanyuPinyin
42351.020:píng
kXHC1983
0883.061:píng
0883.061:píng (v5.1.0)
kCantonese
pang4
bang6 pang4 (v4.1.0-13.0.0)
PANG4 (v2.1.0-4.0.1)
kJapanese
ヒョウ ビョウ ボウ たのむ つく よる
kJapaneseKun
YORU TANOMU TSUKU
kJapaneseOn
HYOU
kKorean
PING
kHangul
빙:0N
(v5.0.0-10.0.0)
kVietnamese
bằng
kTang
*bhiəng
kDefinition
lean on, depend on, rely on
來源 IRG Sources
kIRG_GSource
G1-463E
1-463E (v3.0.0-5.2.0)
kIRG_HSource
HB1-BECC
kIRG_TSource
T1-7055
1-7055 (v3.0.0-5.2.0)
kIRG_JSource
J0-5861
0-5861 (v3.0.0-5.2.0)
kIRG_KSource
K0-5E3B
0-5E3B (v3.0.0-5.2.0)
kIRG_KPSource
KP0-E0A6
kIRG_VSource
V1-5622
1-5622 (v3.1.1-5.2.0)
3-2D2B (v3.1.0)
1-2D2B (v3.0.0)
kRSUnicode
61.12
kTotalStrokes
16
kIICore
ATJHKMP
2.1 (v4.1.0-6.3.0)
辭典索引 Dictionary Indices
kCowles
3454
kDaeJaweon
0742.180
kFennIndex
416.06
kGSR
0899e
kHanYu
42351.020
kIRGDaeJaweon
0742.180
kIRGDaiKanwaZiten
11210 (v3.0.0-15.0.0)
kIRGHanyuDaZidian
42351.020
kIRGKangXi
0402.160
kKangXi
0402.160
kLau
2473
kMatthews
5310
kMeyerWempe
2290
kMorohashi
11210
kNelson
1769
kSBGY
199.20
辭典資料 Dictionary-like Data
kCangjie
IFP
kCihaiT
544.105
kFenn
255D
kFourCornerCode
3133.2
kFrequency
4 (v3.2.0-15.1.0)
kGradeLevel
4
kHKGlyph
1430
kPhonetic
409
kUnihanCore2020
HJKMPT
其他碼位 Other Mappings
kBigFive
BECC
kCCCII
213F3F
kCNS1986
1-7055
kCNS1992
1-7055
kEACC
213F3F
kGB1
3830
kJis0
5665
kKoreanName
2015
kKPS0
E0A6 (v3.1.1-15.0.0)
kKSC0
6227 (v2.1.0-15.0.0)
kTaiwanTelegraph
1996
kXerox
247:272
部首餘筆 Radical-Stroke Counts
kRSAdobe_Japan1_6
C+4906+61.4.12
kRSKangXi
61.12 (v2.1.0-15.0.0)
異體 Variants
kSemanticVariant
U+51F4<kLau,kMatthews U+205E6<kHanYu,kMeyerWempe
kSimplifiedVariant
U+51ED
kZVariant
U+51F4 (v2.1.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