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話
pi1
pi2
粵語
pai1
pei4
日語
ヒ
ヘイ
ヘツ
ベチ
ビ
韓語
비
越南
phê
廣韻
滂/齊開/平
集韻
滂/齊四開/平
並/齊四開/平
並/脂A開/平
並/屑開/入
訓読
うつ(打つ)
ただす(正す)
Sources 各源例字
G0-457A
HB1-A7E5
T1-4A47
J0-4863
K0-5D6B
V1-5651
KP0-DFD4
Old versions 舊版本
IVD

00Ad
Evolution 字形演化
宋
傳抄
集篆古文韻海
唐
石經
開成石經
宋
印刷字體
廣韻
宋
印刷字體
增韻
明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清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
當代
標準字形
陸
當代
標準字形
港
當代
標準字形
台
當代
標準字形
日
當代
標準字形
韓
Meaning 字義
pi1
(1)
用手背反击;击to slap
(2)
触犯
(3)
斜劈;削
(4)
排除;抛弃
(5)
转
(6)
刑具
(7)
披露
(8)
批示;批语或写批语 如:批公事;批改作业to write instructions or comments, to approve 批准
(9)
评论to comment, to criticize
(10)
成批地(买卖货物) 如:批售;批购;批发wholesale
(11)
量词 表示人或事物的数量 如:一批人;大批货物mesaure word for batches
pi2
(12)
两手共击
(13)
[批把]同“「琵」琶”
→琵
pi2
(1)
[琵琶]1.拨弦乐器 此类乐器最初流行于波斯、阿拉伯等地,汉代传入我国,南北朝时又有曲颈琵琶入,形成半梨形腹四柱四弦的器形,横抱怀中,用拨子弹奏 唐宋以来经不断改进,柱位逐渐增多,改横抱为竖抱,改拨弹为用手指弹奏 现民间常用琵琶有十七柱,即四相十三品,革新的琵琶有六相十八品,表现力强,是重要的民族乐器 2.鱼名pipa
(壯)
壯字用同「𭆛」
→𭆛
(壯)
bae 去
(喃)
phe 詞:chia phe 義:to divide into many groups
(喃)
phê 詞:phê trát 義:comment
(喃)
◎ Phô ra, giương ra.#C2: 批 phê
(喃)
〄 Phây phây: rạng ngời, rực rỡ.#C2: 批 phê
(喃)
〄 Phây phây: quang đãng, phẳng phiu.#C2: 批 phê
(喃)
◎ Nêu ý kiến nhận xét, đánh giá, hoặc chuẩn duyệt vào văn từ.#C1: 批 phê
(喃)
◎ Phả phê: hả hê, vui sướng.#C1: 批 phê
(喃)
◎ Phủ phê: trùm khắp.#C1: 批 phê
(喃)
◎ Phất, xua.#C2: 批 phê
(喃)
◎ Xén bớt cho gọn, cho đẹp.#F2: thủ 扌⿰比 tỉ
(統)
同「比」曾良、陈敏:《明清小说俗字典》(广陵书社,2018年2月) p.33
→比
bi3
(20)
比较;较量to compare 比大小 比赛
Kinship diagram of variants 異體字圖譜
《說文解字》WFG
→𢱧
《說文解字》
匹齊切
反手擊也。从手𣬉聲。
《說文解字繫傳》
篇兮反
反手擊也。從手𣬉聲。 [臣鍇按:《春秋左傳》:「𢱧而殺之。」]
《說文解字注》
匹齊切
反手擊也。 [《左傳》曰:宋萬遇仇牧于門。𢱧而殺之。《玉篇》所引如是。今《左傳》作批。俗字也。] 从手。𣬉聲。 [匹齊切。十五部。俗作批。]
《康熙字典》
【卯集中】【手字部】 【唐韻】匹迷切【集韻】【韻會】篇迷切,𠀤音鈚。【說文】手擊也。【左傳·莊十二年】宋萬遇仇牧于門,批而殺之。又【廣韻】推也,轉也。
又示也。【唐書·李藩傳】遷給事中,制敕有不便者,黃紙後批之。
又【韻會】與𠜱通。削也。【杜甫·房兵曹馬詩】竹批雙耳峻。
又【集韻】騈迷切,音鼙。擊也。又助也。
又頻脂切。與琵通。琵琶,馬上所鼓。或从手。【風俗通】批把,近世樂家所作,以手批把,因以爲名。
又【韻會】【正韻】𠀤普弭切,音庀。亦手擊也。
又【集韻】【韻會】𠀤蒲結切,音蹩。讀若敝入聲。義同。【史記·荆軻傳】奈何以見陵之怨,欲批其逆鱗哉。【註】批謂觸擊之。
又【孫臏傳】批亢擣虛。【註】批音白結反。相排批也。【莊子·養生主】批大郤,導大窾。
又【正韻】避列切,音別。義同。【韻會】通作㧙。【集韻】本作𢱧。 說文(121)
Phonology 音韻
標準語 Official Languages
官話
pi1 [pʰi55] ㄆㄧ
pi2 [pʰi35] ㄆㄧˊ
粵語
pai1 [pʰɐi5] 批評, 批發, 批准, 批判, 批購, 批示
pei4 [pʰei1]
日語
ヒ [çi] [漢]
ヘイ [heː] [漢]
ヘツ [hetsɨ] [漢]
ベチ [betɕi] [呉]
ビ [bi] [呉]
韓語
비 [pi]
越南
phê [fe33]
韻書 Rime Books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釋義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
廣韻
滂齊開
蟹攝齊韻4等開口平齊韻磇小韻匹迷切pʰɛi擊也推也轉也示也擊也推也轉也示也
刊謬補缺切韻
滂齊開
蟹攝齊韻4等開口平齊韻批小韻普鷄切pʰiei普鷄反。擊。四。普鷄反。擊。四。
心支開
止攝支韻3等開口去寘韻賜小韻斯義切sǐe肉机。《後書漢》:“郎無被,枕*批。”肉机。《後書漢》:“郎無被,枕*批。”
集韻
滂齊四開
蟹攝齊韻4等開口平齊韻𢱧小韻篇迷切pʰɛi說文手擊也或作批說文手擊也或作批
並齊四開
蟹攝齊韻4等開口平齊韻鼙小韻駢迷切bɛi擊也助也擊也助也
並脂A開
止攝脂韻3等開口A平脂韻𣬈小韻頻脂切bjɪ琵琶胡樂胡人馬上所鼓推手前曰琵引手後曰琶或从手琵琶胡樂胡人馬上所鼓推手前曰琵引手後曰琶或从手
並屑開
山攝先韻4等開口入屑韻蹩小韻蒲結切bɛt擊也或作批擊也或作批
增韻
滂齊四開
蟹攝齊韻4等開口平齊韻𢱧小韻篇迷切pʰɛi左傳莊十二年批而殺之莊子批大郤唐書批逆鱗又薄削也杜甫詩竹批雙耳峻又脂紙屑三韻字林莊子皆有二音凡經史義訓同者可通用今圈左傳莊十二年批而殺之莊子批大郤唐書批逆鱗又薄削也杜甫詩竹批雙耳峻又脂紙屑三韻字林莊子皆有二音凡經史義訓同者可通用今圈
滂脂A開
止攝脂韻3等開口A平脂韻紕小韻篇夷切pʰjɪ手擊唐史批逆鱗又紙齊屑三韻重増手擊唐史批逆鱗又紙齊屑三韻重増
並屑開
山攝先韻4等開口入屑韻蹩小韻蒲結切bɛt相如賦批巖衝擁又支齊紙三韻又莊子批大卻有二音經史中如批逆鱗之類可通用增入相如賦批巖衝擁又支齊紙三韻又莊子批大卻有二音經史中如批逆鱗之類可通用增入
滂支A開
止攝支韻3等開口A上紙韻庀小韻匹婢切pʰjɛ手擊唐史批逆鱗又脂齊屑三韻重增手擊唐史批逆鱗又脂齊屑三韻重增
五音集韵
並脂支之A開
止攝脂韻3等開口A平脂韻並母四等bjɪ同上→琵:琵琶釋名推手為琵引手為琶取其鼓時以為之名也或从手同上→琵:琵琶釋名推手為琵引手為琶取其鼓時以為之名也或从手
滂齊開
蟹攝齊韻4等開口平齊韻滂母四等pʰɛi擊也推也轉也示也擊也推也轉也示也
並齊開
蟹攝齊韻4等開口平齊韻並母四等開bɛi擊也助也擊也助也
並薛屑A開
山攝仙韻3等開口A入薛韻並母四等bjæt同上→𢱧:反手撃也同上→𢱧:反手撃也
洪武正韻
滂支齊
支韻開口平支韻紕小韻篇夷切pʰie手擊唐史批逆鱗又紙屑二韻手擊唐史批逆鱗又紙屑二韻
並屑齊
屑韻開口入屑韻别小韻避列切biet相如賦批巖衝擁又支齊紙三韻又莊子批大郤有二音經史中如批逆鱗之相如賦批巖衝擁又支齊紙三韻又莊子批大郤有二音經史中如批逆鱗之
滂支齊
支韻開口上紙韻庀小韻普弭切pʰie手擊唐史批逆鱗又見支屑二韻手擊唐史批逆鱗又見支屑二韻
古今韻會舉要
滂嬀麾平支韻嬀韻滂母pʰuei手擊之也唐史批逆鱗又紙齊屑韻〇毛氏韻増手擊之也唐史批逆鱗又紙齊屑韻〇毛氏韻増
滂羈上紙韻已韻滂母pʰei手擊唐史批逆鱗又支齊屑韻〇毛氏韻増手擊唐史批逆鱗又支齊屑韻〇毛氏韻増
並訐結入屑韻訐韻並母bieʔ擊也集韻本作㮰今省作批選相如賦批巖衝擁荘子批大郤唐批逆鱗通作㧙選張衡賦徒搏之所撞㧙又脂齊紙韻擊也集韻本作㮰今省作批選相如賦批巖衝擁荘子批大郤唐批逆鱗通作㧙選張衡賦徒搏之所撞㧙又脂齊紙韻
蒙古字韻
ph ꡍi ꡞ平支韻pʰi()
音韻闡微
滂支微齊泰灰齊陰平齊韻批小韻滂母四等pʰi
中原音韻
滂齊微齊陰平齊微韻pʰi
韻略易通
破西微齊陰平西微韻pʰi手擊也又摽寫手擊也又摽寫
中州音韻
滂齊微齊平聲齊微韻批小韻pʰi手擊手擊
中華新韻
ㄆ ㄧ 陰平齊韻甲類pʰi
東國正韻
ㅃ ㅕㅭ 入鞬寋建訐韻biel
ㅍ ㅣㅇ 平貲紫恣韻pʰi
ㅍ ㅣㅇ 上貲紫恣韻pʰi
ㅃ ㅣㅇ 平貲紫恣韻bi
ㅍ ㅖㅇ 平雞啓罽韻pʰiei
戚林八音
波 雞圭 陰平雞圭韻pʰie
分韻撮要
滂 威 陰平威韻pʰɐi判也示也判也示也
擬音方案:《廣韻》《切韻》《集韻》:邵榮芬(《禮部韻略》《增韻》《五音集韻》擬音為與《集韻》音韻地位對比得到),《洪武正韻》:小學堂資料,《古今韻會舉要》:竺家寧,《蒙古字韻》:江鍾偉,《音韻闡微》:林慶勛,《中原音韻》:寧繼福,《韻略易通》:張玉來,《中州音韻》:馬樂樂,《中華新韻》:依註音符號,《東國正韻》:申祐先,《戚林八音》:彭攻關,《分韻撮要》:劉鎮發
上古音 Reconstructed Old Chinese
高本漢
pʰiər
王力
pʰiei 脂部
董同龢
pʰied 脂部
周法高
pʰer 脂部
李方桂
pʰid 脂部
鄭張尚芳
pʰiː 脂2部
斯塔羅斯金上古前期
phīj
斯塔羅斯金上古後期
phīj
斯塔羅斯金西漢
phjǝ̄j
斯塔羅斯金東漢
phiǝ̄j
許思萊上古
phî
bît
許思萊東漢
pʰei
bet
布之道諧聲域
PI
聲首比
布之道擬音
pʰˤi
音節類型A
Dialects 方言
pʰ
pʰi
陰平(148)
官北京55
官河北邯鄲大名33
官河北邯鄲魏縣24
官江蘇南京31
官江蘇徐州213
官江蘇南通
官江蘇連雲港
官江蘇連雲港贛榆214
官江蘇淮安漣水31 (~評,竹~子)
官江蘇揚州
官江蘇泰州21
官安徽蕪湖31
官安徽蚌埠212
官安徽淮南鳳台213
官安徽淮北213
官安徽銅陵樅陽21
官安徽安慶11
官安徽阜陽212
官安徽阜陽潁上213
官安徽宿州碭山213
官安徽宿州埇橋212
官安徽亳州蒙城213
官山東濟南213
官山東濟南章丘213
官山東淄博博山1
官山東棗莊嶧城213
官山東東營廣饒213
官山東東營利津
官山東煙台萊州213
官山東煙台蓬萊313
官山東煙台1
官山東濰坊安丘213
官山東濰坊昌邑213
官山東濰坊臨朐213
官山東濰坊壽光1
官山東濟寧1
官山東泰安寧陽214
官山東泰安213
官山東威海環翠53
官山東日照東港213
官山東日照五蓮213
官山東臨沂莒南213
官山東臨沂平邑1
官山東臨沂沂水213
官山東德州1
官山東濱州博興213
官山東濱州鄒平214
官山東菏澤單縣213
官河南鄭州城關24
官河南開封35
官河南洛陽33
官河南平頂山新華35
官河南新鄉長垣24
官河南濮陽34
官河南許昌24
官河南漯河召陵24
官河南南陽南召14
官河南商丘梁園24
官河南商丘睢縣24
官河南信陽33
官河南周口淮陽24
官河南駐馬店平輿212
官湖北宜昌55 (文)
官湖北襄陽襄樊34 (新)
官湖北黃岡紅安
官湖南郴州33
官湖南永州寧遠33
官湖南懷化會同11
官廣西柳州雒容33
官廣西桂林臨桂33
官四川成都44 (又pʰie1)
官四川自貢45 (文)
官貴州黔東南黎平33
官雲南昆明44
官雲南昭通44
官雲南紅河蒙自44
官雲南大理44
官陝西西安21 ((~判))
官陝西寶雞44
官陝西咸陽三原31
官陝西延安寶塔213
官陝西漢中漢臺55
官甘肅蘭州53
官甘肅武威民勤44
官甘肅張掖山丹24
官甘肅酒泉肅州55
官甘肅酒泉敦煌24
官甘肅臨夏243
官青海西寧44
官青海海東循化13
官寧夏銀川1
官新疆烏魯木齊44
官新疆哈密55
官新疆昌吉吉木薩爾44
官新疆巴音郭楞焉耆44
吳上海53
吳上海浦東新區53
吳江蘇無錫55
吳江蘇無錫江陰51
吳江蘇常州44
吳江蘇蘇州44
吳江蘇鎮江丹陽42
吳江蘇泰州靖江433
吳浙江杭州33
吳浙江寧波52
吳浙江嘉興51
吳浙江紹興52
吳浙江衢州開化45
吳浙江衢州龍游434
吳浙江台州仙居334
吳浙江麗水雲和324
吳安徽黃山甘棠53
吳安徽池州貴池31
吳安徽宣城寧國55
吳安徽宣城宣州31
吳江西上饒廣豐445
閩福建三明將樂55 (文讀,白讀。)
閩福建寧德福安332
閩廣東湛江雷州213
客福建南平邵武
客江西九江修水24
客江西贛州南康44
客江西贛州寧都42
客廣東深圳33
客廣東梅州梅縣44
客廣東梅州五華44
客廣東東莞33
客廣西玉林北流55
客香港沙田34
贛江西南昌42
贛江西南昌進賢
贛江西九江彭澤
贛江西新余分宜
贛江西鷹潭貴溪
贛江西撫州黎川22
贛江西上饒弋陽33
贛湖南株洲茶陵353
贛湖南株洲醴陵
湘湖南長沙33
湘湖南湘潭33
湘湖南永州13
湘湖南婁底雙峰55
湘廣西桂林灌陽22
粵廣東清遠連山53
粵廣西欽州55
平湖南永州道縣54
平廣西桂林朝陽43
平廣西賀州富川七都話52
平聲(4)
官新疆吐魯番214
晉山西太原11
閩福建南平建甌54
平湖南永州寧遠35
上聲(1)
官陝西西安53 ((量詞:一~貨))
去聲(1)
吳浙江寧波餘姚52
陽平甲(1)
贛江西南昌24
pʰɐi
陰平(31)
閩廣東中山隆都55 (文讀,白讀。)
客廣東茂名信宜45 (文讀)
贛湖北黃石陽新
粵廣東廣州53
粵廣東韶關55
粵廣東深圳寶安55
粵廣東深圳寶安55
粵廣東珠海斗門33
粵廣東珠海前山55
粵廣東佛山53
粵廣東佛山順德53
粵廣東肇慶55
粵廣東肇慶封開55
粵廣東清遠55
粵廣東中山石岐55
粵廣東雲浮羅定55
粵廣西南寧55
粵廣西南寧賓陽35
粵廣西梧州蒙山53
粵廣西北海55
粵廣西貴港桂平55
粵廣西玉林北流55
粵廣西百色55
粵廣西百色那畢53
粵廣西河池宜州53
粵廣西崇左52
粵廣西崇左寧明53
粵香港55
粵香港大埔泰亨23
粵澳門55
平廣東韶關55
陽上(1)
平廣西賀州富川八都話22
pʰei
陰平(26)
官湖北宜昌55 (白)
官湖北襄陽襄樊34 (老)
官湖北天門55
官湖南常德44
官湖南湘西吉首55
官重慶55
官四川成都44 (又pʰi1)
官四川自貢45 (白)
官四川南充55
官四川達州達縣55
官四川雅安漢源55
官四川涼山西昌33
官貴州貴陽55
官貴州遵義55
官貴州畢節1
官貴州黔東南丹寨33
官貴州黔東南黎平33 (又)
吳浙江溫州33
閩廣東汕尾海豐33
閩海南東方33
客廣東廣州從化44
客廣東韶關新豐44
客廣東湛江廉江45 (文讀)
贛福建三明泰寧21
粵廣東江門白沙23
粵廣東雲浮55
pʰie
陰平(8)
吳福建南平浦城35
閩福建福州44
閩福建三明將樂55
閩福建三明沙縣33
閩福建寧德古田55
閩福建寧德柘榮42
客福建三明寧化33
客廣東惠州33
pʰoi
陰平(7)
閩廣東汕頭33
閩廣東湛江雷州213 (白,文)
閩廣東潮州33
閩廣東揭陽33
閩海南瓊海33
閩海南樂東34
閩香港大埔33
陰平甲(1)
閩廣東茂名電白33
pʰɔi
陰平(4)
閩福建南平建陽53
閩海南萬寧44
閩海南昌江23
粵廣東東莞213
pʰɛi
陰平(5)
官湖南張家界大庸55
客福建漳州詔安13
客廣東清遠連南44
客廣東揭陽揭西53
平廣西賀州九都話24
pʰe
陰平(5)
閩福建廈門55 ((文))
閩福建莆田仙游54
客福建龍岩長汀33
客廣東韶關南雄23
客廣西玉林博白44
pʰɛ
陰平(5)
閩廣東中山隆都55
客廣西南寧馬山33
粵廣西柳州融水52
粵廣西桂林臨桂45
粵廣西來賓武宣55
pʰai
陰平(4)
粵廣西欽州靈山21
粵廣西貴港南江44
粵廣西玉林博白55
平廣西玉林福綿54
pʰᴇi
陰平(5)
平廣西南寧亭子41
平廣西梧州藤縣53
平廣西百色田東54
平廣西崇左扶綏53
平雲南文山富寧44
pʰəi
陰平(3)
官湖北荊門鍾祥24
客廣東陽江陽春35 (文讀)
粵香港新界232
pʰue
陰平(3)
閩福建廈門55 ((文。信))
閩福建泉州南安33
閩海南陵水33
pʰiɿ
陰平(2)
官江蘇常州金壇31
吳浙江湖州雙林44
pʰiɛ
陰平(2)
閩廣西貴港平南33
客廣東河源33
pʰa
陰平(2)
粵廣西賀州信都44
平廣東清遠保安33
pʰɿ
陰平(1)
官安徽合肥212
pʰiei
陰平(1)
閩福建漳州漳浦55
pʰoe
陰平(1)
閩海南三亞33
pʰɐ
陰平(1)
平廣東佛山西岸31
pʰᴇ
陰上(1)
平廣西柳州融水55
f
fɔi
陰平(2)
閩海南海口23
閩海南定安213
fuai
陰平(1)
閩海南澄邁22
p
pi
陰平(1)
官山東聊城1
pai
陰平(1)
平廣西桂林平樂53
bʱ
bʱi
陰平(1)
贛湖南岳陽平江
Notes 註
㧙 䟤 柲 捭 批 *必
《漢語同源詞大典》:㧙:推擊,刺擊;䟤:踢,以足擊之;柲:兵器之柄,引申為刺擊;捭:雙手向外擊;批:用手擊打。本組字皆有「擊打」義。本組字讀音相近,該書認為是一組同源字。
詖 簸 柀 破 鮍 披 鈹 耚 翍 㱟 𤿐 批 *皮
《漢語同源詞大典》:詖:詭辯,以偏頗之言分析;簸:揚米去糠,分解米和糠;柀:離析;破:石頭碎裂,被分解;鮍:被分解、剖開的魚;披:分開、分裂;鈹:破癰的大針;耚:耕田地、破土、分解;翍:張開,引申為分散;㱟:分解肉;𤿐:開口;批:劈開,分解。本組字皆有「分解」義。本組字讀音相近,該書認為是一組同源字。
漢語多功能字庫
略說: 從「手」,「比」聲,本義為用手擊。17 字
詳解: 從「手」,「比」聲,本義為用手擊。《左傳‧莊公十二年》:「﹝宋萬﹞遇仇牧于門,批而殺之。」
「批」可表示觸犯。《史記‧刺客列傳》:「奈何以見陵之怨,欲批其逆鱗哉!」司馬貞索隱:「批,謂觸擊之。」
「批」指攻擊。清惲敬〈西楚都彭城論〉:「北收燕趙之卒,南引荊邾之師,關外可厚集其勢,關中可迭批其隙。」
「批」也表示排除、推開。《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及魏其侯失勢,亦欲倚灌夫引繩批根生平慕之後棄之者。」
「批」亦表示剖、削。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種蔥》:「兩耬重耩,竅瓠下之,以批契繫腰曳之。」石聲漢注:「批是從中劈破。」
「批」還表示批示。唐黃滔〈寄獻梓橦山侯侍御〉:「賜衣僧脫去,奏表主批還。」
「批」也指評語。宋米芾《書史》:「王獻之《日寒帖》,有唐氏雜跡,印後有兩行謝安批。」
「批」亦指評判、評選。元姚桐壽《樂郊私語》:「(楊廉夫)遂運筆批選,止取鮑恂、張翼、顧文煜、金炯四首。」
「批」也謂大量地、成批地買賣貨物。《鏡花緣》第32回:「這個貨單拿到大戶人家,不過三兩日就可批完。」449 字相關漢字: 手,比
Relatives 相關字
Index in character sets 字符集索引
SetIDExtraG0
3790
-G1
3790
-GT
2106
-GKX
0419.12
康熙字典-GHZR
1940.06
汉语大字典-GZFY
253101
-GZ
bae.0.5
-G通规
0622
-G常用
常.7.18
-G京族
phai5.0.0
-G京族
fe1.0.0
-G古籍
07891
-HB1
A7E5
-H常用
1502
-T1
4239
全字庫-T甲表
01514
異體字字典-T本土
1901
-J0
4067
-JMJ
012187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J常用
1687
学年: 6
K0
6175
-K敎育
1278
-KP0
6352
-V1
5449
-
讀音 Readings
kMandarin
pī
PI1
(v2.1.0-6.0.0)
kHanyuPinlu
pī(694)
pi1(694)
(v4.0.1-6.2.0)
kTGHZ2013
280.020:pī
kHanyuPinyin
31835.050:pī,pí
kXHC1983
0865.080:pī
0865.080:pī
(v5.1.0)
kCantonese
pai1
PAI1
(v2.1.0-4.0.1)
kJapanese
ヒ ヘイ ヘツ ベチ ビ うつ
kJapaneseKun
UTSU
kJapaneseOn
HI HEI
kKorean
PI PYEL
kHangul
비:0E
비
(v5.0.0-10.0.0)
kVietnamese
phê
kTang
pei
kDefinition
comment, criticize; wholesale
來源 IRG Sources
kIRG_GSource
G0-457A
0-457A
(v3.0.0-5.2.0)
kIRG_HSource
HB1-A7E5
kIRG_TSource
T1-4A47
1-4A47
(v3.0.0-5.2.0)
kIRG_JSource
J0-4863
0-4863
(v3.0.0-5.2.0)
kIRG_KSource
K0-5D6B
0-5D6B
(v3.0.0-5.2.0)
kIRG_KPSource
KP0-DFD4
kIRG_VSource
V1-5651
1-5651
(v3.1.1-5.2.0)
3-2D5B
(v3.1.0)
1-2D5B
(v3.0.0)
kRSUnicode
64.4
kTotalStrokes
7
kIICore
AGTJHKMP
2.1
(v4.1.0-6.3.0)
辭典索引 Dictionary Indices
kCowles
3446
kDaeJaweon
0766.040
kFennIndex
402.13 403.01
kGSR
0566a'
kHanYu
31835.050
kIRGDaeJaweon
0766.040
kIRGDaiKanwaZiten
11845
(v3.0.0-15.0.0)
kIRGHanyuDaZidian
31835.050
kIRGKangXi
0419.120
kKangXi
0419.120
kLau
2465
kMatthews
5151
kMeyerWempe
2268
kMorohashi
11845
kNelson
1848
kSBGY
091.07
辭典資料 Dictionary-like Data
kCangjie
QPP
kCihaiT
561.301
kFenn
317E
kFourCornerCode
5101.0
kFrequency
4
(v3.2.0-15.1.0)
kGradeLevel
4
kHKGlyph
1501
kPhonetic
1030
kUnihanCore2020
GHJKMPT
其他碼位 Other Mappings
kBigFive
A7E5
kCCCII
21402B
kCNS1986
1-4A47
kCNS1992
1-4A47
kEACC
21402B
kGB0
3790
kGB1
3790
kJis0
4067
kJoyoKanji
2010
kKoreanEducationHanja
2007
kKPS0
DFD4
(v3.1.1-15.0.0)
kKSC0
6175
(v2.1.0-15.0.0)
kMainlandTelegraph
2106
kTaiwanTelegraph
2106
kTGH
2013:622
kXerox
250:334
部首餘筆 Radical-Stroke Counts
kRSAdobe_Japan1_6
C+3447+64.3.4 C+3447+81.4.3
kRSKangXi
64.4
(v2.1.0-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