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斤
U+6790(Basic)
木部4畫 共8畫 核心字
官話
xi1
si1
粵語
sik1
cik1
日語
セキ
シャク
韓語
越南
tích
廣韻
心/錫開/入
集韻
心/錫開/入
心/支開/平
訓読
さく(裂く)
わかれる(別れる)
わける(分ける)
Sources 各源例字
G0-4E76
HB1-AA52
T1-4E35
J0-404F
K0-6030
KP0-E2A7
Old versions 舊版本
IVD
00Ad
Comparison 用字對比
Evolution 字形演化
甲骨文
𠂤賓間
甲骨文
子組
甲骨文
圓體類子卜辭
甲骨文
賓組
甲骨文
歷草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
戰國
金文
戰國早期
簡帛
睡虎地
簡帛
嶽麓書院
簡帛
張家山
說文小篆
石經
開成石經
印刷字體
廣韻
印刷字體
增韻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
當代
標準字形
當代
標準字形
當代
標準字形
當代
標準字形
當代
標準字形
Origin 字源諸說
Cut Tree (木) with Axe (斤) -> Cut open, Dissect.
《說文解字》: 先激切破木也。一曰折也。从木从斤。
《字源》:会意 像手持斧破木之形……本义是劈开(木头)《漢多》:從「木」從「斤」,指以斧斤剖木,本義是劈開。
Meaning 字義
xi1
(1)
劈;剖
(2)
分开;分散 如:分崩离析;条分缕析to divide, to seprate
(3)
分割;割裂
(4)
分析;辨认to analysis, to explain
(5)
解除
(6)
古邑名 故地在今河南省西峡县境
(7)
通「皙」 白
xi1
(1)
肤色洁白light-complexioned
(8)
si1
(9)
[脾析]牛羊的重瓣胃
(10)
草名 形似燕麦
(喃)
◎ Đứt, thủng, toạc ra.#C2: 析 tích
Kinship diagram of variants 異體字圖譜
《說文解字》WFG
木部 396
《說文解字》
先激切破木也。一曰折也。从木从斤。
《說文解字繫傳》
星激反破木。從木斤聲。一曰折也。 [臣鍇按:《詩曰》「析薪杝矣」是也。]
《說文解字注》
先激切破木也。 [斯下云析也。柀下云一曰析也。詩多言析薪。] 一曰折也。 [以斤破木。以斤𣃔艸。其義一也。《魏都賦》注引《說文》。析,量也。與今本異。] 從木。從斤。 [先激切。十六部。]
《康熙字典》
【辰集中】【木字部】 〔古文〕𣂔【唐韻】先擊切【集韻】【韻會】先的切【正韻】思積切,𠀤音錫。【說文】破木也。【詩·齊風】析薪如之何,非斧不克。一曰折也。
 又分也。【書·堯典】厥民析。【孔安國傳】丁壯就功,老弱分析也。
 又剖析。【晉·陶潛·移居詩】疑義相與析。
 又【史記·律書】寅曰析木。
 又國名。【書·禹貢】崐崘析支渠搜。
 又地名。析城,屬冀州。
 又邑名。【左傳·僖二十五年】秦取析矣。
 又【尸子】虹蜺爲析翳。
 又【類篇】相支切,音斯。【周禮·天官·醢人】饋食之豆𦜉析。
 又草名。張揖曰:析似燕麥。
 又平聲。【唐韻】息黎切。【史記·五帝紀】析支、渠廀。【索隱】作鮮支、渠搜。鮮析音相近,古讀鮮爲斯。
 又息例切,音近賜。【後漢·西羌傳】濵于賜支。【註】賜支者,禹貢所謂析支者也。
考證:〔【書·禹貢】析支渠搜西戎。〕
 謹照原文改崐崘析支渠搜。 說文(121)
Phonology 音韻
標準語 Official Languages
官話
xi1 [ɕi55] ㄒㄧ
si1 [sɿ55]
粵語
sik1 [siːk5] 析出, 析居, 析煙, 析爨, 析疑, 分析, 辨析
cik1 [tsʰiːk5]
日語
セキ [seki] [漢]
シャク [ɕakɯ] [呉]
[ɕi]
韓語
[sʌk]
越南
tích [tiʲk35]
韻書 Rime Books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釋義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
廣韻
錫開4小韻先擊sɛk分也字從木斤破木也又爾雅曰析木謂之津注云即漢津也亦姓風俗通云齊大夫析歸父分也字從木斤破木也又爾雅曰析木謂之津注云即漢津也亦姓風俗通云齊大夫析歸父
刊謬補缺切韻
錫開4小韻先擊siek分。亦作𣂔。分。亦作𣂔。
集韻
錫開4小韻先的sɛk說文破木也一曰析也亦姓或从片古作𣂔說文破木也一曰析也亦姓或从片古作𣂔
支開3小韻相支siɛ葴菥草名似鷰麥或作析葴菥草名似鷰麥或作析
禮部韻略
錫開4小韻先的sɛk釋云分也説文破木也又姓齊大夫析歸父釋云分也説文破木也又姓齊大夫析歸父
增韻
錫開4小韻先的sɛk分也从木从斤破木也爾雅析木謂之津注云即渡津也又支韻今圈分也从木从斤破木也爾雅析木謂之津注云即渡津也又支韻今圈
支開3小韻息移siɛ同上分也相如賦葴析苞荔張揖曰析似燕麥音斯又錫韻重増同上分也相如賦葴析苞荔張揖曰析似燕麥音斯又錫韻重増
五音集韵
脂支之開3siɪ=菥:葴菥草似燕麥=菥:葴菥草似燕麥
錫開4sɛk分也字从木斤破木也又爾雅曰析木謂之津注云即漢津也亦姓風俗通云齊大夫析歸父分也字从木斤破木也又爾雅曰析木謂之津注云即漢津也亦姓風俗通云齊大夫析歸父
洪武正韻
支齊小韻相咨sie同上分也相如賦葴析苞茘張揖曰析似燕麥音斯又陌韻同上分也相如賦葴析苞茘張揖曰析似燕麥音斯又陌韻
陌齊小韻思積siək分也从木从斤破木也爾雅析木謂之津注云卽漢分也从木从斤破木也爾雅析木謂之津注云卽漢
古今韻會舉要
橘聿syʔ說文破木也从木斤徐按詩析薪柁矣又分也又析木星次名爾雅析木謂之漢津又周禮醢人脾析注牛百葉又姓風俗通云齊大夫析歸父或作㭊考工記㭊幹史記田世家公膠昔幹所以為合也集韻古作𣂔說文破木也从木斤徐按詩析薪柁矣又分也又析木星次名爾雅析木謂之漢津又周禮醢人脾析注牛百葉又姓風俗通云齊大夫析歸父或作㭊考工記㭊幹史記田世家公膠昔幹所以為合也集韻古作𣂔
蒙古字韻
s ꡛi ꡞsi()
g ꡂÿi ꡦꡞkji()
音韻闡微
屋沃陌職錫齊入聲小韻sik
韻略易通
庚晴齊入入聲庚晴sik分散分散
中州音韻
支思開平聲支思小韻分也分也
齊微齊入上齊微小韻si分也分也
中華新韻
入陰平ɕi
東國正韻
ㅕㄱ 京景敬隔siek
ㆍㅇ 貲紫恣
戚林八音
時授 賓京入 陰入賓京siʔ
分韻撮要
英入 陰入sik分析分析
擬音方案:《廣韻》《切韻》《集韻》:邵榮芬(《禮部韻略》《增韻》《五音集韻》擬音為與《集韻》音韻地位對比得到),《洪武正韻》:小學堂資料,《古今韻會舉要》:竺家寧,《蒙古字韻》:江鍾偉,《音韻闡微》:林慶勛,《中原音韻》:寧繼福,《韻略易通》:張玉來,《中州音韻》:馬樂樂,《中華新韻》:依註音符號,《東國正韻》:申祐先,《戚林八音》:彭攻關,《分韻撮要》:劉鎮發
韻部 Rime
西漢
東漢
上古音 Reconstructed Old Chinese
高本漢
siek
王力
siek 錫部
董同龢
siek 佳部
周法高
sek 錫部
李方桂
sik 佳部
鄭張尚芳
seːɡ 錫0部
白-沙
*[s]ˤek
斯塔羅斯金上古前期
sēk
斯塔羅斯金上古後期
sēk
斯塔羅斯金西漢
sēk
斯塔羅斯金東漢
siēk
許思萊上古
sêk
許思萊東漢
sek
布之道諧聲域
SEK
聲首
布之道擬音
sˤek
音節類型A
Dialects 方言
ɕ
ɕi
陰平(39)
北京55 (未註明異讀原因)
河北邯鄲魏縣24
江蘇徐州213
安徽蚌埠212
安徽淮南鳳台213
安徽淮北213
安徽阜陽212
安徽阜陽潁上213
安徽宿州碭山213
安徽亳州蒙城213
山東濟南213
山東淄博博山1
山東棗莊嶧城213
山東濰坊臨朐213
山東濰坊壽光1
山東濟寧1
山東泰安寧陽214
山東泰安213
山東臨沂平邑1
山東德州1
山東聊城1
山東菏澤單縣213
河南開封35
河南平頂山新華35
河南濮陽34
河南漯河召陵24
河南信陽33
河南周口淮陽24
河南駐馬店平輿212
四川雅安漢源55
陝西西安21
陝西寶雞44
陝西延安寶塔213
陝西漢中漢臺55
甘肅臨夏243
青海西寧44
青海海東循化13
新疆巴音郭楞焉耆44
湖南永州13
陽平(19)
山東濱州鄒平55
湖北武漢213
湖北宜昌12
湖北襄陽襄樊52
湖北荊門鍾祥31
湖南郴州21
湖南永州寧遠31
湖南湘西吉首11
重慶31
四川成都21
四川南充31
四川達州達縣31
貴州貴陽21
貴州畢節2
雲南昆明31
雲南昭通31
雲南紅河蒙自53
雲南大理31
湖南婁底雙峰13
入聲(8)
安徽安慶43
山東濟南章丘44
湖北黃岡紅安
湖北天門324
湖南張家界大庸11
四川涼山西昌31
貴州黔東南丹寨42
貴州黔東南黎平24
去聲(12)
北京51
湖南常德35
四川自貢14
甘肅蘭州13
甘肅武威民勤31
甘肅張掖山丹31
甘肅酒泉肅州213
甘肅酒泉敦煌44
寧夏銀川5
新疆烏魯木齊213
新疆哈密213
新疆昌吉吉木薩爾213
上聲(2)
山東煙台3
湖南懷化會同24
平聲(1)
新疆吐魯番214
ɕit
陰入(1)
江西贛州寧都2
ɕiɪʔ
陰入(5)
上海5
上海浦東新區55
浙江寧波55
浙江紹興55
浙江台州仙居5
入聲(2)
江蘇淮安漣水34
江蘇泰州3
ɕiʔ
陰入(3)
江蘇南通
江西南昌5
江西撫州黎川3
入聲(2)
江蘇揚州
重慶江津33
ɕieʔ
陰入(2)
浙江湖州雙林54
浙江衢州開化5
入聲(1)
安徽蕪湖5
去聲(1)
江蘇常州金壇44
ɕiəʔ
陰入(3)
浙江杭州5
浙江嘉興54
浙江衢州龍游5
入聲(1)
安徽合肥4
ɕie
陽入(1)
江西贛州南康55
ɕiɛ
陽平(1)
貴州遵義21
ɕiɪ
入聲(1)
江蘇連雲港
ɕɪʔ
陰入(1)
浙江寧波餘姚55
s
si
陰入(2)
福建南平建甌24
湖南永州道縣35
陰平(12)
河北邯鄲大名33
江蘇連雲港贛榆214
安徽宿州埇橋212
山東東營廣饒213
河南鄭州城關24
河南洛陽33
河南新鄉長垣24
河南許昌24
河南南陽南召14
河南商丘梁園24
河南商丘睢縣24
陝西咸陽三原31
陽平(3)
廣西柳州雒容21
廣西桂林臨桂31
廣西桂林朝陽22
入聲(3)
山東東營利津
湖南長沙24
湖南湘潭24
上聲(8)
山東青島即墨3
山東煙台萊州55
山東濰坊安丘55
山東濰坊昌邑33
山東威海環翠213
山東臨沂沂水44
山東濱州博興44
福建三明泰寧354
陽入(1)
福建三明將樂5
陰入'(1)
海南海口55 (罕用)
sek
陰入(7)
廣東汕頭2
廣東汕尾海豐2
廣東潮州21
廣東揭陽2
香港大埔3
廣東中山石岐55
廣西柳州融水55
上陰入(7)
廣東韶關55
廣東珠海斗門55
廣東江門白沙55
廣東清遠55
香港55
澳門55
廣東韶關55
下陰入(1)
廣東雲浮羅定33
sik
陰入(5)
福建廈門32
福建寧德柘榮5
廣東湛江雷州5
廣西玉林博白31
廣西玉林博白55
sit
陰入(6)
江西九江修水2
廣東廣州從化22
廣東韶關新豐1
廣東深圳21
廣東梅州梅縣1
廣東東莞22
siɪʔ
陰入(2)
上海浦東新區55
江蘇蘇州4
siʔ
入聲(1)
江蘇南京5
sia
陰入(1)
廣西賀州九都話33
seʔ
陰入(3)
浙江金華玉山5
江西上饒廣豐5
廣東深圳寶安55
sɛk
陰入(1)
福建漳州漳浦32
sək
陰入(3)
廣東惠州35
廣東東莞44
香港新界35
siɛ
陰去(1)
廣西賀州富川七都話44
sei
入聲(1)
浙江溫州213
陽去(1)
廣東清遠保安11
sɐk
陰入(1)
廣東珠海前山55
陽入(1)
廣東中山隆都55
sɿ
陽平(1)
廣西桂林灌陽33
陽入(1)
湖南永州寧遠22
se
入聲(1)
福建三明沙縣212
sɔi
陰入(1)
福建南平建陽214
seik
陰入(1)
福建寧德福安5
siet
陰入(1)
海南澄邁5 (分析)
入聲(1)
廣東韶關南雄54
set
上陰入(1)
廣東佛山順德55
siɐk
上陰入(1)
廣東肇慶封開55
səi
入聲(1)
廣東佛山西岸11
su
陽去(1)
廣西賀州富川八都話55
ɬ
ɬek
陰入(2)
廣東茂名電白5
廣西南寧55
上陰入(3)
廣西梧州藤縣55
廣西玉林福綿55
廣西崇左扶綏33
ɬik
陰入(11)
廣西南寧賓陽55
廣西梧州蒙山55
廣西北海55
廣西欽州55
廣西欽州靈山55
廣西貴港南江33
廣西玉林北流55
廣西百色55
廣西來賓武宣55
廣西崇左55
廣西崇左寧明55
ɬit
陰入(1)
廣西玉林北流22
ɬiʔ
陰入(1)
福建莆田仙游2
ɬɛk
上陰入(1)
廣東清遠連山55
ɬət
上陰入(1)
廣西百色田東33
中入(1)
廣西百色那畢33
ɬiɛk
陰入(1)
廣西貴港平南42
ɬʅk
下陰入(1)
廣西南寧亭子33
ɬot
下陰入(1)
雲南文山富寧33
ʃ
ʃek
陰入(1)
香港大埔泰亨35
ʃik
陰入(2)
廣西貴港桂平55
廣西河池宜州55
ʃit
陰入(2)
香港沙田2
廣西桂林臨桂55
ʃiʔ
陰入(1)
浙江麗水雲和5
ʃɛk
陰入(1)
廣西柳州融水52
ʃʅ
上聲(1)
山東煙台蓬萊214
ʃɪk
上陰入(1)
廣東廣州5
θ
θi
陰平(2)
山東日照東港213
山東臨沂莒南213
上聲(1)
山東日照五蓮55
θit
陰入(1)
廣西南寧馬山22
θiak
陰入(1)
廣西賀州信都52
tʰieʔ
陰入(1)
海南東方54 (分析)
tʰia
陰入'(1)
海南昌江55
tʰie
陰入(2)
海南三亞35
海南樂東5
tsʰ
tsʰek
陰入(1)
廣東肇慶55
上陰入(2)
廣東佛山55
廣東雲浮55
x
xia
陰入'(1)
海南萬寧53
xiaʔ
陰入(1)
海南瓊海5
h
hia
陰入'(1)
海南定安55 (析)
t
tek
陰入(1)
海南澄邁5
Notes 註
析 斯
二字同為心母,析,錫部;斯,支部,錫支對轉。古音相通。析是破木,斯與析同義。
叉 析 錯
《ABC上古漢語詞源詞典》認為:「叉子」義可能來自於:1.「析」的「分裂」義,2.「錯」的「交錯」義
皙 晰 皪 *析
《漢語同源詞大典》:皙:膚色白;晰:明白;皪:白狀。本組字皆有「白」義。本組字讀音相近,該書認為是一組同源字。
淅 濯 *析
《漢語同源詞大典》:淅:淘米,洗米;濯:洗滌。本組字皆有「洗」義。本組字讀音相近,該書認為是一組同源字。
凘 撕 𤺊 析 *斯
《漢語同源詞大典》:凘:流冰,即冰塊解凍、分散;撕:以手撕物;𤺊:散聲,嘶啞之聲;析:分崩離析。本組字皆有「分散」義。本組字讀音相近,該書認為是一組同源字。
釋 譯 𣀇 繹 析 *睪
《漢語同源詞大典》:釋:解釋,引申為解除、解散義;譯:翻譯,有「解釋」義;𣀇:解除;繹:抽絲;析:分析。本組字皆有「解」義。本組字讀音相近,該書認為是一組同源字。
曬 灑 析 *麗
《漢語同源詞大典》:曬:曝曬,即陽光散開,引申為散開義;灑:散水於地;析:剖木,引申為分開、散開。本組字皆有「散開」義。本組字讀音相近,該書認為是一組同源字。
漢語多功能字庫
 略說: 從「木」從「斤」,指以斧斤剖木,本義是劈開。
22 字
 詳解: 從「木」從「斤」,指以斧斤剖木,本義是劈開。戰國文字或從「片」,「片」取「木」的右半字形而成,用作偏旁與「木」義同。隸書中也保留了「𣂔」的寫法,參魯峻碑字形。《說文》:「析,破木也。一曰折也。从木从斤。」

  金文用作本義,指劈開,如格伯簋:「格白(伯)取良馬乘于倗生,氒(厥)賈(價)卅田,則析。」全句指格伯取倗生四匹馬,價值三十塊田,則劈析書券為據。「析」又可用作地名與人名,如析君戟:「𣂔君墨䏿之郜(造)[金丰](戟)。」

  甲骨文用作東方之專名,如《合集》14295:「東方曰析,風曰劦。」意指東方的專名為析,東風的專名為劦。「析」亦用作地名,如《合集》24359:「才(在)析。」

  戰國竹簡「析」可用作地名,如《清華貳.繫年》簡84:「與吳人[戰口](戰)于析。」「析言」讀為巧言,《上博竹書三.仲弓》簡20:「孚(愎)過捍𣂔,難以納諫。」意指堅持過失,維護巧言,難以接受臣下的規勸(季旭昇)。秦簡「析」讀為「皙」,指白皙,如《睡虎地秦簡.封診式.賊死》簡60:「男子丁壯,析(皙)色,長七尺一寸,髮長二尺。」

  傳世文獻「析」用為本義的例子如《詩.齊風.南山》:「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又表示剖開,如《呂氏春秋.行論》:「宋人易子而食之,析骨而爨之。」

  「析」引申表示分開、離散。《廣韻.錫韻》:「析,分也。」如《論語.季氏》:「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荀子.王霸》:「上詐其下,下詐其上,則是上下析也。」

  「析」表示分析、辨析。如《莊子.天下》:「判天地之美,析萬物之理。」《史記.平準書》:「故三人言利事析秋豪矣。」

  「析」也表示解除。如《文選.宋玉〈風賦〉》:「清清泠泠,愈病析酲。」李善注引應劭曰:「酲,酒病;析,解也。」《漢書.禮樂志》:「百末旨酒布蘭生,泰尊柘漿析朝酲。」

  「析」還用為地名,如《左傳.昭公十八年》:「冬,楚子使王子勝遷許於析,實白羽。」又用為草名,如《漢書.司馬相如傳上》:「其高燥則生葴析苞荔,薜莎青薠。」823 字相關漢字: 木,斤,片,𣂔,皙

Relatives 相關字
Index in character sets 字符集索引
SetIDExtraG0 4686 -G1 4686 -G7 8.一.140 -GT 2649 -GKX 0515.08 康熙字典-GHZR 1255.06 汉语大字典-GZFY 309601 -GZJW 221112 -GZJW 398212 -GZJW 402611 -G通规 1024 -G常用 常.8.56 -G古籍 10938 -HB1 AA52 -H常用 1873 -T1 4621 全字庫-T甲表 01887 異體字字典-T本土 2491 -J0 3247 -JMJ 013692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J常用 1143 -K0 6416 -K敎育 1324 -KP0 6607 -
讀音 Readings
kMandarin
XI1 (v2.1.0-6.0.0)
kHanyuPinlu
xī(140)
xi1(140) (v4.0.1-6.2.0)
kTGHZ2013
391.080:xī
kHanyuPinyin
21171.060:xī,sī
kXHC1983
1228.090:xī
1228.090:xī (v5.1.0)
kCantonese
sik1
cik1 sik1 (v4.1.0-13.0.0)
SIK1 (v2.1.0-4.0.1)
kJapanese
セキ シャク シ さく
kJapaneseKun
SAKU
kJapaneseOn
SEKI SHAKU
kKorean
SEK
kHangul
석:0E
(v5.0.0-10.0.0)
kTang
sek
kDefinition
split wood; break apart; divide
來源 IRG Sources
kIRG_GSource
G0-4E76
0-4E76 (v3.0.0-5.2.0)
kIRG_HSource
HB1-AA52
kIRG_TSource
T1-4E35
1-4E35 (v3.0.0-5.2.0)
kIRG_JSource
J0-404F
0-404F (v3.0.0-5.2.0)
kIRG_KSource
K0-6030
0-6030 (v3.0.0-5.2.0)
kIRG_KPSource
KP0-E2A7
kRSUnicode
75.4
kTotalStrokes
8
kIICore
AGTJHKMP
2.1 (v4.1.0-6.3.0)
辭典索引 Dictionary Indices
kDaeJaweon
0903.090
kFennIndex
160.06
kGSR
0857a
kHanYu
21171.060
kIRGDaeJaweon
0903.090
kIRGDaiKanwaZiten
14538 (v3.0.0-15.0.0)
kIRGHanyuDaZidian
21171.060
kIRGKangXi
0515.080
kKangXi
0515.080
kMatthews
2488
kMeyerWempe
2802a
kMorohashi
14538
kNelson
2194
kSBGY
520.09
辭典資料 Dictionary-like Data
kCangjie
DHML
kCihaiT
681.401
kFenn
211H
kFourCornerCode
4292.1
kFrequency
4 (v3.2.0-15.1.0)
kGradeLevel
5
kHKGlyph
1872
kPhonetic
571 1192
571 (v3.2.0-4.0.1)
kUnihanCore2020
GHJKMPT
其他碼位 Other Mappings
kBigFive
AA52
kCCCII
21442B
kCNS1986
1-4E35
kCNS1992
1-4E35
kEACC
21442B
kGB0
4686
kGB1
4686
kJis0
3247
kJoyoKanji
2010
kKoreanEducationHanja
2007
kKPS0
E2A7 (v3.1.1-15.0.0)
kKSC0
6416 (v2.1.0-15.0.0)
kMainlandTelegraph
2649
kTaiwanTelegraph
2649
kTGH
2013:1024
kXerox
255:351
部首餘筆 Radical-Stroke Counts
kRSAdobe_Japan1_6
C+2675+69.4.4 C+2675+75.4.4
kRSKangXi
75.4 (v2.1.0-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