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話
shi3
粵語
si2
ci2
日語
シ
韓語
시
越南
thỉ
廣韻
書/脂開/上
集韻
書/脂開/上
訓読
や(矢)
Sources 各源例字
G0-4A38
HB1-A5DA
T1-467A
J0-4C70
K0-6345
V1-6059
KP0-E5AC
Old versions 舊版本
IVD

00Ad
⽮ (U+2F6E)
Single
Evolution 字形演化
商
甲骨文
𠂤組
商
甲骨文
歷組
商
甲骨文
出組
商
甲骨文
賓組
商
甲骨文
何組
商
甲骨文
黃組
商
金文
商
商
金文
商或西周早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或晚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
春秋
篆書
石鼓文
楚(戰國)
簡帛
包山
楚(戰國)
簡帛
仰天湖
楚(戰國)
簡帛
曾侯乙墓
楚(戰國)
簡帛
上博
秦
簡帛
放馬灘
秦
簡帛
睡虎地
秦
簡帛
龍崗
秦
簡帛
關沮
漢
簡帛
張家山
漢
說文小篆
宋
傳抄
汗簡
宋
傳抄
古文四聲韻
宋
傳抄
集古文韻上聲韻第三
宋
傳抄
集篆古文韻海
宋
傳抄
古文四聲韻
漢
石經
熹平石經
唐
石經
開成石經
宋
印刷字體
廣韻
宋
印刷字體
增韻
明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清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
當代
標準字形
陸
當代
標準字形
港
當代
標準字形
台
當代
標準字形
日
當代
標準字形
韓
Origin 字源諸說
《說文解字》:
式視切
弓弩矢也。从入,象鏑栝羽之形。古者夷牟初作矢。凡矢之屬皆从矢。
Meaning 字義
shi3
(1)
箭 以竹为箭,以木为矢arrow
(2)
古代投壶用的筹码
(3)
正直;端正
(4)
约誓to swear 矢口否认
(5)
施行
(6)
陈述;陈列
(7)
乖戾;违背
(8)
藏
(9)
几何学名词 弧弦之半径
(10)
量词 一支为一矢
(11)
通「屎」 粪便
→屎
shi3
(1)
粪便feces
(12)
通「兕」 兽名
→兕
si4
(1)
古代犀牛一类的兽名;一说即雌犀 皮厚,可以制甲female rhinoceros
(13)
通「弛」(chi2) 毁坏
→弛
chi2
(7)
毁坏
(14)
姓
(喃)
thẻ 詞:thỏ thẻ; thẻ bài 義:to murmur; simmoning tablet
(喃)
thỉ 詞:thủ thỉ 義:to whisper
→施
(喃)
thỉ 詞:thủ thỉ 義:to whisper
(喃)
tẻ 詞:lẻ tẻ; buồn tẻ 義:arrow, dart; vow, swear
(喃)
◎ Thỏ thẻ: tiếng trò chuyện nhỏ nhẹ, ríu rít.#C2: 矢 thỉ
(喃)
◎ Thẻ thây: nâng niu, chăm chút.#C2: 矢 thỉ
(喃)
◎ Lẻ tẻ: lác đác, thưa thớt.#C2: 矢 thỉ
(統)
口訣字,讀音디。用同「知」한글코드에 관한 연구
Kinship diagram of variants 異體字圖譜
《說文解字》WFG
《說文解字》
式視切
弓弩矢也。从入,象鏑栝羽之形。古者夷牟初作矢。凡矢之屬皆从矢。
《說文解字繫傳》
失止反
弓弩矢也。從入,象鏑括羽之形。古者夷牟初作矢。凡矢之屬,皆從矢。 [臣鍇按:《呂氏春秋》夷羿作弓,弓矢當同時,⿰丿丨,象括羽。《周禮・矢人》謂:枉矢、絜矢、利矢、鍭矢、矰矢、茀矢、恒矢、庳矢。」]
《說文解字注》
式視切
弓弩矢也。 [弓弩所用䠶之矢也。] 从入。 [矢欲其中。] 象鏑栝羽之形。 [鏑謂丨也。《金部》曰:鏑,矢鏠也。栝作括者,誤。栝謂八也。《木部》曰:桰,矢桰檃弦処。岐其耑以居弦也。羽謂一也。《羽部》曰:翦,矢羽是也。矢羽從,而橫之何也。以識其物耳。矢之制詳於《考工記》矢人。式視切。十五部。] 古者夷牟初作矢。 [《山海經》曰:少暤生般。般是始爲弓矢。郭曰:《世本》云牟夷作矢。揮作弓。弓矢一器。作之㒳人。於義有疑。此言般之作是。按弦木爲弧。掞木爲矢。𣪠傳系諸黃帝堯舜之下。葢不妨有同時合成之者。夷牟,郭作牟夷。《孫卿》作浮游。] 凡矢之屬皆从矢。
《康熙字典》
【午集中】【矢字部】 〔古文〕𠂕𠓡【唐韻】【廣韻】式視切【集韻】【類篇】【韻會】矧視切,𠀤尸上聲。【說文】弓弩矢也。从入,象鏑括羽之形。古者夷牟初作矢。【宋衷云】黃帝臣也。【荀子·解蔽篇】浮游作矢。【山海經】少皡生般,始爲弓矢。【爾雅·釋詁】矢,弛也。【疏】以弓釋弦曰弛。【釋名】指也,言其有所指向,迅疾也。【揚子·方言】箭,自關而東謂之矢。【易·繫辭】剡木爲矢。【書·顧命】垂之竹矢。【周禮·夏官】司弓矢,掌八矢之灋。枉矢,絜矢,利火射,用諸守城車戰。殺矢,鍭矢,用諸近射田獵。矰矢,茀矢,用諸弋射。恆矢,𤷒矢,用諸散射。【史記·孔子世家】肅愼貢楛矢石砮,長尺有咫。又嚆矢,響箭也。【莊子·在宥篇】焉知曾史之不爲桀紂嚆史也。一作嗃矢。黃庭堅曰:安能爲人作嗃矢。【註】射者必先以嗃矢定其遠近也。
又【爾雅·釋詁】𨻰也。【虞書序】臯陶矢闕謨。【春秋·隱五年】公矢魚于棠。【詩·大雅】無矢我陵。【傳】矢,𨻰也。【箋】猶當也。【正義】矢實𨻰義,欲言威武之盛,敵不敢當,以其當侵而𨻰,故言矢猶當也。
又【爾雅·釋言】誓也。【書·盤庚】出矢言。【詩·衞風】永矢勿諼。
又【博雅】正也。直也。【易·解卦】得黃矢貞吉。【詩·小雅】其直如矢。
又施也。【詩·大雅】矢其文德。
又投壷之籌曰矢。【禮·投壷】主人奉矢。
又星名。【史記·天官書】枉矢,類大流星,虵行而蒼黑,望之如有毛羽然。
又【釋名】齊魯謂光景爲枉矢,言其光行若射矢之所至也。
又鉗矢,蓬矢,諸羌州名。見【唐書·地理志】。
又【廣韻】屎本作矢。【左傳·文十八年】埋之馬矢之中。【史記·廉頗傳】一飯三遺矢。
又複姓。【前漢·馬宮傳】本姓馬矢,宮仕學,稱馬氏云。
【集韻】或作𥬘。 說文(121)
Phonology 音韻
標準語 Official Languages
官話
shi3 [ʂɿ214] ㄕˇ
粵語
si2 [siː35]
ci2 [tsʰiː35] 矢言, 矢志不移, 矢口否認
日語
シ [ɕi] [呉漢]
韓語
시 [si]
越南
thỉ [tʰi313]
韻書 Rime Books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釋義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
廣韻
書脂開
止攝脂韻3等開口上旨韻矢小韻式視切ɕiɪ陳也誓也正也直也說文曰弓弩矢也古者夷牟初作矢式視切四陳也誓也正也直也說文曰弓弩矢也古者夷牟初作矢式視切四
刊謬補缺切韻
書脂開
止攝脂韻3等開口上旨韻矢小韻式視切ɕi式*視反。陳。三。式*視反。陳。三。
集韻
書脂開
止攝脂韻3等開口上旨韻矢小韻矧視切ɕiɪ說文弓弩矢也从入像鏑括羽之形古者夷牟初作矢或从竹古作𠂕𠓡矢一曰陳也說文弓弩矢也从入像鏑括羽之形古者夷牟初作矢或从竹古作𠂕𠓡矢一曰陳也
禮部韻略
書脂開
止攝脂韻3等開口上旨韻矢小韻式視切ɕiɪ式視切釋云弓弩矢也古者夷弁初作矢一曰陳也誓也正也直也式視切釋云弓弩矢也古者夷弁初作矢一曰陳也誓也正也直也
增韻
書脂開
止攝脂韻3等開口上旨韻矢小韻式視切ɕiɪ式視切箭也陳也誓也正也直也又與屎同莊子以箱盛矢亦作屎莊子道在屎溺天文有天屎星式視切箭也陳也誓也正也直也又與屎同莊子以箱盛矢亦作屎莊子道在屎溺天文有天屎星
五音集韵
審三脂支之開
止攝脂韻3等開口上旨韻審母三等開ɕiɪ陳也誓也正也直也說文曰弓弩矢也古者夷牟初作矢陳也誓也正也直也說文曰弓弩矢也古者夷牟初作矢
溪薛屑A開
山攝仙韻3等開口A入薛韻溪母四等開kʰjæt左仄也左仄也
洪武正韻
審支齊
支韻開口上紙韻始小韻詩止切ʃie箭也陳也誓也正也直也又與屎同莊子以箱盛矢亦作屎莊子道在屎溺天文有天屎星箭也陳也誓也正也直也又與屎同莊子以箱盛矢亦作屎莊子道在屎溺天文有天屎星
古今韻會舉要
審羈上紙韻已韻審母ɕei矧視切音與弛同說文●弓弩矢也从入象鏑括羽之形古者夷牟初作矢徐曰⺆象括羽也孫卿子曰浮游作矢釋名云指也有所指而迅疾周禮矢人謂枉矢絜矢殺矢鍭矢矰矢茀矢恒矢庳矢集韻或作笑一曰陳也書臯陶矢厥謨左傳公矢魚于棠又誓也論語夫子矢之又正也直也詩矢詩不多又枉矢星名狀𩔖大流星蛇行而倉黑望之如有毛目矧視切音與弛同說文●弓弩矢也从入象鏑括羽之形古者夷牟初作矢徐曰⺆象括羽也孫卿子曰浮游作矢釋名云指也有所指而迅疾周禮矢人謂枉矢絜矢殺矢鍭矢矰矢茀矢恒矢庳矢集韻或作笑一曰陳也書臯陶矢厥謨左傳公矢魚于棠又誓也論語夫子矢之又正也直也詩矢詩不多又枉矢星名狀𩔖大流星蛇行而倉黑望之如有毛目
蒙古字韻
sh ꡮi ꡞ上支韻ʂi()
音韻闡微
審支微齊泰灰齊上聲紙韻始小韻審母三等ʃi
中原音韻
審支思開上聲支思韻ʂï
韻略易通
上支辭上聲支辭韻ʂɿ箭也誓也箭也誓也
中州音韻
審支思開上聲支思韻史小韻ʂï箭也箭也
中華新韻
ㄕ ㄭ 上支韻甲類ʂɿ
東國正韻
ㅅ ㅣㅇ 上貲紫恣韻si
戚林八音
出 之箕 陰上之箕韻tsʰi
分韻撮要
穿 幾 陰上幾韻tʃʰi箭也箭也
擬音方案:《廣韻》《切韻》《集韻》:邵榮芬(《禮部韻略》《增韻》《五音集韻》擬音為與《集韻》音韻地位對比得到),《洪武正韻》:小學堂資料,《古今韻會舉要》:竺家寧,《蒙古字韻》:江鍾偉,《音韻闡微》:林慶勛,《中原音韻》:寧繼福,《韻略易通》:張玉來,《中州音韻》:馬樂樂,《中華新韻》:依註音符號,《東國正韻》:申祐先,《戚林八音》:彭攻關,《分韻撮要》:劉鎮發
韻部 Rime
西漢
脂
東漢
脂
魏
脂
晉
脂
齊梁陳北周隋
脂之
上古音 Reconstructed Old Chinese
高本漢
ɕi̯ər
王力
ɕǐei 脂部
董同龢
ɕjed 脂部
周法高
stʰjier 脂部
李方桂
stʰjidx 脂部
鄭張尚芳
hliʔ 脂2部
白-沙
*l̥i[j]ʔ
斯塔羅斯金上古前期
ƛhijʔ
斯塔羅斯金上古後期
ƛhij́
斯塔羅斯金西漢
ƛhjǝj́
斯塔羅斯金東漢
shjǝj́
許思萊上古
lhiʔ
許思萊東漢
śiᴮ
布之道諧聲域
LI
聲首矢
LIŊ
聲首矢
布之道擬音
l̥iʔ
音節類型B
Dialects 方言
s
si
上聲(15)
閩福建廈門53
閩福建漳州漳浦53
閩福建南平建甌21
閩廣東中山隆都24
閩海南澄邁21
客廣東廣州從化21
客廣東深圳31
客廣東東莞21
贛福建三明泰寧354
粵廣東中山石岐213
閩廣東中山隆都24
客廣東廣州從化21
客廣東深圳31
客廣東東莞21
粵廣東中山石岐213
陰上(8)
閩廣東汕頭53
粵廣東東莞35
粵廣西南寧35 ((2))
平廣西賀州九都話55
平廣西崇左扶綏33
粵廣東東莞35
平廣西賀州九都話55
平廣西崇左扶綏33
陽平(2)
閩海南東方21
閩海南樂東211 (有的放矢)
sɿ
上聲(28)
官江蘇淮安漣水212
官安徽蕪湖213
官山東煙台3
官山東聊城3
官湖北武漢42
官湖北襄陽襄樊55
官湖北天門11
官湖南常德31
官重慶江津42
官四川成都53
官四川南充53
官四川達州達縣53
官四川雅安漢源53
官貴州貴陽42
官貴州黔東南黎平31
官雲南昭通53
官雲南紅河蒙自31
吳浙江溫州35
吳浙江台州仙居423
客江西贛州南康42
客廣東韶關南雄31
湘廣西桂林灌陽55
平湖南永州寧遠33
平廣西桂林朝陽23
客江西贛州南康42
湘廣西桂林灌陽55
平湖南永州寧遠33
平廣西桂林朝陽23
陰去(5)
吳上海35
吳上海浦東新區35
吳浙江杭州445
吳浙江衢州龍游52
吳上海浦東新區35
陰平(6)
平湖南永州道縣54
平廣西賀州富川八都話52
平廣西賀州富川七都話52
平湖南永州道縣54
平廣西賀州富川八都話52
平廣西賀州富川七都話52
陽平(7)
官湖北宜昌12
官湖南湘西吉首11
官廣西柳州雒容21
官廣西桂林臨桂31
官貴州畢節2
官廣西柳州雒容21
官廣西桂林臨桂31
sai
陰去(2)
粵廣西賀州信都35
粵廣西賀州信都35
tsʰ
tsʰi
上聲(10)
閩福建福州32
閩福建寧德福安42
閩福建寧德古田42
閩福建寧德柘榮51
客廣東惠州35
粵廣東珠海前山13
粵澳門13
客廣東惠州35
粵廣東珠海前山13
粵澳門13
陰上(21)
粵廣東韶關35
粵廣東佛山35
粵廣東佛山順德24
粵廣東江門白沙45
粵廣東肇慶35
粵廣東肇慶封開52
粵廣東清遠35
粵廣東雲浮35
粵廣東雲浮羅定35
粵廣西南寧35 ((1))
粵香港35
平廣東韶關35
粵廣東韶關35
粵廣東佛山35
粵廣東佛山順德24
粵廣東江門白沙45
粵廣東肇慶35
粵廣東清遠35
粵廣東雲浮35
粵廣東雲浮羅定35
粵香港35
陰去(2)
粵廣東深圳寶安24
粵廣東深圳寶安24
陽去(1)
客廣東韶關新豐31
tsʰɿ
上聲(1)
官山東濟寧3
陰平(3)
客廣東梅州梅縣44
客廣西玉林博白44
客廣西玉林博白44
tsʰɤ
陰上(1)
閩福建三明沙縣21
ʃ
ʃi
陰上(14)
粵廣西南寧賓陽33
粵廣西梧州蒙山42
粵廣西貴港桂平35
粵廣西玉林北流35
粵廣西玉林博白33
粵廣西河池宜州42
粵廣西來賓武宣45
粵廣西南寧賓陽33
粵廣西梧州蒙山42
粵廣西貴港桂平35
粵廣西玉林北流35
粵廣西玉林博白33
粵廣西河池宜州42
粵廣西來賓武宣45
陰平(4)
粵廣西柳州融水52
粵廣西桂林臨桂45
粵廣西柳州融水52
粵廣西桂林臨桂45
陽去(2)
粵廣西崇左22
粵廣西崇左22
陽上(2)
粵廣西百色那畢24
粵廣西百色那畢24
ʂ
ʂʅ
上聲(14)
官江蘇南京212
官江蘇連雲港
官山東濟南55
官山東臨沂平邑3
官山東德州3
官湖北荊門鍾祥53
官湖北黃岡紅安
官四川自貢53
官四川涼山西昌45
官雲南昆明53
客江西九江修水21
湘湖南長沙41
湘湖南湘潭42 ((有的放~))
客江西九江修水21
陰平(2)
官山東淄博博山1
官山東濰坊壽光1
去聲(2)
官安徽安慶41
官寧夏銀川5
入聲(1)
官山東東營利津
tʃʰ
tʃʰi
陰上(6)
客廣西玉林北流42
粵廣西北海35
粵廣西欽州35
客廣西玉林北流42
粵廣西北海35
粵廣西欽州35
陰去(2)
粵廣東清遠連山35
粵廣東清遠連山35
陰平(2)
粵廣西崇左寧明53
粵廣西崇左寧明53
tʃʰui
陰去(2)
粵廣西欽州靈山24
粵廣西欽州靈山24
tʃʰat
陽上(2)
粵廣西貴港南江23
粵廣西貴港南江23
ɕ
ɕi
陰上(7)
吳浙江金華玉山45
吳浙江衢州開化53
平廣西柳州融水55
平廣西玉林福綿33
吳浙江衢州開化53
平廣西柳州融水55
平廣西玉林福綿33
陽去(2)
平廣西梧州藤縣22
平廣西梧州藤縣22
ts
tsi
陰去(6)
閩廣西貴港平南11
閩海南海口35
閩海南瓊海213
閩海南萬寧24
閩海南陵水35
閩廣西貴港平南11
tsɐt
陰入(2)
客廣西南寧馬山22
客廣西南寧馬山22
ɬ
ɬi
上聲(1)
閩福建莆田仙游32
ɬɿ
陰平(2)
粵廣西百色55
粵廣西百色55
ɬøi
陰去(2)
平廣西百色田東35
平廣西百色田東35
tʃ
tʃi
陰去(2)
閩海南東方35
閩海南定安35
tʰ
tʰi
陰上(2)
粵廣東珠海斗門55
粵廣東珠海斗門55
tɕʰ
tɕʰi
陰上(2)
平廣西桂林平樂45
平廣西桂林平樂45
ʔd
ʔdi
陽平(1)
閩海南海口21 (罕用)
tʂʰ
tʂʰi
陰平(1)
客廣東梅州五華44
Notes 註
夷 侇 尸 矢 肆
《ABC上古漢語詞源詞典》認為:「夷侇」的陳列義和「尸」的陳列義、「矢」的陳列義、「肆」的陳列義同源
医 䀢 䛈 疾 矢
《漢語同源詞大典》:医:盛矢之器;䀢:以目光指使人;䛈:發誓;疾:患病;矢:箭。本組字皆有「矢」義。本組字讀音相近,該書認為是一組同源字。
漢語多功能字庫
略說: 「矢」象箭矢之形。9 字
詳解: 古文字「矢」象箭矢之形,箭的鏑、栝、羽均清晰可見。甲金文、戰國竹簡或將字體倒置。本義是箭矢。「寅」曾假借「矢」字來表示其義,故二字本來同形。後來「寅」在字形中間加「口」,才分化為二字。參見「寅」。《說文》:「矢,弓弩矢也。从入,象鏑栝羽之形。古者夷牟初作矢。凡矢之屬皆从矢。」按「矢」並不從「入」,而許慎提到的「夷牟」相傳是黃帝的臣子,負責造矢,《世本.作篇》:「揮作弓,夷牟作矢。」
甲骨文「矢」用作本義,指箭矢,《合集》36481正:「圅五十,矢……」卜辭辭殘,唯前文提到兵甲等軍用物品及其數量,如「圅」即裝箭矢的袋子,可知「矢」指箭矢。另「矢」亦指陳列,《合集》10899反:「矢隻(獲)」,指陳列捕獲的物事。《爾雅.釋詁上》:「矢,陳也。」
金文亦用作本義,指箭矢,[冬戈]𣪕:「孚(俘)戎兵:盾、矛、戈、弓、備(箙)、矢」,指俘獲外族的兵器:盾牌、矛、戈、弓、盛箭的器具、箭矢。又用作國名,矢白隻乍父癸卣:「矢白(伯)隻(獲)乍(作)父癸彝。」
近世出土的《睡虎地秦簡》中「矢」或通作「屎」,如涉及司法鑒定的文獻〈封診式〉中,即有「遺矢」和「下遺矢弱(溺)」等語。而在傳世文獻中,「矢」通假作「屎」最有名的例子,莫如《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中記趙國使者因受賄而誣蔑廉頗一飯之「三遺矢」。548 字相關漢字: 寅,口,入,圅,屎
Relatives 相關字
Yixiezi 異寫字 (works in progress)
As semantic component 作形旁
Index in character sets 字符集索引
SetIDExtraUTC
00821
src: UTC
G0
4224
-G1
4224
-G7
5.丿.2
-GT
4247
-GKX
0823.34
康熙字典-GHZR
2762.14
汉语大字典-GZFY
137201
-GZJW
273411
-G通规
0264
-G常用
次.5.9
-G部件
0324
-G古籍
09349
-HB1
A5DA
-H常用
2797
-T1
3890
全字庫-T甲表
02816
異體字字典-T本土
3797
-J0
4480
-JMJ
018394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J常用
0769
学年: 2
K0
6737
-K敎育
1377
-KP0
6912
-V1
6457
-
讀音 Readings
kMandarin
shǐ
SHI3
(v2.1.0-6.0.0)
kTGHZ2013
336.010:shǐ
kHanyuPinyin
42580.010:shǐ
kXHC1983
1045.030:shǐ
1045.030:shǐ
(v5.1.0)
kCantonese
ci2
CHI2
(v2.1.0-4.0.1)
kJapanese
シ や
kJapaneseKun
YA CHIKAU TSURANERU
kJapaneseOn
SHI
kKorean
SI
kHangul
시:0E
시
(v5.0.0-10.0.0)
kVietnamese
tẻ thẻ thỉ
ngao thỉ
(v4.1.0-15.1.0)
ngao, thỉ
(v4.0.1)
ngao
(v3.1.1-3.2.0)
kTang
shǐ
shǐ
(v4.1.0-5.1.0)
kDefinition
arrow, dart; vow, swear
來源 IRG Sources
kIRG_GSource
G0-4A38
0-4A38
(v3.0.0-5.2.0)
kIRG_HSource
HB1-A5DA
kIRG_TSource
T1-467A
1-467A
(v3.0.0-5.2.0)
kIRG_JSource
J0-4C70
0-4C70
(v3.0.0-5.2.0)
kIRG_KSource
K0-6345
0-6345
(v3.0.0-5.2.0)
kIRG_KPSource
KP0-E5AC
kIRG_VSource
V1-6059
1-6059
(v3.1.1-5.2.0)
3-376C
(v3.1.0)
1-376C
(v3.0.0)
kRSUnicode
111.0
kTotalStrokes
5
kIICore
AGTJHKMP
2.1
(v4.1.0-6.3.0)
辭典索引 Dictionary Indices
kCowles
528
kDaeJaweon
1235.220
kFennIndex
453.05 457.02
kGSR
0560a
kHanYu
42580.010
kIRGDaeJaweon
1235.220
kIRGDaiKanwaZiten
23929
(v3.0.0-15.0.0)
kIRGHanyuDaZidian
42580.010
kIRGKangXi
0823.340
kKangXi
0823.340
kMatthews
5784
kMeyerWempe
259a
kMorohashi
23929
kNelson
3168
kSBGY
248.32
辭典資料 Dictionary-like Data
kCangjie
OK
kCihaiT
955.404
kFenn
474F
kFourCornerCode
8043.0
kFrequency
5
(v3.2.0-15.1.0)
kHDZRadBreak
⽮[U+2F6E]:42580.010
kHKGlyph
2795
kPhonetic
159
kUnihanCore2020
GHJKMPT
其他碼位 Other Mappings
kBigFive
A5DA
kCCCII
214E21
kCNS1986
1-467A
kCNS1992
1-467A
kEACC
214E21
kGB0
4224
kGB1
4224
kJis0
4480
kJoyoKanji
2010
kKoreanEducationHanja
2007
kKPS0
E5AC
(v3.1.1-15.0.0)
kKSC0
6737
(v2.1.0-15.0.0)
kMainlandTelegraph
4247
kTaiwanTelegraph
4247
kTGH
2013:264
kXerox
257:136
部首餘筆 Radical-Stroke Counts
kRSAdobe_Japan1_6
C+3836+111.5.0
kRSKangXi
111.0
(v2.1.0-15.0.0)
異體 Variants
kZVariant
U+7B36
(v2.1.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