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
脊
官話
ji3
ji2
粵語
zik3
zek3
日語
セキ
シャク
韓語
척
越南
tích
廣韻
精/昔開/入
集韻
精/昔開/入
從/昔開/入
訓読
せ(背)
せい(背)
Sources 各源例字
G0-3C39
HB1-AFE1
T1-5765
J0-4054
K0-7431
KP0-EDA3
Old versions 舊版本
IVD

00Ad
Evolution 字形演化
商
甲骨文
劣體類子卜辭
商
金文
商
(異構)
秦
簡帛
睡虎地
漢
簡帛
張家山
漢
說文小篆
宋
傳抄
汗簡
宋
傳抄
集篆古文韻海
唐
石經
開成石經
宋
印刷字體
廣韻
宋
印刷字體
增韻
明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清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
當代
標準字形
陸
當代
標準字形
港
當代
標準字形
台
當代
標準字形
日
Calligraphy 後世書法
Origin 字源諸說
《說文解字》:
資昔切
背呂也。从𠦬从𠕎。
Meaning 字義
ji3
(1)
人或动物背部中间的骨肉spine 脊椎 脊髓
(2)
物体中间高起的部分
(3)
理,条理
ji2
(4)
通「骴」 死人骨头
→骴
ci1
(1)
鸟兽残骨 也指肉未烂尽的死人骨
Kinship diagram of variants 異體字圖譜
《說文解字》WFG
《說文解字》
資昔切
背呂也。从𠦬从𠕎。
《說文解字繫傳》
津易反
背呂也。從肉,從𠦬。
《說文解字注》
資昔切
背呂也。 [《釋名》曰:脊,積也。積續骨節脈絡上下也。] 从𠦬。从肉。 [兼骨,肉而成字也。資昔切。十六部。]
《康熙字典》
【未集下】【肉字部】 【廣韻】【韻會】【正韻】𠀤資昔切,音積。【說文】背呂也。【廣韻】背脊。【正字通】背心也。手足之所不及,故謂之脊。【釋名】積也。積續骨節,脈絡上下也。【易•艮卦註】夤,當脊之肉也。又【說卦】爲美脊。【疏】取其陽在中也。
又物皆有脊。【禮•內則】狸去正脊。
又【少儀夏右鰭註】鰭,脊也。
又山脊。【爾雅•釋山】山脊,岡。【疏】孫炎云:長山之脊也。【書•胤征火炎崐岡傳】山脊曰岡。
又喻地形。【史記•張儀傳】必折天下之脊。【註】常山於天下在北,有若人之背脊也。【戰國策】今梁者,天下之脊也。
又【韻會】理也。【詩•小雅】有倫有脊。【傳】脊,理也。
又與㱴通。死骨也。【周禮•秋官•蜡氏掌除骴註】故書骴作脊。鄭司農云:脊讀爲㱴,謂死人骨也。
又鳥名。【詩•小雅】脊令在原。【傳】脊令,雝渠也。飛則鳴行則搖。
又茅脊。【前漢•郊祀志】江淮閒,一茅三脊。【註】茅草有三脊,謂靈茅也。 說文(121)
Phonology 音韻
標準語 Official Languages
官話
ji3 [ʨi214] ㄐㄧˇ
ji2 [ʨi35] ㄐㄧˊ
粵語
zik3 [tsiːk3] 脊柱, 背脊, 脊梁, 脊椎動物, 屋脊, 書脊
zek3 [tsek3]
日語
セキ [seki] [漢]
シャク [ɕakɯ] [呉]
韓語
척 [tɕʰʌk]
越南
tích [tiʲk35]
韻書 Rime Books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釋義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
廣韻
精昔開
梗攝清韻3等開口入昔韻積小韻資昔切tsiæk背脊釋名曰脊積也積續骨節終上下也說文作𦟝背呂也背脊釋名曰脊積也積續骨節終上下也說文作𦟝背呂也
刊謬補缺切韻
精昔開
梗攝清韻3等開口入昔韻積小韻資亦切tsĭɛk背。背。
集韻
精昔開
梗攝清韻3等開口入昔韻積小韻資昔切tsiæk說文背呂也隷作脊說文背呂也隷作脊
從昔開
梗攝清韻3等開口入昔韻籍小韻秦昔切dziæk死骨也死骨也
禮部韻略
精昔開
梗攝清韻3等開口入昔韻積小韻資昔切tsiæk釋云背脊釋名脊積也積續骨節終上下也説文背吕也釋云背脊釋名脊積也積續骨節終上下也説文背吕也
增韻
精昔開
梗攝清韻3等開口入昔韻積小韻資昔切tsiæk背吕又見下今圈背吕又見下今圈
邪昔開
梗攝清韻3等開口入昔韻席小韻祥亦切ziæk莊子天下脊脊大闕莊子天下脊脊大闕
五音集韵
精陌昔三開
梗攝庚韻3等開口入昔韻精母四等tsiak背脊釋名曰脊積也積續骨節絡上下也說文作𦟝背吕也背脊釋名曰脊積也積續骨節絡上下也說文作𦟝背吕也
從陌昔三開
梗攝庚韻3等開口入昔韻從母四等dziak死骨也死骨也
洪武正韻
精陌齊
陌韻開口入陌韻積小韻資昔切tsiək背呂說文脊背呂也从肉从隷作脊釋名積也積續骨節脉絡上下也詩有倫有脊又理也背呂說文脊背呂也从肉从隷作脊釋名積也積續骨節脉絡上下也詩有倫有脊又理也
古今韻會舉要
精訖入陌韻訖韻精母tsiʔ說文●背吕也从肉从𠂹隸作脊釋名積也積續骨節脉絡上下也詩有倫有脊又埋也說文●背吕也从肉从𠂹隸作脊釋名積也積續骨節脉絡上下也詩有倫有脊又埋也
蒙古字韻
dz ꡒi ꡞ入支韻tsi()
音韻闡微
精屋沃陌職錫齊入聲陌韻積小韻精母四等tsik
中原音韻
精齊微齊入上齊微韻tsi
韻略易通
早庚晴齊入入聲庚晴韻tsik背骨背骨
中州音韻
精齊微齊入上齊微韻即小韻tsi背也背也
中華新韻
ㄐ ㄧ 入陽平齊韻丙類ʨi又讀又讀
ㄐ ㄧ 入上齊韻丙類ʨi
東國正韻
ㅈ ㅕㄱ 入京景敬隔韻tsiek
戚林八音
曾之 賓京入 陰入賓京韻tsiʔ
分韻撮要
精 英入 陰入英韻tsik脊骨脊骨
擬音方案:《廣韻》《切韻》《集韻》:邵榮芬(《禮部韻略》《增韻》《五音集韻》擬音為與《集韻》音韻地位對比得到),《洪武正韻》:小學堂資料,《古今韻會舉要》:竺家寧,《蒙古字韻》:江鍾偉,《音韻闡微》:林慶勛,《中原音韻》:寧繼福,《韻略易通》:張玉來,《中州音韻》:馬樂樂,《中華新韻》:依註音符號,《東國正韻》:申祐先,《戚林八音》:彭攻關,《分韻撮要》:劉鎮發
韻部 Rime
魏
錫
晉
錫
宋北魏後期
陌麥昔錫
北魏後期北齊
陌麥昔錫
齊梁陳北周隋
陌麥昔錫
上古音 Reconstructed Old Chinese
高本漢
tsi̯ĕk
王力
tsǐek 錫部
董同龢
tsjek 佳部
周法高
tsjiek 錫部
李方桂
tsjik 佳部
鄭張尚芳
ʔseɡ 錫0部
白-沙
*[ts]ek
斯塔羅斯金上古前期
cek
ćek
斯塔羅斯金上古後期
cek
斯塔羅斯金西漢
cek
斯塔羅斯金東漢
cjek
許思萊上古
tsek
dzek
許思萊東漢
tsiek
dziek
布之道諧聲域
TSEK
聲首脊
布之道擬音
tsek
Dialects 方言
ts
tsi
陰入(2)
閩福建南平建甌24 ((文。~梁))
閩海南三亞35
陽平(9)
官河北邯鄲大名42
官河南鄭州城關53
官河南洛陽31
官河南新鄉長垣51
官河南許昌42
官河南南陽南召52
官河南商丘睢縣42
官廣西柳州雒容21
官廣西桂林臨桂31
陰平(5)
官江蘇連雲港贛榆214
官安徽宿州埇橋212
官山東東營廣饒213
官河南商丘梁園24
官陝西咸陽三原31
入聲(5)
官山東東營利津
客福建三明寧化5 (異讀[ts/ts][i/iɑ][5/5]文讀|白讀)
贛江西九江星子35
湘湖南長沙24
湘湖南湘潭24 ((背~骨))
上聲(6)
官山東青島即墨3
官山東煙台萊州55
官山東濰坊昌邑33
官山東威海環翠213
官山東濱州博興44
閩福建三明將樂51 (單字讀,背脊。)
tsia
陰入(5)
閩福建南平建甌24
閩廣東潮州21
客福建漳州詔安24
客福建南平邵武
平廣西賀州九都話33
陽平(1)
客福建龍岩長汀24
陰平(3)
閩福建三明將樂55
贛江西萍鄉13
粵廣東深圳寶安55
入聲(1)
閩福建三明沙縣212
陰入'(5)
閩海南海口55 (白胛脊)
閩海南萬寧53 (白)
閩海南澄邁55 (白胛脊)
閩海南昌江55 (白)
閩海南陵水54 (白)
陰去(1)
贛福建三明泰寧51
陰平乙(1)
閩廣東茂名電白55
tsik
陰入(8)
閩福建廈門32 ((文))
閩福建寧德古田2
閩福建寧德柘榮5
閩廣東汕頭2 ((文))
閩廣東汕尾海豐2
閩廣東潮州21 (文,白)
閩海南萬寧5 (文)
粵廣西玉林博白55
tsiak
陰入(8)
客廣東廣州從化22
客廣東韶關新豐1
客廣東湛江廉江2 (文讀)
客廣東茂名信宜2 (文讀)
客廣東陽江陽春21 (文讀)
客廣東清遠連南2
客廣東東莞22
客廣西玉林博白31
下陰入(2)
粵廣東珠海斗門33
粵廣東江門白沙33
陽入(2)
粵廣東珠海前山33
粵廣東中山石岐33
tsit
陰入(11)
閩福建廈門32 ((白1))
閩福建漳州漳浦32 (單字讀,胛脊。)
閩海南海口5 (文,脊梁)
閩海南昌江5 (文)
閩海南陵水5 (文)
客江西九江修水2
客廣東深圳21
客廣東梅州梅縣1
客廣東梅州五華1
客廣東河源5
客廣東揭陽揭西2
tsɛk
下陰入(7)
粵廣東韶關33
粵廣東佛山33
粵廣東佛山順德33
粵廣東清遠33
粵香港33 (白讀。)
粵澳門33
平廣東韶關33
中入(1)
粵廣西南寧33
陽入(1)
粵廣東肇慶33
tsiʔ
陰入(2)
閩福建莆田仙游2
閩海南樂東5 (文)
入聲(1)
官江蘇南京5
tsiɪʔ
陰入(1)
吳江蘇蘇州4
tsiaʔ
陰入(6)
閩福建廈門32 ((白2))
閩福建漳州漳浦32
閩福建寧德古田2
閩廣東汕頭2 ((白))
閩海南瓊海5 (白胛脊)
閩香港大埔3
tsek
陰入(2)
閩廣東揭陽2
平廣西柳州融水55
下陰入(2)
粵廣東雲浮羅定33
粵香港33 (文讀)
上陰入(1)
平廣西崇左扶綏33
tsieʔ
陰入(1)
閩海南樂東5 (白)
tsiɛk
下陰入(1)
閩廣東中山隆都33 (文讀,白讀。)
tsək
陰入(2)
粵廣東東莞44
粵香港新界35
陽入(1)
客廣東惠州31
tsiɛ
陰去(1)
平廣西賀州富川七都話44
tsɿ
陽平(2)
官雲南紅河蒙自53
湘廣西桂林灌陽33
tsei
入聲(1)
吳浙江溫州213
陰去(1)
贛福建三明泰寧51 (文讀,單字讀。)
tseʔ
陰入(2)
吳浙江金華玉山5
吳江西上饒廣豐5
tse
入聲(2)
吳福建南平浦城32 (白讀。)
閩福建三明沙縣212 (脊椎,單字讀。)
tsɔi
陰入(1)
閩福建南平建陽214
陽去(1)
平廣東清遠保安11
tsiet
陰入(2)
閩海南瓊海5 (文,脊梁)
閩海南澄邁5 (文脊梁)
tsiɑʔ
入聲(1)
贛湖南岳陽平江
tsɐi
陰入(1)
贛湖北黃石陽新
入聲(1)
平廣東佛山西岸11
tsət
上陰入(1)
平廣西百色田東33
tsiu
陰入(2)
平湖南永州道縣35
平廣西賀州富川八都話35
tsəʔ
陰入(1)
晉山西太原2 ((~背))
tsɛiʔ
陰入(1)
閩福建福州23
tseik
陰入(1)
閩福建寧德福安5
tsiek
陰入(1)
閩廣東湛江雷州5
tsiɛʔ
上陰入(1)
閩廣東中山隆都11
tsiɑ
入聲(1)
客福建三明寧化5 (異讀[ts/ts][i/iɑ][5/5]文讀|白讀)
tsiat
陰入(1)
客江西宜春奉新2
tsiɐk
上陰入(1)
粵廣東肇慶封開55
tsᴇk
下陰入(1)
粵廣東雲浮33
tsai
入聲(1)
平廣西桂林朝陽55
tsɐt
下陰入(1)
平雲南文山富寧33
tɕ
tɕi
陽平(28)
官北京35 (未註明異讀原因)
官河北邯鄲魏縣53
官安徽蚌埠55
官安徽淮南鳳台55
官安徽阜陽55
官安徽阜陽潁上33
官山東濱州鄒平55
官河南開封52
官河南平頂山新華342
官河南濮陽42
官河南漯河召陵53
官河南信陽55
官河南周口淮陽53
官河南駐馬店平輿42
官湖北武漢213
官湖北襄陽襄樊52
官湖北荊門鍾祥31
官湖南郴州21
官湖南永州寧遠31
官湖南湘西吉首11
官重慶31
官四川成都21 (又tie2)
官貴州貴陽21
官貴州畢節2
官雲南昆明31
官雲南昭通31
官陝西寶雞53
湘湖南婁底雙峰13 (文,白)
陰平(26)
官江蘇徐州213
官安徽淮北213
官安徽宿州碭山213
官安徽亳州蒙城213
官山東濟南213
官山東淄博博山1
官山東棗莊嶧城213
官山東濰坊壽光1
官山東濟寧1
官山東泰安寧陽214
官山東泰安213
官山東臨沂平邑1
官山東德州1
官山東聊城1
官山東菏澤單縣213
官四川雅安漢源55
官陝西西安21
官陝西延安寶塔213
官陝西漢中漢臺55
官甘肅臨夏243
官青海西寧44
官青海海東循化13
官新疆巴音郭楞焉耆44
贛江西新余分宜
贛江西吉安334
湘湖南永州13
入聲(8)
官安徽安慶43
官山東濟南章丘44
官湖北黃岡紅安
官湖南張家界大庸11
官四川涼山西昌31
官貴州黔東南丹寨42
官貴州黔東南黎平24
贛湖南株洲茶陵21
上聲(3)
官北京214
官山東煙台3
官湖南懷化會同24
去聲(11)
官湖南常德35
官四川自貢14
官甘肅蘭州13
官甘肅武威民勤31
官甘肅張掖山丹31
官甘肅酒泉肅州213
官甘肅酒泉敦煌44
官寧夏銀川5
官新疆烏魯木齊213
官新疆哈密213
官新疆昌吉吉木薩爾213
陰去(1)
贛江西九江彭澤
平聲(1)
官新疆吐魯番214
tɕia
入聲(2)
客廣東韶關南雄54
贛湖南株洲醴陵
tɕiak
陰入(1)
客江西吉安井岡山2
tɕit
入聲(1)
贛江西宜春上高5
tɕiʔ
陰入(4)
官江蘇南通
贛江西南昌進賢
贛江西鷹潭貴溪
贛江西上饒弋陽5
入聲(3)
官江蘇淮安漣水34
官江蘇揚州
官重慶江津33
tɕiɪʔ
陰入(5)
吳上海5
吳上海浦東新區55
吳浙江寧波55
吳浙江紹興55
吳浙江台州仙居5
入聲(1)
官江蘇泰州3
tɕiaʔ
陰入(1)
贛江西撫州黎川3
tɕieʔ
陰入(2)
吳浙江湖州雙林54
吳浙江衢州開化5
入聲(1)
官安徽蕪湖5
去聲(1)
官江蘇常州金壇44
tɕiəʔ
陰入(5)
晉山西太原2 ((~梁骨))
吳上海浦東新區55
吳浙江杭州5
吳浙江嘉興54
吳浙江衢州龍游5
入聲(1)
官安徽合肥4
tɕie
陽平(2)
官四川成都21 (又ti2)
官四川南充31
陽入(1)
客江西贛州南康55
tɕiɛ
陽平(1)
官貴州遵義21
tɕiɑʔ
陰入(1)
贛江西南昌5
tɕiɪ
入聲(1)
官江蘇連雲港
tɕiɤ
入聲(1)
官安徽銅陵樅陽55
tɕɪʔ
陰入(1)
吳浙江寧波餘姚55
tɕio
陽平(1)
湘湖南婁底雙峰13
tɕʅk
下陰入(1)
平廣西南寧亭子33
tʃ
tʃia
陰入'(1)
閩海南定安55 (白)
tʃik
陰入(4)
粵廣西南寧賓陽55
粵廣西欽州靈山55
粵廣西貴港桂平55
粵廣西崇左55
中入(2)
粵廣西來賓武宣33
粵廣西崇左寧明33
陽入(1)
粵廣西貴港南江23
tʃiak
陰入(4)
客廣西南寧馬山22
客廣西玉林北流22
客香港沙田2
粵廣西賀州信都52
中入(1)
粵廣西百色33
tʃit
陰入(1)
閩海南定安5 (文)
tʃɛk
陰入(2)
粵廣西柳州融水52
粵香港大埔泰亨35
下陰入(1)
粵廣東廣州33
tʃiʔ
陰入(1)
吳浙江麗水雲和5
tʃieʔ
陰入(1)
閩海南東方54
tʃiɛk
中入(2)
粵廣西北海33
粵廣西欽州33
tʃət
中入(1)
粵廣西百色那畢33
tʃʅ
上聲(1)
官山東煙台蓬萊214
tʃɪk
下陰入(1)
粵廣東廣州33 (文,白)
tʃyʔ
陰入(1)
粵廣西桂林臨桂55
t
tik
陰入(1)
粵廣西玉林北流55
tɛk
上陰入(1)
粵廣東清遠連山55
tek
上陰入(2)
平廣西梧州藤縣55
平廣西玉林福綿55
tᴇ
入聲(1)
平廣西桂林平樂55
z
zi
上聲(2)
官山東濰坊安丘55
官山東臨沂沂水44
tθ
tθi
陰平(2)
官山東日照東港213
官山東臨沂莒南213
ɬ
ɬik
陰入(1)
粵廣西梧州蒙山55
ɬiɛk
陰入(1)
閩廣西貴港平南42
ȶ
ȶi
上聲(1)
官山東日照五蓮55
tʃʰ
tʃʰik
陰入(1)
粵廣西河池宜州55
Notes 註
脊 瘠 膌
《ABC上古漢語詞源詞典》認為:「脊」的脊梁義引申出「瘠」「膌」的瘦弱義
蹐 脊 跐 踖
《ABC上古漢語詞源詞典》認為:這些字的「踐踏」義同源
塉 瘠 𩺀 蹐 鶺 綃 *脊
《漢語同源詞大典》:塉:地之土薄;瘠:瘦,肉薄;𩺀:貝之小者;蹐:小步;鶺:鹡鸰,小鳥;綃:生絲織成的繒帛,薄小之物。本組字皆有「小」義。本組字讀音相近,該書認為是一組同源字。
漢語多功能字庫
略說: 金文象魚脊之形。戰國秦系文字從「肉」,「朿」聲的形聲字。小篆字形訛變為從「𠦬」。本義是脊骨,即人和脊椎動物背部中間的骨肉。61 字
詳解: 金文象魚脊之形,用為人名。(李學勤、劉釗、張亞初等)戰國秦系文字從「肉」,「朿」聲的形聲字。小篆字形訛變為從「𠦬」。(劉釗、黃德寬)一說「脊」乃從脊骨形、從「肉」的會意字。(張亞初、楊澤生)
「脊」的本義是脊骨,即人和脊椎動物背部中間的骨肉。《說文》:「脊,背呂也。从𠦬从肉。」如《墨子.明鬼下》:「日中,杜伯乘白馬素車,朱衣冠,執朱弓,挾朱矢,追周宣王,射入車上,中心折脊,殪車中,伏弢而死。」《睡虎地秦簡.法律答問》簡75:「鬬折脊項骨,可(何)論?比折支(肢)」意謂鬬毆折斷了頸脊骨,應如何論處?與折斷四肢同樣論處。
「脊」也泛指物體中間高起的部分。如《莊子.說劍》:「諸侯之劍,以知勇士為鋒,以清廉士為鍔,以賢良士為脊,以忠聖士為鐔,以豪桀士為鋏。」唐代孟郊〈勸善吟〉:「藏書拄屋脊,不惜與凡聾。」
「脊」還表示條理。《詩.小雅.正月》:「維號斯言,有倫有脊。」毛傳:「倫,道;脊,理也。」399 字相關漢字: 肉,朿,𠦬
Relatives 相關字
Yixiezi 異寫字 (works in progress)
Same etymological decomposition 同構字
⿰月朿Index in character sets 字符集索引
SetIDExtraG0
2825
-G1
2825
-G7
10.丶.17
-GT
5182
-GKX
0982.08
康熙字典-GHZR
2220.08
汉语大字典-GZFY
498001
-GZJW
058111
-G通规
2033
-G常用
常.10.181
-G古籍
04027
-HB1
AFE1
-H常用
3308
-T1
5569
全字庫-T甲表
03330
異體字字典-T本土
4512
-J0
3252
-JMJ
021046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J常用
1145
注: 2010追加
J表外
0545
注: 2010常用
K0
8417
-K人名
一..4910
-KP0
7703
-
讀音 Readings
kMandarin
jǐ
jí
(v6.1.0-15.1.0)
JI2 JI3
(v2.1.0-6.0.0)
kHanyuPinlu
jí(38)
ji2(38)
(v4.0.1-6.2.0)
kTGHZ2013
157.070:jǐ
kHanyuPinyin
32070.100:jǐ,jí
kXHC1983
0525.050:jí 0530.040:jǐ
0525.050:jí 0530.040:jǐ
(v5.1.0)
kCantonese
zik3
zek3 zik3
(v4.1.0-13.0.0)
JIK3
(v2.1.0-4.0.1)
kJapanese
セキ シャク せ
kJapaneseKun
SE SEI
kJapaneseOn
SEKI
kKorean
CHEK
kHangul
척:0N
척
(v5.0.0-10.0.0)
kDefinition
spine, backbone; ridge
來源 IRG Sources
kIRG_GSource
G0-3C39
0-3C39
(v3.0.0-5.2.0)
kIRG_HSource
HB1-AFE1
kIRG_TSource
T1-5765
1-5765
(v3.0.0-5.2.0)
kIRG_JSource
J0-4054
0-4054
(v3.0.0-5.2.0)
kIRG_KSource
K0-7431
0-7431
(v3.0.0-5.2.0)
kIRG_KPSource
KP0-EDA3
kRSUnicode
130.6
kTotalStrokes
10
kIICore
AGTJHKMP
2.1
(v4.1.0-6.3.0)
辭典索引 Dictionary Indices
kCowles
4511 4542
kDaeJaweon
1434.130
kFennIndex
34.02
kGSR
0852a
kHanYu
32070.100
kIRGDaeJaweon
1434.130
kIRGDaiKanwaZiten
29472
(v3.0.0-15.0.0)
kIRGHanyuDaZidian
32070.100
kIRGKangXi
0982.080
kKangXi
0982.080
kLau
1375 1458
kMatthews
489
0489
(v2.1.0-3.1.0)
kMeyerWempe
3309
kMorohashi
29472
kNelson
3763
kSBGY
516.29
辭典資料 Dictionary-like Data
kCangjie
FCB
kCihaiT
1096.601
kFenn
618F
kFourCornerCode
1122.7
kFrequency
5
(v3.2.0-15.1.0)
kGradeLevel
6
kHKGlyph
3306
kPhonetic
99
kUnihanCore2020
GHJKMPT
其他碼位 Other Mappings
kBigFive
AFE1
kCCCII
21534C
kCNS1986
1-5765
kCNS1992
1-5765
kEACC
21534C
kGB0
2825
kGB1
2825
kJis0
3252
kJoyoKanji
2010
kKoreanName
2015
kKPS0
EDA3
(v3.1.1-15.0.0)
kKSC0
8417
(v2.1.0-15.0.0)
kMainlandTelegraph
5182
kTaiwanTelegraph
5182
kTGH
2013:2033
kXerox
254:334
部首餘筆 Radical-Stroke Counts
kRSAdobe_Japan1_6
C+2680+130.4.6
kRSKangXi
130.6
(v2.1.0-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