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艹𢆶(.,H,J,K)
U+8332(Basic)
艸部6畫 共9畫 核心字
字形共9(.,J)、10(H,K)畫
官話
zi1
ci2
粵語
zi1
ci4
日語
韓語
越南
từ
廣韻
從/之/平(兹)
精/之/平(兹)
集韻
精/之/平
從/之/平(兹)
訓読
ここ(此処)
ここに(此処に)
しげる(茂る)
とし(年)
ます(増す)
ますます(益々)
Sources 各源例字
GE-4948
HB1-AFF7
T1-577B
J0-6824
K1-6A7C
KP1-6D9F
Old versions 舊版本
IVD
00Ad
01Ha
01Mo
02Ha
02Mo
Comparison 用字對比
Evolution 字形演化
石經
熹平石經
石經
開成石經
印刷字體
增韻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
當代
標準字形
當代
標準字形
當代
標準字形
Origin 字源諸說
《字源》:形声 艸 兹
Meaning 字義
zi1
(1)
草木滋盛
(2)
year
(3)
现在now
(4)
代词 表示指示 1.相当于“此”、“这里”、“这个” 2.相当于“这样”this
(5)
副词 表示程度,相当于“愈益”、“更加” 后作「滋」
zi1
(9)
副词 表示程度,相当于“愈益”、“更加”more and more
(6)
语气词 相当于“哉”
(7)
草席
(8)
ci2
(9)
[龜茲]见“龜(qiu1)”
(方)
官话 他 南京 tsɿ˧˩ (同音字)伸出拳頭(南京)
Kinship diagram of variants 異體字圖譜
《康熙字典》
【申集上】【艸字部】 〔古文〕𦱳茊【唐韻】子之切【集韻】津之切,𠀤音孜。【說文】草木多益也。
 又【爾雅·釋詁】此也。【書·大禹謨】念茲在茲。
 又蓐席也。【爾雅·釋器】蓐謂之茲。【公羊傳·桓十六年】屬負茲舍不卽罪爾。【註】諸侯有疾稱負茲。
 又【史記·周本紀】康叔封布茲。【徐廣曰】茲,藉草之名。
 又【通志·氏族略】宋茲成,墊江人。
 又通滋。【前漢·五行志】賦歛茲重。【揚子·太𤣥經】天不之茲。
 又【荀子·正論篇】琅玕龍茲。【註】與髭同。
 又【篇海】音慈。龜茲,國名。 說文(121)
Phonology 音韻
標準語 Official Languages
官話
zi1 [tsɿ55]
ci2 [tsʰɿ35] ㄘˊ
粵語
zi1 [tsiː5] 茲日, 茲事體大, 今茲, 來茲
ci4 [tsʰiː1] 龜茲
日語
[ɕi] [呉漢]
[ʑi] [呉]
韓語
[tɕa]
越南
[tɨ33]
từ [tɨ21]
韻書 Rime Books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釋義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
廣韻
3小韻疾之dzie龜兹國名龜音丘(兹)龜兹國名龜音丘(兹)
3小韻子之tsie此也又姓左傳魯大夫兹無還子之切十四(兹)此也又姓左傳魯大夫兹無還子之切十四(兹)
刊謬補缺切韻
3小韻子慈tsĭə子慈反。𬼘。卂二。(兹)子慈反。𬼘。卂二。(兹)
集韻
3小韻津之tsie說文艸木多益說文艸木多益
3小韻牆之dzie龜玆西域國名(兹)龜玆西域國名(兹)
禮部韻略
3小韻牆之dzie龜兹國名釋云西域國龜音丘又津之切見本韻(兹)龜兹國名釋云西域國龜音丘又津之切見本韻(兹)
3小韻津之tsie津之切釋云此也按説文黑色也春秋傳何故使吾水兹又牆之切見本韻(兹)津之切釋云此也按説文黑色也春秋傳何故使吾水兹又牆之切見本韻(兹)
增韻
3小韻牆之dzie龜茲國名(兹)龜茲國名(兹)
3小韻津之tsie津之切此也又席也爾雅蓐謂之茲荀子琅玕龍茲注即龍鬚席又曰茲與髭同又見下今圈(兹)津之切此也又席也爾雅蓐謂之茲荀子琅玕龍茲注即龍鬚席又曰茲與髭同又見下今圈(兹)
五音集韵
脂支之開3tsiɪ說文草木多益說文草木多益
脂支之開3dziɪ⻱兹國名⻱音丘(兹)⻱兹國名⻱音丘(兹)
洪武正韻
支齊小韻才資dzie龜兹國名見上(兹)龜兹國名見上(兹)
支齊小韻津私tsie此也又席也爾雅蓐謂之兹荀子琅玕龍兹注即龍鬚蓆又曰兹與髭同又見下(兹)此也又席也爾雅蓐謂之兹荀子琅玕龍兹注即龍鬚蓆又曰兹與髭同又見下(兹)
古今韻會舉要
tsɿ說文草木多益从艸𢆶聲徐曰此草木之茲盛也一曰蓐也爾雅蓐謂之兹史周紀康叔封布茲徐廣曰茲者藉席之名索𨼆曰一作茊公明草也公羊傳屬負茲注蓐布也天子有疾稱不豫諸侯稱負茲謂托疾又此也〇案茲黒也徐曰俗借為玆此字今又訛為草茲之茲矣(兹)說文草木多益从艸𢆶聲徐曰此草木之茲盛也一曰蓐也爾雅蓐謂之兹史周紀康叔封布茲徐廣曰茲者藉席之名索𨼆曰一作茊公明草也公羊傳屬負茲注蓐布也天子有疾稱不豫諸侯稱負茲謂托疾又此也〇案茲黒也徐曰俗借為玆此字今又訛為草茲之茲矣(兹)
dzɿ⻱茲國名在焉耆西南又本韻〇通監釋文云光武二十二年⻱兹前書丘慈今⻱音勾丘切兹音沮惟切葢急言耳(兹)⻱茲國名在焉耆西南又本韻〇通監釋文云光武二十二年⻱兹前書丘慈今⻱音勾丘切兹音沮惟切葢急言耳(兹)
蒙古字韻
ts ꡐʰi ꡜꡞdzʅ(兹)()(兹)
dz ꡒʰi ꡜꡞtsʅ(兹)()(兹)
音韻闡微
支微齊泰灰開一陰平小韻tsʅ(兹)(兹)
支微齊泰灰開一陽平小韻tsʅ(兹)(兹)
中原音韻
支思開陽平支思tsʰï(兹)(兹)
支思開陰平支思tsï(兹)(兹)
中州音韻
支思開平聲支思小韻tsï此也(兹)此也(兹)
支思開平聲支思小韻dzï龜~國名(兹)龜~國名(兹)
中華新韻
陰平tsɿ(兹)(兹)
陽平tsʰɿ龜~國名(兹)龜~國名(兹)
東國正韻
ㆍㅇ 貲紫恣tsɤ(兹)(兹)
ㆍㅇ 貲紫恣dzɤ(兹)(兹)
戚林八音
曾之 須車 陽平須車tsy(兹)(兹)
分韻撮要
陰平tsɿ此也(兹)此也(兹)
擬音方案:《廣韻》《切韻》《集韻》:邵榮芬(《禮部韻略》《增韻》《五音集韻》擬音為與《集韻》音韻地位對比得到),《洪武正韻》:小學堂資料,《古今韻會舉要》:竺家寧,《蒙古字韻》:江鍾偉,《音韻闡微》:林慶勛,《中原音韻》:寧繼福,《韻略易通》:張玉來,《中州音韻》:馬樂樂,《中華新韻》:依註音符號,《東國正韻》:申祐先,《戚林八音》:彭攻關,《分韻撮要》:劉鎮發
韻部 Rime
西漢
東漢
宋北魏後期
北魏後期北齊
齊梁陳北周隋
脂之
上古音 Reconstructed Old Chinese
高本漢
tsi̯əg(兹)
王力
dzǐə 之部(兹)
tsǐə 之部(兹)
董同龢
dzʰjəɡ 之部(兹)
tsjəɡ 之部(兹)
周法高
dzjiəɣ 之部(兹)
tsjiəɣ 之部(兹)
李方桂
dzjəg 之部(兹)
tsjəg 之部(兹)
鄭張尚芳
之0部(兹)
ʔsɯ 之0部(兹)
斯塔羅斯金上古前期
(兹)
斯塔羅斯金上古後期
(兹)
斯塔羅斯金西漢
(兹)
斯塔羅斯金東漢
cjǝ(兹)
許思萊上古
tsə(兹)
許思萊東漢
tsɨ(兹)
tsiə(兹)
布之道諧聲域
TSƏ(兹)
聲首
布之道擬音
tsə(兹)
音節類型B
dzə(兹)
音節類型B
Dialects 方言
ts
tsɿ
陰平(135)
河北邯鄲大名33
江蘇南京31
江蘇徐州213
江蘇南通 (白)
江蘇連雲港贛榆214
江蘇淮安漣水31
江蘇揚州
安徽蕪湖31
安徽蚌埠212
安徽淮南鳳台213
安徽淮北213
安徽銅陵樅陽21
安徽安慶11
安徽阜陽212
安徽阜陽潁上213
安徽宿州碭山213
安徽宿州埇橋212
安徽亳州蒙城213
山東濟南213
山東濟南章丘213
山東淄博博山1
山東棗莊嶧城213
山東東營廣饒213
山東東營利津
山東煙台萊州213
山東煙台蓬萊313
山東煙台1
山東濰坊壽光1
山東泰安寧陽214
山東泰安213
山東威海環翠53
山東臨沂平邑1
山東德州1 (文)
山東聊城1
山東濱州博興213
山東濱州鄒平214
山東菏澤單縣213
河南鄭州城關24
河南開封35
河南洛陽33
河南平頂山新華35
河南新鄉長垣24
河南濮陽34
河南許昌24
河南漯河召陵24
河南南陽南召14
河南商丘梁園24
河南商丘睢縣24
河南信陽33
河南周口淮陽24
河南駐馬店平輿212
湖北武漢55
湖北宜昌55
湖北襄陽襄樊34
湖北荊門鍾祥24
湖北黃岡紅安
湖北天門55
湖南常德44
湖南張家界大庸55
湖南郴州33
湖南永州寧遠33
湖南湘西吉首55
廣西柳州雒容33
廣西柳州雒容33
廣西桂林臨桂33
廣西桂林臨桂33
重慶55
重慶江津55
四川成都44
四川自貢45
四川南充55
四川達州達縣55
四川雅安漢源55
四川涼山西昌33
貴州貴陽55
貴州遵義55
貴州畢節1
雲南昆明44
雲南昭通44
雲南紅河蒙自44
雲南大理44
陝西西安21
陝西寶雞44
陝西咸陽三原31
陝西延安寶塔213
陝西漢中漢臺55
甘肅蘭州53
甘肅武威民勤44
甘肅張掖山丹24
甘肅酒泉肅州55
甘肅酒泉敦煌24
甘肅臨夏243
青海西寧44
青海海東循化13
寧夏銀川1
新疆烏魯木齊44
新疆哈密55
新疆昌吉吉木薩爾44
新疆巴音郭楞焉耆44
上海53
浙江杭州33
浙江溫州33
浙江衢州開化45
浙江台州仙居334
浙江麗水雲和324
福建南平浦城35
福建三明將樂55
江西九江修水24
江西九江修水24
江西贛州南康44
江西贛州南康44
廣東廣州從化44
廣東廣州從化44
廣東梅州梅縣44
廣東梅州五華44
廣西南寧馬山33
廣西南寧馬山33
廣西玉林博白44
廣西玉林博白44
福建三明泰寧21
江西南昌42
江西撫州黎川22
廣西桂林灌陽22
廣西桂林灌陽22
廣東珠海斗門33
廣東珠海斗門33
廣西南寧55
廣西貴港桂平55
廣西貴港桂平55
廣西河池宜州53
廣西河池宜州53
廣西崇左寧明53
廣西崇左寧明53
廣西賀州九都話24
廣西賀州九都話24
陽平(5)
湖南懷化會同31
福建三明沙縣31
湖南長沙13
廣西賀州富川七都話33
廣西賀州富川七都話33
平聲(2)
新疆吐魯番214
山西太原11
陰去(2)
湖南永州道縣33
湖南永州道縣33
上聲(2)
湖南永州寧遠33
湖南永州寧遠33
陰上(2)
廣西賀州富川八都話24
廣西賀州富川八都話24
tsi
陰平(30)
廣東中山隆都55
廣東中山隆都55
廣東韶關新豐44
廣東韶關55
廣東韶關55
廣東深圳寶安55
廣東深圳寶安55
廣東珠海前山55
廣東珠海前山55
廣東江門白沙23
廣東江門白沙23
廣東肇慶55
廣東肇慶55
廣東中山石岐55
廣東中山石岐55
廣東雲浮55
廣東雲浮55
廣東雲浮羅定55
廣東雲浮羅定55
香港55
香港55
香港新界232
香港新界232
澳門55
澳門55
廣東韶關55
廣西桂林朝陽43
廣西桂林朝陽43
廣西崇左扶綏53
廣西崇左扶綏53
陽平(4)
廣西柳州融水21
廣西柳州融水21
廣西百色田東41
廣西百色田東41
tsu
陰平(7)
福建廈門55
廣東深圳33
廣東深圳33
廣東惠州33
廣東惠州33
廣東東莞33
廣東東莞33
平聲(1)
福建南平建甌54
tsy
陰平(7)
福建福州44
廣東佛山53
廣東佛山53
廣東佛山順德53
廣東佛山順德53
廣東清遠55
廣東清遠55
陽平(1)
福建福州53 ((又))
tsɐi
陰平(4)
廣東東莞213
廣東東莞213
廣西玉林博白55
廣西玉林博白55
tsə
陰平(3)
浙江金華玉山33
江西贛州寧都42
江西贛州寧都42
tso
陰平(1)
福建莆田仙游54
tsɯ
陰平(1)
廣東汕頭33
tsuə
陰平(1)
廣東肇慶封開55
tʃi
陰平(8)
廣西北海55
廣西北海55
廣西欽州55
廣西欽州55
廣西百色那畢53
廣西百色那畢53
廣西來賓武宣55
廣西來賓武宣55
陽平(2)
廣西柳州融水21
廣西柳州融水21
tʃɐi
陰平(4)
廣西桂林臨桂45
廣西桂林臨桂45
廣西貴港南江44
廣西貴港南江44
tʃəi
陰平(2)
廣西南寧賓陽35
廣西南寧賓陽35
tʃui
陰平(2)
廣西欽州靈山21
廣西欽州靈山21
tʃyɔ
陰平(2)
廣西賀州信都44
廣西賀州信都44
tʃei
陰平(2)
廣西崇左52
廣西崇左52
tsʰ
tsʰɿ
陰平(1)
江蘇南通 (文)
陽平(5)
山東濟寧2
山東德州2 (白)
廣東韶關南雄21
廣西玉林北流24
廣西玉林北流24
tsʰi
陽平(2)
雲南文山富寧31
雲南文山富寧31
t
ti
陰平(8)
廣東清遠連山53
廣東清遠連山53
廣西玉林北流55
廣西玉林北流55
廣西梧州藤縣53
廣西梧州藤縣53
廣西玉林福綿54
廣西玉林福綿54
ɬ
ɬɿ
陰平(2)
廣西百色55
廣西百色55
ɬi
陰平(2)
廣西梧州蒙山53
廣西梧州蒙山53
ɬu
陰平(2)
廣西貴港平南33
廣西貴港平南33
tθɿ
陰平(5)
山東濰坊昌邑213
山東濰坊臨朐213
山東日照東港213
山東日照五蓮213
山東臨沂莒南213
tʂʅ
陰平(2)
河北邯鄲魏縣24
江蘇連雲港
ð
ðʅ
陰平(2)
山東濰坊安丘213
山東臨沂沂水213
dz
dzɿ
陽平(2)
浙江衢州龍游21
湖南湘潭12
z
zɿ
陰平(1)
湖南永州13
陽平(1)
浙江台州仙居312
tɕi
陰平(2)
廣西南寧亭子41
廣西南寧亭子41
zʱɿ
陽平(1)
上海浦東新區324
Notes 註
再 載 茲 薦 洊
《ABC上古漢語詞源詞典》認為:「再」的再次義和「載」的年歲義、「茲」的年歲義、「薦洊」的重複義同源
漢語多功能字庫
「茲」字甲骨及金文均寫作「𢆶」(即二「幺」),字象兩束絲,於甲金文多被借作指示代詞用。從「艸」的「茲」字見於戰國秦簡文字。參見「𢆶」。67 字相關漢字: 𢆶,幺,艸

Relatives 相關字
Index in character sets 字符集索引
SetIDExtraGE 4140 -GKX 1028.29 康熙字典-GHZR 3424.13 汉语大字典-GZJW 258911 -G八辅 2387 -HB1 AFF7 -H常用 3450 -T1 5591 全字庫-T甲表 03473 異體字字典-T本土 4706 -J0 7204 -JMJ 021826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JMJ 021827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 IVS: E0102 K1 7492 -K敎育 1500 -K法院 A0242 -KP1 6D9F -
讀音 Readings
kMandarin
ZI1 CI1 (v4.0.1-6.0.0)
ZI1 (v3.1.0-3.2.0)
ZI1 CI1 (v2.1.0-3.0.0)
kHanyuPinyin
53212.160:zī,cí
kXHC1983
1529.021:zī
1529.021:zī (v5.1.0)
kCantonese
zi1
ci4 zi1 (v4.1.0-13.0.0)
JI1 (v2.1.0-4.0.1)
kJapanese
ジ シ ここ ここに しげる
kJapaneseKun
SHIGERU MASU MUSHIRO
kJapaneseOn
JI SHI
kKorean
CA
CA (v2.1.0-3.0.0)
kHangul
자:1E
(v5.0.0-10.0.0)
kTang
*tziə dzhiə
kDefinition
now, here; this; time, year
now, here; this; time, year (v2.1.0-3.0.0)
來源 IRG Sources
kIRG_GSource
GE-4948
GE-3A48 (v6.0.0-12.1.0)
E-3A48 (v3.0.0-5.2.0)
kIRG_HSource
HB1-AFF7
kIRG_TSource
T1-577B
1-577B (v3.0.0-5.2.0)
kIRG_JSource
J0-6824
0-6824 (v3.0.0-5.2.0)
kIRG_KSource
K1-6A7C
1-6A7C (v3.0.0-5.2.0)
kIRG_KPSource
KP1-6D9F
kRSUnicode
140.6
kTotalStrokes
9
12 (v3.1.0-6.0.0)
kIICore
ATJHM
2.1 (v4.1.0-6.3.0)
辭典索引 Dictionary Indices
kCowles
4666
kDaeJaweon
1487.240
kFennIndex
584.05
kGSR
0966b
kHanYu
53212.160
kIRGDaeJaweon
1487.240
kIRGDaiKanwaZiten
30911 (v3.0.0-15.0.0)
kIRGHanyuDaZidian
53212.160
kIRGKangXi
1028.290
kKangXi
1028.290
kMatthews
6935
kMorohashi
30911:E0102
30911 (v2.1.0-15.0.0)
kNelson
2919
kSBGY
063.11 063.12 (v3.2.0)
辭典資料 Dictionary-like Data
kCangjie
TVII
kCihaiT
1135.401
kFenn
880F
kFourCornerCode
4473.2
kFrequency
5 (v3.2.0-15.1.0)
kHKGlyph
3449
kPhonetic
132 1170A
132 (v3.1.1-4.0.1)
kUnihanCore2020
HJKMT
其他碼位 Other Mappings
kBigFive
AFF7
kCCCII
215521
kCNS1986
1-577B
kCNS1992
1-577B
kEACC
4B5521
kJis0
7204
kKoreanEducationHanja
2007
kKPS1
6D9F (v3.1.1-15.0.0)
kKSC1
7492 (v2.1.0-15.0.0)
kTaiwanTelegraph
5417
kXerox
247:117
部首餘筆 Radical-Stroke Counts
kRSAdobe_Japan1_6
C+6349+140.3.6
kRSKangXi
140.6 (v2.1.0-15.0.0)
異體 Variants
kSemanticVariant
U+5179<kMatthews U+7386<kMatthews
kSimplifiedVariant
U+5179
kZVariant
U+7386 (v2.1.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