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話
she2
yi2
tuo2
chi2
粵語
ji4
se4
se2
日語
イ
ジャ
タ
ダ
シャ
チ
ヤ
ジ
韓語
사
越南
di
xà
廣韻
船/麻三開/平
以/支開/平
透/歌/平
集韻
常/麻三開/平
以/支開/平
定/戈一開/平
澄/支開/平
透/戈一開/平
以/麻三開/平
訓読
へび(蛇)
Sources 各源例字
G0-495F
HB1-B344
T1-5D2A
J0-3C58
K0-5E6F
V1-657D
KP0-E0F4
Old versions 舊版本
IVD

00Ad
Evolution 字形演化
秦
簡帛
嶽麓書院
漢
簡帛
張家山
漢
說文小篆
唐
石經
開成石經
宋
印刷字體
廣韻
宋
印刷字體
增韻
明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清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
當代
標準字形
陸
當代
標準字形
港
當代
標準字形
台
當代
標準字形
日
當代
標準字形
韓
Calligraphy 後世書法
Origin 字源諸說
《說文解字》:
託何切、食遮切
虫也。从虫而長,象冤曲垂尾形。上古艸居患它,故相問無它乎。凡它之屬皆从它。
它或从虫。
Meaning 字義
she2
(1)
爬行动物 身体圆而细长,有鳞,无四肢,以肋骨自由伸缩而行 有的有毒,有的无毒 种类甚多 捕食蛙等小动物,大蛇也能吞食较大的动物snake
(2)
星名
(3)
人的生年的十二属相之一 在干支纪年法中,凡地支“巳”的年分,即为蛇年 凡在蛇年生的人,即属蛇
(4)
蛇山的省称 在今湖北省武汉市 以山形蜿蜒如蛇得名
(5)
姓
yi2
(6)
[委蛇]见“委”
tuo2
(7)
尺蠖
chi2
(8)
[毆蛇]地名 在今山东省宁阳县东北
(喃)
xà 詞:mãng xà; xà hình (hình chữ s); xà ma (chất ở cây) 義:python; S shaped bar; substance of tree
(喃)
◎ Như 𪰰 thà#C2: 蛇 xà
→𪰰
(喃)
◎ Chấp nhận. Đành chịu vậy, chi bằng như thế.#C2 → G2: thì 時 → 𪰰
(喃)
◎ Con rắn.#C1: 蛇 xà
(喃)
◎ Thanh ngang đặt trên hai đầu cột, để đỡ mái nhà.#C1: 蛇 xà
Kinship diagram of variants 異體字圖譜
《說文解字》WFG
→它
《說文解字》
託何切、食遮切
虫也。从虫而長,象冤曲垂尾形。上古艸居患它,故相問無它乎。凡它之屬皆从它。
它或从虫。 [臣鉉等曰:今俗作食遮切。]
《說文解字繫傳》
說何切
虫也。從虫而長,象冤曲𠂹尾形。上古艸居,患它,故相問:「無它乎?」凡它之屬,皆從它。
食遮切」它或從虫。臣鉉等曰:「今俗作
《說文解字注》
託何切
虫也。从虫而長。象冤曲𠂹尾形。 [𠂹各本作垂。今正。𠂹者,艸木華葉𠂹也。引申爲凡物下𠂹之偁。垂者遠邊。非其義。冤曲者,其體。垂尾者,其末。它象其臥形。故詘尾而短。它象其上冤曲而下垂尾。故長。詘尾謂之虫。垂尾謂之它。它與𠂹古音同也。詩。維虺維蛇。女子之祥。《吳語》。爲虺弗摧。爲蛇將若何。虺皆虫之叚借。皆謂或臥或垂尾耳。臥者較易制。曳尾而行者難制。故曰爲虺弗摧,爲蛇將若何也。託何切。十七部。今人蛇與它《異義》異音。蛇食遮切。] 上古艸凥患它。故相問無它乎。 [上古者,謂神農以前也。相問無它,猶後人之不恙無恙也。語言轉移,則以無別故當之。而其字或叚佗爲之。又俗作他。《經典》多作它。猶言彼也。許言此以說叚借之例。《羔羊傳》曰:委蛇,行可從迹也。亦引申之義也。] 凡它之屬皆从它。
它或从虫。 [它篆本以虫篆引長之而巳。乃又加虫左旁。是俗字也。]
《康熙字典》
【申集中】【虫字部】 【唐韻】食遮切,音茶。【集韻】【韻會】𠀤時遮切,音闍。毒蟲也。【左傳·莊十四年】內蛇與外蛇鬭。【疏】蛇,北方水物。【酉陽雜俎】蛇,有水、草、木、土四種。【爾雅翼】蛇,草居,常飢,每得食稍飽,輒復蛻殻,冬輒含土入蟄,及春出蟄則吐之。【埤雅】牛以鼻聽,蛇以眼聽。又【莊子·達生篇】以鳥養養鳥者宜棲之深林,浮之江湖,食之以委蛇。【註】委蛇,泥鰌。
又星名。【左傳·襄二十八年】蛇乗龍。【註】蛇,𤣥武之宿,虛、危之星。【晉書·天文志】騰蛇二十二星,在營室北,天蛇也。
又地名。【後漢·郡國志】南陽郡隨西有斷蛇丘。【註】卽銜珠之蛇。
又姓。【通志·氏族略】姚萇,蛇后,南安人。又有建武將軍蛇元,望出鴈門。
又【廣韻】弋支切,音移。【詩·召南】委蛇委蛇。【箋】委蛇,委曲自得之貌。【莊子·庚桑楚】與物委蛇,而同其波。【焦氏·易林】委蛇循河,至北海涯。
又【韻補】龍蛇之蛇,亦讀爲移。【詩·小雅】維熊維羆,維虺維蛇,大人占之。蛇字叶上羆字、下之字韻。
又徒河切,音駝。【張衡·西京賦】感河馮,懷湘娥,驚蛧蜽,憚蛟蛇。
又委蛇之蛇,亦叶音駝。【古音攷】《陸機·答賈謐詩》:我求明德,濟同以和。魯公戾止,兗服委蛇。
又【集韻】陳知切,音馳。地名。《春秋傳》盟于毆蛇,《公羊傳》作毆虵,與曲池同。
又【字彙補】以遮切,音耶。【集韻】關中謂毒蟲曰蛇。
【韻會】本作它,湯河切。【說文】它,从虫而長,象冤曲垂尾形。上古草居患它,故相問無它乎。凡它之屬皆从它。託何切。臣鉉等曰:今俗作食遮切。【佩觿】蛇字從也,誤。 說文(121)
Phonology 音韻
標準語 Official Languages
官話
she2 [ʂɤ35] ㄕㄜˊ
yi2 [i35] ㄧˊ
tuo2 [tʰuo35] ㄊㄨㄛˊ
chi2 [tʂʰɿ35] ㄔˊ
粵語
ji4 [iː1] 虛與委蛇
se4 [sɛː1] 蛇行, 蛇足, 蛇蝎, 蛇心佛口, 毒蛇
se2 [sɛː35]
日語
イ [i] [呉漢]
ジャ [ʑa] [呉]
タ [ta] [呉漢]
ダ [da]
シャ [ɕa] [漢]
チ [tɕi] [漢]
ヤ [ja]
ジ [ʑi] [呉]
韓語
사 [sa]
越南
di [zi33]
xà [sa21]
韻書 Rime Books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釋義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
廣韻
船麻三開
假攝麻韻3等開口平麻韻蛇小韻食遮切ʑia毒蟲又姓後秦録姚萇后蛇氏也南安人食遮切又音它三毒蟲又姓後秦録姚萇后蛇氏也南安人食遮切又音它三
以支開
止攝支韻3等開口平支韻移小韻弋支切iɛ蜲蛇莊子所謂紫衣而朱冠又蛇丘縣名又神遮切蜲蛇莊子所謂紫衣而朱冠又蛇丘縣名又神遮切
透歌
果攝歌韻1等開口平歌韻佗小韻託何切tʰɑ說文同上(它‧說文曰虫也从虫而長象[冕/冤]曲垂尾形上古艸居患它故相問無它乎)今市遮切說文同上(它‧說文曰虫也从虫而長象[冕/冤]曲垂尾形上古艸居患它故相問無它乎)今市遮切
刊謬補缺切韻
以支開
止攝支韻3等開口平支韻移小韻弋支切jǐe《詩》互:“委蛇”,古云“噫蛇是畏”。音乘遮反。二。《詩》互:“委蛇”,古云“噫蛇是畏”。音乘遮反。二。
集韻
常麻三開
假攝麻韻3等開口平麻韻闍小韻時遮切dʑia虺屬或作蛇虵虺屬或作蛇虵
以支開
止攝支韻3等開口平支韻移小韻余支切jiɛ委蛇委曲自得皃或作虵迤委蛇委曲自得皃或作虵迤
定戈一開
果攝戈韻1等開口平戈韻駝小韻唐何切duɑ蟲名蠖也蟲名蠖也
澄支開
止攝支韻3等開口平支韻馳小韻陳知切ȡiɛ毆蛇地名春秋傳盟于毆蛇毆蛇地名春秋傳盟于毆蛇
透戈一開
果攝戈韻1等開口平戈韻佗小韻湯何切tʰuɑ說文蟲也从虫而長象寃曲垂尾形上古艸居患它故相問無它乎或从蟲說文蟲也从虫而長象寃曲垂尾形上古艸居患它故相問無它乎或从蟲
以麻三開
假攝麻韻3等開口平麻韻邪小韻余遮切jia闗中謂毒蟲曰蛇闗中謂毒蟲曰蛇
禮部韻略
常麻三開
假攝麻韻3等開口平麻韻鉈小韻石遮切dʑia亦作虵釋云妻蟲又余支切見支字韻亦作虵釋云妻蟲又余支切見支字韻
以支開
止攝支韻3等開口平支韻移小韻余支切jiɛ詩委蛇注自得皃又石遮切見麻字韻亦作迄詩委蛇注自得皃又石遮切見麻字韻亦作迄
增韻
常麻三開
假攝麻韻3等開口平麻韻闍小韻辰遮切dʑia毒蟲亦作虵它又支歌二韻毒蟲亦作虵它又支歌二韻
以支開
止攝支韻3等開口平支韻移小韻余支切jiɛ委蛇自得亦作虵佗迤迆陀左傳引詩委蛇委蛇謂從者也杜預曰委蛇順貌言人臣自公門入私門無不順禮從順也又蜲蛇澤鬼名紫衣而朱冠又歌麻二韻委蛇自得亦作虵佗迤迆陀左傳引詩委蛇委蛇謂從者也杜預曰委蛇順貌言人臣自公門入私門無不順禮從順也又蜲蛇澤鬼名紫衣而朱冠又歌麻二韻
定戈一開
果攝戈韻1等開口平歌韻駝小韻唐何切duɑ同上韓愈石鼓歌二雅福迫無委蛇重増同上韓愈石鼓歌二雅福迫無委蛇重増
透戈一開
果攝戈韻1等開口平歌韻佗小韻湯何切tʰuɑ蟲也亦作它即今蛇虺字韓愈讀東方朔雜事詩禠身絡蛟蛇是龍蛇字通用也又支麻二韻増入蟲也亦作它即今蛇虺字韓愈讀東方朔雜事詩禠身絡蛟蛇是龍蛇字通用也又支麻二韻増入
五音集韵
澄脂支之開
止攝脂韻3等開口平脂韻澄母三等開dʑiɪ毆蛇地名春秋傳盟于毆蛇毆蛇地名春秋傳盟于毆蛇
喻四脂支之開
止攝脂韻3等開口平脂韻喻母四等開jiɪ蜲蛇莊子所謂紫衣而朱冠又蛇丘縣名又神遮切蜲蛇莊子所謂紫衣而朱冠又蛇丘縣名又神遮切
透歌戈麻一開
果攝歌韻1等開口平歌韻透母一等tʰɑ說文同上今市遮切→它:說文曰蟲也从虫而長象冤囬垂尾形上古草居患它故相問無它乎說文同上今市遮切→它:說文曰蟲也从虫而長象冤囬垂尾形上古草居患它故相問無它乎
定歌戈麻一開
果攝歌韻1等開口平歌韻定母一等dɑ蟲名蠖也蟲名蠖也
床三歌戈麻三開
果攝戈韻3等開口平麻韻床母三等ʑiɑ食遮切毒蟲又姓後秦録姚萇后蛇氏也南安人又音它四食遮切毒蟲又姓後秦録姚萇后蛇氏也南安人又音它四
喻四歌戈麻三開
果攝戈韻3等開口平麻韻喻母四等jiɑ闗中謂毒蟲曰蛇闗中謂毒蟲曰蛇
洪武正韻
牀遮齊
遮韻開口平遮韻蛇小韻石遮切dʒiə石遮切毒蟲亦作蛇它又支歌二韻石遮切毒蟲亦作蛇它又支歌二韻
喻支齊
支韻開口平支韻夷小韻延知切ie委蛇自得亦作虵佗迤迆陀左傳引詩委蛇委蛇謂從者也杜預曰委蛇順貌言人臣自公門入私門無不順禮從順也又蜲蛇澤鬼名紫衣而朱冠又歌遮韻委蛇自得亦作虵佗迤迆陀左傳引詩委蛇委蛇謂從者也杜預曰委蛇順貌言人臣自公門入私門無不順禮從順也又蜲蛇澤鬼名紫衣而朱冠又歌遮韻
透歌開
歌韻開口平歌韻佗小韻湯何切tʰo蟲也亦作它即今蛇虺字韓愈讀東方朔雜事詩褫身絡蛟蛇是龍蛇字通用又石鼓歌二雅褊迫無委蛇又作駝蟲也亦作它即今蛇虺字韓愈讀東方朔雜事詩褫身絡蛟蛇是龍蛇字通用又石鼓歌二雅褊迫無委蛇又作駝
古今韻會舉要
澄羈平支韻羈韻澄母dʑei歐蛇地名春秋傳盟于歐蛇又本韻麻韻〇今増歐蛇地名春秋傳盟于歐蛇又本韻麻韻〇今増
喻幺魚羈平支韻羈韻喻母ei委蛇委曲貌左傳引詩委蛇委蛇謂從者也杜預曰順貌言人臣自公門入私門無不順禮從順也史蘇秦傳嫂委蛇蒲服索𨼆曰面掩地而進若蛇行也又蜲蛇澤鬼名紫衣朱冠又蛇蛇巧言注淺意又蛇丘地名前武紀巡至蛇丘地理志泰山郡又本韻歌麻韻〇案委蛇字漢書作逶蛇禮樂志旗逶蛇文選作蜲蛇西京賦聲清暢而蜲蛇詩注作委蛇沈讀委委虵虵莊子作逶虵韓詩作逶迤晉衛恒論書雲委蛇而上布韓愈詩委蛇結斜漢任光邳肜賛委佗還旅竝字異而義同委蛇委曲貌左傳引詩委蛇委蛇謂從者也杜預曰順貌言人臣自公門入私門無不順禮從順也史蘇秦傳嫂委蛇蒲服索𨼆曰面掩地而進若蛇行也又蜲蛇澤鬼名紫衣朱冠又蛇蛇巧言注淺意又蛇丘地名前武紀巡至蛇丘地理志泰山郡又本韻歌麻韻〇案委蛇字漢書作逶蛇禮樂志旗逶蛇文選作蜲蛇西京賦聲清暢而蜲蛇詩注作委蛇沈讀委委虵虵莊子作逶虵韓詩作逶迤晉衛恒論書雲委蛇而上布韓愈詩委蛇結斜漢任光邳肜賛委佗還旅竝字異而義同
透歌平歌韻歌韻透母tʰo說文蟲也本作它从虫而長上古草居患它故相問無它乎今文从虫作蛇詳見麻韻注韓文讀東方朔雜事詩裭身絡蛟蛇盖用此音又麻支韻說文蟲也本作它从虫而長上古草居患它故相問無它乎今文从虫作蛇詳見麻韻注韓文讀東方朔雜事詩裭身絡蛟蛇盖用此音又麻支韻
禪嘉迦平麻韻迦韻禪母ʑia說文●毒蟲虺屬象形本作它徐鉉曰今俗作蛇食遮切爾雅翼云蛇字古但作它音拖故相問無它乎今字旁加虫而變其音陸佃曰魚屬連行蛇屬紆行詩委蛇盖取諸此又姓後秦録姚萇後蛇氏集韻或作虵又支歌韻說文●毒蟲虺屬象形本作它徐鉉曰今俗作蛇食遮切爾雅翼云蛇字古但作它音拖故相問無它乎今字旁加虫而變其音陸佃曰魚屬連行蛇屬紆行詩委蛇盖取諸此又姓後秦録姚萇後蛇氏集韻或作虵又支歌韻
蒙古字韻
y ꡭi ꡞ平支韻ji()
th ꡉo ꡡ平歌韻tʰɔ()
音韻闡微
澄支微齊泰灰齊陽平支韻馳小韻澄母三等tʃi
喻支微齊泰灰齊陽平支韻移小韻喻母四等i
透麻歌開二陰平歌韻佗小韻透母一等tʰo
禪麻歌齊二陽平麻韻蛇小韻禪母三等ʃie
中原音韻
審車遮齊陽平車遮韻ʂiɛ
影齊微齊陽平齊微韻i
韻略易通
上遮蛇陽平遮蛇韻ʂiɛ毒䖝毒䖝
中州音韻
影齊微齊平聲齊微韻移小韻ji委~自得委~自得
禪車遮齊平聲車遮韻蛇小韻ʐiɛ毒虫毒虫
中華新韻
ㄕ ㄜ 陽平歌韻乙類ʂɤ
ㄧ 陽平齊韻甲類i委~委~
東國正韻
ㄸ ㅣㅇ 平貲紫恣韻di
ㅇ ㅣㅇ 平貲紫恣韻i
ㅌ ㅏㅇ 平歌哿箇韻tʰa
ㅆ ㅑㅇ 平歌哿箇韻zia
戚林八音
鶯亦 之箕 陽平之箕韻i
時授 雞圭 陽平雞圭韻sie
分韻撮要
以 幾 陽平幾韻ji委蛇自得之貌委蛇自得之貌
審 遮 陽平遮韻ʃɛ𡯥屬𡯥屬
擬音方案:《廣韻》《切韻》《集韻》:邵榮芬(《禮部韻略》《增韻》《五音集韻》擬音為與《集韻》音韻地位對比得到),《洪武正韻》:小學堂資料,《古今韻會舉要》:竺家寧,《蒙古字韻》:江鍾偉,《音韻闡微》:林慶勛,《中原音韻》:寧繼福,《韻略易通》:張玉來,《中州音韻》:馬樂樂,《中華新韻》:依註音符號,《東國正韻》:申祐先,《戚林八音》:彭攻關,《分韻撮要》:劉鎮發
韻部 Rime
西漢
歌
東漢
支
魏
支
晉
支
北魏後期北齊
麻
齊梁陳北周隋
麻
上古音 Reconstructed Old Chinese
高本漢
dia
ȡʰia
王力
ʎǐai 歌部
ȡiai 歌部
董同龢
dja 歌部
tʰâ 歌部
周法高
ria 歌部
tʰa 歌部
李方桂
rar 歌部
tʰar 歌部
djar 歌部
鄭張尚芳
ɦljaːl 歌1部
lal 歌1部
l̥ʰaːl 歌1部
白-沙
*Cə.lAj
*laj
斯塔羅斯金上古前期
liaj
斯塔羅斯金上古後期
liaj
斯塔羅斯金西漢
liaj
斯塔羅斯金東漢
źä
許思萊上古
m-lai
lai
許思萊東漢
źa
źɑi
jai
布之道諧聲域
LAI
聲首它
布之道擬音
l̥ˤai
音節類型A
lai
音節類型B
mlai
音節類型B
Dialects 方言
s
sɤ
陽平(36)
官天津南開24 (白)
官河北張家口蔚縣41
官內蒙古興安烏蘭浩特35
官遼寧沈陽35
官遼寧營口蓋州24
官吉林遼源龍山24
官吉林通化東昌24
官吉林白山渾江24
官吉林白城洮南24
官吉林延邊敦化24
官黑龍江哈爾濱24
官黑龍江雞西雞冠24
官黑龍江雞西密山24
官黑龍江雙鴨山集賢35
官黑龍江佳木斯同江24
官黑龍江七台河勃利24
官黑龍江牡丹江林口24
官黑龍江黑河嫩江24
官安徽淮南鳳台55 (又)
官安徽阜陽55 (又)
官安徽阜陽潁上33 (又)
官河南漯河召陵53 (又)
官河南周口淮陽53 (又)
官湖北武漢213
官湖北十堰丹江口51
官湖北襄陽襄樊52
官湖北天門13
官貴州黔南平塘53
晉山西晉城沁水24
晉山西朔州懷仁312
晉山西忻州五寨44
晉山西臨汾隰縣24
晉內蒙古包頭東河44
晉河南鶴壁鶴山53
贛湖北荊州監利13
湘湖南岳陽13 (文)
平聲(3)
晉山西太原11
晉內蒙古烏蘭察布集寧31
晉內蒙古錫林郭勒太僕寺53
sə
陽平(12)
官安徽蚌埠55 (又)
官山東濰坊昌邑53
官山東濟寧2
官山東泰安寧陽42
官山東臨沂沂水53
官湖南懷化靖州213
官廣西桂林臨桂31 (印刷誤為21,此地陽平調值應為31。)
官雲南昭通31
官雲南文山廣南31
晉河北邯鄲涉縣412
晉山西長治24
晉內蒙古呼和浩特玉泉331
平聲(1)
晉河北張家口張北42
sa
陽平(38)
官天津南開24 (文)
官安徽阜陽55 (又)
官山東濟寧2 (又)
官山東聊城2
官河南漯河召陵53 (又)
官湖南郴州21
吳安徽蕪湖南陵213
閩台灣苗栗三義11
客江西九江修水13
客江西贛州南康11
客江西贛州寧都13
客江西吉安井岡山11
客廣東廣州從化35
客廣東韶關南雄21
客廣東韶關新豐24
客廣東深圳11
客廣東湛江廉江12 (文讀)
客廣東茂名信宜24 (文讀)
客廣東梅州梅縣11
客廣東汕尾海豐41
客廣東河源31
客廣東陽江陽春12 (文讀)
客廣東東莞11
客廣西玉林博白23
贛江西南昌進賢
贛江西九江彭澤
贛江西新余分宜
贛江西鷹潭貴溪
贛江西吉安11
贛江西宜春上高24
贛江西撫州黎川35
贛江西上饒弋陽13
贛湖南長沙瀏陽45
贛湖南株洲茶陵424 (異讀[s/s][a/e][424/424]白讀|文讀)
贛湖南株洲醴陵
湘湖南株洲13 (白)
湘湖南岳陽13 (白)
湘湖南益陽南縣13
sɛ
陽平(24)
官河南駐馬店平輿42 (又)
官廣西柳州雒容21
官廣西河池宜州21
官貴州貴陽21
官貴州六盤水六枝21
官貴州安順西秀31
官貴州銅仁玉屏21
官貴州黔西南興義21
官貴州黔東南黎平213
贛安徽安慶太湖45
粵廣東韶關21
粵廣東珠海前山21
粵廣東佛山42
粵廣東佛山順德42
粵廣東肇慶21
粵廣東陽江江城42
粵廣東清遠21
粵廣東中山石岐51
粵廣東雲浮21
粵廣西南寧21
粵香港21
粵香港新界21
粵澳門21
平廣東韶關21
se
陽平(27)
官安徽銅陵樅陽13
官江西贛州章貢42
官江西吉安永豐53
官河南信陽55 (又)
官湖南常德213
官廣西百色樂業31
官重慶31
官四川成都21
官四川德陽中江31
官四川綿陽北川31
官四川遂寧射洪31
官四川南充31
官四川廣安21
官四川達州達縣31
官四川資陽安嶽31
官貴州黔東南凱里22
官雲南曲靖沾益31
官雲南昭通鎮雄31
官雲南紅河建水53
官雲南大理31
官西藏拉薩21
晉山西大同靈丘31
徽江西上饒婺源22
閩福建寧德福安22
贛湖南株洲茶陵424 (異讀[s/s][a/e][424/424]白讀|文讀)
湘湖南株洲13 (文)
粵廣東雲浮羅定21
sua
陽平(1)
閩福建三明沙縣31
sia
陽平(9)
閩福建廈門35 ((文))
閩福建泉州南安24
閩福建南平建陽334 (文讀,白讀。)
閩福建寧德柘榮21
閩台灣彰化鹿港24 (文)
客廣東惠州11
粵廣東深圳寶安21
粵廣東江門白沙22
平廣西賀州九都話213
sie
陽平(3)
閩福建福州53
閩福建寧德古田33
湘廣西桂林灌陽33
so
陽平(5)
官江蘇南通
官雲南玉溪紅塔31
徽浙江杭州建德33
徽安徽宣城績溪44
客湖南郴州桂東24
sɑ
陽平(5)
官江蘇常州金壇35
官江蘇泰州45
晉山西呂梁中陽33
客福建三明寧化35
贛湖北黃石陽新
陽平乙(1)
贛江西南昌45
sei
陽平(11)
官江蘇淮安漣水35
官安徽池州貴池24
官安徽宣城宣州24
官湖南湘西吉首11
官重慶江津21
官四川瀘州古藺31
官四川眉山東坡31
官四川宜賓屏山31
官四川巴中南江31
官貴州遵義21
官貴州銅仁思南21
si
陽平(3)
平廣西百色田東41
平廣西崇左扶綏21
平雲南文山富寧31
sᴇ
陽平(1)
官雲南麗江永勝31
siɛ
陽去(1)
閩廣東中山隆都31 (文讀,白讀。)
sɔ
陽平(3)
官雲南紅河蒙自53
徽安徽宣城旌德53
湘湖南懷化辰溪24
su
陽平(3)
平湖南永州道縣31
平廣西賀州富川八都話21
平廣西賀州富川七都話33
平聲(1)
平湖南永州寧遠35
sæ
陽平(3)
官安徽馬鞍山花山24
贛安徽池州東至224
贛福建三明泰寧33
sai
陽平(2)
官四川雅安漢源31
官貴州畢節2
sɒ
陽平(1)
贛湖北咸寧咸安31
siᴇ
陽平(1)
徽安徽黃山黟縣44
siɪ
陽平(1)
官江蘇鹽城亭湖213
suo
陽平(1)
平廣西桂林朝陽22
sər
陽平(1)
官安徽蕪湖55
sɪi
陽平(1)
官安徽滁州天長224
sɐ
陽平(1)
官山東濰坊安丘42
sɿɛ
陽平(1)
晉河南安陽52
sɿə
陽平(1)
晉河南新鄉衛濱52
sɵ
陽平(1)
閩廣東中山隆都33
sea
陽平(1)
粵廣東珠海斗門22
sø
陽平(1)
粵廣東東莞21
ʂ
ʂɤ
陽平(71)
官北京35
官北京平谷55
官天津武清35
官天津寶坻33
官天津靜海55
官河北石家莊無極213
官河北邯鄲館陶52
官河北保定阜平24
官河北保定淶水45
官河北滄州滄縣53
官河北廊坊霸州53
官河北廊坊廣陽35
官河北衡水故城53 (毒~)
官山西運城臨猗53
官山西臨汾洪洞24 (文)
官內蒙古赤峰寧城55
官內蒙古通遼科爾沁35
官內蒙古呼倫貝爾海拉爾24
官內蒙古錫林郭勒錫林浩特24
官遼寧鞍山海城35
官遼寧丹東24
官遼寧錦州35
官遼寧阜新細河35
官遼寧遼陽白塔35
官遼寧盤錦35
官遼寧鐵嶺昌圖35
官遼寧鐵嶺開原35
官遼寧朝陽北票35
官遼寧朝陽建平35
官遼寧葫蘆島綏中35
官吉林長春南關24
官吉林吉林龍潭24
官吉林四平梨樹24
官吉林松原寧江24
官吉林白城大安35
官吉林延邊琿春24
官黑龍江齊齊哈爾泰來24
官黑龍江雞西虎林53
官黑龍江大慶肇州24
官黑龍江伊春嘉蔭35
官黑龍江牡丹江寧安35
官黑龍江綏化蘭西24
官黑龍江綏化肇東24
官黑龍江大興安嶺漠河35
官安徽宿州埇橋55
官安徽亳州蒙城44
官山東菏澤單縣52
官河南南陽南召52 (又)
官河南商丘梁園52
官雲南保山隆陽33
官雲南普洱思茅31
官雲南臨滄臨翔31
官陝西西安24
官陝西銅川耀州24
官陝西咸陽三原35
官陝西渭南合陽24 (文)
官陝西漢中漢臺42
官甘肅蘭州51
官甘肅張掖山丹53
官甘肅平涼崆峒24
官甘肅隴南康縣211
官寧夏固原原州24
官新疆烏魯木齊52
官新疆哈密51
官新疆昌吉吉木薩爾51
晉河北邢臺沙河51
晉山西大同西坪312
晉內蒙古烏海海勃灣33
晉內蒙古巴彥淖爾臨河44
晉河南濟源312
晉陝西延安寶塔243
平聲(1)
官新疆吐魯番214
ʂə
陽平(41)
官河北唐山樂亭212
官河北唐山遷西22
官河北承德平泉35
官河北承德興隆55
官江蘇徐州45
官江蘇宿遷宿城55 (蟒~)
官安徽淮北44
官安徽宿州碭山55
官山東濟南42 ((馬~子:蜥蜴))
官山東濟南章丘55
官山東淄博博山3
官山東棗莊嶧城55
官山東東營廣饒53
官山東煙台萊州42
官山東濰坊壽光2 (新讀)
官山東泰安42
官山東臨沂平邑2
官山東德州樂陵55 (又)
官山東濱州鄒平55
官河南洛陽31 (又)
官河南平頂山新華342 (又)
官湖北荊門鍾祥31
官雲南昆明31
官雲南德宏芒市31
官陝西寶雞53 (又)
官陝西延安寶塔24
官陝西商洛商州35
官甘肅金昌永昌13
官甘肅天水清水13
官甘肅武威民勤53
官甘肅酒泉肅州53
官甘肅慶陽寧縣24
官寧夏銀川3
官寧夏吳忠同心53
官寧夏固原涇源35
官寧夏中衛沙坡頭53
官新疆石河子52
晉山西晉中昔陽33
晉河南焦作武陟312
晉陝西榆林榆陽213
湘湖南長沙13 ((文))
平聲(5)
官甘肅白銀會寧13
官甘肅定西安定13
官甘肅甘南合作13
官寧夏固原西吉213
晉河北石家莊贊皇54
陰平(2)
官甘肅酒泉敦煌24
官甘肅臨夏243
ʂa
陽平(22)
官河北邯鄲大名42 (又)
官河北邢臺巨鹿41
官河北廊坊霸州53 (舊)
官山西運城垣曲22
官山西臨汾鄉寧12
官江蘇宿遷宿城55 (白,白~傳)
官山東濟南42
官山東淄博博山3
官山東濰坊壽光2 (舊讀)
官山東德州2 (白)
官山東德州樂陵55 (又)
官河南許昌42 (又)
官河南商丘睢縣42 (又)
官湖北隨州曾都42
官湖南懷化會同31
官陝西渭南合陽24 (白)
客江西宜春奉新13
客湖南株洲攸縣213
客廣東梅州五華13
贛江西萍鄉44
贛江西九江星子24
湘湖南長沙13 ((白))
ʂɛ
陽平(12)
官河北邯鄲大名42 (又)
官河北邯鄲魏縣53 (又)
官河南開封52 (又)
官河南新鄉長垣51 (又)
官湖北孝感孝南22
官湖北恩施鶴峰12
官湖南張家界大庸21
官四川攀枝花仁和31
官雲南楚雄大姚42
官青海西寧24
官青海海北門源13
官新疆巴音郭楞焉耆24
ʂe
陽平(9)
官江蘇南京24
官安徽合肥55
官安徽安慶35
官江西九江潯陽44
官湖北黃岡紅安
官四川自貢31
官四川內江威遠31
官四川樂山井研31
官貴州畢節威寧31
ʂɑ
陽平(3)
官山西臨汾洪洞24 (白)
晉陝西榆林吳堡33
贛湖南郴州安仁13
平聲(1)
官山西臨汾侯馬213
ʂei
陽平(3)
官江蘇連雲港
官安徽六安金安55
官四川廣元劍閣31
ʂᴇ
陽平(2)
官陝西安康漢陰42
官陝西安康平利52
平聲(1)
晉山西呂梁孝義33 (日常生活中的動物)
陰平(1)
官青海海東循化13
ʂai
陽平(1)
官四川涼山西昌52
ʂɒ
陽平(1)
湘湖南湘潭12
ʂʅə
陽平(2)
官河南三門峽湖濱31
晉陝西榆林神木44
ʂɿ
陽平(1)
官雲南西雙版納景洪31
ʂɛi
陽平(1)
晉內蒙古鄂爾多斯東勝44
ʃ
ʃɤ
陽平(2)
官河北秦皇島北戴河35
官遼寧大連34
ʃə
陽平(8)
官江蘇連雲港贛榆54
官山東青島即墨2
官山東煙台蓬萊55
官山東濰坊臨朐42
官山東日照東港42
官山東日照五蓮53
官山東臨沂莒南42
官山東濱州博興53
ʃa
陽平(7)
客福建漳州詔安54
客福建龍岩長汀24
客廣東清遠連南24
客廣東揭陽揭西24
客廣西南寧馬山213
客香港沙田21
客台灣新竹芎林55
ʃɛ
陽平(15)
官山東威海環翠33
官廣西百色西林31
官廣西來賓武宣31
粵廣東廣州21
粵廣東湛江吳川31
粵廣西北海21
粵廣西防城港東興31
粵廣西欽州21
粵廣西貴港桂平21
粵廣西貴港南江22
粵廣西玉林北流32
粵廣西玉林博白232
粵廣西百色52
粵廣西崇左寧明21
粵香港大埔泰亨21
ʃe
陽平(1)
閩福建三明將樂22
ʃia
陽平(5)
客廣西玉林北流24
贛湖南邵陽洞口13 (白讀:一條~)
粵廣東清遠連山21
粵廣西柳州融水21
粵廣西賀州信都24
ʃie
陽平(2)
粵廣西桂林臨桂21
粵廣西河池宜州31
ʃɑ
陽平(1)
贛湖南岳陽平江
ʃi
陽平(5)
粵廣西南寧賓陽213
粵廣西欽州靈山53
粵廣西百色那畢31
粵廣西來賓武宣22
粵廣西崇左31
ʃiɛ
陽平(2)
贛湖南邵陽洞口13 (文讀:~油)
粵廣東茂名化州13
ʃᴀ
陽平(1)
徽安徽黃山歙縣55
ʃɐi
陽平(1)
平廣東佛山西岸24
ʃɔi
陽平(1)
平廣東清遠保安25
ɕ
ɕia
陽平(6)
官河南濮陽42 (又)
閩福建南平邵武33 (文,牛鬼~神)
客福建南平邵武
贛湖南衡陽常寧21 (白:蛇)
湘湖南邵陽綏寧41
平廣西柳州融水21
ɕie
陽平(8)
官湖南永州寧遠31
官廣西賀州富川31
晉山西晉城陵川53
吳福建南平浦城213
吳江西上饒廣豐341 (--,攔蛇(祭祖宗),蛇魚(鱔魚))
贛湖南衡陽常寧21 (文:白蛇傳)
湘湖南衡陽11
湘湖南衡陽衡山11 (牛鬼~神(文))
去聲(1)
官山東煙台5
陽上(1)
吳江西上饒廣豐24
ɕi
陽平(1)
閩福建南平邵武33 (白,大~)
ɕᴇ
陽平(2)
平廣西梧州藤縣212
平廣西玉林福綿31
ɕiɛ
陽平(3)
官遼寧大連金州52
官河南濮陽42 (又)
徽江西景德鎮浮梁24
ɕiɑ
陽平(1)
湘湖南衡陽衡山11 (~出洞(白))
入聲(1)
湘湖南邵陽城步34 (白)
ɕio
陽平(1)
湘湖南湘西瀘溪24
ɕiᴇ
陽平(2)
平廣西南寧亭子21
平廣西桂林平樂31
ɕiɪ
陽平(1)
官江蘇揚州
ɕye
陽平(1)
官貴州黔東南丹寨53
ɕiːɛ
陽平(1)
徽安徽黃山祁門54
ts
tsua
陽平(15)
閩浙江溫州蒼南24
閩浙江溫州洞頭113
閩福建廈門35 ((白))
閩福建三明大田24
閩福建泉州南安24
閩福建漳州漳浦213
閩江西上饒廣豐24
閩廣東汕頭55
閩廣東湛江雷州11
閩廣東茂名電白11
閩廣東汕尾海豐55
閩廣東潮州55
閩廣東揭陽55
閩台灣新北板橋24
閩台灣彰化鹿港24 (白)
tsuə
陽平(1)
閩海南樂東211
tsuɔ
陽平(1)
閩海南昌江21
tsiə
陽平(1)
粵廣東肇慶封開24
z
za
陽平(1)
吳江蘇南京高淳11
zo
陽平(6)
吳江蘇蘇州24
吳浙江杭州臨安33
吳浙江寧波113
吳浙江嘉興231
吳浙江紹興231
吳浙江台州仙居312
陽去(1)
吳上海13
zɑ
陽平(2)
吳江蘇常州213
吳浙江衢州龍游21
陽去(2)
吳江蘇無錫213 (無錫無陽平調,古全濁平聲在無錫讀成陽去調。)
吳江蘇無錫江陰223 (江陰無陽平調,古全濁平讀成陽去。)
zei
陽平(1)
吳浙江溫州31
zɔ
陽平(1)
吳安徽黃山甘棠213
zʊ
陽平(1)
吳浙江湖州雙林113
dz
dza
陽平(1)
湘湖南益陽安化13
dzua
陽平(1)
閩香港大埔44
dzo
陽平(3)
吳浙江寧波113
吳浙江寧波餘姚113
吳浙江舟山定海23
dzʮei
陽平(1)
吳浙江杭州213
dzue
陽平(1)
吳浙江衢州開化341
t
tua
陽平(6)
閩海南海口21
閩海南瓊海22
閩海南萬寧22
閩海南定安31
閩海南澄邁42
閩海南陵水11
tuə
陰平(1)
閩海南三亞33
-
i
陽平(3)
吳浙江溫州31 ((委~))
閩福建廈門35
閩福建莆田仙游24
ye
陽平(1)
閩福建南平建陽334
yɛ
陰去(1)
閩福建南平建甌33
ʂʐ
ʂʐə
陽平(3)
官河南鄭州城關53 (又)
官河南許昌42 (又)
官河南商丘睢縣42 (又)
ʑ
ʑie
陽平(1)
湘湖南永州33
入聲(1)
湘湖南邵陽城步34 (文)
ʑya
陽平(1)
湘湖南婁底新化13
ɬ
ɬua
陽平(1)
閩廣西貴港平南12
ɬya
陽平(1)
閩福建莆田仙游24
tʃ
tʃi
陽平(1)
粵廣西梧州蒙山21
tʃuə
陽平(1)
閩海南東方21
tsʰ
tsʰɤ
陽平(1)
晉山西太原陽曲43
tʂʰ
tʂʰɯ
平聲(1)
晉山西晉中祁縣31
tʂ
tʂᴇ
去聲(1)
晉山西呂梁孝義454 (專指十二生肖中「小龍」)
zʱ
zʱuo
陽平(1)
吳上海浦東新區324
ʑʱ
ʑʱiɔ
陽平(1)
吳上海浦東新區324
sz
szɒ
陽平(1)
吳江蘇鎮江丹陽31
ɕʑ
ɕʑiɑ
陽平(1)
吳江蘇泰州靖江223
ʒ
ʒio
陽平(1)
吳浙江麗水雲和423
ɦz
ɦze
陽平(1)
吳安徽池州貴池35
hz
hzo
陽平(1)
吳安徽宣城寧國11
ɣ
ɣio
陽平(1)
湘湖南婁底雙峰13
Notes 註
蛇 *虵
「虵」也读ye3,现代汉语已不用。
蛇 它
同屬歌部。聲母牀三、透母鄰紐,《說文》「它,虫也。從虫而長,象冤曲垂尾形,上古艸居患它,故相問『無它乎』」「蛇,它或從虫」。故蛇與它同源。
漢語多功能字庫
略說: 初文作「它」,象蛇之形。秦漢時期又在「它」的基礎上加上「虫」旁。「蛇」是蛇的後起本字。43 字
詳解: 初文作「它」,象蛇之形。後因「它」常被借用為代詞,秦漢時期又在「它」的基礎上加上「虫」旁。隸書的「它」旁或訛為「也」形,故「蛇」又有異體作「虵」。
「蛇」是蛇的後起本字。蛇是爬行動物,沒有四肢,身形細長,依靠肋骨伸縮而行。《說文》:「它,虫也。从虫而長,象冤曲垂尾形。……蛇,它或从虫。」如《左傳.成公二年》:「丑父寢於轏中,蛇出於其下,以肱擊之,傷而匿之,故不能推車而及。」《馬王堆帛書.五十二病方》第368行:「先善以水𣳦(洗),而炙蛇膏令消,傅。三傅而巳(已)。」整理者注:「蛇膏,蛇的脂油。《名醫別錄》記蚺蛇膏『主皮膚風毒』,與本方主治相符。」
參見「它」、「虫」。287 字相關漢字: 它,虫,也,虵
Relatives 相關字
Index in character sets 字符集索引
SetIDExtraG0
4163
-G1
4163
-G7
11.丨.63
-GT
5748
-GKX
1080.20
康熙字典-GHZR
3038.11
汉语大字典-GZFY
546903
-GZJW
378812
-G通规
2280
-G常用
常.11.73
-G京族
sa2.2.0
-G古籍
09205
-HB1
B344
-H常用
3597
-T1
6110
全字庫-T甲表
03624
異體字字典-T本土
4941
-J0
2856
-JMJ
023408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J常用
0854
注: 1981追加
K0
6279
-K敎育
1296
-KP0
6484
-V1
6993
-
讀音 Readings
kMandarin
shé
SHE2 YI2 TUO2 CHI2
(v4.0.1-6.0.0)
CHI2 SHE2 TUO2 YI2
(v3.1.0-3.2.0)
SHE2 YI2 TUO2 CHI2
(v2.1.0-3.0.0)
kHanyuPinlu
shé(68)
she2(68)
(v4.0.1-6.2.0)
kTGHZ2013
328.190:shé
kHanyuPinyin
42845.080:shé,yí,tuó,chí
kXHC1983
1010.080:shé 1360.140:yí
1010.080:shé 1360.140:yí
(v5.1.0)
kCantonese
se4
ji4 se4
(v4.1.0-13.0.0)
SE4 YI4
(v2.1.0-4.0.1)
kJapanese
ジャ ダ タ シャ チ イ ヤ ジ へび
kJapaneseKun
HEBI
kJapaneseOn
JA I DA
JA I DA
(v2.1.0-3.0.0)
kKorean
SA I
kHangul
사:0E
사
(v5.0.0-10.0.0)
kVietnamese
xà
kTang
*jhia tɑ
kDefinition
snake
來源 IRG Sources
kIRG_GSource
G0-495F
0-495F
(v3.0.0-5.2.0)
kIRG_HSource
HB1-B344
kIRG_TSource
T1-5D2A
1-5D2A
(v3.0.0-5.2.0)
kIRG_JSource
J0-3C58
0-3C58
(v3.0.0-5.2.0)
kIRG_KSource
K0-5E6F
0-5E6F
(v3.0.0-5.2.0)
kIRG_KPSource
KP0-E0F4
kIRG_VSource
V1-657D
1-657D
(v3.1.1-5.2.0)
3-3D3E
(v3.1.0)
1-3D3E
(v3.0.0)
kRSUnicode
142.5
kTotalStrokes
11
kIICore
AGTJHKMP
2.1
(v4.1.0-6.3.0)
辭典索引 Dictionary Indices
kCowles
3874
kDaeJaweon
1548.360
kFennIndex
441.06
kGSR
0004l
kHanYu
42845.080
kIRGDaeJaweon
1548.360
kIRGDaiKanwaZiten
32964
(v3.0.0-15.0.0)
kIRGHanyuDaZidian
42845.080
kIRGKangXi
1080.200
kKangXi
1080.200
kLau
2711
kMatthews
5698
kMeyerWempe
2662
kMorohashi
32964
kNelson
4130
kSBGY
041.42 160.47 165.34
辭典資料 Dictionary-like Data
kCangjie
LIJP
kCihaiT
1188.105
kFenn
322D
kFourCornerCode
5311.1
kFrequency
5
(v3.2.0-15.1.0)
kGradeLevel
2
kHKGlyph
3595
kPhonetic
1368
kUnihanCore2020
GHJKMPT
其他碼位 Other Mappings
kBigFive
B344
kCCCII
215658
kCNS1986
1-5D2A
kCNS1992
1-5D2A
kEACC
215658
kGB0
4163
kGB1
4163
kJis0
2856
kJoyoKanji
2010
kKoreanEducationHanja
2007
kKPS0
E0F4
(v3.1.1-15.0.0)
kKSC0
6279
(v2.1.0-15.0.0)
kMainlandTelegraph
5748
kTaiwanTelegraph
5748
kTGH
2013:2280
kXerox
250:125
部首餘筆 Radical-Stroke Counts
kRSAdobe_Japan1_6
C+2308+142.6.5
kRSKangXi
142.5
(v2.1.0-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