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齊小(.,H,J)
U+9F4B(Basic)
齊部3畫 共17畫 核心字
官話
zhai1
粵語
zaai1
日語
サイ
韓語
越南
trai
廣韻
莊/皆開/平
集韻
莊/皆開/平
訓読
いつく(斎く)
つつしむ(慎む)
とき(斎)
ものいみ(物忌み)
Sources 各源例字
G1-552B
HB1-C24E
T1-763A
J0-6337
K0-6E31
V2-916D
KP0-EBE3
Old versions 舊版本
IVD
00Ad
01Ad
02Ha
02Mo
03Ha
03Mo
04Ha
04Mo
05Ha
05Mo
06Mo
Comparison 用字對比
Evolution 字形演化
戰國
金文
戰國晚期
說文小篆
傳抄
集篆古文韻海
石經
開成石經
印刷字體
廣韻
印刷字體
增韻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
當代
標準字形
當代
標準字形
當代
標準字形
當代
標準字形
Calligraphy 後世書法
Origin 字源諸說
《說文解字》: 側皆切戒,潔也。从示,亝省聲。籒文齋从𥜹省。𥜹音禱。
《字源》:形声
Meaning 字義
zhai1
(1)
古人在祭祀或举行其他典礼前不饮酒,不茹荤,沐浴别居,清心寡欲,以示虔敬ablution and abstinence, to fast 斋戒
(2)
庄重;恭敬
(3)
斋宫的简称
(4)
房舍;屋子
(5)
书房;学舍study or school building
(6)
商店用名
(7)
专指拜忏诵经、祈祷求福一类活动
(8)
佛教的进餐用语 小乘禁过午食,以午前、午中进食为斋;大乘禁肉食,以素食为斋
(9)
施舍饭食给僧、道或穷苦人 如:斋主;斋僧等to give alms to Buddhist monks
(10)
通「𪗋」(zi1) 丧服
(方)
官话 他 蘭州 tʂɛ˥˦ (同音字)咬:~了一嘴(蘭州)
(喃)
chay 詞:ăn chay, chay tịnh 義:vegetarianism, pure
𡄡
(喃)
chay 詞:ăn chay, chay tịnh 義:vegetarianism, pure
(喃)
chây 詞:chây lười 義:lazy, idle, bone-lazy, bone-idle
(喃)
trai 詞:trai phòng 義:contemplation room
(喃)
trơi 詞:ma trơi 義:jack-o'-lantern, will-o'-the-wisp, fen-fire
𩳳
(喃)
trơi 詞:ma trơi 義:jack-o'-lantern, will-o'-the-wisp, fen-fire
(喃)
◎ Trơ mặt, sượng sùng.#C2: 齋 trai
(喃)
◎ Như 斋 chay#A1: 齋 trai
(喃)
◎ Đồ ăn thanh sạch, kiêng tanh mặn.#A2: 齋 → 斋 trai
(喃)
◎ Rảnh rai: thong thả.#C2: 齋 trai
Kinship diagram of variants 異體字圖譜
《說文解字》WFG
示部 019𪗓
《說文解字》
側皆切戒,潔也。从示,亝省聲。籒文齋从𥜹省。𥜹音禱。
《說文解字繫傳》
側皆反戒潔也。從示齊聲。 [臣鍇曰:「通論詳矣。」] 籀文齋從𥜹省。
《說文解字注》
側皆切戒絜也。 [《祭統》曰:齋之爲言齊也。齊不齊以致齊者也。齋戒或析言。如七日戒,三日齋是。此以戒訓齋者,統言則不別也。] 从示。𠫼省聲。 [謂減𠫼之二畫。使其字不䋣重也。凡字有不知省聲,則昧其形聲者。如融蠅之類是。側皆切。十五部。] 籒文齋。从𥜹省。 [凡籒文多䋣重。]
《康熙字典》
【亥集下】【齊字部】 【廣韻】側皆切【集韻】【韻會】【正韻】莊皆切,𠀤債平聲。【正韻】潔也,莊也,恭也。【廣雅】齋,敬也。【禮·祭統】齋之爲言齊也。【易·繫辭】聖人以此齋戒。【註】洗心曰齋。
 又【後漢·輿服志】有齋冠曰長冠。
 又燕居之室曰齋。
 又【集韻】【正韻】𠀤津私切,音貲。【孟子】齋疏之服。【趙岐註】卽齋縗也。音資。
 又【易·履卦】得其資斧。【子夏傳】作齊斧。虞喜志林云:當作齋。齋戒入廟而受斧也。
 又叶眞而切,音支。【後漢·周澤傳】生世不諧,作太常妻,一年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齋。○按《說文》示齊爲齋。示,明也,祗也。齊者,萬物之潔齊也。洪武《正韻》云:古單作齊,後人于其下加立心,以別之耳。 廣雅(232)
Phonology 音韻
標準語 Official Languages
官話
zhai1 [tʂai55] ㄓㄞ
粵語
zaai1 [tsaːi5] 齋菜, 書齋, 齋戒沐浴, 齋醮, 齋堂, 齋供, 打齋, 齋心滌慮
日語
サイ [sai] [漢]
[ɕi]
韓語
[tɕɛ]
越南
trai [tɕaj33]
韻書 Rime Books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釋義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
廣韻
皆開2小韻側皆tʃɐi齋潔也亦莊也敬也經典通用齊也側皆切一齋潔也亦莊也敬也經典通用齊也側皆切一
刊謬補缺切韻
皆開2小韻側皆tʃɐi側𣅜反。齊。一。側𣅜反。齊。一。
集韻
皆開2𥚪小韻莊皆tʃɪɐi同示同示
禮部韻略
皆開2小韻莊皆tʃɪɐi莊皆切釋云戒潔也莊也又才詣切見霽字韻莊皆切釋云戒潔也莊也又才詣切見霽字韻
增韻
皆開2小韻莊皆tʃɪɐi莊皆切潔也莊也恭也六經多作齊蓋古通用後人於其下加立心以别之禮記齋之為言齊也韓康伯曰法心曰齋又燕居之室曰齋歐陽修曰齋之爲言若於此而齊戒也又脂韻今圈莊皆切潔也莊也恭也六經多作齊蓋古通用後人於其下加立心以别之禮記齋之為言齊也韓康伯曰法心曰齋又燕居之室曰齋歐陽修曰齋之爲言若於此而齊戒也又脂韻今圈
脂開3小韻津夷tsiɪ孟子齋疏之服趙岐曰即齊縗也音資又皆韻増入孟子齋疏之服趙岐曰即齊縗也音資又皆韻増入
五音集韵
照二皆佳夬開2tʂɪɐi並同上義→⿵𠫼小:莊皆切說文戒潔也𨽻字作齋齊古作𠫸籕作𥜷或作𩱳十三並同上義→⿵𠫼小:莊皆切說文戒潔也𨽻字作齋齊古作𠫸籕作𥜷或作𩱳十三
洪武正韻
支齊小韻津私tsie孟子齋疏之服趙岐曰即齊縗也音資又皆韻孟子齋疏之服趙岐曰即齊縗也音資又皆韻
皆齊小韻莊皆tʃiai莊皆切潔也莊也恭也六經多作齊蓋古通用後人於其下加立心以别之耳記齊之爲言齊也韓康伯曰洗心曰齋又燕居之室曰齋歐陽脩曰齊之爲言若於此而齋戒也又支韻莊皆切潔也莊也恭也六經多作齊蓋古通用後人於其下加立心以别之耳記齊之爲言齊也韓康伯曰洗心曰齋又燕居之室曰齋歐陽脩曰齊之爲言若於此而齋戒也又支韻
音韻闡微
佳齊陰平小韻tʃiai
中原音韻
皆來開陰平皆來tʂai
韻略易通
皆來開陰平皆來tʂai恭也洗心曰齋恭也洗心曰齋
中州音韻
皆來開平聲皆來小韻tʂai節潔山節潔山
中華新韻
陰平tʂai
東國正韻
ㅐㅇ 佳解蓋tsai
戚林八音
曾之 開哉 陰平開哉tsai
曾之 西街 陰平西街tsɛ
分韻撮要
陰平tʃai齋成又燕居之室曰齋齋成又燕居之室曰齋
擬音方案:《廣韻》《切韻》《集韻》:邵榮芬(《禮部韻略》《增韻》《五音集韻》擬音為與《集韻》音韻地位對比得到),《洪武正韻》:小學堂資料,《古今韻會舉要》:竺家寧,《蒙古字韻》:江鍾偉,《音韻闡微》:林慶勛,《中原音韻》:寧繼福,《韻略易通》:張玉來,《中州音韻》:馬樂樂,《中華新韻》:依註音符號,《東國正韻》:申祐先,《戚林八音》:彭攻關,《分韻撮要》:劉鎮發
韻部 Rime
西漢
東漢
齊梁陳北周隋
上古音 Reconstructed Old Chinese
高本漢
tsær
王力
tʃei 脂部
董同龢
tsed 脂部
周法高
tsrer 脂部
李方桂
tsrid 脂部
鄭張尚芳
ʔsriːl 脂1部
白-沙
*tsˤr[ə]j
斯塔羅斯金上古前期
ćrǝ̄j
斯塔羅斯金上古後期
crǝ̄j
斯塔羅斯金西漢
c̣ǝ̄j
斯塔羅斯金東漢
c̣ǝ̄j
許思萊上古
tsrî
許思萊東漢
tṣɛi
布之道諧聲域
TSI
聲首
布之道擬音
tsrˤi
音節類型A
Dialects 方言
ts
tsai
陰平(89)
山東威海環翠53
山東菏澤單縣213
河南漯河召陵24
河南商丘睢縣24
河南信陽33
湖北武漢55
湖北宜昌55
湖北襄陽襄樊34
湖北黃岡紅安
湖北天門55
湖南常德44
湖南郴州33
湖南永州寧遠33
湖南懷化會同11
湖南湘西吉首55
廣西柳州雒容33
廣西桂林臨桂33
重慶55
重慶江津55
四川成都44
四川南充55
四川達州達縣55
四川雅安漢源55
貴州貴陽55
貴州遵義55
貴州畢節1
貴州黔東南丹寨33
貴州黔東南黎平33
雲南昭通44
雲南大理44
陝西西安21
新疆昌吉吉木薩爾44
浙江金華玉山33
福建福州44 ((文))
福建廈門55 ((文))
福建莆田仙游54
福建漳州漳浦55
福建南平建陽53
廣東湛江雷州213
廣東中山隆都55 (文讀,白讀。)
海南海口23 (文书斋)
海南瓊海33 (文)
海南萬寧44 (书斋)
海南澄邁22 (文)
海南昌江23
海南樂東34
海南陵水33 (文)
江西九江修水24
江西贛州寧都42
廣東廣州從化44
廣東韶關南雄23
廣東韶關新豐44
廣東深圳33
廣東惠州33
廣東梅州梅縣44
廣東梅州五華44
廣東東莞33
廣西玉林博白44
福建三明泰寧21 (文讀,單字讀。)
江西南昌42
江西撫州黎川22
湖南長沙33
湖南湘潭33
湖南永州13
廣西桂林灌陽22
廣東韶關55
廣東深圳寶安55
廣東深圳寶安55
廣東珠海斗門33
廣東珠海前山55
廣東佛山53
廣東佛山順德53
廣東江門白沙23
廣東肇慶55
廣東肇慶封開55
廣東清遠55
廣東東莞213
廣東中山石岐55
廣東雲浮55
廣東雲浮羅定55
廣西南寧55
香港55
澳門55
廣東韶關55
廣西桂林平樂53
廣西百色田東54
廣西賀州九都話24
廣西崇左扶綏53
雲南文山富寧44
平聲(3)
新疆吐魯番214
山西太原11
福建南平建甌54
陰去(1)
廣東茂名電白44
tsɛ
陰平(36)
江蘇徐州213
江蘇淮安漣水31
江蘇揚州
江蘇泰州21
安徽蕪湖31
安徽蚌埠212
安徽淮南鳳台213
安徽銅陵樅陽21
安徽阜陽212
安徽阜陽潁上213
安徽宿州碭山213
山東煙台萊州213
山東煙台蓬萊313
山東濟寧1
山東泰安寧陽214
山東聊城1
河南周口淮陽24
河南駐馬店平輿212
甘肅武威民勤44
甘肅酒泉肅州55
甘肅酒泉敦煌24
青海西寧44
新疆哈密55
新疆巴音郭楞焉耆44
浙江衢州開化45
安徽池州貴池31
安徽宣城宣州31
福建福州44
福建寧德福安332
福建寧德古田55
福建寧德柘榮42
廣東中山隆都55
廣西貴港平南33
海南海口23 (白食斋)
海南澄邁22 (白)
海南陵水33 (白)
tsa
陰平(13)
江蘇南通
上海53 ((白))
上海浦東新區53
浙江寧波52
浙江溫州33
浙江紹興52
浙江台州仙居334
安徽黃山甘棠53
安徽宣城寧國55
福建南平浦城35
江西上饒廣豐445
湖南婁底雙峰55
廣西賀州富川七都話52
tsæ
陰平(9)
河南洛陽33
雲南紅河蒙自44
陝西寶雞44
陝西咸陽三原31
江蘇無錫江陰51
江蘇泰州靖江433
海南瓊海33 (白)
江西贛州南康44
福建三明泰寧21
tse
陰平(6)
上海53 ((文))
福建廈門55 ((白))
廣東汕頭33
廣東汕尾海豐33
廣東潮州33
廣東揭陽33
tsɑ
陰平(5)
江蘇無錫55
江蘇常州44
浙江嘉興51
浙江衢州龍游434
浙江麗水雲和324
陰上(1)
浙江湖州雙林53
tsᴇ
陰平(2)
陝西延安寶塔213
浙江杭州33
tsæi
陰平(2)
新疆烏魯木齊44
廣西柳州融水53
tsæɛ
陰平(2)
河南鄭州城關24
陝西漢中漢臺55
tsɒ
陰平(2)
江蘇蘇州44
江蘇鎮江丹陽42
tsɛe
陰平(1)
江蘇常州金壇31
tsaɛ
陰平(1)
山東煙台1
tsᴀ
陰平(1)
浙江寧波餘姚324
tsᴇɛ
陰平(1)
浙江嘉興51
tsiɛ
陰平(1)
海南萬寧44
tsᴀi
陰平(1)
香港新界232
tsi
陰平(1)
湖南永州道縣54
tsua
陰平(1)
廣西桂林朝陽43
tsaĩ
陰平(1)
廣西賀州富川八都話52
tʂai
陰平(12)
北京55
河北邯鄲大名33
河北邯鄲魏縣24
山東臨沂平邑1
河南開封35
河南平頂山新華35
河南新鄉長垣24
河南濮陽34
湖北荊門鍾祥24
湖南張家界大庸55
四川自貢45
四川涼山西昌33
tʂɛ
陰平(27)
江蘇連雲港
江蘇連雲港贛榆214
安徽淮北213
安徽安慶11
山東濟南213
山東濟南章丘213
山東青島即墨1
山東淄博博山1
山東棗莊嶧城213
山東東營廣饒213
山東東營利津
山東濰坊安丘213
山東濰坊昌邑213
山東濰坊臨朐213
山東濰坊壽光1
山東泰安213
山東日照東港213
山東日照五蓮213
山東臨沂莒南213
山東臨沂沂水213
山東德州1
山東濱州鄒平214
河南南陽南召14
甘肅蘭州53
甘肅張掖山丹24
甘肅臨夏243
寧夏銀川1 (封~)
tʂæ
陰平(1)
雲南昆明44
tʂe
陰平(1)
安徽亳州蒙城213
tʂᴇ
陰平(2)
安徽合肥212
青海海東循化13
tʂæi
陰平(1)
安徽宿州埇橋212
tʂae
陰平(1)
江蘇南京31
tʂaᴇ
陰平(1)
河南商丘梁園24
tʃai
陰平(23)
海南東方33 (文)
海南定安213 (文)
廣西南寧馬山33
廣西玉林北流55
香港沙田34
廣東廣州53
廣東清遠連山53
廣西南寧賓陽35
廣西柳州融水52
廣西桂林臨桂45
廣西梧州蒙山53
廣西北海55
廣西欽州55
廣西欽州靈山21
廣西貴港桂平55
廣西玉林北流55
廣西玉林博白55
廣西百色55
廣西百色那畢53
廣西來賓武宣55
廣西崇左52
廣西崇左寧明53
香港大埔泰亨23
tʃɛ
陰平(3)
山東濱州博興213
海南東方33 (白)
海南定安213
tʃa
陰平(1)
廣西賀州信都44
tʃæ
陰平(1)
福建三明將樂55
tʃɔi
陰平(1)
廣西貴港南江44
tʃɐi
陰平(1)
廣西河池宜州53
tʃo
陰平(1)
廣東佛山西岸31
tʃɵ
陰平(1)
廣東清遠保安33
tɕai
陰平(2)
廣西南寧亭子41
廣西梧州藤縣53
tɕia
平聲(1)
湖南永州寧遠35
tɕœi
陰平(1)
廣西玉林福綿54
kʰie
陰平(1)
福建三明沙縣33
t
陰平(1)
海南三亞33 (食斋:吃素)
Notes 註
齋 斋 *亝
「亝」也是「齊」的轮廓异体字。
漢語多功能字庫
「齋」是一形聲字。金文見春秋晚期「蔡侯盤」(CHANT-10171-6),其他古文字形見「詛楚文」、「居延漢簡(甲920)」等。《說文》:「齋, 戒,潔也。从示,齊省聲。」按金文從「示」從「齊」的初文,非「齊」省。從許慎的解釋看,齋應原指古人行宗教禮儀之前禁食以自潔之舉,從「示」是指希望透過齋戒以通神明。在古代,齋又常寫作「齊」,如《莊子‧齊物論》中即有:「是祭祀之齊,非心齊也」一語。此外「馬王堆‧五十二病方」中亦有「必善齊(齋)戒」之說。「齊」的原象禾麥穀粒,其用作解「齋」應只是同音假借的關係。251 字相關漢字: 示,齊

Relatives 相關字
Index in character sets 字符集索引
SetIDExtraG1 5311 简体: 斋 GKX 1531.12 康熙字典-GHZR 5100.04 汉语大字典-GZJW 298421 -G通规 2029X -G京族 taːi1.3.0 -G京族 tsai1.0.0 -G古籍 13323 -HB1 C24E -H常用 4750 -T1 8626 全字庫-T甲表 04795 異體字字典-T本土 6498 -J0 6723 -JMJ 030060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JMJ 030061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 IVS: E0104 JMJ 030062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 IVS: E0103 JMJ 030063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 IVS: E0106 JMJ 059306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 IVS: E0105 J常用 0705X -K0 7817 -K人名 一..4154 -KP0 7567 -V2 11377 -
讀音 Readings
kMandarin
zhāi
ZHAI1 (v4.0.1-6.0.0)
QI1 ZHAI1 (v3.1.0-3.2.0)
ZHAI1 (v2.1.0-3.0.0)
kHanyuPinyin
74785.030:zhāi
kXHC1983
1449.071:zhāi
1449.071:zhāi (v5.1.0)
kCantonese
zaai1
zaai1 zai1 (v4.1.0-13.0.0)
JAAI1 JAI1 (v3.1.1-4.0.1)
JAI1 (v2.1.0-3.1.0)
kJapanese
サイ シ とき
kJapaneseKun
MONOIMI TSUTSUSHIMU
kJapaneseOn
SAI SHI
kKorean
CAY
kHangul
재:0N
(v5.0.0-10.0.0)
kTang
*jræi jræi
kDefinition
vegetarian diet; study; to fast, abstain
vegetarian diet; study (v2.1.0-3.1.0)
來源 IRG Sources
kIRG_GSource
G1-552B
1-552B (v3.0.0-5.2.0)
kIRG_HSource
HB1-C24E
kIRG_TSource
T1-763A
1-763A (v3.0.0-5.2.0)
kIRG_JSource
J0-6337
0-6337 (v3.0.0-5.2.0)
kIRG_KSource
K0-6E31
0-6E31 (v3.0.0-5.2.0)
kIRG_KPSource
KP0-EBE3
kIRG_VSource
V2-916D
2-916D (v3.1.1-5.2.0)
kRSUnicode
210.3
kTotalStrokes
17
kIICore
ATJHKMP
2.1 (v4.1.0-6.3.0)
辭典索引 Dictionary Indices
kCowles
69
kDaeJaweon
2069.010
kFennIndex
9.10
kGSR
0593y
kHanYu
74785.030
kIRGDaeJaweon
2069.010
kIRGDaiKanwaZiten
48565 (v3.0.0-15.0.0)
kIRGHanyuDaZidian
74785.030
kIRGKangXi
1531.120
kKangXi
1531.120
kLau
1276
kMatthews
115
0115 (v2.1.0-3.1.0)
kMeyerWempe
62
kMorohashi
48565 48565:E0102
48565 (v2.1.0-15.0.0)
kSBGY
095.28
辭典資料 Dictionary-like Data
kCangjie
YXF
kCihaiT
1570.501
kFenn
421F
kFourCornerCode
0022.3 0022.4
kFrequency
4 (v3.2.0-15.1.0)
kHKGlyph
4747
kPhonetic
56*
56 (v3.1.1-15.1.0)
kUnihanCore2020
HJKMPT
其他碼位 Other Mappings
kBigFive
C24E
kCCCII
21627E
kCNS1986
1-763A
kCNS1992
1-763A
kEACC
21627E
kGB1
5311
kJis0
6723
kKoreanName
2015
kKPS0
EBE3 (v3.1.1-15.0.0)
kKSC0
7817 (v2.1.0-15.0.0)
kTaiwanTelegraph
7872
kXerox
261:361
部首餘筆 Radical-Stroke Counts
kRSAdobe_Japan1_6
C+5898+210.14.3 V+14170+210.13.3
kRSKangXi
210.3 (v2.1.0-15.0.0)
異體 Variants
kSemanticVariant
U+658B<kLau,kMatthews
kSimplifiedVariant
U+658B
kSpecializedSemanticVariant
U+9F4A<kFenn
kZVariant
U+658E (v2.1.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