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話
fu3
粵語
fu2
日語
フ
韓語
부
越南
phủ
廣韻
幫/虞/上
集韻
非/虞/上
訓読
うつぶす(うつ伏す)
うつむく(俯く)
ふす(伏す)
ふせる(伏せる)
Sources 各源例字
G0-3829
HB1-ADC1
T1-5424
J0-506D
K0-5C76
V2-8A37
KP0-DEE0
Old versions 舊版本
IVD

00Ad
Evolution 字形演化
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
漢
隸書
唐
石經
開成石經
宋
印刷字體
廣韻
宋
印刷字體
增韻
明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清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
當代
標準字形
陸
當代
標準字形
港
當代
標準字形
台
Calligraphy 後世書法
Origin 字源諸說
Meaning 字義
fu3
(1)
屈身;低头 与“仰”相对to bow
(2)
蛰伏,卧伏
(3)
用同「甫」 刚刚;才
→甫
fu3
(3)
开始,起初just now 甫入门
(4)
用同「拊」 抚摸
→拊
fu3
(1)
抚摸
→撫
fu3
(1)
抚摩to gently caress and stroke
(5)
敬辞,旧时公文书信中用来称对方的动作 如:俯允;俯念
(喃)
phủ 詞:phủ phục 義:to prostrate oneself
Kinship diagram of variants 異體字圖譜
《說文解字》WFG
→頫
《說文解字》
方矩切
低頭也。从𩑋,逃省。太史卜書,頫仰字如此。楊雄曰:人面頫。 [臣鉉等曰:頫首者,逃亡之皃,故从逃省。今俗作俯,非是。]
頫或从人、免。
《說文解字繫傳》
分武反
低頭也。從頁,逃省聲。太史卜書頫仰字如此。揚雄曰:「人面頫。」
俗頫字從人、免。
《說文解字注》
無辨切
低頭也。 [低當作氐。《西京賦》。伏櫺檻而頫聽。聞雷霆之相激。薛綜曰:頫,低頭也。《上林賦》頫杳眇而無見。李善引《聲類》。頫古文俯字。] 从𩑋,逃省。 [逃者多媿而俯。故取以會意。从逃猶从兔也。《匡謬正俗》引張揖《古今字詁》云:頫今之俯俛也。葢俛字本从免。俯則由音誤而製。用府爲聲。字之俗而謬者。故許書不録。俛,舊音無辨切。頫,《玉篇》音靡卷切。正是一字一音。而孫強輩增《說文》音俯四字。不知許正讀如免耳。古音在十三十四部之閒。大徐云方矩切者,俗音也。] 大史卜書頫仰字如此。 [卜或作公。誤。《匡謬正俗》引正作卜。《漢・藝文志》蓍龜十五家四百一卷。大史卜書當在其內。言此者,以正當時多作俛俯非古也。] 楊雄曰:人面頫。 [此葢摘取楊所自作《訓纂》篇中三字。以證从𩑋之意。頫本謂低頭。引伸爲凡低之偁。]
俛,頫或从人免。 [《匡謬正俗》引及小徐皆作俗頫字。篆體或改作俛。解作从人兔。以从兔聲而讀同俯爲龤。不知舊讀同免。《過秦論》。俛起阡陌之中。李善引《漢書・音義》。音免。《史記・倉公傳》。不可俛仰。音免。龜策列傳首俛。《索隱・正義》皆音免。玄應書㒳云俛仰無辨切。《廣韵》俛亡辨切。俯俛也。《玉篇・人部》俛無辨切。俯俛也。此皆俛之正音。而《表記》俛焉日有孶孶。《釋文》音勉。《毛詩》黽勉。李善引皆作僶俛。俛與勉同音。故古假爲勉字。古無讀俛如府者也。頫音同俛。]
《康熙字典》
【子集中】【人字部】 【廣韻】方矩切【集韻】匪父切,𠀤音府。俛也。【禮·樂記】執其干戚,習其俯仰詘伸,容貌得莊焉。【又】進俯退俯。【註】曲也,不齊一也。【禮·月令】季秋之月,蟄蟲咸俯,在內皆墐其戸。又通府。【荀子·非相篇】府然若渠堰櫽括之於已也。【註】府俯通。
【韻會小補】古音流變,字亦隨異。如俯仰之俯,本作頫,或作俛,今皆作俯。而頫音兆,俛音免,不復音俯矣。
考證:〔【荀子·非相篇】府然若渠堰櫽括之已也。〕
謹照原文已上增於字。 廣韻(1008)
Phonology 音韻
標準語 Official Languages
官話
fu3 [fu214] ㄈㄨˇ
粵語
fu2 [fuː35] 俯首, 俯視, 俯瞰, 俯拾, 俯衝, 俯仰
日語
フ [ɸɯ] [呉漢]
韓語
부 [pu]
越南
phủ [fu313]
韻書 Rime Books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釋義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
廣韻
幫虞
遇攝虞韻3等開口上麌韻甫小韻方矩切pio上同(頫‧說文低頭也太史公書頫仰字如此)漢書又作俛今音免上同(頫‧說文低頭也太史公書頫仰字如此)漢書又作俛今音免
刊謬補缺切韻
幫虞
遇攝虞韻3等開口上麌韻甫小韻方主切pĭu俛。俛。
集韻
非虞
遇攝虞韻3等合口上噳韻甫小韻匪父切pfio說文低頭也太史卜書頫仰也如此楊雄曰人面頫或作俛俯說文低頭也太史卜書頫仰也如此楊雄曰人面頫或作俛俯
禮部韻略
非虞
遇攝虞韻3等合口上麌韻甫小韻方矩切pfio低頭也左傳三命而俯俯共於僂也亦作頫低頭也左傳三命而俯俯共於僂也亦作頫
增韻
非虞
遇攝虞韻3等合口上麌韻甫小韻方矩切pfio俛也古作府說文作俛亦作頫俛也古作府說文作俛亦作頫
五音集韵
非虞
遇攝虞韻3等合口上麌韻非母三等pfio=俛:並上同俛字今音作免=俛:並上同俛字今音作免
洪武正韻
非模合
模韻開口上姥韻撫小韻斐古切fu俛也古作府説文作俛亦作頫俛也古作府説文作俛亦作頫
古今韻會舉要
非孤上麌韻古韻非母pfu說文低頭也本作頫从頁兆聲引太史卜書頫仰字如此揚雄曰人面頫俗頫字作俛前晁錯傳在俛仰之間耳韓信俛出跨下東方朔傳鶴俛啄也師古注即俯字經典今文皆作俯又曲也樂記進俯退俯注曲也言不齊一也通作府荀子府然若渠堰櫽括之於已也列子王府而視之〇案古音流變字亦隨異如俯仰之俯本作頫或作俛今文皆作俯而頫音兆俛音免不復音俯矣說文低頭也本作頫从頁兆聲引太史卜書頫仰字如此揚雄曰人面頫俗頫字作俛前晁錯傳在俛仰之間耳韓信俛出跨下東方朔傳鶴俛啄也師古注即俯字經典今文皆作俯又曲也樂記進俯退俯注曲也言不齊一也通作府荀子府然若渠堰櫽括之於已也列子王府而視之〇案古音流變字亦隨異如俯仰之俯本作頫或作俛今文皆作俯而頫音兆俛音免不復音俯矣
蒙古字韻
H ꡯwu ꡧꡟ上魚韻ɣu()
音韻闡微
非魚虞撮上聲麌韻甫小韻非母三等fy
中原音韻
非魚模合上聲魚模韻fu
韻略易通
風呼模上聲呼模韻fu低首也一作頫低首也一作頫
中州音韻
非魚模合上聲魚模韻甫小韻fu俛也俛也
中華新韻
ㄈ ㄨ 上模韻甲類fu俛頫並同俛頫並同
東國正韻
ㅂ ㅜㅇ 上拘矩屨韻pu
戚林八音
非風 孤姑 陰上孤姑韻hu
分韻撮要
非 孤 陰上孤韻fu俯仰低頭也俯仰低頭也
擬音方案:《廣韻》《切韻》《集韻》:邵榮芬(《禮部韻略》《增韻》《五音集韻》擬音為與《集韻》音韻地位對比得到),《洪武正韻》:小學堂資料,《古今韻會舉要》:竺家寧,《蒙古字韻》:江鍾偉,《音韻闡微》:林慶勛,《中原音韻》:寧繼福,《韻略易通》:張玉來,《中州音韻》:馬樂樂,《中華新韻》:依註音符號,《東國正韻》:申祐先,《戚林八音》:彭攻關,《分韻撮要》:劉鎮發
上古音 Reconstructed Old Chinese
高本漢
pi̯u
王力
pǐwɔ 侯部
鄭張尚芳
poʔ 侯0部
斯塔羅斯金上古前期
poʔ
斯塔羅斯金上古後期
pó
斯塔羅斯金西漢
pwá
斯塔羅斯金東漢
pwá
許思萊上古
poʔ
許思萊東漢
puoᴮ
布之道諧聲域
PO
聲首付
布之道擬音
p(r)oʔ
音節類型B
Dialects 方言
f
fu
上聲(109)
官北京214
官河北邯鄲大名55
官河北邯鄲魏縣55
官江蘇南京212
官江蘇徐州35
官江蘇連雲港
官江蘇連雲港贛榆24
官江蘇淮安漣水212
官江蘇揚州
官江蘇泰州213
官安徽合肥24
官安徽蕪湖213
官安徽蚌埠24
官安徽淮北24
官安徽安慶213
官安徽阜陽24
官安徽阜陽潁上35
官安徽宿州碭山24
官安徽宿州埇橋434
官安徽亳州蒙城24
官山東濟南55
官山東棗莊嶧城24
官山東東營廣饒55
官山東煙台萊州55
官山東煙台蓬萊214
官山東煙台3
官山東濰坊安丘55
官山東濰坊昌邑33
官山東濰坊臨朐55
官山東濟寧3
官山東泰安寧陽55
官山東泰安55
官山東威海環翠213
官山東日照東港55
官山東日照五蓮55
官山東臨沂莒南55
官山東臨沂平邑3
官山東臨沂沂水44
官山東德州3
官山東濱州博興44
官山東菏澤單縣33
官河南鄭州城關44
官河南開封44
官河南洛陽53
官河南平頂山新華55
官河南新鄉長垣55
官河南濮陽55
官河南許昌55
官河南漯河召陵55
官河南南陽南召33
官河南商丘梁園55
官河南商丘睢縣55
官河南信陽323
官河南周口淮陽55
官河南駐馬店平輿33
官湖北武漢42
官湖北宜昌42
官湖北襄陽襄樊55
官湖北荊門鍾祥53
官湖北黃岡紅安
官湖北天門11
官湖南常德31
官湖南張家界大庸41
官湖南郴州53
官湖南永州寧遠45
官湖南懷化會同24
官廣西柳州雒容52
官廣西桂林臨桂42
官重慶江津42
官四川成都53
官四川自貢53
官四川雅安漢源53
官四川涼山西昌45
官貴州貴陽42
官貴州遵義53
官貴州黔東南丹寨55
官雲南昆明53
官雲南昭通53
官雲南紅河蒙自31
官雲南大理53
官陝西西安53
官陝西咸陽三原52
官陝西漢中漢臺35
官甘肅蘭州44
官甘肅武威民勤212
官甘肅張掖山丹212
官青海西寧53
官新疆吐魯番51
官新疆巴音郭楞焉耆51
吳江蘇蘇州52
吳浙江溫州35
吳浙江台州仙居423
閩福建三明將樂51
閩廣東中山隆都24
客江西贛州南康42
客江西贛州寧都214
客廣東廣州從化21
客廣東韶關南雄31
客廣東深圳31
客廣東梅州梅縣31
客廣東東莞21
湘湖南長沙41
湘湖南永州53
湘廣西桂林灌陽55
粵廣東深圳寶安11
粵廣東珠海前山13
粵澳門13
平湖南永州寧遠33
平廣西桂林朝陽23
陰上(43)
官江蘇南通
官甘肅酒泉敦煌43
官甘肅臨夏43
官青海海東循化33
吳浙江衢州開化53
吳浙江麗水雲和53
客廣西南寧馬山31
客廣西玉林北流42
粵廣東廣州35
粵廣東韶關35
粵廣東珠海斗門55
粵廣東佛山35
粵廣東佛山順德24
粵廣東江門白沙45
粵廣東肇慶35
粵廣東肇慶封開52
粵廣東清遠35
粵廣東清遠連山55
粵廣東東莞35
粵廣東雲浮35
粵廣東雲浮羅定35
粵廣西南寧35
粵廣西柳州融水55
粵廣西桂林臨桂42
粵廣西梧州蒙山42
粵廣西北海35
粵廣西欽州35
粵廣西貴港桂平35
粵廣西貴港南江34
粵廣西玉林北流35
粵廣西玉林博白33
粵廣西百色35
粵廣西賀州信都52
粵廣西崇左寧明35
粵香港35
平湖南永州道縣55
平廣東韶關35
平廣西南寧亭子33
平廣西柳州融水55
平廣西桂林平樂45
平廣西梧州藤縣33
平廣西玉林福綿33
平廣西賀州九都話55
陽平(10)
官山東濟南章丘55
官山東淄博博山3
官山東濰坊壽光2
官山東聊城2
官山東濱州鄒平55
官陝西寶雞53
官甘肅酒泉肅州53
官新疆烏魯木齊52
官新疆哈密51
官新疆昌吉吉木薩爾51
陰去(3)
吳上海35
吳上海浦東新區35
吳浙江衢州龍游52
陰平(2)
官陝西延安寶塔213
平廣西賀州富川七都話52
陽去(2)
客廣東韶關新豐31
平廣西賀州富川八都話55
fəu
陰上(3)
粵廣西南寧賓陽33
粵廣西欽州靈山55
粵廣西來賓武宣45
fɐu
陰上(2)
粵廣西百色那畢33
粵廣西崇左24
fou
陰上(2)
平廣西崇左扶綏33
平雲南文山富寧33
føy
上聲(1)
吳浙江溫州35
fuo
陰上(1)
吳福建南平浦城44
fuɤ
陰上(1)
吳江西上饒廣豐52
fʊ
上聲(1)
粵香港新界35
fɔu
陰上(1)
平廣西百色田東33
h
hu
上聲(8)
閩福建福州32
閩福建廈門53
閩福建莆田仙游32
閩福建漳州漳浦53
閩福建寧德福安42
閩福建寧德古田42
客廣東惠州35
粵廣東中山石岐213
陰上(4)
閩福建泉州南安55
閩廣東汕頭53
閩廣東潮州53
閩廣西貴港平南45
陰去(1)
吳上海浦東新區35
x
xu
上聲(3)
官安徽淮南鳳台34
閩福建南平建甌21
閩福建寧德柘榮51
xəu
上聲(1)
湘湖南婁底雙峰31
xo
上聲(1)
閩福建南平建陽21
陰上(1)
閩福建三明沙縣21
pʰ
pʰu
上聲(1)
客廣西玉林博白21
ʔ
ʔu
陽上(1)
粵廣西河池宜州24
Notes 註
俯 *俛頫
「俛」也是「勉」的异体字;「頫」也读tao1、tiao4等古义,现均已不用。「俛」为「俯」的异体字盖为会意。「頫」作专名另出字头,并已简化为「𫖯」。
俯 㾈
王力《同源字典》認為:兩者同音,彎曲義同源
漢語多功能字庫
略說: 金文從「勹」,「府」聲。「勹」象人彎腰俯身,低頭向地,是「俯」的初文,後加「府」為聲符。本義是低頭彎腰向地。54 字
詳解: 金文從「勹」,「府」聲。「勹」象人的身軀彎下去,頭或臉朝著地。是「俯」的初文。「俯」是彎腰曲背,這是極其恭敬的姿勢,所以也引申出屈身恭聽的意思,如「俯首甘為孺子牛」(參王鳳陽)。
金文用作人名,伯婁簋:「白(伯)婁俯乍(作)寶簋」。
戰國竹簡借「府」字來表示「俯」,《上博竹書五.三德》簡15:「府(俯)視地利」。
由於「頫」、「俛」也有俯首低頭之意,故後來讀音漸漸與「俯」字相同,與「俯」字一同表示低頭彎腰之意。「頫」、「俛」、「俯」是同義換讀的關係,即不管「頫」、「俛」的本來讀音,把它們讀為「俯」,直接用來表示低頭俯身的「俯」(參裘錫圭)。276 字相關漢字: 勹,府,頫,俛
Relatives 相關字
Index in character sets 字符集索引
SetIDExtraG0
2409
-G1
2409
-G7
10.丿.91
-GT
0214
-GKX
0106.06
康熙字典-GHZR
0219.09
汉语大字典-GZFY
494107
-GZJW
007711
-G通规
1966
-G常用
常.10.140
-G京族
fu3.3.0
-G古籍
02656
-HB1
ADC1
-H常用
0171
-T1
5204
全字庫-T甲表
00172
異體字字典-T本土
0200
-J0
4877
-JMJ
006796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J表外
0841
-K0
6086
-K人名
一..2190
-KP0
6264
-V2
10623
-
讀音 Readings
kMandarin
fǔ
FU3
(v2.1.0-6.0.0)
kHanyuPinlu
fǔ(22)
fu3(22)
(v4.0.1-6.2.0)
kTGHZ2013
102.010:fǔ
kHanyuPinyin
10182.090:fǔ
kXHC1983
0340.020:fǔ
0340.020:fǔ
(v5.1.0)
kCantonese
fu2
FU2
(v2.1.0-4.0.1)
kJapanese
フ ふせる
kJapaneseKun
FUSERU
kJapaneseOn
FU
kKorean
PWU
kHangul
부:0N
부
(v5.0.0-10.0.0)
kTang
*biǒ
*biǒ
(v4.1.0-5.1.0)
bio2
(v4.0.1)
kDefinition
bow down, face down, look down
來源 IRG Sources
kIRG_GSource
G0-3829
0-3829
(v3.0.0-5.2.0)
kIRG_HSource
HB1-ADC1
kIRG_TSource
T1-5424
1-5424
(v3.0.0-5.2.0)
kIRG_JSource
J0-506D
0-506D
(v3.0.0-5.2.0)
kIRG_KSource
K0-5C76
0-5C76
(v3.0.0-5.2.0)
kIRG_KPSource
KP0-DEE0
kIRG_VSource
V2-8A37
2-8A37
(v3.1.1-5.2.0)
kRSUnicode
9.8
kTotalStrokes
10
kIICore
AGTJHKMP
2.1
(v4.1.0-6.3.0)
辭典索引 Dictionary Indices
kCowles
818
kDaeJaweon
0226.010
kFennIndex
142.05
kGSR
0136r
kHanYu
10182.090
kIRGDaeJaweon
0226.010
kIRGDaiKanwaZiten
00722
(v3.0.0-15.0.0)
kIRGHanyuDaZidian
10182.090
kIRGKangXi
0106.060
kKangXi
0106.060
kKarlgren
45
kMatthews
1929
kMeyerWempe
551
kMorohashi
00722
kNelson
0484
kSBGY
260.21
辭典資料 Dictionary-like Data
kCangjie
OIOI
kCihaiT
110.601
kFenn
20C
kFourCornerCode
2024.0
kFrequency
5
(v3.2.0-15.1.0)
kGradeLevel
5
kHKGlyph
0171
kPhonetic
382
kUnihanCore2020
GHJKMPT
其他碼位 Other Mappings
kBigFive
ADC1
kCCCII
21316F
kCNS1986
1-5424
kCNS1992
1-5424
kEACC
21316F
kGB0
2409
kGB1
2409
kJis0
4877
kKoreanName
2015
kKPS0
DEE0
(v3.1.1-15.0.0)
kKSC0
6086
(v2.1.0-15.0.0)
kMainlandTelegraph
0214
kTaiwanTelegraph
0214
kTGH
2013:1966
kXerox
256:170
部首餘筆 Radical-Stroke Counts
kRSAdobe_Japan1_6
C+4166+9.2.8
kRSKangXi
9.8
(v2.1.0-15.0.0)
異體 Variants
kSemanticVariant
U+982B<kMatth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