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冃(.,T)
U+5191(Basic)
冂部7畫 共9畫 核心字
官話
zhou4
粵語
zau6
日語
チュウ
ジュウ
韓語
越南
trụ
廣韻
澄/尤/去
集韻
澄/尤/去
訓読
かぶと(兜)
よろい(鎧)
Sources 各源例字
GE-316D
HB1-AB60
T1-5024
J0-5149
K2-242C
KP1-3751
Old versions 舊版本
IVD
00Ad
Comparison 用字對比
Evolution 字形演化
甲骨文
賓組
甲骨文
黃組
西周
甲骨文
西周
春秋
金文
春秋晚期
戰國
金文
戰國早期
戰國
金文
戰國晚期
說文小篆
石經
開成石經
印刷字體
廣韻
印刷字體
增韻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
當代
標準字形
當代
標準字形
Origin 字源諸說
《說文解字》: 直又切兜鍪也。从冃由聲。《司馬法》冑从革。
《字源》:形声 《漢多》:甲金文從「冃」,「由」聲,「冃」是「冑」的象形初文。西周金文或於下部增加代表頭部的意符「目」。本義是頭盔。《說文新證》:見「胄」
Meaning 字義
zhou4
(1)
古代战士作战时保护头部的帽子helmet
Kinship diagram of variants 異體字圖譜
《說文解字》WFG
冃部 003𩊄
《說文解字》
直又切兜鍪也。从冃由聲。《司馬法》冑从革。
《說文解字繫傳》
長宥反兜鍪也。從冃由聲。 [臣鍇曰:「胄胤之胄,別從肉作胄。」] 《司馬法》胄從革。
《說文解字注》
直又切兜鍪也。 [《𠑹部》兜下曰:兜鍪,首鎧也。按古謂之冑。漢謂之兜鍪。今謂之盔。] 从冃。由聲。 [直又切。三部。] 《司馬法》冑从革。 [《荀卿子》,鹽鐵論,《大玄》皆作䩜。]
《康熙字典》
【子集下】【冂字部】 【唐韻】【集韻】直祐切【韻會】【正韻】直又切,𠀤音宙。【說文】兜鍪。从冃,由聲。【徐曰】介冑字从冃,冃音冒。【詩·魯頌】公徒三萬,貝冑朱綅。【韻會】或作𩊄,亦作䩜。【荀子·議兵篇】冠䩜帶劒。【正韻】冑與胄子之胄不同。經典多混,傳寫譌也。 說文(121)
Phonology 音韻
標準語 Official Languages
官話
zhou4 [tʂou51] ㄓㄡˋ
粵語
zau6 [tsɐu2] 介冑(披甲戴盔), 貝冑, 躬擐甲冑
日語
チュウ [tɕɨː] [漢]
ジュウ [ʑɨː] [呉]
韓語
[tɕu]
越南
trụ [tɕu3ˀ2ʔ]
韻書 Rime Books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釋義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
廣韻
3小韻直祐ȡiəu介冑說文曰兜鍪也介冑說文曰兜鍪也
刊謬補缺切韻
3小韻直祐ȡĭəu(冑),兜鍪。(冑),兜鍪。
集韻
3小韻直祐ȡiəu說文兠(兜)鍪也从冃司馬法从革或書作䩜說文兠(兜)鍪也从冃司馬法从革或書作䩜
增韻
3小韻直又ȡiəu兠鍪亦作䩜下从月冃音冒與胄子之胄不同經典多混傳寫訛也或作恐混也兠鍪亦作䩜下从月冃音冒與胄子之胄不同經典多混傳寫訛也或作恐混也
洪武正韻
尤齊小韻直又dʒiou
中華新韻
tʂou
戚林八音
低聲 秋周 陽去秋周tiu
分韻撮要
陽去tʃɐu后裔也又甲胄后裔也又甲胄
擬音方案:《廣韻》《切韻》《集韻》:邵榮芬(《禮部韻略》《增韻》《五音集韻》擬音為與《集韻》音韻地位對比得到),《洪武正韻》:小學堂資料,《古今韻會舉要》:竺家寧,《蒙古字韻》:江鍾偉,《音韻闡微》:林慶勛,《中原音韻》:寧繼福,《韻略易通》:張玉來,《中州音韻》:馬樂樂,《中華新韻》:依註音符號,《東國正韻》:申祐先,《戚林八音》:彭攻關,《分韻撮要》:劉鎮發
韻部 Rime
西漢
東漢
上古音 Reconstructed Old Chinese
高本漢
dʰi̯ɷk
董同龢
dʰjŏɡ 幽部
李方桂
drjəgwh 幽部
鄭張尚芳
l'ɯwɢs 奧2部
白-沙
*[l]ru-s
斯塔羅斯金上古前期
Łhus
斯塔羅斯金上古後期
Łhuh
斯塔羅斯金西漢
Łhǝwh
斯塔羅斯金東漢
lhǝwh
許思萊上古
driuh
r-liuh
許思萊東漢
ḍuᶜ
布之道諧聲域
LIU
聲首
LIUK
聲首
布之道擬音
lr(i)u(k)h
音節類型B
Dialects 方言
t
tiu
陰去(1)
福建莆田仙游52
ts
tsu
上聲(1)
廣東梅州梅縣31
Notes 註
冑 褎 袖 韜 慆
《ABC上古漢語詞源詞典》認為:「冑」的頭盔義、「褎」的服飾華美義、「袖」的袖子義、「韜」「慆」的劍套義同源
漢語多功能字庫
 略說: 甲金文從「冃」,「由」聲,「冃」是「冑」的象形初文。西周金文或於下部增加代表頭部的意符「目」。本義是頭盔。
53 字
 詳解: 甲金文從「冃」,「由」聲,「冃」是「冑」的象形初文。西周金文或於下部增加代表頭部的意符「目」。本義是頭盔。戰國竹簡從「革」,「由」聲,與《說文》或體同形。「革」可能表示頭盔的質料。《說文》:「冑,兜鍪也。從冃,由聲。𩊄(䩜),《司馬法》冑从革。」

  甲骨文疑為方國名。金文表示頭盔,豦簋:「冑、干、戈」,指頭盔、盾牌、戈。中山王。小盂鼎:「貝冑一、金干一」,指以貝裝飾的頭盔一個,青銅製造的盾牌一個。《詩.魯頌.閟宮》:「貝冑朱綅」,指以貝裝飾頭盔,以朱紅色的線來連綴貝殼。

  戰國竹簡用作動詞,表示戴頭盔,《清華簡一.耆夜》簡5:「人備(服)余不冑」,意謂別人全副武裝,我連頭盔也不戴。

  此外,注意區別「冑」、「胄」。「冑」字下部從「冃」,而「胄」字下部從「肉」。「冑」是頭盔,「胄」是王族的後代,兩者不可相混。358 字相關漢字: 冃,由,目,革,胄,肉

Relatives 相關字
Yixiezi 異寫字 (works in progress)
Index in character sets 字符集索引
SetIDExtraGE 1777 -GKX 0129.20 康熙字典-GHZR 2208.07 汉语大字典-G古籍 13798 -HB1 AB60 -H常用 0297 -T1 4804 全字庫-T甲表 00300 異體字字典-T本土 0350 -J0 4941 -JMJ 007317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J表外 0662 -K2 0412 -K人名 一..4520 -KP1 3751 -
讀音 Readings
kMandarin
zhòu
ZHOU4 (v4.0.1-6.0.0)
MO4 ZHOU4 (v3.1.0-3.2.0)
ZHOU4 (v2.1.0-3.0.0)
kHanyuPinyin
32059.090:zhòu
kCantonese
zau6
JAU6 (v2.1.0-4.0.1)
kJapanese
チュウ ジュウ かぶと よろい
kJapaneseKun
KABUTO YOROI
kJapaneseOn
CHUU
kKorean
CWU
kHangul
주:N
kTang
djhiòu
djhiòu (v4.1.0-5.1.0)
kDefinition
helmet
來源 IRG Sources
kIRG_GSource
GE-316D
GE-226D (v6.0.0-12.1.0)
E-226D (v3.0.0-5.2.0)
kIRG_HSource
HB1-AB60
kIRG_TSource
T1-5024
1-5024 (v3.0.0-5.2.0)
kIRG_JSource
J0-5149
0-5149 (v3.0.0-5.2.0)
kIRG_KSource
K2-242C
2-242C (v3.0.0-5.2.0)
kIRG_KPSource
KP1-3751
kRSUnicode
13.7
kTotalStrokes
9
kIICore
ATJHK
2.1 (v4.1.0-6.3.0)
辭典索引 Dictionary Indices
kCowles
166
kDaeJaweon
0291.130
kFennIndex
91.03
kGSR
1079i
kHanYu
32059.090
kIRGDaeJaweon
0291.130
kIRGDaiKanwaZiten
01537 (v3.0.0-15.0.0)
kIRGHanyuDaZidian
32059.090
kIRGKangXi
0129.200
kKangXi
0129.200
kMatthews
1297
kMorohashi
01537
kNelson
3747
kSBGY
435.01
434.46 435.01 (v3.2.0)
辭典資料 Dictionary-like Data
kCangjie
LWB
kCihaiT
165.205
kFourCornerCode
5022.7
kHKGlyph
0297
kPhonetic
1512*
kUnihanCore2020
HJMT
其他碼位 Other Mappings
kBigFive
AB60
kCCCII
213333
kCNS1986
1-5024
kCNS1992
1-5024
kEACC
213333
kJis0
4941
kKoreanName
2015
kKPS1
3751 (v3.1.1-15.0.0)
kTaiwanTelegraph
0378
部首餘筆 Radical-Stroke Counts
kRSAdobe_Japan1_6
C+4224+13.2.7
kRSKangXi
13.7 (v2.1.0-15.0.0)
異體 Variants
kSemanticVariant
U+4F37<kFenn U+80C4<kFenn
kZVariant
U+80C4 (v2.1.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