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話
fan3
fan4
粵語
faan2
faan1
faan3
日語
タン
ハン
ホン
ヘン
ベン
韓語
반
越南
phiên
phản
廣韻
幫/元合/上
滂/元合/平
集韻
非/元開/上
非/元開/去
敷/元開/平
敷/元開/去
並/删開/上
訓読
かえす(返す)
かえって(却って)
かえる(返る)
そむく(背く)
そらす(反らす)
そる(反る)
Sources 各源例字
G0-3734
HB1-A4CF
T1-4530
J0-483F
K0-5A63
V1-4E2D
KP0-DCEB
Old versions 舊版本
IVD

00Ad
Evolution 字形演化
商
甲骨文
黃組
商
甲骨文
無名組
商
金文
商
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
春秋
金文
春秋晚期
戰國
金文
戰國早期
楚(戰國)
簡帛
郭店
楚(戰國)
簡帛
上博
楚(戰國)
簡帛
包山
楚(戰國)
簡帛
天星觀
楚(戰國)
簡帛
望山
楚(戰國)
簡帛
曾侯乙墓
楚(戰國)
簡帛
新蔡葛陵
秦
簡帛
睡虎地
秦
簡帛
嶽麓書院
秦
簡帛
龍崗
秦
簡帛
里耶
漢
簡帛
張家山
漢
隸書
漢
說文小篆
東漢
傳抄
說文解字
宋
傳抄
集篆古文韻海
宋
傳抄
汗簡
宋
傳抄
古文四聲韻
宋
傳抄
集古文韻上聲韻第三
宋
傳抄
古文四聲韻
漢
石經
熹平石經
唐
石經
開成石經
宋
印刷字體
廣韻
宋
印刷字體
增韻
明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清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
當代
標準字形
陸
當代
標準字形
港
當代
標準字形
台
當代
標準字形
日
當代
標準字形
韓
Calligraphy 後世書法
Origin 字源諸說
《說文解字》:
府遠切
覆也。从又,厂反形。
古文。
Meaning 字義
fan3
fan4
(1)
翻转reverse
(2)
掉转(转到相反的方向);掉转头to turn around
(3)
颠倒;方向相背 与“正”相对 如:反比例;反作用;反其道而行之to reverse
(4)
同「返」 返回to go back
→返
fan3
(1)
还,回归 也作「反」to go back
(5)
送还;归还to return
(6)
复,回报retaliation
(7)
重复to repeat
(8)
报复to revenge
(9)
违背,违反contrary to
(10)
反抗;背叛 如:官逼民反to resist
(11)
反省to introspect
(12)
类推
(13)
反对 如:反贪污;反浪费against
(14)
古代官府批复文书用语
(15)
副词 反而;相反on the contrary
(16)
姓
(17)
纠正错案
(18)
倾倒
(19)
我国传统的一种注音方法,在反切上字和下字之后加一“反”字,表示用这两个字来拼注一个字的音 也作「翻」,又称“切”,合称“反切”
(20)
「翻」
→翻
fan1
(2)
翻卷;翻腾to turn and roll, to reverse
(21)
[反反]也作“「昄」昄” 慎重貌
(22)
通「販」
→販
fan4
(1)
贩卖货物的行商或小商人 如:摊贩;菜贩;小贩peddler
(布)
faanc 1.反 2.打喷嚏 ~ xic
(壯)
壯字用同「旙」
→旙
(壯)
fan ()张;()件;()条;()床
→旛
fan1
(1)
长幅下垂的旗 后作「幡」
→幡
fan1
(2)
旗帜streamer
(壯)
fanj (旧病)复发
(壯)
壯字用同「返」
→返
(壯)
fanq <方>小贩;贩卖
(喃)
phản 詞:làm phản 義:reverse, opposite, contrary, anti
(喃)
◎ Hành động ngược lại. Chống lại.#C1: 反 phản
(喃)
◎ Bộ ván ghép làm chỗ nằm.#C1: 反 phản
Kinship diagram of variants 異體字圖譜
《說文解字》WFG
《說文解字》
府遠切
覆也。从又,厂反形。
古文。
《說文解字繫傳》
府晚反
覆也。從又、厂。反形。 [臣鍇曰:「又,反手也;厂,象物之反覆。此指事。」]
古文反。
《說文解字注》
府遠切
覆也。 [覆,覂也。] 从又, [必有覆之者。] 厂。 [各本作厂反形。未允。《韵會》無反形字。然則當云厂聲而奪也。厂呼旱切。反府遠切。十四部。]
古文。
《康熙字典》
【子集下】【又字部】 〔古文〕𠬡【唐韻】府遠切【集韻】【韻會】甫遠切,𠀤音返。【說文】覆也。从又,厂。【詩·周頌】福祿來反。【註】言福祿之來,反覆不厭也。又【前漢·𨻰勝傳】使者五反。【註】師古曰:反,謂回還也。
又【唐韻】【集韻】【韻會】孚袁切【正韻】孚艱切,𠀤音幡。【廣韻】斷獄平反。【韻會】錄囚平反之,謂舉活罪人也。【增韻】理正幽枉也。【前漢·食貨志】杜周治之,獄少反者。【註】反,音幡。又通作翻。【前漢·張安世傳】反水漿。
又【集韻】【韻會】𠀤部版切,翻上聲。【集韻】難也。【詩·小雅】威儀反反。沈重讀。
又【集韻】方願切,音販。難也。【詩·小雅】威儀反反。毛萇說。一曰順習貌。
又【正韻】販亦作反。【荀子·儒效篇】積反貨而爲商賈。
又【集韻】孚萬切,音娩。覆也。 說文(121)
Phonology 音韻
標準語 Official Languages
官話
fan3 [fan214] ㄈㄢˇ
fan4 [fan51] ㄈㄢˋ
粵語
faan2 [faːn35] 反目, 反光, 反串, 反坐, 反派, 反省, 反映, 反叛, 反思, 反差, 反常, 反話, 反駁, 反撲, 反應, 反擊, 反脣相譏, 反樸歸真, 反對, 相反, 造反
faan1 [faːn5] 反切, 平反
faan3 [faːn3] 反反(慎重)
日語
タン [taɴ]
ハン [haɴ] [漢]
ホン [hoɴ] [呉]
ヘン [heɴ] [漢]
ベン [beɴ] [呉]
韓語
반 [pan]
越南
phiên [fiə̯n33]
phản [fan313]
韻書 Rime Books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釋義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
廣韻
幫元合
山攝元韻3等合口上阮韻反小韻府遠切piuɐn反覆又不順也府逺切六反覆又不順也府逺切六
滂元合
山攝元韻3等合口平元韻飜小韻孚袁切pʰiuɐn斷獄平反又方晚切斷獄平反又方晚切
刊謬補缺切韻
幫元合
山攝元韻3等合口上阮韻反小韻府遠切pĭwɐn府逺反。覆。五。府逺反。覆。五。
集韻
非元開
山攝元韻3等開口上阮韻反小韻甫遠切pfiɐn甫逺切反說文覆也古作𠬡或作仮甫逺切反說文覆也古作𠬡或作仮
非元開
山攝元韻3等開口去願韻販小韻方願切pfiɐn難也詩威儀反反毛萇說一曰順習皃難也詩威儀反反毛萇說一曰順習皃
敷元開
山攝元韻3等開口平元韻翻小韻孚袁切pfʰiɐn覆也漢書録囚平反之覆也漢書録囚平反之
敷元開
山攝元韻3等開口去願韻婏小韻孚萬切pfʰiɐn覆也覆也
並删開
山攝删韻2等開口上潸韻阪小韻部版切bɐn難也詩威儀反反沈重讀難也詩威儀反反沈重讀
禮部韻略
非元開
山攝元韻3等開口上阮韻反小韻甫遠切pfiɐn甫逺切釋云覆也一曰不順又孚袁及新補蒲版二切見元潸二韻甫逺切釋云覆也一曰不順又孚袁及新補蒲版二切見元潸二韻
敷元開
山攝元韻3等開口平元韻翻小韻孚袁切pfʰiɐn平反釋云覆也㫁獄平反又甫逺及新補蒲版二切見阮澘二韻平反釋云覆也㫁獄平反又甫逺及新補蒲版二切見阮澘二韻
並删開
山攝删韻2等開口上潸韻反小韻蒲版切bɐn蒲版切順習貌詩威儀反反新補添入又孚袁甫逺二切見元阮二韻蒲版切順習貌詩威儀反反新補添入又孚袁甫逺二切見元阮二韻
增韻
非元開
山攝元韻3等開口上阮韻反小韻甫遠切pfiɐn甫逺切反覆又元潸願三韻甫逺切反覆又元潸願三韻
非元開
山攝元韻3等開口去願韻販小韻方願切pfiɐn荀子積反貨而為商賈又元阮潸三韻重增荀子積反貨而為商賈又元阮潸三韻重增
敷元開
山攝元韻3等開口平元韻翻小韻孚袁切pfʰiɐn平反理正幽枉也又與翻同張安世傳反水漿後漢書反水不收又阮潸願三韻平反理正幽枉也又與翻同張安世傳反水漿後漢書反水不收又阮潸願三韻
並删開
山攝删韻2等開口上潸韻昄小韻蒲版切bɐn順習貎詩威儀反反又元阮願三韻增入順習貎詩威儀反反又元阮願三韻增入
五音集韵
敷元合
山攝元韻3等合口平元韻敷母三等pfʰiuɐn斷獄平反又方晚切斷獄平反又方晚切
非元合
山攝元韻3等合口上阮韻非母三等pfiuɐn府逺切反覆又不順也十四字府逺切反覆又不順也十四字
並山删開
山攝山韻2等開口上産韻並母二等bæn難也詩威儀反反沈重讀難也詩威儀反反沈重讀
非元合
山攝元韻3等合口去願韻非母三等pfiuɐn難也詩威儀反反毛萇說一曰順習貌難也詩威儀反反毛萇說一曰順習貌
敷元合
山攝元韻3等合口去願韻敷母三等pfʰiuɐn覆也覆也
洪武正韻
幫删合
删韻合口上産韻版小韻補綰切puan順習貌詩威儀反反又刪諫二韻順習貌詩威儀反反又刪諫二韻
非删開
删韻開口去諫韻販小韻方諫切fan荀子積反貨而爲商賈又見刪產韻荀子積反貨而爲商賈又見刪產韻
非删開
删韻開口平删韻翻小韻孚艱切fan平反理正幽枉也又與翻同張安世傳反水漿後漢書反水不收又産諫二韻平反理正幽枉也又與翻同張安世傳反水漿後漢書反水不收又産諫二韻
非删合
删韻合口上産韻返小韻甫版切fuan反覆又見删諫二韻反覆又見删諫二韻
古今韻會舉要
敷干平元韻干韻敷母pfʰan平反也漢書録囚平反之謂舉活罪人也増韻理正幽枉也史平凖書杜周治之獄少反者通作幡前漢張歐傳上其獄事可郤郤之注退令更平幡之又阮澘韻平反也漢書録囚平反之謂舉活罪人也増韻理正幽枉也史平凖書杜周治之獄少反者通作幡前漢張歐傳上其獄事可郤郤之注退令更平幡之又阮澘韻
非干上阮韻笴韻非母pfan甫逺切次宮清音說文●覆也从又厂徐曰又手也厂象物之反覆此指事古作●又元潸願韻甫逺切次宮清音說文●覆也从又厂徐曰又手也厂象物之反覆此指事古作●又元潸願韻
並干上潸韻笴韻並母ban難也詩威儀反反沈重讀又元阮願韻〇禮韻續降難也詩威儀反反沈重讀又元阮願韻〇禮韻續降
蒙古字韻
h ꡜan ꡋ平寒韻xan()
h ꡜan ꡋ上寒韻xan()
音韻闡微
敷寒删先元真文合一陰平元韻翻小韻敷母三等fuan
非寒删先元真文合一上聲阮韻反小韻非母三等fuan
中原音韻
非寒山合上聲寒山韻fuan
非寒山合陰平寒山韻fuan
韻略易通
風山寒開舒上聲山寒韻fan背也背也
中州音韻
非寒山開平聲寒山韻翻小韻fan平~理正幽枉也平~理正幽枉也
非寒山開上聲寒山韻反小韻fan~覆~覆
中華新韻
ㄈ ㄢ 上寒韻甲類fan
東國正韻
ㅃ ㅏㄴ 上干笴旰葛韻ban
ㅂ ㅓㄴ 上鞬寋建訐韻pən
ㅍ ㅓㄴ 平鞬寋建訐韻pʰən
戚林八音
非風 歡官 陰上歡官韻huaŋ
分韻撮要
非 翻 陰上翻韻fan反覆不順也反覆不順也
擬音方案:《廣韻》《切韻》《集韻》:邵榮芬(《禮部韻略》《增韻》《五音集韻》擬音為與《集韻》音韻地位對比得到),《洪武正韻》:小學堂資料,《古今韻會舉要》:竺家寧,《蒙古字韻》:江鍾偉,《音韻闡微》:林慶勛,《中原音韻》:寧繼福,《韻略易通》:張玉來,《中州音韻》:馬樂樂,《中華新韻》:依註音符號,《東國正韻》:申祐先,《戚林八音》:彭攻關,《分韻撮要》:劉鎮發
韻部 Rime
西漢
元
東漢
元
魏
元
晉
元
宋北魏後期
元魂痕
北魏後期北齊
元魂痕
齊梁陳北周隋
元魂痕
上古音 Reconstructed Old Chinese
高本漢
pi̯wăn
王力
pǐwan 元部
董同龢
pjuăn 元部
周法高
pjwan 元部
李方桂
pjanx 元部
鄭張尚芳
panʔ 元1部
pʰan 元1部
白-沙
*[b]ˤranʔ
*Cə.panʔ
斯塔羅斯金上古前期
planʔ
斯塔羅斯金上古後期
pań
斯塔羅斯金西漢
pań
斯塔羅斯金東漢
pwań
許思萊上古
panʔ
許思萊東漢
puɑnᴮ
布之道諧聲域
PAN
聲首反
布之道擬音
panʔ
音節類型B
pʰan
音節類型B
Dialects 方言
f
fan
上聲(171)
官北京214 (未註明異讀原因)
官北京平谷213
官天津南開213
官天津武清214
官天津寶坻213
官天津靜海213
官河北唐山樂亭34
官河北唐山遷西213
官河北秦皇島北戴河214
官河北邯鄲大名55
官河北邯鄲魏縣55
官河北邢臺巨鹿55
官河北保定淶水24
官河北承德平泉214
官河北承德興隆213
官河北廊坊霸州214
官河北廊坊廣陽214
官內蒙古通遼科爾沁213
官內蒙古呼倫貝爾海拉爾213
官內蒙古興安烏蘭浩特213
官內蒙古錫林郭勒錫林浩特213
官遼寧沈陽213
官遼寧鞍山海城214
官遼寧丹東213
官遼寧錦州213
官遼寧營口蓋州213
官遼寧阜新細河213
官遼寧遼陽白塔213
官遼寧盤錦213
官遼寧鐵嶺昌圖213
官遼寧鐵嶺開原213
官遼寧朝陽北票213
官遼寧葫蘆島綏中213
官吉林長春南關213
官吉林吉林龍潭213
官吉林四平梨樹213
官吉林遼源龍山213
官吉林通化東昌213
官吉林白山渾江213
官吉林松原寧江213
官吉林白城大安213
官吉林白城洮南213
官吉林延邊敦化213
官吉林延邊琿春213
官黑龍江哈爾濱213
官黑龍江齊齊哈爾泰來213
官黑龍江雞西虎林213
官黑龍江雞西雞冠213
官黑龍江雞西密山213
官黑龍江雙鴨山集賢213
官黑龍江大慶肇州213
官黑龍江伊春嘉蔭213
官黑龍江佳木斯同江213
官黑龍江七台河勃利213
官黑龍江牡丹江林口213
官黑龍江牡丹江寧安213
官黑龍江黑河嫩江213
官黑龍江綏化蘭西213
官黑龍江綏化肇東213
官黑龍江大興安嶺漠河213
官安徽安慶213
官安徽阜陽潁上35
官安徽宿州碭山24
官安徽池州貴池213
官江西吉安永豐24
官山東煙台蓬萊214
官山東煙台3
官山東威海環翠213
官山東臨沂平邑3
官山東菏澤單縣33
官河南鄭州城關44
官河南開封44
官河南洛陽53
官河南平頂山新華55
官河南新鄉長垣55
官河南濮陽55
官河南許昌55
官河南漯河召陵55
官河南南陽南召33
官河南商丘睢縣55
官河南信陽323
官河南周口淮陽55
官湖北武漢42
官湖北十堰丹江口33
官湖北宜昌42
官湖北襄陽襄樊55
官湖北荊門鍾祥53
官湖北黃岡紅安
官湖北隨州曾都353
官湖北天門11
官湖南常德31
官湖南懷化會同24 (~復)
官湖南懷化靖州31
官湖南湘西吉首53
官廣西柳州雒容52
官廣西桂林臨桂42
官廣西百色西林45
官廣西來賓武宣53
官重慶53
官重慶江津42
官四川成都53
官四川自貢53
官四川攀枝花仁和53
官四川廣元劍閣352
官四川內江威遠42
官四川樂山井研42
官四川南充53
官四川眉山東坡53
官四川宜賓屏山42
官四川廣安53
官四川達州達縣53
官四川雅安漢源53
官四川巴中南江353
官四川資陽安嶽42
官四川涼山西昌45
官貴州貴陽42
官貴州遵義53
官貴州安順西秀54
官貴州畢節3
官貴州銅仁思南42
官貴州銅仁玉屏42
官貴州黔西南興義53
官貴州黔東南黎平31
官雲南昭通53
官雲南臨滄臨翔53
官西藏拉薩53
官陝西安康平利445
官甘肅蘭州44
官甘肅隴南康縣55
官新疆吐魯番51
官新疆石河子55
閩福建南平邵武55
閩廣東中山隆都24 (文讀,白讀。)
閩海南定安315 (文)
閩海南澄邁21 (文)
閩台灣苗栗三義31
客福建南平邵武
客江西九江修水21
客江西贛州寧都214
客江西宜春奉新21
客湖南株洲攸縣31
客廣東深圳31
客廣東惠州35
客廣東梅州梅縣31
客廣東梅州五華31
客廣東汕尾海豐35
客廣東東莞21
客廣西玉林博白21
客香港沙田31
客台灣新竹芎林24
贛安徽安慶太湖31
贛安徽池州東至35
贛江西南昌213
贛江西南昌進賢
贛江西九江彭澤
贛江西新余分宜
贛江西撫州黎川44
贛湖北荊州監利21
贛湖南長沙瀏陽24
贛湖南岳陽平江
湘湖南長沙41
湘湖南株洲42
湘湖南邵陽綏寧44
湘湖南岳陽42
湘湖南益陽安化21
湘湖南益陽南縣42
粵廣東珠海前山13
粵廣東茂名化州35
粵廣東中山石岐213
粵廣西防城港東興24
粵澳門13
陰上(36)
官青海海東循化33
客廣西南寧馬山31
客廣西玉林北流42
粵廣東廣州35
粵廣東韶關35
粵廣東珠海斗門55
粵廣東佛山35
粵廣東佛山順德24
粵廣東江門白沙45
粵廣東肇慶35
粵廣東肇慶封開52
粵廣東清遠35
粵廣東清遠連山55
粵廣東雲浮羅定35
粵廣西南寧35
粵廣西南寧賓陽33
粵廣西柳州融水55
粵廣西桂林臨桂42
粵廣西梧州蒙山42
粵廣西北海35
粵廣西欽州35
粵廣西欽州靈山55
粵廣西貴港桂平35
粵廣西玉林北流35
粵廣西百色35
粵廣西百色那畢33
粵廣西河池宜州42
粵廣西來賓武宣45
粵廣西崇左24
粵廣西崇左寧明35
粵香港35
平廣西南寧亭子33
平廣西柳州融水55
平廣西百色田東33
平廣西崇左扶綏33
平雲南文山富寧33
陰平(3)
官北京55
官河北滄州滄縣23
官青海海北門源55
陽平(5)
官陝西寶雞53
官寧夏吳忠同心53
官新疆烏魯木齊52
官新疆昌吉吉木薩爾51
客廣東廣州從化35
陽去(1)
客廣東韶關新豐31
陽上(1)
平廣西梧州藤縣35
fã
上聲(55)
官河北張家口蔚縣44
官山西運城臨猗44
官遼寧大連213
官遼寧大連金州213
官遼寧朝陽建平213
官江蘇連雲港
官江蘇連雲港贛榆24
官江蘇淮安漣水212
官安徽蕪湖213
官安徽馬鞍山花山213
官安徽銅陵樅陽224
官安徽阜陽24
官安徽亳州蒙城24
官安徽宣城宣州213
官江西九江潯陽24
官江西贛州章貢453
官山東濟南55
官山東東營廣饒55
官山東東營利津
官山東煙台萊州55
官山東濰坊昌邑33
官山東濰坊臨朐55
官山東濰坊壽光3 (~對)
官山東濟寧3
官山東泰安55
官山東日照東港55
官山東日照五蓮55
官山東臨沂莒南55
官山東臨沂沂水44
官山東德州3
官山東聊城3
官廣西百色樂業52
官四川遂寧射洪351
官貴州畢節威寧42
官雲南昆明53
官雲南紅河建水33
官雲南紅河蒙自31
官雲南大理53
官雲南德宏芒市53
官陝西西安53 ((~胃))
官陝西咸陽三原52
官陝西渭南合陽52 (又)
官陝西商洛商州53
官青海西寧53
官新疆巴音郭楞焉耆51
晉河北邢臺沙河33
晉山西晉城陵川312
晉河南安陽43
晉陝西榆林吳堡412
吳安徽宣城宣州214
客江西贛州南康42
客湖南郴州桂東21
贛湖南衡陽常寧44
湘湖南永州53 (~復)
湘湖南婁底新化21
陰上(5)
吳浙江衢州開化53
吳浙江衢州龍游45
吳浙江麗水雲和53
吳江西上饒廣豐52
粵廣西賀州信都52
陰平(3)
官山東濰坊壽光1 (~面)
官陝西西安21 ((~正))
官陝西渭南合陽31 (又)
陽平(4)
官山東濟南章丘55
官山東淄博博山3
官山東德州樂陵55
官山東濱州鄒平55
陽去(1)
吳安徽池州貴池214
fæ̃
上聲(40)
官河北保定阜平55
官河北衡水故城55
官山西運城垣曲44
官山西臨汾侯馬44
官內蒙古赤峰寧城35
官江蘇徐州35
官江蘇常州金壇323
官江蘇揚州
官安徽合肥24
官安徽蚌埠24
官安徽宿州埇橋434
官安徽六安金安35
官山東棗莊嶧城24
官山東泰安寧陽55
官河南三門峽湖濱44
官廣西河池宜州53
官四川德陽中江451
官四川綿陽北川53
官雲南文山廣南53
官陝西銅川耀州52
官陝西漢中漢臺35
官甘肅白銀會寧53
官甘肅平涼崆峒53
官甘肅慶陽寧縣52 (造~;~味)
官甘肅定西安定53
官甘肅甘南合作44
官寧夏固原涇源52
官寧夏固原西吉53
官寧夏固原原州53
晉河北石家莊贊皇45
晉河北邯鄲涉縣53
晉河北張家口張北55
晉山西太原53
晉山西晉中昔陽55
晉內蒙古呼和浩特玉泉53
晉內蒙古包頭東河312
晉內蒙古巴彥淖爾臨河213
吳安徽蕪湖南陵44
湘湖南衡陽衡山13
湘湖南邵陽城步42
陰上(8)
官甘肅天水清水52
官甘肅酒泉敦煌43
官甘肅臨夏43
吳江蘇常州334
吳江蘇泰州靖江334
吳浙江紹興334
吳安徽黃山甘棠35
平廣西桂林平樂45
陰平(2)
官甘肅慶陽寧縣31 (藥吃~了;衣裳穿~了)
晉內蒙古鄂爾多斯東勝214
陽平(2)
官甘肅酒泉肅州53
官寧夏銀川3
faŋ
上聲(10)
官江蘇南京212
官湖南郴州53 (~復)
官湖南永州寧遠45 (~復)
晉山西長治535
閩海南海口213 (文反对)
贛江西鷹潭貴溪
湘廣西桂林灌陽55
粵廣東陽江江城21
粵香港大埔泰亨35
平廣西桂林朝陽23 (印刷誤為24,此地上聲應為23。)
陰上(3)
贛湖南株洲醴陵
粵廣東湛江吳川35
粵廣東雲浮35
fæ
上聲(8)
官山西臨汾鄉寧44
官四川瀘州古藺51
晉山西大同西坪55
晉山西晉城沁水31
晉山西朔州懷仁53
晉內蒙古烏蘭察布集寧53
晉內蒙古錫林郭勒太僕寺55
晉河南焦作武陟53
陰上(2)
吳江蘇無錫江陰45
吳江蘇常州334
陰平(4)
晉山西太原陽曲312
晉山西大同靈丘442
晉山西忻州五寨13
晉內蒙古烏海海勃灣224
fɛ
上聲(5)
官安徽滁州天長42
官甘肅武威民勤212
官甘肅張掖山丹212
吳浙江舟山定海45
徽浙江杭州建德213
陰上(2)
吳上海浦東新區33
吳江蘇無錫324 (據《當代吳語》一書載:無錫方言的陰上調為323,此處是324,疑印刷有誤。)
陰平(2)
晉陝西榆林神木213
吳浙江杭州臨安55
陽平(1)
晉陝西榆林榆陽213
去聲(1)
徽安徽宣城旌德213
fai
陽平(1)
官寧夏中衛沙坡頭53
fɑ̃
上聲(7)
官山西臨汾洪洞42
官山東青島即墨3
官山東濰坊安丘55
官河南駐馬店平輿33
官雲南保山隆陽53
晉河南鶴壁鶴山55
贛湖南郴州安仁53
陰上(1)
官江蘇南通
fɛ̃
上聲(5)
官江蘇鹽城亭湖55
官江蘇泰州213
晉河南新鄉衛濱55
晉陝西延安寶塔53
吳浙江寧波餘姚435
陰平(1)
官陝西延安寶塔213
faĩ
上聲(1)
客廣東韶關南雄31
陰上(1)
吳福建南平浦城44 (單字讀,白讀。)
fa
上聲(3)
官山東濱州博興44
吳浙江溫州35
吳浙江台州仙居423
fɑn
上聲(4)
官湖北孝感孝南52
官貴州六盤水六枝42
官雲南昭通鎮雄53
湘湖南衡陽33
陽平(1)
官新疆哈密51
fᴇ
上聲(3)
吳江蘇蘇州52
吳浙江寧波325
徽安徽黃山歙縣35
陰上(1)
吳浙江湖州雙林53
fæn
上聲(3)
官河北邯鄲館陶44
官安徽淮北24
官河南商丘梁園55
fɛŋ
陰上(1)
粵廣東東莞35
fɔn
陰上(3)
粵廣西貴港南江34
粵廣西玉林博白33
平廣西玉林福綿33
fãn
上聲(2)
官河北石家莊無極35
晉河南濟源52
fɑ
上聲(1)
官貴州黔南平塘24
陰上(1)
吳江蘇鎮江丹陽324
fᴀ̃
上聲(2)
官雲南普洱思茅52
官雲南西雙版納景洪53
fɔ
上聲(1)
徽安徽宣城績溪212
fæŋ
上聲(2)
粵廣東深圳寶安11
粵香港新界35
fia
上聲(1)
官貴州黔東南丹寨55
fᴀ̃n
上聲(1)
官雲南曲靖沾益53
fãŋ
上聲(1)
官雲南玉溪紅塔53
fᴀ̃ŋ
上聲(1)
官雲南麗江永勝42
fᴀŋ
上聲(1)
官雲南楚雄大姚53
fɛe
陽平(1)
官甘肅金昌永昌13
fe
陰去(1)
吳上海35
fᴇ̃
陰上(1)
吳浙江杭州53
fᴇɛ
陰上(1)
吳浙江嘉興44
fuːɐ̃
上聲(1)
徽安徽黃山祁門42
foɔ
上聲(1)
徽安徽黃山黟縣53
fuo
上聲(1)
徽江西景德鎮浮梁31
fm
陰上(1)
徽江西上饒婺源42
fuɵn
上聲(1)
閩廣東中山隆都24
fɐ̃
上聲(1)
贛湖北黃石陽新
fɒ̃
上聲(1)
贛湖北咸寧咸安42
fon
上聲(1)
平廣東佛山西岸55
fɵn
上聲(1)
平廣東清遠保安45
p
pã
陰上(3)
吳浙江衢州開化53
吳浙江麗水雲和53 ((翻動),正~)
吳江西上饒廣豐52 (順反(反正),--)
paŋ
陰上(1)
平廣西賀州富川七都話24
pai
上聲(1)
閩海南東方11
pɛ̃
陰上(1)
平廣西賀州富川八都話24
paĩ
上聲(1)
閩台灣新北板橋51 (白)
陰上(3)
吳福建南平浦城44
閩廣東汕尾海豐53 (白,文)
閩廣東揭陽53 (白,文)
陰入(1)
閩江西上饒廣豐53 (反面)
pa
上聲(1)
吳浙江溫州35 ((白))
pɛŋ
上聲(2)
閩福建漳州漳浦53
閩福建寧德柘榮51
piŋ
上聲(1)
閩福建廈門53 ((白))
陰上(1)
閩福建三明大田53 (白。手~了:背著手)
puĩ
上聲(1)
閩台灣彰化鹿港54 (白)
陰上(1)
閩福建泉州南安55
pɛiŋ
上聲(1)
閩福建福州32
pĩ
上聲(1)
閩福建莆田仙游32
pɔɪ̃
陰上(1)
閩福建三明沙縣21
peiŋ
上聲(1)
閩福建寧德古田42
poĩ
陰上(1)
閩廣東汕頭53 ((白))
piəŋ
上聲(1)
閩台灣彰化鹿港54 (白)
piᴇ
上聲(1)
平湖南永州寧遠33
h
huan
上聲(5)
閩浙江溫州洞頭53
閩福建廈門53 ((文))
閩福建漳州漳浦53 (文讀,倒反。)
閩台灣新北板橋51 (文)
閩台灣彰化鹿港54 (文)
陰上(2)
閩福建泉州南安55
閩廣東茂名電白31
陰入(1)
閩江西上饒廣豐53 (反對)
入聲(1)
閩浙江溫州蒼南42
huaŋ
上聲(3)
閩福建福州32
閩福建寧德福安42
閩福建寧德古田42
陰上(5)
閩福建三明大田53 (文。平~)
閩廣東汕頭53 ((文))
閩廣東汕尾海豐53
閩廣東揭陽53
閩香港大埔53
huã
上聲(1)
贛湖南邵陽洞口21
hueŋ
陰上(1)
閩廣東潮州53 (文,白)
huoŋ
上聲(1)
閩福建莆田仙游32 (文讀,翻。)
huɐn
陰上(1)
閩廣西貴港平南45
x
xuan
上聲(6)
官江蘇宿遷宿城24
官湖北恩施鶴峰53
官湖南張家界大庸41 (~復)
官貴州黔東南凱里41
吳安徽宣城寧國214
贛福建三明泰寧354
xuaŋ
上聲(1)
閩福建寧德柘榮51 (文讀,翻。)
xuã
上聲(2)
官安徽淮南鳳台34
晉山西呂梁孝義312 (~對)
平聲(1)
晉山西呂梁孝義33 (~正)
xuæ
上聲(1)
晉山西呂梁中陽423
陰平(1)
晉山西臨汾隰縣53
xɔ
陰上(1)
平廣西賀州九都話55
xueŋ
陰上(1)
平湖南永州道縣55
xuɑ̃
上聲(1)
晉山西晉中祁縣314
xuẽ
陰上(1)
閩福建三明沙縣21 (文讀,白讀。)
xuaiŋ
上聲(1)
閩福建南平建甌21 ((文))
xueiŋ
上聲(1)
閩福建南平建陽21
xua
上聲(1)
湘湖南婁底雙峰31
ʔb
ʔbai
上聲(7)
閩海南海口213 (白)
閩海南瓊海21 (白)
閩海南萬寧31 (白)
閩海南定安315 (白)
閩海南澄邁21 (白)
閩海南樂東32 (白)
閩海南陵水31 (白)
ɸ
ɸan
上聲(1)
湘湖南湘潭42
ɸã
上聲(2)
官廣西賀州富川53
湘湖南湘西瀘溪42 (文)
ɸɛ
上聲(1)
湘湖南懷化辰溪42
ɸa
上聲(1)
湘湖南湘西瀘溪42 (白)
pʰ
pʰan
上聲(2)
閩海南瓊海21 (文)
閩海南陵水31 (文)
pʰaŋ
上聲(1)
閩海南萬寧31 (文)
pʰɛ̃
上聲(1)
閩福建三明將樂51
pʰam
上聲(1)
閩海南昌江31
v
van
上聲(2)
閩海南東方11
閩海南樂東32 (文)
vaŋ
上聲(1)
閩海南三亞42
χ
χuan
上聲(1)
官陝西安康漢陰45
ɕ
ɕye
陰上(1)
吳江蘇南京高淳33
β
βaiŋ
上聲(1)
閩福建南平建陽21
b
baŋ
陰上(1)
閩廣東湛江雷州52
Notes 註
反 返
二字同音。《說文》「反,覆也」是「翻轉」「顛倒」的意思,引申為相反、反復、違反;「回來」「回歸」也是它的引申義,先秦典籍中這個意義也多寫作「反」,「返」是後起的分化字。
反 販 返
《漢語變調構詞考辨》:反:覆、翻轉,讀上聲;販:販賣、賤買貴賣,讀去聲;返:還、回歸,讀去聲
反 般
《ABC上古漢語詞源詞典》認為:「反」的旋轉義與「般」的旋轉義可能同源
返 眅 販 瓪 䡊 㽹 㤆 扳 反 翻
《漢語同源詞大典》:返:返回;眅:反目貌;販:低價買進高價賣出;瓪:牝瓦,陰陽瓦中的陰瓦,其勢與牡瓦相反;䡊:車兩邊的屏障,如耳而反出;㽹:反胃、嘔吐;㤆:心中返回;扳:挽,與推相反;反:反轉;翻:翻過來。本組字皆有「反」義。本組字讀音相近,該書認為是一組同源字。
版 粄 鈑 畈 面 *反
《漢語同源詞大典》:版:木板,有平面者;粄:米餅,有平面;鈑:餅狀金屬,圓而有平面;畈:成片的田,廣有平面;面:臉面、平面。本組字皆有「平面」義。本組字讀音相近,該書認為是一組同源字。
阪 陂 *反
《漢語同源詞大典》:阪:斜坡,不平者;陂:山坡。本組字皆有「不平」義。本組字讀音相近,該書認為是一組同源字。
飜 繙 反 *番
《漢語同源詞大典》:飜:鳥飛,引申為翻轉、反復;繙:反復;反:反復。本組字皆有「反復」義。本組字讀音相近,該書認為是一組同源字。
漢語多功能字庫
略說: 甲骨文從「厂」從「又」,或從「石」,「又」象手形,「石」、「厂」象山石厓巖,謂人以手攀崖也(楊樹達)。「扳」是「反」的後起加旁字,表示攀援。70 字
詳解: 甲骨文從「厂」從「又」,或從「石」,「又」象手形,「石」、「厂」象山石厓巖,謂人以手攀崖也(楊樹達)。「扳」是「反」的後起加旁字,表示攀援。《莊子.馬蹄》:「鳥鵲之巢可攀援闚」《釋文》:「攀又作扳。」「反」表示反覆、背叛當為引申義。
金文通讀為「返」,表示返回、歸還,善父山鼎:「反(返)入(納)堇(瑾)章(璋)。」又表示背叛,白懋父簋:「東尸(夷)大反」。又通假為「鈑」,表示金鉼,九年衛鼎:「帛(白)金一反(鈑)」。《爾雅.釋器》:「鉼金謂之鈑。」又用作人名和地名。
《說文》:「反,覆也。从又,厂反形。𠬡,古文。」262 字相關漢字: 厂,又,石,扳,返,鈑
Relatives 相關字
Yixiezi 異寫字 (works in progress)
Index in character sets 字符集索引
SetIDExtraG0
2320
-G1
2320
-G7
4.丿.23
-GT
0646
-GKX
0165.19
康熙字典-GHZR
0426.02
汉语大字典-GZFY
087702
-GZJW
061111
-GZ
fan.0.3
-GZ
fanj.0.0
-GZ
fanq.0.1
-G通规
0139
-G常用
常.4.59
-G布依
faanc.0
-G京族
faːn3.0.0
-G古籍
02359
-HB1
A4CF
-H常用
0465
-T1
3716
全字庫-T甲表
00472
異體字字典-T本土
0554
-J0
4031
-JMJ
007994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J常用
1655
学年: 3
K0
5867
-K敎育
0276
-KP0
6075
-V1
4613
-
讀音 Readings
kMandarin
fǎn
FAN3 FAN1
(v4.1.0-6.0.0)
FAN3 FAN3 FAN1
(v4.0.1)
FAN3
(v3.1.0-3.2.0)
1 FAN3 2 FAN3 FAN1
(v2.1.0-3.0.0)
kHanyuPinlu
fǎn(2114)
fan3(2114)
(v4.0.1-6.2.0)
kTGHZ2013
092.030:fǎn
kHanyuPinyin
10391.030:fǎn,fàn
kXHC1983
0301.040:fǎn
0301.040:fǎn
(v5.1.0)
kCantonese
faan2
faan1 faan2
(v4.1.0-13.0.0)
FAAN2
(v2.1.0-4.0.1)
kJapanese
ハン ホン タン ヘン ベン そる そらす かえす かえって かえる そむく たん
kJapaneseKun
SORU KAESU KAERU
kJapaneseOn
HAN TAN HON
kKorean
PAN PEN
kHangul
반:0E
반
(v5.0.0-10.0.0)
kVietnamese
phản
kTang
*biæ̌n
kDefinition
reverse, opposite, contrary, anti
reverse, opposite, contrary,anti
(v2.1.0-3.0.0)
來源 IRG Sources
kIRG_GSource
G0-3734
0-3734
(v3.0.0-5.2.0)
kIRG_HSource
HB1-A4CF
kIRG_TSource
T1-4530
1-4530
(v3.0.0-5.2.0)
kIRG_JSource
J0-483F
0-483F
(v3.0.0-5.2.0)
kIRG_KSource
K0-5A63
0-5A63
(v3.0.0-5.2.0)
kIRG_KPSource
KP0-DCEB
kIRG_VSource
V1-4E2D
1-4E2D
(v3.1.1-5.2.0)
3-2532
(v3.1.0)
1-2532
(v3.0.0)
kRSUnicode
29.2
kTotalStrokes
4
kIICore
AGTJHKMP
2.1
(v4.1.0-6.3.0)
辭典索引 Dictionary Indices
kCowles
661
kDaeJaweon
0375.040
kFennIndex
129.04
kGSR
0262a
kHanYu
10391.030
kIRGDaeJaweon
0375.040
kIRGDaiKanwaZiten
03127
(v3.0.0-15.0.0)
kIRGHanyuDaZidian
10391.030
kIRGKangXi
0165.190
kKangXi
0165.190
kKarlgren
19
kLau
647
kMatthews
1781
kMeyerWempe
448
kMorohashi
03127
kNelson
0817
kSBGY
114.53 281.08
辭典資料 Dictionary-like Data
kCangjie
HE
kCihaiT
234.102
kFenn
215B
kFourCornerCode
7124.7
kFrequency
2
(v3.2.0-15.1.0)
kGradeLevel
2
kHKGlyph
0465
kPhonetic
339
kUnihanCore2020
GHJKMPT
其他碼位 Other Mappings
kBigFive
A4CF
kCCCII
213524
kCNS1986
1-4530
kCNS1992
1-4530
kEACC
213524
kGB0
2320
kGB1
2320
kJis0
4031
kJoyoKanji
2010
kKoreanEducationHanja
2007
kKPS0
DCEB
(v3.1.1-15.0.0)
kKSC0
5867
(v2.1.0-15.0.0)
kMainlandTelegraph
0646
kTaiwanTelegraph
0646
kTGH
2013:139
kXerox
243:150
部首餘筆 Radical-Stroke Counts
kRSAdobe_Japan1_6
C+3411+27.2.2 C+3411+29.2.2
kRSKangXi
29.2
(v2.1.0-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