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話
zhe2
粵語
zit3
日語
テツ
テチ
韓語
철
越南
triết
廣韻
知/薛開/入
集韻
知/薛開/入
訓読
あきらか(明らか)
さとい(聡い)
Sources 各源例字
G0-555C
HB1-ADF5
T1-5458
J0-452F
K0-7449
V1-4F39
KP0-EDBB
Old versions 舊版本
IVD

00Ad

01Ha

01Mo

02Ha

02Mo
Evolution 字形演化
漢
隸書
漢
說文小篆
宋
傳抄
古文四聲韻
漢
石經
熹平石經
唐
石經
開成石經
宋
印刷字體
廣韻
宋
印刷字體
增韻
明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清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
當代
標準字形
陸
當代
標準字形
港
當代
標準字形
台
當代
標準字形
日
當代
標準字形
韓
Calligraphy 後世書法
Origin 字源諸說
《說文解字》:
陟列切
知也。从口折聲。
哲或从心。
古文哲从三吉。
Meaning 字義
zhe2
(1)
明智wise
(2)
贤明的人sage
(3)
通「折」 折狱;审理案件
→折
zhe2
(2)
判断;裁决
(4)
哲学的简称 如:文、史、哲philosophy
(5)
姓
(喃)
chít 詞:chít kẽ hở, chít khăn 義:split, slit, aperture,to wrap a turban around one's head
(喃)
triết 詞:hiền triết 義:sage, philosopher
(喃)
trít 詞:nhắm trít lại 義:to close one's eyes tight
(喃)
trết 詞:ngồi trết một chỗ 義:sit on one place without moving
(喃)
◎ Ráo riết: thôi thúc, gắt gao.#C2: 哲 triết
Kinship diagram of variants 異體字圖譜
《說文解字》WFG
《說文解字》
陟列切
知也。从口折聲。
哲或从心。
古文哲从三吉。
《說文解字繫傳》
知舌反
知也。從口折聲。
古文哲,從三吉。
哲或從心。
《說文解字注》
陟列切[⿱㪿口]
知也。 [《釋言》曰:哲,智也。《方言》曰:哲,知也。古智知通用。] 从口。㪿聲。 [按凡从折之字皆當作斤𣃔艸。各本篆文皆作手旁。用𣜩改篆也。今悉正之。陟列切。十五部。] [⿱㪿心]
悊,哲或从心。 [《韵會》引《說文》古以此爲哲字。按《心部》云:悊,敬也。疑敬是本義。以爲哲是假借。]
古文哲。从三吉。 [或省之作喆。]
《康熙字典》
【丑集上】【口字部】 〔古文〕嚞【唐韻】【集韻】【韻會】𠀤陟列切,音蜇【爾雅·釋言】哲,智也。【書·舜典】濬哲文明。【說命】知之曰明哲。【洪範】明作哲。【揚子·方言】哲,知也。齊宋之閒謂之哲。【前漢·于定國傳贊】哀鰥哲獄。【註】師古曰:知獄情也。又【正字通】叶音質。【陸機·陸抗誄】人玩其華,鮮識其實。於穆我公,因心則哲。
又【唐韻正】叶音制。【曹植·黃帝贊】少典之孫,神明聖哲。土德承火,赤帝是滅。服牛乗馬,衣裳是制。氏雲名官,功冠五列。滅,亡例反,列音例。【傅玄·祀景帝登歌】執競景皇,克明克哲。旁作穆穆,惟祇惟畏。
【說文】或作悊。【廣韻】與喆同。 說文(121)
Phonology 音韻
標準語 Official Languages
官話
zhe2 [tʂɤ35] ㄓㄜˊ
粵語
zit3 [tsiːt3] 哲學, 哲理, 哲人其萎, 哲嗣, 先哲
日語
テツ [tetsɨ] [漢]
テチ [tetɕi] [呉]
韓語
철 [tɕʰʌɭ]
越南
triết [tɕiə̯t35]
韻書 Rime Books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釋義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
廣韻
知薛開
山攝仙韻3等開口入薛韻哲小韻陟列切ȶiæt智也陟列切五悊智也陟列切五悊
刊謬補缺切韻
知薛開
山攝仙韻3等開口入薛韻哲小韻陟列切ȶĭɛt陟列反。智也。陟列反。智也。
集韻
知薛開
山攝仙韻3等開口入薛韻哲小韻陟列切ȶiæt說文知也或从心古从三吉亦省說文知也或从心古从三吉亦省
禮部韻略
知薛開
山攝仙韻3等開口入薛韻哲小韻陟列切ȶiæt陟列切亦作詰説文知也陟列切亦作詰説文知也
增韻
章薛開
山攝仙韻3等開口入薛韻浙小韻之列切tɕiæt智也書知之曰明哲謂知道也又知人也書知人則哲亦作喆悊晢智也書知之曰明哲謂知道也又知人也書知人則哲亦作喆悊晢
五音集韵
知薛屑開
山攝仙韻3等開口入薛韻知母三等開tɕiæt陟列切說文智也書知之曰明哲謂知道又知人也知人則哲八陟列切說文智也書知之曰明哲謂知道又知人也知人則哲八
洪武正韻
照屑齊
屑韻開口入屑韻浙小韻之列切tʃiet智也書知之曰明哲謂知智也書知之曰明哲謂知
古今韻會舉要
知訐結入屑韻結韻知母tɕieʔ陟列切音與浙同說文知也从口折聲書知之曰明哲廣韻智也或作悊說文古以此為哲字漢明悊通天地之心刑法志聖人既躬明悊之性古作嚞說文哲从三吉古亦作喆選班固賔戲聖喆之治陟列切音與浙同說文知也从口折聲書知之曰明哲廣韻智也或作悊說文古以此為哲字漢明悊通天地之心刑法志聖人既躬明悊之性古作嚞說文哲从三吉古亦作喆選班固賔戲聖喆之治
蒙古字韻
j ꡆÿa ꡦ入麻韻tʂjɛ()
音韻闡微
知曷黠屑月質物齊一入聲屑韻哲小韻知母三等tʃiat
中原音韻
照車遮齊入上車遮韻tʂiɛ
韻略易通
枝先全齊入入聲先全韻tʂiɛt智也智也
中州音韻
照車遮齊入平車遮韻轍小韻tʂiɛ智也智也
照車遮齊入上車遮韻哲小韻tʂiɛ智也智也
中華新韻
ㄓ ㄜ 入陽平歌韻丙類tʂɤ悊同悊同
東國正韻
ㄷ ㅕㅭ 入鞬寋建訐韻tiel
戚林八音
低聲 天堅入 陰入天堅韻tieʔ
分韻撮要
照 先入 陰入先韻tʃit明哲明哲
擬音方案:《廣韻》《切韻》《集韻》:邵榮芬(《禮部韻略》《增韻》《五音集韻》擬音為與《集韻》音韻地位對比得到),《洪武正韻》:小學堂資料,《古今韻會舉要》:竺家寧,《蒙古字韻》:江鍾偉,《音韻闡微》:林慶勛,《中原音韻》:寧繼福,《韻略易通》:張玉來,《中州音韻》:馬樂樂,《中華新韻》:依註音符號,《東國正韻》:申祐先,《戚林八音》:彭攻關,《分韻撮要》:劉鎮發
韻部 Rime
西漢
月
東漢
月
魏
月
晉
月
宋北魏後期
黠屑薛
北魏後期北齊
黠屑薛
齊梁陳北周隋
黠屑薛
上古音 Reconstructed Old Chinese
高本漢
ti̯at
王力
tǐat 月部
董同龢
tjæt 祭部
周法高
tiat 月部
李方桂
trjat 祭部
鄭張尚芳
ʔl'ed 月2部
白-沙
*tr[e]t
斯塔羅斯金上古前期
trat
斯塔羅斯金上古後期
trat
斯塔羅斯金西漢
ṭat
斯塔羅斯金東漢
ṭat
許思萊上古
trat
許思萊東漢
ṭiat
布之道諧聲域
TET
聲首折
TAT
聲首折
布之道擬音
tr[a]t
音節類型B
Dialects 方言
ts
tsit
陰入(3)
閩廣東茂名電白5
閩海南海口5
閩海南昌江5
下陰入(11)
閩廣東中山隆都33
粵廣東韶關33
粵廣東佛山33
粵廣東佛山順德33
粵廣東清遠33
粵廣東雲浮33
粵廣東雲浮羅定33
粵香港33
粵澳門33
平廣東韶關33
平雲南文山富寧33
中入(1)
粵廣西南寧33
上聲(1)
閩海南陵水31
陽入(5)
粵廣東珠海前山33
粵廣東肇慶33
粵廣東肇慶封開22
粵廣東東莞22
粵廣東中山石岐33
上陰入(4)
粵廣東珠海斗門55
粵廣東江門白沙55
平廣西百色田東33
平廣西崇左扶綏33
tsə
陰平(4)
官安徽蚌埠212
官山東濟寧1
官山東泰安寧陽214
官山東聊城1
陽平(3)
官廣西桂林臨桂31
官雲南昭通31
湘廣西桂林灌陽33
上聲(1)
官山東濰坊昌邑33
tsɤ
陰平(5)
官安徽淮南鳳台213
官安徽阜陽212
官安徽阜陽潁上213
官河南漯河召陵24
官河南周口淮陽24
陽平(3)
官湖北武漢213
官湖北襄陽襄樊52
官湖南永州寧遠31
入聲(1)
官湖北天門324
tsɛ
陰入(2)
閩海南三亞35
平廣西賀州九都話33
陰平(1)
官河南駐馬店平輿212
陽平(3)
官湖南郴州21
官廣西柳州雒容21
官貴州貴陽21
入聲(1)
官貴州黔東南黎平24
陽去(1)
吳安徽黃山甘棠325
tse
陰平(1)
官河南信陽33
陽平(5)
官重慶31
官四川成都21
官四川南充31
官四川達州達縣31
官雲南大理31
入聲(1)
官安徽銅陵樅陽55
去聲(1)
官湖南常德35
陽入(1)
客江西贛州南康55
tsəʔ
陰入(7)
吳上海5
吳上海浦東新區55
吳浙江杭州5
吳浙江嘉興54
吳浙江湖州雙林54
吳浙江紹興55
吳浙江衢州龍游5
入聲(1)
官安徽蕪湖5
去聲(1)
官江蘇常州金壇44
tsie
陰平(1)
粵廣東深圳寶安55
入聲(1)
官安徽銅陵樅陽55
上聲(1)
贛福建三明泰寧354
tsɛʔ
陰入(3)
官江蘇南通
閩海南樂東5
贛江西南昌5
入聲(1)
官重慶江津33
tsi
陰入(1)
平湖南永州道縣35
陰去(1)
平廣西賀州富川七都話44
tset
陰入(3)
客廣東深圳21
客廣東惠州35
客廣東東莞22
tsiek
陰入(1)
閩廣東湛江雷州5
tsat
陰入(4)
客廣東廣州從化22
客廣東韶關新豐1
客廣東梅州梅縣1
客廣西玉林博白31
tsiɛ
陰入(1)
閩福建南平建甌24
陽平(1)
平廣西桂林朝陽22
tsæ
陽平(1)
官貴州遵義21
tsiat
陰入(1)
閩廣西貴港平南42
tsiet
陰入(2)
閩海南瓊海5
閩海南澄邁5 (文)
tsɐʔ
陰入(1)
吳浙江寧波餘姚55
tsɪʔ
陰入(2)
吳浙江寧波餘姚55
吳浙江紹興55
tsik
陰入(1)
粵香港新界35
tsei
陽平(1)
官湖南湘西吉首11
tsai
陰平(1)
官四川雅安漢源55
tsɔ
陽平(1)
官雲南紅河蒙自53
tsaʔ
陰入(1)
晉山西太原2
tsɤʔ
陰入(1)
吳江蘇蘇州4
tsek
陰入(1)
閩海南萬寧5
tsait
陰入(1)
客江西贛州寧都2
tsiə
陰入(1)
平廣西賀州富川八都話35
tʂ
tʂə
陰平(16)
官江蘇徐州213
官安徽淮北213
官安徽宿州碭山213
官山東濟南213
官山東淄博博山1
官山東棗莊嶧城213
官山東東營廣饒213
官山東濰坊壽光1
官山東泰安213
官山東臨沂平邑1
官山東德州1
官河南洛陽33
官河南平頂山新華35
官陝西寶雞44
官陝西延安寶塔213
官甘肅臨夏243
陽平(3)
官山東濱州鄒平55
官湖北荊門鍾祥31
官雲南昆明31
入聲(3)
官山東濟南章丘44
官山東東營利津
湘湖南長沙24
去聲(4)
官甘肅武威民勤31
官甘肅酒泉肅州213
官甘肅酒泉敦煌44
官寧夏銀川5
上聲(1)
官山東煙台萊州55
tʂɤ
陰平(7)
官安徽宿州埇橋212
官安徽亳州蒙城213
官山東菏澤單縣213
官河南南陽南召14
官河南商丘梁園24
官陝西咸陽三原31
官陝西漢中漢臺55
陽平(1)
官北京35
去聲(6)
官陝西西安44 ((~學))
官甘肅蘭州13
官甘肅張掖山丹31
官新疆烏魯木齊213
官新疆哈密213
官新疆昌吉吉木薩爾213
平聲(1)
官新疆吐魯番214
tʂɛ
陰平(6)
官河北邯鄲大名33
官河北邯鄲魏縣24
官河南開封35
官河南新鄉長垣24
官青海西寧44
官新疆巴音郭楞焉耆44
入聲(2)
官湖南張家界大庸11
官四川涼山西昌31
上聲(1)
官湖南懷化會同24
tʂe
入聲(1)
官安徽安慶43
去聲(1)
官四川自貢14
tʂəʔ
入聲(1)
官江蘇南京5
tʂet
陰入(1)
客廣東梅州五華1
tʂɛt
陰入(1)
客江西九江修水2
tʂæ
入聲(2)
官湖北黃岡紅安
湘湖南湘潭24
tʂɐ
入聲(1)
官江蘇連雲港
tʂɐʔ
入聲(1)
官安徽合肥4
tʂᴇ
陰平(1)
官青海海東循化13
tʃ
tʃit
陰入(8)
閩海南定安5
粵廣西柳州融水52
粵廣西桂林臨桂55
粵廣西梧州蒙山55
粵廣西欽州靈山55
粵廣西貴港南江33
粵廣西玉林北流55
粵廣西賀州信都52
去聲(1)
粵香港大埔泰亨33
下陰入(1)
粵廣東廣州33
中入(10)
粵廣西南寧賓陽33
粵廣西北海33
粵廣西欽州33
粵廣西貴港桂平33
粵廣西玉林博白33
粵廣西百色33
粵廣西百色那畢33
粵廣西來賓武宣33
粵廣西崇左24
粵廣西崇左寧明33
上陰入(1)
粵廣東清遠連山55
tʃə
陰平(5)
官江蘇連雲港贛榆214
官山東煙台蓬萊313
官山東濰坊臨朐213
官山東日照東港213
官山東臨沂莒南213
陽平(1)
官山東煙台蓬萊55
上聲(3)
官山東青島即墨3
官山東日照五蓮55
官山東濱州博興44
tʃɛ
陰平(1)
官山東威海環翠53
陽平(1)
官山東威海環翠33
tʃe
上聲(1)
閩福建三明將樂51
tʃi
入聲(1)
平廣東佛山西岸11
陽去(1)
平廣東清遠保安11
tʃet
中入(1)
粵廣西河池宜州42
tʃɛt
陰入(3)
客廣西南寧馬山22
客廣西玉林北流22
客香港沙田2
tʃieʔ
陰入(1)
吳浙江麗水雲和5
tʃeiʔ
陰入(1)
閩海南東方54
tɕ
tɕit
陰入(1)
平廣西柳州融水55
下陰入(1)
平廣西梧州藤縣33
上陰入(1)
平廣西玉林福綿55
tɕie
陰平(1)
湘湖南永州13
入聲(1)
吳福建南平浦城32
去聲(1)
官山東煙台5
tɕi
入聲(1)
吳浙江溫州213
tɕiɪʔ
陰入(1)
吳浙江寧波55
入聲(2)
官江蘇淮安漣水34
官江蘇泰州3
tɕiɛ
陰平(1)
官河南濮陽34
tɕiɛʔ
陰入(2)
吳浙江衢州開化5
贛江西撫州黎川3
tɕia
入聲(1)
官貴州黔東南丹寨42
tɕiɐʔ
陰入(2)
吳浙江金華玉山5
吳江西上饒廣豐5
tɕiʔ
入聲(1)
官江蘇揚州
tɕiaʔ
陰入(1)
吳浙江台州仙居5
tɕiᴇ
陽入(1)
平湖南永州寧遠22
tɕyt
下陰入(1)
平廣西南寧亭子33
t
te
陽平(1)
湘湖南婁底雙峰13 (文,白)
tie
陰入(1)
閩福建南平建陽214
tɛʔ
陰入(1)
閩福建莆田仙游2
tiek
陰入(3)
閩福建寧德古田2
閩福建寧德柘榮5
閩廣東潮州21
tiɛʔ
陰入(1)
閩福建福州23
tiat
陰入(2)
閩福建廈門32
閩福建漳州漳浦32
tiak
陰入(3)
閩廣東汕頭2
閩廣東汕尾海豐2
閩廣東揭陽2
tia
陽平(1)
湘湖南婁底雙峰13
tik
陰入(1)
閩福建寧德福安5
tʂʐ
tʂʐə
陰平(3)
官河南鄭州城關24
官河南許昌24
官河南商丘睢縣24
z
zə
上聲(1)
官山東臨沂沂水44
zɐ
上聲(1)
官山東濰坊安丘55
ʔd
ʔdiet
陰入(1)
閩海南澄邁5 (白哲学)
Notes 註
哲 *喆
「喆」可用作专名,另出字头。
誓 哲
《ABC上古漢語詞源詞典》認為:「誓」的誓言義和「哲」的明智義可能同源
折 哲 徹
《ABC上古漢語詞源詞典》認為:「折」的折斷、毀壞義和「哲」的明智義(有看透之義)有關。「哲」的明智義和「徹」的透徹義同源
哲 𰤙 亮 *折
《漢語同源詞大典》:哲:明智;𰤙:明亮;亮:明亮。本組字皆有「亮」義。本組字讀音相近,該書認為是一組同源字。
漢語多功能字庫
略說: 金文從「折」從「心」;小篆從「折」從「口」,「折」亦作聲符。本義是明智、智慧。39 字
詳解: 金文從「折」從「心」;小篆從「折」從「口」,「折」亦作聲符。從「折」從「口」的「哲」字未見於西周金文和戰國文字。「哲」所從「折」,甲骨文和金文均從「斤」從斷木,義為折斷。從「折」引出的「哲」字,可引申為「斷疑」的意思,涉及的應用,從理論層面看,就是概念的區別,從實踐上看,則是行為的抉擇(關子尹)。「哲」的本義是明智、智慧,指人於種種處境之中借着斷疑和選擇所顯示的智慧。《爾雅.釋言》:「哲,智也。」《尚書.皋陶謨》:「知人則哲,能官人。」孔安國注:「哲,智也。無所不知,故能官人。」意指知人善任是明智的表現,能夠用人得當。《詩.大雅.蕩之什.抑》:「其維哲人,告之話言,順德之人。」意謂你是有智慧的人,我對你說的話有道理,你應該依從遵行。《說文》:「哲,知也。从口,折聲。悊,哲或从心。」由此引申指賢明的人或有智慧的人。《尚書.大誥》:「爽邦由哲。」意謂要由賢明的人治理國家。
金文用作本義,史墻盤:「淵哲康王」,表示深邃明智的康王。當中的「哲」字除了從「斤」從斷木外,還從「彳」從「目」從「心」(形似金文從「彳」從「惪」的「德」字)。「彳」是「行」(指四通八達的道路)的省文,「目」、「心」是人類感知與思想的器官(古人沒有大腦的概念,以心為思維器官,並作為思想、意念、感情的通稱)。這些部件合起來,顯出史墻盤中的「哲」,實指人於生活處境中,藉着觀察和思慮而進行「斷疑」的心智活動(關子尹)。
成語「明哲保身」本指明智的人善於保存自己,出自《詩經.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孔穎達疏:「既能明曉善惡,且又是非辨知,以此明哲擇安去危,而保全其身。」這句指有智慧又深明事理,不參與危及自己的事。「明哲保身」現在指為了保住個人利益而迴避鬥爭,有貶義。
「哲」字古文寫作「嚞」,《汗簡》又作「喆」。752 字相關漢字: 折,心,口,斤,彳,目,惪,德,行,嚞,喆
Relatives 相關字
Yixiezi 異寫字 (works in progress)
Index in character sets 字符集索引
SetIDExtraG0
5360
-G1
5360
-G7
10.一.58
-GT
0772
-GKX
0191.01
康熙字典-GHZR
0674.08
汉语大字典-GZFY
476702
-GZJW
146911
-G通规
1802
-G常用
常.10.27
-G古籍
13438
-HB1
ADF5
-H常用
0582
-T1
5256
全字庫-T甲表
00588
異體字字典-T本土
0716
-J0
3715
-JMJ
008290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JMJ
008291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
IVS: E0102
J常用
1468
-K0
8441
-K敎育
1625
-KP0
7727
-V1
4725
-
讀音 Readings
kMandarin
zhé
ZHE2
(v2.1.0-6.0.0)
kHanyuPinlu
zhé(217)
zhe2(217)
(v4.0.1-6.2.0)
kTGHZ2013
469.090:zhé
kHanyuPinyin
10625.030:zhé
kXHC1983
1464.010:zhé
1464.010:zhé
(v5.1.0)
kCantonese
zit3
JIT3
(v2.1.0-4.0.1)
kJapanese
テツ テチ あきらか さとい
kJapaneseKun
AKIRAKA SATOI
kJapaneseOn
TETSU
kKorean
CHEL
kHangul
철:0E
철
(v5.0.0-10.0.0)
kVietnamese
triết
kTang
djiɛt
kDefinition
wise, sagacious; wise man, sage
來源 IRG Sources
kIRG_GSource
G0-555C
0-555C
(v3.0.0-5.2.0)
kIRG_HSource
HB1-ADF5
kIRG_TSource
T1-5458
1-5458
(v3.0.0-5.2.0)
kIRG_JSource
J0-452F
0-452F
(v3.0.0-5.2.0)
kIRG_KSource
K0-7449
0-7449
(v3.0.0-5.2.0)
kIRG_KPSource
KP0-EDBB
kIRG_VSource
V1-4F39
1-4F39
(v3.1.1-5.2.0)
3-263E
(v3.1.0)
1-263E
(v3.0.0)
kRSUnicode
30.7
kTotalStrokes
10
kIICore
AGTJHKMP
2.1
(v4.1.0-6.3.0)
辭典索引 Dictionary Indices
kCowles
285
kDaeJaweon
0410.150
kFennIndex
22.12
kGSR
0287c
kHanYu
10625.030
kIRGDaeJaweon
0410.150
kIRGDaiKanwaZiten
03667
(v3.0.0-15.0.0)
kIRGHanyuDaZidian
10625.030
kIRGKangXi
0191.010
kKangXi
0191.010
kLau
1512
kMatthews
268
0268
(v2.1.0-3.1.0)
kMeyerWempe
310
kMorohashi
03667 03667:E0101
03667
(v2.1.0-15.0.0)
kNelson
0931
kSBGY
497.16
辭典資料 Dictionary-like Data
kCangjie
QLR
kCihaiT
276.202
kFenn
210D
kFourCornerCode
5260.2
kFrequency
4
(v3.2.0-15.1.0)
kHKGlyph
0581
kPhonetic
207
kUnihanCore2020
GHJKMPT
其他碼位 Other Mappings
kBigFive
ADF5
kCCCII
21363C
kCNS1986
1-5458
kCNS1992
1-5458
kEACC
21363C
kGB0
5360
kGB1
5360
kJis0
3715
kJoyoKanji
2010
kKoreanEducationHanja
2007
kKPS0
EDBB
(v3.1.1-15.0.0)
kKSC0
8441
(v2.1.0-15.0.0)
kMainlandTelegraph
0772
kTaiwanTelegraph
0772
kTGH
2013:1802
kXerox
255:133
部首餘筆 Radical-Stroke Counts
kRSAdobe_Japan1_6
C+3113+30.3.7
kRSKangXi
30.7
(v2.1.0-15.0.0)
異體 Variants
kSemanticVariant
U+5586<kLau U+608A<kMatth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