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𠂤)
⿰土隹(.,J)
U+5806(Basic)
土部8畫 共11畫 核心字
官話
dui1
粵語
deoi1
zeoi1
日語
タイ
ツイ
韓語
越南
đôi
廣韻
端/灰/平
集韻
端/灰/平
訓読
うずたかい(堆い)
Sources 各源例字
G0-3651
HB1-B0EF
T1-5954
J0-424F
K0-7758
V1-5075
KP0-F0E3
Old versions 舊版本
IVD
00Ad
Comparison 用字對比
Evolution 字形演化
印刷字體
廣韻
印刷字體
增韻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
當代
標準字形
當代
標準字形
當代
標準字形
當代
標準字形
Calligraphy 後世書法
Meaning 字義
dui1
(1)
土堆、沙堆或水中聚集的礁石sandpile
(2)
堆积在一起的东西heap
(3)
堆积,聚积to heap 堆砌
(4)
量词 用于计算成堆的东西 如:一堆谷子;一堆土measure word for piles
(壯)
壯字用同「𪤠
𪤠
(壯)
ndoi 土山;岭
(喃)
chui 詞:chui rúc, chui nhủi, chui vào 義:to huddle, steal away, to creep into
𥩉
(喃)
chui 詞:chui rúc, chui nhủi, chui vào 義:to huddle, steal away, to creep into
(喃)
doi 詞:doi đất (có hình dài mà hẹp) 義:long but narrow
(喃)
duôi 詞:dể duôi (coi khinh) 義:to despise
(喃)
nhoi 詞:nhoi lên 義:to creep strenuously up
(喃)
đòi 詞:đòi hỏi, đòi nợ; đòi cơn; học đòi 義:to require, to recover a debt; repeatedly, to ape
(喃)
đôi 詞:cặp đôi; đôi co 義:a couple; to contend
(喃)
đồi 詞:núi đồi; sườn đồi 義:mountain and hill; hillside
(喃)
◎ Bãi cát, bãi đất nhỏ ven sông.#C2: 堆 đôi
(喃)
◎ Hỏng mắt, không nhìn thấy gì.#C2: 堆 đôi
(喃)
◎ Phần cuối thân mình động vật mà ló dài ra ngoài.#C2: 堆 đôi
(喃)
◎ Hai đơn vị. Một cặp.#C1: 堆 đôi
(喃)
◎ Đôi tranh, đôi co: tranh đua, giành giật.#C1: 堆 đôi
(喃)
◎ Đôi hồi: trò chuyện, giãi bày cùng nhau.#C1: 堆 đôi
Kinship diagram of variants 異體字圖譜
《說文解字》WFG
→𠂤
𠂤部 001𠂤()
《說文解字》
都回切小𨸏也。象形。凡𠂤之屬皆从𠂤。 [臣鉉等曰:今俗作堆。]
《說文解字繫傳》
都魁反小𨸏也。象形。凡𠂤之屬,皆從𠂤。 [臣鍇曰:「再象推之漸進也。」]
《說文解字注》
都回切小𨸏也。 [小𨸏,𨸏之小者也。《廣雅》本之。曰:𠂤,細阜也。今譌舛不可讀矣。小𨸏曰𠂤。《國語》叚借魁字爲之。《周語》。夫高山而蕩以爲魁陵糞土。賈逵,韋昭皆曰:小阜曰魁。卽許之𠂤也。賈逵注見《海賦》。其字俗作堆。堆行而𠂤廢矣。氏下云:山岸脅之堆,旁箸欲落𡐦者曰氏。小徐作堆。大徐則刪之。《士冠禮》注。追猶堆也。是追卽𠂤之叚借字。李善注《七發》曰:追古堆字。詩。追琢其章。追亦同𠂤。葢古治金玉突起者爲𠂤。穿穴者爲琢。𠂤語之轉爲敦。如《爾雅》之敦丘。俗作墩。詩。敦彼獨宿。傳以敦敦然釋之。皆是也。] 象形。 [象小於𨸏。故𨸏三成,𠂤二成。都回切。十五部。] 凡𠂤之屬皆从𠂤。
《康熙字典》
【丑集中】【土字部】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都回切,對平聲。聚土也。【楚辭·九歎】陵魁堆以蔽視兮。
 又舍也。【戰國策】鍾期堆琴。【註】猶論語舍瑟也。
 又地名。【前漢·地理志】蜀守李冰,鑿離堆以息水患。堆,一作𡺾。又灩澦堆,在蜀夔州。【杜甫詩】故馮錦水將雙淚,好過瞿塘灩澦堆。
 又鳥名。驪山有鳥,名阿濫堆。唐𤣥宗御玉笛,以其聲翻爲曲。【張祐詩】至今風俗驪山下,村笛猶吹阿濫堆。
 又灰堆。【金坡遺事】吳俗,除夜將曉,婢僕持杖擊糞壤,致詞祈利市,謂之打灰堆。
 【史記】作碓。【漢書】作𡸠。俗作塠。 史記(-86)
Phonology 音韻
標準語 Official Languages
官話
dui1 [tuei55] ㄉㄨㄟ
粵語
deoi1 [tɵi5] 堆砌, 草堆, 堆積如山, 堆放, 堆疊, 堆肥, 土堆, 垃圾堆, 堆金積玉, 滿臉堆笑
zeoi1 [tsɵi5]
日語
タイ [tai] [呉漢]
ツイ [tsɨi] [唐]
[te] [呉]
韓語
[tʰø]
越南
đôi [ɗoj33]
韻書 Rime Books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釋義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
廣韻
1小韻都回tuɒi聚土聚土
刊謬補缺切韻
1小韻都回tuɒi聚土。聚土。
集韻
1小韻都回tuɒi聚土或作㕍𣳨垖𡸠聚土或作㕍𣳨垖𡸠
禮部韻略
1小韻都回tuɒi釋云聚土釋云聚土
增韻
1小韻都回tuɒi聚土楚辭陵魁堆以蔽視說文作琟班固賓戲注作敦亦作碓聚土楚辭陵魁堆以蔽視說文作琟班固賓戲注作敦亦作碓
五音集韵
1tuɒi聚土也聚土也
洪武正韻
灰合小韻都回tuei都回切聚土楚辭陵魁堆以蔽視説文作𠂤班固賔戲注作敦亦作𡺾碓都回切聚土楚辭陵魁堆以蔽視説文作𠂤班固賔戲注作敦亦作𡺾碓
古今韻會舉要
嬀麾tuei聚土也楚辭陵魁堆以蔽視前匈奴傳白龍堆形如土龍身無頭有尾髙大者二三丈坦者丈餘皆東北向在西域中或作𡺾前地理志蜀守李氷鑿離𡺾晉灼曰古堆字岸也亦作塠晉胡奮傳離塠集韻又作㕍𣳨𡸠通作碓史河渠書離碓聚土也楚辭陵魁堆以蔽視前匈奴傳白龍堆形如土龍身無頭有尾髙大者二三丈坦者丈餘皆東北向在西域中或作𡺾前地理志蜀守李氷鑿離𡺾晉灼曰古堆字岸也亦作塠晉胡奮傳離塠集韻又作㕍𣳨𡸠通作碓史河渠書離碓
蒙古字韻
d ꡊue ꡟꡠtuɛ̆()
音韻闡微
支微齊泰灰合陰平小韻tuei
中原音韻
齊微合陰平齊微tui
韻略易通
西微合陰平西微tui聚土聚土
中州音韻
齊微合平聲齊微小韻tui聚上聚上
中華新韻
ㄨㄟ 陰平tuei
ㄨㄟ 陰平tsuei小~小~
東國正韻
ㅚㅇ 傀隗儈toi
戚林八音
低聲 陰平toi
分韻撮要
陰平tui堆積聚土也堆積聚土也
擬音方案:《廣韻》《切韻》《集韻》:邵榮芬(《禮部韻略》《增韻》《五音集韻》擬音為與《集韻》音韻地位對比得到),《洪武正韻》:小學堂資料,《古今韻會舉要》:竺家寧,《蒙古字韻》:江鍾偉,《音韻闡微》:林慶勛,《中原音韻》:寧繼福,《韻略易通》:張玉來,《中州音韻》:馬樂樂,《中華新韻》:依註音符號,《東國正韻》:申祐先,《戚林八音》:彭攻關,《分韻撮要》:劉鎮發
韻部 Rime
齊梁陳北周隋
灰咍廢
上古音 Reconstructed Old Chinese
高本漢
twər
王力
tuəi 微部
周法高
twər 微部
鄭張尚芳
tuːl 微2部
白-沙
*C.tˤuj
斯塔羅斯金上古前期
tūj
斯塔羅斯金上古後期
twǝ̄j
斯塔羅斯金西漢
twǝ̄j
斯塔羅斯金東漢
twǝ̄j
許思萊上古
tûi
許思萊東漢
tuəi
布之道諧聲域
TUI
聲首隹¹
布之道擬音
tˤui
音節類型A
Dialects 方言
t
tuei
陰平(54)
北京55 (未註明異讀原因)
河北邯鄲大名33
河北邯鄲魏縣24
江蘇常州金壇31
山東濟南213 ((文))
河南鄭州城關24
河南開封35
河南洛陽33
河南新鄉長垣24
河南濮陽34
河南許昌24
河南漯河召陵24
河南周口淮陽24
湖北宜昌55
湖南郴州33
湖南永州寧遠33
湖南湘西吉首55
廣西桂林臨桂33
重慶55
重慶江津55
四川成都44
四川自貢45
四川南充55
四川達州達縣55
四川雅安漢源55
四川涼山西昌33
貴州貴陽55
貴州遵義55
貴州畢節1
貴州黔東南黎平33
雲南昆明44
雲南昭通44
雲南紅河蒙自44
雲南大理44
陝西西安21
陝西咸陽三原31
陝西延安寶塔213
陝西漢中漢臺55
甘肅蘭州53
甘肅武威民勤44
甘肅張掖山丹24
甘肅酒泉肅州55
甘肅酒泉敦煌24
甘肅臨夏243
青海西寧44
寧夏銀川1
新疆烏魯木齊44
新疆哈密55
新疆昌吉吉木薩爾44
新疆巴音郭楞焉耆44
浙江衢州龍游434
江西吉安334
湖南永州13
廣西桂林灌陽22
平聲(2)
新疆吐魯番214
山西太原11 ((又tsuei11))
tui
陰平(47)
陝西寶雞44
浙江杭州33
福建廈門55 ((文))
福建莆田仙游54
福建三明將樂55
福建三明沙縣33
福建泉州南安33
福建漳州漳浦55 (文讀,一大堆,白讀。)
福建南平建陽53
廣東汕頭33 ((文))
廣東湛江雷州213
廣東中山隆都55 (文讀,白讀。)
廣東潮州33 (文,白)
廣東揭陽33
廣西貴港平南33
江西贛州寧都42
江西吉安井岡山24
廣東韶關新豐44
廣東茂名信宜45 (文讀)
廣東陽江陽春35 (文讀)
廣東揭陽揭西53
廣西玉林博白44
福建三明泰寧21
江西南昌42
江西新余分宜
廣東深圳寶安55
廣東深圳寶安55
廣東珠海斗門33
廣東佛山53
廣東江門白沙23
廣東東莞213
廣東中山石岐55
廣東雲浮羅定55
廣西南寧55
廣西南寧賓陽35
廣西桂林臨桂45
廣西梧州蒙山53
廣西北海55
廣西欽州55
廣西貴港桂平55
廣西貴港南江44
廣西玉林北流55
廣西玉林博白55
廣西百色55
廣西來賓武宣55
廣西崇左寧明53
廣西賀州九都話24
陰平乙(1)
廣東茂名電白55
陽上(1)
廣東珠海斗門21
tei
陰平(29)
江蘇連雲港
江蘇淮安漣水31
安徽蕪湖31
安徽蚌埠212
安徽銅陵樅陽21 (文)
安徽安慶11
山東煙台蓬萊313
山東煙台1
山東威海環翠53
山東聊城1 (高鼓,又)
河南平頂山新華35
河南南陽南召14
河南信陽33
河南駐馬店平輿212
湖北武漢55
湖北襄陽襄樊34
湖北黃岡紅安 (新)
湖北天門55
湖南常德44
湖南懷化會同11
貴州黔東南丹寨33
貴州黔東南黎平33 (又)
上海浦東新區53
江蘇鎮江丹陽42
浙江麗水雲和324
福建南平邵武
江西鷹潭貴溪
湖南株洲醴陵
湖南長沙33
第九調(1)
山東淄博博山9 (跍~)
tue
陰平(4)
山東淄博博山1 (尖固~:地名)
山東德州1 (文)
福建龍岩長汀33
湖南婁底雙峰55
te
陰平(14)
江蘇南通
安徽合肥212
安徽淮南鳳台213
安徽阜陽212
安徽阜陽潁上213
上海53
江蘇泰州靖江433
浙江寧波餘姚324
浙江嘉興51
浙江紹興52
浙江衢州開化45
安徽池州貴池31
安徽宣城宣州31
湖南株洲茶陵353
tɔi
陰平(13)
福建寧德福安332
廣東中山隆都55
江西九江修水24
江西宜春奉新24
廣東深圳33
廣東湛江廉江45 (文讀)
廣東惠州33
廣東清遠連南44
廣東東莞33
廣西玉林北流55
香港沙田34
廣西百色那畢53
廣西崇左52
toi
陰平(12)
福建寧德古田55
福建寧德柘榮42
香港大埔33
福建漳州詔安13
廣東梅州梅縣44
廣東梅州五華44
江西宜春上高42
江西上饒弋陽33
廣東肇慶55
廣西柳州融水52
香港大埔泰亨23
廣西梧州藤縣53
tu
陰平(7)
福建廈門55 ((白。塗~))
福建漳州漳浦55
廣東汕頭33 ((白))
廣東潮州33
廣東雲浮55
廣西欽州靈山21
廣西賀州信都44
ty
陰平(5)
江蘇泰州21 (白,tui1)
福建三明將樂55
江西撫州黎川22
廣東佛山順德53
廣西河池宜州53
tɛi
陰平(5)
湖南張家界大庸55
福建三明寧化33
江西南昌進賢
江西九江彭澤
廣西桂林朝陽43
tun
陰平(2)
福建漳州漳浦55
廣東汕尾海豐33
陽去(1)
海南東方42 (名、动)
tœy
陰平(5)
廣東韶關55
廣東珠海前山55
香港55
澳門55
廣東韶關55
ti
陰平(4)
安徽銅陵樅陽21 (白)
湖北黃岡紅安 (老)
江西萍鄉13
江西九江星子33
tɐi
陰平(4)
廣西柳州雒容33
廣西南寧馬山33
湖北黃石陽新
廣西賀州富川八都話52
tuəi
陰平(3)
江蘇南京31
江蘇揚州
江蘇泰州21 (文,ty1)
tøy
陰平(3)
福建福州44
廣東廣州53
廣東清遠55
tœi
陰平(3)
廣西百色田東54
廣西崇左扶綏53
雲南文山富寧44
təi
陰平(2)
湖北荊門鍾祥24
湖南湘潭33
tᴇ
陰平(2)
江蘇無錫55
江蘇蘇州44
tᴇɪ
陰平(2)
江蘇無錫江陰51
浙江寧波52
tai
陰平(2)
浙江溫州33
湖南岳陽平江
tuɐi
陰平(2)
浙江金華玉山33
江西上饒廣豐445
陰平(1)
安徽宣城寧國55
to
陰平(1)
湖南永州道縣54
平聲(1)
福建南平建甌54
tɵy
陰平(2)
廣東廣州從化44
香港新界232
陰平(2)
廣東肇慶封開55
廣西桂林平樂53
tøi
陰平(2)
廣西柳州融水53
廣西玉林福綿54
tveɪ
陰平(1)
青海海東循化13
tæe
陰平(1)
江蘇常州44
tøʏ
陰平(1)
浙江湖州雙林44
tiɛ
陰平(1)
安徽黃山甘棠53
tuoi
陰平(1)
福建福州44 ((文))
陰平(1)
江西贛州南康44
陰平(1)
廣東韶關南雄23
tuai
陰平(1)
廣東河源33
təɯ
陰平(1)
廣東佛山西岸31
tʌu
陰平(1)
廣東清遠保安33
tia
陰平(1)
廣西賀州富川七都話52
ts
tsuei
陰平(10)
北京55
江蘇連雲港贛榆214
安徽淮北213
安徽宿州埇橋212
山東濟南213 ((白))
山東濟南章丘213
山東東營廣饒213
山東泰安213
山東濱州鄒平214
山東菏澤單縣213
平聲(1)
山西太原11 ((又tuei11))
tsue
陰平(9)
江蘇徐州213
安徽宿州碭山213
山東淄博博山1
山東東營利津
山東濰坊壽光1
山東濟寧1
山東德州1 (白)
山東聊城1 (土~,又)
山東濱州博興213
ʔd
ʔdui
陰平(6)
海南海口23
海南三亞33
海南萬寧44
海南定安213
海南昌江23
海南樂東34
ʔdun
陰平(2)
海南定安213
海南澄邁22
ʔdɛ
陰平(1)
浙江台州仙居334
ʔdon
陰平(1)
海南瓊海33
tθuei
陰平(3)
山東濰坊昌邑213
山東日照東港213
山東日照五蓮213
tθu
陰平(1)
山東青島即墨1
tɕyei
陰平(2)
山東棗莊嶧城213
山東泰安寧陽214
tɕye
陰平(1)
山東臨沂平邑1
ð
ðuei
陰平(2)
山東濰坊安丘213
山東臨沂沂水213
l
lue
陰平(1)
福建南平浦城35
ʔb
ʔbu
陽平(1)
海南瓊海22
d
dui
陰平(1)
廣東清遠連山53
tʰui
陰平(1)
廣西南寧亭子41
Notes 註
堆 屯 頓
《ABC上古漢語詞源詞典》認為:「堆」的山丘義和「屯」的山峰義相關,兩字陰入互轉
趡 睢 奞 脽 顀 崔 陮 淮 維 蜼 堆 峻 大 *隹
《漢語同源詞大典》:趡:奔跑,大步走;睢:仰目,向高處看;奞:鳥張大翅膀待飛;脽:臀部,稱「脽」,寓高義;顀:出額,即額部前傾;崔:高達;陮:高而不平;淮:大雨;維:繫物之大繩;蜼:長尾猿;堆:小阜,高出地平面者;峻:高峻;大:大小之大。本組字皆有「大、高」義。本組字讀音相近,該書認為是一組同源字。
堆 錐 䶆 鋭 *隹
《漢語同源詞大典》:堆:土堆,形尖;錐:錐子;䶆:老鼠,其嘴尖銳;鋭:尖銳。本組字皆有「尖」義。本組字讀音相近,該書認為是一組同源字。
漢語多功能字庫
 略說: 從「土」,「隹」聲,表示丘阜。
15 字
 詳解: 從「土」,「隹」聲,表示丘阜。《漢書‧司馬相如傳上》:「觸穹石,激堆埼。」顏師古注:「堆,高阜也。」

  「堆」可表示堆積。唐韓愈〈元和聖德詩〉:「帛堆其家,粟塞其庾。」

  「堆」也表示堆積之物。唐韓愈〈詠雪贈張籍〉:「坳中初蓋底,垤處遂成堆。」

  「堆」也用作量詞,表示成堆的東西。唐韓愈〈廣宣上人頻見過〉:「天寒古寺遊人少,紅葉窗前有幾堆。」169 字相關漢字: 土,隹

Relatives 相關字
Index in character sets 字符集索引
SetIDExtraG0 2249 -G1 2249 -G7 11.一.39 -GT 1018 -GKX 0232.04 康熙字典-GHZR 0488.02 汉语大字典-GZFY 525306 -GZ ndoi.1.3 -G通规 2173 -G常用 常.11.10 -G京族 ʔdoi1.0.0 -G古籍 02125 -HB1 B0EF -H常用 0776 -T1 5752 全字庫-T甲表 00778 異體字字典-T本土 1028 -J0 3447 -JMJ 009127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J常用 1303 注: 2010追加 J表外 0630 注: 2010常用 K0 8756 -K人名 一..5344 -KP0 8067 -V1 4885 -
讀音 Readings
kMandarin
duī
DUI1 (v2.1.0-6.0.0)
kHanyuPinlu
duī(233)
dui1(233) (v4.0.1-6.2.0)
kTGHZ2013
082.120:duī
kHanyuPinyin
10454.040:duī
kXHC1983
0273.010:duī 1547.100:zuī
0273.010:duī 1547.100:zuī (v5.1.0)
kCantonese
deoi1
deoi1 zeoi1 (v4.1.0-5.1.0)
DEUI1 (v2.1.0-4.0.1)
kJapanese
タイ ツイ テ うずたかい
kJapaneseKun
UZUTAKAI
kJapaneseOn
TAI TSUI
kKorean
THOY
kHangul
퇴:0N
(v5.0.0-10.0.0)
kVietnamese
đôi
kTang
*duəi
kDefinition
heap, pile, crowd; pile up
來源 IRG Sources
kIRG_GSource
G0-3651
0-3651 (v3.0.0-5.2.0)
kIRG_HSource
HB1-B0EF
kIRG_TSource
T1-5954
1-5954 (v3.0.0-5.2.0)
kIRG_JSource
J0-424F
0-424F (v3.0.0-5.2.0)
kIRG_KSource
K0-7758
0-7758 (v3.0.0-5.2.0)
kIRG_KPSource
KP0-F0E3
kIRG_VSource
V1-5075
1-5075 (v3.1.1-5.2.0)
3-277C (v3.1.0)
1-277C (v3.0.0)
kRSUnicode
32.8
kTotalStrokes
11
kIICore
AGTJHKMP
2.1 (v4.1.0-6.3.0)
辭典索引 Dictionary Indices
kCowles
4248
kDaeJaweon
0469.060
kFennIndex
560.02 573.07
kGSR
0575z
kHanYu
10454.040
kIRGDaeJaweon
0469.060
kIRGDaiKanwaZiten
05211 (v3.0.0-15.0.0)
kIRGHanyuDaZidian
10454.040
kIRGKangXi
0232.040
kKangXi
0232.040
kLau
612 613
kMatthews
6557
kMeyerWempe
3570
kMorohashi
05211
kNelson
1094
kSBGY
097.48
辭典資料 Dictionary-like Data
kCangjie
GOG
kCihaiT
323.401
kFenn
52C
kFourCornerCode
4011.4
kFrequency
3 (v3.2.0-15.1.0)
kGradeLevel
1
kHKGlyph
0775
kPhonetic
285
kUnihanCore2020
GHJKMPT
其他碼位 Other Mappings
kBigFive
B0EF
kCCCII
213841
kCNS1986
1-5954
kCNS1992
1-5954
kEACC
213841
kGB0
2249
kGB1
2249
kJis0
3447
kJoyoKanji
2010
kKoreanName
2015
kKPS0
F0E3 (v3.1.1-15.0.0)
kKSC0
8756 (v2.1.0-15.0.0)
kMainlandTelegraph
1018
kTaiwanTelegraph
1018
kTGH
2013:2173
kXerox
247:343
部首餘筆 Radical-Stroke Counts
kRSAdobe_Japan1_6
C+2863+32.3.8 C+2863+172.8.3
kRSKangXi
32.8 (v2.1.0-15.0.0)
異體 Variants
kSpecializedSemanticVariant
U+200A4<kFe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