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話
ta1
tuo2
yi2
she2
粵語
taa1
to1
日語
タ
シャ
ジャ
韓語
타
越南
tha
廣韻
透/歌/平
集韻
透/戈一開/平
以/支開/平
常/麻三開/平
訓読
へび(蛇)
Sources 各源例字
G0-4B7C
HB1-A5A6
T1-4646
J0-5560
K2-2D67
V2-8B50
KP1-3E41
Old versions 舊版本
IVD

00Ad
Evolution 字形演化
商
甲骨文
賓組
商
甲骨文
歷組
商
甲骨文
出組
西周
甲骨文
西周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或春秋早期
春秋
金文
春秋早期
春秋
金文
春秋
楚(戰國)
簡帛
包山
楚(戰國)
簡帛
郭店
楚(戰國)
簡帛
上博
楚(戰國)
簡帛
新蔡葛陵
秦
簡帛
放馬灘
秦
簡帛
睡虎地
秦
簡帛
嶽麓書院
秦
簡帛
龍崗
秦
簡帛
里耶
漢
簡帛
張家山
漢
說文小篆
宋
傳抄
古文四聲韻
宋
傳抄
汗簡
宋
傳抄
集篆古文韻海
漢
石經
熹平石經
唐
石經
開成石經
宋
印刷字體
廣韻
宋
印刷字體
增韻
明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清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
當代
標準字形
陸
當代
標準字形
港
當代
標準字形
台
Calligraphy 後世書法
Origin 字源諸說
《說文解字》:
託何切、食遮切
虫也。从虫而長,象冤曲垂尾形。上古艸居患它,故相問無它乎。凡它之屬皆从它。
它或从虫。
Meaning 字義
ta1
yi2
she2
(1)
代词 后作「他」 1.表示指称 相当于“别的”、“其他的” 2.表示第三人称,兼指物 现代汉语专指人以外的事物 3.虚指 如:干它一场;吃它一顿;玩它一会儿it, other
→他
ta1
(1)
代词 1.表示指称,相当于“别的”、“其他的”,与“此”相对 2.表示第三人称,古代、近代泛指男女及一切事物,现代则专指男性,性别不明或不必区别时也用“他” 3.虚指 如:吃他一顿;打他个措手不及 4.谁he, him, other, another, other place
tuo2
(2)
同「馱」 牲畜负载人或物
→馱
tuo2
(1)
牲口负物to carry on the back
(2)
邪,不正
(3)
姓
tuo2
(4)
[橐它]骆「驼」
→駝
tuo2
(1)
[橐駝]也作“馲駝”,即骆驼,也单用作“駝”camel
(5)
[它它]同“「佗」佗”
→佗
yi2
(7)
[委佗]同「“」逶「迤」”
→迤
yi2
(3)
[逶迤]见“逶”
→蛇
yi2
(6)
[委蛇]见“委”
(6)
「蛇」 后作“蛇”
→蛇
she2
(1)
爬行动物 身体圆而细长,有鳞,无四肢,以肋骨自由伸缩而行 有的有毒,有的无毒 种类甚多 捕食蛙等小动物,大蛇也能吞食较大的动物snake
(喃)
dà 詞:dần dà 義:step by step
→迦
(喃)
dà 詞:dần dà 義:step by step
(喃)
tha 詞:tha (sự vật) 義:thing
(喃)
đà 詞:đẫy đà; khách đà lên ngựa; cành trúc la đà 義:corpulent; steady wood winds
→拖
(喃)
đà 詞:đẫy đà; khách đà lên ngựa; cành trúc la đà 義:corpulent; steady wood winds
(喃)
◎ Đã qua, xong rồi (biến âm của đã).#C2: 佗 → 它 đà
(喃)
◎ Đẫy đà: người khí to béo.#C2: 佗 → 它 đà
(喃)
◎ La đà: sà xuống đung đưa.#C2: 佗 → 它 đà
Kinship diagram of variants 異體字圖譜
《說文解字》WFG
《說文解字》
託何切、食遮切
虫也。从虫而長,象冤曲垂尾形。上古艸居患它,故相問無它乎。凡它之屬皆从它。
它或从虫。 [臣鉉等曰:今俗作食遮切。]
《說文解字繫傳》
說何切
虫也。從虫而長,象冤曲𠂹尾形。上古艸居,患它,故相問:「無它乎?」凡它之屬,皆從它。
食遮切」它或從虫。臣鉉等曰:「今俗作
《說文解字注》
託何切
虫也。从虫而長。象冤曲𠂹尾形。 [𠂹各本作垂。今正。𠂹者,艸木華葉𠂹也。引申爲凡物下𠂹之偁。垂者遠邊。非其義。冤曲者,其體。垂尾者,其末。它象其臥形。故詘尾而短。它象其上冤曲而下垂尾。故長。詘尾謂之虫。垂尾謂之它。它與𠂹古音同也。詩。維虺維蛇。女子之祥。《吳語》。爲虺弗摧。爲蛇將若何。虺皆虫之叚借。皆謂或臥或垂尾耳。臥者較易制。曳尾而行者難制。故曰爲虺弗摧,爲蛇將若何也。託何切。十七部。今人蛇與它《異義》異音。蛇食遮切。] 上古艸凥患它。故相問無它乎。 [上古者,謂神農以前也。相問無它,猶後人之不恙無恙也。語言轉移,則以無別故當之。而其字或叚佗爲之。又俗作他。《經典》多作它。猶言彼也。許言此以說叚借之例。《羔羊傳》曰:委蛇,行可從迹也。亦引申之義也。] 凡它之屬皆从它。
它或从虫。 [它篆本以虫篆引長之而巳。乃又加虫左旁。是俗字也。]
《康熙字典》
【寅集上】【宀字部】 【玉篇】古文佗字。佗,蛇也。【說文】虫也。本作它,从虫而長。上古艸居,慮它,故相問無它乎。又【玉篇】非也,異也。【正字通】與佗他同。【易·比卦】終來有它吉。【禮·檀弓】或敢有它志,以辱君義。
又【揚子·法言】適堯舜文王爲正道,非堯舜文王爲它道,君子正而不它。
又【正譌】它,虫之大者。象寃曲𠂹㞑形。今文加虫作蛇,食遮切與托何切,二音通用。 說文(121)
Phonology 音韻
標準語 Official Languages
官話
ta1 [tʰa55] ㄊㄚ
tuo2 [tʰuo35] ㄊㄨㄛˊ
yi2 [i35] ㄧˊ
she2 [ʂɤ35] ㄕㄜˊ
粵語
taa1 [tʰaː5]
to1 [tʰɔː5]
日語
タ [ta] [呉漢]
シャ [ɕa] [漢]
ジャ [ʑa] [呉]
韓語
타 [tʰa]
越南
tha [tʰa33]
韻書 Rime Books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釋義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
廣韻
透歌
果攝歌韻1等開口平歌韻佗小韻託何切tʰɑ說文曰虫也从虫而長象[冕/冤]曲垂尾形上古艸居患它故相問無它乎說文曰虫也从虫而長象[冕/冤]曲垂尾形上古艸居患它故相問無它乎
刊謬補缺切韻
透歌
果攝歌韻1等開口平哥韻他小韻託何切tʰɑ虵,害人。虵,害人。
集韻
透戈一開
果攝戈韻1等開口平戈韻佗小韻湯何切tʰuɑ說文蟲也从虫而長象寃曲垂尾形上古艸居患它故相問無它乎或从蟲說文蟲也从虫而長象寃曲垂尾形上古艸居患它故相問無它乎或从蟲
以支開
止攝支韻3等開口平支韻移小韻余支切jiɛ佗佗美也或省佗佗美也或省
常麻三開
假攝麻韻3等開口平麻韻闍小韻時遮切dʑia虺屬或作蛇虵虺屬或作蛇虵
禮部韻略
透戈一開
果攝戈韻1等開口平歌韻它小韻湯何切tʰuɑ與他同易終來有它吉當於他字下亦作它新制添入與他同易終來有它吉當於他字下亦作它新制添入
增韻
透戈一開
果攝戈韻1等開口平歌韻佗小韻湯何切tʰuɑ詩它山之石易終來有它吉又説文云上古神居慮它故相問無它乎亦作蛇又見下又麻韻増入詩它山之石易終來有它吉又説文云上古神居慮它故相問無它乎亦作蛇又見下又麻韻増入
定戈一開
果攝戈韻1等開口平歌韻駝小韻唐何切duɑ揚雄賦敺橐它又交横貌相如賦它它藉藉増入揚雄賦敺橐它又交横貌相如賦它它藉藉増入
常麻三開
假攝麻韻3等開口平麻韻闍小韻辰遮切dʑia又攴韻増入又攴韻増入
五音集韵
喻四脂支之開
止攝脂韻3等開口平脂韻喻母四等開jiɪ同上→佗:佗佗美也或省同上→佗:佗佗美也或省
透歌戈麻一開
果攝歌韻1等開口平歌韻透母一等tʰɑ說文曰蟲也从虫而長象冤囬垂尾形上古草居患它故相問無它乎說文曰蟲也从虫而長象冤囬垂尾形上古草居患它故相問無它乎
床三歌戈麻三開
果攝戈韻3等開口平麻韻床母三等ʑiɑ=蛇:食遮切毒蟲又姓後秦録姚萇后蛇氏也南安人又音它四=蛇:食遮切毒蟲又姓後秦録姚萇后蛇氏也南安人又音它四
洪武正韻
透歌開
歌韻開口平歌韻佗小韻湯何切tʰo詩它山之石易終來有它吉又説文云上古草居慮它故相問無它乎亦作蛇又音馱亦作駝又見下詩它山之石易終來有它吉又説文云上古草居慮它故相問無它乎亦作蛇又音馱亦作駝又見下
蒙古字韻
th ꡉo ꡡ平歌韻tʰɔ()
中華新韻
ㄊ ㄨㄛ 陰平波韻甲類tʰuo
東國正韻
ㄸ ㅏㅇ 平歌哿箇韻da
分韻撮要
透 家 陰平家韻tʰa同上(彼也別人曰他)同上(彼也別人曰他)
擬音方案:《廣韻》《切韻》《集韻》:邵榮芬(《禮部韻略》《增韻》《五音集韻》擬音為與《集韻》音韻地位對比得到),《洪武正韻》:小學堂資料,《古今韻會舉要》:竺家寧,《蒙古字韻》:江鍾偉,《音韻闡微》:林慶勛,《中原音韻》:寧繼福,《韻略易通》:張玉來,《中州音韻》:馬樂樂,《中華新韻》:依註音符號,《東國正韻》:申祐先,《戚林八音》:彭攻關,《分韻撮要》:劉鎮發
上古音 Reconstructed Old Chinese
高本漢
tʰɑ
王力
tʰai 歌部
董同龢
tʰâ 歌部
周法高
tʰa 歌部
李方桂
tʰar 歌部
鄭張尚芳
l̥ʰaːl 歌1部
白-沙
*l̥ˤaj
斯塔羅斯金上古前期
slāj
斯塔羅斯金上古後期
l̥āj
斯塔羅斯金西漢
l̥āj
斯塔羅斯金東漢
l̥ǟ
許思萊上古
m-lai
許思萊東漢
źa
źɑi
布之道諧聲域
LAI
聲首它
布之道擬音
l̥ˤai
音節類型A
Dialects 方言
tʰ
tʰa
陰平(27)
官江蘇淮安漣水31
官安徽蕪湖31
官山東淄博博山1
官山東煙台1
官山東濰坊壽光1
官山東濟寧1
官湖北武漢55
官湖南湘西吉首55
官重慶江津55
官四川成都44
官四川自貢45
官四川雅安漢源55
官四川涼山西昌33
官貴州畢節1
官貴州黔東南黎平33
官雲南昆明44
官雲南昭通44
官雲南紅河蒙自44 (文)
官雲南大理44 (書)
吳上海53
吳上海浦東新區53
吳浙江溫州33 ((1))
閩福建廈門55 ((白1))
閩福建三明將樂55
閩廣東汕頭33
客廣東梅州梅縣44
粵廣西南寧55
上聲(4)
官山東濟南55
官山東臨沂平邑3
官山東德州3
官山東聊城3
平聲(1)
閩福建南平建甌54
tʰo
陰平(1)
閩福建廈門55 ((文))
tʰɑ
陰平(2)
官江蘇南京31
官江蘇泰州21
tʰuɔ
陰平(1)
吳浙江溫州33 ((2))
tʰã
陰平(1)
閩福建廈門55 ((白2))
tʰɒ
陰平(1)
湘湖南湘潭33 ((1))
t
ta
陰平(1)
閩福建福州44
to
陽平(1)
湘湖南長沙13 ((量詞:一~泥巴))
tɔ
陰平(1)
官雲南紅河蒙自44 (白)
d
do
陽平(1)
湘湖南湘潭12 ((2。~興:拳頭))
Notes 註
它 *牠
「牠」也是「㸰」的异体字,现已不用。
蛇 它
同屬歌部。聲母牀三、透母鄰紐,《說文》「它,虫也。從虫而長,象冤曲垂尾形,上古艸居患它,故相問『無它乎』」「蛇,它或從虫」。故蛇與它同源。
佗 拕 駝 跎 擔 *它
《漢語同源詞大典》:佗:負荷;拕:有所負荷而前引;駝:動物以背馱負;跎:馱負;擔:擔負。本組字皆有「負荷」義。本組字讀音相近,該書認為是一組同源字。
𩉺 沱 鉈 陀 駝 䬁 𡩆 紽 㼠 坨 砣 橢 *它
《漢語同源詞大典》:𩉺:馬尾駝,駕車時拴在牲口屁股周圍的皮帶,曲繞之物;沱:江水的支流,水的屈曲之處;鉈:盛水、酒的圓形器具;陀:山崗,不規則圓形;駝:駱駝,駝峰為圓形;䬁:小旋風,作圓周運動之物;𡩆:袋子,圓形物;紽:五絲為一紽,絲繞成圓形;㼠:瓦碗,圓形物;坨:物體成堆、圓形;砣:碾滾子,為圓形;橢:橢圓。本組字皆有「圓形」義。本組字讀音相近,該書認為是一組同源字。
㸰 䍫 禿 *它
《漢語同源詞大典》:㸰:牛無角、禿頭;䍫:無角羊;禿:頭禿。本組字皆有「禿」義。本組字讀音相近,該書認為是一組同源字。
漢語多功能字庫
略說: 甲金文象一條蛇,是「蛇」的初文。後借作第三人稱代詞。26 字
詳解: 金文「它」字中間一豎是甲骨文「它」字蛇身花紋的簡化,省去中間一豎是較晚的寫法。古文字「它」、「也」皆象蛇,其分別是:甲金文「它」象身體的部分比較粗,「也」的蛇身較細(參裘錫圭)。楷書蛇頭變為「宀」,蛇身變為「匕」(沈培)。
後來,因為「它」被借用作第三人稱代詞的「它」,於是「它」加注「虫」旁,以表示「蛇」的本義。然而「它」之所以被借作第三人稱代詞,其實並非單純因為同音的緣故,而實有意義上引申的關係,這一點,從許慎《說文》對「它」的說明即可找到線索。《說文》:「它,虫也。从虫而長,象冤曲垂尾形。上古艸居,患它,故相問無它乎。凡它之屬皆从它。蛇,它或从虫。」他的意思是說,古人的居所近草,害怕有蛇,因此彼此相見,都以「無它乎」相詢。由於「有它」、「無它」慣常地成為了人際相詢的對象、話題,故「它」慢慢地也演變成一般意義的第三人稱代詞,並且成為「它」字於後世的主要意義。代詞的「它」,即其它的「它」,現代漢語「其他」的「他」本來假借「蛇」的初文「它」來表示(裘錫圭)。《詩.小雅.鶴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此「它」表示其他的「他」,到了唐初,才真正發展成人稱代詞的「他」,《寒山詩集》:「可貴天然物,覓他無伴侶,覓他不可見,出入無門戶。」(參郭錫良)。古時第三人稱代詞無男、女、物之分,「他」、「它」在古漢語裏表示同一個詞,現代漢語受英語的影響,才把「他」指男性,「她」指女性,「它」指物。而「他」指第三人稱單數主要用於漢語官話及書面語系統。非官話第三人稱單數有很多不用「他」的例子,如粵語的「佢」,閩語的「伊」。
甲骨文表示蛇,《合集》20332:「丙戌卜:三十它(蛇)」。又用作人名、地名。
金文表示其他、別人,羌伯簋:「它邦」,即「他國」、「別國」。又通假為「匜」,白正父匜:「乍(作)旅它(匜)」,「匜」是水器,表示製造隨行用的匜。
戰國文字表示蛇,《郭店簡.老子甲》簡33:「螝(蝟)蠆蟲它(蛇)弗蠚」,表示虺蠆蟲蛇不螫、不咬。《上博竹書二.容成氏》簡20:「南方之旗以它(蛇)」,表示南方之旗用蛇(為圖案)。又表示其他、他人,《上博竹書三.周易》簡9:「冬(終)逨(來)又(有)它吉」,意謂終會有其他人來而得吉(季旭昇)。《上博竹書七.吳命》簡8:「以陳邦非它也」。又通假為「施」,《郭店簡.忠信之道》簡7-8:「君子丌(其)它(施)也忠」,「施」可表示恩惠,意謂君子施恩忠厚。《郭店簡.六德》簡14:「因而它(施)錄(祿)安(焉)」,表示布施爵祿。《上博二.民之父母》簡12:「它(施)﨤(及)子孫」,意謂延續至子孫。《上博二.民之父母》簡13:「它(施)﨤(及)四國」,「四國」即四方,意謂延伸至四方。1112 字相關漢字: 蛇,也,宀,匕,虫,他,她,佢,伊,匜,施
Relatives 相關字
Index in character sets 字符集索引
SetIDExtraG0
4392
-G1
4392
-G7
5.丶.21
-GT
1338
-GKX
0281.14
康熙字典-GHZR
0976.04
汉语大字典-GZFY
145101
-GZJW
382411
-G通规
0314
-G常用
常.5.105
-G一简
附..24
繁体: 牠
G古籍
09781
-HB1
A5A6
-H常用
0993
-T1
3838
全字庫-T甲表
01005
異體字字典-T本土
1293
-J0
5364
-JMJ
010108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K2
1371
-KP1
3E41
-V2
10748
-
讀音 Readings
kMandarin
tā
TA1 TUO1
(v4.0.1-6.0.0)
TA1
(v3.1.0-3.2.0)
1 TA1 2 TAI TUO1
(v2.1.0-3.0.0)
kHanyuPinlu
tā(2984)
ta1(2984)
(v4.0.1-6.2.0)
kTGHZ2013
355.020:tā
kHanyuPinyin
20910.030:tā,tuó,yí
kXHC1983
1106.030:tā
1106.030:tā
(v5.1.0)
kCantonese
taa1
taa1 to1
(v4.1.0-13.0.0)
TA1
(v2.1.0-4.0.1)
kJapanese
タ シャ ジャ へび
kJapaneseKun
HEBI
kJapaneseOn
TA SHA
kDefinition
it; other
來源 IRG Sources
kIRG_GSource
G0-4B7C
0-4B7C
(v3.0.0-5.2.0)
kIRG_HSource
HB1-A5A6
kIRG_TSource
T1-4646
1-4646
(v3.0.0-5.2.0)
kIRG_JSource
J0-5560
0-5560
(v3.0.0-5.2.0)
kIRG_KSource
K2-2D67
2-2D67
(v3.0.0-5.2.0)
kIRG_KPSource
KP1-3E41
kIRG_VSource
V2-8B50
2-8B50
(v3.1.1-5.2.0)
kRSUnicode
40.2
kTotalStrokes
5
kIICore
AGTHM
2.1
(v4.1.0-6.3.0)
辭典索引 Dictionary Indices
kDaeJaweon
0551.140
kFennIndex
532.04
kGSR
0004a
kHanYu
20910.030
kIRGDaeJaweon
0551.140
kIRGDaiKanwaZiten
07057
(v3.0.0-15.0.0)
kIRGHanyuDaZidian
20910.030
kIRGKangXi
0281.140
kKangXi
0281.140
kLau
2985
kMatthews
6439
kMeyerWempe
3188a
kMorohashi
07057
kSBGY
160.46
辭典資料 Dictionary-like Data
kCangjie
JP
kCihaiT
405.101
kFenn
322K
kFourCornerCode
3071.1
kFrequency
2
(v3.2.0-15.1.0)
kGradeLevel
2
kHKGlyph
0992
kPhonetic
1368
kUnihanCore2020
GHJMT
其他碼位 Other Mappings
kBigFive
A5A6
kCCCII
213A64
kCNS1986
1-4646
kCNS1992
1-4646
kEACC
274A53
kGB0
4392
kGB1
4392
kJis0
5364
kKPS1
3E41
(v3.1.1-15.0.0)
kMainlandTelegraph
1338
kTaiwanTelegraph
1338
kTGH
2013:314
kXerox
243:153
部首餘筆 Radical-Stroke Counts
kRSAdobe_Japan1_6
C+4623+21.2.3 C+4623+40.3.2
kRSKangXi
40.2
(v2.1.0-15.0.0)
異體 Variants
kSemanticVariant
U+4F57<kMatthews U+7260<kLau
kSpecializedSemanticVariant
U+7260
kZVariant
U+7260
(v2.1.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