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話
ni4
po4
ji2
粵語
jik6
日語
ゲキ
ギャク
ハク
ヒャク
韓語
역
廣韻
疑/陌三開/入
集韻
疑/陌三開/入
滂/鐸開/入
滂/陌二開/入
訓読
さからう(逆らう)
Sources 各源例字
G5-3139
T4-225F
J14-2836
K6-1008
Old versions 舊版本
IVD

00Ad
Evolution 字形演化
商
甲骨文
子組
商
甲骨文
𠂤組
商
甲骨文
婦女卜辭
商
甲骨文
花東子卜辭
商
甲骨文
賓組
商
甲骨文
歷組
商
甲骨文
何組
商
甲骨文
無名組
商
甲骨文
組類不明
商
金文
商
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
漢
說文小篆
魏
傳抄
春秋僖公石經
宋
傳抄
汗簡
宋
傳抄
古文四聲韻
宋
傳抄
集篆古文韻海
宋
印刷字體
廣韻
清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
Origin 字源諸說
《說文解字》:
魚戟切
不順也。从干下凵。屰之也。
Meaning 字義
ni4
po4
ji2
(1)
同「逆」
→逆
ni4
(1)
迎接to meet 逆战
(2)
迎受;承受
(3)
接受
(4)
反,倒着against, counter 逆风 逆境
(5)
颠倒
(6)
退后;退去
(7)
回旋
(8)
不顺从to go against 忠言逆耳
(9)
抗拒;拒绝
(10)
叛乱;背叛traitor 逆产
(11)
预料;猜度to predict 逆料
(12)
上书
(13)
乖于常理
(14)
中医指某些病症
(2)
同「霸」 月始生
→霸
po4
(1)
农历每月初始见的月亮(或月光)
(3)
同「戟」
→戟
ji3
(1)
古兵器名,戈属 长柄,顶端有直刃,两旁各有横刃,可以直刺和横击halberd
(2)
刺;刺激
(3)
伸出食指和中指来指点 形容愤怒或威武的形状 一说屈肘如戟形
(4)
雄
Kinship diagram of variants 異體字圖譜
《說文解字》WFG
《說文解字》
魚戟切
不順也。从干下凵。屰之也。
《說文解字繫傳》
言碧反
屰,不順也。從幹,下凵,屰之也。 [臣鍇曰:「入一,一下有凵,上逆之不相容順也。」]
《說文解字注》
魚戟切
不順也。 [後人多用逆。逆行而屰廢矣。] 从干下凵。屰之也。 [凵口犯切。凶下云:象地穿交陷其中也。方上干而下有陷之者,是爲不順。屰之也當作屰之意也。魚𢧢切。古音在五部。]
《康熙字典》
【寅集上】【屮字部】 【唐韻】【廣韻】宜戟切【集韻】【類篇】【韻會】【正韻】仡戟切,𠀤凝入聲。逆本字。【說文】不順也。从干,下凵,逆之也。又【集韻】匹陌切,音魄。月始生三日。與魄通。
又【正字通】古戟字,有枝兵也,與干字同體。雙枝爲屰,單枝爲戈。隸借爲逆順字,作戟字以別之。 說文(121)
Phonology 音韻
標準語 Official Languages
官話
ni4 [ni51] ㄋㄧˋ
po4 [pʰɔ51] ㄆㄛˋ
ji2 [ʨi35] ㄐㄧˊ
粵語
jik6 [iːk2]
日語
ゲキ [geki] [漢]
ギャク [gʲakɯ]
ハク [hakɯ] [漢]
ヒャク [çakɯ] [呉]
韓語
역 [jʌk]
韻書 Rime Books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釋義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
廣韻
疑陌三開
梗攝庚韻3等開口入陌韻逆小韻宜戟切ŋiak說文曰不順也說文曰不順也
集韻
疑陌三開
梗攝庚韻3等開口入陌韻逆小韻仡戟切ŋiak說文不順也从干下凵屰之也說文不順也从干下凵屰之也
滂鐸開
宕攝唐韻1等開口入鐸韻粕小韻匹各切pʰɑk月始生三日月始生三日
滂陌二開
梗攝庚韻2等開口入陌韻𢫦小韻匹陌切pʰak月始生古作𣍸屰月始生古作𣍸屰
五音集韵
滂鐸開
宕攝唐韻1等開口入鐸韻滂母一等pʰɑk月初生三日月初生三日
滂陌昔二開
梗攝庚韻2等開口入陌韻滂母二等pʰak=𣍸:並古文=𣍸:並古文
疑陌昔三開
梗攝庚韻3等開口入昔韻疑母三等ŋiak說文曰不順也說文曰不順也
擬音方案:《廣韻》《切韻》《集韻》:邵榮芬(《禮部韻略》《增韻》《五音集韻》擬音為與《集韻》音韻地位對比得到),《洪武正韻》:小學堂資料,《古今韻會舉要》:竺家寧,《蒙古字韻》:江鍾偉,《音韻闡微》:林慶勛,《中原音韻》:寧繼福,《韻略易通》:張玉來,《中州音韻》:馬樂樂,《中華新韻》:依註音符號,《東國正韻》:申祐先,《戚林八音》:彭攻關,《分韻撮要》:劉鎮發
上古音 Reconstructed Old Chinese
董同龢
ŋjăk 魚部
周法高
ŋiak 鐸部
李方桂
ŋjiak 魚部
鄭張尚芳
ŋraɡ 鐸0部
白-沙
*ŋrak
布之道諧聲域
ŊAK
聲首屰
布之道擬音
ŋrak
音節類型B
Notes 註
逆 朔 𦥭 𠱘 㡿 迎 *屰
《漢語同源詞大典》:逆:迎接;朔:農曆每月初一;𦥭:舂米;𠱘:嘔吐;㡿:退卻;迎:迎接、相逢,與「逆」多互訓。本組字皆有「逆反」義。本組字讀音相近,該書認為是一組同源字。
𪀝 𧊜 惡 *屰
《漢語同源詞大典》:𪀝:雕類猛禽;𧊜:鱷魚;惡:兇惡。本組字皆有「惡」義。本組字讀音相近,該書認為是一組同源字。
漢語多功能字庫
略說: 甲骨文「屰」象倒轉人形,表示逆反,不順從的人。23 字
詳解: 甲骨文象倒立的「大」,「大」象人張開雙臂站立之形,「屰」正好象倒轉人形。倒懸人,表示逆反,不順從的人(楊樹達、季旭昇)。
一說象人自外而至,故頭部向着自己,迎面而來,是「逆」的初文(羅振玉、趙誠)。「逆」古義為迎接,《說文》:「逆,迎也。从辵屰聲。關東曰逆,關西曰迎。」
甲骨文用法與「逆」同,解作「迎」。又表示逆反,不順從,如「屰(逆)祀」即不按順序的祭祀。金文與甲文形同,皆用作人名、族氏徽號。
戰國文字於「屰」中間加圓點作為飾筆(參見「逆」中山王壺銘文字形),點後變為橫劃,為小篆所本。
楊樹達認為「屰」象倒立人形,本指逆反;「逆」象人迎面而來,本指迎。「屰」、「逆」本為二字,後因音近而通用。
《說文》:「屰,不順也。从干下屮。屰之也。」段玉裁注:「後人多用逆,逆行而屰廢矣。」343 字相關漢字: 大,逆,迎
Relatives 相關字
Index in character sets 字符集索引
讀音 Readings
kMandarin
nì
NI4
(v4.0.1-6.0.0)
LE4 NI4
(v3.1.0-3.2.0)
NI4
(v2.1.0-3.0.0)
kHanyuPinyin
21021.090:nì,pò,jí
kCantonese
jik6
kJapanese
ゲキ ギャク ハク ヒャク さからう
kJapaneseKun
SAKARAU
SAKARAU
(v2.1.0-3.0.0)
kJapaneseOn
GEKI GYAKU HAKU HIYAKU
kDefinition
disobedient
來源 IRG Sources
kIRG_GSource
G5-3139
5-3139
(v3.0.0-5.2.0)
kIRG_TSource
T4-225F
4-225F
(v3.0.0-5.2.0)
kIRG_JSource
J14-2836
J4-2836
(v8.0.0)
J1-3B22
(v6.0.0-7.0.0)
1-3B22
(v3.0.0-5.2.0)
kIRG_KSource
K6-1008
kRSUnicode
45.3
kTotalStrokes
6
辭典索引 Dictionary Indices
kDaeJaweon
0603.110
kFennIndex
360.07
kGSR
0788a
kHanYu
21021.090
kIRGDaeJaweon
0603.110
kIRGDaiKanwaZiten
07833
(v3.0.0-15.0.0)
kIRGHanyuDaZidian
21021.090
kIRGKangXi
0305.010
kKangXi
0305.010
kMatthews
4676
kMorohashi
07833
kSBGY
511.31
辭典資料 Dictionary-like Data
kCangjie
TU
kCihaiT
452.201
kFenn
660P
kPhonetic
1561
其他碼位 Other Mappings
kCCCII
222333
kGB5
1725
kJIS0213
2,08,22
kJis1
2702
部首餘筆 Radical-Stroke Counts
kRSAdobe_Japan1_6
C+17543+45.3.3
kRSKangXi
45.3
(v2.1.0-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