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㠀)
⿱丿⿹⿷⿴#(一-𠃍丨b𠃌)一一山
U+5CF6(Basic)
山部7畫 共10畫 核心字
官話
dao3
粵語
dou2
日語
トウ
韓語
越南
đảo
廣韻
端/豪/上
集韻
端/豪/上
端/蕭/上
訓読
しま(島)
Sources 各源例字
G1-353A
HB1-AE71
T1-5535
J0-4567
K0-5376
V1-5345
KP0-D5F3
Old versions 舊版本
IVD
00Ad
01Ha
02Ha
03Ha
Comparison 用字對比
Evolution 字形演化
印刷字體
增韻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
當代
標準字形
當代
標準字形
當代
標準字形
當代
標準字形
當代
標準字形
Calligraphy 後世書法
Origin 字源諸說
《漢多》:從「山」,「鳥」省聲。本義是海中可停留、居住的陸地。
Meaning 字義
dao3
(1)
江、湖、海洋中被水环绕的陆地 如:海南岛;崇明岛;舟山群岛island
(2)
(喃)
láo 詞:láo nháo, lếu láo 義:to badly mixed, untidy
(喃)
láo 詞:láo nháo, lếu láo 義:to badly mixed, untidy
(喃)
đảo 詞:hải đảo, hoang đảo 義:island, desert island
Kinship diagram of variants 異體字圖譜
《說文解字》WFG
→㠀
山部 004()
《說文解字》
都皓切海中往往有山可依止,曰㠀。从山鳥聲。讀若《詩》曰「蔦與女蘿」。
《說文解字繫傳》
得早反海中往往有山可依止曰島。從山鳥聲。讀若搗。《詩》曰:「蔦與女蘿。」 [臣鍇曰:「《釋名》曰:『島,到也;人所奔到也。』」]
《說文解字注》
都晧切海中往往有山可依止曰㠀。 [《禹貢》。鳥夷皮服。某氏傳讀爲㠀。與馬,鄭注如字不同。衞包徑改經爲㠀字。非也。] 从山。鳥聲。 [《韵會》作鳥省聲。非。] 讀若詩曰蔦與女蘿。 [《小雅・頍弁》文。都晧切。二部。《玉篇》丁了多老二切。]
《康熙字典》
【寅集中】【山字部】 【唐韻】【廣韻】【正韻】都皓切【集韻】【韻會】都老切,𠀤刀上聲。【說文】海中往往有山可依止曰島。从山鳥聲。《釋名》島,到也。人所奔到也。《書•禹貢》島夷皮服。孔傳海曲謂之島。居島之夷還服其皮。【木華•海賦】崇島巨鼇。
 又【集韻】或作隯。【張衡•西京賦】長風激於別隯。亦作嶹。
 【集韻】古通鳥。,从山鳥聲。
考證:〔【說文】海中有山可依止曰島。島,到也,人所奔到也。从山,烏省聲。【書·禹貢】島夷卉服。【註】海曲曰島,卉草也,木棉之屬,以卉服來貢也。〕
 謹按所引多與原文不符,謹照各書原文改作:說文海中往往有山可依止曰島。从山鳥聲。釋名島,到也。人所奔到也。書禹貢島夷皮服。孔傳海曲謂之島。居島之夷還服其皮。〔【木華·海賦】崇島巨鰲。〕
 謹按鼇从黽,不从魚。照海賦原文改鼇。 說文(121)
Phonology 音韻
標準語 Official Languages
官話
dao3 [tɑu214] ㄉㄠˇ
粵語
dou2 [tou35] 島嶼, 孤島, 半島
日語
トウ [toː] [呉漢]
韓語
[to]
越南
đảo [ɗaw313]
韻書 Rime Books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釋義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
廣韻
1小韻都晧tɑu說文曰海中往往有山可依止也又音鳥說文曰海中往往有山可依止也又音鳥
刊謬補缺切韻
1小韻都浩tɑu海中山。海中山。
集韻
1小韻覩老tɑu說文海中往往有山可依止曰㠀或从𨸏亦作嶹隯亦書作嶋古作鳥說文海中往往有山可依止曰㠀或从𨸏亦作嶹隯亦書作嶋古作鳥
4小韻丁了tɛu水中可居曰隝或从山水中可居曰隝或从山
禮部韻略
1小韻到皓tɑu水中有山曰島水中有山曰島
增韻
1小韻都皓tɑu水中有山亦作隝水中有山亦作隝
五音集韵
宵蕭3tiæu海中山可居又丁老切海中山可居又丁老切
1tɑu說文曰海中徃徃有山可依止也又音鳥說文曰海中徃徃有山可依止也又音鳥
洪武正韻
爻開小韻都皓tau水中有山亦作隝水中有山亦作隝
古今韻會舉要
tau說文海中往往有山可依止曰島島到也人所奔到从山鳥省聲書島夷注海曲謂之島或作隝前相如賦阜陵别隝前叙傳伏於海隝亦作隯文選西京賦長風激於别隯集韻又作壽亦書作嶋史記田儋傳入海居嶋中古作鳥說文海中往往有山可依止曰島島到也人所奔到从山鳥省聲書島夷注海曲謂之島或作隝前相如賦阜陵别隝前叙傳伏於海隝亦作隯文選西京賦長風激於别隯集韻又作壽亦書作嶋史記田儋傳入海居嶋中古作鳥
蒙古字韻
d ꡊaw ꡓtaw()
音韻闡微
蕭肴豪開上聲小韻tau
中原音韻
蕭豪開一上聲蕭豪tɑu
韻略易通
蕭豪開上聲蕭豪tau水中山水中山
中州音韻
蕭豪開上聲蕭豪小韻tɑu水中有山水中有山
中華新韻
tɑu
東國正韻
ㅗㅱ 高杲誥tou
戚林八音
低聲 歌高 陰上歌高
分韻撮要
陰上tu海島海島
擬音方案:《廣韻》《切韻》《集韻》:邵榮芬(《禮部韻略》《增韻》《五音集韻》擬音為與《集韻》音韻地位對比得到),《洪武正韻》:小學堂資料,《古今韻會舉要》:竺家寧,《蒙古字韻》:江鍾偉,《音韻闡微》:林慶勛,《中原音韻》:寧繼福,《韻略易通》:張玉來,《中州音韻》:馬樂樂,《中華新韻》:依註音符號,《東國正韻》:申祐先,《戚林八音》:彭攻關,《分韻撮要》:劉鎮發
韻部 Rime
北魏後期北齊
齊梁陳北周隋
上古音 Reconstructed Old Chinese
王力
tu 幽部
董同龢
tôɡ 幽部
周法高
təw 幽部
李方桂
təgwx 幽部
鄭張尚芳
tuːwʔ 幽2部
白-沙
*tˤuʔ
斯塔羅斯金上古前期
tūʔ
斯塔羅斯金上古後期
tū́
斯塔羅斯金西漢
tǝ̄ẃ
斯塔羅斯金東漢
tǝ̄ẃ
許思萊上古
tûʔ
許思萊東漢
touᴮ
布之道諧聲域
TIU
聲首
布之道擬音
tˤuʔ
音節類型A
Dialects 方言
t
上聲(59)
江蘇徐州35
江蘇連雲港
江蘇連雲港贛榆24
江蘇淮安漣水212
江蘇揚州
江蘇泰州213
安徽蕪湖213
安徽蚌埠24
安徽淮南鳳台34
安徽淮北24
安徽銅陵樅陽224
安徽安慶213
安徽阜陽24
安徽阜陽潁上35
安徽宿州碭山24
安徽亳州蒙城24
山東濟南55
山東青島即墨3
山東棗莊嶧城24
山東東營廣饒55
山東東營利津
山東煙台萊州55
山東煙台蓬萊214
山東濰坊安丘55
山東濰坊昌邑33
山東濰坊臨朐55
山東濰坊壽光3
山東濟寧3
山東泰安寧陽55
山東泰安55
山東日照東港55
山東日照五蓮55
山東臨沂莒南55
山東臨沂沂水44
山東德州3
山東聊城3
山東濱州博興44
河南洛陽53
河南漯河召陵55
河南南陽南召33
河南駐馬店平輿33
雲南昆明53
甘肅蘭州44
甘肅武威民勤212
甘肅張掖山丹212
青海西寧53
新疆巴音郭楞焉耆51
浙江寧波325
安徽宣城寧國214
安徽宣城宣州214
福建南平建甌21
福建南平建陽21
福建寧德福安42
福建寧德柘榮51
廣東中山隆都24
江西贛州南康42
廣東廣州從化21
廣西玉林博白21
廣東佛山西岸55
陰上(9)
甘肅酒泉敦煌43
甘肅臨夏43
浙江杭州53
浙江嘉興44
浙江湖州雙林53
福建三明沙縣21
福建泉州南安55
廣東佛山順德24
廣西賀州富川八都話24
陽平(8)
山東濟南章丘55
山東濱州鄒平55
陝西寶雞53
甘肅酒泉肅州53
寧夏銀川3
新疆烏魯木齊52
新疆哈密51
新疆昌吉吉木薩爾51
陰去(3)
上海35
上海浦東新區35
浙江衢州龍游52
陽去(1)
安徽池州貴池214
陰平(1)
陝西延安寶塔213
tau
上聲(53)
北京214
河北邯鄲大名55
河北邯鄲魏縣55
安徽合肥24
山東威海環翠213
山東臨沂平邑3
山東菏澤單縣33
河南開封44
河南平頂山新華55
河南新鄉長垣55
河南濮陽55
河南許昌55
河南周口淮陽55
湖北武漢42
湖北宜昌42
湖北荊門鍾祥53
湖北黃岡紅安
湖北天門11
湖南常德31
湖南張家界大庸41
湖南郴州53
湖南永州寧遠45
湖南懷化會同24
湖南湘西吉首53
廣西柳州雒容52
廣西桂林臨桂42
四川成都53
四川自貢53
四川南充53
四川達州達縣53
四川雅安漢源53
四川涼山西昌45
貴州貴陽42
貴州遵義53
貴州黔東南黎平31
陝西西安53
陝西咸陽三原52
山西太原53
福建南平建甌21
海南東方11
江西九江修水21
江西贛州寧都214
廣東韶關南雄31
廣東深圳31
廣東惠州35
廣東梅州五華31
廣東東莞21
香港沙田31
湖南長沙41
湖南永州53
廣西桂林灌陽55
廣東清遠保安45
廣西桂林朝陽23
陰上(17)
廣東汕頭53
廣東湛江雷州52
廣東茂名電白31
廣東汕尾海豐53
廣東潮州53
廣東揭陽53
廣西貴港平南45
廣西南寧馬山31
廣西玉林北流42
廣東江門白沙45
廣西百色那畢33
廣西賀州信都52
廣西來賓武宣45
廣西崇左24
廣西南寧亭子33
廣西百色田東33
廣西崇左扶綏33
陽平(1)
重慶江津21
tou
上聲(5)
江西撫州黎川44
廣東深圳寶安11
廣東珠海前山13
廣東中山石岐213
澳門13
陰上(8)
廣東廣州35
廣東韶關35
廣東佛山35
廣東雲浮羅定35
廣西柳州融水55
廣西桂林臨桂42
廣西河池宜州42
香港35
to
上聲(7)
福建福州32
福建廈門53
福建三明將樂51
福建漳州漳浦53
福建寧德古田42
廣東梅州梅縣31
福建三明泰寧354
陰上(1)
香港大埔53
tɐu
上聲(2)
廣東中山隆都24 (文讀,白讀。)
香港大埔泰亨35
陰上(7)
廣西北海35
廣西欽州35
廣西貴港桂平35
廣西貴港南江34
廣西玉林北流35
廣西崇左寧明35
廣西玉林福綿33
tao
上聲(4)
山東煙台3
河南商丘梁園55
貴州畢節3
貴州黔東南丹寨55
陰上(2)
廣西桂林平樂45
雲南文山富寧33
陰去(1)
湖南永州寧遠55
təu
上聲(1)
香港新界35
陰上(4)
浙江麗水雲和53
廣西梧州蒙山42
廣西柳州融水55
廣西賀州九都話55
taɔ
上聲(4)
河南鄭州城關44
雲南昭通53
雲南紅河蒙自31
雲南大理53
tɑu
上聲(3)
河南商丘睢縣55
新疆吐魯番51
江西南昌213
陰上(1)
青海海東循化33
tɔu
上聲(1)
河南信陽323
陰上(2)
廣東東莞35
廣西欽州靈山55
陽上(1)
廣西梧州藤縣35
上聲(2)
浙江寧波餘姚435
福建莆田仙游32
陰上(2)
江蘇無錫江陰45
江蘇泰州靖江334
tɑɔ
上聲(2)
江蘇常州金壇323
安徽宿州埇橋434
tu
陰上(2)
廣西南寧35
廣西百色35
tɔo
上聲(1)
江蘇南京212
陰上(1)
江蘇南通
tuei
上聲(1)
湖北襄陽襄樊55
tɒu
上聲(1)
陝西漢中漢臺35
陰上(1)
江蘇無錫324
上聲(1)
江蘇蘇州52
上聲(1)
浙江溫州35
tɑɒ
陰上(1)
浙江紹興334
陰上(1)
安徽黃山甘棠35
tɤɯ
陰上(1)
江西上饒廣豐52
tiɔ
陽去(1)
廣東韶關新豐31
taɯ
上聲(1)
湖南湘潭42
上聲(1)
湖南婁底雙峰31
tœu
陰上(1)
廣西南寧賓陽33
tɛu
陰上(1)
廣西玉林博白33
tia
陰上(1)
湖南永州道縣55
陰上(1)
廣西賀州富川七都話24
ʔd
ʔdau
上聲(5)
海南海口213 (岛外)
海南三亞42
海南澄邁21
海南昌江31
海南陵水31
陽平(5)
海南海口21 (岛屿)
海南瓊海22
海南萬寧22
海南定安31
海南樂東211
ʔdao
上聲(1)
浙江台州仙居423
tʰɔ
陰上(1)
廣東肇慶封開52
陽平(1)
山東淄博博山3
tʰau
陰上(1)
廣東清遠35
tʰou
陰上(2)
廣東肇慶35
廣東雲浮35
l
lɑo
陰上(1)
福建南平浦城44
d
do
陽上(1)
廣東清遠連山13
Notes 註
州 洲 島
王力《同源字典》認為:「州洲」「島」照端準雙聲,幽宵旁轉,水中陸地義同源
漢語多功能字庫
 略說: 從「山」,「鳥」省聲。本義是海中可停留、居住的陸地。
26 字
 詳解: 「㠀」從「山」,「鳥」聲,又可寫為左右結構的「嶋」,後省去鳥足演變而來的四點寫作「島」。「島」從「山」,「鳥」省聲。本義是海中可停留、居住的陸地。《說文》:「島,海中往往有山可依止曰㠀。」《釋名.釋水》:「海中可居者曰島。」如《尚書.禹貢》:「島夷皮服,夾右碣石入于河。」《後漢書.張法滕馮度楊列傳》:「賊若乘船浮海,深入遠島,攻之未易也。」北宋蘇軾〈木蘭花令〉:「萬家游賞上春臺,十里神仙迷海島。」

  「島」和「嶼」義近,但「島」的面積相對較大。如《史記.田儋列傳》:「田橫懼誅,而與其徒屬五百餘人入海,居島中。」田橫率五百多人移居海島。又如《後漢書.東夷列傳》:「倭在韓東南大海中,依山島為居,凡百餘國。」倭人可在島上建國。「嶼」則是小島,如北宋徐兢《宣和奉使高麗圖經》:「牛心嶼在小洋中,一峰特起,狀類覆盂而中稍銳。」又如《文選.謝靈運〈登江中孤嶼〉》:「亂流趨正絕,孤嶼媚中川。」「嶼」表示河川中突出的大石。參見「嶼」。413 字相關漢字: 山,鳥,㠀,嶋,嶼

Relatives 相關字
Index in character sets 字符集索引
SetIDExtraG1 2126 简体: 岛 GKX 0312.04 康熙字典-GHZR 0800.13 汉语大字典-G通规 0820X -G京族 ʔdaːu3.0.0 -G古籍 01776 -HB1 AE71 -H常用 1108 -T1 5321 全字庫-T甲表 01120 異體字字典-T本土 1428 -J0 3771 -JMJ 010516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J常用 1510 学年: 3 K0 5186 -K敎育 0162 -KP0 5383 -V1 5137 -
讀音 Readings
kMandarin
dǎo
DAO3 (v2.1.0-6.0.0)
kHanyuPinlu
dǎo(190)
dao3(190) (v4.0.1-6.2.0)
kHanyuPinyin
10775.140:dǎo
kXHC1983
0218.061:dǎo
0218.061:dǎo (v5.1.0)
kCantonese
dou2
DOU2 (v2.1.0-4.0.1)
kJapanese
トウ しま
kJapaneseKun
SHIMA
kJapaneseOn
TOU
kKorean
TO
kHangul
도:0E
(v5.0.0-10.0.0)
kVietnamese
đảo
kTang
*dɑ̌u
kDefinition
island
來源 IRG Sources
kIRG_GSource
G1-353A
1-353A (v3.0.0-5.2.0)
kIRG_HSource
HB1-AE71
kIRG_TSource
T1-5535
1-5535 (v3.0.0-5.2.0)
kIRG_JSource
J0-4567
0-4567 (v3.0.0-5.2.0)
kIRG_KSource
K0-5376
0-5376 (v3.0.0-5.2.0)
kIRG_KPSource
KP0-D5F3
kIRG_VSource
V1-5345
1-5345 (v3.1.1-5.2.0)
3-2A4E (v3.1.0)
1-2A4E (v3.0.0)
kRSUnicode
46.7
kTotalStrokes
10
kIICore
ATJHKMP
2.1 (v4.1.0-6.3.0)
辭典索引 Dictionary Indices
kCowles
4198 4384
kDaeJaweon
0612.110
kFennIndex
501.04
kGSR
1116c
kHanYu
10775.140
kIRGDaeJaweon
0612.110
kIRGDaiKanwaZiten
08108 (v3.0.0-15.0.0)
kIRGHanyuDaZidian
10775.140
kIRGKangXi
0312.040
kKangXi
0312.040
kLau
569
kMatthews
6131
kMeyerWempe
3139
kMorohashi
08108
kNelson
0230 5343
0230 (v2.1.0-3.1.1)
辭典資料 Dictionary-like Data
kCangjie
HAYU
kCihaiT
457.410
kFenn
254B
kFourCornerCode
2772.7
kFrequency
4 (v3.2.0-15.1.0)
kGradeLevel
2
kHKGlyph
1107
kPhonetic
982 1355
982 (v3.2.0-4.0.1)
kUnihanCore2020
HJKMPT
其他碼位 Other Mappings
kBigFive
AE71
kCCCII
213B79
kCNS1986
1-5535
kCNS1992
1-5535
kEACC
213B79
kGB1
2126
kJis0
3771
kJoyoKanji
2010
kKoreanEducationHanja
2007
kKPS0
D5F3 (v3.1.1-15.0.0)
kKSC0
5186 (v2.1.0-15.0.0)
kTaiwanTelegraph
1497
kXerox
244:056
部首餘筆 Radical-Stroke Counts
kRSAdobe_Japan1_6
C+3169+46.3.7
kRSKangXi
46.7 (v2.1.0-15.0.0)
異體 Variants
kSimplifiedVariant
U+5C9B
kZVariant
U+5D8B (v2.1.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