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𠃍乚)(.);#(一-𠃍𠄌)(t);#(一-𠃍㇄)(w);#(一-𠃍𠃊)(z)
U+5DF3(Basic)
己部0畫 共3畫 核心字
官話
si4
yi3
粵語
zi6
日語
韓語
越南
tị
廣韻
以/之/上
邪/之/上
以/之/去
集韻
以/之/上
邪/之/上
以/之/去
訓読
(巳)
Sources 各源例字
G0-4B48
HB1-A478
T1-4459
J0-4C26
K0-5E53
V1-5361
KP0-E0D8
Old versions 舊版本
IVD
00Ad
Comparison 用字對比
⺒ (U+2E92)
Single
Evolution 字形演化
甲骨文
𠂤組
甲骨文
𠂤賓間
甲骨文
𠂤歷間
甲骨文
午組
甲骨文
賓組
甲骨文
何組
甲骨文
無名組
甲骨文
黃組
甲骨文
組類不明
西周
甲骨文
西周
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
春秋
金文
春秋早期
春秋
金文
春秋晚期
戰國
金文
戰國晚期
楚(戰國)
簡帛
包山
楚(戰國)
簡帛
楚(戰國)
簡帛
九店
楚(戰國)
簡帛
仰天湖
楚(戰國)
簡帛
郭店
楚(戰國)
簡帛
天星觀
楚(戰國)
簡帛
望山
楚(戰國)
簡帛
上博
楚(戰國)
簡帛
新蔡葛陵
簡帛
放馬灘
簡帛
睡虎地
簡帛
嶽麓書院
簡帛
關沮
簡帛
里耶
簡帛
張家山
說文小篆
傳抄
三體石經
傳抄
汗簡
傳抄
古文四聲韻
傳抄
集古文韻上聲韻第三
傳抄
集篆古文韻海
石經
熹平石經
石經
三體石經
石經
開成石經
印刷字體
廣韻
印刷字體
增韻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
當代
標準字形
當代
標準字形
當代
標準字形
當代
標準字形
Origin 字源諸說
Deformed 子. Another possible origin: Snake.
《說文解字》: 詳里切巳也。四月,陽气巳出,陰气巳藏,萬物見,成文章,故巳爲蛇,象形。凡巳之屬皆从巳。
《字源》:象形 自商至周有二形:一与“子”同,像婴儿形,甲骨文、金文用以表示地支“巳”;一为《说文》小篆所本,许慎一为像“子未成形”,字在甲骨文、金文用为“祀”字《漢多》(高田忠周):甲金文構形有兩說,一說象胎兒之形。一說象蛇蟲之形。《說文新證》:見「子」
Meaning 字義
si4
(1)
胎儿
(2)
地支的第六位 1.与天干相配,用以纪年 如:1941年为农历辛巳年 2.用以纪月,即农历四月 3.用以纪日 4.用以纪时,即上午9时至11时sixth in Dizhi
(3)
十二生肖鼠蛇
(4)
(5)
(6)
农历三月三日上巳节的省称
yi3
(7)
同「已」
yi3
(1)
止,停止to stop 而已
(2)
完成;完毕
(3)
罢免;黜退
(4)
废弃
(5)
病愈
(6)
一定,必然
(7)
不允许
(8)
最终,终归
(9)
从前,已往before
(10)
代词 相当于“此”
(11)
副词 1.表示动作、变化达到的程度,相当于“已经” 2.表示时间靠后的,相当于“已而”、“随后” 3.表示程度,相当于“太”、“甚” 4.表示行为的频率,相当于“又”already, too
(12)
同「以」
yi3
(13)
代词 1.相当于“其” 2.表示近指,相当于“此”、“这” 3.表示疑问,相当于“何”、“哪里”、“什么”
(14)
副词 1.表示程度深,相当于“太”、“甚” 2.表示同样,相当于“亦”、“也” 3.表示范围,相当于“惟”、“只” 4.表示情态方式,相当于“如此”、“这么”
(15)
介词 1.表示对事物的处置,相当于“用”、“拿”、“把” 2.表示方式、依凭,相当于“依”、“按”、“凭” 3.表示行动的时间、处所、范围,相当于“在”、“于” 4.表示行动或变化的起点,相当于“从”、“自”、“由” 5.表示行为产生的原因,相当于“因为”、“由于” 6.表示论事的对象、依据及标准,相当于“以……而论”、“就……而论” 7.表示比较,相当于“算是”、“要数” 8.表示行动涉及的对象,相当于“与”、“同”(preposition) with, by, according to, because of, at, on
(16)
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相当于“和”、“而” 2.表示顺承关系,用于两个动作之间,前者为后者的方式,后者为前者的目的或结果,相当于“而” 3.表示条件关系,相当于“则”、“那么” 4.表示因果关系,相当于“因此” 5.表示目的,相当于“去”、“用来”等 6.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conjunction) in order to, and, as well as
(17)
助词 1.用在单纯方位词与时间词之前,表示时间、方位、数量、质量、范围之类的界限 2.加在句中,表示语气的舒缓或调整节奏 3.加在句尾,表示肯定语气 4.加在能愿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 如:可以;能以;得以 5.相当于“所”(auxiliary, used before word of locality to denote the limit of time, place, direction or number
(13)
相当于「與」
yu3
(22)
介词 1.表示被动,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相当于“被” 2.表示把对象进行处置,相当于“把”、“将” 3.表示趋向,相当于“向”、“对” 4.相当于“以” 5.相当于“为”、“替” 6.表示动作行为有关的对象,相当于“跟”、“同” 7.表示起点、根据,相当于“从”、“由” 8.表示对待、比较,相当于“于”with, against
(14)
语气词 1.用于句尾,表示确定语气 2.用于句尾,表示疑问语气 3.用于句首,表示感叹语气
yi3
(1)
语气词 1.表示已然 2.表示必然 3.表示十分肯定 4.表示命令,相当于“吧” 5.与疑问词结合,表示疑问 6.多与疑问词结合,表示反问,相当于“呢”、“吗” 7.表示感叹 8.在句末表示停顿,用以引起下文 9.表示肯定或语句的结束,相当于“耳”(auxiliary, used in a declarative sentence, or in an exclamatory sentence, or an imperative sentence)
(布)
eh 1.应答声“嗯” 2.犹豫不决 adt ~
(布)
eiz 应答声“嗯”
(布)
ez 应答声“嗯”
(布)
ih 1.野菊 2.刚刚冒芽生长 dams ~
(布)
seas 地支第六位;时辰;属相
(喃)
tị 詞:giờ tị 義:midnight
(喃)
◎ Ký hiệu thứ sáu trong 12 địa chi, năm thứ ba trong một giáp (ứng với con rắn).#A1: 巳 tỵ
(統)
琴譜用构件。用同「起」
Kinship diagram of variants 異體字圖譜
《說文解字》WFG
巳部 001()
《說文解字》
詳里切巳也。四月,陽气巳出,陰气巳藏,萬物見,成文章,故巳爲蛇,象形。凡巳之屬皆从巳。
《說文解字繫傳》
詳犯反巳也。四月陽气巳出,隂气已藏,萬物見,成文章,故巳爲蛇。象形。凡巳之屬,皆從巳。 [臣鍇曰:「四月,純陽之月,故曰隂气巳藏。象蛇之變化,有文章也。四月,巳主蛇。《律厤志》曰:『巳盛於已。』」]
《說文解字注》
祥里切巳也。 [《律書》曰:巳者,言萬物之巳盡也。《律曆志》曰:巳盛於巳。《淮南・天文訓》曰:巳則生巳定也。《釋名》曰:巳,畢布巳也。辰巳之巳旣久用爲巳然巳止之巳。故卽以巳然之巳釋之。《序卦傳》。蒙者,蒙也。比者,比也。剝者,剝也。《毛詩傳》曰:虚,虚也。自古訓故有此例。卽用本字,不叚異字也。《小雅・斯干》箋云:似讀爲巳午之巳。巳續妣祖者,謂巳成其宫廟也。此可見漢人巳午與巳然無二音。其義則異而同也。《廣雅・釋言》。巳,㠯也。乃淺人所改。近大興朱氏重刻汲古閣《說文》改爲己也。殊誤。] 《四月》昜气巳出。陰气巳臧。 [今藏字。] 萬物見。 [句。] 成彣彰。 [故曰巳也。] 故巳爲它象形。 [巳不可像也。故以蛇象之。蛇,長而冤曲垂尾。其字像蛇。則象陽巳出陰巳藏矣。此六字一《句讀》。巳者,蛇象也。𢁓者,古文豕也。此近十二屬之說。而與《論衡・物勢》篇義各不同。祥里切。一部。] 凡巳之屬皆从巳。
《康熙字典》
【寅集中】【己字部】 【唐韻】詳里切【集韻】【韻會】象齒切【正韻】詳子切,𠀤音似。【說文】已也。四月陽氣已出,隂氣已藏,萬物皆成文章,故巳爲蛇,象形。【史記·律書】巳者,言陽氣之已盡也。【前漢·律歷志】振美於辰,已盛於巳。【釋名】已也,如出有所爲,畢已復還而入也。【玉篇】嗣也,起也。【爾雅·釋天】太歲在巳曰大荒落。
 又【韻會】上巳,節名。【韓詩章句】鄭國之俗,三月上巳,之溱洧兩水之上,執蘭招魂續魄,祓除不祥。【宋書·禮志】自魏以後,但用三日,不以巳也。
 又【韻補】古巳午之巳,亦讀如已矣之已。【增韻】陽氣生于子,終于巳。巳者,終巳也,象陽氣旣極回復之形,故又爲終巳字。今俗以有鉤挑者爲終已字,無鉤挑者爲辰巳字,是蓋未知其義也。 說文(121)
Phonology 音韻
標準語 Official Languages
官話
si4 [sɿ51] ㄙˋ
yi3 [i214] ㄧˇ
粵語
zi6 [tsiː2] 巳時
日語
[ɕi] [漢]
[ʑi] [呉]
韓語
[sa]
越南
tị [ti3ˀ2ʔ]
韻書 Rime Books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釋義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
廣韻
3小韻羊己ie止也此也甚也訖也又音似止也此也甚也訖也又音似
3小韻詳里zie辰名爾雅曰太歲在巳曰大荒辰名爾雅曰太歲在巳曰大荒
3小韻羊吏ie過事語辝又去也弃也成也過事語辝又去也弃也成也
刊謬補缺切韻
3小韻羊止jĭə止。止。
3小韻詳里zĭə𮝾(巳)。𮝾(巳)。
集韻
3小韻養里jie止也止也
3小韻象齒zie說文巳也四月陽氣已出陰氣已藏萬物見成文章故巳為蛇象形說文巳也四月陽氣已出陰氣已藏萬物見成文章故巳為蛇象形
3小韻羊吏jie卒事之辭一曰去也卒事之辭一曰去也
禮部韻略
3小韻養里jie止也釋云語終之辭又詳里切見本韻止也釋云語終之辭又詳里切見本韻
3小韻詳里zie辰名釋云太歲在巳曰大荒落又養里切見本韻辰名釋云太歲在巳曰大荒落又養里切見本韻
增韻
3小韻養里jie止也畢也休也又語終辭止也畢也休也又語終辭
3小韻詳里zie辰名漢志巳盛於巳爾雅嵗在巳曰大荒落又嗣也起也又養里切語終辭止也畢也休也陽氣生於子終於巳巳者終已也象陽氣既極回復之形故又為終已字今俗以有鈎挑者為終已之已以無鈎挑者為辰巳之巳是未知其意義也辰名漢志巳盛於巳爾雅嵗在巳曰大荒落又嗣也起也又養里切語終辭止也畢也休也陽氣生於子終於巳巳者終已也象陽氣既極回復之形故又為終已字今俗以有鈎挑者為終已之已以無鈎挑者為辰巳之巳是未知其意義也
五音集韵
脂支之開3ziɪ辰名爾雅曰太歲在巳曰大荒落辰名爾雅曰太歲在巳曰大荒落
脂支之B開3Bkiɪ=忌:語已詞詩叔善射忌=忌:語已詞詩叔善射忌
洪武正韻
支齊小韻詳子zie辰名爾雅嵗在巳曰大荒落又嗣也起也陽氣生於子終於已已者終已也象陽氣既極回復之形俗以有鉤挑者爲終已之已以無鈎挑者爲辰巳之巳誤矣辰名爾雅嵗在巳曰大荒落又嗣也起也陽氣生於子終於已已者終已也象陽氣既極回復之形俗以有鉤挑者爲終已之已以無鈎挑者爲辰巳之巳誤矣
古今韻會舉要
喻幺魚ei說文●本辰巳字注見象齒切止也廣韻此也又甚也訖也増韻又語終辭通作以史越世家以服為臣漢張良傳殷事以畢並與已通〇案辰已字本作已音以詳見象齒字注說文●本辰巳字注見象齒切止也廣韻此也又甚也訖也増韻又語終辭通作以史越世家以服為臣漢張良傳殷事以畢並與已通〇案辰已字本作已音以詳見象齒字注
zɿ說文已也四月陽氣已出隂氣已藏萬物見成文章故已為蛇象形徐曰巳主蛇象蛇之變化有文章也律厯志曰已藏於巳上音以下音似爾雅嵗在巳曰大荒落又上巳節名韓詩章句鄭俗以上巳溱洧兩水之上秉簡祓除沈約宋書曰魏已後但用三日不復用巳也又本韻〇毛氏曰陽氣生於子終於已已者終已也象陽氣既極回復之形故又為終已字今俗以有鉤挑者為終已字無鉤挑者為辰巳字是盖未知義也〇案史記巳者言陽氣之已盡也博雅云已㠯也釋名云已已也如出有所為畢已復還而入也是辰巳字不特書作已古亦讀如已矣之已也說文已也四月陽氣已出隂氣已藏萬物見成文章故已為蛇象形徐曰巳主蛇象蛇之變化有文章也律厯志曰已藏於巳上音以下音似爾雅嵗在巳曰大荒落又上巳節名韓詩章句鄭俗以上巳溱洧兩水之上秉簡祓除沈約宋書曰魏已後但用三日不復用巳也又本韻〇毛氏曰陽氣生於子終於已已者終已也象陽氣既極回復之形故又為終已字今俗以有鉤挑者為終已字無鉤挑者為辰巳字是盖未知義也〇案史記巳者言陽氣之已盡也博雅云已㠯也釋名云已已也如出有所為畢已復還而入也是辰巳字不特書作已古亦讀如已矣之已也
蒙古字韻
g ꡂi ꡞki()
z ꡕʰi ꡜꡞ()
音韻闡微
支微齊泰灰開一上聲小韻
中原音韻
支思開去聲支思
韻略易通
支辭去聲支辭sɿ支辰名支辰名
西微齊上聲西微i止也止也
中州音韻
支思開去聲支思小韻辰名辰名
齊微齊上聲齊微小韻ki身也身也
中華新韻
sɿ辰~辰~
東國正韻
ㆍㅇ 貲紫恣
戚林八音
時授 須車 陽去須車sy
分韻撮要
陽上ji既也又止也又語詞既也又止也又語詞
陽去tsɿ時辰也時辰也
擬音方案:《廣韻》《切韻》《集韻》:邵榮芬(《禮部韻略》《增韻》《五音集韻》擬音為與《集韻》音韻地位對比得到),《洪武正韻》:小學堂資料,《古今韻會舉要》:竺家寧,《蒙古字韻》:江鍾偉,《音韻闡微》:林慶勛,《中原音韻》:寧繼福,《韻略易通》:張玉來,《中州音韻》:馬樂樂,《中華新韻》:依註音符號,《東國正韻》:申祐先,《戚林八音》:彭攻關,《分韻撮要》:劉鎮發
韻部 Rime
齊梁陳北周隋
脂之
上古音 Reconstructed Old Chinese
高本漢
dzi̯əg
王力
zǐə 之部
董同龢
zjəɡ 之部
周法高
rjiəɣ 之部
李方桂
rjəgx 之部
鄭張尚芳
ljɯʔ 之0部
lɯs 之0部
白-沙
*s-[ɢ]əʔ
斯塔羅斯金上古前期
lhǝʔ
斯塔羅斯金上古後期
lhǝ́
斯塔羅斯金西漢
lhǝ́
斯塔羅斯金東漢
zhjǝ́
許思萊上古
s-ləʔ
許思萊東漢
ziəᴮ
布之道諧聲域
聲首
布之道擬音
sləʔ
音節類型B
Dialects 方言
s
sɿ
去聲(73)
河北邯鄲大名213
江蘇南京44
江蘇徐州42
江蘇連雲港贛榆51
江蘇泰州33 (文,tsʰ1)
安徽蚌埠53
安徽淮南鳳台51
安徽淮北52
安徽銅陵樅陽33
安徽安慶41
安徽阜陽53
安徽阜陽潁上51
安徽宿州碭山53
安徽宿州埇橋42
安徽亳州蒙城53
山東濟南21
山東濟南章丘21
山東淄博博山5
山東棗莊嶧城42
山東東營廣饒31
山東東營利津
山東煙台蓬萊42
山東濰坊壽光5
山東濟寧5
山東泰安寧陽312
山東泰安21
山東臨沂平邑5
山東德州5
山東聊城5
山東濱州博興21
山東濱州鄒平31
山東菏澤單縣423
河南鄭州城關41
河南開封31
河南洛陽412
河南平頂山新華41
河南新鄉長垣213
河南濮陽312
河南許昌31
河南漯河召陵31
河南南陽南召42
河南商丘梁園41
河南商丘睢縣312
河南信陽312
河南周口淮陽312
河南駐馬店平輿53
湖北武漢35
湖北宜昌35 (辰~)
湖北荊門鍾祥214
廣西柳州雒容24
四川南充14
貴州黔東南黎平53
雲南昭通212
雲南大理213
陝西西安44
陝西寶雞31
甘肅蘭州13
甘肅武威民勤31
甘肅張掖山丹31
甘肅酒泉肅州213
甘肅酒泉敦煌44
甘肅臨夏42
青海海東循化53
寧夏銀川5
新疆烏魯木齊213
新疆哈密213
新疆昌吉吉木薩爾213
山西太原45
江西九江修水53
江西贛州南康53
廣東韶關南雄42
廣東梅州梅縣53
廣西玉林博白42 (辰巳。)
陽去(5)
福建三明將樂231
福建三明泰寧213
江西撫州黎川13
湖南永州道縣52
廣西賀州富川七都話35
陽上(1)
福建三明沙縣53
陰去(2)
廣西南寧馬山55
湖南湘潭55 ((~時))
陽平(4)
安徽蕪湖55
山東煙台萊州42
山東威海環翠33
廣西桂林臨桂31
上聲(1)
廣東梅州五華31
陰上(1)
廣西賀州富川八都話24
si
陽去(2)
廣東韶關22
廣東韶關22
陽上(1)
廣東雲浮羅定13
上聲(1)
廣東廣州從化21
su
陽去(3)
福建廈門22
福建南平建甌44
福建寧德柘榮213
søy
陽去(1)
福建福州242
sou
陽去(1)
福建寧德福安23
ts
tsɿ
去聲(4)
湖南常德35
湖南湘西吉首24
四川成都213
廣東珠海斗門31
陽去(2)
廣西桂林朝陽21
廣西賀州九都話33
陽上(1)
廣西河池宜州24
陰去(2)
福建南平浦城423
湖南長沙55
tsi
去聲(4)
廣東珠海前山33
廣東江門白沙31
廣東中山石岐33
香港新界32
陽去(4)
福建漳州漳浦33
廣東肇慶52
香港22
澳門22
陽上(1)
廣東汕頭35
陰去(1)
廣西柳州融水435 (辰巳。)
陽平(2)
廣東中山隆都33
廣東雲浮21
上聲(1)
廣東深圳寶安11
tsɐi
去聲(1)
廣東東莞32
陽去(1)
廣西玉林博白21
tsy
陽去(2)
廣東佛山22
廣東清遠22
陽上(1)
廣東佛山順德13
tsei
陽去(1)
廣西崇左扶綏13 (辰巳。)
tsuə
陽上(1)
廣東肇慶封開242
θ
θɿ
去聲(7)
山東濰坊安丘31
山東濰坊昌邑31
山東濰坊臨朐21
山東日照東港21
山東日照五蓮31
山東臨沂莒南21
山東臨沂沂水21
陽平(1)
山東青島即墨2
θyɔ
陰上(1)
廣西賀州信都52
z
zɿ
去聲(1)
廣西桂林灌陽35
陽去(2)
上海13
浙江杭州13
陽上(2)
浙江衢州龍游213
浙江麗水雲和21
陽平(1)
浙江台州仙居312
上聲(1)
浙江溫州35
陽上(1)
浙江金華玉山22
陰去(1)
浙江衢州開化423
tsʰ
tsʰɿ
去聲(1)
江西南昌21
陽去(1)
江蘇南通
陰平(2)
江蘇泰州21 (白,s5)
廣西貴港桂平55
tsʰi
陽去(1)
廣東韶關新豐31
tsʰu
去聲(2)
廣東深圳42
廣東東莞42
ɬ
ɬɿ
陰去(1)
廣西百色33
ɬi
陽去(1)
福建莆田仙游21
陽上(3)
廣東清遠連山13
廣西梧州蒙山35
廣西梧州藤縣35 (辰巳。)
ɬu
陽去(1)
廣西貴港平南22
ɬo
陽去(1)
福建莆田仙游21
ʃ
ʃi
陽上(1)
廣西來賓武宣24
陰去(2)
廣西柳州融水45
廣西崇左寧明33
ʃɐi
陽去(2)
廣西桂林臨桂23
廣西百色那畢22
tʃʰ
tʃʰi
陽上(1)
廣西北海23
陰去(1)
廣西欽州33
tʃʰɐi
陽上(1)
廣西貴港南江23
tʃʰui
陽去(1)
廣西欽州靈山33
tʃi
陰去(1)
廣西玉林北流53
tʃei
陽去(1)
廣西崇左22
tʃəi
陽去(1)
廣西南寧賓陽52
ʂ
ʂʅ
去聲(2)
河北邯鄲魏縣312
江蘇連雲港
k
ki
陰去(1)
廣東惠州213
køi
陰去(1)
雲南文山富寧13
ɕ
ɕi
陽去(1)
廣西南寧亭子223 (辰巳。)
陰去(1)
廣西桂林平樂335 (辰巳。)
zʱɿ
陽平(1)
上海浦東新區324
dz
dzɿ
陽去(1)
湖南湘潭21 ((~時))
tʰi
陽上(1)
廣西玉林北流23
tɕɿ
陰入(1)
湖南永州寧遠13
t
ti
陽上(1)
廣西玉林福綿13 (辰巳。)
Notes 註
起 興 *巳
《漢語同源詞大典》:起:起立;興:興起。本組字皆有「興起」義。本組字讀音相近,該書認為是一組同源字。
漢語多功能字庫
 略說: 甲金文構形有兩說,一說象胎兒之形(高田忠周)。一說象蛇蟲之形。
31 字
 詳解: 甲金文構形有兩說,一說象胎兒之形(高田忠周)。一說象蛇蟲之形。《說文》:「包,象人褢妊,巳在中,象子未成形也。」《說文》:「巳,巳也。四月,陽气巳出,陰气巳藏,萬物見,成文章,故巳爲蛇,象形。凡巳之屬皆从巳。」「巳」與「子」字後皆借為十二地支(第六及第一)。

  甲金文「巳」又是「祀」的省體,用為「祀」,工吳王劍:「工(攻)吳王乍(作)元巳(祀)用」。除用作「祀」外,金文用法有五:一,用作地支名,車嗇夫鼎:「癸巳」。二,表示終止,典籍作「已」,許子鐘:「眉壽母(毋)巳(已)」。三,用為句首嘆詞,盂鼎:「巳﹗女(汝)妹辰又(有)大服。」《尚書.大誥》:「巳﹗予惟小子。」孔安國傳:「巳,發端嘆辭也。」四,用為句末語辭,典籍作「已」,吳王光鑑:「往巳(已)弔(叔)姬,虔敬乃后。」五,「巳巳」表示怡悅和樂貌,典籍作「怡怡」。《論語.子路》:「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馬融注:「怡怡,和順之貌。」397 字相關漢字: 子,祀,已

Relatives 相關字
Subradicals 附屬部首 (1部)
Yixiezi 異寫字 (works in progress)
Index in character sets 字符集索引
SetIDExtraG0 4340 -G1 4340 -G7 3.乛.2 -GT 1570 -GKX 0326.12 康熙字典-GHZR 1075.01 汉语大字典-GZJW 459411 -G通规 0062 -G部件 0161 -G布依 eh.0 -G布依 eiz.0 -G布依 ez.0 -G布依 ih.0 -G布依 seas.0 -G京族 ti6.2.0 -G古籍 09559 -HB1 A478 -H常用 1143 -T1 3657 全字庫-T甲表 01156 異體字字典-T本土 1479 -J0 4406 -JMJ 010785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J人名 一..0121 -K0 6251 -K敎育 0335 -KP0 6456 -V1 5165 -
讀音 Readings
kMandarin
SI4 (v2.1.0-6.0.0)
kTGHZ2013
347.010:sì
kHanyuPinyin
20984.020:sì,yǐ
kXHC1983
1091.020:sì
1091.020:sì (v5.1.0)
kCantonese
zi6
JI6 (v2.1.0-4.0.1)
kJapanese
シ ジ み
kJapaneseKun
MI
kJapaneseOn
SHI
kKorean
SA
kHangul
사:0E
(v5.0.0-10.0.0)
kVietnamese
tị
kDefinition
sixth earthly branch
the hours from 9 to 11; 6th terrestrial branch (v4.0.1-15.0.0)
sixth of twelve branches; the hours from 9 to 11 (v2.1.0-3.2.0)
來源 IRG Sources
kIRG_GSource
G0-4B48
0-4B48 (v3.0.0-5.2.0)
kIRG_HSource
HB1-A478
kIRG_TSource
T1-4459
1-4459 (v3.0.0-5.2.0)
kIRG_JSource
J0-4C26
0-4C26 (v3.0.0-5.2.0)
kIRG_KSource
K0-5E53
0-5E53 (v3.0.0-5.2.0)
kIRG_KPSource
KP0-E0D8
kIRG_VSource
V1-5361
1-5361 (v3.1.1-5.2.0)
3-2A6A (v3.1.0)
1-2A6A (v3.0.0)
kRSUnicode
49.0
kTotalStrokes
3
kIICore
AGTJHKMP
2.1 (v4.1.0-6.3.0)
辭典索引 Dictionary Indices
kCowles
4678
kDaeJaweon
0631.010
kFennIndex
482.06
kGSR
0967a
kHanYu
20984.020
kIRGDaeJaweon
0631.010
kIRGDaiKanwaZiten
08744 (v3.0.0-15.0.0)
kIRGHanyuDaZidian
20984.020
kIRGKangXi
0326.120
kKangXi
0326.120
kMatthews
5590
kMeyerWempe
3542
kMorohashi
08744
kNelson
1460
kSBGY
251.32
辭典資料 Dictionary-like Data
kCangjie
RU
kCihaiT
467.401
kFenn
311F
kFourCornerCode
7771.7
kFrequency
5 (v3.2.0-15.1.0)
kHKGlyph
1142
kPhonetic
150
kUnihanCore2020
GHJKMPT
其他碼位 Other Mappings
kBigFive
A478
kCCCII
213C3F
kCNS1986
1-4459
kCNS1992
1-4459
kEACC
213C3F
kGB0
4340
kGB1
4340
kJinmeiyoKanji
2010
kJis0
4406
kKoreanEducationHanja
2007
kKPS0
E0D8 (v3.1.1-15.0.0)
kKSC0
6251 (v2.1.0-15.0.0)
kMainlandTelegraph
1570
kTaiwanTelegraph
1570
kTGH
2013:62
kXerox
265:344
部首餘筆 Radical-Stroke Counts
kRSAdobe_Japan1_6
C+3762+49.3.0
kRSKangXi
49.0 (v2.1.0-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