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話
zhi1
zhi2
粵語
zik1
日語
ショク
シキ
シ
韓語
직
廣韻
章/職開/入
集韻
章/職開/入
昌/之/去
書/之/去
Sources 各源例字
G5-7878
HB2-DD72
T2-4278
J1-3F2B
K2-3429
Old versions 舊版本
IVD

00Ad

01Ha

01Mo

02Ha

02Mo

03Ha

03Mo
Evolution 字形演化
商
甲骨文
𠂤組
商
甲骨文
午組
商
甲骨文
圓體類子卜辭
商
甲骨文
花東子卜辭
商
甲骨文
歷組
商
甲骨文
出組
商
甲骨文
歷無名間
商
甲骨文
何組
商
甲骨文
無名組
商
甲骨文
組類不明
商
甲骨文
黃組
西周
甲骨文
西周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
楚(戰國)
簡帛
包山
楚(戰國)
簡帛
天星觀
楚(戰國)
簡帛
新蔡葛陵
楚(戰國)
簡帛
望山
楚(戰國)
簡帛
郭店
楚(戰國)
簡帛
秦家嘴
漢
說文小篆
東漢
傳抄
說文解字
宋
傳抄
集篆古文韻海
宋
傳抄
汗簡
宋
傳抄
古文四聲韻
宋
傳抄
古文四聲韻
宋
印刷字體
廣韻
清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
Origin 字源諸說
《說文解字》:
之弋切
闕。从戈从音。
Meaning 字義
zhi1
(1)
标志;记号
(2)
聚合;聚会
zhi2
(3)
同「埴」 细腻的黄黏土
→埴
zhi2
(1)
细腻的黄黏土clay
Kinship diagram of variants 異體字圖譜
《說文解字》WFG
《說文解字》
之弋切
闕。从戈从音。 [徐鍇曰:職从此。古職字。古之職役皆執干戈。]
《說文解字繫傳》
章直反
闕。職從此。古職字。古之職役皆執干戈。 [臣鍇曰:「闕者,不知所以。從音也。」]
《說文解字注》
之弋切
闕。从戈从音。 [大徐如此。小徐無从戈从音。有職從此古職字古之職役皆執干戈十四字。葢後人箋記之語。非許語也。其義其音皆葢闕矣。攷《周易》朋盍簪。虞翻本簪作戠。云戠,聚會也。舊讀作撍,作宗。《釋文》云:荀作撍。京作宗。陰弘道云:張揖《字詁》𢈻撍同字。按此戠當以音爲聲。故與朁聲疌聲爲伍。然《尙書》厥土赤埴,古文作赤戠。是戠固在古音弟一部也。一部內意亦从音。音未必非聲。葢七部與一部合韵之理。之弋切。一部。]
《康熙字典》
【卯集中】【戈字部】 【廣韻】之翼切【集韻】質力切,𠀤音職。義闕。又【集韻】式吏切,音試。黏土也。又昌志切,音熾。義同。本作埴。亦省作戠。 廣韻(1008)
Phonology 音韻
標準語 Official Languages
官話
zhi1 [tʂɿ55] ㄓ
zhi2 [tʂɿ35] ㄓˊ
粵語
zik1 [tsiːk5]
日語
ショク [ɕokɯ] [漢]
シキ [ɕiki] [呉]
シ [ɕi]
韓語
직 [tɕik]
韻書 Rime Books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釋義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
廣韻
章職開
曾攝蒸韻3等開口入職韻職小韻之翼切tɕiek說文云闕職識字从此說文云闕職識字从此
集韻
章職開
曾攝蒸韻3等開口入職韻職小韻質力切tɕiek說文闕說文闕
昌之
止攝之韻3等開口去志韻熾小韻昌志切tɕʰie黏土也或作𢨀亦省黏土也或作𢨀亦省
書之
止攝之韻3等開口去志韻試小韻式吏切ɕie黏土黏土
五音集韵
穿三脂支之開
止攝脂韻3等開口去至韻穿母三等開tɕʰiɪ=𢨀:赤土=𢨀:赤土
審三脂支之開
止攝脂韻3等開口去至韻審母三等開ɕiɪ黏土黏土
照三職合
曾攝蒸韻3等合口入職韻照母三等tɕiuek說文闕職識字从此說文闕職識字从此
東國正韻
ㅊ ㅣㅇ 去貲紫恣韻tsʰi
擬音方案:《廣韻》《切韻》《集韻》:邵榮芬(《禮部韻略》《增韻》《五音集韻》擬音為與《集韻》音韻地位對比得到),《洪武正韻》:小學堂資料,《古今韻會舉要》:竺家寧,《蒙古字韻》:江鍾偉,《音韻闡微》:林慶勛,《中原音韻》:寧繼福,《韻略易通》:張玉來,《中州音韻》:馬樂樂,《中華新韻》:依註音符號,《東國正韻》:申祐先,《戚林八音》:彭攻關,《分韻撮要》:劉鎮發
上古音 Reconstructed Old Chinese
高本漢
ȶi̯ək
董同龢
ȶjək 之部
周法高
tjiək 職部
李方桂
tjək 之部
鄭張尚芳
tjɯɡ 職0部
白-沙
*tək
許思萊上古
tək
許思萊東漢
tśɨk
布之道諧聲域
TƏK
聲首戠
布之道擬音
tək
音節類型B
Notes 註
識 樴 幟 誌 *戠
《漢語同源詞大典》:識:標記;樴:小木樁;幟:旗幟;誌:記錄性的文體。本組字皆有「標記」義。本組字讀音相近,該書認為是一組同源字。
識 職 知 *戠
《漢語同源詞大典》:識:知道;職:知道;知:知道。本組字皆有「知」義。本組字讀音相近,該書認為是一組同源字。
漢語多功能字庫
略說: 甲骨文從「戈」從倒三角形(◎),倒三角形(◎)是「樴」的象形初文,「樴」即是「杙」,象下端很尖的木樁,以便植入泥土中,與「弋」字下部形體相同,在「戠」字中作為聲符。本義是木樁。88 字
詳解: 甲骨文從「戈」從倒三角形(◎),倒三角形(◎)是「樴」的象形初文,「樴」即是「杙」,象下端很尖的木樁,以便植入泥土中,與「弋」字下部形體相同,在「戠」字中作為聲符。本義是木樁。
甲骨文及金文又加從「口」,在◎兩旁加點為飾筆。《爾雅•釋宮》:「樴謂之杙。」郭璞注:「橜也。」邵晉涵《爾雅正義》說:「古謂之橜,又謂之樴,又謂之杙。其狀不一,或衺而銳,或大而長,其用至廣。」(參陳劍)
甲骨文用作祭名,又表示牲畜毛色,過去又讀為「蝕」或「食」,認為「日有戠」表示日食,陳劍認為不應表示日食,應讀為「異」,表示自然界的異常現象,又讀為「待」,表示等待(裘錫圭)。金文讀為「識」,表示知識,何尊:「爾有唯小子,亡(無)戠(識)。」又通作「織」,「織衣」即「繒衣」,表示衣服,豆閉簋:「易(賜)女(汝)戠衣。」
《說文》:「戠,闕。从戈从音。」369 字相關漢字: 戈,樴,杙,弋,口,蝕,食,異,待,識,織
Relatives 相關字
Yixiezi 異寫字 (works in progress)
Same semantic component 同形旁
Index in character sets 字符集索引
SetIDExtraG4
8888
-G5
8888
-GKX
0413.16
康熙字典-GHZR
1511.13
汉语大字典-GZJW
265612
-GZJW
267311
-HB2
DD72
-T2
3488
全字庫-T乙表
01232
異體字字典-J1
3111
-JMJ
012079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
IVS: E0102
JMJ
012080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JMJ
012081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
IVS: E0103
K2
2009
-
讀音 Readings
kMandarin
zhī
SHI4
(v2.1.0-6.0.0)
kHanyuPinyin
21409.040:zhī,zhí
kCantonese
zik1
kJapanese
ショク シキ シ
kJapaneseOn
SHOKU SHIKI SHI
kDefinition
a sword; potter's clay; to gather
a sword. potter's clay. to gather
(v2.1.0-4.0.1)
來源 IRG Sources
kIRG_GSource
G5-7878
5-7878
(v3.0.0-5.2.0)
kIRG_HSource
HB2-DD72
kIRG_TSource
T2-4278
2-4278
(v3.0.0-5.2.0)
kIRG_JSource
J1-3F2B
1-3F2B
(v3.0.0-5.2.0)
kIRG_KSource
K2-3429
2-3429
(v3.0.0-5.2.0)
kRSUnicode
62.9
kTotalStrokes
12
13
(v3.1.0-6.0.0)
辭典索引 Dictionary Indices
kDaeJaweon
0756.100
kFennIndex
66.13
kGSR
0920a
kHanYu
21409.040
kIRGDaeJaweon
0756.100
kIRGDaiKanwaZiten
11615
(v3.0.0-15.0.0)
kIRGHanyuDaZidian
21409.040
kIRGKangXi
0413.160
kKangXi
0413.160
kMatthews
988
0988
(v2.1.0-3.1.0)
kMorohashi
11615 11615:E0101
11615
(v2.1.0-15.0.0)
kSBGY
524.31
辭典資料 Dictionary-like Data
kCangjie
YAI
kFenn
93P
kFourCornerCode
0365.0
kPhonetic
164
kUnihanCore2020
HMT
其他碼位 Other Mappings
kBigFive
DD72
kCCCII
24337C
kCNS1986
2-4278
kCNS1992
2-4278
kGB5
8888
kJis1
3111
部首餘筆 Radical-Stroke Counts
kRSAdobe_Japan1_6
C+21605+62.4.9 C+21605+180.9.4
kRSKangXi
62.9
(v2.1.0-15.0.0)
異體 Variants
kSimplifiedVariant
U+53EA U+6220
kTraditionalVariant
U+6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