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扌龍(.,T,J)
U+650F(Basic)
手部16畫 共19畫 核心字
官話
long3
粵語
lung5
lung4
lung2
日語
ロウ
韓語
越南
long
廣韻
來/東一/上
集韻
來/東一/上
來/東一/平
訓読
かすめる(掠める)
Sources 各源例字
G1-4223
HB1-C36C
T1-7839
J14-2D5C
K1-5F22
V0-3933
KP1-47B1
Old versions 舊版本
IVD
00Ad
01Ha
01Mo
02Ha
02Mo
Comparison 用字對比
Evolution 字形演化
印刷字體
廣韻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
當代
標準字形
當代
標準字形
當代
標準字形
Meaning 字義
long3
(1)
聚集;收束to hold together 拢紧
(2)
(3)
使不松散或不离开to close 合不拢嘴
(4)
停靠;停歇
(5)
靠近to approach 靠拢
(6)
合总,总计to sum up 拢共
(7)
弹奏弦乐器的一种指法
(8)
梳理;整理to comb
(9)
马拢头
(喃)
long 詞:long đong 義:adverse circumstances
(喃)
lũng 詞:lũng (tới sát bên): lũng ngạn (cập bến) 義:collect, bring together
(喃)
ruồng 詞:ruồng bỏ 義:to forsake, to desent
Kinship diagram of variants 異體字圖譜
《康熙字典》
【卯集中】【手字部】 【唐韻】【正韻】力董切【集韻】【韻會】魯孔切,𠀤聾上聲。持也,掠也。一曰拗攏,籌也。謂酒律。
 又【集韻】【韻會】𠀤盧東切,音聾。理也。鄭氏曰:从𢸭轉註。
 【正字通】六書略𢸭攏分爲二,非。 唐韻(751)
Phonology 音韻
標準語 Official Languages
官話
long3 [lʊŋ214] ㄌㄨㄥˇ
粵語
lung5 [luːŋ13] 共攏, 拉攏, 攏絡, 靠攏, 輕攏慢撚, 談不攏
lung4 [luːŋ1]
lung2 [luːŋ35]
日語
ロウ [ɾoː] [漢]
[ɾɯ] [呉]
韓語
[ɾoŋ]
[noŋ]
越南
long [lăwŋ33]
韻書 Rime Books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釋義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
廣韻
東一1小韻力董luŋ攏略又拗攏籌也[謂/出]酒律攏略又拗攏籌也[謂/出]酒律
集韻
東一1小韻魯孔luŋ持也掠也一曰拗攏籌也持也掠也一曰拗攏籌也
東一1小韻盧東luŋ理也理也
五音集韵
東一1luŋ理也理也
東一1luŋ攏略又拗攏籌也謂酒律攏略又拗攏籌也謂酒律
洪武正韻
東開小韻力董luŋ攏略又拗攏籌也謂酒律攏略又拗攏籌也謂酒律
古今韻會舉要
luŋ理也鄭氏曰从𢸭字轉注又白詩輕攏慢撚撥復挑〇今増〇已上案七音屬公字母韻〇容齋隨筆云禮部韻畧所分字有絶不近人情者如東冬清青至於隔韻而不通後人為四聲切韻之學者必强為立說然終為非是吳氏古韻補音云真清先元支微質職不相通用出於後世今不取毛氏韻畧云按韻畧有獨用當併為通用者如微脂魚虞清青覃談之𩔖亦有一韻當析為三韻者如麻馬禡是一韻奢冩藉當别為一韻以中原雅聲求之夐然不同矣〇案舊韻所收有一韻之字而分入數韻不相通用者有數韻之字而混屬一韻不相諧叶者不但如前諸儒所論而已且如東韻公東是一音弓藭是一音此二韻混為一韻者也冬韻攻冬與公東同恭銎與弓藭同此一韻分為二韻者也若一以七音正之不勝紛紜又兼禮部韻畧承用既久學者童習白髪難以遽變今但於逐韻各以𩔖聚注云已上屬某字母韻若貢舉文字事干條制須俟申明至於泛作詩文無妨通押以取諧叶之便理也鄭氏曰从𢸭字轉注又白詩輕攏慢撚撥復挑〇今増〇已上案七音屬公字母韻〇容齋隨筆云禮部韻畧所分字有絶不近人情者如東冬清青至於隔韻而不通後人為四聲切韻之學者必强為立說然終為非是吳氏古韻補音云真清先元支微質職不相通用出於後世今不取毛氏韻畧云按韻畧有獨用當併為通用者如微脂魚虞清青覃談之𩔖亦有一韻當析為三韻者如麻馬禡是一韻奢冩藉當别為一韻以中原雅聲求之夐然不同矣〇案舊韻所收有一韻之字而分入數韻不相通用者有數韻之字而混屬一韻不相諧叶者不但如前諸儒所論而已且如東韻公東是一音弓藭是一音此二韻混為一韻者也冬韻攻冬與公東同恭銎與弓藭同此一韻分為二韻者也若一以七音正之不勝紛紜又兼禮部韻畧承用既久學者童習白髪難以遽變今但於逐韻各以𩔖聚注云已上屬某字母韻若貢舉文字事干條制須俟申明至於泛作詩文無妨通押以取諧叶之便
luŋ持也掠也一曰拗攏籌也〇平水韻増持也掠也一曰拗攏籌也〇平水韻増
蒙古字韻
l ꡙung ꡟꡃluŋ()
音韻闡微
東冬庚蒸青合陽平小韻luŋ
東冬庚蒸青合上聲小韻luŋ
中原音韻
東鍾合上聲東鍾luŋ
韻略易通
東洪合舒上聲東洪luŋ畧束畧束
中州音韻
東鍾合平聲東鍾小韻luŋ馬~頭馬~頭
東鍾合上聲東鍾小韻luŋ~畧~畧
中華新韻
ㄨㄥ lʊŋ
東國正韻
ㅗㆁ 公拱貢穀loŋ
ㅗㆁ 公拱貢穀loŋ
分韻撮要
陽平loŋ馬攏頭馬攏頭
擬音方案:《廣韻》《切韻》《集韻》:邵榮芬(《禮部韻略》《增韻》《五音集韻》擬音為與《集韻》音韻地位對比得到),《洪武正韻》:小學堂資料,《古今韻會舉要》:竺家寧,《蒙古字韻》:江鍾偉,《音韻闡微》:林慶勛,《中原音韻》:寧繼福,《韻略易通》:張玉來,《中州音韻》:馬樂樂,《中華新韻》:依註音符號,《東國正韻》:申祐先,《戚林八音》:彭攻關,《分韻撮要》:劉鎮發
上古音 Reconstructed Old Chinese
王力
lɔŋ 東部
鄭張尚芳
roːŋʔ 東0部
斯塔羅斯金上古前期
roŋʔ
斯塔羅斯金上古後期
roŋ́
斯塔羅斯金西漢
roŋ́
斯塔羅斯金東漢
roŋ́
布之道諧聲域
ROŊ
聲首
PROŊ
聲首
布之道擬音
rˤoŋʔ
Dialects 方言
l
luŋ
上聲(59)
北京214
河北邯鄲大名55
河北邯鄲魏縣55
江蘇連雲港贛榆24
安徽淮北24
安徽阜陽24
安徽宿州埇橋434
山東濟南55
山東棗莊嶧城24
山東東營廣饒55
山東東營利津
山東煙台萊州55
山東煙台3
山東濰坊昌邑33
山東濰坊臨朐55
山東濰坊壽光3
山東濟寧3
山東泰安寧陽55
山東泰安55
山東臨沂莒南55
山東臨沂平邑3
山東德州3
山東聊城3
河南鄭州城關44
河南開封44
河南洛陽53
河南平頂山新華55
河南新鄉長垣55
河南濮陽55
河南許昌55
河南漯河召陵55
河南南陽南召33
河南商丘梁園55
河南商丘睢縣55
河南周口淮陽55
湖南張家界大庸41
湖南郴州53
湖南永州寧遠45
廣西柳州雒容52
廣西桂林臨桂42
陝西西安53
陝西咸陽三原52
陝西漢中漢臺35
甘肅武威民勤212
新疆巴音郭楞焉耆51
福建寧德福安42
福建寧德古田42
福建寧德柘榮51
廣東廣州從化21
廣東深圳31
廣東梅州梅縣31
廣東東莞21
廣西玉林博白21
香港沙田31
福建三明泰寧354
江西南昌213
江西吉安53
江西撫州黎川44
湖南永州53
陰上(14)
甘肅臨夏43
廣西玉林北流42
廣西南寧35
廣西柳州融水55
廣西桂林臨桂42
廣西梧州蒙山42
廣西北海35
廣西欽州35
廣西貴港南江34
廣西玉林北流35
廣西百色35
廣西賀州信都52
廣西河池宜州42
廣西崇左寧明35
陽上(8)
廣西南寧賓陽22
廣西欽州靈山22
廣西貴港桂平24
廣西玉林博白24
廣西百色那畢24
廣西來賓武宣24
廣西崇左21
廣西賀州富川七都話31
陽平(9)
山東濟南章丘55
山東淄博博山3
山東濱州鄒平55
陝西寶雞53
寧夏銀川3 (~頭)
新疆烏魯木齊52
新疆哈密51
新疆昌吉吉木薩爾51
江西贛州寧都13
陰平(3)
江西吉安井岡山24
廣東梅州梅縣44 ((~總))
廣東梅州五華44
陽去(1)
廣東韶關新豐31
陰去(2)
廣西南寧馬山55
廣西梧州藤縣434
loŋ
上聲(32)
江蘇連雲港
江蘇揚州
安徽蕪湖213
安徽蚌埠24
安徽淮南鳳台34
安徽安慶213
安徽阜陽潁上35
安徽亳州蒙城24
山東青島即墨3
山東煙台蓬萊214
山東威海環翠213
山東臨沂沂水44
山東濱州博興44
湖北黃岡紅安
湖南常德31
湖南懷化會同24
湖南湘西吉首53
貴州貴陽42
貴州遵義53
貴州畢節3
貴州黔東南丹寨55
貴州黔東南黎平31
雲南昆明53
雲南紅河蒙自31
浙江溫州35
福建南平建陽21
廣東中山隆都24
湖南長沙41
廣東深圳寶安11
廣東珠海前山13
廣東中山石岐213
澳門13
陰上(9)
浙江杭州53
浙江衢州開化53
浙江麗水雲和53
廣東汕頭53
廣東湛江雷州52
廣東汕尾海豐53
廣東潮州53 (文,白)
廣東揭陽53
香港大埔53
陽上(15)
江蘇無錫33
浙江湖州雙林231
江西上饒廣豐24
廣東韶關13
廣東珠海斗門21
廣東佛山13
廣東佛山順德13
廣東肇慶13
廣東肇慶封開242
廣東清遠連山13
廣東雲浮13 (新音)
廣東雲浮羅定13
香港13
廣東韶關13
廣西玉林福綿13
陽平(6)
江蘇常州金壇35
貴州黔東南黎平213 (又)
上海浦東新區324
浙江寧波113
福建南平建陽334
廣東雲浮21 (老音)
陰平(2)
香港大埔泰亨23
香港新界232
陽去(5)
上海13
江蘇無錫213
江蘇蘇州31
浙江嘉興223
廣東茂名電白43
陰去(3)
廣東清遠33
湖南永州寧遠55
雲南文山富寧13
ləŋ
上聲(12)
安徽合肥24
山東濰坊安丘55
山東日照東港55
山東日照五蓮55
河南信陽323
江西九江修水21
江西贛州南康42
廣東韶關南雄31
江西萍鄉35
江西九江星子31
江西宜春上高213
廣西桂林朝陽23
陰平(1)
江西宜春奉新24
陰去(1)
廣東惠州213
lɔŋ
上聲(4)
福建廈門53 ((文))
福建漳州漳浦53
福建南平建甌21
廣東清遠保安45
陽上(2)
廣東江門白沙21
廣西崇左扶綏11
陽平(1)
廣西百色田東41
陽去(1)
廣西柳州融水134
luə̃
上聲(2)
甘肅張掖山丹212
青海西寧53
陰上(1)
甘肅酒泉敦煌43
lʊŋ
陽上(2)
浙江紹興113
廣東廣州23
陽平(1)
浙江寧波餘姚113
luəŋ
上聲(2)
河南駐馬店平輿33
山西太原53
louŋ
上聲(1)
福建寧德福安42
陽上(1)
福建南平浦城54
løyŋ
上聲(2)
福建福州32
福建寧德古田42
luə̃ɣ
陰平(1)
陝西延安寶塔213
lun
上聲(1)
甘肅蘭州44
lũŋ
陽平(1)
甘肅酒泉肅州53
lvən
陰上(1)
青海海東循化33
luɤŋ
上聲(1)
新疆吐魯番51
laŋ
上聲(1)
福建廈門53 ((白))
lɤŋ
上聲(1)
福建三明將樂51
lɔuŋ
陰上(1)
福建三明沙縣21
leŋ
陰上(1)
廣東潮州53
luoŋ
陰上(1)
廣西貴港平南45
lan
上聲(1)
湖南婁底雙峰31
lie
陰上(1)
湖南永州道縣55
lieu
上聲(1)
廣東佛山西岸55
løŋ
陽上(1)
廣西南寧亭子13
lɔ̃
陰上(1)
廣西桂林平樂45
løu
陰上(1)
廣西賀州富川八都話24
lɛŋ
陰上(1)
廣西賀州九都話55
n
nuŋ
上聲(3)
湖北荊門鍾祥53
湖北天門11
廣西桂林灌陽55
noŋ
上聲(14)
江蘇淮安漣水212
江蘇泰州213
湖北武漢42
湖北宜昌42
湖北襄陽襄樊55
重慶53
重慶江津42
四川成都53
四川自貢53
四川南充53
四川達州達縣53
四川雅安漢源53
雲南昭通53
雲南大理53
nən
上聲(1)
湖南湘潭42
ʔl
ʔloŋ
上聲(1)
浙江台州仙居423
陰上(4)
江蘇無錫江陰45
江蘇常州334
江蘇鎮江丹陽324
江蘇泰州靖江334
ŋ
ŋoŋ
陰上(1)
廣東東莞35
Notes 註
勠 醪 攏 *翏
《漢語同源詞大典》:勠:合力;醪:濁酒,酒汁與酒渣混合者;攏:聚合、聚攏。本組字皆有「合」義。本組字讀音相近,該書認為是一組同源字。
漢語多功能字庫
 略說: 從「手」,「龍」聲。本義是聚集、收束。
19 字
 詳解: 從「手」,「龍」聲。本義是聚集、收束。如《文選.郭景純〈江賦〉》:「聿經始於洛沬,攏萬川乎巴梁。」李善注:「攏,猶括束也。」唐代白居易〈府西亭納涼歸〉:「帶寬衫解領,馬穩人攏轡。」

  「攏」引申指梳理、整理。《集韻.東韻》:「攏,理也。」如唐代韓偓〈春悶偶成十二韻〉:「有意通情處,無言攏鬢時。」北宋歐陽修〈蝶戀花〉:「寶琢珊瑚山樣瘦,緩髻輕攏,一朵雲生袖。」

  「攏」表示靠近、靠攏。如唐代丁仙芝〈江南曲〉:「知郎舊時意,且請攏船頭。」《西遊記》第27回:「那妖精上前就要拿他,只見長老左右手下有兩員大將護持,不敢攏身。」

  「攏」亦指撫弦的動作,是一種彈奏弦樂器的指法。如唐代李紳〈悲善才〉:「銜花金鳳當承撥,轉腕攏弦促揮抹。」北宋黃庭堅〈憶帝京.贈彈琵琶妓〉:「慢捻復輕攏,切切如私語。」344 字相關漢字: 手,龍

Relatives 相關字
Index in character sets 字符集索引
SetIDExtraG1 3403 简体: 拢 GKX 0462.38 康熙字典-GHZR 2102.01 汉语大字典-GZJW 077812 -G通规 0958X -G古籍 06525 -HB1 C36C -H常用 1690 -T1 8825 全字庫-T甲表 01704 異體字字典-T本土 2253 -J1 3326 -J4 1360 -JMJ 012905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JMJ 012906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 IVS: E0102 K1 6302 -K人名 一..1490 -KP1 47B1 -V0 2519 -
讀音 Readings
kMandarin
lǒng
LONG3 (v2.1.0-6.0.0)
kHanyuPinlu
lǒng(62)
long3(62) (v4.0.1-6.2.0)
kHanyuPinyin
31983.120:lǒng
kXHC1983
0733.011:lǒng
0733.011:lǒng (v5.1.0)
kCantonese
lung5
LUNG5 (v2.1.0-4.0.1)
kJapanese
ロウ ル かすめる
kJapaneseKun
TORU
kJapaneseOn
ROU RU
kKorean
LONG
kHangul
롱:1N
(v5.0.0-10.0.0)
kVietnamese
long
kTang
lǔng
lǔng (v4.1.0-5.1.0)
kDefinition
collect, bring together
來源 IRG Sources
kIRG_GSource
G1-4223
1-4223 (v3.0.0-5.2.0)
kIRG_HSource
HB1-C36C
kIRG_TSource
T1-7839
1-7839 (v3.0.0-5.2.0)
kIRG_JSource
J14-2D5C
J4-2D5C (v8.0.0)
J1-413A (v6.0.0-7.0.0)
1-413A (v3.0.0-5.2.0)
kIRG_KSource
K1-5F22
1-5F22 (v3.0.0-5.2.0)
kIRG_KPSource
KP1-47B1
kIRG_VSource
V0-3933
0-3933 (v3.1.1-5.2.0)
0-2A33 (v3.0.0-3.1.0)
kRSUnicode
64.16
kTotalStrokes
19
kIICore
ATHM
2.1 (v4.1.0-6.3.0)
辭典索引 Dictionary Indices
kCowles
2538
kDaeJaweon
0811.380
kFennIndex
323.11
kHanYu
31983.120
kIRGDaeJaweon
0811.380
kIRGDaiKanwaZiten
12967 (v3.0.0-15.0.0)
kIRGHanyuDaZidian
31983.120
kIRGKangXi
0462.380
kKangXi
0462.380
kMatthews
4262
kMeyerWempe
1714
kMorohashi
12967 12967:E0101
12967 (v2.1.0-15.0.0)
kSBGY
237.18
辭典資料 Dictionary-like Data
kCangjie
QYBP
kCihaiT
597.108
kFenn
315D
kFourCornerCode
5101.1
kFrequency
5 (v3.2.0-15.1.0)
kHKGlyph
1689
kPhonetic
856
kUnihanCore2020
HMT
其他碼位 Other Mappings
kBigFive
C36C
kCCCII
214231
kCNS1986
1-7839
kCNS1992
1-7839
kEACC
214231
kGB1
3403
kJIS0213
2,13,60
kJis1
3326
kKoreanName
2015
kKPS1
47B1 (v3.1.1-15.0.0)
kKSC1
6302 (v2.1.0-15.0.0)
kTaiwanTelegraph
8463
kXerox
260:101
部首餘筆 Radical-Stroke Counts
kRSAdobe_Japan1_6
C+17714+64.3.16 C+17714+212.16.3
kRSKangXi
64.16 (v2.1.0-15.0.0)
異體 Variants
kSimplifiedVariant
U+62E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