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話
jiao4
jiao1
粵語
gaau3
gaau1
日語
キョウ
コウ
韓語
교
越南
giao
giáo
廣韻
見/肴/去
見/肴/平
集韻
見/肴/去
見/肴/平
訓読
おしえ(教え)
おしえる(教える)
おそわる(教わる)
しむ(教)
Sources 各源例字
G0-3D4C
HB1-B1D0
T1-5A74
J0-3635
K2-3770
V1-5826
KP1-480F
Old versions 舊版本
IVD

00Ad
Evolution 字形演化
商
甲骨文
賓組
商
甲骨文
何組
春秋
金文
春秋
戰國
金文
戰國
楚(戰國)
簡帛
包山
楚(戰國)
簡帛
信陽
楚(戰國)
簡帛
郭店
秦
簡帛
睡虎地
漢
簡帛
張家山
漢
說文小篆
魏
傳抄
三體石經
宋
傳抄
汗簡
宋
傳抄
古文四聲韻
宋
傳抄
集篆古文韻海
唐
石經
開成石經
宋
印刷字體
廣韻
宋
印刷字體
增韻
明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清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
當代
標準字形
韓
當代
標準字形
陸
當代
標準字形
港
當代
標準字形
台
當代
標準字形
日
Origin 字源諸說
《說文解字》:
古孝切
上所施下所效也。从攴从𡥈。凡敎之屬皆从敎。
古文敎。
亦古文敎。
Meaning 字義
jiao4
(1)
政教;教化
(2)
效法
(3)
教育;训诲 如:管教;请教;因材施教education
(4)
训练;练习to train
(5)
指某种学说或学术派别
(6)
宗教的简称 如:道教;基督教;不信教religion
(7)
古代官府所出的教令、谕告
(8)
姓
jiao1
(9)
传说(知识技能) 如:教识字;教唱歌to teach
(10)
使;令
(11)
差;欠缺
(12)
减轻
(13)
能够
(14)
介词 1.相当于“为(wei4)” 2.相当于“被”
(壯)
壯字用同「⿱冖高」
→⿱冖高
(壯)
gauq 师公、道士卜卦用的一种道具
(壯)
yauj <方>叫;喊
(喃)
dáo 詞:dáo dác 義:be scared, frightened, be distraught
(喃)
giáo 詞:thỉnh giáo 義:to consult
(喃)
ráu 詞:nhai rau ráu 義:To chew (something) with a crisp noise
(喃)
tráo 詞:tráo trở; đánh tráo 義:shifty, devious; exchange fraudulently (a bad thing for a good one)
→到
(喃)
tráo 詞:tráo trở; đánh tráo 義:shifty, devious; exchange fraudulently (a bad thing for a good one)
(喃)
◎ Dạy dỗ, mở mang trí tuệ, hoàn thiện phẩm chất làm người. Hệ tư tưởng hoặc tín ngưỡng.#C2: 教 giáo
(喃)
〄 Khuyên giáo: đi xin tiền của giúp việc thờ cúng ở chùa.#C2: 教 giáo
(喃)
〄 Dâu gia dâu giáo: hai gia đình thân nhau theo quan hệ hôn nhân bên trai bên gái.#C2: 教 giáo
(喃)
◎ Động tác báo hiệu mở đầu.#C2: 教 giáo
(喃)
◎ Đánh lận, ngầm thay thế.#C2: 教 giáo
Kinship diagram of variants 異體字圖譜
《說文解字》WFG
《說文解字》
古孝切
上所施下所效也。从攴从𡥈。凡敎之屬皆从敎。
古文敎。
亦古文敎。
《說文解字繫傳》
角效反
上所施下所効也。從攴、𡥉。凡敎之屬,皆從敎。 [臣鍇曰:「攴所執以敎道人也。音敎,效也。會意。」]
古文敎。 [臣鍇曰:「古言字,以言敎之。」]
古文敎。
《說文解字注》
古孝切
上所施,下所效也。 [教效㬪韵。] 从攴𡥈。 [𡥈見《子部》。效也。上施故從攵。下效故從𡥈。古孝切。二部。] 凡敎之屬皆从敎。
古文敎。 [右从古文言。]
亦古文敎。 [從攴從爻。]
Phonology 音韻
標準語 Official Languages
官話
jiao4 [ʨiɑu51] ㄐㄧㄠˋ
jiao1 [ʨiɑu55] ㄐㄧㄠ
粵語
gaau3 [kaːu3] 教化, 教坊, 教材, 教育, 教官, 教皇, 教師, 教訓, 教益, 教唆, 教授, 教堂, 教習, 教條, 教程, 教義, 教誨, 教養, 教練, 教學, 教導, 教諭, 教猱升木, 教學相長, 名教, 身教, 宗教, 請教
gaau1 [kaːu5] 悔教
日語
キョウ [kʲoː] [呉]
コウ [koː] [漢]
韓語
교 [kjo]
越南
giao [zaw33]
giáo [zaw35]
韻書 Rime Books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釋義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
廣韻
見肴
效攝肴韻2等開口去效韻教小韻古孝切kau敎訓也又法也語也元命包云天垂文象人行其事謂之敎敎之爲言傚也古孝切十一敎訓也又法也語也元命包云天垂文象人行其事謂之敎敎之爲言傚也古孝切十一
見肴
效攝肴韻2等開口平肴韻交小韻古肴切kau效也又古孝切效也又古孝切
刊謬補缺切韻
見肴
效攝肴韻2等開口去效韻教小韻古孝切kau古孝反。訓。六。古孝反。訓。六。
集韻
見肴
效攝肴韻2等開口去效韻教小韻居效切kɪau說上所施下所效也古作𧧿𤕝或作學說上所施下所效也古作𧧿𤕝或作學
見肴
效攝肴韻2等開口平爻韻交小韻居肴切kɪau令也令也
禮部韻略
見肴
效攝肴韻2等開口去效韻教小韻居效切kɪau居效切釋按說文上所施下所效也又居肴切見爻字韻居效切釋按說文上所施下所效也又居肴切見爻字韻
見肴
效攝肴韻2等開口平爻韻交小韻居肴切kɪau令也又居效切見效字韻令也又居效切見效字韻
增韻
見肴
效攝肴韻2等開口去效韻教小韻居效切kɪau居效切文教迪也訓也授也法也語也又爻韻居效切文教迪也訓也授也法也語也又爻韻
見肴
效攝肴韻2等開口平爻韻交小韻居肴切kɪau效也使之為也説文作_又效韻效也使之為也説文作_又效韻
五音集韵
見肴
效攝肴韻2等開口平肴韻見母二等kɪau效也又古孝切效也又古孝切
見肴
效攝肴韻2等開口去効韻見母二等kɪau古孝切教訓也又法也語也元命包云天垂文象人行其事謂之教也教之為言傚也二十七(敎)古孝切教訓也又法也語也元命包云天垂文象人行其事謂之教也教之為言傚也二十七(敎)
洪武正韻
見爻齊
爻韻開口去效韻教小韻居效切kiau居效切文敎迪也訓也授也法也語也又爻韻居效切文敎迪也訓也授也法也語也又爻韻
見爻齊
爻韻開口平爻韻交小韻居肴切kiau效也使之爲也説文作𡥈又效韻效也使之爲也説文作𡥈又效韻
古今韻會舉要
見驕交平肴韻交韻見母kiau說文本作𡥈放也从子爻聲謂放效也今作敎廣韻效也增韻使之為也又效韻說文本作𡥈放也从子爻聲謂放效也今作敎廣韻效也增韻使之為也又效韻
見驕交去效韻教韻見母kiau居效切角清音說文●上所施下所效也从攴孝徐曰攴所教道人也孝音教效也㑹意廣韻教訓也又法也語也增韻授也又元命包云天垂文象人行其事謂之教教之為言效也又詔命帝曰詔王及后曰教或作學古文作𧧿說文教从言以言教之也又爻韻居效切角清音說文●上所施下所效也从攴孝徐曰攴所教道人也孝音教效也㑹意廣韻教訓也又法也語也增韻授也又元命包云天垂文象人行其事謂之教教之為言效也又詔命帝曰詔王及后曰教或作學古文作𧧿說文教从言以言教之也又爻韻
曉驕交去效韻教韻曉母xiau許教切羽次清音說文●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承老也禮記孝者畜也順於道不逆於倫之謂畜又姓風俗通云秦孝公後許教切羽次清音說文●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承老也禮記孝者畜也順於道不逆於倫之謂畜又姓風俗通云秦孝公後
蒙古字韻
g ꡂÿaw ꡦꡓ平蕭韻kjaw()
g ꡂÿaw ꡦꡓ去蕭韻kjaw()
音韻闡微
見蕭肴豪齊陰平肴韻交小韻見母二等kiau
見蕭肴豪齊去聲效韻教小韻見母二等kiau
中原音韻
見蕭豪開二去聲蕭豪韻kau
見蕭豪開二陰平蕭豪韻kau
韻略易通
見蕭豪齊陰平蕭豪韻kiau使之為也使之為也
見蕭豪齊去聲蕭豪韻kiau訓誨訓誨
中州音韻
見蕭豪合平聲蕭豪韻交小韻kiɑu效也使之為也效也使之為也
見蕭豪合去聲蕭豪韻窖小韻kiɑu訓也訓也
中華新韻
ㄐ ㄧㄠ 陰平豪韻ʨiɑu~書~書
ㄐ ㄧㄠ 去豪韻ʨiɑu
東國正韻
ㄱ ㅛㅱ 平高杲誥韻kiou
ㄱ ㅛㅱ 去高杲誥韻kiou
戚林八音
求 燒嬌 陰平燒嬌韻kieu
求 郊交 陰去郊交韻kau
分韻撮要
見 交 陰平交韻kau使之爲也使之爲也
見 交 陰去交韻kau訓誨訓誨
擬音方案:《廣韻》《切韻》《集韻》:邵榮芬(《禮部韻略》《增韻》《五音集韻》擬音為與《集韻》音韻地位對比得到),《洪武正韻》:小學堂資料,《古今韻會舉要》:竺家寧,《蒙古字韻》:江鍾偉,《音韻闡微》:林慶勛,《中原音韻》:寧繼福,《韻略易通》:張玉來,《中州音韻》:馬樂樂,《中華新韻》:依註音符號,《東國正韻》:申祐先,《戚林八音》:彭攻關,《分韻撮要》:劉鎮發
韻部 Rime
西漢
宵
東漢
宵
魏
豪
晉
豪
宋北魏後期
肴豪
北魏後期北齊
蕭宵肴
齊梁陳北周隋
肴
上古音 Reconstructed Old Chinese
高本漢
kŏg
王力
keau 宵部
董同龢
kɔɡ 宵部
周法高
kraw 宵部
李方桂
kragw 宵部
kragwh 宵部
鄭張尚芳
kraːws 宵1部
kraːw 宵1部
白-沙
*s.[k]ˤraw
*s.kˤraw-s
許思萊上古
krâuh
許思萊東漢
kauᶜ
布之道諧聲域
KAU
聲首爻¹
布之道擬音
krˤauh
音節類型A
Dialects 方言
tɕ
tɕiɔ
陰去(5)
吳上海35 ((文))
吳浙江杭州445
吳浙江嘉興334 (~育)
吳浙江衢州龍游52 (文/白)
吳安徽池州貴池53
去聲(55)
官江蘇徐州42
官江蘇連雲港 (~育)
官江蘇淮安漣水55 (~育)
官江蘇揚州 (~育)
官江蘇泰州33 (文,~他去,k1)
官安徽合肥53 (教育)
官安徽蚌埠53
官安徽淮南鳳台51
官安徽淮北52
官安徽銅陵樅陽33 (~育)
官安徽安慶41 (~導)
官安徽阜陽53
官安徽阜陽潁上51
官安徽宿州碭山53
官安徽亳州蒙城53
官山東濟南21 ((~育))
官山東濟南章丘21
官山東淄博博山5 (~育)
官山東棗莊嶧城42
官山東東營廣饒31
官山東東營利津 (~育)
官山東濰坊安丘31
官山東濰坊昌邑31
官山東濰坊臨朐21
官山東濰坊壽光5 (~育)
官山東濟寧5 (~育)
官山東泰安寧陽312
官山東泰安21
官山東臨沂沂水21
官山東德州5 (~室)
官山東聊城5 (~育)
官山東濱州博興21
官山東濱州鄒平31
官河南洛陽412
官河南漯河召陵31
官河南南陽南召42
官河南駐馬店平輿53
官雲南昆明212 (~育)
官陝西寶雞31
官陝西延安寶塔52
官甘肅蘭州13
官甘肅武威民勤31
官甘肅張掖山丹31
官甘肅酒泉肅州213
官甘肅酒泉敦煌44
官甘肅臨夏42
官青海西寧213
官寧夏銀川5 (~育)
官新疆烏魯木齊213
官新疆哈密213
官新疆昌吉吉木薩爾213
官新疆巴音郭楞焉耆213
吳浙江湖州雙林334
吳安徽宣城寧國31
吳安徽宣城宣州53
陰平(56)
官江蘇徐州213
官江蘇連雲港 (~書)
官江蘇淮安漣水31
官江蘇揚州 (~書)
官安徽合肥212 (教書)
官安徽蕪湖31 (文,~書)
官安徽蚌埠212
官安徽淮南鳳台213
官安徽淮北213
官安徽銅陵樅陽21 (~書)
官安徽安慶11 (~書)
官安徽阜陽212
官安徽阜陽潁上213
官安徽宿州碭山213
官安徽亳州蒙城213
官山東濟南213 ((~書))
官山東濟南章丘213
官山東青島即墨1 (又)
官山東淄博博山1 (~節)
官山東棗莊嶧城213
官山東東營廣饒213
官山東東營利津 (~學)
官山東煙台萊州213
官山東濰坊安丘213
官山東濰坊昌邑213
官山東濰坊臨朐213
官山東濰坊壽光1 (~書)
官山東濟寧1 (~書)
官山東泰安寧陽214
官山東泰安213
官山東臨沂沂水213
官山東德州1 (~書)
官山東聊城1
官山東濱州博興213
官山東濱州鄒平214
官河南洛陽33
官河南漯河召陵24
官河南南陽南召14
官河南駐馬店平輿212
官雲南昆明44 (~書)
官陝西寶雞44
官陝西延安寶塔213
官甘肅蘭州53
官甘肅武威民勤44
官甘肅張掖山丹24
官甘肅酒泉肅州55
官甘肅酒泉敦煌24
官甘肅臨夏243
官青海西寧44
官寧夏銀川1 (~書)
官新疆烏魯木齊44
官新疆哈密55
官新疆昌吉吉木薩爾44
官新疆巴音郭楞焉耆44
吳上海浦東新區53
吳浙江杭州33
陽平(3)
官安徽蕪湖55 (~育)
官山東青島即墨2
官山東煙台萊州42
tɕiau
陰去(4)
官湖北黃岡紅安 (~育)
官湖南懷化會同45 (~書)
贛江西九江彭澤
湘湖南長沙55 ((文))
去聲(33)
官北京51 (教育)
官河北邯鄲大名213
官河北邯鄲魏縣312
官河南開封31
官河南平頂山新華41
官河南新鄉長垣213
官河南濮陽312
官河南許昌31
官河南周口淮陽312
官湖北武漢35 ((~育))
官湖北宜昌35 (~育)
官湖北襄陽襄樊31 (~育)
官湖北荊門鍾祥214
官湖北天門44 (~訓)
官湖南常德35 (~育、~書)
官湖南張家界大庸24 (~育)
官湖南郴州213 (~育)
官湖南永州寧遠24 (~育)
官湖南湘西吉首24 (~育)
官重慶213 (~育)
官重慶江津24 (~育)
官四川成都213
官四川自貢14 (~育)
官四川南充14 (~育)
官四川達州達縣213 (~育)
官四川雅安漢源13 (~育)
官四川涼山西昌213 (~育)
官貴州貴陽13 (~育)
官貴州遵義24 (~室)
官貴州黔東南黎平53 (~育)
官陝西西安44 ((~育))
官陝西咸陽三原55
湘湖南永州324 (~育)
陰平(30)
官北京55 (教書)
官河北邯鄲大名33
官河北邯鄲魏縣24
官河南開封35
官河南平頂山新華35
官河南新鄉長垣24
官河南濮陽34
官河南許昌24
官河南周口淮陽24
官湖北武漢55 ((~書))
官湖北宜昌55 (~書)
官湖北襄陽襄樊34 (~書)
官湖北荊門鍾祥24 (~書)
官湖北黃岡紅安 (~書)
官湖北天門55 (~書)
官湖南張家界大庸55 (~書)
官湖南湘西吉首55 (~書)
官重慶55 (~書)
官重慶江津55 (~書)
官四川成都44 (~書)
官四川自貢45 (~書)
官四川南充55 (~書)
官四川達州達縣55 (~書)
官四川雅安漢源55 (~書)
官四川涼山西昌33 (~書)
官貴州貴陽55 (~書)
官貴州遵義55 (~書)
官貴州黔東南黎平33 (~學)
官陝西西安21 ((~書))
官陝西咸陽三原31
tɕiao
去聲(5)
官山東菏澤單縣423
官河南商丘梁園41
官貴州畢節5 (~室)
官貴州黔東南丹寨13 (~材)
晉山西太原45 ((~室))
陰平(4)
官山東菏澤單縣213
官河南商丘梁園24
官貴州畢節1 (~書)
官貴州黔東南丹寨33 (~書)
平聲(1)
晉山西太原11 ((~書))
tɕiaɔ
去聲(4)
官河南鄭州城關41
官雲南昭通212 (~育)
官雲南紅河蒙自212 (~育)
官雲南大理213 (~育)
陰平(4)
官河南鄭州城關24
官雲南昭通44 (~書)
官雲南紅河蒙自44 (~書)
官雲南大理44 (~書)
tɕiɑu
去聲(3)
官河南商丘睢縣312
官青海海東循化53
官新疆吐魯番33
陰平(2)
官河南商丘睢縣24
官青海海東循化13
平聲(1)
官新疆吐魯番214
tɕiɤ
陰去(3)
官江蘇南通 (~育)
湘湖南婁底雙峰35 (文,白)
湘湖南婁底雙峰35 (教育)
陰平(1)
官江蘇南通 (文;~書)
tɕia
去聲(1)
官山東臨沂平邑5
陰平(1)
官山東臨沂平邑1
tɕiɑɔ
去聲(2)
官江蘇常州金壇44
官安徽宿州埇橋42
陰平(1)
官安徽宿州埇橋212
tɕiɔu
去聲(1)
官河南信陽312
陰平(1)
官河南信陽33
tɕiɒu
去聲(1)
官陝西漢中漢臺312
陰平(1)
官陝西漢中漢臺55
tɕiæ
陰去(2)
吳江蘇蘇州412 (文,白)
吳江蘇蘇州412 (文,白.教育)
tɕiɒ
陰去(1)
贛湖南株洲茶陵33 (異讀[k/tɕ][ɒ/iɒ][33/33]白讀|文讀)
去聲(1)
吳浙江寧波餘姚52
tɕiɔo
去聲(1)
官江蘇南京44
tɕiə
陰平(1)
吳浙江寧波52
tɕiəɯ
陰去(1)
吳浙江衢州開化423
tɕiaɯ
陰去(1)
湘湖南湘潭55 ((文。~育))
k
kau
陰去(80)
閩福建廈門21 ((文))
閩福建莆田仙游52
閩福建三明將樂324 (教育。)
閩福建漳州漳浦11
閩福建南平建甌33 ((文。~育))
閩福建南平建陽332
閩福建寧德福安35
閩福建寧德古田21
閩福建寧德柘榮35 (教育,白讀。)
閩香港大埔21 (教育)
客福建三明寧化112 (教育)
客福建南平邵武 (~育)
客江西贛州寧都31
客廣東韶關新豐53 (教育)
客廣東河源12 (教育)
客廣西南寧馬山55 (教書。)
客廣西南寧馬山55 (教育。)
客廣西玉林北流53 (教書。)
客廣西玉林北流53 (教育。)
贛福建三明泰寧51
贛江西南昌進賢
贛江西九江星子214
贛江西鷹潭貴溪
贛江西撫州黎川53
贛江西上饒弋陽35 (教育)
湘湖南長沙55 ((白。~書))
粵廣東廣州33 (教書)
粵廣東廣州33 (教育)
粵廣東韶關33 (教書。)
粵廣東韶關33 (教育。)
粵廣東深圳寶安24 (教育。)
粵廣東佛山33 (教書。文讀)
粵廣東佛山33 (教育。文讀)
粵廣東佛山順德32 (教書。文讀)
粵廣東佛山順德32 (教育。)
粵廣東肇慶33
粵廣東肇慶33
粵廣東肇慶封開433 ((教書))
粵廣東肇慶封開433 ((教育))
粵廣東清遠33 (教書)
粵廣東清遠33 (教育)
粵廣東清遠連山35 (教書。)
粵廣東清遠連山35 (教育。)
粵廣西南寧33 ((文))
粵廣西柳州融水45 (教育。)
粵廣西桂林臨桂33 (教育。)
粵廣西梧州蒙山44 (教書。)
粵廣西梧州蒙山44 (教育。)
粵廣西北海33 (教書。)
粵廣西北海33 (教育。)
粵廣西欽州33 (教書。)
粵廣西欽州33 (教育。)
粵廣西欽州靈山24 (教書。)
粵廣西欽州靈山24 (教育。)
粵廣西貴港桂平33 (教書。)
粵廣西貴港桂平33 (教育。)
粵廣西玉林北流53 (教書。)
粵廣西玉林北流53 (教育。)
粵廣西百色33 (教育。)
粵廣西百色那畢45 (教育。)
粵廣西河池宜州44 (教育。)
粵廣西來賓武宣42 (教書。)
粵廣西來賓武宣42 (教育。)
粵廣西崇左45 (教育。)
粵廣西崇左寧明33 (教書。)
粵廣西崇左寧明33 (教育。)
粵香港33 (教書。)
粵香港33 (教育。)
粵澳門33 (教書。)
粵澳門33 (教育。)
平湖南永州道縣33 (教育。)
平廣東韶關33 (教育)
平廣西南寧亭子55 (教書。)
平廣西南寧亭子55 (教育。)
平廣西玉林福綿52 (教書。)
平廣西玉林福綿52 (教育。)
平廣西百色田東35 (教書。)
平廣西百色田東35 (教育。)
平廣西崇左扶綏35 (教書。)
平廣西崇左扶綏35 (教育。)
去聲(34)
閩福建三明沙縣24
閩福建泉州南安31
客江西九江修水53
客江西吉安井岡山53
客江西宜春奉新53
客廣東廣州從化52 (教書。)
客廣東廣州從化52 (教育。)
客廣東韶關南雄42 ((~育))
客廣東深圳42 (教書。)
客廣東深圳42 (教育。)
客廣東湛江廉江44 (文讀)
客廣東茂名信宜51 (文讀)
客廣東梅州梅縣53 ((~育))
客廣東梅州五華53 (~育)
客廣東陽江陽春42 (文讀)
客廣東清遠連南51 (教育)
客廣東東莞42 (教書。)
客廣東東莞42 (教育。)
客廣東揭陽揭西42 (教育)
客廣西玉林博白42 (教育。)
客香港沙田53
贛江西萍鄉11
贛湖南株洲醴陵 (~育)
湘湖南永州324 (~書)
粵廣東珠海前山33 (教書。)
粵廣東珠海前山33 (教育。)
粵廣東東莞32 (教育。)
粵廣東中山石岐33 (教書。)
粵廣東中山石岐33 (教育。)
粵廣東雲浮33
粵廣東雲浮33
粵廣東雲浮羅定33
粵廣東雲浮羅定33
粵香港大埔泰亨33 (教育)
陰平(17)
官湖南郴州33 (~書)
閩福建三明將樂55 (教書。)
客江西九江修水24
客江西贛州寧都42
客廣東韶關南雄23 ((~書))
客廣東韶關新豐44 (教書)
客廣東惠州33 (教書。)
客廣東惠州33 (教育。)
客廣東梅州梅縣44
客廣東梅州五華44 (~書)
粵廣東深圳寶安55 (教書。)
粵廣東珠海斗門33 (教書。)
粵廣東珠海斗門33 (教育。)
粵廣東江門白沙23 (教書。)
粵廣東江門白沙23 (教育。)
粵廣東東莞213 (教書。)
粵廣西百色55 (教書。)
陽平(5)
閩廣東中山隆都33 (教書。文讀,白讀。)
閩廣東中山隆都33 (教育。)
贛江西新余分宜
贛江西吉安11
贛江西宜春上高24
上聲(1)
客廣西玉林博白21 (教書。)
kiɔ
陰去(1)
吳安徽黃山甘棠33
kiau
陰去(5)
閩海南定安35 (教?文)
贛湖南岳陽平江 (~育)
粵廣西玉林博白52 (教書。)
粵廣西玉林博白52 (教育。)
平廣東清遠保安53 (教育。)
陰平(1)
官廣西柳州雒容33 (教書。)
ka
陰去(22)
閩福建廈門21 ((白1))
閩福建漳州漳浦11
閩福建寧德福安35
閩福建寧德古田21
閩福建寧德柘榮35
閩廣東汕頭213
閩廣東湛江雷州21 (教書)
閩廣東汕尾海豐213 (教書)
閩廣東中山隆都11
閩廣東潮州213 (教育)
閩廣東揭陽213 (教書)
閩廣西貴港平南11 (教育。)
閩海南海口35 (教?)
閩海南瓊海213 (教?)
閩海南萬寧24 (教?)
閩海南東方35 (教?)
閩海南定安35 (教?白)
閩海南澄邁35 (教?)
閩海南昌江35 (教?)
閩海南樂東213 (教?)
閩海南陵水35 (教?)
平廣西賀州九都話52 (教育。)
去聲(1)
閩福建泉州南安31
陰入(1)
閩海南三亞35 (教?)
陰平乙(1)
閩廣東茂名電白55 (教書)
陰上(1)
閩廣東潮州53 (教書)
kɔ
陰去(4)
吳上海35 ((白。~書))
吳浙江衢州龍游52
客福建龍岩長汀54 (教育)
平廣東佛山西岸52 (教育。)
去聲(2)
吳浙江湖州雙林334 (~育)
客江西贛州南康53
陰平(11)
官江蘇淮安漣水31 (白)
官江蘇揚州 (白;~書)
官江蘇泰州21 (白,~書,ti5)
官安徽蕪湖31 (白)
吳上海浦東新區53
吳浙江寧波52 (~育)
吳安徽黃山甘棠53
吳安徽池州貴池31
吳安徽宣城寧國55
吳安徽宣城宣州31
客江西贛州南康44
kao
陰去(7)
吳浙江台州仙居55
平廣西柳州融水435 (教書。)
平廣西柳州融水435 (教育。)
平廣西桂林平樂335 (教書。)
平廣西梧州藤縣434 (教育。)
平雲南文山富寧13 (教書。)
平雲南文山富寧13 (教育。)
陰平(1)
平廣西梧州藤縣53 (教書。)
kɑɔ
陰去(3)
吳浙江麗水雲和55 (~書)
吳浙江麗水雲和55 (~育)
吳江西上饒廣豐424
去聲(1)
官江蘇常州金壇44 (~育)
kɒ
陰去(2)
閩福建莆田仙游52
贛湖南株洲茶陵33 (異讀[k/tɕ][ɒ/iɒ][33/33]白讀|文讀)
去聲(1)
吳浙江寧波餘姚52 (~育)
kɛu
陰去(4)
粵廣東佛山33 (白讀。)
粵廣東佛山33 (白讀。)
粵廣東佛山順德32 (白讀。)
粵廣西南寧33 ((白))
kɑu
陰去(1)
閩福建福州212 ((文))
陽平乙(1)
贛江西南昌45 ((~書;~育))
kɤ
陰去(1)
湘湖南婁底雙峰35
陰平(1)
官江蘇南通 (白;~書)
kæ
陰去(2)
吳江蘇蘇州412
吳江蘇蘇州412
kiɛu
陰去(2)
粵廣西貴港南江52 (教書。)
粵廣西貴港南江52 (教育。)
kᴀu
陰平(2)
粵香港新界232 (教書。)
粵香港新界232 (教育。)
kuɔ
陰去(1)
吳浙江溫州42
kɑɒ
陰去(1)
吳浙江紹興33 (~育)
kɐɯ
陰去(1)
吳浙江金華玉山52
kɑo
陰去(1)
吳福建南平浦城423
kɑ
陰去(1)
閩福建福州212
kaʔ
陰入(1)
閩福建廈門32 ((白2。差使~))
kaɯ
陰去(1)
湘湖南湘潭55 ((白。~書))
kɛi
陰去(1)
粵廣西賀州信都35 (教育。)
kiəu
陽去(1)
平廣西賀州富川七都話35 (教育。)
kiu
陰去(1)
平廣西賀州富川七都話44
c
ciɔ
去聲(2)
官江蘇連雲港贛榆51
官山東煙台蓬萊42
陰平(2)
官江蘇連雲港贛榆214
官山東煙台蓬萊313
ciau
陰平(1)
官山東威海環翠53
陽平(1)
官山東威海環翠33
cia
去聲(1)
官山東煙台5 (~育)
陰平(1)
官山東煙台1 (~書)
tʃ
tʃau
陰去(1)
粵廣西南寧賓陽55 (教育。)
tʃɔ
去聲(3)
官山東日照東港21
官山東日照五蓮31
官山東臨沂莒南21
陰平(3)
官山東日照東港213
官山東日照五蓮213
官山東臨沂莒南213
tʃɒ
陰去(1)
贛湖北黃石陽新 (~育)
ts
tsiau
陰去(1)
平廣西桂林朝陽35 (教育。)
去聲(2)
官廣西桂林臨桂35 (教育。)
湘廣西桂林灌陽35 (教育。)
陰平(3)
官廣西桂林臨桂33 (教書。)
湘廣西桂林灌陽22 (教書。)
平廣西桂林朝陽43 (教書。)
tsiao
陰入(1)
平湖南永州寧遠13 (教育。)
tsio
平聲(1)
平湖南永州寧遠35 (教書。)
kʰ
kʰiau
陰平(1)
閩福建寧德柘榮42 (不教胡馬度陰山。)
kʰɑu
陰去(1)
閩福建福州212 ((管~))
x
xau
陰平(1)
閩福建南平建陽53
平聲(1)
閩福建南平建甌54 ((白。~書))
t
təu
陰平(2)
平廣西賀州富川八都話52 (教書。)
平廣西賀州富川八都話52 (教育。)
-
au
去聲(1)
官廣西柳州雒容24 (教育。)
Notes 註
學 斆 效 教 校
《廣雅 釋诂三》「學,效也」《尚書 盤庚上》「盤庚斆於民」偽孔傳「斆,教也」《說文》「教,上所施,下所效也」《孟子 滕文公上》「庠者養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
教 誨
都有教導義,但「教」帶強制性,「誨」重在啟發、誘導。
學 斆 效 効 傚 爻 詨 教
《漢語變調構詞考辨》:學:作「學習、接受教育」讀短入聲,引申特指「模仿」讀長入聲,亦作「斆」,同源詞有「效」(效法),亦作「効」、「傚」、「爻」、「詨」等;教:教育他人, 讀長入聲
教
《漢語變調構詞考辨》:作「教會培育使人感化」義讀去聲,引申為「致使」「教授知識」義讀平聲
祰 誥 教 告
《漢語同源詞大典》:祰:告祭祖先;誥:上告下;教:教誨;告:告訴。本組字皆有「告訴」義。本組字讀音相近,該書認為是一組同源字。
教 效 *孝
《漢語同源詞大典》:教:教誨,使仿效;效:仿效。本組字皆有「仿效」義。本組字讀音相近,該書認為是一組同源字。
漢語多功能字庫
略說: 甲骨文從「攴」從「子」從「爻」,「爻」亦是聲符。「攴」象教鞭,會手執教鞭,擺弄籌策,教導孩子計數或算卦(沈培)。本義是教導。62 字
詳解: 甲骨文從「攴」從「子」從「爻」,「爻」亦是聲符。「攴」象教鞭,會手執教鞭,擺弄籌策,教導孩子計數或算卦(沈培)。本義是教導。古「教」、「學」、「斆」三字兼表施教與受學兩重意義,《尚書.說命》:「斅學半」,「斅」即是「教」字,表示教導是學習的一半,一半即是一部分,即施教促進老師學習,猶今言「教學相長」。
金文或從「攴」從「學」,「學」既是「教」的聲符,又是意符。戰國竹簡或不從「子」而從「言」,是言教之「教」的專字。
甲骨文用作人名、地名。
金文用作本義,中山王鼎:「越人修斆(教)備信」,表示越國人民修養文教,具備誠信。《穀梁傳》:「脩教明諭,國道也。」
戰國竹簡亦用作本義,信陽長臺觀2號墓1組簡3:「教箸」,即「教書」。《漢書.宣帝紀》:「以私錢供給教書。」《郭店楚簡.老子甲》簡17:「行不言之教」。《睡虎地秦簡.為吏之道》簡24:「民之既教」。《睡虎地秦簡.語書》簡2-3:「凡灋(法)律令者,以教道(導)民」。
《包山楚簡》簡99:「教令」,表示訓誡、命令,《漢書.文帝紀》:「上親勞軍,勒兵,申教令。」
小篆「教」從「𡥉」(「爻」、「子」)從「攴」,「教」字寫作從「孝」聲是後來的訛體。《說文》:「敎(教),上所施下所效也。从攴、从𡥉。凡敎之屬皆从敎。𧧿,古文敎。𤕝(𢼂),亦古文敎。」556 字相關漢字: 攴,子,爻,學,斆,斅,言,𡥉,孝
Relatives 相關字
Index in character sets 字符集索引
SetIDExtraG0
2944
-G1
2944
-G7
11.一.49
-GT
2403
-GHZR
1562.10
汉语大字典-GZFY
526805
-GZJW
068812
-GZJW
071311
-GZ
gauq.4.2
-GZ
yauj.0.0
-G通规
2179
-G常用
常.11.14
-G京族
jaːu5.1.0
-G京族
jaːu5.2.0
-G古籍
04477
-HB1
B1D0
-H常用
1712
-T1
5884
全字庫-T甲表
01726
異體字字典-T本土
2286
-J0
2221
-JMJ
012987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J常用
0411
学年: 2
K2
2380
-K人名
二..0035
正體: 敎
KP1
480F
-V1
5606
-
讀音 Readings
kMandarin
jiào
JIAO4 JIAO1
(v4.0.1-6.0.0)
JIAO4
(v3.1.0-3.2.0)
JIAO4 JIAO1
(v2.1.0-3.0.0)
kHanyuPinlu
jiào(1326) jiāo(155)
jiao4(1326) jiao1(155)
(v4.1.0-6.2.0)
jiao4(1326), jiao1(155)
(v4.0.1)
kTGHZ2013
168.160:jiāo 171.060:jiào
kHanyuPinyin
21459.090:jiào,jiāo
kXHC1983
0566.030:jiāo 0571.070:jiào
0566.030:jiāo 0571.070:jiào
(v5.1.0)
kCantonese
gaau3
gaau1 gaau3
(v4.1.0-13.0.0)
GAAU3
(v2.1.0-4.0.1)
kJapanese
キョウ コウ おしえる おそわる おしえ しむ
kJapaneseKun
OSHIERU OSHIE
kJapaneseOn
KYOU KOU
kKorean
KYO
kHangul
교:N
kVietnamese
giáo
kTang
*gau gàu
*gau gàu
(v4.1.0-5.1.0)
kDefinition
teach, class
來源 IRG Sources
kIRG_GSource
G0-3D4C
0-3D4C
(v3.0.0-5.2.0)
kIRG_HSource
HB1-B1D0
kIRG_TSource
T1-5A74
1-5A74
(v3.0.0-5.2.0)
kIRG_JSource
J0-3635
0-3635
(v3.0.0-5.2.0)
kIRG_KSource
K2-3770
2-3770
(v3.0.0-5.2.0)
kIRG_KPSource
KP1-480F
kIRG_VSource
V1-5826
1-5826
(v3.1.1-5.2.0)
3-2F35
(v3.1.0)
1-2F35
(v3.0.0)
kRSUnicode
66.7
kTotalStrokes
11
kIICore
AGTJHM
2.1
(v4.1.0-6.3.0)
辭典索引 Dictionary Indices
kCowles
1501 1507
kDaeJaweon
0823.010
kGSR
1167i
kHanYu
21459.090
kIRGDaeJaweon
0823.010
kIRGDaiKanwaZiten
13213
(v3.0.0-15.0.0)
kIRGHanyuDaZidian
21459.090
kIRGKangXi
0472.051
kKangXi
0472.051
kKarlgren
143
kLau
824
kMatthews
719
0719
(v2.1.0-3.1.0)
kMeyerWempe
997
kMorohashi
13213
kNelson
2052
kSBGY
152.21 415.17
辭典資料 Dictionary-like Data
kCangjie
JDOK
kFourCornerCode
4844.0
kFrequency
2
(v3.2.0-15.1.0)
kGradeLevel
1
kHKGlyph
1711
kPhonetic
426 554
426
(v3.2.0-4.0.1)
kUnihanCore2020
GHJMT
其他碼位 Other Mappings
kBigFive
B1D0
kCCCII
214244
kCNS1986
1-5A74
kCNS1992
1-5A74
kEACC
334244
214244
(v2.1.0-3.1.1)
kGB0
2944
kGB1
2944
kJis0
2221
kJoyoKanji
2010
kKoreanName
2015
2015:U+654E
(v11.0.0-13.0.0)
kKPS1
480F
(v3.1.1-15.0.0)
kMainlandTelegraph
2403
kTaiwanTelegraph
2403
kTGH
2013:2179
kXerox
241:257
部首餘筆 Radical-Stroke Counts
kRSAdobe_Japan1_6
C+1709+66.4.7
kRSKangXi
66.7
(v2.1.0-15.0.0)
異體 Variants
kSemanticVariant
U+654E<kLau,kMatthews
U+654E
(v4.0.1)
kZVariant
U+654E
(v2.1.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