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話
bai3
bo2
bo4
粵語
baak3
paak3
日語
ハク
ビャク
ヒャク
韓語
백
越南
bách
bá
廣韻
幫/陌二開/入
集韻
幫/陌二開/入
並/陌二開/入
訓読
かしわ(柏)
このてがしわ(側柏)
Sources 各源例字
G0-3058
HB1-AC66
T1-5169
J0-4770
K0-5B5A
V1-5959
KP0-E0C0
Old versions 舊版本
IVD

00Ad
Evolution 字形演化
商
甲骨文
歷組
西周
金文
西周
春秋
金文
春秋中期或晚期
春秋
金文
春秋
楚(戰國)
簡帛
曾侯乙墓
秦
簡帛
放馬灘
秦
簡帛
睡虎地
漢
簡帛
張家山
漢
篆書
漢
隸書
漢
說文小篆
唐
石經
開成石經
宋
印刷字體
廣韻
宋
印刷字體
增韻
明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清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
當代
標準字形
陸
當代
標準字形
港
當代
標準字形
台
Calligraphy 後世書法
Origin 字源諸說
《說文解字》:
博陌切
鞠也。从木白聲。
Meaning 字義
bai3
(1)
木名 柏科植物的泛称 常绿乔木 叶小,鳞形 果球形 有侧柏、圆柏、刺柏多种 性耐寒 木质坚硬,纹理致密,为优良用材cypress
(2)
通「伯」 1.大 2.古代官名
→伯
bo2
(1)
古代统领一方的长官
(4)
兄弟中排行第一的eldest brother
(3)
通「迫」(po4) 逼近;贴近
→迫
po4
(1)
靠近,接近to approach 迫近
(2)
逼迫,强迫to force
(4)
古国名 故地在今河南省西平县西
(5)
姓
bo2
(6)
[柏林]德国城市名[柏林]Berlin
bo4
(7)
[黄柏]木名,即黄「檗」
→檗
bo4
(1)
木名,即黄檗 也称“黄「柏」”、“檗木”、“黄柀椤” 芸香科,落叶乔木 树皮厚,软木质,深纵裂 木材坚硬,供作建筑、航空器材、细木工等用 茎可制黄色染料,树皮可制软木,亦可入药amur corktree
(壯)
beg 框
(喃)
bá 詞:hoàng bá (vỏ cây Phellodendron) 義:bark of Phellodendron tree
(喃)
bách 詞:bách du (nhựa đen tráng đường) 義:resin used to spread roads
(喃)
◎ Cây bách, gỗ dùng làm thuyền.#A1: 柏 bách
Kinship diagram of variants 異體字圖譜
《說文解字》WFG
《說文解字》
博陌切
鞠也。从木白聲。
《說文解字繫傳》
不白反
鞠也。從木白聲。 [臣鍇按:《爾雅》「柏,椈」注曰:「《禮記》『鬯臼以椈也。』」]
《說文解字注》
博陌切
鞠也。 [《釋木》曰:柏,椈。《襍記》。暢臼以椈。鄭曰:椈,柏也。按椈者鞠之俗。柏,古多假借爲伯仲之伯,促迫之迫。] 從木。白聲。 [博陌切。古音在五部張參曰:《經典》相承亦作栢。]
《康熙字典》
【辰集中】【木字部】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博陌切,音百。【說文】椈也。【六書精蘊】柏,隂木也。木皆屬陽,而柏向隂指西,蓋木之有貞德者,故字从白。白,西方正色也。又【春秋緯】諸侯墓樹柏。【前漢·東方朔傳】柏者,鬼之廷也。
又大也。與伯通。【釋名】柏車,大車也。
又逼也。與廹同。【周禮·春官】其柏席用萑黼純。【鄭註】柏席,廹地之席。【史記·漢高紀】柏人者,廹于人也。【漢·武瓠子歌】魚弗鬰兮柏冬日。
又國名。在河南西平縣。
又山名。【書·禹貢】導淮自桐柏。
又【前漢·武帝紀】起柏梁臺。
又姓。【姓譜】戰國柏直,漢柏英。
又叶卜各切,音搏。【楚辭·九歌】山中人兮芳杜若,飮石泉兮蔭松柏。
又叶壁益切,音必。【陶潛·經錢溪詩】園田日夢想,安得久離析。終懷在歸舟,諒哉宜霜柏。
从木白聲。俗作栢,非。 說文(121)
Phonology 音韻
標準語 Official Languages
官話
bai3 [pai214] ㄅㄞˇ
bo2 [pɔ35] ㄅㄛˊ
bo4 [pɔ51] ㄅㄛˋ
粵語
baak3 [paːk3] 柏樹, 柏油路, 老如松柏
paak3 [pʰaːk3]
日語
ハク [hakɯ] [漢]
ビャク [bʲakɯ]
ヒャク [çakɯ] [呉]
韓語
백 [pɛk]
越南
bách [ɓaʲk35]
bá [ɓa35]
韻書 Rime Books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釋義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
廣韻
幫陌二開
梗攝庚韻2等開口入陌韻伯小韻博陌切pak木名五經通義曰諸侯墓樹柏又姓晉趙王倫母曰柏夫人亦作栢木名五經通義曰諸侯墓樹柏又姓晉趙王倫母曰柏夫人亦作栢
集韻
幫陌二開
梗攝庚韻2等開口入陌韻百小韻博陌切pak木名說文掬也或从百木名說文掬也或从百
並陌二開
梗攝庚韻2等開口入陌韻白小韻薄陌切bak木名木名
禮部韻略
幫陌二開
梗攝庚韻2等開口入陌韻百小韻愽陌切pak釋云柏木又姓韓信傳大將柏直劉歆傳魯國柏公釋云柏木又姓韓信傳大將柏直劉歆傳魯國柏公
增韻
幫陌二開
梗攝庚韻2等開口入陌韻百小韻博陌切pak木名又姓俗作柏又與迫同漢武瓠子歌魚弗鬰兮柏冬日木名又姓俗作柏又與迫同漢武瓠子歌魚弗鬰兮柏冬日
五音集韵
幫陌昔二開
梗攝庚韻2等開口入陌韻幫母二等pak木名五經通義曰諸侯墓樹柏又姓晉趙王倫母曰柏夫人亦作栢木名五經通義曰諸侯墓樹柏又姓晉趙王倫母曰柏夫人亦作栢
並陌昔二開
梗攝庚韻2等開口入陌韻並母二等bak木名木名
洪武正韻
幫陌開
陌韻開口入陌韻百小韻博陌切pək木名又姓俗作栢又與迫同漢武瓠子歌魚弗鬰兮柏冬日木名又姓俗作栢又與迫同漢武瓠子歌魚弗鬰兮柏冬日
古今韻會舉要
幫額格入陌韻額韻幫母paiʔ說文鞠也从木白聲徐按爾雅柏拘也引禮記鬯臼以椈也陸佃云掬栢性堅緻有脂而香故古人破為臼用以搗鬱廣韻木名五經通義諸侯墓樹柏又文選海賦注泊栢小波也又桐柏山名一名大腹山在南陽平氏縣史注桐柏在唐州東南五十里淮水出焉又天台山即仙人桐栢氏所理亦名桐柏山又玉霄峯在天台縣北號小桐柏又國名左傳江黄道栢皆弦姻也注汝南西平縣有栢亭又姓晉趙王倫母柏夫人或作柏杜古栢行雙栢詩說文鞠也从木白聲徐按爾雅柏拘也引禮記鬯臼以椈也陸佃云掬栢性堅緻有脂而香故古人破為臼用以搗鬱廣韻木名五經通義諸侯墓樹柏又文選海賦注泊栢小波也又桐柏山名一名大腹山在南陽平氏縣史注桐柏在唐州東南五十里淮水出焉又天台山即仙人桐栢氏所理亦名桐柏山又玉霄峯在天台縣北號小桐柏又國名左傳江黄道栢皆弦姻也注汝南西平縣有栢亭又姓晉趙王倫母柏夫人或作柏杜古栢行雙栢詩
蒙古字韻
b ꡎay ꡭ入佳韻paj()
音韻闡微
幫屋沃陌職錫開入聲陌韻伯小韻幫母二等pək
中華新韻
ㄅ ㄛ 入陽平波韻丙類pɔ讀音讀音
ㄅ ㄞ 上開韻pai語音語音
東國正韻
ㅂ ㆎㄱ 入搄肯亘亟韻pɤik
戚林八音
邊 嘉佳入 陰入嘉佳韻pa
擬音方案:《廣韻》《切韻》《集韻》:邵榮芬(《禮部韻略》《增韻》《五音集韻》擬音為與《集韻》音韻地位對比得到),《洪武正韻》:小學堂資料,《古今韻會舉要》:竺家寧,《蒙古字韻》:江鍾偉,《音韻闡微》:林慶勛,《中原音韻》:寧繼福,《韻略易通》:張玉來,《中州音韻》:馬樂樂,《中華新韻》:依註音符號,《東國正韻》:申祐先,《戚林八音》:彭攻關,《分韻撮要》:劉鎮發
韻部 Rime
西漢
鐸
東漢
鐸
魏
藥
晉
藥
宋北魏後期
陌麥昔錫
北魏後期北齊
陌麥昔錫
齊梁陳北周隋
陌麥昔錫
上古音 Reconstructed Old Chinese
高本漢
păk
王力
peak 鐸部
董同龢
puăk 魚部
周法高
prwak 鐸部
李方桂
prak 魚部
鄭張尚芳
praːɡ 鐸0部
白-沙
*pˤrak
斯塔羅斯金上古前期
prāk
斯塔羅斯金上古後期
prāk
斯塔羅斯金西漢
prāk
斯塔羅斯金東漢
prāk
許思萊上古
prâk
許思萊東漢
pak
布之道諧聲域
PAK
聲首白
布之道擬音
prˤak
音節類型A
Dialects 方言
p
pak
陰入(8)
閩福建寧德福安5
客江西贛州寧都2
客廣東廣州從化22
客廣東梅州梅縣1
客廣東梅州五華1
客廣西南寧馬山22
客廣西玉林北流22
客廣西玉林博白31
下陰入(5)
閩廣東中山隆都33 (文讀,白讀。)
粵廣東廣州33
粵廣東佛山順德33
粵澳門33
平廣西玉林福綿33
中入(4)
粵廣西玉林北流33
粵廣西玉林博白33
粵廣西來賓武宣33
粵廣西崇左寧明33
上陰入(1)
粵廣東江門白沙55
陽入(3)
粵廣東珠海前山33
粵廣東肇慶33
粵廣東中山石岐33
pei
陰平(24)
官江蘇連雲港贛榆214
官安徽淮北213
官安徽宿州埇橋212
官安徽亳州蒙城213
官山東濟南213
官山東青島即墨1
官山東淄博博山1
官山東棗莊嶧城213
官山東東營廣饒213
官山東濰坊壽光1
官山東濟寧1
官山東泰安寧陽214
官山東泰安213
官山東日照東港213
官山東臨沂莒南213
官山東臨沂平邑1
官山東菏澤單縣213
官河南商丘梁園24
官陝西西安21
官陝西咸陽三原31
官陝西延安寶塔213
官陝西漢中漢臺55
官青海西寧44
官新疆巴音郭楞焉耆44
陽平(2)
官山東濱州鄒平55
官湖南湘西吉首11
入聲(2)
官山東濟南章丘44
官山東東營利津
上聲(5)
官山東煙台萊州55
官山東濰坊安丘55
官山東濰坊昌邑33
官山東日照五蓮55
官山東臨沂沂水44
去聲(4)
官甘肅酒泉敦煌44
官新疆烏魯木齊213
官新疆哈密213
官新疆昌吉吉木薩爾213
平聲(1)
官新疆吐魯番214
pɛ
陰入(1)
閩廣西貴港平南42
陰平(15)
官河北邯鄲大名33
官河北邯鄲魏縣24
官安徽阜陽212
官安徽阜陽潁上213
官山東德州1
官山東聊城1
官河南開封35
官河南新鄉長垣24
官河南濮陽34
官河南許昌24
官河南漯河召陵24
官河南南陽南召14
官河南周口淮陽24
官河南駐馬店平輿212
官甘肅臨夏243
陽平(2)
官湖南郴州21
官貴州貴陽21
入聲(3)
官湖南張家界大庸11
官四川涼山西昌31
官貴州黔東南黎平24
上聲(2)
官山東威海環翠213
官湖南懷化會同24
陰去(1)
粵廣西賀州信都35
pe
陰入(1)
閩福建南平建陽214
陰平(4)
官江蘇徐州213
官安徽宿州碭山213
官河南信陽33
湘湖南永州13
陽平(5)
官重慶31
官四川成都21
官四川南充31
官雲南大理31
湘湖南婁底雙峰13 (文,白)
入聲(2)
官安徽銅陵樅陽55
官安徽安慶43
上聲(1)
官山東濱州博興44
去聲(1)
官湖南常德35
pa
陰入(3)
吳江蘇蘇州4
閩福建南平建甌24
平廣西賀州九都話33
入聲(5)
吳浙江溫州213
吳福建南平浦城32
閩福建三明沙縣212
客廣東韶關南雄54
平廣西桂林朝陽55
上聲(1)
閩福建三明將樂51
陽入(1)
客江西贛州南康55
陽去(1)
閩福建莆田仙游21
pə
陽平(6)
官湖北荊門鍾祥31
官廣西柳州雒容21
官廣西桂林臨桂31
官雲南昆明31
官雲南昭通31
湘廣西桂林灌陽33
入聲(2)
官江蘇連雲港
湘湖南長沙24
上聲(1)
官山東煙台蓬萊214
去聲(2)
官甘肅武威民勤31
官甘肅酒泉肅州213
pɤ
陽平(4)
官湖北武漢213
官湖北宜昌12
官湖北襄陽襄樊52
官湖南永州寧遠31
入聲(2)
官湖北天門324
官貴州黔東南丹寨42
去聲(2)
官甘肅蘭州13
官甘肅張掖山丹31
paʔ
陰入(6)
吳上海5
吳上海浦東新區55
吳浙江麗水雲和5
閩福建寧德古田2
閩福建寧德柘榮5
贛江西撫州黎川3
上陰入(1)
閩廣東中山隆都11
pæ
陰平(3)
官河南洛陽33
官陝西寶雞44
粵廣東深圳寶安55
陽平(1)
官貴州遵義21
入聲(2)
官湖北黃岡紅安
湘湖南湘潭24
po
陽平(2)
官北京35
官雲南紅河蒙自53 (白)
上聲(2)
官北京214
官山東煙台3
去聲(1)
官北京51 (文,文,白)
pai
陰平(3)
官河南平頂山新華35
官河南商丘睢縣24
官四川雅安漢源55
陽平(1)
官貴州畢節2
上聲(1)
晉山西太原53
peʔ
陰入(5)
閩福建廈門32 ((白))
閩福建泉州南安5
閩廣東汕頭2
閩廣東潮州21
閩香港大埔3
pek
陰入(1)
閩廣東潮州21 (文,白)
中入(1)
粵廣西河池宜州42
上陰入(1)
平廣西梧州藤縣55
陽入(1)
粵廣東肇慶封開22
pᴇk
陰入(1)
平廣西柳州融水55
下陰入(1)
平廣西南寧亭子33
pɐʔ
陰入(3)
吳浙江寧波55
吳浙江寧波餘姚55
吳江西上饒廣豐5
入聲(1)
官安徽合肥4
pɛʔ
陰入(3)
閩福建莆田仙游2
閩福建漳州漳浦32
贛江西南昌5 ((松~))
pɛk
陰入(2)
閩福建漳州漳浦32
粵廣西柳州融水52
pu
陰入(2)
平湖南永州道縣35
平湖南永州寧遠13
陰去(1)
平廣西賀州富川七都話44
pəʔ
陰入(1)
吳浙江衢州龍游5
入聲(2)
官江蘇南京5
官安徽蕪湖5
pɔʔ
入聲(2)
官江蘇淮安漣水34
官江蘇揚州
去聲(1)
官江蘇常州金壇44
pɑʔ
陰入(3)
吳浙江杭州5
閩福建福州23
贛江西南昌5 ((~木))
pᴀʔ
陰入(3)
吳浙江嘉興54
吳浙江湖州雙林54
吳浙江紹興55
pia
陽平(1)
湘湖南婁底雙峰13
入聲(1)
官貴州黔東南丹寨42
pɔ
陽平(1)
官雲南紅河蒙自53 (文)
pʌʔ
陰入(2)
吳浙江金華玉山5
吳浙江衢州開化5
pœk
陰入(2)
閩福建寧德福安5
閩福建寧德柘榮5
piak
陰入(1)
粵廣西貴港南江33
poʔ
陰入(1)
官江蘇南通
pæɛ
陰平(1)
官河南鄭州城關24
pie
陽平(1)
官四川達州達縣31
pᴇ
陰平(1)
官青海海東循化13
paiʔ
陰入(1)
閩福建福州23
pik
陰入(1)
閩福建廈門32 ((文))
peik
陰入(1)
閩福建寧德古田2
pouʔ
陰入(1)
閩海南東方54
poi
上聲(1)
贛福建三明泰寧354
pɐk
下陰入(1)
粵廣東雲浮羅定33
pieʔ
陰入(1)
粵廣西桂林臨桂55
piɛk
陰入(1)
粵廣西欽州靈山55
pək
下陰入(1)
平廣西梧州藤縣33
pʰ
pʰak
陰入(5)
客廣東深圳21
客廣東惠州35
客廣東東莞22
客香港沙田2
粵香港大埔泰亨35 (該讀音不符合古今語音演變規律)
下陰入(6)
粵廣東韶關33
粵廣東佛山33
粵廣東清遠33
粵廣東雲浮33
粵香港33
平廣東韶關33
中入(6)
粵廣西南寧33
粵廣西南寧賓陽33
粵廣西北海33
粵廣西欽州33
粵廣西貴港桂平33
粵廣西百色33
上陰入(1)
粵廣東珠海斗門55
pʰe
去聲(1)
官四川自貢14
pʰa
陽去(1)
平廣東清遠保安11 (不符合該方言古今對應規律。)
pʰæ
陽平(1)
官貴州遵義21
pʰᴇk
下陰入(1)
平雲南文山富寧33
上陰入(2)
平廣西百色田東33
平廣西崇左扶綏33
pʰɛk
中入(2)
粵廣西百色那畢33
粵廣西崇左24
pʰu
陰入(1)
平廣西賀州富川八都話35
pʰiak
陰入(1)
粵廣西梧州蒙山55
pʰæk
陰入(1)
粵香港新界35
pʰɐ
入聲(1)
平廣東佛山西岸11 (不符合該方言古今對應規律。)
ʔb
ʔbaʔ
陰入(1)
吳浙江台州仙居5
ʔbek
陰入(1)
閩海南萬寧5
ʔbok
陰入(5)
閩海南瓊海5
閩海南定安5
閩海南澄邁5
閩海南昌江5
閩海南陵水5
ʔbɛʔ
陰入(1)
閩海南樂東5
ʔbɔ
陰入(1)
閩海南三亞35
ʔbɔk
陰入(1)
閩海南海口5
b
bak
下陰入(1)
粵廣東清遠連山13
漢語多功能字庫
略說: 從「木」,「白」聲。「柏」是樹木名,即柏樹,又名「椈」。28 字
詳解: 從「木」,「白」聲。異體作「栢」,從「百」聲。「柏」是樹木名,即柏樹,又名「椈」。《爾雅.釋木》:「柏,椈。」《說文》:「柏,鞠也。从木,白聲。」段玉裁注:「按椈者鞠之俗。」如《詩.邶風.柏舟》「汎彼柏舟,亦汎其流。」陸德明釋文:「柏,木名。」《論語.子罕》:「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彫也。」
「柏」在古書中經常通「伯」和「迫」。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柏,古多假借爲伯仲之伯、促迫之迫。」「柏」通「伯」的例子如《釋名.釋車》:「柏車,柏,伯也,大也。」《晏子春秋.內篇諫上》:「公命柏遽巡國,致能歌者。」
「柏」通「迫」的例子如《周禮.春官.司几筵》:「其柏席用萑黼純。」鄭玄注引鄭司農云:「柏席,迫地之席,葦居其上。」《漢書.溝洫志》:「吾山平兮鉅野溢,魚弗鬱兮柏冬日。」顏師古注:「柏,讀與迫同。」351 字相關漢字: 木,白,椈,栢,百,伯,迫
Relatives 相關字
Index in character sets 字符集索引
SetIDExtraG0
1656
-G1
1656
-G7
9.一.163
-GT
2672
-GKX
0518.22
康熙字典-GHZR
1270.01
汉语大字典-GZFY
383407
-GZJW
345412
-GZJW
407812
-GZ
beg.2.0
-G通规
1432
-G常用
常.9.56
-G古籍
00190
-HB1
AC66
-H常用
1893
-T1
4973
全字庫-T甲表
01907
異體字字典-T本土
2506
-J0
3980
-JMJ
013756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J表外
0781
-J人名
一..0218
-K0
5958
-K人名
一..2041
-KP0
6432
-V1
5757
-
讀音 Readings
kMandarin
bǎi bó
bǎi
(v6.1.0-8.0.0)
BAI3 BO2 BO4
(v4.1.0-6.0.0)
BO2 BAI3 BO4
(v4.0.1)
BAI3 BO2 BO4
(v3.1.0-3.2.0)
BO2 BAI3 BO4
(v2.1.0-3.0.0)
kHanyuPinlu
bǎi(19)
bai3(19)
(v4.0.1-6.2.0)
kTGHZ2013
008.110:bǎi 026.170:bó
kHanyuPinyin
21185.030:bǎi,bó,bò
kXHC1983
0025.020:bǎi 0084.070:bó 0085.060:bò
0025.020:bǎi 0084.070:bó 0085.060:bò
(v5.1.0)
kCantonese
paak3
baak3 paak3
(v4.1.0-13.0.0)
BAAK3 PAAK3
(v2.1.0-4.0.1)
kJapanese
ハク ヒャク かしわ このてがしわ
kJapaneseKun
KASHIWA
kJapaneseOn
HAKU
kKorean
PAYK
kHangul
백:0N
백
(v5.0.0-10.0.0)
kVietnamese
bách
kTang
*bæk
kDefinition
cypress, cedar
來源 IRG Sources
kIRG_GSource
G0-3058
0-3058
(v3.0.0-5.2.0)
kIRG_HSource
HB1-AC66
kIRG_TSource
T1-5169
1-5169
(v3.0.0-5.2.0)
kIRG_JSource
J0-4770
0-4770
(v3.0.0-5.2.0)
kIRG_KSource
K0-5B5A
0-5B5A
(v3.0.0-5.2.0)
kIRG_KPSource
KP0-E0C0
kIRG_VSource
V1-5959
1-5959
(v3.1.1-5.2.0)
3-3067
(v3.1.0)
1-3067
(v3.0.0)
kRSUnicode
75.5
kTotalStrokes
9
kIICore
AGTJHKMP
2.1
(v4.1.0-6.3.0)
辭典索引 Dictionary Indices
kCowles
3173 3181.5
kDaeJaweon
0906.210
kFennIndex
377.05 419.08
kGSR
0782j
kHanYu
21185.030
kIRGDaeJaweon
0906.210
kIRGDaiKanwaZiten
14617
(v3.0.0-15.0.0)
kIRGHanyuDaZidian
21185.030
kIRGKangXi
0518.220
kKangXi
0518.220
kMatthews
4980
kMeyerWempe
2220
kMorohashi
14617
kNelson
2230
kSBGY
510.33
辭典資料 Dictionary-like Data
kCangjie
DHA
kCihaiT
685.103
kFenn
804F
kFourCornerCode
4690.0
kFrequency
4
(v3.2.0-15.1.0)
kGradeLevel
6
kHKGlyph
1892
kPhonetic
1003
kUnihanCore2020
GHJKMPT
其他碼位 Other Mappings
kBigFive
AC66
kCCCII
214440
kCNS1986
1-5169
kCNS1992
1-5169
kEACC
214440
kGB0
1656
kGB1
1656
kJinmeiyoKanji
2010
kJis0
3980
kKoreanName
2015
kKPS0
E0C0
(v3.1.1-15.0.0)
kKSC0
5958
(v2.1.0-15.0.0)
kMainlandTelegraph
2672
kTaiwanTelegraph
2672
kTGH
2013:1432
kXerox
250:315
部首餘筆 Radical-Stroke Counts
kRSAdobe_Japan1_6
C+3366+75.4.5 C+3366+106.5.4
kRSKangXi
75.5
(v2.1.0-15.0.0)
異體 Variants
kSemanticVariant
U+6822<kMatthews,kMeyerWempe
kSpecializedSemanticVariant
U+5B5B<kFenn
kZVariant
U+6822
(v2.1.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