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𠂆一二殳(.,J,V)
U+6BB5(Basic)
殳部5畫 共9畫 核心字
官話
duan4
粵語
dyun6
日語
タン
ダン
韓語
越南
đoạn
đoàn
廣韻
定/桓/去
集韻
定/桓合/去
端/桓合/去
訓読
きざはし(階)
Sources 各源例字
G0-364E
HB1-AC71
T1-5174
J0-434A
K0-532B
V1-5B44
KP0-D5B7
Old versions 舊版本
IVD
00Ad
Comparison 用字對比
Evolution 字形演化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
戰國
金文
戰國晚期
說文小篆
石經
開成石經
印刷字體
廣韻
印刷字體
增韻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
當代
標準字形
當代
標準字形
當代
標準字形
當代
標準字形
當代
標準字形
Calligraphy 後世書法
Origin 字源諸說
Stone (石) + Hand holds weapon (殳) -> Initial form of Hammering (鍛) -> Section.
《說文解字》: 徒玩切椎物也。从殳,耑省聲。
《字源》:会意兼形声 从殳,从厂(han3)……形旁兼声旁厂为山边空缺之象,其与构建殳结合表示捶击(厂下二点表示击落之石块)《漢多》:金文從「石」從「殳」,「殳」象手持錘子,會手持錘子於石上鍛打之意,是碫石的「碫」、鍛鍊的「鍛」的表意初文。本義是捶石鍛鍊。  「段」所從的「石」字的「口」形簡省為兩短橫,同類寫法參見「叚」字。
Meaning 字義
duan4
(1)
锤击,锤炼 后作「鍛」
duan4
(2)
锤击
(2)
特指古时于石上捶治干肉(并施加姜桂) 后作「腶」
duan4
(1)
[腶脩]捶治而加姜桂所制成的干肉
(3)
我国特产的一种质地厚实而有光泽的丝织品 后作「緞」
duan4
(2)
质地厚密一面光滑的丝织品,是我国特产之一 也作「段」 如:锦缎;素缎;软缎satin
(4)
通「斷」 截断;分开
duan4
(1)
截开;折断to break
(5)
鸟卵孵不出 后作「毈」
duan4
(1)
卵坏散,孵不成雏鸟
(6)
量词 1.布帛或条形物的一截 2.表示一定距离 如:一段时间;一段路;坐了一段火车 3.表示事物的一部分 如:一段话;两段文章;一段京戏 4.表示行动的次、回,或事物的件、种section, segment, paragraph
(7)
指身段或体段
(8)
地质学名词 小于组的地方性地层划分的单位,多以地理名称来命名 如:湾湾沟段;台山段等 也可不用地理名称的命名
(9)
工矿企业中的行政单位 如:工段;机务段workshop section
(10)
围棋棋手等级的名称 根据棋手们棋艺的不同程度,叙定“段”的位次,从初段递进,以至九段 如:国家围棋队总教练、中国九段棋手聂卫平degree in Go
(11)
通「碫」 椎物所垫之石
duan4
(1)
碫石,锻打用的石砧
(12)
通「𩏇」 缝帖于鞋跟的革片、丝绦之属
𩏇 duan4
(1)
履后帖
(13)
(布)
duanl 时间段
(壯)
duenh 断绝;距离;段[一般指时间、路等]
(喃)
đoạn 詞:đoạn (sau đó); đoạn đường 義:then; stretch of road
(喃)
◎ Một nhóm, một lũ, một dãy (người, vật).#C1: 段 đoàn
(喃)
◎ Khúc, một phần của vật tính theo chiều dài.#A1: 段 đoạn
(喃)
◎ Tiếng tỏ ý kết thúc một sự tình, trước khi diễn ra sự tình khác.#A1: 段 đoạn
Kinship diagram of variants 異體字圖譜
《說文解字》WFG
殳部 014
《說文解字》
徒玩切椎物也。从殳,耑省聲。
《說文解字繫傳》
徒亂反椎物也。從殳,耑省聲。 [臣鍇曰:「椎音直推反。」]
《說文解字注》
徒玩切椎物也。 [用椎曰椎。《考工記》。段氏爲鎛器。徐丁亂反。劉徒亂反。徐音是也。鎛欲其段之堅。故官曰段氏。函人職曰:凡甲鍛不摰則不堅。鍛亦當作段。《金部》曰:鍛,小冶也。小冶,小鑄之竈也。後人以鍛爲段字。以段爲分段字。讀徒亂切。分段字自應作𣃔。葢古今字之不同如此。《大雅》。取厲取碫。毛曰:碫,段石也。鄭曰:段石所以爲段質也。古本當如是。《石部》碫,段石也。從石段。《春秋傳》鄭公孫段,字子石。古本當如是。段石與厲石各物。《說文》訓詁多宗《毛傳》。] 从殳。耑省聲。 [徒玩切。十四部。]
《康熙字典》
【辰集下】【殳字部】 〔古文〕𠩻【唐韻】【集韻】【韻會】徒玩切【正韻】杜玩切,𠀤音緞。【說文】椎物也。一曰分段也。帛二曰緉,分而未丽曰匹,旣丽曰段。【張衡詩】美人贈我錦繡段。
 又款段,馬名。【後漢·馬援傳】御款段。【註】款,猶緩也,言形段緩也。
 又段谷,水名。【通典】秦州上邽縣有段谷水,姜維爲鄧艾破於此。【水經注】藉水又東合段溪水,出西南馬門溪,東北流。
 又阿段,蠻獠之稱。【北史·蠻獠傳】獠無名字,以長幼次第呼之,丈夫稱阿謩、阿段。
 又姓,出武威。【風俗通】段干木之後,有出遼西者,本鮮𤰞檀石槐之後。又段干,複姓。
 又卵不成也。與毈通。【管子·五行篇】羽卵者不段。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都玩切。同鍛。鍊也。一曰小冶也。【周禮·冬官考工記】段氏爲鏄器。
 又通腶。【禮·昏義】婦執笲、棗、栗、段、脩以見。段,丁亂反。
 从殳,耑省聲。與叚別。叚乃假借之義,古馬切。俗通用,非是。
考證:〔【說文】推物也。〕
 謹照原文推改椎。 說文(121)
Phonology 音韻
標準語 Official Languages
官話
duan4 [tuan51] ㄉㄨㄢˋ
粵語
dyun6 [tyːn2] 段落, 階段, 手段, 身段
日語
タン [taɴ] [漢]
ダン [daɴ] [呉]
韓語
[tan]
越南
đoạn [ɗwan3ˀ2ʔ]
đoàn [ɗwan21]
韻書 Rime Books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釋義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
廣韻
1小韻徒玩duɑn分段也又姓出武威本自鄭共叔段之後風俗通云段干木之後段氏有出遼西者本鮮卑檀石槐之後晉將段匹磾徒玩切三分段也又姓出武威本自鄭共叔段之後風俗通云段干木之後段氏有出遼西者本鮮卑檀石槐之後晉將段匹磾徒玩切三
刊謬補缺切韻
1小韻徒玩duɑn徒玩反。分。三。徒玩反。分。三。
集韻
桓合1小韻徒玩duɑn說文推物也亦姓古作𠩻說文推物也亦姓古作𠩻
桓合1小韻都玩tuɑn說文小冶也或作段說文小冶也或作段
禮部韻略
桓合1小韻徒玩duɑn徒玩切釋按說文推物也又分段亦姓徒玩切釋按說文推物也又分段亦姓
增韻
桓合1小韻徒玩duɑn徒玩切片段又體段馬援傳御款段馬注款猶緩也言形段遲緩也今圈徒玩切片段又體段馬援傳御款段馬注款猶緩也言形段遲緩也今圈
桓合1小韻都玩tuɑn周禮段氏為鎛器又見下增入周禮段氏為鎛器又見下增入
五音集韵
1duɑn徒玩切分叚也又姓出武威本自鄭共叔叚之後風俗通云叚干木之叚叚氏有出遼西者本鮮卑檀石槐之後晉將叚匹磾十四字徒玩切分叚也又姓出武威本自鄭共叔叚之後風俗通云叚干木之叚叚氏有出遼西者本鮮卑檀石槐之後晉將叚匹磾十四字
洪武正韻
寒合小韻都玩tuon周禮段氏爲鎛器又見下周禮段氏爲鎛器又見下
寒合小韻杜玩duon杜玩切體段又分段片段款段杜玩切體段又分段片段款段
古今韻會舉要
ton周禮段氏為鎛噐又本韻〇毛氏韻増周禮段氏為鎛噐又本韻〇毛氏韻増
don徒玩切徴濁音說文推物也从殳耑省聲廣韻分段也増韻片段又體段又欵段馬名後焉援傳御欵段注欵猶緩也言形段遲緩也又姓段干木後集韻古作𠩻徒玩切徴濁音說文推物也从殳耑省聲廣韻分段也増韻片段又體段又欵段馬名後焉援傳御欵段注欵猶緩也言形段遲緩也又姓段干木後集韻古作𠩻
蒙古字韻
t ꡈon ꡡꡋdɔn()
音韻闡微
寒删先元真文合一去聲小韻tʰuan
中原音韻
桓歡合去聲桓歡tuɔn
韻略易通
端桓舒去聲端桓tuɔn分片分片
中州音韻
桓歡合去聲桓歡小韻tuɔn分~分~
桓歡合去聲桓歡小韻duɔn體~片~體~片~
中華新韻
ㄨㄢ tuan
東國正韻
ㅘㄴ 干笴旰葛tuan
ㅘㄴ 干笴旰葛duan
戚林八音
低聲 釭綱 陽去釭綱touŋ
分韻撮要
陽去tyn坵段片段坵段片段
擬音方案:《廣韻》《切韻》《集韻》:邵榮芬(《禮部韻略》《增韻》《五音集韻》擬音為與《集韻》音韻地位對比得到),《洪武正韻》:小學堂資料,《古今韻會舉要》:竺家寧,《蒙古字韻》:江鍾偉,《音韻闡微》:林慶勛,《中原音韻》:寧繼福,《韻略易通》:張玉來,《中州音韻》:馬樂樂,《中華新韻》:依註音符號,《東國正韻》:申祐先,《戚林八音》:彭攻關,《分韻撮要》:劉鎮發
韻部 Rime
西漢
東漢
上古音 Reconstructed Old Chinese
高本漢
dʰwɑn
王力
duan 元部
董同龢
dʰuân 元部
周法高
dwan 元部
李方桂
duanh 元部
鄭張尚芳
doːns 元3部
白-沙
*tˤo[n]-s
斯塔羅斯金上古前期
dōnʔs
斯塔羅斯金上古後期
dwānh
斯塔羅斯金西漢
dwānh
斯塔羅斯金東漢
dwānh
許思萊上古
tôns
dôns
許思萊東漢
tuɑnᶜ
duɑnᶜ
布之道諧聲域
TON
聲首
布之道擬音
dˤonh
音節類型A
Dialects 方言
t
tuan
去聲(39)
北京51
河北邯鄲大名213
河北邯鄲魏縣312
安徽阜陽潁上51
安徽宿州碭山53
山東菏澤單縣423
河南鄭州城關41
河南開封31
河南洛陽412
河南平頂山新華41
河南新鄉長垣213
河南濮陽312
河南許昌31
河南漯河召陵31
河南南陽南召42
河南商丘梁園41
河南商丘睢縣312
河南周口淮陽312
湖北宜昌35
湖南張家界大庸24
湖南湘西吉首24
廣西柳州雒容24
廣西桂林臨桂35
重慶213
重慶江津24
四川成都213
四川自貢14
四川南充14
四川達州達縣213
四川雅安漢源13
貴州貴陽13
貴州遵義24
貴州畢節5
雲南昭通212
陝西寶雞31
甘肅蘭州13
新疆烏魯木齊213
新疆吐魯番33
新疆昌吉吉木薩爾213
陽去(5)
湖南懷化會同33
福建廈門22 ((文))
福建漳州漳浦33 (姓,白讀,柴段。)
廣西貴港平南22
海南東方42
tuã
去聲(28)
江蘇連雲港贛榆51
安徽淮南鳳台51
安徽阜陽53
安徽亳州蒙城53
山東濟南21
山東濟南章丘21
山東淄博博山5
山東東營廣饒31
山東東營利津
山東濰坊昌邑31
山東濰坊壽光5
山東濟寧5
山東泰安21
山東日照東港21
山東日照五蓮31
山東臨沂莒南21
山東臨沂沂水21
山東德州5
山東聊城5 (追趕)
山東濱州鄒平31
河南駐馬店平輿53
雲南昆明212
雲南紅河蒙自212
雲南大理213
陝西西安44
陝西咸陽三原55
青海西寧213
新疆巴音郭楞焉耆213
陽去(3)
福建廈門22 ((白))
福建莆田仙游21
福建漳州漳浦33
tun
去聲(1)
廣東珠海斗門31
陽去(16)
廣東清遠連山214
廣西南寧賓陽52
廣西柳州融水24
廣西桂林臨桂23
廣西梧州蒙山214
廣西玉林博白21
廣西百色那畢22
廣西賀州信都213
廣西來賓武宣21
廣西崇左22
廣西南寧亭子223
廣西梧州藤縣22
廣西玉林福綿21 (陽去調在記音時記為21,實際音值近同22。)
廣西百色田東22
廣西崇左扶綏13
雲南文山富寧22
陰去(2)
廣東茂名電白44
廣西柳州融水435
tyn
去聲(3)
廣東珠海前山33
廣東中山石岐33
香港大埔泰亨33
陽去(15)
廣東廣州22
廣東韶關22
廣東佛山22
廣東佛山順德21
廣東肇慶52
廣東肇慶封開21
廣東清遠22
廣西南寧22
廣西貴港桂平22
廣西貴港南江21
廣西玉林北流21
廣西崇左寧明22
香港22
澳門22
廣東韶關22
陽平(2)
廣東雲浮21
廣東雲浮羅定21
tɔn
去聲(1)
廣東深圳42
陽去(1)
廣東中山隆都31
tuaŋ
去聲(3)
江蘇南京44
湖南郴州213
湖南永州寧遠24
陽上(2)
廣東汕頭35 ((文))
廣東湛江雷州33
tuæ̃
去聲(11)
江蘇徐州42
安徽蚌埠53
安徽宿州埇橋42
山東棗莊嶧城42
山東泰安寧陽312
陝西漢中漢臺312
甘肅酒泉肅州213
甘肅酒泉敦煌44
甘肅臨夏42
寧夏銀川5
山西太原45
tan
去聲(9)
山東煙台蓬萊42
山東煙台5
河南信陽312
湖北武漢35
湖北襄陽襄樊31
湖北荊門鍾祥214
湖北天門44
湖南常德35
四川涼山西昌213
陽去(1)
湖北黃岡紅安
陽平(1)
山東威海環翠33
ton
去聲(1)
安徽安慶41
陽去(1)
廣東佛山西岸22
tõ
去聲(2)
江蘇連雲港
江蘇揚州
陽去(1)
湖南長沙11 ((白))
陽平(1)
安徽蕪湖55
陰去(1)
湖南長沙55
tin
去聲(1)
廣東江門白沙31
陽去(3)
廣西北海22
廣西欽州22
廣西百色22
陽平(1)
廣東中山隆都33 (文讀,白讀。)
tuɑ̃
去聲(2)
山東濰坊安丘31
山東濰坊臨朐21
陽平(1)
山東青島即墨2
tʊ̃
去聲(2)
江蘇泰州33 (文,tʰ1)
安徽合肥53
tua
去聲(2)
山東臨沂平邑5
山東濱州博興21
tuɛ̃
去聲(1)
陝西延安寶塔52
tuɛ
去聲(2)
甘肅武威民勤31
甘肅張掖山丹31
taŋ
陽去(2)
廣西賀州富川八都話55
廣西賀州富川七都話35
tɛ̃
陰平(1)
江蘇常州金壇31
tɵ̃
去聲(1)
安徽銅陵樅陽33
tuɔn
去聲(1)
貴州黔東南黎平53
陽去(1)
廣西河池宜州213
təŋ
陽去(1)
廣西賀州九都話33
tɔuŋ
陽去(2)
福建福州242
福建寧德福安23
tuĩ
陽去(2)
福建漳州漳浦33
廣東汕尾海豐11
tɯŋ
陽去(2)
廣東汕頭31 ((白))
廣東潮州11
tuæn
去聲(1)
安徽淮北52
tã
陽平(1)
山東煙台萊州42
tye
去聲(1)
貴州黔東南丹寨13
tvan
去聲(1)
青海海東循化53
tuɑn
去聲(1)
新疆哈密213
tuaĩ
陽去(1)
福建南平浦城21
tuoŋ
陽去(1)
福建莆田仙游21
tuɪ̃
去聲(1)
福建三明沙縣24
touŋ
陽去(1)
福建寧德古田324
tɔŋ
陽去(1)
福建寧德柘榮213
tɤŋ
陽去(1)
廣東揭陽11
tiɔŋ
陽去(1)
廣東深圳寶安32
tøn
去聲(1)
廣東東莞32
tyŋ
去聲(1)
香港新界32
tuŋ
陰入(1)
湖南永州道縣35
toŋ
陽去(1)
廣東清遠保安11
tyɛ
陽去(1)
廣西桂林朝陽21
tɐŋ
陽去(1)
廣西桂林平樂35
d
dɔn
陽去(2)
江西九江星子11
湖南湘潭21
duaŋ
去聲(1)
廣西桂林灌陽35
dõ
陽去(1)
安徽池州貴池214
陽去(4)
上海13
江蘇蘇州31
浙江溫州22
浙江台州仙居22
陽平(1)
浙江寧波113
duɑ̃
陽去(1)
浙江衢州開化212
dua
陽去(1)
湖南婁底雙峰33
duɛ
陽去(1)
浙江麗水雲和223
daŋ
陽去(1)
浙江溫州22 ((白))
dɛ̃
陽去(1)
安徽黃山甘棠325
dɵ̃
陽去(1)
浙江紹興22
dəŋ
陽上(1)
浙江麗水雲和21 (文/白)
do
陽去(1)
江蘇無錫213
陽去(1)
江蘇無錫江陰223
陽去(1)
江蘇常州24
陽去(1)
江蘇鎮江丹陽113
dɯ̃
陽去(1)
江蘇泰州靖江31
duõ
陽去(1)
浙江杭州13
dø̃
陽平(1)
浙江寧波餘姚113
dɤə
陽去(1)
浙江嘉興223
dᴇ
陽平(1)
浙江湖州雙林113
dɒ̃
陽去(1)
浙江金華玉山31
duei
陽去(1)
浙江衢州龍游231
duɐ̃
陽去(1)
江西上饒廣豐223
duẽ
去聲(1)
湖南永州324
tʰun
陽去(1)
廣西欽州靈山33
tʰɔn
去聲(5)
江西九江修水53
江西宜春奉新53
廣西玉林博白42
香港沙田53
江西宜春上高53
陽去(2)
廣東韶關新豐31
廣東惠州31
陰去(1)
廣西南寧馬山55
上聲(2)
廣東廣州從化21
廣東東莞21
tʰon
去聲(3)
江西吉安井岡山53
廣東梅州梅縣53
江西吉安214
陰去(1)
廣西玉林北流53
上聲(1)
廣東梅州五華31
tʰʊ̃
陰平(1)
江蘇泰州21 (白,t5)
tʰuɛ̃
去聲(1)
廣東韶關南雄42
陽去(1)
福建三明將樂231
tʰɔ̃
去聲(1)
江西萍鄉11
tʰyʊ̃
陽去(1)
江蘇南通
tʰoẽ
去聲(1)
江西贛州南康53
tʰoɛn
陽去(1)
江西贛州寧都44
tʰɵn
去聲(1)
江西南昌21
tʰyᴇ
陽入(1)
湖南永州寧遠22
ʔd
ʔduan
陽去(6)
海南瓊海42 (一段)
海南定安33
海南澄邁33 (一段)
海南昌江32
海南樂東53
海南陵水41
陰去(2)
海南定安35 (姓)
海南澄邁35 (姓)
陽去'(1)
海南瓊海53 (姓)
ʔduaŋ
陽去(3)
海南海口33 (一段)
海南三亞51
海南萬寧42
陰去(1)
海南海口35 (姓)
陰入'(1)
海南萬寧53 (姓)
dʱø
陰去(1)
上海浦東新區35
r
rɔ̃
去聲(1)
安徽宣城宣州53
pʰuan
陽去(1)
福建三明泰寧213
h
hon
陽去(1)
江西撫州黎川13
Notes 註
段 斷
二字雙聲兼疊韻。《釋名 釋言語》「斷,段也,分為異段也」。同源。
段 碫 鍛 腶
四字聲母相近,同屬元部。《說文》「段,椎物也」「碫,碫石也」「鍛,小冶也」「段」的造字本義為以椎取石,《左傳》鄭公孫段,字子石。段分化為「碫」。段玉裁「段」字注「後人以鍛為段字,以段為分段字,分段字自應作斷,蓋古今字之不同如此」。「段」又分化為「腶」,捶肉為脯腶。
斷 籪 段
《漢語變調構詞考辨》:斷:作「砍斷、截斷、剪斷」讀上聲,引申為「按要求弄斷」引申為「決定、決斷」讀去聲;籪:漁具名,插在河流中用來捕捉魚蟹的柵欄,讀去聲;段:弄斷物品之後的段落,讀去聲
段 捶 椎
劉鈞傑《同源字典補》認為:「段」「捶椎」的捶打義同源
𩏇 碫 鍛 腶 椎 *段
《漢語同源詞大典》:𩏇:履後帖,承壓之物;碫:鍛打所用之石,下壓;鍛:鍛打,即下壓;腶:捶冶而成之乾肉;椎:捶擊工具。本組字皆有「下壓」義。本組字讀音相近,該書認為是一組同源字。
椴 毈 散 *段
《漢語同源詞大典》:椴:樹段,樹木之經分解而散離者;毈:卵壞散;散:散開。本組字皆有「散開」義。本組字讀音相近,該書認為是一組同源字。
漢語多功能字庫
 略說: 金文從「石」從「殳」,「殳」象手持錘子,會手持錘子於石上鍛打之意,是碫石的「碫」、鍛鍊的「鍛」的表意初文。本義是捶石鍛鍊。
61 字
 詳解: 金文從「石」從「殳」,「殳」象手持錘子,會手持錘子於石上鍛打之意,是碫石的「碫」、鍛鍊的「鍛」的表意初文。本義是捶石鍛鍊。《說文》:「段,椎物也。从殳,耑省聲。」《說文》:「碫,厲石也。」段玉裁改「厲石」為「碫石」。

  春秋宋褚師段、鄭印段、公孫段皆字子石,可見「段」即「碫」之古字。

  「段」所從的「石」字的「口」形簡省為兩短橫,同類寫法參見「叚」字。

  金文表示捶打金屬使堅,兵器鑄出之後,還要經過撻鍛,然後鋒刃才能鋒利(黃盛璋),典籍作「鍛」。十八年相邦平國君鈹:「邦右伐器,段(鍛)工帀(師)吳[疒足]。」「工師」是負責鑄造銅器的職官,銘文加「段」字,說明該工師主管之工序。《書.費誓》:「鍛乃戈矛,礪乃鋒刃。」又用作姓氏和人名。段簋:「王𥣫段𤯍」。

  戰國竹簡借「椯」為「段」,《睡虎地秦簡.日書甲種.詰咎》簡40背:「以鐵椎椯之」,「椯」讀為「段」,「段」後作「鍛」(劉樂賢)。

  漢簡「段」讀作「碫」,銀雀山漢簡《孫子兵法.勢》:「如以段……」十一家本作「兵之所加,如以碬投卵者,虛實是也。」孫星衍校本謂「碬」為「碫」之誤字。

  「段」讀作「鍛」,《馬王堆漢帛書.五十二病方》第200行:「即以鐵椎改段(鍛)之」。武威漢簡《儀禮服傳》:「段而勿灰」。今本「段」作「鍛」。同「」字546 字相關漢字: 石,殳,碫,鍛,口,叚,椯,碬

Relatives 相關字
Index in character sets 字符集索引
SetIDExtraG0 2246 -G1 2246 -G7 9.丿.53 -GT 3008 -GKX 0584.22 康熙字典-GHZR 2310.11 汉语大字典-GZFY 426803 -GZJW 079711 -GZ duenh.2.0 -G通规 1555 -G常用 常.9.149 -G布依 duanl.0 -G京族 ʔdɔn6.0.0 -G古籍 02113 -HB1 AC71 -H常用 2073 -T1 4984 全字庫-T甲表 02089 異體字字典-T本土 2783 -J0 3542 -JMJ 014911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J常用 1349 学年: 6 K0 5111 -K敎育 1068 -KP0 5323 -V1 5936 -
讀音 Readings
kMandarin
duàn
DUAN4 (v2.1.0-6.0.0)
kHanyuPinlu
duàn(531)
duan4(531) (v4.0.1-6.2.0)
kTGHZ2013
082.030:duàn
kHanyuPinyin
32155.100:duàn
kXHC1983
0272.020:duàn
0272.020:duàn (v5.1.0)
kCantonese
dyun6
DYUN6 (v2.1.0-4.0.1)
kJapanese
ダン タン
kJapaneseKun
KITAERU WAKACHI
kJapaneseOn
DAN TAN
kKorean
TAN
kHangul
단:0E
(v5.0.0-10.0.0)
kVietnamese
đoạn
kDefinition
section, piece, division
來源 IRG Sources
kIRG_GSource
G0-364E
0-364E (v3.0.0-5.2.0)
kIRG_HSource
HB1-AC71
kIRG_TSource
T1-5174
1-5174 (v3.0.0-5.2.0)
kIRG_JSource
J0-434A
0-434A (v3.0.0-5.2.0)
kIRG_KSource
K0-532B
0-532B (v3.0.0-5.2.0)
kIRG_KPSource
KP0-D5B7
kIRG_VSource
V1-5B44
1-5B44 (v3.1.1-5.2.0)
3-3251 (v3.1.0)
1-3251 (v3.0.0)
kRSUnicode
79.5
kTotalStrokes
9
kIICore
AGTJHKMP
2.1 (v4.1.0-6.3.0)
辭典索引 Dictionary Indices
kCowles
4243
kDaeJaweon
0977.120
kFennIndex
572.04
kGSR
0172a
kHanYu
32155.100
kIRGDaeJaweon
0977.120
kIRGDaiKanwaZiten
16619 (v3.0.0-15.0.0)
kIRGHanyuDaZidian
32155.100
kIRGKangXi
0584.220
kKangXi
0584.220
kLau
609
kMatthews
6543
kMeyerWempe
3563
kMorohashi
16619
kNelson
2452
kSBGY
403.36
辭典資料 Dictionary-like Data
kCangjie
HJHNE
kCihaiT
742.501
kFenn
401D
kFourCornerCode
7744.7
kFrequency
3 (v3.2.0-15.1.0)
kGradeLevel
2
kHKGlyph
2072
kPhonetic
1384
kUnihanCore2020
GHJKMPT
其他碼位 Other Mappings
kBigFive
AC71
kCCCII
214639
kCNS1986
1-5174
kCNS1992
1-5174
kEACC
214639
kGB0
2246
kGB1
2246
kJis0
3542
kJoyoKanji
2010
kKoreanEducationHanja
2007
kKPS0
D5B7 (v3.1.1-15.0.0)
kKSC0
5111 (v2.1.0-15.0.0)
kMainlandTelegraph
3008
kTaiwanTelegraph
3008
kTGH
2013:1555
kXerox
246:112
部首餘筆 Radical-Stroke Counts
kRSAdobe_Japan1_6
C+2952+79.4.5
kRSKangXi
79.5 (v2.1.0-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