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氵於(.,H,J)
U+6DE4(Basic)
水部8畫 共11畫 核心字
官話
yu1
粵語
jyu1
jyu2
jyu3
ji1
日語
韓語
越南
廣韻
影/魚/平
影/魚/去
集韻
影/魚/平
影/魚/去
訓読
おり(澱)
どろ(泥)
ふさがる(塞がる)
Sources 各源例字
G0-5359
HB1-B24A
T1-5B4F
J0-5E4B
K1-6728
V0-3B47
KP1-51FD
Old versions 舊版本
IVD
00Ad
01Ad
Comparison 用字對比
Evolution 字形演化
說文小篆
印刷字體
廣韻
印刷字體
增韻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
當代
標準字形
當代
標準字形
當代
標準字形
Calligraphy 後世書法
Origin 字源諸說
《說文解字》: 依據切澱滓,濁泥。从水於聲。
《字源》:形声
Meaning 字義
yu1
(1)
水中沉淀的泥沙等silt
(2)
水中陆地;泥沙冲积成的地带
(3)
污浊
(4)
水内泥沙壅塞而不流畅to silt up
(5)
同「瘀」 血液凝滞不通
yu1
(1)
积血stasis
(6)
通「飫」(yu4) 饱足
yu4
(5)
饱食to have eaten one's fill
(喃)
ứ 詞:nước ứ đọng 義:stagnant water
(喃)
ứa 詞:ứa lệ 義:to overflow tears
Kinship diagram of variants 異體字圖譜
《說文解字》WFG
水部 397
《說文解字》
依據切澱滓,濁泥。从水於聲。
《說文解字繫傳》
於據反澱滓濁泥也。從水於聲。
《說文解字注》
依據切澱滓濁泥也。 [《方言》。水中可居爲洲。《三輔》謂之淤。其引伸之義也。] 从水。於聲。 [依據切。五部。]
《康熙字典》
【巳集上】【水字部】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依據切,音飫。【說文】澱滓濁泥也。【玉篇】水中泥草。【杜篤·論都賦】畎瀆潤淤。
 又【揚子·方言】水中可居者曰洲,三輔謂之淤。
 又【廣韻】央居切【集韻】【韻會】【正韻】衣虛切,𠀤音於。義同。
 又【集韻】或从土作𡌧。通作閼。【通鑑】秦鑿涇水爲渠,注塡閼之水。【集覽曰】閼,依據反。或作𡌧。通作淤。
 又與飫通。【馬融·廣成頌】擺牡班禽,淤賜犒功。【註】淤與飫同。 說文(121)
Phonology 音韻
標準語 Official Languages
官話
yu1 [y55]
粵語
jyu1 [yː5] 淤泥, 淤塞, 淤滯
jyu2 [yː35]
jyu3 [yː3]
ji1 [iː5]
日語
[o] [呉]
[jo] [漢]
韓語
[ʌ]
越南
[ɨ35]
韻書 Rime Books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釋義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
廣韻
3小韻央居ʔiɔ淤泥又依倨切淤泥又依倨切
3小韻依倨ʔiɔ濁水中泥也又音於濁水中泥也又音於
刊謬補缺切韻
3小韻央魚ĭo(淤)泥。(淤)泥。
3小韻於據ĭo水濁。叉約渠反。水濁。叉約渠反。
集韻
3小韻衣虚ʔiɔ泥澱泥澱
3𩜈小韻依據ʔiɔ說文澱滓濁泥或从士通作閼說文澱滓濁泥或从士通作閼
禮部韻略
3小韻衣虚ʔiɔ泥澱又依據切見御字韻泥澱又依據切見御字韻
3小韻依據ʔiɔ澱滓釋云濁水中泥又漢地理志有塡淤相如賦州淤之浦又衣虚切見魚字韻澱滓釋云濁水中泥又漢地理志有塡淤相如賦州淤之浦又衣虚切見魚字韻
增韻
3小韻衣虚ʔiɔ泥澱又御韻舊本从冫誤今正泥澱又御韻舊本从冫誤今正
3小韻依據ʔiɔ澱滓方言水中可居為洲三輔謂之淤上林賦行乎洲淤之浦又魚韻澱滓方言水中可居為洲三輔謂之淤上林賦行乎洲淤之浦又魚韻
五音集韵
3ʔiɔ淤泥也又依倨切淤泥也又依倨切
3ʔiɔ濁水中泥也又音於濁水中泥也又音於
洪武正韻
魚撮小韻衣虚ʔy泥澱又御韻舊本从冫誤泥澱又御韻舊本从冫誤
魚撮小韻依據ʔy澱宰方言水中可居爲洲三輔謂之淤上林賦行乎洲淤之浦又魚韻澱宰方言水中可居爲洲三輔謂之淤上林賦行乎洲淤之浦又魚韻
古今韻會舉要
ʔiu泥澱說文澱滓也又御韻泥澱說文澱滓也又御韻
ʔiu說文澱滓濁泥又方言水中可居為洲三輔謂之淤上林賦行乎洲淤之浦集韻或作𡌧通作閼史河渠書填閼之水又魚韻說文澱滓濁泥又方言水中可居為洲三輔謂之淤上林賦行乎洲淤之浦集韻或作𡌧通作閼史河渠書填閼之水又魚韻
蒙古字韻
' ꡖÿu ꡦꡟʔy()
' ꡖÿu ꡦꡟʔy()
音韻闡微
魚虞撮陰平小韻y
魚虞撮去聲小韻y
韻略易通
居魚陰平居魚y淤泥淤泥
中州音韻
魚模撮平聲魚模小韻iu泥澱泥澱
中華新韻
陰平y
東國正韻
ㅓㅇ 居擧據ʔə
ㅓㅇ 居擧據ʔə
分韻撮要
陰去jy水障不通也水障不通也
擬音方案:《廣韻》《切韻》《集韻》:邵榮芬(《禮部韻略》《增韻》《五音集韻》擬音為與《集韻》音韻地位對比得到),《洪武正韻》:小學堂資料,《古今韻會舉要》:竺家寧,《蒙古字韻》:江鍾偉,《音韻闡微》:林慶勛,《中原音韻》:寧繼福,《韻略易通》:張玉來,《中州音韻》:馬樂樂,《中華新韻》:依註音符號,《東國正韻》:申祐先,《戚林八音》:彭攻關,《分韻撮要》:劉鎮發
韻部 Rime
東漢
上古音 Reconstructed Old Chinese
王力
ǐa 魚部
董同龢
ʔjaɡ 魚部
周法高
ʔjaɣ 魚部
李方桂
jag 魚部
jagh 魚部
鄭張尚芳
qa 魚0部
qas 魚0部
斯塔羅斯金上古前期
ʔa
斯塔羅斯金上古後期
ʔa
斯塔羅斯金西漢
ʔa
斯塔羅斯金東漢
ʔa
布之道諧聲域
ɁA
聲首
布之道擬音
ʔa
音節類型B
ʔah
音節類型B
Dialects 方言
-
y
陰平(121)
北京55
河北邯鄲大名33
河北邯鄲魏縣24
江蘇南京31
江蘇徐州213
江蘇南通
江蘇連雲港
江蘇連雲港贛榆214
江蘇淮安漣水31 (河~子)
江蘇揚州
安徽合肥212
安徽蕪湖31
安徽蚌埠212
安徽淮南鳳台213
安徽淮北213
安徽銅陵樅陽21
安徽安慶11
安徽阜陽212
安徽阜陽潁上213
安徽宿州碭山213
安徽宿州埇橋212
安徽亳州蒙城213
山東濟南213
山東濟南章丘213
山東淄博博山1
山東棗莊嶧城213
山東東營廣饒213
山東東營利津
山東煙台萊州213
山東煙台蓬萊313
山東煙台1
山東濰坊安丘213
山東濰坊昌邑213
山東濰坊臨朐213
山東濰坊壽光1
山東濟寧1
山東泰安寧陽214
山東泰安213
山東威海環翠53
山東日照東港213
山東日照五蓮213
山東臨沂莒南213
山東臨沂平邑1
山東臨沂沂水213
山東德州1
山東聊城1
山東濱州博興213
山東濱州鄒平214
山東菏澤單縣213
河南鄭州城關24
河南開封35
河南洛陽33
河南平頂山新華35
河南新鄉長垣24
河南濮陽34
河南許昌24
河南漯河召陵24
河南南陽南召14
河南商丘梁園24
河南商丘睢縣24
河南信陽33
河南周口淮陽24
河南駐馬店平輿212
湖北武漢55
湖北宜昌55
湖北襄陽襄樊34
湖北荊門鍾祥24
湖北天門55
湖南常德44
湖南湘西吉首55
廣西桂林臨桂33
重慶江津55
四川成都44
四川自貢45
四川南充55
四川雅安漢源55
貴州遵義55
貴州黔東南黎平33
雲南大理44
陝西西安21
陝西寶雞44
陝西咸陽三原31
陝西延安寶塔213
陝西漢中漢臺55
甘肅酒泉敦煌24
甘肅臨夏243
青海西寧44
青海海東循化13
新疆巴音郭楞焉耆44
江蘇蘇州44
浙江衢州開化45
福建福州44
福建莆田仙游54
福建三明將樂55
福建三明沙縣33
福建寧德柘榮42
廣東韶關新豐44
廣東惠州33
湖南長沙33
湖南湘潭33 ((~泥))
湖南婁底雙峰55
廣西桂林灌陽22
廣東廣州53
廣東韶關55
廣東深圳寶安55
廣東深圳寶安55
廣東珠海前山55
廣東佛山順德53
廣東中山石岐55
廣西南寧55
廣西貴港桂平55
廣西百色55
廣西河池宜州53
廣西來賓武宣55
廣西崇左寧明53
香港55
廣東韶關55
廣西南寧亭子41
廣西桂林朝陽43
廣西賀州富川八都話52
廣西賀州九都話24
陽平(10)
甘肅蘭州51
甘肅武威民勤53
甘肅張掖山丹53
甘肅酒泉肅州53
新疆烏魯木齊52
新疆哈密51
新疆昌吉吉木薩爾51
廣西柳州融水21
廣西賀州富川七都話33
雲南文山富寧31
陰上(3)
廣東佛山35
廣東清遠35
廣西桂林平樂45
陰去(2)
江西撫州黎川53 ((~血))
廣東清遠連山35
上聲(2)
香港新界35
澳門13
陽上(3)
廣東肇慶13
廣東雲浮13
廣東雲浮羅定13
去聲(1)
安徽銅陵樅陽33
平聲(1)
新疆吐魯番214
i
陰平(7)
四川涼山西昌33
雲南昭通44
雲南紅河蒙自44
廣東梅州梅縣44
廣西玉林北流55
廣西北海55
廣西欽州55
陽平(2)
貴州貴陽21
廣東韶關南雄21
陰上(3)
廣西南寧馬山31
廣東珠海斗門55
廣東江門白沙45
上聲(1)
廣東中山隆都24
u
陰平(1)
福建廈門55
ɯ
陰平(1)
福建泉州南安33
陰去(2)
廣東汕頭213
廣東潮州213
ye
陰平(2)
浙江金華玉山33
福建南平浦城35
ʯ
陰平(1)
湖北黃岡紅安
iəu
陰平(1)
廣西桂林臨桂45
陰平(1)
廣西崇左52
io
陰平(1)
湖南永州道縣54
ø
陰平(1)
廣西梧州藤縣53
ɤ
陰去(1)
廣西崇左扶綏35
ʔ
ʔy
陰平(3)
廣西柳州雒容33
廣西柳州融水52
廣西玉林福綿54
陽平(1)
廣西玉林北流32
陰去(1)
廣西賀州信都35
ʔi
陰平(1)
廣西貴港平南33
ʔu
陰平(1)
廣西欽州靈山21
ʔui
陰平(2)
廣西南寧賓陽35
廣西百色那畢53
ʔʮ
陰平(1)
浙江杭州33
ʔøy
陽平(1)
廣西貴港南江22
ʔøi
陰平(1)
廣西百色田東54
z
zy
陽平(1)
廣東廣州從化35
陰上(1)
廣東東莞35
zi
陰平(2)
廣東深圳33
廣東東莞33
陽平(1)
廣西玉林博白23
ɕ
ɕy
陰平(2)
江蘇泰州21
四川達州達縣55
v
vi
陰平(2)
貴州黔東南丹寨33
江西九江修水24
ɦ
ɦy
陰平(1)
上海53
陽平(1)
浙江台州仙居312
h
hi
陽平(1)
廣西梧州蒙山21
hui
陰平(1)
廣西玉林博白55
ʔv
ʔvu
陰平(1)
浙江溫州33
Notes 註
《漢語變調構詞考辨》:作「水底的污泥」讀平聲,引申為「水內泥沙壅塞不流暢」讀去聲
遏 堰 抑 壓 淤 按 垔
王力《同源字典》認為:這些字的「遏止」義同源
𦏴 汙 淤 蓄 *于
《漢語同源詞大典》:𦏴:求雨祭祀時所執樂神之具,用鳥羽編制而成,有鬱積、聚集義;汙:積水而成的坑;淤:水中沉澱的泥沙;蓄:蓄水、積蓄,本組字皆有「積蓄」義。本組字讀音相近,該書認為是一組同源字。
瘀 淤 閼 𩜏 汙 *於
《漢語同源詞大典》:瘀:淤血,血淤積;淤:泥沙淤積在水中;閼:阻擋,使不通行而停滯;𩜏:食過飽,淤積在胃部;汙:淤積的污水。本組字皆有「淤積」義。本組字讀音相近,該書認為是一組同源字。
濕 隰 㬤 㙷 淤 *㬎
《漢語同源詞大典》:濕:潮濕;隰:地勢低而潮濕處;㬤:曝曬而去其濕;㙷:低窪而潮濕之地;淤:水中沉澱的泥沙。本組字皆有「潮濕」義。本組字讀音相近,該書認為是一組同源字。
漢語多功能字庫
 略說: 從「水」,「於」聲,本義為水中沉澱的泥沙。
21 字
 詳解: 從「水」,「於」聲,本義為水中沉澱的泥沙。《說文》:「澱滓濁泥。从水,於聲。」《漢書‧溝洫志》:「春夏乾燥,少水時也,故使河流遲,貯淤而稍淺。」

  「淤」可表示泥沙沖積成的地帶。漢司馬相如〈上林賦〉:「出乎椒丘之闕,行乎洲淤之浦。」

  「淤」也可表示滯塞、不流通。《紅樓夢》第34回:「晚上把這藥用酒研開,替他敷上,把那淤血的熱毒散開,就好了。」

  「淤」還表示污濁。《玉篇‧水部》:「淤,濁也。」197 字相關漢字: 水,於

Relatives 相關字
Index in character sets 字符集索引
SetIDExtraG0 5157 -G1 5157 -G7 11.丶.105 -GT 3226 -GKX 0630.23 康熙字典-GHZR 1778.06 汉语大字典-GZFY 576907 -G通规 2429 -G常用 次.11.114 -G古籍 12769 -HB1 B24A -H常用 2205 -T1 5947 全字庫-T甲表 02221 異體字字典-T本土 2980 -J0 6243 -JMJ 015484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K1 7108 -K人名 一..3204 -KP1 51FD -V0 2739 -
讀音 Readings
kMandarin
YU1 (v2.1.0-6.0.0)
kTGHZ2013
445.150:yū
kHanyuPinyin
31660.010:yū
kXHC1983
1406.040:yū
1406.040:yū (v5.1.0)
kCantonese
jyu1
jyu1 jyu2 jyu3 (v4.1.0-5.1.0)
YU1 (v2.1.0-4.0.1)
kJapanese
オ ヨ どろ
kJapaneseKun
DORO
kJapaneseOn
YO O
kKorean
E
kHangul
어:1N
(v5.0.0-10.0.0)
kVietnamese
ứa
kDefinition
mud, sediment; clog up, silt up
來源 IRG Sources
kIRG_GSource
G0-5359
0-5359 (v3.0.0-5.2.0)
kIRG_HSource
HB1-B24A
kIRG_TSource
T1-5B4F
1-5B4F (v3.0.0-5.2.0)
kIRG_JSource
J0-5E4B
0-5E4B (v3.0.0-5.2.0)
kIRG_KSource
K1-6728
1-6728 (v3.0.0-5.2.0)
kIRG_KPSource
KP1-51FD
kIRG_VSource
V0-3B47
0-3B47 (v3.1.1-5.2.0)
0-2C47 (v3.0.0-3.1.0)
kRSUnicode
85.8
kTotalStrokes
11
kIICore
AGTHM
2.1 (v4.1.0-6.3.0)
辭典索引 Dictionary Indices
kDaeJaweon
1033.030
kFennIndex
642.02
kHanYu
31660.010
kIRGDaeJaweon
1033.030
kIRGDaiKanwaZiten
17665 (v3.0.0-15.0.0)
kIRGHanyuDaZidian
31660.010
kIRGKangXi
0630.230
kKangXi
0630.230
kLau
3519
kMatthews
7645
kMeyerWempe
3619a
kMorohashi
17665
kSBGY
069.39 362.49
辭典資料 Dictionary-like Data
kCangjie
EYSY
kCihaiT
803.401
kFenn
263F
kFourCornerCode
3813.3
kFrequency
5 (v3.2.0-15.1.0)
kHKGlyph
2203
kPhonetic
1601
kUnihanCore2020
GHJMT
其他碼位 Other Mappings
kBigFive
B24A
kCCCII
21475C
kCNS1986
1-5B4F
kCNS1992
1-5B4F
kEACC
21475C
kGB0
5157
kGB1
5157
kJis0
6243
kKoreanName
2015
kKPS1
51FD (v3.1.1-15.0.0)
kKSC1
7108 (v2.1.0-15.0.0)
kMainlandTelegraph
3226
kTaiwanTelegraph
3226
kTGH
2013:2429
kXerox
260:265
部首餘筆 Radical-Stroke Counts
kRSAdobe_Japan1_6
C+5448+85.3.8 V+20157+85.3.8
kRSKangXi
85.8 (v2.1.0-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