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艮
U+784D(Basic)
石部6畫 共11畫 核心字
官話
xian4
ken4
gun3
yin2
粵語
haan6
日語
カン
ゲン
コン
コウ
キョウ
ケン
韓語
廣韻
匣/山開/上
集韻
匣/山開/上
溪/痕開/去
溪/耕開/平
見/山開/平
Sources 各源例字
G3-5778
HB2-D6B6
T2-3759
JMJ-018492
K2-4C5D
KP1-5FE0
Old versions 舊版本
Comparison 用字對比
Evolution 字形演化
說文小篆
印刷字體
廣韻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
當代
標準字形
Origin 字源諸說
《說文解字》: 魯當切石聲。从石良聲。
Meaning 字義
xian4
(1)
石声
ken4
(2)
石上有痕迹
(3)
用同「啃」(ken3)
ken3
(1)
一点儿一点儿地往下咬 如:啃骨头;老鼠啃地板to gnaw
gun3
(4)
同「䃂」 指钟声不响亮
gun3
(1)
钟声不响亮
yin2
(5)
[硍硃]矿物名,即“「銀」朱” 为鲜红色粉末,有毒 入药,又可作颜料
yin2
(1)
化学元素 符号Ag,原子序数47 色白而有光泽,质软,富延展性,是热和电的良导体 化学性质稳定,在空气中不易氧化 用于金镀、制造合金器皿等,亦用以制造货币 为五金之一,古称白金,即白银 (新拉argentum)silver
(壯)
壯字用同「垠」
(壯)
haenz 堤;岸;壤;塍
(喃)
◎ Cứng, chắc.#F2: thạch 石⿰艮cấn
Kinship diagram of variants 異體字圖譜
《說文解字》WFG
→硠
石部 018
《說文解字》
魯當切石聲。从石良聲。
《說文解字繫傳》
勒當反石聲。從石良聲。 [臣鍇按:相如《上林賦》:「塊石相撃,硠硠磕嗑。」]
《說文解字注》
魯當切𥓀石聲。从石。𥃩聲。 [此篆各本作硠。从石,良聲。魯當切。今正。按今《子虛賦》。礧石相擊。硠硠礚礚。《史記》、《文選》皆同。《漢書》且作琅。以音求義,則當爲硍硍。而决非硠硠。何以明之。此賦言水蟲駭波鴻沸。涌泉起奔揚會。礧石相擊。硍硍礚礚。若雷霆之聲。聞乎數百里之外。謂水波大至動摇山石。石聲磤天。硍硍者,石旋運之聲也。礚礚者,石相觸大聲也。硍篇,韵音諧眼切。古音讀如痕。可以皃石旋運大聲。而硠硠字衹可皃淸朗小聲。非其狀也。音不足以皃義。則斷知其字之誤矣。《江賦》曰:巨石硉矹以前却。又曰:觸曲崖以縈繞。駭奔浪而相礧。皆卽此賦之意。漢桂陽太守周憬碑。𢐀水之邪性。順導其經脉。斷硍濭之電波。弱陽矦之汹涌。此用《子虛賦》也。而硠作硍。可證予說之不繆。《釋名》曰:雷,硍也。如轉物有所硍雷之聲也。冣爲朙證。左思《吳都賦》。菈擸雷硍。崩巒弛岑。雷卽《子虛》礧石之礧。礧硍亦用《子虛賦》字也。而俗本譌作硠。李善不能正。且曰音郞。於是韓愈本之。有乾坤擺雷硠之句。葢積譌之莫悟也久矣。至於許書之本有此篆,可以《字林》證之。《周禮》〈典同〉《釋文》曰:《字林》硍音限。云石聲。此必本諸《說文》。《說文》必本《子虛賦》也。至於許書本無硠字。以硠从良聲。當訓爲淸澈之聲。非石聲。《思玄賦》。伐河𡔷之磅硠。古作㫄琅,未可知也。古音在十三部。] 《周禮・典同》。高聲䃂。注曰:故書䃂爲硍。杜子春讀硍爲鏗鎗之鏗。硍字見於《經典》者惟此。
《康熙字典》
【午集下】【石字部】 【廣韻】胡𥳑切,音限。石聲。
 又【集韻】【正韻】𠀤苦恨切,懇去聲。吳俗謂石有痕曰硍。
 又【釋名】雷硍也。如轉物有所硍雷之聲也。
 又【集韻】居閑切,音閒。鐘高聲。 廣韻(1008)
Phonology 音韻
標準語 Official Languages
官話
xian4 [ɕiɛn51] ㄒㄧㄢˋ
ken4 [kʰən51] ㄎㄣˋ
gun3 [kuən214] ㄍㄨㄣˇ
yin2 [in35] ㄧㄣˊ
粵語
haan6 [haːn2]
日語
カン [kaɴ] [漢]
ゲン [geɴ] [呉]
コン [koɴ] [呉]
コウ [koː] [漢]
キョウ [kʲoː] [呉]
ケン [keɴ] [漢]
韓語
[kan]
[han]
韻書 Rime Books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釋義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
廣韻
山開2小韻胡簡ɣæn石聲石聲
刊謬補缺切韻
山開2小韻胡𥳑ɣæn而石聲。而石聲。
集韻
山開2小韻下簡ɣæn石聲石聲
痕開1小韻苦恨kʰən呉俗謂石有痕曰硍呉俗謂石有痕曰硍
耕開2小韻丘耕kʰɪɐŋ鍾病聲周禮髙聲䃂杜子春說或作硍鍾病聲周禮髙聲䃂杜子春說或作硍
山開2小韻居閑kæn鍾高聲鍾高聲
五音集韵
山删開2kæn鐘髙聲鐘髙聲
庚清二開2kʰɪaŋ=䃂:鐘病聲周禮髙聲曰䃂杜子春說或作硍=䃂:鐘病聲周禮髙聲曰䃂杜子春說或作硍
山删開2ɣæn石聲石聲
1kʰən苦恨切吳俗謂石有痕曰硍二苦恨切吳俗謂石有痕曰硍二
洪武正韻
真開小韻苦恨kʰən苦恨切石有痕曰硍苦恨切石有痕曰硍
音韻闡微
寒删先元真文開二去聲小韻kʰən
韻略易通
真文開舒去聲真文kʰən石上有痕石上有痕
中州音韻
真文開去聲真文小韻kʰən石有痕曰~石有痕曰~
擬音方案:《廣韻》《切韻》《集韻》:邵榮芬(《禮部韻略》《增韻》《五音集韻》擬音為與《集韻》音韻地位對比得到),《洪武正韻》:小學堂資料,《古今韻會舉要》:竺家寧,《蒙古字韻》:江鍾偉,《音韻闡微》:林慶勛,《中原音韻》:寧繼福,《韻略易通》:張玉來,《中州音韻》:馬樂樂,《中華新韻》:依註音符號,《東國正韻》:申祐先,《戚林八音》:彭攻關,《分韻撮要》:劉鎮發
上古音 Reconstructed Old Chinese
鄭張尚芳
ɡrɯːnʔ 文1部
布之道諧聲域
KƏN
聲首
ŊƏN
聲首
布之道擬音
ɡˤənʔ
音節類型A
Relatives 相關字
Index in character sets 字符集索引
SetIDExtraG2 5588 -G3 5588 -GKX 0830.04 康熙字典-GHZR 2602.02 汉语大字典-GZFY 532304 -GZ haenz.0.1 -G通规 7150 -G古籍 11249 -G古壮文 21336 -HB2 D6B6 -T2 2357 全字庫-T乙表 02965 異體字字典-JMJ 018492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K2 4461 -KP1 5FE0 -
讀音 Readings
kMandarin
yín xiàn
xiàn (v6.1.0-15.1.0)
KEN4 (v4.0.1-6.0.0)
KEN4 KENG1 YAN2 (v3.1.0-3.2.0)
KEN4 (v2.1.0-3.0.0)
kTGHZ2013
437.150:yín
kHanyuPinyin
42431.070:xiàn,kèn,kēng,yǐn
kCantonese
haan6
gan1 (v4.1.0-13.0.0)
GAN1 (v2.1.0-4.0.1)
kJapanese
カン ゲン コン コウ キョウ ケン
kDefinition
strike
來源 IRG Sources
kIRG_GSource
G3-5778
3-5778 (v3.0.0-5.2.0)
kIRG_HSource
HB2-D6B6
kIRG_TSource
T2-3759
2-3759 (v3.0.0-5.2.0)
kIRG_JSource
JMJ-018492
kIRG_KSource
K2-4C5D
2-4C5D (v3.0.0-5.2.0)
kIRG_KPSource
KP1-5FE0
kRSUnicode
112.6
kTotalStrokes
11
辭典索引 Dictionary Indices
kDaeJaweon
1245.070
kHanYu
42431.070
kIRGDaeJaweon
1245.070
kIRGDaiKanwaZiten
24173 (v3.0.0-15.0.0)
kIRGHanyuDaZidian
42431.070
kIRGKangXi
0830.040
kKangXi
0830.040
kMatthews
3331
kMorohashi
24173
kSBGY
287.25
辭典資料 Dictionary-like Data
kCangjie
MRAV
kCihaiT
965.403
kFourCornerCode
1763.2
kPhonetic
575
kUnihanCore2020
GHMT
其他碼位 Other Mappings
kBigFive
D6B6
kCCCII
226444
kCNS1986
2-3759
kCNS1992
2-3759
kEACC
226444
kGB3
5588
kKPS1
5FE0 (v3.1.1-15.0.0)
kTaiwanTelegraph
8877
kTGH
2013:7150
kXerox
312:315
部首餘筆 Radical-Stroke Counts
kRSKangXi
112.6 (v2.1.0-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