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缶夬(.,H)
U+7F3A(Basic)
缶部4畫 共10畫 核心字
官話
que1
kui3
粵語
kyut3
日語
ケツ
ケン
ケチ
韓語
越南
khuyết
廣韻
溪/屑合/入
溪/薛A合/入
集韻
溪/屑合/入
溪/支A合/上
溪/薛A合/入
溪/仙A合/去
訓読
かく(欠く)
かける(欠ける)
Sources 各源例字
G0-4831
HB1-AFCA
T1-574D
J0-657E
K0-4C40
V1-6339
KP0-CFA4
Old versions 舊版本
IVD
00Ad
01Ha
01Mo
02Ha
02Mo
Comparison 用字對比
Relatives 關聯字
Evolution 字形演化
簡帛
里耶
簡帛
張家山
說文小篆
石經
開成石經
印刷字體
廣韻
印刷字體
增韻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
當代
標準字形
當代
標準字形
當代
標準字形
當代
標準字形
當代
標準字形
Calligraphy 後世書法
Origin 字源諸說
《說文解字》: 傾雪切器破也。从缶,𣲺省聲。
《字源》:形声
Meaning 字義
que1
(1)
破损;残缺 如:墙缺了一块broken
(2)
缺口
(3)
缺陷;过失 如:缺点shortcoming
(4)
不足;缺少 如:缺人;缺货;缺钱to lack
(5)
衰微;废弃
(6)
旧指官职的空额,后亦泛指一般职务的空额 如:出缺;补缺;肥缺unfileed position
(7)
该到未到 如:缺席;缺勤;缺课to be absent
kui3
(8)
通「頍」 古时用以固定帽子的一种头巾
kui3
(2)
古代用以束发固冠的发饰ancient hair accessory used to tie the hair and fix the crown
(喃)
khuyết 詞:khuyết danh; khiếm khuyết, khuyết tật 義:anonymous; shortcoming, handicap
(喃)
◎ Vật bị sứt mẻ hoặc thiếu hụt, không nguyên vẹn, không tròn đầy.#A1: 缺 khuyết
(喃)
〄 Còn để trống, còn thiếu.#A1: 缺 khuyết
Kinship diagram of variants 異體字圖譜
《說文解字》WFG
缶部 017
《說文解字》
傾雪切器破也。从缶,𣲺省聲。
《說文解字繫傳》
傾穴反器破也。從缶,決省聲。
《說文解字注》
倾雪切器破也。 [俗誤作𡙇。又通用闕。] 从缶。夬聲。 [各本作決省聲。今正。傾雪切。十五部。]
《康熙字典》
【未集中】【缶字部】 【廣韻】【集韻】【韻會】𠀤苦穴切,音闋。【說文】器破也。【玉篇】虧也,破也。【書·君牙】咸以正罔缺。
 又【史記·司馬相如傳】貫列缺之倒景兮。【註】列缺,天閃也。
 又【廣雅】缺,去也。【篇海】少也,毀也,玷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傾雪切。義同。
 又【集韻】犬橤切,音頍。卷幘也。結項中爲四綴,所以固冠者。【儀禮·士冠禮】緇布冠缺項。【註】缺,讀如有頍者弁之頍。
 又【集韻】窺絹切,音𩒩。義同。【玉篇】亦作𦈫。【集韻】或作𧖫決。【佩觿】干祿字書以缺字从垂旁,其不典有如此者。 說文(121)
Phonology 音韻
標準語 Official Languages
官話
que1 [ʨʰyɛ55] ㄑㄩㄝ
kui3 [kʰuei214] ㄎㄨㄟˇ
粵語
kyut3 [kʰyːt3] 缺乏, 空缺, 殘缺不全, 缺點, 缺少, 缺陷, 缺失, 缺席, 缺口, 缺額, 缺考, 缺德, 缺憾, 缺損, 欠缺, 出缺, 肥缺
日語
ケツ [ketsɨ] [漢]
ケン [keɴ] [漢]
[ki]
ケチ [ketɕi] [呉]
韓語
[kjʌɭ]
越南
khuyết [xwiə̯t35]
韻書 Rime Books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釋義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
廣韻
屑合4小韻苦穴kʰuɛt器破器破
薛A合3A小韻傾雪kʰjuæt少也說文曰器破也傾雪切二少也說文曰器破也傾雪切二
刊謬補缺切韻
屑合4小韻苦穴kʰiwet器破。或作𡙇*。器破。或作𡙇*。
薛A合3A小韻傾雪kʰĭuɛt傾雪反。少。一。傾雪反。少。一。
集韻
屑合4小韻苦宂kʰiuɛt破也或从皿亦作決破也或从皿亦作決
支A合3A小韻犬繠kʰjuɛ卷幘也結項中隅為四綴所以固冠者儀禮緇布冠缺頂通作頍卷幘也結項中隅為四綴所以固冠者儀禮緇布冠缺頂通作頍
薛A合3A小韻傾雪kʰjuæt說文器破也一曰少也或作𡙇說文器破也一曰少也或作𡙇
仙A合3A小韻窺絹kʰjuæn圍髪際結項中所以固冠者圍髪際結項中所以固冠者
禮部韻略
薛A合3A小韻傾雪kʰjuæt傾雪切莊子自視缺然釋云器破也少也傾雪切莊子自視缺然釋云器破也少也
增韻
薛A合3A小韻傾雪kʰjuæt傾雪切虧也説文器破也又電光照處謂之列缺亦作傾雪切虧也説文器破也又電光照處謂之列缺亦作
五音集韵
脂支之A合3Akʰjuɪ卷幘也結項中隅為四綴所以固冠者儀禮緇布冠缺通作頍卷幘也結項中隅為四綴所以固冠者儀禮緇布冠缺通作頍
仙先A合3Akʰjuæn圍髮際結項中所以固冠者圍髮際結項中所以固冠者
薛屑A合3Akʰjuæt器破也一曰少也虧也毁也玷也器破也一曰少也虧也毁也玷也
洪武正韻
屑撮小韻丘月kʰyet虧也說文器破也又電光照處謂之列缺虧也說文器破也又電光照處謂之列缺
古今韻會舉要
厥玦kʰyeʔ傾雪切角次清音說文器破也从缶决省聲一曰少也増韻虧也又毁也玷也又電光照處謂之列缺服虔曰列缺天閃或作𡙇唐李嗣真傳太常𡙇黄鍾又張九齡選舉疏每一官𡙇以不次用之選江文通上建平王書坐貽謗𡙇傾雪切角次清音說文器破也从缶决省聲一曰少也増韻虧也又毁也玷也又電光照處謂之列缺服虔曰列缺天閃或作𡙇唐李嗣真傳太常𡙇黄鍾又張九齡選舉疏每一官𡙇以不次用之選江文通上建平王書坐貽謗𡙇
蒙古字韻
kh ꡁwÿa ꡧꡦkʰyɛ()
音韻闡微
曷黠屑月質物撮一入聲小韻kʰyat
中原音韻
車遮撮入上車遮kʰiuɛ
韻略易通
先全撮入入聲先全kʰyɛt破空破空
中州音韻
車遮撮入上車遮小韻kʰiuɛ虧也又少也虧也又少也
中華新韻
ㄩㄝ 入陰平ʨʰyɛ
東國正韻
ㆊㅭ 鞬寋建訐kʰyel
戚林八音
氣悉 光入 陰入kʰuoʔ
氣悉 天堅入 陰入天堅kʰieʔ
分韻撮要
鴛入 陰入hyt虧也破也少也玷也虧也破也少也玷也
擬音方案:《廣韻》《切韻》《集韻》:邵榮芬(《禮部韻略》《增韻》《五音集韻》擬音為與《集韻》音韻地位對比得到),《洪武正韻》:小學堂資料,《古今韻會舉要》:竺家寧,《蒙古字韻》:江鍾偉,《音韻闡微》:林慶勛,《中原音韻》:寧繼福,《韻略易通》:張玉來,《中州音韻》:馬樂樂,《中華新韻》:依註音符號,《東國正韻》:申祐先,《戚林八音》:彭攻關,《分韻撮要》:劉鎮發
韻部 Rime
西漢
東漢
宋北魏後期
黠屑薛
北魏後期北齊
黠屑薛
齊梁陳北周隋
黠屑薛
上古音 Reconstructed Old Chinese
高本漢
kʰiwat
kʰi̯wat
王力
kʰiwat 月部
kʰǐwat 月部
董同龢
kʰiuæt 祭部
kʰjuæt 祭部
周法高
kʰewat 月部
kʰjiwat 月部
李方桂
kwiat 祭部
kʰwjiat 祭部
鄭張尚芳
kʰʷeːd 月2部
kʰʷed 月2部
白-沙
*Nə-[k]ʷʰˤet
斯塔羅斯金上古前期
khʷet
斯塔羅斯金上古後期
khwet
斯塔羅斯金西漢
khwjat
斯塔羅斯金東漢
khjwat
許思萊上古
khwet
許思萊東漢
kʰuet
kʰyat
布之道諧聲域
WET
聲首
布之道擬音
kʰwˤet
音節類型A
kʰwet
音節類型B
Dialects 方言
tɕʰ
tɕʰyɛ
陰平(71)
天津南開21
天津武清55
天津靜海31
河北邯鄲大名33
河北邯鄲魏縣24
河北邢臺巨鹿33
河北保定淶水31
河北承德平泉55
河北承德興隆35
河北滄州滄縣23
河北廊坊霸州45
河北廊坊廣陽55
河北衡水故城24
山西運城垣曲53
山西臨汾洪洞21
內蒙古通遼科爾沁55
內蒙古呼倫貝爾海拉爾55
內蒙古興安烏蘭浩特55
內蒙古錫林郭勒錫林浩特55
遼寧鞍山海城44
遼寧盤錦55
遼寧鐵嶺昌圖33
遼寧鐵嶺開原44
遼寧朝陽北票44
遼寧葫蘆島綏中55
吉林四平梨樹44
吉林白山渾江311
吉林松原寧江44
吉林白城大安44
吉林白城洮南44
吉林延邊琿春55
黑龍江哈爾濱44
黑龍江齊齊哈爾泰來44
黑龍江雞西雞冠44
黑龍江雞西密山44
黑龍江雙鴨山集賢44
黑龍江大慶肇州33
黑龍江伊春嘉蔭33
黑龍江佳木斯同江44
黑龍江七台河勃利44
黑龍江牡丹江林口33
黑龍江牡丹江寧安44
黑龍江黑河嫩江44
黑龍江綏化蘭西33
黑龍江綏化肇東44
黑龍江大興安嶺漠河55
安徽蚌埠212
安徽淮南鳳台213
安徽阜陽212
安徽阜陽潁上213
河南開封35
河南洛陽33
河南平頂山新華35
河南新鄉長垣24
河南濮陽34
河南許昌24
河南漯河召陵24
河南商丘睢縣24
河南周口淮陽24
河南駐馬店平輿212
湖南懷化靖州24
陝西西安21
陝西銅川耀州21
陝西寶雞44
陝西咸陽三原31
陝西延安寶塔213
陝西商洛商州31
甘肅慶陽寧縣31
甘肅隴南康縣53
江西新余分宜
江西吉安334
入聲(4)
湖北天門324
河北石家莊贊皇24
安徽安慶太湖24
湖南婁底新化24
陽平(13)
河北石家莊無極213
河北保定阜平24
湖北十堰丹江口51
湖北隨州曾都42
湖北恩施鶴峰12
湖南郴州21
貴州遵義21
貴州銅仁玉屏21
雲南保山隆陽33
雲南楚雄大姚42
雲南大理31
甘肅天水清水13
湖南懷化辰溪24
去聲(1)
山西臨汾侯馬53
上聲(6)
遼寧大連213
遼寧大連金州213
遼寧丹東213
遼寧營口蓋州213
黑龍江雞西虎林213
湖南懷化會同24
陰去(1)
江西景德鎮浮梁213
tɕʰye
陰平(22)
北京55
北京平谷35
河北唐山樂亭31
河北唐山遷西44
河北秦皇島北戴河44
遼寧沈陽33
遼寧錦州55
遼寧阜新細河55
遼寧遼陽白塔44
吉林長春南關44
吉林吉林龍潭44
吉林遼源龍山44
吉林通化東昌31
江西吉安永豐31
河南鄭州城關24
河南南陽南召14
河南信陽33
四川雅安漢源55
西藏拉薩35
寧夏固原涇源31
湖南邵陽綏寧13
湖南永州13
陰入(1)
湖南岳陽5
入聲(16)
安徽安慶43 (文)
安徽池州貴池334
四川瀘州古藺22
四川遂寧射洪33
四川眉山東坡24
貴州黔東南丹寨42
貴州黔東南黎平24
江西上饒婺源53
廣東韶關南雄54
安徽池州東至55
湖北咸寧咸安55
湖南株洲茶陵21
湖南長沙24
湖南衡陽22
湖南益陽安化45
湖南益陽南縣24
陽平(15)
湖北武漢213
湖北宜昌12
湖北襄陽襄樊52
湖北荊門鍾祥31
湖南永州寧遠31
重慶31
四川成都21
四川綿陽北川31
四川廣元劍閣31
四川南充31
四川廣安21
四川達州達縣31
四川資陽安嶽31
貴州畢節威寧31
湖南湘西瀘溪24
去聲(9)
江西贛州章貢213
湖南常德35
四川自貢14
四川內江威遠214
四川樂山井研214
甘肅蘭州13
甘肅張掖山丹31
寧夏吳忠同心13
新疆烏魯木齊213
tɕʰyə
陰平(19)
河北張家口蔚縣53
江蘇徐州213
江蘇宿遷宿城213
安徽宿州碭山213
山東濟南213
山東棗莊嶧城213
山東東營廣饒213
山東濰坊壽光1
山東濟寧1
山東泰安寧陽214
山東泰安213
山東臨沂平邑1
山東德州1
山東德州樂陵24
山東聊城1
河南三門峽湖濱53
陝西渭南合陽31
甘肅臨夏243
新疆石河子214
入聲(3)
江蘇連雲港
山東濟南章丘44
山東東營利津
陽平(1)
山東濱州鄒平55
去聲(6)
甘肅金昌永昌53
甘肅武威民勤31
甘肅酒泉肅州213
甘肅酒泉敦煌44
寧夏銀川5
寧夏中衛沙坡頭13
上聲(5)
山東青島即墨3
山東煙台萊州55
山東濰坊昌邑33
山東臨沂沂水44
山東濱州博興44
平聲(4)
甘肅白銀會寧13
甘肅定西安定13
甘肅甘南合作13
寧夏固原西吉213
tɕʰiɛ
入聲(1)
四川涼山西昌31
陽平(11)
四川攀枝花仁和31
貴州貴陽21
貴州六盤水六枝21
貴州安順西秀31
貴州黔西南興義21
雲南昆明31
雲南玉溪紅塔31
雲南昭通31
雲南麗江永勝31
雲南臨滄臨翔31
雲南文山廣南31
tɕʰyɐʔ
陰入(2)
浙江杭州臨安54
浙江杭州建德5 (文)
入聲(9)
安徽合肥4
安徽六安金安4
河北邯鄲涉縣32
內蒙古烏海海勃灣43
內蒙古巴彥淖爾臨河4
內蒙古錫林郭勒太僕寺21
河南鶴壁鶴山3
河南新鄉衛濱34
河南濟源23
tɕʰyɛʔ
陰入(4)
山西太原陽曲4
江蘇南京高淳22
浙江衢州開化5
浙江衢州開化5
入聲(6)
重慶江津33
山西忻州五寨4
河南安陽33
安徽池州貴池5
安徽宣城宣州5
湖南郴州桂東42
tɕʰyəʔ
陰入(3)
山西太原2
山西呂梁孝義3
浙江寧波55
入聲(8)
河北邢臺沙河2
河北張家口張北32
山西長治53
山西臨汾隰縣3
內蒙古包頭東河4
內蒙古鄂爾多斯東勝4
陝西榆林神木4
陝西榆林吳堡3
tɕʰyᴇ
陰平(6)
河北邯鄲館陶24
山西臨汾鄉寧53
內蒙古赤峰寧城214
吉林延邊敦化44
陝西漢中漢臺55
青海海東循化13
入聲(1)
安徽蕪湖南陵24
陽平(2)
貴州黔東南凱里22
陝西安康漢陰42
去聲(1)
新疆昌吉吉木薩爾213
tɕʰyo
陰平(7)
天津寶坻55
安徽宿州埇橋212
安徽亳州蒙城213
山東濰坊臨朐213
山東菏澤單縣213
河南商丘梁園24
新疆巴音郭楞焉耆44
入聲(1)
四川宜賓屏山33
tɕʰyɤ
陰平(4)
安徽淮北213
甘肅平涼崆峒21
寧夏固原原州213
陝西延安寶塔21 (為達到錄音要求,調值比正常發音略高。)
入聲(1)
安徽滁州天長4
去聲(1)
新疆哈密213
上聲(1)
山西運城臨猗44
平聲(1)
新疆吐魯番214
tɕʰie
入聲(1)
貴州黔東南黎平24 (又)
陽平(5)
四川德陽中江31
雲南曲靖沾益31
雲南普洱思茅31
雲南西雙版納景洪31
雲南德宏芒市31
tɕʰi
陽平(2)
雲南紅河建水53
雲南紅河蒙自53
tɕʰyeʔ
陰入(2)
山西呂梁中陽4
江蘇常州55
入聲(4)
江蘇南京5
安徽蕪湖5
安徽馬鞍山花山5
安徽宣城宣州4
去聲(1)
江蘇常州金壇44
tɕʰyaʔ
陰入(1)
山西晉城沁水22
入聲(5)
山西朔州懷仁4
內蒙古呼和浩特玉泉34
內蒙古烏蘭察布集寧32
河南焦作武陟4
安徽宣城績溪32
tɕʰiɛt
陰入(2)
江西九江修水2
江西宜春奉新2
tɕʰy
入聲(1)
浙江溫州213
陽平(1)
貴州銅仁思南21
去聲(1)
浙江杭州建德55 (田~。白)
tɕʰyoʔ
陰入(4)
江蘇鎮江丹陽55
浙江紹興55
浙江舟山定海5
江西上饒弋陽5
tɕʰyɪʔ
陰入(2)
上海5 ((2))
浙江寧波55
入聲(1)
江蘇淮安漣水34
tɕʰyʌʔ
入聲(2)
山西晉中昔陽43
陝西榆林榆陽3
tɕʰioʔ
陰入(3)
上海5 ((1))
江蘇無錫江陰55
江西鷹潭貴溪
tɕʰuəʔ
陰入(1)
上海浦東新區55
tɕʰyɵʔ
陰入(3)
江蘇無錫55
浙江嘉興54
江西南昌5
tɕʰyæ
入聲(2)
湖南株洲24
湖南湘潭24
陰去(1)
江西九江彭澤
tɕʰyʊʔ
入聲(2)
江蘇鹽城亭湖5
江蘇泰州3
tɕʰyu
陰平(2)
青海西寧44
青海海北門源55
tɕʰyɑʔ
陰入(1)
山西晉中祁縣32
入聲(1)
山西大同西坪4
tɕʰyøʔ
陰入(1)
江蘇泰州靖江55
tɕʰyɔʔ
陰入(2)
江蘇泰州靖江55
浙江寧波餘姚55
tɕʰieʔ
陰入(1)
浙江湖州雙林54
tɕʰuæ
陰入(1)
江西贛州南康24
tɕʰyɛt
陰入(1)
江西南昌進賢
tɕʰyʔ
陰入(1)
江蘇南通
tɕʰyiʔ
入聲(1)
江蘇揚州
tɕʰyɐ
上聲(1)
山東濰坊安丘55
tɕʰyei
陽平(1)
湖南湘西吉首11
tɕʰyɪ
陽平(1)
四川巴中南江31
tɕʰyœ
入聲(1)
貴州黔南平塘31
tɕʰyi
陽平(1)
雲南昭通鎮雄31
tɕʰyᴀʔ
入聲(1)
山西大同靈丘5
tɕʰiɔʔ
陰入(1)
江蘇常州55
tɕʰyɤʔ
陰入(1)
江蘇蘇州4
tɕʰʯɛʔ
入聲(1)
安徽宣城寧國5
tɕʰyːɛ
入聲(1)
安徽黃山祁門24
tɕʰyːᴇ
入聲(1)
安徽黃山黟縣3
kʰyɛ
陰平(1)
湖南邵陽洞口44
陰入(2)
福建南平建甌24 ((文。又音))
廣西賀州九都話33
入聲(2)
福建三明沙縣212 (文讀,缺角。)
廣西桂林朝陽55
kʰye
陰入(2)
福建南平建陽214
福建南平邵武
入聲(4)
廣西賀州富川23
福建南平浦城32
福建南平邵武53
湖南株洲醴陵
陽平(1)
廣西柳州雒容21
kʰyt
陰入(5)
廣西柳州融水52
廣西貴港南江33
廣西玉林北流55
廣西賀州信都52
廣西柳州融水55
下陰入(12)
廣東廣州33
廣東韶關33
廣東佛山33
廣東佛山順德33
廣東清遠33
廣東雲浮33
香港33
澳門33
廣東韶關33
廣西南寧亭子33
廣西玉林福綿33
雲南文山富寧33
中入(4)
廣西南寧33
廣西貴港桂平33
廣西崇左24
廣西崇左寧明33
上陰入(1)
廣東清遠連山55
陽入(4)
廣東珠海前山33
廣東肇慶33
廣東肇慶封開22
廣東中山石岐33
kʰit
陰入(6)
廣東汕尾海豐5
廣東茂名化州3
廣西梧州蒙山55
廣西防城港東興3
廣西欽州靈山55
廣西來賓武宣55
上聲(1)
廣東陽江江城21
下陰入(1)
廣東中山隆都33
中入(5)
廣西北海33
廣西欽州33
廣西玉林博白33
廣西百色33
廣西百色那畢33
上陰入(2)
廣東江門白沙55
廣西百色田東33
kʰiɛ
陰入(1)
福建南平建甌24 ((白。~仔:豁唇))
入聲(1)
福建三明沙縣212
kʰyɐʔ
陰入(1)
江西上饒廣豐5
kʰue
陰入(1)
湖南永州道縣35
陰入'(2)
海南昌江55
台灣新北板橋32 (白)
kʰie
入聲(2)
福建南平浦城32
福建三明寧化5
kʰi
去聲(1)
福建三明大田31 (白。~喙:兔唇)
陰入'(1)
台灣新北板橋32 (白)
陽去(2)
福建莆田仙游21
廣東湛江雷州55 (白,文)
陰平乙(1)
廣東茂名電白55
kʰiʔ
陰入(6)
福建廈門32 ((白1))
福建泉州南安5
福建漳州漳浦32
廣東汕頭2 ((白。~角,缺了一角))
廣東揭陽2 (白,白)
香港大埔3
入聲(1)
台灣彰化鹿港5 (白)
去聲(1)
廣東湛江吳川33
kʰyaʔ
陰入(1)
浙江台州仙居5
kʰiɛt
陰入(4)
台灣苗栗三義2
江西吉安井岡山2
廣東湛江廉江2 (文讀)
廣東揭陽揭西2
kʰuat
陰入(4)
福建廈門32 ((文))
福建泉州南安5
福建漳州漳浦32 (文讀,缺角,白讀。)
台灣新北板橋3 (文)
入聲(1)
台灣彰化鹿港5 (文)
kʰɛt
陰入(4)
廣西南寧馬山22
廣西玉林北流22
香港沙田2
台灣新竹芎林5
入聲(1)
江西宜春上高5
kʰy
入聲(1)
廣西桂林平樂55
kʰiat
陰入(4)
廣東韶關新豐1
廣東茂名信宜2 (文讀)
廣東梅州梅縣1
廣東陽江陽春21 (文讀)
kʰet
陰入(4)
廣東深圳21
廣東梅州五華1
廣東東莞22
廣西玉林博白31
kʰyø
陽平(1)
廣西河池宜州21
上聲(1)
福建三明將樂51
kʰuə
陰入(1)
海南三亞35
kʰø
陽平(1)
廣西來賓武宣31
上聲(1)
福建三明泰寧354
kʰuəʔ
陰入(1)
海南樂東5
kʰə
陰入(1)
江西上饒廣豐53 (缺錢)
入聲(1)
浙江溫州蒼南42
上聲(1)
浙江溫州洞頭53 (白讀)
kʰueʔ
陰入(3)
廣東汕頭2 ((文。~乏))
廣東潮州21
廣東揭陽2
kʰiet
陰入(2)
福建漳州詔安24
廣東廣州從化22
kʰut
下陰入(1)
廣東雲浮羅定33
中入(1)
廣西南寧賓陽33
上陰入(1)
廣西梧州藤縣55
kʰyøʔ
陰入(1)
福建寧德柘榮5
kʰuɛ
陰入(1)
福建南平建甌24 ((文。~點))
kʰik
陰入(2)
福建寧德福安5
廣東湛江雷州5
kʰiek
陰入(2)
福建寧德古田2
福建寧德柘榮5 (單字讀,單字讀,水缺:田園水缺田。)
kʰiak
陰入(2)
福建寧德柘榮5
廣東汕尾海豐2
kʰe
入聲(1)
湖南邵陽城步34
kʰyɛt
陰入(1)
廣東清遠連南2
kʰɛʔ
陰入(2)
江西撫州黎川3 ((白。~牙。田仔挖了一個~))
江西撫州黎川3 ((白。~牙。田仔挖了一個~))
kʰua
陰去(1)
廣西賀州富川七都話44
kʰøt
中入(1)
廣西河池宜州42
陽入(1)
廣東東莞22
kʰuit
陰入(1)
廣西桂林臨桂55
上陰入(1)
廣西崇左扶綏33
kʰʯæ
入聲(1)
湖北黃岡紅安
kʰiʌʔ
陰入(1)
浙江金華玉山5
kʰiæ
陽去(1)
安徽黃山甘棠325
kʰɐʔ
陰入(1)
江西上饒廣豐5 (田缺頭(田缺))
kʰət
陰入(1)
浙江溫州洞頭5 (文讀)
kʰiɑʔ
陰入(1)
福建福州23 ((塍~:田埂上的小口))
kʰiɛʔ
陰入(1)
福建福州23
kʰuɔʔ
陰入(1)
福建福州23 ((文。~點))
kʰeʔ
陰去(1)
福建廈門21 ((白2))
kʰiaʔ
陰入(1)
福建三明大田3 (文。欠~)
kʰəʔ
陰入(1)
福建泉州南安5
kʰuɛʔ
陰入(1)
福建漳州漳浦32
kʰuk
陰入(1)
福建寧德福安5
kʰuok
陰入(1)
福建寧德古田2
kʰuaʔ
陰入(1)
江西上饒廣豐53 (缺點)
kʰiɐt
陰入(1)
廣西貴港平南42
kʰyet
陰入(1)
廣東惠州35
kʰyat
陰入(1)
廣東河源5
kʰiɔ
陰平(1)
廣東深圳寶安55
kʰɵk
陰入(1)
香港大埔泰亨35
kʰyk
陰入(1)
香港新界35
kʰuɯ
平聲(1)
湖南永州寧遠35
kʰoi
入聲(1)
廣東佛山西岸11
kʰɵ
陽去(1)
廣東清遠保安11
kʰuɐi
陽去(1)
廣西賀州富川八都話55
tʃʰ
tʃʰyɛ
陽平(1)
廣西百色西林31
tʃʰye
陰入(1)
湖北黃石陽新
陽平(1)
廣西百色樂業31
tʃʰyɛʔ
陰入(2)
浙江麗水雲和5
浙江麗水雲和5
tʃʰuə
陰平(1)
山東臨沂莒南213
上聲(1)
山東日照五蓮55
tʃʰuɪi
入聲(1)
安徽黃山歙縣21
tʃʰe
陽平(1)
福建龍岩長汀24
tʂʰ
tʂʰue
入聲(2)
安徽安慶43 (白)
湖南郴州安仁313
tʂʰø
入聲(1)
湖南長沙瀏陽42
tʂʰʯɛ
陰平(1)
江西萍鄉13
入聲(1)
湖北孝感孝南213
tʂʰʯa
入聲(1)
江西九江潯陽53
tʂʰʯᴇ
陰平(1)
陝西安康平利43
tʂʰʅʔ
陰入(1)
湖南株洲攸縣3
x
xue
陰入'(3)
海南海口55
海南定安55
海南陵水54
xi
陰入'(1)
海南萬寧53 (白)
xiet
陰入(1)
海南澄邁5 (白)
xieʔ
陰入(1)
海南瓊海5
xuɛ
陰入'(1)
海南萬寧53 (文)
xuai
陰入'(1)
海南澄邁55 (文)
cʰyɛ
上聲(1)
山東威海環翠213
cʰyə
陰平(1)
江蘇連雲港贛榆214
上聲(1)
山東煙台蓬萊214
cʰyø
上聲(1)
山東煙台3
cʰyʌʔ
陰入(1)
山西晉城陵川3
tsʰ
tsʰye
陽平(2)
廣西桂林臨桂31
廣西桂林灌陽33
tsʰuɪi
入聲(1)
安徽宣城旌德55
tsʰait
陰入(1)
江西贛州寧都2
tsʰʮɤ
入聲(1)
湖北荊州監利55
tɕyɛ
入聲(1)
湖南張家界大庸11
tɕye
陰平(1)
遼寧朝陽建平44
tɕyə
陰平(1)
山東淄博博山1
tʰye
入聲(1)
安徽銅陵樅陽55
tʰue
陽平(1)
湖南婁底雙峰13 (文,白)
tʰua
陽平(1)
湖南婁底雙峰13
ȶʰ
ȶʰue
入聲(1)
湖南衡陽常寧33
ȶʰuæ
入聲(1)
湖南衡陽衡山24
k
kuəʔ
陰入(1)
海南東方54
ɡ
ɡuiɛ
陰去(1)
江西九江星子214
ɡʱ
ɡʱʯɛt
入聲(1)
湖南岳陽平江
h
hit
上陰入(1)
廣東珠海斗門55
Notes 註
缺 闕
「缺」本義指器破,「闕」本義指宮闕,宮闕不得作缺。指缺點、過錯的意思,在古代習慣上作「闕」。
決 玦 缺 闕
四字同源。水缺為決,玉缺為玦,器缺為缺,門缺為闕。「闕」與「掘」亦為同源關係。群母,月物旁轉。
玦 䏐 缺 䦼 𩫠 䆕 疦 袂 決 觖 䦑 *夬
《漢語同源詞大典》:玦:環形而有缺口的佩玉;䏐:臀孔;缺:本謂器缺;䦼:開鑿山陵通道;𩫠:城缺;䆕:穿,有空缺即穿;疦:瘡裡空;袂:衣袖,中空而可容手臂者;決:開鑿壅塞處使有缺口而成水道;觖:不滿,缺則不滿;䦑:無門戶,缺門戶。本組字皆有「缺乏」義。本組字讀音相近,該書認為是一組同源字。
漢語多功能字庫
 略說: 從「缶」,「夬」聲。本義是器物破損。
18 字
 詳解: 從「缶」,「夬」聲。本義是器物破損。《說文》:「缺,器破也。」《玉篇.缶部》:「缺,破也。」如《詩.豳風.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淮南子.說林》:「陶人用缺盆,匠人處狹廬。」後來泛指殘缺、不完整。《廣韻.薛韻》:「缺,少也。」如《老子.第四十五章》:「大成若缺,其用不弊。」《漢書.藝文志》:「迄孝武世,書缺簡脫,禮壞樂崩。」《文選.〈古詩一十九首〉》:「三五明月滿,四五蟾兔缺。」參見「殘」。

  「缺」由殘缺義引申為不足、缺失,如《莊子.逍遙遊》:「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猶尸之,吾自視缺然。」《後漢書.郎頭襄楷列傳》:「行有玷缺,則氣逆于天,精感變出,以戒人君。」北宋蘇軾〈岐亭五首〉之五:「吾非固多矣,君豈無一缺。」

  「缺」又表示空隙、空缺,特別是官職上的空缺。如《史記.趙世家》:「願得補黑衣之缺以衛王宮,昧死以聞。」《史記.孟子荀卿列傳》:「齊尚脩列大夫之缺,而荀卿三為祭酒焉。」《三國志.魏志.武帝紀》:「初賊守潼關,渭北道缺。」

  「缺」也表示衰微、廢棄。如《漢書.禮樂志》:「周道始缺,怨刺之詩起。」《文選.班孟堅〈東都賦〉》:「往者王莽作逆,漢祚中缺。」《後漢書.靈帝紀》「徵亡備兆,《小雅》盡缺。」李賢注:「缺,亦廢也。」523 字相關漢字: 缶,夬,殘

Relatives 相關字
Yixiezi 異寫字 (works in progress)
Same etymological decomposition 同構字
𦈫
Index in character sets 字符集索引
SetIDExtraG0 4017 -G1 4017 -G7 10.丿.29 -GT 4972 -GKX 0945.04 康熙字典-GHZR 3132.11 汉语大字典-GZFY 488809 -G通规 1935 -G常用 常.10.112 -G京族 khwiːt7.0.0 -G古籍 08763 -HB1 AFCA -H常用 3177 -T1 5545 全字庫-T甲表 03197 異體字字典-T本土 4348 -J0 6994 -JMJ 020502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JMJ 058335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 IVS: E0102 J常用 0506X -K0 4432 -K敎育 0941 -KP0 4704 -V1 6725 -
讀音 Readings
kMandarin
quē
QUE1 (v2.1.0-6.0.0)
kHanyuPinlu
quē(364)
que1(364) (v4.0.1-6.2.0)
kTGHZ2013
310.160:quē
kHanyuPinyin
52936.040:quē,kuǐ
kXHC1983
0950.090:quē
0950.090:quē (v5.1.0)
kCantonese
kyut3
KYUT3 (v2.1.0-4.0.1)
kJapanese
ケチ キ ケン ケツ かける
kJapaneseKun
KAKERU
kJapaneseOn
KETSU
kKorean
KYEL
kHangul
결:0E
(v5.0.0-10.0.0)
kVietnamese
khuyết
kTang
*kuet
kDefinition
be short of, lack; gap, deficit
來源 IRG Sources
kIRG_GSource
G0-4831
0-4831 (v3.0.0-5.2.0)
kIRG_HSource
HB1-AFCA
kIRG_TSource
T1-574D
1-574D (v3.0.0-5.2.0)
kIRG_JSource
J0-657E
0-657E (v3.0.0-5.2.0)
kIRG_KSource
K0-4C40
0-4C40 (v3.0.0-5.2.0)
kIRG_KPSource
KP0-CFA4
kIRG_VSource
V1-6339
1-6339 (v3.1.1-5.2.0)
3-3A52 (v3.1.0)
1-3A52 (v3.0.0)
kRSUnicode
121.4
kTotalStrokes
10
kIICore
AGTHKMP
2.1 (v4.1.0-6.3.0)
辭典索引 Dictionary Indices
kCowles
2010
kDaeJaweon
1385.120
kFennIndex
122.01
kGSR
0312h
kHanYu
52936.040
kIRGDaeJaweon
1385.120
kIRGDaiKanwaZiten
28122 (v3.0.0-15.0.0)
kIRGHanyuDaZidian
52936.040
kIRGKangXi
0945.040
kKangXi
0945.040
kKarlgren
440
kLau
1715
kMatthews
1708
kMeyerWempe
1299
kMorohashi
28122 28122:E0101
28122 (v2.1.0-15.0.0)
kNelson
3630
kSBGY
492.28 498.42
辭典資料 Dictionary-like Data
kCangjie
OUDK
kCihaiT
1063.504
kFenn
482B
kFourCornerCode
8573.0
kFrequency
3 (v3.2.0-15.1.0)
kGradeLevel
2
kHKGlyph
3175
kPhonetic
667
kUnihanCore2020
GHJKMPT
其他碼位 Other Mappings
kBigFive
AFCA
kCCCII
215227
kCNS1986
1-574D
kCNS1992
1-574D
kEACC
215227
kGB0
4017
kGB1
4017
kJis0
6994
kKoreanEducationHanja
2007
kKPS0
CFA4 (v3.1.1-15.0.0)
kKSC0
4432 (v2.1.0-15.0.0)
kMainlandTelegraph
4972
kTaiwanTelegraph
4972
kTGH
2013:1935
kXerox
247:366
部首餘筆 Radical-Stroke Counts
kRSAdobe_Japan1_6
C+6157+121.6.4
kRSKangXi
121.4 (v2.1.0-15.0.0)
異體 Variants
kZVariant
U+6B20 (v2.1.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