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肀⿰冫⿱丿丶(.,H)
U+96B6(Basic)
隶部0畫 共8畫 核心字
官話
dai4
yi4
di4
li4
粵語
dai6
doi6
lai6
日語
タイ
テイ
ダイ
レイ(隷)
ライ(隷)
(隷)
レツ(隷)
レチ(隷)
韓語
(隷)
(隷)
越南
đãi
lệ(隷)
廣韻
以/脂開/去
來/齊開/去(隷)
集韻
定/咍一/上
以/脂開/去
定/齊四開/去
常/脂開/去
定/灰/去
定/咍一/去
來/齊四開/去(隸)
來/支開/去(隸)
來/屑開/入(隸)
訓読
れいづくり(隶作り)
Sources 各源例字
G0-4125
H-90C4
T3-2A7D
J0-7030
K1-6A58
MA-90C4
KP1-83A4
Old versions 舊版本
IVD
00Ad
01Ha
01Mo
02Ha
02Mo
03MS
04MS
Comparison 用字對比
⾪ (U+2FAA)
Single
Evolution 字形演化
春秋
金文
春秋晚期
楚(戰國)
簡帛
郭店
楚(戰國)
簡帛
新蔡葛陵
說文小篆
傳抄
集篆古文韻海
傳抄
汗簡
傳抄
古文四聲韻
傳抄
古文四聲韻
印刷字體
廣韻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
當代
標準字形
Origin 字源諸說
Hand (又) holds Tail (尾) -> Initial form of Arrest (逮).
《說文解字》: 徒耐切及也。从又,从㞑省。又,持㞑者,从後及之也。凡隶之屬皆从隶。
《字源》:会意 从又,即手的象形字,从(尾),牛尾的象形字。手持牛尾会追赶上、逮住义《字源》:异体 隸《字源》:异体 隷
Meaning 字義
dai4
(1)
及;捕获 后作「逮」
dai4
(1)
及;及至to arrive, until
(3)
逮捕to arrest
(2)
(3)
yi4
(4)
树木再生的嫩条 引申为余 也作「𨽹」
𨽹 yi4
(1)
同「肄」 1.学习;练习 2.蘖;嫩条 3.劳苦
yi4
(1)
学习;练习 如:肄习;肄业to study
(3)
蘖;嫩条
(5)
劳苦
di4
(5)
狐子
li4
(6)
「隸」的简化字
li4
(1)
古代奴隶 引申为地位低下者的通称servant
(2)
附属;隶属to be affiliated to
(3)
汉字字体的一种,即隶书 如:篆、隶、行、草、楷official script of Chinese calligraphy
(4)
察看
(5)
通「肄」(yi4) 学习
yi4
(1)
学习;练习 如:肄习;肄业to study
(6)
Kinship diagram of variants 異體字圖譜
《說文解字》WFG
隶部 001
《說文解字》
徒耐切及也。从又,从㞑省。又,持㞑者,从後及之也。凡隶之屬皆从隶。
《說文解字繫傳》
徒再反及也。從又、尾省。又,持尾者,從後及之也。凡隶之屬,皆從隶。
《說文解字注》
徒耐切及也。 [此與《辵部》逮音義皆同。逮專行而隶廢矣。] 从又,㞑省。又持㞑者從後及之也。 [徒耐切。古音在十五部。] 凡隶之屬皆从隶。
《康熙字典》
【戌集中】【隶字部】 【唐韻】徒耐切【集韻】待戴切,𠀤音代。【說文】及也。从又,从尾省。又,持尾者,从後及之也。【玉篇】亦作逮。【集韻】或作𨽿。
 又【廣韻】【集韻】【韻會】羊至切【正韻】以智切,𠀤音肄。義同。
 又【廣韻】本也。
 又【集韻】神至切,音示。《方言》餘也,秦晉之閒曰隶。○按今《揚子·方言》本作𨽹。
 又【集韻】徒對切,音隊。从後及之也。
 又一曰與也。
 又大計切。音第。狐子也。○按《爾雅·釋獸》貍子𧳙。《釋文》音曳,《集韻》作隶,音大計切,未知何據。
 又蕩亥切,音殆。與迨𨽿逮同。
(隸)【唐韻】【集韻】𠀤郞計切,音麗。【說文】附著也。【後漢·馮異傳】部分諸將,各有配隸。【註】隸,屬也。
 又【孔融傳】皆隸名而已。
 又【史記·酷吏傳】關東吏隸郡國出入關者。【註】隸,閱也。
 又【廣韻】僕隸。【集韻】賤稱也。【左傳·隱五年】皁隸之事。【註】士臣皁,皁臣輿,輿臣隸。
 又【桓二年】士有隸子弟。【註】士𤰞,自以其子弟爲僕隸。【周禮·夏官·方相氏】帥百隸而時儺。【儀禮·旣夕】隸人涅厠。【註】隸人,罪人也。今之徒役作者也。【晉語】其猶隸農也。【註】隸,今之徒也。
 又官名。【周禮·夏官】隸僕掌五寢之掃除糞洒之事。
 又【秋官】司隸掌五隸之灋:罪隸、蠻隸、閩隸、夷隸、貉隸。
 又【前漢·百官公卿表】司隸校尉周官。
 又【後漢·律曆志】隸首作數。【註】博物記曰:隸首,黃帝之臣。一說隸首,善算者也。
 又【正字通】姓也。漢隸延之。
 又隸書。【晉書·衞恆傳】秦旣用篆,奏事繁多,篆字難成,卽令隸人佐書,曰隸字,漢因行之。隸書者,篆之捷也。○按隸書,諸說不一。或云秦後旴陽變小篆爲隸書。或言程邈獄中所造。韻會辨之頗當,蓋古之隸,卽今之眞書行書也。周興嗣千字文,杜藁鍾隸。蕭子雲云:論草隸法,逸少不及元常,子敬不及逸少。任玠五體序云:隸則羲、獻、鍾、庾、歐、虞、顏、柳。孫過庭書譜曰:元常精于隸,伯英工于草,逸少兼之,此皆以眞行書爲隸也。歐陽修集古錄,始誤以八分書爲隸。書苑云:蔡琰言,割程隸八分,取二分,割李篆二分,取八分,於是爲八分書。任玠亦云:八分酌乎篆隸之閒,則隸之非八分可知。唐六典云:校書郞正字,所掌字體有五,一古文,二大篆,皆不用。三小篆,印璽旗旛用之。四八分,石經𥓓刻用之。五隸書,典籍表奏公私文疏用之。據此,益可信隸卽今之楷書。《正字通》云:東魏大覺寺𥓓題曰:隸書,今楷字也。亦其一証。
 又【集韻】力智切,音荔。附也。
 又【類篇】力結切,音捩。僕也。
 【說文】本作𨾀。【廣韻】俗作𥛬。【韻會】【正韻】作𨽾,非。 說文(121)
Phonology 音韻
標準語 Official Languages
官話
dai4 [tai51] ㄉㄞˋ
yi4 [i51] ㄧˋ
di4 [ti51] ㄉㄧˋ
li4 [li51] ㄌㄧˋ
粵語
dai6 [tɐi2]
doi6 [tɔːi2]
lai6 [lɐi2]
日語
タイ [tai] [漢]
[i] [呉漢]
[ɕi] [漢]
[ʑi] [呉]
テイ [teː] [漢]
ダイ [dai] [呉]
レイ [ɾeː] [漢] (隷)
ライ [ɾai] [呉] (隷)
[ɾi] (隷)
レツ [ɾetsɨ] [漢] (隷)
レチ [ɾetɕi] [呉] (隷)
韓語
[i]
[ɾje] (隷)
[je] (隷)
越南
đãi [ɗaj3ˀ5]
lệ [le3ˀ2ʔ] (隷)
韻書 Rime Books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釋義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
廣韻
脂開3小韻羊至本也及也又音代本也及也又音代
齊開4小韻郎計lɛi上同(隸‧僕隷)俗作[𥻳/𥻊](隷)上同(隸‧僕隷)俗作[𥻳/𥻊](隷)
刊謬補缺切韻
脂開3小韻羊至ji及。又従戴反。及。又従戴反。
3𣀳小韻尼輙nĭɛp捷巧。捷巧。
齊開4小韻魚帝liei僕〻。(隸)僕〻。(隸)
集韻
咍一1小韻蕩亥dɒi及也或作隶𨽿逮及也或作隶𨽿逮
脂開3𢑩小韻羊至jiɪ本也本也
齊四開4小韻大計dɛi狐子也狐子也
脂開3小韻神至dʑiɪ方言餘也秦晉之間曰隶方言餘也秦晉之間曰隶
1小韻徒對duɒi从後及之也一曰與也从後及之也一曰與也
咍一1小韻待戴dɒi說文及也从又从尾省又持尾者从後及之也或作𨽿引詩𨽿天之未陰雨說文及也从又从尾省又持尾者从後及之也或作𨽿引詩𨽿天之未陰雨
齊四開4小韻郎計lɛi說文附箸也一曰賤稱篆作隷(隸)說文附箸也一曰賤稱篆作隷(隸)
支開3小韻力智liɛ附也(隸)附也(隸)
屑開4小韻力結lɛt僕也(隸)僕也(隸)
禮部韻略
齊四開4小韻郎計lɛi附箸也亦作隸釋云皁隷卑賤之人也(隸)附箸也亦作隸釋云皁隷卑賤之人也(隸)
增韻
齊四開4小韻郎計lɛi附屬也亦作隷又僕隷也俗作隷(隷)附屬也亦作隷又僕隷也俗作隷(隷)
五音集韵
1dɒi=迨:及也詩迨天之未陰雨注及也=迨:及也詩迨天之未陰雨注及也
床三脂支之開3ʑiɪ方言餘言秦晉之間曰隶方言餘言秦晉之間曰隶
喻四脂支之開3jiɪ本也及也又音代本也及也又音代
齊開4dɛi狐子狐子
1duɒi从後及之也一曰與也从後及之也一曰與也
1dɒi說文曰及也从又从尾省又持尾者从後及之也或作𨽿引詩𨽿天之未陰雨說文曰及也从又从尾省又持尾者从後及之也或作𨽿引詩𨽿天之未陰雨
薛屑開3liæt僕也(隷)僕也(隷)
脂支之開3liɪ附也(隸)附也(隸)
齊開4lɛi僕隸(隸)僕隸(隸)
洪武正韻
支齊小韻以智ie本也及也又音代本也及也又音代
齊齊小韻力霽li附屬也亦作隸又僕隷俗作隷(隷)附屬也亦作隸又僕隷俗作隷(隷)
古今韻會舉要
喻幺魚ei本也又及也〇平水韻増本也又及也〇平水韻増
lei說文●附著也本作隷篆文●徐曰今人書用此字作隷一曰賤稱師古曰屬著於人也禮記八曰徒徒隷也増韻僕隷也又隷書晉衞恒傳隷書者篆之捷也一云秦後盱陽變小篆為𨽻書或言程邈獄中所造出於徒隷漢謂隷書曰佐書俗作隷〇項氏家說曰程迴可久辨隷書曰周興嗣千文杜藁鍾隷蕭子雲啓云論草隷法逸少不及元常子敬不及逸少任玠五體序云篆則科斗玉筯垂露薤葉隷則羲獻鍾庾歐虞顔栁八分則酌乎篆隷之間者也書苑云蔡文姬言割程隷字八分取二分割李篆字二分取八分於是為八分書以諸家參之則今之稱隷者八分書也古之稱隷者真書行書也唐與國初並無此誤自歐陽以來始誤故少游遂疑程邈帖不當為小楷疑非秦書盖不知先有真書後有八分書也〇案唐六典校書郎正字所掌字體有五一古文二大篆皆不用三曰小篆印璽旗幡所用四曰八分石經碑碣所用五曰隷書典籍表奏公私文疏所用則程說信矢(隸)說文●附著也本作隷篆文●徐曰今人書用此字作隷一曰賤稱師古曰屬著於人也禮記八曰徒徒隷也増韻僕隷也又隷書晉衞恒傳隷書者篆之捷也一云秦後盱陽變小篆為𨽻書或言程邈獄中所造出於徒隷漢謂隷書曰佐書俗作隷〇項氏家說曰程迴可久辨隷書曰周興嗣千文杜藁鍾隷蕭子雲啓云論草隷法逸少不及元常子敬不及逸少任玠五體序云篆則科斗玉筯垂露薤葉隷則羲獻鍾庾歐虞顔栁八分則酌乎篆隷之間者也書苑云蔡文姬言割程隷字八分取二分割李篆字二分取八分於是為八分書以諸家參之則今之稱隷者八分書也古之稱隷者真書行書也唐與國初並無此誤自歐陽以來始誤故少游遂疑程邈帖不當為小楷疑非秦書盖不知先有真書後有八分書也〇案唐六典校書郎正字所掌字體有五一古文二大篆皆不用三曰小篆印璽旗幡所用四曰八分石經碑碣所用五曰隷書典籍表奏公私文疏所用則程說信矢(隸)
蒙古字韻
y ꡭi ꡞji()
l ꡙi ꡞli(隸)()(隸)
音韻闡微
支微齊泰灰齊去聲小韻li(隸)(隸)
中原音韻
齊微齊去聲齊微li(隸)(隸)
韻略易通
西微齊去聲西微li僕也附屬也(隸)僕也附屬也(隸)
中州音韻
齊微齊去聲齊微小韻li附屬也(隸)附屬也(隸)
中華新韻
li(隸)(隸)
東國正韻
ㅣㅇ 貲紫恣i
ㆎㅇ 貲紫恣dɤi
ㅖㅇ 雞啓罽liei(隸)(隸)
戚林八音
西街 陽去西街(隸)(隸)
分韻撮要
陽去lɐi皂卒也又附屬(隸)皂卒也又附屬(隸)
擬音方案:《廣韻》《切韻》《集韻》:邵榮芬(《禮部韻略》《增韻》《五音集韻》擬音為與《集韻》音韻地位對比得到),《洪武正韻》:小學堂資料,《古今韻會舉要》:竺家寧,《蒙古字韻》:江鍾偉,《音韻闡微》:林慶勛,《中原音韻》:寧繼福,《韻略易通》:張玉來,《中州音韻》:馬樂樂,《中華新韻》:依註音符號,《東國正韻》:申祐先,《戚林八音》:彭攻關,《分韻撮要》:劉鎮發
韻部 Rime
西漢
東漢
北魏後期北齊
祭霽
齊梁陳北周隋
祭霽
上古音 Reconstructed Old Chinese
王力
liei 脂部(隸)
董同龢
djəd 微部
djəb 緝部
dʰə̂b 緝部
dʰə̂d 微部
liæd 祭部(隸)
周法高
riər 微部
lear 祭部(隸)
李方桂
rədh 微部
dədh 微部
liadh 祭部(隸)
鄭張尚芳
lɯds 隊1部
rɯːds 隊1部(隸)
白-沙
*m-rˤəp-s
*[r]ˤə[p]-s(隸)
斯塔羅斯金上古前期
rǝ̄ts(隸)
rǝ̄js(隸)
斯塔羅斯金上古後期
rǝ̄ć(隸)
斯塔羅斯金西漢
rǝ̄ś(隸)
斯塔羅斯金東漢
rǝ̄ś(隸)
許思萊上古
lə̂s
rîs(隸)
lîs(隸)
許思萊東漢
dəs
jis
les(隸)
布之道諧聲域
LƏP
聲首
RET(隷)
聲首𫩀
布之道擬音
rˤeth(隷)
Dialects 方言
l
li
去聲(83)
北京51
河北邯鄲大名213
河北邯鄲魏縣312
江蘇南京44
江蘇徐州42
江蘇連雲港
江蘇連雲港贛榆51
江蘇揚州
安徽蚌埠53
安徽淮南鳳台51
安徽淮北52
安徽安慶41
安徽阜陽53
安徽阜陽潁上51
安徽宿州碭山53
安徽宿州埇橋42
安徽亳州蒙城53
山東濟南21
山東濟南章丘21
山東淄博博山5
山東棗莊嶧城42
山東東營廣饒31
山東煙台蓬萊42
山東煙台5
山東濰坊安丘31
山東濰坊昌邑31
山東濰坊臨朐21
山東濰坊壽光5
山東濟寧5
山東泰安寧陽312
山東泰安21
山東日照東港21
山東日照五蓮31
山東臨沂莒南21
山東臨沂平邑5
山東臨沂沂水21
山東德州5
山東聊城5
山東濱州博興21
山東濱州鄒平31
山東菏澤單縣423
河南鄭州城關41
河南開封31
河南洛陽412
河南平頂山新華41
河南新鄉長垣213
河南濮陽312
河南許昌31
河南漯河召陵31
河南南陽南召42
河南商丘梁園41
河南商丘睢縣312
河南信陽312
河南周口淮陽312
河南駐馬店平輿53
貴州黔東南黎平53
雲南昆明212
雲南紅河蒙自212
陝西西安44
陝西寶雞31
陝西咸陽三原55
陝西延安寶塔52
陝西漢中漢臺312
甘肅蘭州13
甘肅武威民勤31
甘肅張掖山丹31
甘肅酒泉肅州213
甘肅酒泉敦煌44
甘肅臨夏42
青海海東循化53
寧夏銀川5
新疆烏魯木齊213
新疆吐魯番33
新疆哈密213
新疆昌吉吉木薩爾213
新疆巴音郭楞焉耆213
山西太原45
福建三明沙縣24
廣東深圳42
廣東深圳42
廣東梅州梅縣53
廣西玉林博白42
廣西玉林博白42
陽去(6)
江蘇南通
浙江金華玉山31
浙江台州仙居22
福建南平浦城21
福建三明將樂231
廣東韶關新豐31
陰去(8)
上海浦東新區35
海南海口35 (文隶书)
海南三亞13
海南東方35
海南定安35 (隶书)
海南澄邁35 (文隶书)
海南樂東213
海南陵水35
陽平(4)
安徽蕪湖55
山東青島即墨2
山東煙台萊州42
山東威海環翠33
陰平(5)
海南海口23 (白奴隶)
海南瓊海33
海南萬寧44
海南定安213
海南澄邁22 (白奴隶)
上聲(1)
廣東梅州五華31
入聲(1)
湖北黃岡紅安
陰入'(1)
海南昌江55
lɐi
陽去(4)
廣東深圳寶安32
廣東深圳寶安32
廣東佛山順德21
廣東佛山順德21
lai
陽去(2)
廣西賀州信都213
廣西賀州信都213
陽去(3)
福建寧德古田324
廣西柳州融水24
廣西柳州融水24
lei
陽去(2)
浙江溫州22
廣東肇慶封開21
lɔi
陽去(3)
福建南平建陽43
廣東清遠連山214
廣東清遠連山214
le
去聲(1)
福建泉州南安31
陽去(2)
福建廈門22
福建莆田仙游21 (奴隸,隸書。)
liɛ
陽去(2)
廣西貴港平南22
廣西貴港平南22
陽去(1)
福建福州242
t
ti
去聲(19)
湖北武漢35
湖北宜昌35
湖北荊門鍾祥214
湖南常德35
湖南湘西吉首24
廣西柳州雒容24
廣西柳州雒容24
廣西桂林臨桂35
廣西桂林臨桂35
重慶213
四川成都213
四川自貢14
四川南充14
四川達州達縣213
四川雅安漢源13
貴州貴陽13
貴州畢節5
貴州黔東南丹寨13
廣東韶關南雄42
陽去(8)
廣西欽州22
廣西欽州22
湖南永州道縣52
湖南永州道縣52
廣西桂林朝陽21
廣西桂林朝陽21
廣西賀州富川七都話35
廣西賀州富川七都話35
陰去(2)
廣西南寧馬山55
廣西南寧馬山55
陽平(1)
湖南張家界大庸21
陽上(3)
浙江衢州龍游213
廣東汕頭35
廣東潮州35
陰入(2)
廣西賀州富川八都話35
廣西賀州富川八都話35
tɐi
去聲(4)
廣東珠海斗門31
廣東珠海斗門31
廣東珠海前山33
廣東珠海前山33
陽去(26)
廣東廣州22
廣東韶關22
廣東韶關22
廣東肇慶52
廣東肇慶52
廣東清遠22
廣東清遠22
廣西南寧22
廣西南寧賓陽52
廣西南寧賓陽52
廣西梧州蒙山214
廣西梧州蒙山214
廣西北海22
廣西北海22
廣西貴港桂平22
廣西貴港桂平22
廣西玉林北流21
廣西玉林北流21
廣西百色那畢22
廣西百色那畢22
廣西崇左22
廣西崇左22
廣西崇左寧明22
廣西崇左寧明22
廣東韶關22
廣東韶關22
陰去(2)
廣西百色33
廣西百色33
陽平(6)
廣東中山隆都33
廣東中山隆都33
廣東雲浮21
廣東雲浮21
廣東雲浮羅定21
廣東雲浮羅定21
tai
陽去(6)
廣西貴港南江21
廣西貴港南江21
廣西玉林博白21
廣西玉林博白21
廣西賀州九都話33
廣西賀州九都話33
陽去(4)
廣西桂林臨桂23
廣西桂林臨桂23
廣西來賓武宣21
廣西來賓武宣21
tei
去聲(2)
廣東江門白沙31
廣東江門白沙31
tɔi
去聲(2)
廣東東莞32
廣東東莞32
te
陽去(1)
福建莆田仙游21
tʰi
去聲(6)
湖南郴州213
湖南永州寧遠24
廣東東莞42
廣東東莞42
廣西桂林灌陽35
廣西桂林灌陽35
陽去(1)
江西撫州黎川13
陰去(6)
湖南懷化會同45
廣西玉林北流53
廣西玉林北流53
湖南長沙55
湖南湘潭55 ((~書))
湖南婁底雙峰35 (文,白)
上聲(2)
廣東廣州從化21
廣東廣州從化21
tʰɐi
陽去(2)
廣西欽州靈山33
廣西欽州靈山33
陰去(2)
廣西河池宜州44
廣西河池宜州44
tʰie
陽去(2)
廣東惠州31
廣東惠州31
n
ni
去聲(7)
江蘇泰州33
安徽銅陵樅陽33
湖北襄陽襄樊31
湖北荊門鍾祥214 (~書)
湖北天門44
雲南昭通212
雲南大理213
陰平(1)
江蘇泰州21 (~書,白,ni5)
nei
去聲(1)
江蘇淮安漣水55
d
di
去聲(1)
湖南永州324
陽去(5)
上海13
江蘇蘇州31
浙江杭州13
浙江麗水雲和223
湖南婁底雙峰33
-
ɿ
去聲(1)
安徽合肥53
l
去聲(1)
青海西寧213
dʱi
陰去(1)
上海浦東新區35
Notes 註
逮 䇐 眔 即 *隶
《漢語同源詞大典》:逮:趕上,相及;䇐:臨近,相及;眔:目相及;即:接近。本組字皆有「相及」義。本組字讀音相近,該書認為是一組同源字。
Relatives 相關字
Index in character sets 字符集索引
SetIDExtraG0 3305 繁体: 隸 G7 8.乛.2 -GT 7152 -GKX 1363.22 康熙字典-GHZR 4608.08 汉语大字典-GZFY 374505 -GZJW 446411 -G通规 1305 -G常用 常.8.278 -G一简 一..155 繁体: 隸 G部件 0212 -G古籍 01657 -H 90C4 -T3 1093 全字庫-T丙表 15509 異體字字典-J0 8016 -JMJ 027705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 IVS: E0102 JMJ 027706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K1 7456 -K人名 一..3980 -KP1 83A4 -
讀音 Readings
kMandarin
LI4 DAI4 YI4 DI4 (v4.0.1-6.0.0)
LI4 (v3.1.0-3.2.0)
LI4 DAI4 YI4 DI4 (v2.1.0-3.0.0)
kHanyuPinlu
lì(73)
li4(73) (v4.0.1-6.2.0)
kTGHZ2013
217.150:lì
kHanyuPinyin
74323.010:dài,yì,dì,lì
kXHC1983
0699.030:lì
0699.030:lì (v5.1.0)
kCantonese
dai6
DAI6 (v3.2.0-4.0.1)
kJapanese
タイ イ シ ジ テイ ダイ れいづくり
kJapaneseKun
OYOBU
kJapaneseOn
TAI DAI I
kKorean
I
kHangul
이:1N
(v5.0.0-10.0.0)
kDefinition
subservient; servant; Kangxi radical 171
subservient; servant; KangXi radical 171 (v4.1.0-14.0.0)
subservient; servant; rad. 171 (v2.1.0-4.0.1)
來源 IRG Sources
kIRG_GSource
G0-4125
0-4125 (v3.0.0-5.2.0)
kIRG_HSource
H-90C4
90C4 (v4.0.1-5.2.0)
kIRG_MSource
MA-90C4
kIRG_TSource
T3-2A7D
3-2A7D (v3.0.0-5.2.0)
kIRG_JSource
J0-7030
0-7030 (v3.0.0-5.2.0)
kIRG_KSource
K1-6A58
1-6A58 (v3.0.0-5.2.0)
kIRG_KPSource
KP1-83A4
kRSUnicode
171.0
kTotalStrokes
8
kIICore
AG
2.1 (v4.1.0-6.3.0)
辭典索引 Dictionary Indices
kCowles
4227
kDaeJaweon
1867.100
kFennIndex
490.04
kGSR
0509a
kHanYu
74323.010
kIRGDaeJaweon
1867.100
kIRGDaiKanwaZiten
41923 (v3.0.0-15.0.0)
kIRGHanyuDaZidian
74323.010
kIRGKangXi
1363.220
kKangXi
1363.220
kMatthews
5993
kMeyerWempe
2980c 3193a
kMorohashi
41923 41923:E0101
41923 (v2.1.0-15.0.0)
kSBGY
355.40
辭典資料 Dictionary-like Data
kCangjie
LE
kCihaiT
1436.101
kFenn
526K
kFourCornerCode
5013.2
kFrequency
5 (v3.2.0-15.1.0)
kHDZRadBreak
⾪[U+2FAA]:74323.010
kPhonetic
1372
kUnihanCore2020
GHJ
其他碼位 Other Mappings
kCCCII
234B45
kCNS1986
E-2A7D
kCNS1992
3-2A7D
kEACC
275F3D
kGB0
3305
kHKSCS
90C4 (v3.1.1-15.0.0)
kJis0
8016
kKoreanName
2015
kKPS1
83A4 (v3.1.1-15.0.0)
kKSC1
7456 (v2.1.0-15.0.0)
kMainlandTelegraph
7152
kTaiwanTelegraph
7152
kTGH
2013:1305
kXerox
324:105
部首餘筆 Radical-Stroke Counts
kRSAdobe_Japan1_6
C+7113+171.8.0
kRSKangXi
171.0 (v2.1.0-15.0.0)
異體 Variants
kSimplifiedVariant
U+96B6
kTraditionalVariant
U+96B6 U+96B8
U+96B8 (v2.1.0-14.0.0)
kZVariant
U+96B8 (v2.1.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