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匕頁(.,J)
U+9803(Basic)
頁部2畫 共11畫 核心字
官話
qing1
qing3
kui3
粵語
king1
king2
日語
キョウ
ケイ
韓語
越南
khuynh
khoảnh
廣韻
溪/清A合/平
溪/清A合/上
集韻
溪/清A合/平
溪/清A合/上
溪/支A合/上
訓読
かたあし(片足)
このごろ(此の頃)
ころ(頃)
しばらく(暫く)
Sources 各源例字
G1-476A
HB1-B3BC
T1-5E22
J0-3A22
K0-4C71
V1-6B6E
KP0-CFD5
Old versions 舊版本
IVD
00Ad
01Ha
01Mo
02Ha
02Mo
Comparison 用字對比
Evolution 字形演化
簡帛
青川木牘
簡帛
睡虎地
隸書
睡虎地簡牘
簡帛
張家山
隸書
說文小篆
傳抄
集篆古文韻海
傳抄
古文四聲韻
石經
開成石經
印刷字體
廣韻
印刷字體
增韻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
當代
標準字形
當代
標準字形
當代
標準字形
當代
標準字形
當代
標準字形
Calligraphy 後世書法
Origin 字源諸說
Spoon-shape (tilt) (匕) + Head (頁) -> Tilt.
《說文解字》: 去營切頭不正也。从匕从𩑋。
《字源》:会意 从頁,从匕……頁者,头也。匕其头是不正也《漢多》:從「匕」,從「頁」,表示頭不正。
Meaning 字義
qing1
(1)
头不正
(2)
倾斜;偏侧 后作「傾」
qing1
(1)
侧;斜to incline, tendancy 倾斜 倾心
(3)
qing3
(4)
量词 土地面积的计量单位之一,百亩为顷unit of area
(5)
短时间 如:少顷;俄顷。又近来;刚才short time
(6)
往时;当时
kui3
(7)
通「跬」 半步
kui3
(1)
半步half a step 跬步不离
(喃)
cảnh 詞:công cảnh (mẫu tây) 義:a moment; a measure of area equal to 100 mu or 6.7 hectares; to lean
(喃)
khoảnh 詞:khoảnh khắc 義:moment
(喃)
khỉnh 詞:kháu khỉnh; khinh khỉnh; khủng khỉnh 義:beautiful looking; supercilious; be at odds with
(喃)
khỉnh 詞:kháu khỉnh; khinh khỉnh; khủng khỉnh 義:beautiful looking; supercilious; be at odds with
(喃)
◎ Khủng khỉnh: ra vẻ kênh kiệu, làm cao.#C2: 頃 khoảnh
Kinship diagram of variants 異體字圖譜
《說文解字》WFG
匕部 005
《說文解字》
去營切頭不正也。从匕从𩑋。 [臣鉉等曰:匕者,有所比附,不正也。]
《說文解字繫傳》
去營切頭不正也。從匕,從頁。臣鉉等曰:「匕者,有所比附,不正也。」
《說文解字注》
去營切頭不正也。 [匕頭角而不正方。故頭不正从匕曰頃。引伸爲凡傾仄不正之偁。今則傾行而頃廢。專爲俄頃,頃畝之用矣。《謚法》。敏以敬愼曰頃。甄心動懼曰頃。祗勤追懼曰頃。] 从匕頁。 [頁者,頭也。匕其頭,是不正也。義主於不正。故入《匕部》。不入《頁部》。去營切。十一部。]
《康熙字典》
【戌集下】【頁字部】 〔古文〕頔【廣韻】去穎切【集韻】【韻會】犬潁切【正韻】丘潁切,𠀤傾上聲。【玉篇】田百畝爲頃。【後漢·黃憲傳】叔度汪汪若千頃波。
 又俄頃。【禮·三年問】小者至於燕雀,猶有啁噍之頃焉。
 又地名。【左傳·哀十二年】宋鄭之閒有𨻶地焉,曰頃丘。【音】苦潁反,又音傾。
 又【唐韻】去營切【集韻】【韻會】【正韻】窺營切,𠀤與傾同。【說文】頭不正也。
 又器名。【詩·周南】采采卷耳,不盈頃筐。《韓詩》云:𢽽筐也。
 又【諡法】甄心動懼曰頃。敏以敬愼曰頃。
 又西頃,山名。【前漢·地理志】隴西郡臨洮,禹貢西頃山在縣西。【師古註】頃讀曰傾。今本禹貢作傾。西頃卽西傾也。○按廣韻作地名,非。
 又【正韻】犬蘂切。與跬同。【禮·祭義】君子頃步而弗敢忘孝也。【註】頃當爲跬,缺婢反。又丘弭反。一舉足爲跬。再舉足爲步。【說文】从匕从頁。【徐鉉曰】匕者,有所比附不正也。
考證:〔【左傳·哀十二年】宋鄭之閒有𨻶地焉,曰頃邱。【註】苦潁反〕
 謹按此音義非註也。註字改爲音字。〔【詩·周南】采采卷耳,不盈頃筐。【箋】頃筐,𢽽筐也。〕
 謹按箋無此語。今據釋文所引韓詩改韓詩云𢽽筐也。〔【前漢·地理志】隴西郡臨洮,禹貢西頃山在縣西南。〕
 謹按原文在縣西一句南郡都尉治一句,南字連下句不連上句,今省去。〔【禮·祭儀】君子頃步而弗敢忘孝也。〕 謹照原書祭儀改祭義。 說文(121)
Phonology 音韻
標準語 Official Languages
官話
qing1 [ʨʰiŋ55] ㄑㄧㄥ
qing3 [ʨʰiŋ214] ㄑㄧㄥˇ
kui3 [kʰuei214] ㄎㄨㄟˇ
粵語
king1 [kʰiːŋ5]
king2 [kʰiːŋ35] 頃刻
日語
キョウ [kʲoː] [呉]
ケイ [keː] [漢]
[ki]
韓語
[kjʌŋ]
越南
khuynh [xujʲŋ33]
khoảnh [xwaʲŋ313]
韻書 Rime Books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釋義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
廣韻
清A合3A小韻去營kʰjuæŋ西頃地名岀地理志說文曰頭不正也又去潁切西頃地名岀地理志說文曰頭不正也又去潁切
清A合3A小韻去潁kʰjuæŋ田百𠭇也去潁切六田百𠭇也去潁切六
刊謬補缺切韻
清A合3A小韻去潁kʰĭwɛŋ去潁反。百𠭇。又少閒。三。去潁反。百𠭇。又少閒。三。
集韻
清A合3A小韻窺營kʰjuæŋ說文頭不正也說文頭不正也
清A合3A小韻犬潁kʰjuæŋ田百畝也亦从田田百畝也亦从田
支A合3A小韻犬繠kʰjuɛ說文半步也司馬法凡人一舉足曰跬跬三尺也兩舉足曰步步六尺也或作跬頃蹞窺𨇪說文半步也司馬法凡人一舉足曰跬跬三尺也兩舉足曰步步六尺也或作跬頃蹞窺𨇪
禮部韻略
清A合3A小韻犬潁kʰjuæŋ犬潁切田百畝犬潁切田百畝
增韻
清A合3A小韻窺營kʰjuæŋ同上王褒頌不單傾耳而聽已聰説文頭不正也諡法甄心動懼曰頃又紙静二韻增入同上王褒頌不單傾耳而聽已聰説文頭不正也諡法甄心動懼曰頃又紙静二韻增入
清A合3A小韻丘潁kʰjuæŋ丘穎切田百畝黃憲傳注若千頃之陂又清紙二韻今圈丘穎切田百畝黃憲傳注若千頃之陂又清紙二韻今圈
支A合3A小韻犬蘂kʰjuɛ禮記頃步而弗敢忘孝也又清静二韻增入禮記頃步而弗敢忘孝也又清静二韻增入
五音集韵
庚清三A合3Akʰjuæŋ西頃地名出地理志說文曰頭不正也又去頴切西頃地名出地理志說文曰頭不正也又去頴切
脂支之A合3Akʰjuɪ=跬:丘癸切舉一足十三=跬:丘癸切舉一足十三
庚清三A合3Akʰjuæŋ去穎切田百畆也十三字去穎切田百畆也十三字
洪武正韻
庚撮小韻窺營kʰyəŋ同上王褒頌不單頃耳而聴已聰説文頭不正也諡法甄心動懼日頃又賄梗二韻同上王褒頌不單頃耳而聴已聰説文頭不正也諡法甄心動懼日頃又賄梗二韻
庚齊小韻丘潁kʰiəŋ丘潁切田百畝也後漢黄憲傳汪汪若千頃之陂又庚賄二韻丘潁切田百畝也後漢黄憲傳汪汪若千頃之陂又庚賄二韻
灰合小韻犬蘂kʰuei禮記頃步而弗敢忘孝也又庚梗二韻禮記頃步而弗敢忘孝也又庚梗二韻
古今韻會舉要
雄兄kʰyəŋ說文頭不正也从匕从頁徐鉉曰匕者有所比附不正也又諡法甄心動懼曰頃又紙梗韻〇毛氏韻増說文頭不正也从匕从頁徐鉉曰匕者有所比附不正也又諡法甄心動懼曰頃又紙梗韻〇毛氏韻増
雄兄kʰyəŋ大潁切角次清音田百畝集韻或作𩒵又凊紙韻大潁切角次清音田百畝集韻或作𩒵又凊紙韻
蒙古字韻
kh ꡁÿung ꡦꡟꡃkʰyuŋ()
kh ꡁÿung ꡦꡟꡃkʰyuŋ()
音韻闡微
東冬庚蒸青撮陰平小韻kʰyŋ
東冬庚蒸青撮上聲小韻kʰyŋ
中原音韻
庚青齊上聲庚青kʰiəŋ
韻略易通
庚晴撮舒上聲庚晴kʰyəŋ頃刻片時又田百畝頃刻片時又田百畝
中州音韻
庚青撮上聲庚青小韻kʰiuəŋ田百畝也田百畝也
中華新韻
ㄧㄥ ʨʰiŋ
東國正韻
ㆊㆁ 京景敬隔kʰyeŋ
ㆊㆁ 京景敬隔kʰyeŋ
ㆌㅇ 嬀軌媿kʰiui
分韻撮要
陰上hiŋ頃刻暫也又田百畝曰頃頃刻暫也又田百畝曰頃
擬音方案:《廣韻》《切韻》《集韻》:邵榮芬(《禮部韻略》《增韻》《五音集韻》擬音為與《集韻》音韻地位對比得到),《洪武正韻》:小學堂資料,《古今韻會舉要》:竺家寧,《蒙古字韻》:江鍾偉,《音韻闡微》:林慶勛,《中原音韻》:寧繼福,《韻略易通》:張玉來,《中州音韻》:馬樂樂,《中華新韻》:依註音符號,《東國正韻》:申祐先,《戚林八音》:彭攻關,《分韻撮要》:劉鎮發
韻部 Rime
宋北魏後期
庚耕清青
北魏後期北齊
庚耕清青
齊梁陳北周隋
庚耕清青
上古音 Reconstructed Old Chinese
高本漢
kʰi̯wĕŋ
王力
kʰǐweŋ 耕部
董同龢
kʰjueŋ 耕部
周法高
kʰjiweŋ 耕部
李方桂
kʰwjiŋ 耕部
kʰwjiŋx 耕部
鄭張尚芳
kʰʷeŋ 耕0部
kʰʷeŋʔ 耕0部
白-沙
*[k]ʷʰeŋʔ
斯塔羅斯金上古前期
khʷeŋ
斯塔羅斯金上古後期
khweŋ
斯塔羅斯金西漢
khweŋ
斯塔羅斯金東漢
khjweŋ
許思萊上古
khweŋ
khweŋʔ
許思萊東漢
kʰyeŋ
kʰyeŋᴮ
布之道諧聲域
WEŊ
聲首
布之道擬音
kʰweŋ
音節類型B
kʰweŋʔ
音節類型B
Dialects 方言
tɕʰ
tɕʰiŋ
上聲(31)
北京214 (頃刻)
江蘇徐州35
江蘇連雲港 (一~地)
江蘇泰州213
安徽宿州碭山24
安徽宿州埇橋434
安徽亳州蒙城24
山東濟南55 ((一~地))
山東棗莊嶧城24
山東東營廣饒55
山東東營利津
山東煙台萊州55
山東濰坊安丘55
山東濰坊昌邑33
山東濰坊臨朐55
山東濰坊壽光3
山東泰安寧陽55
山東泰安55
山東日照東港55
山東臨沂平邑3
山東臨沂沂水44
山東德州3
山東聊城3
山東濱州博興44
山東菏澤單縣33
河南商丘梁園55
陝西西安53 ((一~地))
陝西咸陽三原52
新疆吐魯番51
新疆巴音郭楞焉耆51
江西贛州南康42
陰平(1)
北京55
陰上(2)
江蘇鎮江丹陽324
江蘇泰州靖江334
陽平(3)
山東濟南章丘55
山東淄博博山3
山東濱州鄒平55
陰去(3)
上海35
浙江衢州龍游52
浙江台州仙居55
tɕʰin
上聲(16)
江蘇南京212
江蘇淮安漣水212 (一~田)
江蘇揚州
安徽合肥24
安徽淮北24
安徽銅陵樅陽224
湖北武漢42
湖北宜昌42
湖北黃岡紅安
湖南郴州53
湖南懷化會同24
四川涼山西昌45
貴州貴陽42 (~畝)
雲南昭通53
陝西漢中漢臺35
江西九江修水21
陰平(2)
安徽安慶11
貴州貴陽55 (~刻)
陰上(1)
江蘇無錫324 (據《當代吳語》一書載:無錫方言的陰上調為323,此處是324,疑印刷有誤。)
陰去(1)
江蘇蘇州412
去聲(1)
湖南張家界大庸24
陰上'(1)
浙江嘉興324
tɕʰyn
上聲(12)
安徽蕪湖213
湖北襄陽襄樊55
湖南常德31
湖南永州寧遠45
重慶53
重慶江津42 (公~)
四川成都53
四川自貢53
貴州黔東南丹寨55 (新)
貴州黔東南黎平31 (又)
湖南長沙41
湖南湘潭42
陰平(6)
湖南湘西吉首55
四川南充55
四川達州達縣55
四川雅安漢源55
青海海東循化13
湖南永州13
陽平(1)
甘肅蘭州51
平聲(1)
湖南永州寧遠35
tɕʰyŋ
上聲(1)
山東濟寧3
陰平(2)
山東濟南213
甘肅臨夏243
陰上(1)
浙江衢州開化53
陽平(4)
甘肅武威民勤53
新疆烏魯木齊52
新疆哈密51
新疆昌吉吉木薩爾51
tɕʰəŋ
陰平(1)
上海浦東新區53
tɕʰioŋ
上聲(1)
江蘇連雲港 (又;~刻、一~地)
陰平(1)
江蘇連雲港 (~刻)
tɕʰɪ̃
上聲(3)
雲南昆明53
雲南紅河蒙自31
雲南大理53
tɕʰiɲ
上聲(1)
浙江寧波餘姚435
陰上(2)
江蘇無錫江陰45
江蘇常州334
tɕʰɪŋ
上聲(1)
浙江寧波325
陰上(1)
浙江紹興334
tɕʰiə̃
上聲(1)
青海西寧53
tɕʰyə̃
陰平(1)
甘肅酒泉敦煌24
陽平(1)
甘肅張掖山丹53
tɕʰiuŋ
上聲(1)
廣東韶關南雄31
tɕʰio
上聲(1)
山東青島即墨3
tɕʰyin
上聲(1)
湖北荊門鍾祥53
tɕʰiə̃ɣ
陰平(1)
陝西延安寶塔213
tɕʰỹŋ
陽平(1)
甘肅酒泉肅州53
tɕʰiən
陰上(1)
江蘇無錫324
tɕʰoŋ
上聲(1)
浙江溫州35
tɕʰɪn
陰上(1)
浙江湖州雙林53
kʰiŋ
上聲(5)
福建福州32 ((文))
福建廈門53
福建寧德福安42
福建寧德古田42
福建寧德柘榮51 (頃刻。)
陰平(10)
廣西梧州蒙山53
廣西北海55
廣西欽州55
廣西欽州靈山21
廣西貴港桂平55
廣西貴港南江44
廣西玉林北流55
廣西玉林博白55
廣西河池宜州53
廣西來賓武宣55
陰上(6)
福建泉州南安55
廣東肇慶封開52
廣西百色35
廣西崇左24
廣西崇左寧明35
廣西賀州九都話55
kʰin
上聲(3)
廣東廣州從化21
廣東深圳31
廣東東莞21
陰平(1)
廣西玉林北流55
陰上(1)
廣西南寧馬山31
kʰyn
上聲(1)
福建三明泰寧354
陰平(1)
江西撫州黎川22
kʰeŋ
上聲(3)
廣東深圳寶安11
廣東中山石岐213
澳門13
陰平(2)
廣西玉林博白44
廣東雲浮55
陰上(11)
廣東韶關35
廣東珠海斗門55
廣東佛山35
廣東江門白沙45
廣東肇慶35
廣東雲浮羅定35
廣西南寧35
香港35
廣西柳州融水55
廣西玉林福綿33
廣西崇左扶綏33
陽上(1)
廣西梧州藤縣35
kʰyŋ
上聲(2)
福建莆田仙游32
廣西桂林朝陽23
kʰəŋ
上聲(1)
廣東惠州35
kʰioŋ
陰平(1)
江西上饒廣豐445
kʰɪŋ
陰上(1)
廣東廣州35
kʰɛŋ
上聲(1)
福建漳州漳浦53
陰平(1)
廣西柳州融水52
陰上(1)
廣東清遠連山55
kʰɐŋ
上聲(2)
廣東中山隆都24
廣東珠海前山13
陰平(1)
廣西南寧亭子41
kʰən
陰平(1)
廣東梅州五華44
陰上(2)
廣西百色那畢33
廣西百色田東33
kʰuəŋ
上聲(1)
香港新界35
陰平(1)
廣西南寧賓陽35
陰上(1)
廣東東莞35
kʰeiŋ
上聲(1)
福建南平建陽21
陽去(1)
福建南平建甌44
kʰuaŋ
陰上(2)
廣東汕頭53
廣東潮州53 (頃刻)
kʰiuŋ
陰平(1)
廣西賀州富川七都話52
kʰen
陰平(1)
廣東韶關新豐44
kʰien
上聲(1)
廣西柳州雒容52
kʰỹ
上聲(1)
福建三明將樂51 (單字讀,頃一尋地。)
kʰiaŋ
上聲(1)
福建三明將樂51
kʰaiŋ
陰去(1)
福建南平建甌33 ((白。~來))
kʰiɛŋ
陰上(1)
廣西貴港平南45
kʰiəŋ
陰上(1)
廣西桂林臨桂42
kʰĩ
陰平(1)
廣西賀州信都44
kʰiøu
陰平(1)
廣西賀州富川八都話52
tsʰ
tsʰiŋ
上聲(1)
福建福州32 ((~~光:濛濛亮))
tsʰin
陰平(1)
廣西桂林臨桂33
tsʰeŋ
陰上(1)
江蘇南通
tsʰəŋ
陰去(1)
江西贛州寧都31
tsʰuən
上聲(1)
貴州黔東南丹寨55 (老)
tsʰyiŋ
上聲(1)
廣西桂林灌陽55
tsʰyu
陰平(1)
湖南永州道縣54
tsʰɯn
陰上(1)
雲南文山富寧33
tʃʰ
tʃʰəŋ
上聲(2)
山東日照五蓮55
山東臨沂莒南55
tʃʰyɪŋ
陰上(1)
浙江麗水雲和53
cʰiŋ
上聲(1)
山東煙台3 (~刻、後~)
cʰiə̃
上聲(1)
江蘇連雲港贛榆24
tɕiŋ
上聲(1)
江蘇常州金壇323
tʰuan
上聲(1)
湖南婁底雙峰31
k
ken
陰上(1)
廣東佛山順德24
Notes 註
跬 傾 頃 跨 奎
《ABC上古漢語詞源詞典》認為:「跬」的半步義和「傾」「頃」的傾斜義同源。亦有認為「跬」和「跨」同源的觀點。「跬」的半步義和「奎」的胯部義同源
頃 𢺵 㩻 䰙 烓 哇 睨
劉鈞傑《同源字典補》認為:頃,頭不正、傾斜;𢺵,傾斜,向後傾斜;㩻,崎嶇,傾斜的樣子;䰙,三足釜,不正的形狀;烓,三隅竈;哇,淫邪的樂曲;睨,睥睨,斜視。這組字的「斜」義同源
傾 𨻺 廎 枒 *頃
《漢語同源詞大典》:傾:傾斜,不正;𨻺:山阜傾斜,不正;廎:小廳堂,處屋之邊側者,引申為傾斜、傾斜;枒:杈枒,樹枝。本組字皆有「傾斜」義。本組字讀音相近,該書認為是一組同源字。
傾 罄 *頃
《漢語同源詞大典》:傾:盡;罄:器中盡。本組字皆有「盡」義。本組字讀音相近,該書認為是一組同源字。
漢語多功能字庫
 略說: 從「匕」,從「頁」,表示頭不正。
16 字
 詳解: 從「匕」,從「頁」,表示頭不正。《說文》:「頭不正也。从匕从頁。」 段玉裁注:「匕,頭角而不正方,故頭不正從匕曰頃。引伸為凡傾仄不正之偁。今則『傾』行而『頃』廢。」

  「頃」可表示傾斜,同「傾」。《漢書‧王褒傳》:「是以聖王不遍窺望而視已明,不單頃耳而聽已聰。」

  「頃」可用作量詞,表示土地面積單位。《管子‧揆度》:「百乘為耕田萬頃,為戶萬戶,為開口十萬人,為當分者萬人,為輕車百乘,為馬四百匹。」

  「頃」還表示短時間。《荀子‧正論》:「譬之是猶以塼涂塞江海也,以焦僥而戴太山也,蹎跌碎折不待頃矣。」楊倞注:「頃,少頃也。」

  「頃」也指往昔。《漢書‧溝洫志》:「頃所以闊無大害者,以屯氏河通,兩川分流也。今屯氏河塞,靈鳴犢口又益不利,獨一川兼受數河之任,雖高增隄防,終不能泄。」339 字相關漢字: 匕,頁,傾

Relatives 相關字
Index in character sets 字符集索引
SetIDExtraG1 3974 简体: 顷 GKX 1399.05 康熙字典-GHZR 4642.04 汉语大字典-G通规 1058X -G古籍 08541 -HB1 B3BC -H常用 4499 -T1 6202 全字庫-T甲表 04538 異體字字典-T本土 6128 -J0 2602 -JMJ 028151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JMJ 028152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 IVS: E0102 J常用 0669 注: 2010追加 J表外 0246 注: 2010常用 K0 4481 -K敎育 0952 -KP0 4753 -V1 7578 -
讀音 Readings
kMandarin
qǐng
QING3 KUI3 QING1 (v4.0.1-6.0.0)
QING3 (v3.1.0-3.2.0)
QING3 KUI3 QING1 (v2.1.0-3.0.0)
kHanyuPinlu
qǐng(26)
qing3(26) (v4.0.1-6.2.0)
kHanyuPinyin
74355.050:qīng,qǐng,kuǐ
kCantonese
king2
KING2 (v2.1.0-4.0.1)
kJapanese
ケイ キョウ キ ころ このごろ しばらく
kJapaneseKun
KORO SHIBARAKU
kJapaneseOn
KEI KYOU KI
kKorean
KYENG KYU
kHangul
경:0E
(v5.0.0-10.0.0)
kVietnamese
khoảnh
kTang
kiuɛ̌ng
kDefinition
a moment; a measure of area equal to 100 mu or 6.7 hectares; to lean
moment; measure of land; to lean (v2.1.0-3.1.1)
來源 IRG Sources
kIRG_GSource
G1-476A
1-476A (v3.0.0-5.2.0)
kIRG_HSource
HB1-B3BC
kIRG_TSource
T1-5E22
1-5E22 (v3.0.0-5.2.0)
kIRG_JSource
J0-3A22
0-3A22 (v3.0.0-5.2.0)
kIRG_KSource
K0-4C71
0-4C71 (v3.0.0-5.2.0)
kIRG_KPSource
KP0-CFD5
kIRG_VSource
V1-6B6E
1-6B6E (v3.1.1-5.2.0)
3-4337 (v3.1.0)
1-4337 (v3.0.0)
kRSUnicode
181.2
kTotalStrokes
11
kIICore
ATJHKMP
2.1 (v4.1.0-6.3.0)
辭典索引 Dictionary Indices
kCowles
1978
kDaeJaweon
1915.110
kFennIndex
82.07 83.03
kGSR
0828a
kHanYu
74355.050
kIRGDaeJaweon
1915.110
kIRGDaiKanwaZiten
43338 (v3.0.0-15.0.0)
kIRGHanyuDaZidian
74355.050
kIRGKangXi
1399.050
kKangXi
1399.050
kKarlgren
398
kLau
1699
kMatthews
1160
kMeyerWempe
1170
kMorohashi
43338 43338:E0101
43338 (v2.1.0-15.0.0)
kNelson
0754
kSBGY
192.38 318.34
辭典資料 Dictionary-like Data
kCangjie
PMBC
kCihaiT
1475.101
kFenn
867E
kFourCornerCode
2178.6
kFrequency
5 (v3.2.0-15.1.0)
kHKGlyph
4496
kPhonetic
628
kUnihanCore2020
HJKMPT
其他碼位 Other Mappings
kBigFive
B3BC
kCCCII
216039
kCNS1986
1-5E22
kCNS1992
1-5E22
kEACC
216039
kGB1
3974
kJis0
2602
kJoyoKanji
2010
kKoreanEducationHanja
2007
kKPS0
CFD5 (v3.1.1-15.0.0)
kKSC0
4481 (v2.1.0-15.0.0)
kTaiwanTelegraph
7308
kXerox
261:254
部首餘筆 Radical-Stroke Counts
kRSAdobe_Japan1_6
C+2066+21.2.9 C+2066+181.9.2
kRSKangXi
181.2 (v2.1.0-15.0.0)
異體 Variants
kSimplifiedVariant
U+9877
kZVariant
U+9877 (v2.1.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