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𥄕
𥄕
⿱卝目
U+25115(Ext B)
目部4畫 共9畫
官話
mo4
日語
バツ
マチ
テツ
デチ
ベツ
メチ
集韻
明/末/入
定/屑開/入
明/屑開/入
Sources 各源例字
GKX-0802.16
T5-2A6A
JMJ-042205
KP1-5DA1
Old versions 舊版本
Evolution 字形演化
說文小篆
傳抄
汗簡
傳抄
古文四聲韻
傳抄
集篆古文韻海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
Origin 字源諸說
《說文解字》: 模結切目不正也。从𠁥从目。凡𥄕之屬皆从𥄕。萈从此。讀若末。
《字源》:会意 从二目,从𦫳(羊角)……构意不明《說文新證》:甲骨文金文戰國文字都沒有見到「𥄕」字。劉釗《古文字構形研究》以為「𥄕」為「眉」的分化字。此說頗有道理,但是「眉」上古音和「𥄕」稍有距離,不如把「𥄕」」看成是從「蔑」字分化出來的一個部件,也繼承了「蔑」的讀音。部分截取分化字,可歸入指事
Meaning 字義
mo4
(1)
目不正
Kinship diagram of variants 異體字圖譜
《說文解字》WFG
𥄕 001𥄕
《說文解字》
模結切目不正也。从𠁥从目。凡𥄕之屬皆从𥄕。萈从此。讀若末。 [徐鍇曰:「𠁥,角戾也。」]
《說文解字繫傳》
名噎反目不正也。從𦫳,從目。凡𥄕之屬,皆從𥄕。莧從此。讀若末。 [臣鍇曰:「𦫳,角戾也。此會意。」]
《說文解字注》
模結切目不正也。从𦫳目。 [𦫳者,外向之象。故爲不正。] 𥄕之屬皆从𥄕。讀若末。 [模結切。十五部。]
《康熙字典》
【午集中】【目字部】 【唐韻】莫撥切,音末。【說文】目不正也。从𠁥从目。【徐鍇曰】丫角戾也。
 又【廣韻】【集韻】𠀤徒結切,音垤。義同。
 又【集韻】莫結切,音蔑。義同。或書作𦭝
 【字彙】从𠁥,與从艸者不同。 說文(121)
Phonology 音韻
標準語 Official Languages
官話
mo4 [mɔ51] ㄇㄛˋ
日語
バツ [batsɨ] [漢]
マチ [matɕi] [呉]
テツ [tetsɨ] [漢]
デチ [detɕi] [呉]
ベツ [betsɨ] [漢]
メチ [metɕi] [呉]
韻書 Rime Books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釋義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
刊謬補缺切韻
1小韻莫割muɑt目不正。目不正。
集韻
1小韻莫葛muɑt說文目不正也說文目不正也
屑開4小韻徒結dɛt說文目不正也說文目不正也
屑開4小韻莫結mɛt目不正或書作𦭝目不正或書作𦭝
擬音方案:《廣韻》《切韻》《集韻》:邵榮芬(《禮部韻略》《增韻》《五音集韻》擬音為與《集韻》音韻地位對比得到),《洪武正韻》:小學堂資料,《古今韻會舉要》:竺家寧,《蒙古字韻》:江鍾偉,《音韻闡微》:林慶勛,《中原音韻》:寧繼福,《韻略易通》:張玉來,《中州音韻》:馬樂樂,《中華新韻》:依註音符號,《東國正韻》:申祐先,《戚林八音》:彭攻關,《分韻撮要》:劉鎮發
上古音 Reconstructed Old Chinese
董同龢
muât 祭部
周法高
mwat 月部
李方桂
mat 祭部
布之道諧聲域
MET
聲首
Relatives 相關字
Yixiezi 異寫字 (works in progress)
Index in character sets 字符集索引
SetIDExtraGKX 0802.16 康熙字典-GHZR 2644.09 汉语大字典-GZFY 406203 -T5 1074 全字庫-T丙表 08274 異體字字典-JMJ 042205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KP1 5DA1 -
讀音 Readings
kMandarin
kHanyuPinyin
42470.120:mò
kJapanese
バツ マチ テツ デチ ベツ メチ
來源 IRG Sources
kIRG_GSource
GKX-0802.16
KX080216 (v5.2.0)
KX (v3.1.0-5.1.0)
kIRG_TSource
T5-2A6A
5-2A6A (v3.1.0-5.2.0)
kIRG_JSource
JMJ-042205
kIRG_KPSource
KP1-5DA1
kRSUnicode
109.4
kTotalStrokes
9
辭典索引 Dictionary Indices
kHanYu
42470.120
kIRGHanyuDaZidian
42470.120
kIRGKangXi
0802.160
kKangXi
0802.160
kMorohashi
23186
其他碼位 Other Mappings
kKPS1
5DA1 (v3.1.1-15.0.0)
部首餘筆 Radical-Stroke Counts
kRSKangXi
109.4 (v3.2.0-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