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話
wei1
粵語
mei4
mei1
mei2
日語
ビ
ミ
韓語
미
越南
vi
廣韻
明/微合/平
集韻
微/微開/平
訓読
かすか(微か)
ひそかに(密かに)
Sources 各源例字
G0-4E22
HB1-B74C
T1-6372
J0-4879
K0-5A30
V1-546F
KP0-DBFB
Old versions 舊版本
IVD

00Ad

01Ad

02Ha

02Mo

03Ha

03Mo

04Ha

04Mo

05Mo
Evolution 字形演化
春秋
篆書
石鼓文
秦
簡帛
睡虎地
漢
簡帛
張家山
漢
說文小篆
唐
傳抄
唐代石刻篆文
宋
傳抄
汗簡
宋
傳抄
古文四聲韻
宋
傳抄
集篆古文韻海
宋
傳抄
古文四聲韻
漢
石經
熹平石經
唐
石經
開成石經
宋
印刷字體
廣韻
宋
印刷字體
增韻
明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清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
當代
標準字形
陸
當代
標準字形
港
當代
標準字形
台
當代
標準字形
日
當代
標準字形
韓
Origin 字源諸說
《說文解字》:
無非切
隱行也。从彳𣁋聲。《春秋傳》曰:「白公其徒微之。」
Meaning 字義
wei1
(1)
隐蔽;藏匿
(2)
秘密地;偷偷地
(3)
伺察;侦察
(4)
精妙;深奥profound 微妙
(5)
不明;昏暗
(6)
细;小minute, tiny, little 微小
(7)
少
(8)
日月亏缺
(9)
卑贱
(10)
衰微;衰落decline
(11)
中医脉象之一,指脉搏微小而软,似有若无
(12)
量词 1.古代极小的量度单位 一寸的百分之一,或一两的百万分之一 2.角度弧度的单位,一秒的六十分之一micro
(13)
离
(14)
无;没有
(15)
副词 1.表示程度,相当于“稍微”、“稍稍” 2.表示否定,相当于“非”、“不是”a little, slight
(16)
通「尾」(wei3) 交尾
→尾
wei3
(2)
鸟兽虫鱼交配mating (animals)
(17)
脚胫生湿疮
(18)
通「徽」(hui1) 善
→徽
hui1
(7)
美;善glorious 徽号
(19)
古诸侯国名 1.殷代畿内之封地 2.殷周时西南夷之国
(20)
姓
(壯)
壯字用同「𩇭」
→𩇭
(壯)
feiz 火
(喃)
vi 詞:tinh vi, vi rút 義:sophisticated, virus
Kinship diagram of variants 異體字圖譜
《說文解字》WFG
《說文解字》
無非切
隱行也。从彳𣁋聲。《春秋傳》曰:「白公其徒微之。」
《說文解字繫傳》
尾希反
隱行也。從彳𢼸聲。《春秋傳》曰:「白公其徒微之。」 [臣鍇曰:「隱於物而行也。曹植《洛神賦》曰:『微幽蘭之芳藹兮,步躊躇於山隅。』又《國語》曰:『晉公子駢脅,曹伯設微薄觀之也。』」]
《說文解字注》
無非切
隱行也。 [𢼸訓眇。微从彳,訓隱行。叚借通用微而𢼸不行。《邶風》。微我無酒。又假微爲非。] 从彳。𢼸聲。 [無非切。十五部。] 《春秋傳》曰:白公其徒微之。 [《左傳》哀十六年文。杜曰:微,匿也與《釋詁》匿微也互訓。皆言隱,不言行。𢼸之叚借字也。此偁傳說叚借。]
《康熙字典》
【寅集下】【彳字部】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無非切,音薇。【爾雅·釋詁】幽微也。【易·繫辭】知微知彰。【書·大禹謨】道心惟微。又【廣韻】微,妙也。【禮·禮運】德產之致也精微。
又【說文】隱行也。【史記·秦始皇紀】微行咸陽。
又【廣韻】細也。【孟子】乃孔子,則欲以微罪行。
又【玉篇】不明也。【詩·小雅】彼月而微,此日而微。
又【韻會】衰也。【詩·小雅】式微式微。【箋】微乎微者也。【史記·杞世家】杞小微。
又【韻會】賤也。【尚書序】虞舜側微。
又【爾雅·釋詁】匿微也。【註】微謂逃藏也。【左傳·哀十六年】白公奔山而縊,其徒微之。【註】微,匿也。
又【爾雅·釋詁】蔽,微也。【晉語】公子重耳過曹,曹共公聞其駢脅,諜其將浴,設微薄而觀之。【註】微,蔽也。
又殺也。【禮·檀弓】禮有微情者。【疏】微,殺也,言賢者喪親,必致滅性,故制使三日而食,哭踊有數,以殺其內情。
又伺察也。【前漢·郭解傳】使人微知賊處。【註】微,伺問之也。
又【爾雅·釋訓】骭瘍爲微。【註】骭,脚脛。瘍,瘡也。【詩·小雅】旣微且尰。
又【韻會】非也。【詩·邶風】微我無酒。
又【韻會】無也。【禮·檀弓】齊餓者,不食嗟來之食。曾子曰:微與。【註】微,猶無也。
又國名。【書·牧誓】微盧彭濮。【傳】微在巴蜀。
又【爾雅·釋山】未及上翠微。【疏】未及頂上,在旁陂陀之處,山氣靑縹色,故曰翠微也。
又紫微,太微,少微,𠀤星名。【晉書·天文志】紫微垣十五星在北斗。北一曰紫微,天帝之座也,天子之常居也。太微,天子庭也。五帝之座也,十二諸侯府也。少微,在太微西,士大夫之位也,明大而黃,則賢士舉也。
又三微。【後漢·章帝紀】春秋於春每月書王者,重三正,愼三微也。【註】三微者,三正之始,萬物皆微,物色不同,故王者取法焉。十一月,時陽氣始施於黃泉之下,色皆赤,赤者陽氣,故周爲天正,色尚赤。十二月,萬物始牙而色白,白者隂氣,故殷爲地正,色尚白。十三月,萬物莩甲而出,其色皆黑,人得加功展業,故夏爲人正,色尚黑。
又姓。【左傳·哀八年】微虎。【註】魯大夫。又微生,複姓。【論語】微生高。
考證:〔【書·舜典】虞舜側微。〕
謹按舜典無此文,係出書序。謹將書舜典改爲尚書序。 說文(121)
Phonology 音韻
標準語 Official Languages
官話
wei1 [uei55] ㄨㄟ
粵語
mei4 [mei1] 微細, 微笑, 微不足道, 微妙, 微乎其微, 微積分, 微弱, 微粒, 微波爐, 微米, 微生物, 微言大義, 微量, 微小, 微風, 微醺, 微縮, 微塵, 微血管, 微辭, 微末
mei1 [mei5]
mei2 [mei35]
日語
ビ [bi] [漢]
ミ [mi] [呉]
韓語
미 [mi]
越南
vi [vi33]
韻書 Rime Books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釋義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
廣韻
明微合
止攝微韻3等合口平微韻微小韻無非切miuəi妙也細也少也說文曰隱行也無非切八妙也細也少也說文曰隱行也無非切八
刊謬補缺切韻
明微合
止攝微韻3等合口平微韻微小韻無非切mĭwəi無非反。妙。逛俗作𢕄。五。無非反。妙。逛俗作𢕄。五。
集韻
微微開
止攝微韻3等開口平微韻微小韻無非切ɱiəi說文隱行也引春秋傳白公其徒微之亦姓或作行說文隱行也引春秋傳白公其徒微之亦姓或作行
禮部韻略
微微開
止攝微韻3等開口平微韻微小韻無非切ɱiəi無非切爾雅匿微也謂逃蔵左傳其徒微之是也釋云妙也少也細也説文隠行也無非切爾雅匿微也謂逃蔵左傳其徒微之是也釋云妙也少也細也説文隠行也
增韻
微微開
止攝微韻3等開口平微韻微小韻無非切ɱiəi無非切細也少也衰也眇也賤也隱也又太微少微星名又無也論語微管仲中从从一从几几音人轉作微俗作微今正無非切細也少也衰也眇也賤也隱也又太微少微星名又無也論語微管仲中从从一从几几音人轉作微俗作微今正
五音集韵
微微合
止攝微韻3等合口平微韻微母三等ɱiuəi無非切妙也細也少也說文曰𨼆行也十七無非切妙也細也少也說文曰𨼆行也十七
洪武正韻
微支齊
支韻開口平支韻微小韻無非切ɱie無非切細也少也衰也眇也賤也隱也又太微少微星名又無也論語微管仲中从从一从儿儿音人轉作微俗作㣲無非切細也少也衰也眇也賤也隱也又太微少微星名又無也論語微管仲中从从一从儿儿音人轉作微俗作㣲
古今韻會舉要
微羈平微韻羈韻微母ɱei無非切次商次濁音說文𨼆行从彳𣁋聲〇左傳曰白公其徒微之徐曰𨼆於物而行也漢武帝微行又細也少也衰也賤也又無也非也語微管仲詩微我無酒又太㣲少微星名又三微者三正之始萬物皆微又書名前藝文志左傳微鐸氏微師古曰微釋其微指又足瘡也詩既微且𡰁注骭瘍為微又姓集韻或作微〇毛氏曰微从𣁋說文从人攴豈省聲从山从一从●轉冩作微俗作●非無非切次商次濁音說文𨼆行从彳𣁋聲〇左傳曰白公其徒微之徐曰𨼆於物而行也漢武帝微行又細也少也衰也賤也又無也非也語微管仲詩微我無酒又太㣲少微星名又三微者三正之始萬物皆微又書名前藝文志左傳微鐸氏微師古曰微釋其微指又足瘡也詩既微且𡰁注骭瘍為微又姓集韻或作微〇毛氏曰微从𣁋說文从人攴豈省聲从山从一从●轉冩作微俗作●非
蒙古字韻
w ꡓi ꡞ平支韻wi()
音韻闡微
微支微齊泰灰合陽平微韻微小韻微母三等uei
中原音韻
微齊微合陽平齊微韻ʋui
韻略易通
無西微合陰平西微韻vui細也少也細也少也
中州音韻
微齊微合平聲齊微韻微小韻ɱui細也細也
中華新韻
ㄨㄟ 陰平微韻uei又讀又讀
ㄨㄟ 陽平微韻uei
東國正韻
ㅁ ㅣㅇ 平貲紫恣韻mi
戚林八音
蒙美 之箕 陽平之箕韻mi
分韻撮要
明 幾 陽平幾韻mi薄也又非也薄也又非也
擬音方案:《廣韻》《切韻》《集韻》:邵榮芬(《禮部韻略》《增韻》《五音集韻》擬音為與《集韻》音韻地位對比得到),《洪武正韻》:小學堂資料,《古今韻會舉要》:竺家寧,《蒙古字韻》:江鍾偉,《音韻闡微》:林慶勛,《中原音韻》:寧繼福,《韻略易通》:張玉來,《中州音韻》:馬樂樂,《中華新韻》:依註音符號,《東國正韻》:申祐先,《戚林八音》:彭攻關,《分韻撮要》:劉鎮發
韻部 Rime
西漢
脂
東漢
脂
魏
脂
晉
脂
宋北魏後期
脂微
北魏後期北齊
微
齊梁陳北周隋
微
上古音 Reconstructed Old Chinese
高本漢
mi̯wər
王力
mǐwəi 微部
董同龢
mjuə̆d 微部
周法高
mjiwər 微部
李方桂
mjəd 微部
鄭張尚芳
mɯl 微1部
白-沙
*məj
斯塔羅斯金上古前期
mǝj
斯塔羅斯金上古後期
mǝj
斯塔羅斯金西漢
mǝj
斯塔羅斯金東漢
mwǝj
許思萊上古
məi
許思萊東漢
mui
布之道諧聲域
MƏI
聲首𡵂
布之道擬音
məi
音節類型B
Dialects 方言
-
uei
陽平(39)
官北京35
官江蘇常州金壇35
官江蘇連雲港
官江蘇淮安漣水35 (~小,細~)
官安徽蕪湖55
官安徽安慶35
官安徽宿州碭山55
官山東煙台萊州42
官山東濰坊安丘42
官山東濰坊昌邑53
官山東濰坊臨朐42
官山東日照五蓮53
官山東臨沂沂水53
官山東濱州鄒平55
官山東菏澤單縣52
官湖北武漢213
官湖北宜昌12
官湖北襄陽襄樊52
官湖北黃岡紅安
官湖北天門13
官湖南常德213
官湖南郴州21
官湖南永州寧遠31
官湖南懷化會同31
官廣西桂林臨桂31
官重慶江津21
官四川成都21
官四川自貢31
官四川南充31
官四川雅安漢源31
官貴州貴陽21
官貴州黔東南丹寨53
官貴州黔東南黎平213
官雲南昆明31
官雲南昭通31
官陝西漢中漢臺42
官青海西寧24
湘湖南長沙13
湘廣西桂林灌陽33
上聲(11)
官安徽蚌埠24
官安徽宿州埇橋434
官山東煙台蓬萊214
官山東泰安寧陽55
官山東泰安55
官山東威海環翠213
官河南鄭州城關44
官河南平頂山新華55
官河南漯河召陵55
官河南信陽323
官河南駐馬店平輿33
陰平(3)
官北京55 (未註明異讀原因)
官安徽銅陵樅陽21
官四川涼山西昌33
ui
陽平(10)
官湖北荊門鍾祥31
吳浙江衢州開化341
吳安徽池州貴池35
客廣西玉林北流24
贛福建三明泰寧33
贛江西撫州黎川35
湘湖南婁底雙峰13
粵廣西柳州融水21
粵廣西河池宜州31
平廣西柳州融水21
上聲(1)
官山東煙台3
陰平(1)
吳安徽宣城寧國55
陽平乙(1)
贛江西南昌45
ue
陽平(3)
官江蘇南通
官安徽合肥55
官山東濟寧2 (又)
上聲(6)
官安徽淮南鳳台34
官安徽阜陽24
官安徽阜陽潁上35
官山東青島即墨3
官山東臨沂平邑3
官山東聊城3
陰平(2)
官山東濰坊壽光1
吳浙江嘉興51
uɐi
陽平(5)
官廣西柳州雒容21
客廣西南寧馬山213
粵廣西桂林臨桂21
粵廣西來賓武宣22
平廣西賀州富川七都話33
uəi
陽平(3)
官江蘇南京24
官江蘇揚州
湘湖南湘潭12
uɛi
陽平(2)
官湖南張家界大庸21
平廣西桂林朝陽22
yi
陽平(1)
閩福建三明沙縣31
uᴇi
陽平(1)
平雲南文山富寧31
m
mi
陽平(30)
吳江蘇蘇州24 (文,白)
閩福建福州53
閩福建寧德古田33
閩福建寧德柘榮21
閩廣東茂名電白11
閩廣東汕尾海豐55
閩廣東中山隆都33
客廣東廣州從化35
客廣東韶關南雄21
客廣東韶關新豐24
客廣東深圳11
客廣東惠州11
客廣東梅州梅縣11
客廣東梅州五華13
客廣東東莞11
客廣西玉林博白23
粵廣東珠海前山21
粵廣東清遠連山21
粵廣東中山石岐51
粵廣西南寧21
粵廣西梧州蒙山21
粵廣西欽州21
粵廣西貴港桂平21
粵廣西玉林北流32
粵廣西百色52
粵廣西崇左寧明21
粵香港大埔泰亨21
平廣西南寧亭子21
平廣西梧州藤縣212
平廣西玉林福綿31
陰平(1)
吳浙江麗水雲和324
陽去(1)
閩廣東中山隆都31 (文讀,白讀。)
陰去(1)
閩福建南平建甌33
mei
陽平(16)
閩福建寧德福安22
粵廣東廣州21
粵廣東韶關21
粵廣東佛山42
粵廣東佛山順德42
粵廣東江門白沙22
粵廣東肇慶21
粵廣東清遠21
粵廣東雲浮21
粵廣東雲浮羅定21
粵廣西崇左31
粵香港21
粵香港新界21
粵澳門21
平廣東韶關21
平廣東清遠保安25
mui
陽平(2)
閩廣東揭陽55
粵廣西欽州靈山53 (印刷誤為52,此地陽平應為53。)
上聲(1)
閩海南海口213 (白)
mɐi
陽平(6)
粵廣東深圳寶安21
粵廣東肇慶封開24
粵廣東東莞21
粵廣西北海21
粵廣西貴港南江22
粵廣西玉林博白232
məi
陽平(1)
平廣東佛山西岸24
mai
陽平(1)
粵廣西賀州信都24
muĩ
陽平(1)
閩廣東汕頭55
ma
陽平(1)
平湖南永州道縣31
muã
陽平(1)
平廣西賀州富川八都話21
mɛi
陽平(1)
平廣西賀州九都話213
møi
陽平(1)
平廣西崇左扶綏21
v
vi
陽平(15)
官江蘇徐州45
官山東日照東港42
官山東臨沂莒南42
官陝西西安24
官陝西寶雞53
吳上海浦東新區324
吳江蘇常州213
吳江蘇泰州靖江223
吳浙江杭州213
吳浙江寧波113
吳浙江寧波餘姚113
吳浙江紹興231
吳浙江衢州龍游21
吳浙江台州仙居312
閩海南澄邁42 (白笑微)
上聲(7)
官河北邯鄲大名55
官河北邯鄲魏縣55
官河南洛陽53
官河南新鄉長垣55
官河南商丘梁園55
官河南商丘睢縣55
官河南周口淮陽55
陰平(2)
吳江蘇蘇州44
閩福建三明將樂55
陽去(3)
吳上海13
吳江蘇無錫213 (無錫方言無陽平調,古陽平調的字併入陽去調。)
吳江蘇無錫江陰223 (江陰方言無陽平調,古陽平調的字併入陽去調。)
vei
陽平(8)
官山東淄博博山3
官雲南紅河蒙自53 (~小)
官雲南大理31
官陝西咸陽三原35
官陝西延安寶塔24
吳浙江溫州31
吳安徽宣城宣州13
閩海南東方21
上聲(3)
官山東濟南55
官山東東營利津
官山東德州3
陰平(11)
官山東德州1
官雲南紅河蒙自44 (~笑)
官甘肅蘭州53
官甘肅武威民勤44
官甘肅張掖山丹24
官甘肅酒泉肅州55
官甘肅酒泉敦煌24
官甘肅臨夏243
官寧夏銀川1
官新疆烏魯木齊44
官新疆昌吉吉木薩爾44
平聲(2)
官新疆吐魯番214
晉山西太原11
vui
陽平(2)
閩海南澄邁42 (文)
閩海南昌江21
vəi
陽平(1)
官江蘇泰州45
vɔi
陽平(2)
閩海南海口21 (文微弱)
閩海南定安31
ve
陽平(1)
吳安徽黃山甘棠213
上聲(1)
官山東濱州博興44
vai
陽平(1)
閩海南澄邁42 (白)
veɪ
陰平(1)
官青海海東循化13
viɿ
陽平(1)
吳浙江湖州雙林113
voe
陰平(1)
閩海南三亞33
voi
陽平(1)
閩海南樂東211
vuɯ
平聲(1)
平湖南永州寧遠35
b
bi
陽平(7)
閩福建廈門35 ((文))
閩福建泉州南安24
閩福建漳州漳浦213
閩廣東湛江雷州11
閩廣西貴港平南12
客香港沙田21
湘湖南永州33
陰平(1)
閩福建廈門55 ((1。笑~~))
bui
陽平(2)
閩海南瓊海22
閩海南陵水11
陰平(1)
閩福建廈門55 ((白2))
f
fi
陽平(2)
吳福建南平浦城213
吳江西上饒廣豐341
陰平(1)
客廣東梅州五華44
fui
陽平(1)
粵廣西百色那畢31
fəi
陽平(1)
粵廣西南寧賓陽213
ʋ
ʋei
陽平(3)
官江蘇連雲港贛榆54
官山東濟南章丘55
官新疆巴音郭楞焉耆24
陰平(1)
官新疆哈密55
ᵐb
ᵐbei
陽平(1)
粵廣東珠海斗門22
ᵐbui
陽平(1)
閩海南萬寧22 (白)
ᵐbɔi
陽平(1)
閩海南萬寧22 (文)
x
xi
陽平(1)
吳浙江金華玉山24
xuei
陽平(1)
官四川達州達縣31
ɦ
ɦuei
陽平(1)
吳江蘇鎮江丹陽31
p
pi
陽平(1)
閩福建莆田仙游24
Notes 註
非 匪 微
三字均為微部,「非匪」古音同為幫母,「微」字古音在明部,幫明旁紐。三字都可用作否定副詞。同源。
尾 微 䊊 𥹹
《漢語變調構詞考辨》:尾:尾巴、末尾,讀上聲;微:幽微,隱蔽,不明顯,讀平聲;䊊、𥹹:粥,讀去聲
微 惟
《ABC上古漢語詞源詞典》認為:「微」的非義是「惟」的是義加上m前綴
微 靡
《ABC上古漢語詞源詞典》認為:兩者的「小」義同源
䊊 䜸 微 *尾
《漢語同源詞大典》:䊊:粥,米碎爛;䜸:碎豆秆;微:微小、細碎。本組字皆有「細碎」義。本組字讀音相近,該書認為是一組同源字。
糜 麼 塺 微 *麻
《漢語同源詞大典》:糜:稠粥,引申為碎爛、碎小;麼:細小;塺:塵土,土之碎小者;微:微小。本組字皆有「小」義。本組字讀音相近,該書認為是一組同源字。
㵟 䉠 覹 緜 *微
《漢語同源詞大典》:㵟:小雨;䉠:竹之細小者;覹:窺視;緜:絲綿。本組字皆有「小」義。本組字讀音相近,該書認為是一組同源字。
𥽘 懱 蠛 鱴 䩏 微 *蔑
《漢語同源詞大典》:𥽘:穀物粉末,細碎微小之物;懱:蔑視,小看他人;蠛:小蟲;鱴:薄而小之魚;䩏:面小;微:微小。本組字皆有「小」義。本組字讀音相近,該書認為是一組同源字。
漢語多功能字庫
略說: 「微」字甲骨文作「𡵂」,從「人」從羽飾(以◎表示),象人頭戴羽飾之形,本義是美麗。「𡵂」、「美」是一字之分化(何琳儀)。後借來表示微小。68 字
詳解: 「微」字甲骨文作「𡵂」,象人頭戴裝飾物,以示華麗之意。「𡵂」、「美」是一字之分化,皆象頭戴飾物的人,「美」是正面人形,「𡵂」是側面人形(何琳儀)。而微小義是假借而來。《說文》:「𢼸,妙也。从人从攴,豈省聲。」段玉裁改「妙」為「眇」,注云:「眇者,小也。引伸為凡細之偁。」金文加從「攵」作「𢼸」,戰國文字加從「彳」,成為「微」字。「彳」象道路之形,許慎認為加從「彳」的「微」表示隱蔽出行。《說文》:「𢕧(微),隱行也。从彳,𢼸聲。《春秋傳》曰:『白公其徒微之。』」
一說◎象長髮,人髮細微,由此而得微小義。高鴻縉認為「𢼸」加從「攵」,象手持物擊斷髮,髮既細小,以物斷之則更微。張日昇、陳初生認為加從「攴」象人梳理頭髮,髮經梳理則美,故有美妙意,是「媺」的初文。姑備二說。戰國竹簡美麗的「美」多寫作「媺」。
甲骨文用作地名、國名、人名。金文讀為「美」,召卣:「髮𢼸(美)」,表示毛髮美麗。又用作國名,史牆盤:「青幽高且(祖),才(在)𢼸(微)霝處。」銘文記述史牆的高祖(遠祖)原居微國(李學勤)。又用作人名。
戰國竹簡表示微小,《睡虎地秦簡.為吏之道》簡5壹:「微密韱(纖)察」,指微小隱密的事情都細緻明察。又表示隱微,「民微」即「民隱」,意為民眾之苦痛,《郭店簡.六德》簡38:「君子不帝(啻)明乎民𢼸(微)而已」。簡文說君子不僅了解民眾之疾苦(劉釗)。又讀為「美」,《上博竹書五.季庚子問於孔子》簡13-14:「𢼸(美)言」。《上博竹書五.季庚子問於孔子》簡19:「民之播𢼸(美)弃亞(惡)如歸」。意謂人民傳揚美名,捨棄惡行,就好像回家一樣(形容不假思索便為之)。
漢帛書表示微細,《馬王堆帛書.老子甲本》第85行:「柔弱微細」。《馬王堆帛書.老子甲本》第115-116行:「視之而弗見,名之曰微。聽之而弗聞,名之曰希。」意謂看它看不見,名叫「微」,聽它聽不到,名叫「希」。791 字相關漢字: 𡵂,人,美,妙,眇,攵,𢼸,彳,攴,媺,希
Relatives 相關字
Index in character sets 字符集索引
SetIDExtraG0
4602
-G1
4602
-G7
13.丿.65
-GT
1792
-GKX
0370.12
康熙字典-GHZR
0900.05
汉语大字典-GZFY
661902
-GZJW
118211
-GZ
feiz.0.16
-G通规
2965
-G常用
常.13.94
-G京族
vi1.2.0
-G京族
hiu1.0.0
-G古籍
10608
-HB1
B74C
-H常用
1287
-T1
6782
全字庫-TD
0664
全字庫-TD
2631
全字庫-TD
4331
全字庫-T甲表
01300
異體字字典-T本土
1646
-J0
4089
-JMJ
011342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
IVS: E0105
JMJ
011343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JMJ
011344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
IVS: E0104
JMJ
011345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
IVS: E0103
J常用
1707
-K0
5816
-K敎育
1201
-K法院
F0627
-KP0
5991
-V1
5279
-SAT
04800
-
讀音 Readings
kMandarin
wēi
WEI1 WEI2
(v4.0.1-6.0.0)
WEI1
(v3.1.0-3.2.0)
WEI1 WEI2
(v2.1.0-3.0.0)
kHanyuPinlu
wēi(511)
wei1(511)
(v4.0.1-6.2.0)
kTGHZ2013
381.100:wēi
kHanyuPinyin
20837.100:wēi
kXHC1983
1191.090:wēi
1191.090:wēi
(v5.1.0)
kCantonese
mei4
MEI4
(v2.1.0-4.0.1)
kJapanese
ビ かすか ひそかに
kJapaneseKun
KASUKA NAI
kJapaneseOn
BI
kKorean
MI
kHangul
미:0E
미
(v5.0.0-10.0.0)
kVietnamese
vi
kTang
*miəi
kDefinition
small, prefix micro-, trifling
來源 IRG Sources
kIRG_GSource
G0-4E22
0-4E22
(v3.0.0-5.2.0)
kIRG_HSource
HB1-B74C
kIRG_TSource
T1-6372
1-6372
(v3.0.0-5.2.0)
kIRG_JSource
J0-4879
0-4879
(v3.0.0-5.2.0)
kIRG_KSource
K0-5A30
0-5A30
(v3.0.0-5.2.0)
kIRG_KPSource
KP0-DBFB
kIRG_VSource
V1-546F
1-546F
(v3.1.1-5.2.0)
3-2B78
(v3.1.0)
1-2B78
(v3.0.0)
kRSUnicode
60.10
kTotalStrokes
13
kIICore
AGTJHKMP
2.1
(v4.1.0-6.3.0)
辭典索引 Dictionary Indices
kCowles
2656
kDaeJaweon
0696.150
kFennIndex
596.02
kGSR
0584d
kHanYu
20837.100
kIRGDaeJaweon
0696.150
kIRGDaiKanwaZiten
10203
(v3.0.0-15.0.0)
kIRGHanyuDaZidian
20837.100
kIRGKangXi
0370.120
kKangXi
0370.120
kLau
2124
kMatthews
7061
kMeyerWempe
1805
kMorohashi
10203:E0105
10203
(v2.1.0-15.0.0)
kNelson
1631
kSBGY
063.30
辭典資料 Dictionary-like Data
kCangjie
HOUUK
kCihaiT
517.204
kFenn
550B
kFourCornerCode
2824.0
kFrequency
3
(v3.2.0-15.1.0)
kGradeLevel
2
kHKGlyph
1286
kPhonetic
888
kUnihanCore2020
GHJKMPT
其他碼位 Other Mappings
kBigFive
B74C
kCCCII
213D73
kCNS1986
1-6372
kCNS1992
1-6372
kEACC
213D73
kGB0
4602
kGB1
4602
kJis0
4089
kJoyoKanji
2010
kKoreanEducationHanja
2007
kKPS0
DBFB
(v3.1.1-15.0.0)
kKSC0
5816
(v2.1.0-15.0.0)
kMainlandTelegraph
1792
kTaiwanTelegraph
1792
kTGH
2013:2965
kXerox
245:171
部首餘筆 Radical-Stroke Counts
kRSAdobe_Japan1_6
C+3469+60.3.10 V+13992+60.3.10
kRSKangXi
60.10
(v2.1.0-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