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話
shi4
粵語
si6
si2
日語
シ
ジ
韓語
시
越南
thị
廣韻
常/脂開/上
常/脂開/去
集韻
常/脂開/上
常/脂開/去
訓読
みる(見る)
Sources 各源例字
G1-4A53
HB1-B5F8
T1-617E
J0-3B6B
K0-634A
V1-6669
KP0-E5B1
Old versions 舊版本
IVD

00Ad

01Ad

02Ha

02Mo

03Ha

03Mo
視 (U+FA61)
J3-7B79
視 (U+FAB8)
KP1-74D4
Evolution 字形演化
楚(戰國)
簡帛
上博
秦
簡帛
睡虎地
秦
簡帛
嶽麓書院
秦
簡帛
關沮
秦
簡帛
里耶
秦
隸書
睡虎地簡牘
漢
簡帛
張家山
漢
隸書
漢
說文小篆
唐
傳抄
唐代石刻篆文
宋
傳抄
集篆古文韻海
漢
石經
熹平石經
唐
石經
開成石經
宋
印刷字體
廣韻
宋
印刷字體
增韻
明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清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
當代
標準字形
陸
當代
標準字形
港
當代
標準字形
台
當代
標準字形
日
當代
標準字形
韓
Calligraphy 後世書法
Origin 字源諸說
《說文解字》:
神至切
瞻也。从見、示。
古文視。
亦古文視。
Meaning 字義
shi4
(1)
看to look at, to view
(2)
观察;考察to inspect 视察
(3)
看待,对待to look upon, to treat 重视
(4)
照顾,照看
(5)
效法
(6)
比照,比较to compare
(7)
治理,处理to deal
(8)
接纳
(9)
周代诸侯使卿用大礼代为谒见天子
(10)
教导
(11)
活,生存to live
(12)
通「示」 以事或物示人;表示
→示
shi4
(2)
泛指把事物摆出来或指出来使人知道 如:示范;示众;展示;出示to show
(13)
通「指」(zhi3) 发令
→指
zhi3
(6)
指示;指点to instruct
(14)
水名 即「涀」水,在河南省叶县西
→涀
xian4
(1)
古水名 1.在陕西省高陵县境 今未详 2.出河南省叶县 今未详
(15)
姓
(喃)
thị 詞:thị sát; giám thị 義:inspection; proctor
Kinship diagram of variants 異體字圖譜
《說文解字》WFG
《說文解字》
神至切
瞻也。从見、示。
古文視。
亦古文視。
《說文解字繫傳》
善旨反
瞻也。從見、示聲。
古文視。
亦古文視。 [臣鍇曰:「此一字,古文以為視字,今則自為一字。葢古今之變,亦猶示古為祗字,今自音視。」]
《說文解字注》
神至切
瞻也。 [《目部》曰:瞻,臨視也。視不必皆臨。則瞻與視小別矣。渾言不別也。引伸之義,凡我所爲使人見之亦曰視。《士昏禮》。視諸衿鞶。注曰:視乃正字。今文作示。俗誤行之。《曲禮》。童子常視母誑。注曰:視今之示字。《小雅》。視民不恌。箋云:視古示字也。按此三注一也。古作視。漢人作示。是爲古今字。示下曰:天𠂹象見吉凶,所以示人也。許書當本作視人。以㬪韵爲訓。經淺人改之耳。] 从見。示聲。 [大徐無聲字。神至切。十五部。]
古文視。
亦古文視。 [此氐聲。與《目部》眂,氏聲迥別。氏聲古音在十五部。氏聲在十六部。自唐宋至今多亂之。眡見《周禮》。]
《康熙字典》
【酉集上】【見字部】 〔古文〕𥄙眡𥄚𥅭𥉙眎𤋇【集韻】時利切【韻會】是義切【正韻】時吏切,𠀤音嗜。【說文】瞻也。【博雅】明也。【易·履卦】視履考祥。【書·大甲】視遠惟明。又【字彙】看待也。【左傳·成三年】鄭賈人如晉,荀罃善視之。
又【博雅】效也。【書·大甲】視乃厥祖。【疏】言當法視其祖而行之。
又【小爾雅】比也。【左傳·襄二十七年】季武子使謂叔孫以公命,曰:視邾滕。【註】欲比小國。【禮·檀弓】公室視豐𥓓。【疏】言視者不正,相當比擬之辭也。
又猶納也。【禮·坊記】君子於有饋者弗能見,則不視其饋。【註】不視,猶不納也。
又猶敎也。【儀禮·鄕射禮】命釋獲者設中,遂視之。【註】視之,當敎之。
又【釋名】視,是也,察是非也。
又【禮·曲禮】兔曰明視。【疏】兔肥,則目開而視明也。
又【儀禮·士虞禮】明齊溲酒。【鄭註】明齊,當爲明視,兔腊也。
又【山海經】狄山有視肉。【註】聚肉,形如牛肝,有兩目也。食之無盡,尋復更生如故。
又山水名。【山海經】帝囷山東南五十里曰視山。【又】葴山,視水出焉。【註】或曰視宜爲瀙。瀙水今在南陽。
又人名。【陶潛·羣輔錄】伏羲六佐,其一曰視默,主災惡。
又姓,見【姓苑】。
又通作示。【詩·小雅】視民不恌。【箋】視,古示字。【前漢·高帝紀】視項羽無東意。【史記】作示。【師古註】漢書多以視爲示,古字通用。
又【廣韻】承矢切【集韻】【韻會】善旨切【正韻】善指切,𠀤嗜上聲。義同。
又【玉篇】看也。【書·洪範】五事,二曰視。【疏】視,常止反。
又【詩·小雅】小人所視。叶上矢履。 史記(-86)
Phonology 音韻
標準語 Official Languages
官話
shi4 [ʂɿ51] ㄕˋ
粵語
si6 [siː2] 視覺, 視力, 電視, 漠視, 忽視, 怒目而視, 虎視眈眈
si2 [siː35]
日語
シ [ɕi] [漢]
ジ [ʑi] [呉]
韓語
시 [si]
越南
thị [tʰi3ˀ2ʔ]
韻書 Rime Books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釋義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
廣韻
常脂開
止攝脂韻3等開口上旨韻視小韻承矢切dʑiɪ比也瞻也效也承矢切三眡比也瞻也效也承矢切三眡
常脂開
止攝脂韻3等開口去至韻嗜小韻常利切dʑiɪ看視又音是眎[眂/眡]看視又音是眎[眂/眡]
刊謬補缺切韻
常脂開
止攝脂韻3等開口上旨韻視小韻承旨切ʑi承𣅀反。望見。一。承𣅀反。望見。一。
常脂開
止攝脂韻3等開口去至韻嗜小韻常利切ʑi比。又祟至反。亦作視。比。又祟至反。亦作視。
集韻
常脂開
止攝脂韻3等開口上旨韻視小韻善旨切dʑiɪ膽也比也或作眎眡古作𥄙膽也比也或作眎眡古作𥄙
常脂開
止攝脂韻3等開口去至韻嗜小韻時利切dʑiɪ說文瞻也古作眎𥉙𥅭說文瞻也古作眎𥉙𥅭
禮部韻略
常脂開
止攝脂韻3等開口上旨韻視小韻善旨切dʑiɪ善旨切瞻也亦作眂眎又時利切見至字韻新制許與至字韻内視字通押善旨切瞻也亦作眂眎又時利切見至字韻新制許與至字韻内視字通押
常脂開
止攝脂韻3等開口去至韻嗜小韻時利切dʑiɪ瞻也亦作眎眡又善旨切見旨字韻新制許與旨字韻内視字通押瞻也亦作眎眡又善旨切見旨字韻新制許與旨字韻内視字通押
增韻
常脂開
止攝脂韻3等開口上旨韻視小韻善指切dʑiɪ善指切觀視又比也效也亦作_眎又至韻元祐新制許通押俗作視善指切觀視又比也效也亦作_眎又至韻元祐新制許通押俗作視
常脂開
止攝脂韻3等開口去至韻嗜小韻時利切dʑiɪ瞻也比也效也俗作視亦作眎眂説文作眂曲禮幼子常視母誑注視古示字漢祖視項羽無東意師古曰漢書多以視為示古字通用鹿鳴詩視民不恌注古示字孔子詩解曰古字以目視物以物示人同作視後世目視物為示旁見示人物作單示字然則示人物泛用只作示若引經史常視母誑視民不恌視項羽無東意之類則可通用仍不作工聲用唯視聽之視有上去二音元祐新制許㫖至二韻通押臣案論語孟子視字竝無音毛詩視聽字亦無音禮記前後皆無音唯曲禮視瞻毋回有上去二音尚書前後皆無音惟洪範三曰視音上聲同此字義自相扺捂如此若如孫諤所請有獨音者只从獨音押用却成拘攣故凡字同義同者不問有音無音一音二音三音四音竝合通用臣已於逐字下箋釋及於去聲被字下申明又於上平聲九魚韻後令項陳乞許令通用今又明載釋文抵捂於此庶使有司考校不至疑惑瞻也比也效也俗作視亦作眎眂説文作眂曲禮幼子常視母誑注視古示字漢祖視項羽無東意師古曰漢書多以視為示古字通用鹿鳴詩視民不恌注古示字孔子詩解曰古字以目視物以物示人同作視後世目視物為示旁見示人物作單示字然則示人物泛用只作示若引經史常視母誑視民不恌視項羽無東意之類則可通用仍不作工聲用唯視聽之視有上去二音元祐新制許㫖至二韻通押臣案論語孟子視字竝無音毛詩視聽字亦無音禮記前後皆無音唯曲禮視瞻毋回有上去二音尚書前後皆無音惟洪範三曰視音上聲同此字義自相扺捂如此若如孫諤所請有獨音者只从獨音押用却成拘攣故凡字同義同者不問有音無音一音二音三音四音竝合通用臣已於逐字下箋釋及於去聲被字下申明又於上平聲九魚韻後令項陳乞許令通用今又明載釋文抵捂於此庶使有司考校不至疑惑
五音集韵
禪三脂支之開
止攝脂韻3等開口上旨韻禪母三等開dʑiɪ丞矢切比也瞻也效也三十七丞矢切比也瞻也效也三十七
禪三脂支之開
止攝脂韻3等開口去至韻禪母三等開dʑiɪ看視又音是看視又音是
洪武正韻
禪支齊
支韻開口上紙韻視小韻善指切ʒie善指切觀視也比也效也亦作善指切觀視也比也效也亦作
禪支齊
支韻開口去寘韻侍小韻時吏切ʒie瞻也比也效也俗作視亦作眎眡説文作眂示古字通用瞻也比也效也俗作視亦作眎眡説文作眂示古字通用
古今韻會舉要
禪羈上紙韻已韻禪母ʑei善旨切音與是同說文瞻也从見示聲廣韻又比也效也說文古作眎眡亦作眡又寘韻善旨切音與是同說文瞻也从見示聲廣韻又比也效也說文古作眎眡亦作眡又寘韻
禪羈去寘韻寄韻禪母ʑei瞻也注見紙韻善旨切上去二音通押〇棄經傳自陸氏定為釋文學者執以為據然於音切實有未辨有字同義同音同而援引數家反切者有字同義同而前後異音自相牴牾者如論語孟子視字並無音毛詩視聽字亦無音禮記前後皆無音唯曲禮視瞻母回有上去二音尚書前後皆無音唯洪範三曰視音上聲同此字義牴牾如此若如舊韻申明有獨音者只從獨音押用却成拘攣近𡻕毛氏於増韻內陳乞凡字同義同者不問有音無音二音三音或至數音並令通用今韻凡例己見前注兹又明載釋文牴牾之失學者可以無惑瞻也注見紙韻善旨切上去二音通押〇棄經傳自陸氏定為釋文學者執以為據然於音切實有未辨有字同義同音同而援引數家反切者有字同義同而前後異音自相牴牾者如論語孟子視字並無音毛詩視聽字亦無音禮記前後皆無音唯曲禮視瞻母回有上去二音尚書前後皆無音唯洪範三曰視音上聲同此字義牴牾如此若如舊韻申明有獨音者只從獨音押用却成拘攣近𡻕毛氏於増韻內陳乞凡字同義同者不問有音無音二音三音或至數音並令通用今韻凡例己見前注兹又明載釋文牴牾之失學者可以無惑
蒙古字韻
zh ꡚi ꡞ上支韻ʐi()
zh ꡚi ꡞ去支韻ʐi()
音韻闡微
禪支微齊泰灰齊上聲紙韻市小韻禪母三等ʃi
禪支微齊泰灰齊去聲寘韻侍小韻禪母三等ʃi
中原音韻
審支思開去聲支思韻ʂï
韻略易通
上支辭去聲支辭韻ʂɿ觀也觀也
中州音韻
審支思開去聲支思韻是小韻ʂï瞻也瞻也
中華新韻
ㄔ ㄭ 去支韻甲類tʂʰɿ眎眂並同眎眂並同
東國正韻
ㅆ ㅣㅇ 上貲紫恣韻zi
ㅆ ㅣㅇ 去貲紫恣韻zi
戚林八音
時授 之箕 陽去之箕韻si
分韻撮要
審 幾 陽去幾韻ʃi睹也睹也
擬音方案:《廣韻》《切韻》《集韻》:邵榮芬(《禮部韻略》《增韻》《五音集韻》擬音為與《集韻》音韻地位對比得到),《洪武正韻》:小學堂資料,《古今韻會舉要》:竺家寧,《蒙古字韻》:江鍾偉,《音韻闡微》:林慶勛,《中原音韻》:寧繼福,《韻略易通》:張玉來,《中州音韻》:馬樂樂,《中華新韻》:依註音符號,《東國正韻》:申祐先,《戚林八音》:彭攻關,《分韻撮要》:劉鎮發
韻部 Rime
西漢
脂
東漢
脂
魏
脂
晉
脂
宋北魏後期
脂微
齊梁陳北周隋
脂之
上古音 Reconstructed Old Chinese
高本漢
ȡi̯ər
王力
ʑǐei 脂部
董同龢
jjed 脂部
周法高
djier 脂部
李方桂
grjidx 脂部
grjidh 脂部
鄭張尚芳
ɡljilʔ 脂1部
ɡljils 脂1部
ɢljils 脂1部
白-沙
*gijʔ
*gijʔ-s
斯塔羅斯金上古前期
ghijʔ
斯塔羅斯金上古後期
ghij́
斯塔羅斯金西漢
ghjǝj́
斯塔羅斯金東漢
ghjǝj́
許思萊上古
giʔ
許思萊東漢
giᴮ
giᶜ
布之道諧聲域
TI
聲首示
KE
聲首示
布之道擬音
diʔ
dih
Dialects 方言
s
sɿ
去聲(68)
官江蘇南京44
官江蘇徐州42
官江蘇常州金壇44
官江蘇淮安漣水55
官江蘇揚州
官江蘇泰州33
官安徽蚌埠53
官安徽淮南鳳台51
官安徽銅陵樅陽33
官安徽阜陽53
官安徽阜陽潁上51
官安徽宿州碭山53
官山東煙台蓬萊42
官山東煙台5
官山東濟寧5
官山東泰安寧陽312
官山東菏澤單縣423
官河南鄭州城關41
官河南洛陽412
官河南漯河召陵31
官河南商丘睢縣312
官河南信陽312
官河南周口淮陽312
官河南駐馬店平輿53
官湖北武漢35
官湖北宜昌35
官湖北襄陽襄樊31
官湖北天門44
官湖南常德35
官湖南郴州213
官湖南永州寧遠24
官湖南湘西吉首24
官廣西柳州雒容24
官廣西桂林臨桂35
官重慶213
官四川成都213
官四川南充14
官四川達州達縣213
官四川雅安漢源13
官貴州貴陽13
官貴州遵義24
官貴州畢節5
官貴州黔東南丹寨13
官貴州黔東南黎平53
官雲南昭通212
官雲南紅河蒙自212
官雲南大理213
官陝西西安44
官陝西寶雞31
官陝西咸陽三原55
官陝西延安寶塔52
官陝西漢中漢臺312
官甘肅武威民勤31
官甘肅酒泉肅州213
官甘肅酒泉敦煌44
官青海西寧213
官新疆烏魯木齊213
官新疆吐魯番33
官新疆哈密213
官新疆昌吉吉木薩爾213
官新疆巴音郭楞焉耆213
晉山西太原45
客江西贛州南康53
客廣東韶關南雄42
客廣東梅州梅縣53
客廣西玉林博白42
贛江西南昌21
湘廣西桂林灌陽35
陽去(3)
平湖南永州道縣52
平廣西賀州富川七都話35
平廣西賀州九都話33
陰去(2)
官江蘇南通
平廣西桂林朝陽35
陽平(3)
官安徽蕪湖55
官山東煙台萊州42
官山東威海環翠33
陰平(2)
官江蘇常州金壇31
官山東聊城1
陰入(1)
平湖南永州寧遠13
陰上(1)
平廣西賀州富川八都話24
si
去聲(9)
閩福建泉州南安31
客廣東深圳42
客廣東東莞42
粵廣東珠海斗門31
粵廣東珠海前山33
粵廣東江門白沙31
粵廣東東莞32
粵廣東中山石岐33
粵香港新界32
陽去(19)
閩福建廈門22
閩福建漳州漳浦33
閩福建寧德古田324
閩福建寧德柘榮213
閩廣東潮州11
閩香港大埔32
客廣東韶關新豐31
客廣東惠州31
贛福建三明泰寧213
粵廣東韶關22
粵廣東深圳寶安32
粵廣東佛山順德21
粵廣東肇慶52
粵廣東清遠22
粵廣西南寧22
粵香港22
粵澳門22
平廣西百色田東22
平廣西崇左扶綏13
陰去(3)
閩海南海口35 (文视察)
閩海南東方35
閩海南澄邁35 (文)
陽平(3)
閩廣東中山隆都33
粵廣東雲浮21
粵廣東雲浮羅定21
陽上(2)
閩廣東汕頭35
閩廣東潮州35 (未註明異讀原因)
陰入(2)
閩福建南平建甌24
閩海南三亞35
陰入'(1)
閩海南昌江55
上聲(1)
客廣東廣州從化21
陰上(1)
平雲南文山富寧33
sɛi
陽去(1)
閩福建福州242 ((文))
陰去(1)
閩福建福州212 ((近~))
se
陽去(1)
閩福建寧德福安23
ʂ
ʂɿ
去聲(1)
官湖南張家界大庸24
陽去(1)
官湖南懷化會同33
陽平(1)
官山東青島即墨2 (又)
陰平(1)
官山東青島即墨1 (又)
ʂi
上聲(1)
客廣東梅州五華31
ʂʅ
去聲(45)
官北京51
官河北邯鄲大名213
官河北邯鄲魏縣312
官江蘇連雲港
官江蘇連雲港贛榆51
官安徽合肥53
官安徽淮北52
官安徽安慶41
官安徽宿州埇橋42
官安徽亳州蒙城53
官山東濟南21
官山東濟南章丘21
官山東淄博博山5
官山東棗莊嶧城42
官山東東營廣饒31
官山東東營利津
官山東濰坊安丘31
官山東濰坊昌邑31
官山東濰坊臨朐21
官山東濰坊壽光5
官山東泰安21
官山東日照東港21
官山東日照五蓮31
官山東臨沂莒南21
官山東臨沂平邑5
官山東臨沂沂水21
官山東德州5
官山東濱州鄒平31
官河南開封31
官河南平頂山新華41
官河南新鄉長垣213
官河南濮陽312
官河南許昌31
官河南南陽南召42
官河南商丘梁園41
官湖北荊門鍾祥214
官四川自貢14
官四川涼山西昌213
官雲南昆明212
官甘肅蘭州13
官甘肅張掖山丹31
官甘肅臨夏42
官青海海東循化53
官寧夏銀川5
客江西九江修水53
陽去(1)
官湖北黃岡紅安
陰去(2)
湘湖南長沙55
湘湖南湘潭55
入聲(1)
官山東東營利津 (又)
ʃ
ʃi
去聲(2)
客香港沙田53
粵香港大埔泰亨33
陽去(18)
閩福建三明將樂231
粵廣東廣州22
粵廣西柳州融水24
粵廣西梧州蒙山214
粵廣西北海22
粵廣西欽州22
粵廣西貴港桂平22
粵廣西貴港南江21
粵廣西玉林北流21
粵廣西玉林博白21
粵廣西百色那畢22
粵廣西賀州信都213
粵廣西河池宜州213
粵廣西來賓武宣21
粵廣西崇左22
粵廣西崇左寧明22
平廣東佛山西岸22
平廣東清遠保安11
陰去(5)
閩海南定安35 (文)
客廣西南寧馬山55
客廣西玉林北流53
粵廣東清遠連山35
粵廣西桂林臨桂33
ʃʅ
去聲(1)
官山東濱州博興21
ʃəi
陽上(1)
粵廣西南寧賓陽22
ʃui
陽去(1)
粵廣西欽州靈山33
z
zɿ
去聲(1)
湘湖南永州324
陽去(13)
吳上海13
吳江蘇無錫213
吳江蘇無錫江陰223
吳江蘇常州24
吳浙江杭州13
吳浙江溫州22
吳浙江嘉興223
吳浙江紹興22
吳浙江衢州開化212
吳浙江衢州開化212
吳浙江台州仙居22
吳浙江麗水雲和223
吳安徽黃山甘棠325
陽平(3)
吳浙江寧波113
吳浙江寧波餘姚113
吳浙江湖州雙林113
陽上(1)
吳浙江衢州龍游213
zʮ
陽去(1)
吳江蘇蘇州31
ɕ
ɕi
陽去(7)
客江西贛州寧都44
贛江西撫州黎川13
平廣西南寧亭子223
平廣西柳州融水134
平廣西桂林平樂35
平廣西梧州藤縣22
平廣西玉林福綿21 (陽去調在記音時記為21,實際音值近同22。)
陽上(1)
吳福建南平浦城54
t
ti
陰去(3)
閩海南海口35 (白电视)
閩海南定安35
閩海南澄邁35 (电视)
陰入'(3)
閩海南海口55 (白)
閩海南澄邁55 (视察)
閩海南陵水54
tiʔ
陰入(2)
閩海南瓊海5
閩海南樂東5
ɬ
ɬɿ
陽去(1)
粵廣西百色22
ɬi
陽去(2)
閩福建莆田仙游21
閩廣西貴港平南22
sz
szɿ
陽去(1)
吳江蘇鎮江丹陽113
陰去(1)
吳江蘇泰州靖江51 (靖江方言古全濁去聲多讀成陽去,但當碰到sz聲母時通常會讀成陰去。)
ɦz
ɦzɿ
去聲(1)
吳安徽宣城宣州53
陽去(1)
吳安徽池州貴池214
m
mɔ
陰平(2)
閩海南瓊海33 (视线)
閩海南萬寧44 (望)
-
ɔ
陰去(2)
閩海南東方35
閩海南定安35 (看)
zʱ
zʱɿ
陰去(1)
吳上海浦東新區35
hz
hzɿ
去聲(1)
吳安徽宣城寧國31
θ
θi
陰入'(1)
閩海南萬寧53
dz
dzɿ
陽去(1)
湘湖南婁底雙峰33
ts
tsi
陽去(1)
粵廣東肇慶封開21
Notes 註
視 视 *眎眡
「眎」也有同「示」等古义,现已不用。
視 示
兩字古韻同在脂部,「視」禪母,「示」船母,旁紐疊韻。「視」是看,「示」是使看,給看。二字同源。漢書多以「視」為「示」。
見 視 覩 睹 看
「視」是表示看的動作,一般是從近處看。「見」是表視覺行為的結果。「覩」「睹」是異體字,它們與「見」同義。「看」本是探望、看望的意思,魏晉以後才有現在的意義,並逐漸取代了「視」。
視 示
《漢語變調構詞考辨》:視:一般地看,讀上聲;示:示意、顯示,讀去聲
視 示 指 臣
《ABC上古漢語詞源詞典》認為:「視」的看向義、「示」的示意義、「指」的指示義同源。「臣」為替君王視察之人,與「視」同源
Relatives 相關字
Index in character sets 字符集索引
SetIDExtraG1
4251
简体: 视
GKX
1134.21
康熙字典-GHZR
3907.19
汉语大字典-GZJW
050821
-GZJW
155431
-G通规
1294X
-G京族
thi6.2.0
-G古籍
09376
-HB1
B5F8
-H常用
2878
-T1
6594
全字庫-T9
9419
全字庫-T甲表
03769
異體字字典-T本土
5153
-J0
2775
-J3
9189
注: FA61
JMJ
024230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JMJ
030296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J常用
0792
学年: 6
J常用
0792X
Compatibility: FA61
J人名
二..0066
新字體: 視
Compatibility: FA61
K0
6742
-K敎育
0444
-K法院
F0A8E
-KP0
6917
-KP1
74D4
Compatibility: FAB8
V1
7073
-
讀音 Readings
kMandarin
shì
SHI4
(v4.0.1-6.0.0)
SHI4 SI4
(v3.1.0-3.2.0)
SHI4
(v2.1.0-3.0.0)
kHanyuPinlu
shì(409) shi(12)
shi4(409) shi5(12)
(v4.1.0-6.2.0)
shi4(409), shi5(12)
(v4.0.1)
kHanyuPinyin
63665.190:shì
kCantonese
si6
SI6
(v2.1.0-4.0.1)
kJapanese
シ ジ みる
kJapaneseKun
MIRU
kJapaneseOn
SHI
kKorean
SI
kHangul
시:0E
시
(v5.0.0-10.0.0)
kVietnamese
thị
kTang
*zhǐ zhì
*zhǐ zhì
(v4.1.0-5.1.0)
kDefinition
look at, inspect, observe, see
來源 IRG Sources
kIRG_GSource
G1-4A53
1-4A53
(v3.0.0-5.2.0)
kIRG_HSource
HB1-B5F8
kIRG_TSource
T1-617E
1-617E
(v3.0.0-5.2.0)
kIRG_JSource
J0-3B6B
0-3B6B
(v3.0.0-5.2.0)
kIRG_KSource
K0-634A
0-634A
(v3.0.0-5.2.0)
kIRG_KPSource
KP0-E5B1
kIRG_VSource
V1-6669
1-6669
(v3.1.1-5.2.0)
3-3E2D
(v3.1.0)
1-3E2D
(v3.0.0)
kRSUnicode
113.7 147.5
113.7
(v4.0.1-15.0.0)
147.4
(v2.1.0-3.2.0)
kTotalStrokes
11
kIICore
ATJHKMP
2.1
(v4.1.0-6.3.0)
辭典索引 Dictionary Indices
kCowles
3911
kDaeJaweon
0000.000
(v2.1.0-3.0.0)
kFennIndex
455.06
kGSR
0553h
kHanYu
63665.190
kIRGDaiKanwaZiten
34827'
(v3.0.0-15.0.0)
kIRGHanyuDaZidian
63665.190
kIRGKangXi
1134.210
kKangXi
1134.210
kLau
2771
kMatthews
5789
kMeyerWempe
2693
kMorohashi
34827' 34836:FE00 34827':E0102 34836:E0103
34827'
(v2.1.0-15.0.0)
kNelson
3248
kSBGY
247.13 352.34
辭典資料 Dictionary-like Data
kCangjie
IFBUU
kFenn
514D
kFourCornerCode
3621.0
kFrequency
2
(v3.2.0-15.1.0)
kGradeLevel
3
kHKGlyph
2876
kPhonetic
1180
kUnihanCore2020
HJKMPT
其他碼位 Other Mappings
kBigFive
B5F8
kCCCII
21582B
kCNS1986
1-617E
kCNS1992
1-617E
kEACC
21582B
kGB1
4251
kJis0
2775
kJoyoKanji
2010
kKoreanEducationHanja
2007
kKPS0
E5B1
(v3.1.1-15.0.0)
kKSC0
6742
(v2.1.0-15.0.0)
kTaiwanTelegraph
6018
kXerox
245:060
部首餘筆 Radical-Stroke Counts
kRSAdobe_Japan1_6
C+2233+113.4.7 C+2233+147.7.4
kRSKangXi
147.4
(v2.1.0-15.0.0)
異體 Variants
kSemanticVariant
U+770E<kMatthews
kSimplifiedVariant
U+89C6
kZVariant
U+89C6
(v2.1.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