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話
xun4
粵語
seon3
日語
シン
ジン
シュン
韓語
신
越南
tấn
廣韻
心/真開/去
集韻
心/諄開/去
心/脂合/去
心/諄合/去
訓読
きく(聞く)
たずねる(尋ねる)
たより(便り)
とう(訪う)
Sources 各源例字
G1-5136
HB1-B054
T1-5839
J0-3F56
K0-6372
V2-8F7D
KP0-E5D9
Old versions 舊版本
IVD

00Ad

01Ad

02Ad

03Ha

03Mo

04Ha

04Mo
Evolution 字形演化
商
甲骨文
賓組
(異構)
商
甲骨文
出組
(異構)
秦
簡帛
睡虎地
漢
簡帛
張家山
漢
說文小篆
宋
傳抄
集篆古文韻海
唐
石經
開成石經
宋
印刷字體
廣韻
宋
印刷字體
增韻
明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清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
當代
標準字形
陸
當代
標準字形
港
當代
標準字形
台
Origin 字源諸說
《說文解字》:
思晉切
問也。从言卂聲。
古文訊从卥。
Meaning 字義
xun4
(1)
询问to interrogate 审讯
(2)
问候
(3)
告诉
(4)
责问;指责
(5)
审问 如:审讯;传讯
(6)
书信;音信;消息 如:音讯;电讯information, message
(7)
西周时对俘虏的称谓
(8)
乱辞 辞赋篇末总括全篇要旨的一段
(9)
证实
(10)
通「迅」 振奋;迅疾
→迅
xun4
(1)
疾速fast 迅速 迅雷不及掩耳
(喃)
tấn 詞:tra tấn, thông tấn xã 義:to torture, news agency
Kinship diagram of variants 異體字圖譜
《說文解字》WFG
《說文解字》
思晉切
問也。从言卂聲。
古文訊从卥。
《說文解字繫傳》
思震反
問也。從言卂聲。
古文訊從卥。
《說文解字注》
思晉切
問也。 [《釋言》曰:訊,言也。《小雅》。訊之占夢。毛曰:訊,問也。《鄭箋》執訊皆兼言問爲訓。] 从言。卂聲。 [思晉切。十二部。]
古文訊。从卥。 [卥古文西。西古音詵。與十二部冣近。]
《康熙字典》
【酉集上】【言字部】 〔古文〕𧨼訙𧫓䛜𠱖【唐韻】【集韻】【韻會】𠀤思晉切,音信。問也。【詩·小雅】召彼故老,訊之占夢。【傳】訊,問也。【公羊傳·僖十年】荀息曰:君嘗訊臣矣。【註】上問下曰訊。又【玉篇】辭也。【爾雅·釋言】言也。【郉疏】訊,問以言也。【詩·小雅】執訊獲醜。【傳】訊,辭也。【箋】言也。【疏】謂其有所知識,可與之爲言辭。
又【爾雅·釋詁】告也。【疏】訊者,告問也。【詩·𨻰風】夫也不良,歌以訊之。【傳】訊,告也。韓詩曰:諫也。
又讓也。【吳語】乃訊申胥。【註】告讓也。
又書問。【左傳·文十七年】鄭子家使執訊而與之書,以告趙宣子。【註】執訊,通訊問之官。【荀卿·雲賦】行遠疾速,而不可託訊者與。【註】訊,書問也。
又鞫罪。【周禮·秋官·小司𡨥】以三刺斷庶民獄訟之中,一曰訊羣臣,二曰訊羣吏,三曰訊萬民。【禮·王制】出征執有罪,反釋奠于學,以訊馘告。
又治也。【禮·樂記】訊疾以雅。【註】訊,亦治也。雅,樂器,奏此以治舞者之疾。
又【博雅】動也。【韻會小補】振訊,整理之義,見【左傳·隱四年孔疏】。
又通作誶。【詩·大雅】執訊連連。【箋】訊,言也。亦作誶。
又【史記·賈誼傳】訊曰已矣。【註】李奇曰:訊,告也。張晏曰:《離騷》丁寧亂辭也。索隱曰:重宣其意也。【漢書】作誶。
又通作迅。【禮·樂記】訊疾以雅。【註】奮訊也。【釋文】訊,本又作迅。
又【前漢·揚雄傳】猋駭雲訊。【師古註】訊,亦奮訊也。【文選】作迅。
又【集韻】須閏切,音濬。【說文】義同。
又【集韻】雖遂切,音隧。與譢同。問也,告也,讓也,諫也。亦通作誶。
又【詩·小雅】凡百君子,莫肯用訊。【朱傳】訊,音息悴切。叶上瘁下退。
又叶息七切,音悉。【左思·魏都賦】翩翩黃鳥,銜書來訊。人謀所尊,鬼謀所秩。李善讀。 說文(121)
Phonology 音韻
標準語 Official Languages
官話
xun4 [ɕyn51] ㄒㄩㄣˋ
粵語
seon3 [sɵn3] 訊息, 訊號, 審訊, 資訊
日語
シン [ɕiɴ] [呉漢]
ジン [ʑiɴ]
シュン [ɕɨɴ]
韓語
신 [sin]
越南
tấn [tə̆n35]
韻書 Rime Books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釋義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
廣韻
心真開
臻攝真韻3等開口去震韻信小韻息晋切sien問也吿也問也吿也
刊謬補缺切韻
心真開
臻攝真韻3等開口去震韻信小韻息晋切sǐĕn問(訊)。問(訊)。
集韻
心諄開
臻攝諄韻3等開口去稕韻信小韻思晉切sien說文問也古作𧨼(午𠧧)訙𠱖說文問也古作𧨼(午𠧧)訙𠱖
心脂合
止攝脂韻3等合口去至韻邃小韻雖遂切siuɪ告也問也或作訊通作誶告也問也或作訊通作誶
心諄合
臻攝諄韻3等合口去稕韻𡺲小韻須閏切siuen問也或作訙問也或作訙
禮部韻略
心諄開
臻攝諄韻3等開口去震韻信小韻思晋切sien問也亦作訙按荀子不可託訙書問也問也亦作訙按荀子不可託訙書問也
增韻
心諄開
臻攝諄韻3等開口去震韻信小韻思晋切sien問也告也亦作訊問也告也亦作訊
五音集韵
心脂支之合
止攝脂韻3等合口去至韻心母四等合siuɪ=譢:譲也諌也告也問也=譢:譲也諌也告也問也
心真臻諄開
臻攝真韻3等開口去震韻心母四等sien問也問也
心真臻諄合
臻攝真韻3等合口去稕韻心母四等siuen問也問也
洪武正韻
心真齊
真韻開口去震韻信小韻思晋切siən問也告也亦作訙問也告也亦作訙
古今韻會舉要
心巾去震韻靳韻心母siən說文問也从言卂聲廣韻又告也又詩執訊獲醜注詩詁云訊者敵人之長可訊問者醜衆也或作訙荀子雲賦行逺疾速而不可託訙者說文古作𧫓集韻亦作𠳱又作誶詩執訊連連注又作執誶詩歌以訊之釋文作誶音信說文問也从言卂聲廣韻又告也又詩執訊獲醜注詩詁云訊者敵人之長可訊問者醜衆也或作訙荀子雲賦行逺疾速而不可託訙者說文古作𧫓集韻亦作𠳱又作誶詩執訊連連注又作執誶詩歌以訊之釋文作誶音信
蒙古字韻
s ꡛin ꡞꡋ去真韻sin()
音韻闡微
心寒删先元真文齊二去聲震韻信小韻心母四等sin
中原音韻
心真文齊去聲真文韻siən
韻略易通
雪真文齊舒去聲真文韻sin問訊問訊
中州音韻
心真文齊去聲真文韻信小韻siən問也問也
中華新韻
ㄒ ㄩㄣ 去痕韻甲類ɕyn
東國正韻
ㅅ ㅣㄴ 去根懇艮訖韻sin
戚林八音
時授 賓京 陰去賓京韻siŋ
分韻撮要
心 津 陰去津韻sɵn問也問也
擬音方案:《廣韻》《切韻》《集韻》:邵榮芬(《禮部韻略》《增韻》《五音集韻》擬音為與《集韻》音韻地位對比得到),《洪武正韻》:小學堂資料,《古今韻會舉要》:竺家寧,《蒙古字韻》:江鍾偉,《音韻闡微》:林慶勛,《中原音韻》:寧繼福,《韻略易通》:張玉來,《中州音韻》:馬樂樂,《中華新韻》:依註音符號,《東國正韻》:申祐先,《戚林八音》:彭攻關,《分韻撮要》:劉鎮發
韻部 Rime
晉
真
宋北魏後期
真諄臻
北魏後期北齊
真諄臻
上古音 Reconstructed Old Chinese
高本漢
si̯ĕn
王力
sǐen 真部
董同龢
sjen 真部
周法高
sjien 真部
李方桂
sjinh 真部
鄭張尚芳
sins 眞1部
白-沙
*[s]i[n]-s
斯塔羅斯金上古前期
sins
sǝns
sǝrs
斯塔羅斯金上古後期
sinh
斯塔羅斯金西漢
sjǝnh
斯塔羅斯金東漢
sjǝnh
許思萊上古
sins
許思萊東漢
sinᶜ
布之道諧聲域
SIŊ
聲首卂
布之道擬音
siŋh
Dialects 方言
ɕ
ɕin
去聲(26)
官安徽淮北52
官安徽銅陵樅陽33
官安徽安慶41
官安徽宿州碭山53
官山東臨沂平邑5
官山東聊城5
官山東菏澤單縣423
官河南開封31 (又)
官河南平頂山新華41 (又)
官河南濮陽312 (又)
官河南漯河召陵31 (又)
官河南周口淮陽312 (又)
官湖北武漢35
官湖北宜昌35
官湖北天門44
官湖南郴州213
官湖南永州寧遠24
官四川涼山西昌213
官貴州貴陽13
官貴州黔東南丹寨13
官貴州黔東南黎平53
官陝西寶雞31 (又)
官陝西漢中漢臺312
官甘肅蘭州13
官青海海東循化53
湘湖南永州324
陰去(4)
官湖北黃岡紅安
官湖南懷化會同45
吳浙江杭州445
客江西贛州寧都31
ɕyn
去聲(20)
官北京51
官江蘇淮安漣水55
官江蘇揚州
官安徽合肥53
官河南平頂山新華41 (又)
官河南漯河召陵31 (又)
官河南周口淮陽312 (又)
官湖北襄陽襄樊31
官湖南常德35
官湖南湘西吉首24
官重慶213
官重慶江津24
官四川成都213
官四川自貢14
官四川南充14
官四川達州達縣213
官四川雅安漢源13
官貴州遵義24
官貴州畢節5
官陝西寶雞31 (又)
陽平(1)
官安徽蕪湖55
ɕiŋ
去聲(10)
官江蘇連雲港
官甘肅武威民勤31
官甘肅臨夏42
官新疆烏魯木齊213
官新疆吐魯番33
官新疆哈密213
官新疆昌吉吉木薩爾213
官新疆巴音郭楞焉耆213
客江西贛州南康53
客廣東韶關南雄42
陰去(3)
吳上海35
吳浙江衢州開化423
吳浙江衢州龍游52
ɕiə̃
去聲(7)
官江蘇徐州42
官山東濟南章丘21
官山東濱州鄒平31
官河南駐馬店平輿53 (又)
官甘肅張掖山丹31
官甘肅酒泉敦煌44
官青海西寧213
陽平(1)
官山東濰坊臨朐42
ɕiẽ
去聲(5)
官山東棗莊嶧城42
官山東濟寧5
官山東泰安寧陽312
官山東泰安21
官陝西西安44
ɕiən
去聲(3)
官河北邯鄲魏縣312 (又)
官安徽阜陽潁上51 (又)
官河南信陽312 (又)
ɕyən
去聲(3)
官河北邯鄲魏縣312 (又)
官河南信陽312 (又)
官湖南張家界大庸24
ɕyŋ
去聲(1)
官江蘇泰州33
陰去(1)
官江蘇南通
ɕĩ
去聲(2)
官安徽蚌埠53 (又)
官安徽淮南鳳台51 (又)
ɕyẽ
去聲(3)
官山東濟南21
官山東濟寧5
官山東德州5
ɕyə̃
去聲(3)
官山東淄博博山5
官山東濰坊壽光5
官河南駐馬店平輿53 (又)
ɕɪ̃
去聲(2)
官雲南昆明212
官雲南紅河蒙自212
ɕỹ
去聲(2)
官安徽蚌埠53 (又)
官安徽淮南鳳台51 (又)
ɕiĩ
去聲(2)
官安徽阜陽53 (又)
官安徽亳州蒙城53
ɕyã
去聲(1)
官雲南大理213
ɕiə̃ɣ
去聲(1)
官陝西延安寶塔52
ɕĩŋ
去聲(1)
官甘肅酒泉肅州213
ɕiəŋ
去聲(1)
晉山西太原45
ɕiɛn
陰去(1)
湘湖南婁底雙峰35
ɕiᴇ
陰去(1)
平湖南永州寧遠55
ɕiæ̃
陰去(1)
平廣西桂林平樂335
s
sin
去聲(12)
官河北邯鄲大名213 (又)
官河南鄭州城關41 (又)
官河南洛陽412 (又)
官河南新鄉長垣213 (又)
官河南許昌31 (又)
官河南南陽南召42 (又)
官河南商丘梁園41
官河南商丘睢縣312 (又)
官廣西桂林臨桂35
客江西九江修水53
客廣東廣州從化52
客廣西玉林博白42
陰去(8)
吳江蘇蘇州412
閩福建廈門21
閩福建漳州漳浦11
客廣東韶關新豐53
客廣東惠州213
湘湖南長沙55
湘湖南湘潭55
粵廣東肇慶封開433
上聲(3)
客廣東深圳31
客廣東梅州梅縣31
客廣東東莞21
sɐn
去聲(5)
粵廣東珠海前山33
粵廣東東莞32
粵廣東中山石岐33
粵廣東雲浮33
粵廣東雲浮羅定33
陰去(3)
粵廣東肇慶33
粵廣東清遠33
平廣東佛山西岸52
陽平(1)
閩廣東中山隆都33
陰平(2)
粵廣東珠海斗門33
粵廣東江門白沙23
syn
去聲(5)
官江蘇南京44
官河南鄭州城關41 (又)
官河南洛陽412 (又)
官河南許昌31 (又)
官河南南陽南召42 (又)
陽平(1)
官山東威海環翠33
siŋ
去聲(1)
湘廣西桂林灌陽35
陰去(8)
吳上海浦東新區35
吳浙江台州仙居55
閩福建寧德古田21
閩福建寧德柘榮35
閩廣東汕頭213
閩廣東潮州213
平廣西桂林朝陽35
平廣西賀州九都話52
siə̃
去聲(2)
官江蘇連雲港贛榆51
官山東濱州博興21
陽平(1)
官山東青島即墨2
siẽ
去聲(3)
官安徽宿州埇橋42
官山東東營廣饒31
官陝西咸陽三原55
陽平(1)
官山東煙台萊州42
sən
陰去(3)
贛福建三明泰寧51
贛江西撫州黎川53
平廣西柳州融水435
上聲(1)
客廣東梅州五華31
sœn
陰去(6)
粵廣東韶關33
粵廣東佛山33
粵廣東佛山順德32
粵香港33
粵澳門33
平廣東韶關33
sĩ
去聲(1)
官山東濰坊昌邑31
sɪ̃
陰去(1)
閩福建三明將樂324
seiŋ
陰去(1)
閩福建寧德福安35
陽去(1)
閩福建南平建甌44
陰上(1)
吳江西上饒廣豐52
suən
去聲(1)
官河南新鄉長垣213 (又)
sẽ
去聲(1)
官山東濰坊安丘31
səŋ
陰去(1)
吳浙江麗水雲和55
陰平(1)
粵香港新界232
sɛiŋ
去聲(1)
閩福建三明沙縣24
陰去(1)
閩福建福州212
sɐŋ
陰去(1)
粵廣東深圳寶安24
san
陰去(1)
粵廣西玉林博白52
si
陰去(1)
平湖南永州道縣33
陽上(1)
平廣西賀州富川八都話22
seŋ
陰去(1)
官江蘇南通
suə̃
去聲(1)
官安徽阜陽53 (又)
suẽ
去聲(1)
官山東東營利津
sə̃
去聲(1)
官山東臨沂沂水21
sien
去聲(1)
官廣西柳州雒容24
saŋ
陰去(1)
吳浙江溫州42
sɪŋ
陰去(1)
吳浙江金華玉山52
seĩ
陰去(1)
吳福建南平浦城423
sɔiŋ
陰去(1)
閩福建南平建陽332
sʌn
陰去(1)
平廣東清遠保安53
sɐi
陰去(1)
平廣西賀州富川七都話44
ɬ
ɬin
陰去(2)
閩廣西貴港平南11
客廣西玉林北流53
ɬɐn
陰去(15)
粵廣西南寧33
粵廣西梧州蒙山44
粵廣西北海33
粵廣西欽州33
粵廣西欽州靈山24
粵廣西玉林北流53
粵廣西百色33
粵廣西百色那畢45
粵廣西來賓武宣42
粵廣西崇左45
粵廣西崇左寧明33
平廣西南寧亭子55
平廣西玉林福綿52
平廣西百色田東35
平雲南文山富寧13
ɬyn
陰去(1)
粵廣西南寧33 ((文))
ɬən
陰去(1)
平廣西崇左扶綏35
陽去(1)
粵廣西南寧賓陽52
ɬyŋ
陰去(1)
閩福建莆田仙游52
ɬan
陰去(1)
粵廣西貴港南江52
ɬɔn
陰去(1)
粵廣東清遠連山35
ʃ
ʃin
去聲(1)
客香港沙田53
ʃɐn
陰去(4)
粵廣西柳州融水45
粵廣西桂林臨桂33
粵廣西貴港桂平33
粵廣西河池宜州44
ʃuən
去聲(1)
官山東煙台蓬萊42
ʃɐŋ
陰平(1)
粵香港大埔泰亨23
ʃøn
陰去(1)
粵廣東廣州33
θ
θin
陰去(2)
客廣西南寧馬山55
粵廣西賀州信都35
θiẽ
去聲(2)
官山東日照東港21
官山東臨沂莒南21
θẽ
去聲(1)
官山東日照五蓮31
tɕʰ
tɕʰyn
去聲(1)
官山東煙台5
Notes 註
問 訊 詰
「問」的意義很廣,既表示一般的發問,也可以表示審問、追問。「訊」多表示審問,「詰」字一般用於責問、追問。
誠 信 訊
「誠」「信」都有真實、不虛偽義。但是「誠」偏重在內心的真誠,「信」偏重在言語的真是和能守信約。「訊」本為詢問、訊問義,漢魏以後,「信」引申出信息、書信義,「訊」與「信」的古音相同也借表音訊、書信,兩字在這個意義上相通。
漢語多功能字庫
略說: 甲骨文從「口」從「卩」從「糸」,象一人跪坐,雙手被反縛,聽受審訊盤問。本義是審訊俘虜。43 字
詳解: 甲骨文從「口」從「卩」從「糸」,象一人跪坐,雙手被反縛,聽受審訊盤問。本義是審訊俘虜。犯人的雙手縛於後,而前有「口」問訊。「訊」字之本義與執拿俘虜,問取口供有關,後引申為訊息、消息之「訊」。又可直接指稱俘虜。
陳漢平認為後期金文訛變為從「允」聲。秦文字「口」旁改為「言」旁,右旁簡化為「卂」形。
甲骨文或只從「口」從雙手被綁於後的人形。金文或不從「卩」而從「人」,又多加從「止」形,「止」形又往往訛變為「女」形。
甲骨文表示訊問,《合集》1824反:「王訊曰」。《合集》36389:「己丑,王訊」。
金文表示執拿而訊問之,又可直接理解為俘虜,多友鼎:「執訊廿又三人」,《詩.小雅.出車》:「執訊獲醜」,鄭玄箋:「訊,言也。」𪓐簋:「訊訟罰」。
《說文》:「訊,問也。从言,卂聲。𧨼(𧧍),古文訊从卥。」
參見「奴」。364 字相關漢字: 口,卩,糸,允,言,卂,人,止,女,奴
Relatives 相關字
Yixiezi 異寫字 (works in progress)
Index in character sets 字符集索引
SetIDExtraG1
4922
简体: 讯
GKX
1147.04
康熙字典-GHZR
4199.11
汉语大字典-GZJW
124811
-G通规
0322X
-G古籍
11811
-HB1
B054
-H常用
3761
-T1
5625
全字庫-T甲表
03790
異體字字典-T本土
5177
-J0
3154
注: 04調整
JMJ
024340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
IVS: E0103
JMJ
024341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J表外
0515
-J人名
一..0521
-K0
6782
-K人名
一..2974
-KP0
6957
-V2
11193
-
讀音 Readings
kMandarin
xùn
XUN4
(v2.1.0-6.0.0)
kHanyuPinlu
xùn(132)
xun4(132)
(v4.0.1-6.2.0)
kHanyuPinyin
63942.100:xùn
kCantonese
seon3
SEUN3
(v2.1.0-4.0.1)
kJapanese
ジン シン シュン とう たずねる
kJapaneseKun
TOU
kJapaneseOn
JIN SHIN SHUN
kKorean
SIN
kHangul
신:0N
신
(v5.0.0-10.0.0)
kTang
sìn
sìn
(v4.1.0-5.1.0)
kDefinition
inquire; ask; examine; reproach
來源 IRG Sources
kIRG_GSource
G1-5136
1-5136
(v3.0.0-5.2.0)
kIRG_HSource
HB1-B054
kIRG_TSource
T1-5839
1-5839
(v3.0.0-5.2.0)
kIRG_JSource
J0-3F56
0-3F56
(v3.0.0-5.2.0)
kIRG_KSource
K0-6372
0-6372
(v3.0.0-5.2.0)
kIRG_KPSource
KP0-E5D9
kIRG_VSource
V2-8F7D
2-8F7D
(v3.1.1-5.2.0)
kRSUnicode
149.3
kTotalStrokes
10
kIICore
ATJHKMP
2.1
(v4.1.0-6.3.0)
辭典索引 Dictionary Indices
kDaeJaweon
1614.040
kFennIndex
183.06 196.10
kGSR
0383c
kHanYu
63942.100
kIRGDaeJaweon
1614.040
kIRGDaiKanwaZiten
35224
(v3.0.0-15.0.0)
kIRGHanyuDaZidian
63942.100
kIRGKangXi
1147.040
kKangXi
1147.040
kLau
2964
kMatthews
2750
kMeyerWempe
2888b
kMorohashi
35224 35224:E0104
35224
(v2.1.0-15.0.0)
kNelson
4314
kSBGY
392.05
辭典資料 Dictionary-like Data
kCangjie
YRNJ
kCihaiT
1237.402
kFenn
397aG
kFourCornerCode
0761.0
kFrequency
1
(v3.2.0-15.1.0)
kGradeLevel
4
kHKGlyph
3759
kPhonetic
1267
kUnihanCore2020
HJKMPT
其他碼位 Other Mappings
kBigFive
B054
kCCCII
215840
kCNS1986
1-5839
kCNS1992
1-5839
kEACC
215840
kGB1
4922
kJinmeiyoKanji
2010
kJis0
3154
kKoreanName
2015
kKPS0
E5D9
(v3.1.1-15.0.0)
kKSC0
6782
(v2.1.0-15.0.0)
kTaiwanTelegraph
6061
kXerox
246:312
部首餘筆 Radical-Stroke Counts
kRSAdobe_Japan1_6
C+2588+149.7.3 V+13860+149.7.3 V+13861+149.7.3
kRSKangXi
149.3
(v2.1.0-15.0.0)
異體 Variants
kSimplifiedVariant
U+8BAF
kZVariant
U+8BAF
(v2.1.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