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𡿷
𡿷
⿱巛吕
U+21FF7(Ext B)
巛部6畫 共9畫
官話
yong1()
日語
ヨウ
集韻
影/鍾三/平
Sources 各源例字
GKX-0324.13
T6-3055
JMJ-034917
Old versions 舊版本
Evolution 字形演化
說文小篆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
Origin 字源諸說
《說文解字》: 於容切四方有水,自邕成池者。从巛从邑。籒文邕。
Meaning 字義
(1)
同「邕」
yong1
(1)
四方被水环绕的都邑
(2)
通「雝」(雍) 和睦
yong1
(3)
和睦
(3)
古州名 唐贞观六年改南晋州置,因邕溪水得名,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约相当于今南宁市市区及南宁市邕宁区、武鸣县、隆安县等地alias of Nanning
(4)
通「壅」 堵塞
yong1
(1)
阻隔;堵塞to block 壅塞
(5)
同「擁」
yong1
(1)
抱;拥抱to embrace
(2)
聚;聚集to gather 拥挤
(3)
围裹to surround
(4)
持;执持。引申为控制;掌握
(5)
掀卷;裹挟;推送
(6)
拥护;护卫to uphold 拥戴
(7)
占据;占有to possess 拥有
(8)
遮掩;蒙蔽
(9)
肿 也作「臃」
yong1
(1)
[臃腫]1.肌肉突起;痈疽 2.树木瘿节多,不平直 3.形容肥大、呆滞swollen
(10)
曲隈
(11)
阻塞
(6)
古州名 指雍州
(7)
Kinship diagram of variants 異體字圖譜
《說文解字》WFG
→邕
川部 007𡿷
《說文解字》
於容切四方有水,自邕成池者。从巛从邑。籒文邕。
《說文解字繫傳》
宛封反四方有水,自邕城池者是也。從巛、邑。讀若雝。 [臣鍇曰:「古者城塹因山爲高岸曰塹;有溝無水曰陘;有水曰池。《春秋左傳》曰:『齊申池。』又史曰『金城湯池』是也。會意。] 籀文邕如此。
《說文解字注》
於容切邑四方有水自邕成池者是也。 [邑各本無。依《韵會》補。成各本作城。誤。依《廣韵》、《韵會》正。自邕當作自𢹬。轉寫之誤。𢹬者,抱也。池沼多由人工所爲。惟邑之四旁有水來自擁抱旋繞成池者,是爲邕。以擁釋邕,以㬪韵爲訓也。故其字从川邑。引申之,凡四面有水皆曰邕。《周頌》曰:于彼西雝。傳曰:雝,澤也。《大雅》曰:於樂辟雝。鎬京辟雝。傳曰:水旋丘如璧曰辟雝。《水經注》釋漁陽郡雍奴曰:四方有水爲雍。不流爲奴。皆邕字之叚借也。] 从巛邑。 [川圍邑。會意。] 讀若雝。 [於容切。九部。] 籒文邕如此。
《康熙字典》
【寅集中】【巛字部】 【說文】籀文邕字。四方有水自邕城池者。詳邑部邕字註。 說文(121)
Phonology 音韻
標準語 Official Languages
官話
yong1 [iʊŋ55] ㄩㄥ ()
日語
ヨウ [joː]
韻書 Rime Books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釋義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
集韻
鍾三3小韻於容ʔiuoŋ說文四方有水自邕成池又州名籀作𡿷說文四方有水自邕成池又州名籀作𡿷
五音集韵
3ʔioŋ籕文籕文
擬音方案:《廣韻》《切韻》《集韻》:邵榮芬(《禮部韻略》《增韻》《五音集韻》擬音為與《集韻》音韻地位對比得到),《洪武正韻》:小學堂資料,《古今韻會舉要》:竺家寧,《蒙古字韻》:江鍾偉,《音韻闡微》:林慶勛,《中原音韻》:寧繼福,《韻略易通》:張玉來,《中州音韻》:馬樂樂,《中華新韻》:依註音符號,《東國正韻》:申祐先,《戚林八音》:彭攻關,《分韻撮要》:劉鎮發
Relatives 相關字
Index in character sets 字符集索引
SetIDExtraGKX 0324.13 康熙字典-GHZR 1174.13 汉语大字典-T6 1653 全字庫-JMJ 034917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
讀音 Readings
kJapanese
ヨウ
來源 IRG Sources
kIRG_GSource
GKX-0324.13
KX032413 (v5.2.0)
KX (v3.1.0-5.1.0)
kIRG_TSource
T6-3055
6-3055 (v3.1.0-5.2.0)
kIRG_JSource
JMJ-034917
kRSUnicode
47.6
kTotalStrokes
9
辭典索引 Dictionary Indices
kHanYu
21098.040
kIRGHanyuDaZidian
21098.040
kIRGKangXi
0324.130
kKangXi
0324.130
kMorohashi
08688
部首餘筆 Radical-Stroke Counts
kRSKangXi
47.6 (v3.2.0-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