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話
chuang1
chuang4
qiang1
粵語
cong1
cong3
日語
ソウ
ショウ
韓語
창
越南
sang
sáng
廣韻
初/陽開/平
初/陽開/去
集韻
初/陽開/平
初/陽開/去
清/陽開/平
訓読
きず(傷)
つくる(作る)
はじめ(初め)
はじめる(始める)
Sources 各源例字
G1-3434
HB1-B3D0
T1-5E36
J0-414F
K0-735C
V1-4D2F
KP0-ECDF
Old versions 舊版本
IVD

00Ad

01Ad

02Ha

02Mo

03Ha

03Mo
Evolution 字形演化
漢
說文小篆
宋
傳抄
集篆古文韻海
唐
石經
開成石經
宋
印刷字體
廣韻
宋
印刷字體
增韻
明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清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
當代
標準字形
陸
當代
標準字形
港
當代
標準字形
台
當代
標準字形
日
當代
標準字形
韓
Origin 字源諸說
《說文解字》:
楚良切
傷也。从刃从一。
或从刀倉聲。
Meaning 字義
chuang1
chuang4
(1)
创伤wound 刀伤
(2)
损伤;伤害
(3)
斩;劈
(4)
通「瘡」 皮肤或黏膜上的溃烂处
→瘡
chuang1
(2)
溃疡;疮疖ulcer
(5)
始造;首创to establish, to start, to initiate 创刊 创意
(6)
撰写;创作to create
(7)
惩戒;惩治
qiang1
(8)
通「瑲」
→瑲
qiang1
(1)
玉相击声jingling sound of jade
(喃)
sang 詞:tiếng sang sảng 義:sonorous
(喃)
sáng 詞:sáng lập 義:establish, create, to found
(喃)
◎ Sang sảng: âm thanh vang to.#C2: 創 sáng
(喃)
◎ Mở mang, khai phá.#C1: 創 sáng
(喃)
◎ Tỏa quang, rạng rỡ.#C1: 創 sáng
(喃)
〄 Bắt đầu một ngày mới, khi mặt trời lên.#C1: 創 sáng
Kinship diagram of variants 異體字圖譜
《說文解字》WFG
→刅
《說文解字》
楚良切
傷也。从刃从一。
或从刀倉聲。 [臣鉉等曰:今俗別作瘡,非是也。]
《說文解字繫傳》
楚霜反
傷也。從刃,從一。 [臣鍇曰:「一,刃所傷,指事也。」]
刃或從倉。 [臣鍇按:史此正刀創字也。]
《說文解字注》
楚良切⿻刃一
傷也。 [凡殺傷必以刃。] 从刃。从一。 [按鉉本篆作刅。鍇本篆作刄。今按當是從刃從一。一者,傷之象。𠟎之所入也。刅省則作刄。小徐本《井部》刱,《米部》粱皆從刄。考桐柏廟碑梁字,羊竇,道碑粱字,《五經文字》及唐石經梁粱皆不作刅。今人作𥛬書梁粱皆從刅。非古法。不可從也。楚良切。十部。]
刅或从倉。 [從刀倉聲也。凡刀創及創瘍字皆作此。俗變作𠛂,作瘡。多用創爲𠛝字。]
《康熙字典》
【子集下】【刀字部】 〔古文〕戧𠝀𠛲【唐韻】【集韻】【韻會】初良切【正韻】初莊切,𠀤音瘡。【說文】傷也。本作刅,或作創。【徐曰】此正刀創字。言刃所傷也。【前漢·曹參傳】身被七十創。又【前漢·班固敘傳】禮義是創。【註】師古曰:創,始造之,音初良反。
又【唐韻】初亮切,瘡去聲。始也,造也。【孟子】創業垂統。又傷也。【前漢·匈奴傳】人民創艾戰𨷖。又懲也。【書·益稷】子創若時。【註】禹自言懲丹朱之惡,不敢慢遊也。
又【集韻】千羊切,音鏘。瑲,或作創。瑲瑲,玉聲。
又【玉篇】古文瘡字。【禮·曲禮】頭有創,則沐。餘詳疒部十畫。 說文(121)
Phonology 音韻
標準語 Official Languages
官話
chuang1 [tʂʰuɑŋ55] ㄔㄨㄤ
chuang4 [tʂʰuɑŋ51] ㄔㄨㄤˋ
qiang1 [ʨʰiɑŋ55] ㄑㄧㄤ
粵語
cong1 [tsʰoŋ5] 創傷, 創痍, 創巨痛深, 重創
cong3 [tsʰoŋ3] 創造, 首創, 創業守成, 創作, 創舉, 草創, 創立, 創刊, 創見, 創始, 創設, 創新, 創意
日語
ソウ [soː] [漢]
ショウ [ɕoː] [呉]
韓語
창 [tɕʰaŋ]
越南
sang [saŋ33]
sáng [saŋ35]
韻書 Rime Books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釋義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
廣韻
初陽開
宕攝陽韻3等開口平陽韻創小韻初良切tʃʰiɑŋ說文曰傷也禮曰頭有創則沐今作瘡初良切又初亮切三說文曰傷也禮曰頭有創則沐今作瘡初良切又初亮切三
初陽開
宕攝陽韻3等開口去漾韻𠛝小韻初亮切tʃʰiɑŋ上同(𠛝‧初也說文曰造法剏業也初亮切四)又初良切上同(𠛝‧初也說文曰造法剏業也初亮切四)又初良切
刊謬補缺切韻
初陽開
宕攝陽韻3等開口去漾韻創小韻初亮切tʃʰĭaŋ初𠅙反。始。正作𠛝*。三。初𠅙反。始。正作𠛝*。三。
集韻
初陽開
宕攝陽韻3等開口平陽韻刅小韻初良切tʃʰiɑŋ說文傷也从刃从一或作創㓝剙𠛂古作戧說文傷也从刃从一或作創㓝剙𠛂古作戧
初陽開
宕攝陽韻3等開口去漾韻創小韻楚亮切tʃʰiɑŋ懲也傷也或从刃古作𠝀懲也傷也或从刃古作𠝀
清陽開
宕攝陽韻3等開口平陽韻瑲小韻千羊切tsʰiɑŋ說文玉聲也引詩鞗革有瑲一曰樂聲或作鏘鎗創說文玉聲也引詩鞗革有瑲一曰樂聲或作鏘鎗創
禮部韻略
初陽開
宕攝陽韻3等開口平陽韻創小韻初莊切tʃʰiɑŋ初莊切禮頭有創則沐説文傷也又楚亮切見漾字韻初莊切禮頭有創則沐説文傷也又楚亮切見漾字韻
初陽開
宕攝陽韻3等開口去漾韻創小韻楚亮切tʃʰiɑŋ楚亮切傷也又初莊切見陽字韻楚亮切傷也又初莊切見陽字韻
增韻
初陽開
宕攝陽韻3等開口平陽韻創小韻初莊切tʃʰiɑŋ初莊切傷也痍也禮記頭有創則沐俗作瘡又見前初莊切傷也痍也禮記頭有創則沐俗作瘡又見前
初陽開
宕攝陽韻3等開口去漾韻創小韻楚亮切tʃʰiɑŋ楚亮切傷也始造也孟子創業埀統又陽韻楚亮切傷也始造也孟子創業埀統又陽韻
昌陽開
宕攝陽韻3等開口平陽韻昌小韻齒良切tɕʰiɑŋ傷也又始造之也叔孫通叙傳禮儀是創合韻音昌又見下又漾韻増入傷也又始造之也叔孫通叙傳禮儀是創合韻音昌又見下又漾韻増入
五音集韵
清陽開
宕攝陽韻3等開口平陽韻清母四等tsʰiɑŋ=瑲:千羊切說文玉聲也引詩條革有瑲一曰樂聲或作鏘鎗創二十八=瑲:千羊切說文玉聲也引詩條革有瑲一曰樂聲或作鏘鎗創二十八
穿二陽開
宕攝陽韻3等開口平陽韻穿母二等tʂʰiɑŋ初良切說文曰傷也禮曰頭有創則沭今作瘡又初亮切十初良切說文曰傷也禮曰頭有創則沭今作瘡又初亮切十
穿二陽開
宕攝陽韻3等開口去漾韻穿母二等tʂʰiɑŋ上同又初良切上同又初良切
洪武正韻
穿陽合
陽韻合口平陽韻瘡小韻初莊切tʃʰuaŋ傷也痍也禮記頭有創則沐俗作瘡又見上傷也痍也禮記頭有創則沐俗作瘡又見上
穿陽合
陽韻合口去漾韻創小韻楚浪切tʃʰuaŋ楚浪切傷也始造也孟子創業垂綂又陽韻楚浪切傷也始造也孟子創業垂綂又陽韻
穿陽齊
陽韻開口平陽韻昌小韻齒良切tʃʰiaŋ傷也又始造之也叔孫通敘傳禮儀是創合韻音昌又見下又音初莊切傷也又始造之也叔孫通敘傳禮儀是創合韻音昌又見下又音初莊切
古今韻會舉要
徹莊平陽韻莊韻徹母tɕʰoŋ初良切次商次清音說文傷也本作刅从刀从一徐曰一刀所傷指事也或作創徐按此正刀創字也漢曹參身被七十創集韻亦作刱𠛂古作創通作瘡宋武紀虎魄療金瘡又本韻漾韻初良切次商次清音說文傷也本作刅从刀从一徐曰一刀所傷指事也或作創徐按此正刀創字也漢曹參身被七十創集韻亦作刱𠛂古作創通作瘡宋武紀虎魄療金瘡又本韻漾韻
徹莊去漾韻壯韻徹母tɕʰoŋ楚亮切次商次清音懲也傷也集韻或作創古作𠛲楚亮切次商次清音懲也傷也集韻或作創古作𠛲
蒙古字韻
ch ꡅʰang ꡜꡃ平陽韻tʂʰAŋ()
ch ꡅʰang ꡜꡃ去陽韻tʂʰAŋ()
音韻闡微
穿江陽合陰平陽韻瘡小韻穿母二等tʃʰuaŋ
穿江陽合去聲漾韻剙小韻穿母二等tʃʰuaŋ
中原音韻
穿江陽開去聲江陽韻ʈʂʰaŋ
韻略易通
春江陽合舒去聲江陽韻tʂʰuɑŋ始造也始造也
中州音韻
穿江陽合去聲江陽韻㦼小韻ʈʂʰuaŋ始造也始造也
中華新韻
ㄔ ㄨㄤ 陰平唐韻tʂʰuɑŋ~痍~痍
ㄔ ㄨㄤ 去唐韻tʂʰuɑŋ剙剏並同剙剏並同
東國正韻
ㅊ ㅏㆁ 平江講絳覺韻tsʰaŋ
ㅊ ㅏㆁ 去江講絳覺韻tsʰaŋ
ㅊ ㅑㆁ 平江講絳覺韻tsʰiaŋ
戚林八音
出 釭綱 陰去釭綱韻tsʰouŋ
分韻撮要
穿 剛 陰去剛韻tʃʰɔŋ創造創始又懲創儆也創造創始又懲創儆也
擬音方案:《廣韻》《切韻》《集韻》:邵榮芬(《禮部韻略》《增韻》《五音集韻》擬音為與《集韻》音韻地位對比得到),《洪武正韻》:小學堂資料,《古今韻會舉要》:竺家寧,《蒙古字韻》:江鍾偉,《音韻闡微》:林慶勛,《中原音韻》:寧繼福,《韻略易通》:張玉來,《中州音韻》:馬樂樂,《中華新韻》:依註音符號,《東國正韻》:申祐先,《戚林八音》:彭攻關,《分韻撮要》:劉鎮發
韻部 Rime
魏
陽
晉
陽
上古音 Reconstructed Old Chinese
高本漢
tʂʰi̯aŋ
王力
tʃʰǐaŋ 陽部
董同龢
tsʰaŋ 陽部
周法高
tsʰiaŋ 陽部
李方桂
tsʰrjaŋ 陽部
tsʰrjaŋh 陽部
鄭張尚芳
shraŋ 陽0部
shraŋs 陽0部
白-沙
*[tsʰ]raŋ
*[tsʰ]raŋ-s
許思萊上古
tshraŋ
tshraŋh
許思萊東漢
tṣʰɑŋ
tṣʰɑŋᶜ
布之道諧聲域
TSAŊ
聲首倉
布之道擬音
tsʰraŋ
音節類型B
tsʰraŋh
音節類型B
Dialects 方言
tsʰ
tsʰɔŋ
去聲(9)
閩福建泉州南安31
客江西九江修水53
客廣東廣州從化52
客廣西玉林博白42
粵廣東珠海前山33
粵廣東東莞32
粵廣東中山石岐33
粵廣東雲浮33
粵廣東雲浮羅定33
陰平(27)
閩福建廈門55
閩廣東中山隆都55
客江西九江修水24
客江西贛州寧都42
客江西吉安井岡山24
客廣東廣州從化44
客廣東深圳33
客廣東惠州33
客廣東東莞33
客廣西玉林博白44
贛江西吉安334
粵廣東韶關55
粵廣東深圳寶安55
粵廣東深圳寶安55
粵廣東珠海前山55
粵廣東佛山53
粵廣東佛山順德53
粵廣東肇慶55
粵廣東清遠55
粵廣東東莞213
粵廣東中山石岐55
粵廣東雲浮55
粵廣東雲浮羅定55
粵香港55
粵香港新界232
粵澳門55
平廣東韶關55
陰去(13)
閩福建廈門21
閩福建三明將樂324
閩福建漳州漳浦11
閩福建南平建甌33
客江西贛州寧都31
客廣東韶關新豐53
粵廣東佛山33
粵廣東佛山順德32
粵廣東肇慶33
粵廣東清遠33
粵廣西南寧33
粵香港33
粵澳門33
上聲(6)
閩廣東中山隆都24
客廣東深圳31
客廣東惠州35
客廣東東莞21
贛江西南昌213
粵香港新界35
陰上(1)
粵廣東韶關35
陽去(1)
粵廣東深圳寶安32
tsʰuaŋ
去聲(23)
官江蘇揚州
官安徽阜陽潁上51
官山東煙台蓬萊42
官河南漯河召陵31
官湖北宜昌35
官湖北襄陽襄樊31
官湖南郴州213 (~造)
官湖南永州寧遠24 (~傷)
官湖南湘西吉首24
官廣西柳州雒容24
官廣西桂林臨桂35
官重慶213
官四川成都213
官四川南充14
官四川達州達縣213
官四川雅安漢源13 (~造)
官貴州貴陽13
官貴州遵義24
官貴州畢節5
官貴州黔東南丹寨13
官貴州黔東南黎平53
官雲南昭通212
湘廣西桂林灌陽35
陰平(6)
官湖北天門55 (~傷)
官廣西柳州雒容33
官廣西桂林臨桂33
官四川雅安漢源55 (~傷)
湘廣西桂林灌陽22
平廣西桂林朝陽43
陰去(2)
閩海南昌江35
平廣西桂林朝陽35
上聲(1)
官湖北天門11 (~造)
陽去(1)
官湖南懷化會同33 (文;~傷、~造)
tsʰaŋ
去聲(3)
官河南信陽312
官湖北武漢35
官四川自貢14
陰平(6)
官湖南懷化會同11 (~傷)
平廣西百色田東54
平廣西賀州富川八都話52
平廣西賀州富川七都話52
平廣西崇左扶綏53
平雲南文山富寧44
陰去(9)
官湖北黃岡紅安
官湖南懷化會同45 (白;~造)
閩廣東汕頭213
閩廣東潮州213 (創傷)
閩廣東潮州213 (創造)
平廣西百色田東35
平廣西賀州富川七都話44
平廣西崇左扶綏35
平雲南文山富寧13
陽上(1)
平廣西賀州富川八都話22
tsʰuɑŋ
去聲(8)
官江蘇淮安漣水55
官江蘇泰州33 (~造)
官安徽蚌埠53
官安徽阜陽53
官河南周口淮陽312
官河南駐馬店平輿53
官重慶江津24
官陝西漢中漢臺312
陰平(1)
官江蘇泰州21 (~傷)
陽平(1)
官山東煙台萊州42
tsʰoŋ
陰去(1)
贛福建三明泰寧51
上聲(3)
客廣東韶關南雄31
客廣東梅州梅縣31
客廣東梅州五華31
陰上(1)
粵廣東江門白沙45
陽上(1)
粵廣東江門白沙21
陰平甲(1)
閩廣東茂名電白33
tsʰuã
去聲(4)
官雲南紅河蒙自212 (~造)
官雲南大理213
吳安徽宣城宣州53
湘湖南永州324 (~造)
陰平(2)
官雲南紅河蒙自44 (~傷)
吳安徽宣城宣州31
陽平(1)
官安徽蕪湖55
tsʰuŋ
陰平(1)
平湖南永州道縣54
陰去(1)
平湖南永州道縣33
tsʰɔ̃
去聲(2)
吳浙江湖州雙林334
客江西贛州南康53
陰平(4)
吳上海浦東新區53
吳浙江寧波52
客江西贛州南康44
贛江西萍鄉13
陰上(1)
吳浙江麗水雲和53
tsʰɒŋ
陰平(2)
吳江蘇蘇州44 (創傷)
湘湖南婁底雙峰55 (創傷)
陰去(4)
吳江蘇無錫江陰435
吳浙江紹興33
閩福建莆田仙游52
湘湖南婁底雙峰35 (創造)
上聲(1)
吳江蘇蘇州52 (創造)
tsʰua
去聲(1)
官山東濟寧5
上聲(1)
官山東煙台3
tsʰɒ̃
去聲(1)
吳浙江寧波餘姚52
陰平(2)
吳浙江金華玉山33
吳安徽黃山甘棠53
陰去(2)
吳江蘇無錫35
吳安徽黃山甘棠33
tsʰuɑ̃
去聲(1)
官安徽淮南鳳台51
tsʰã
陰去(4)
吳浙江衢州開化423
吳浙江衢州龍游52
吳安徽池州貴池53
吳安徽池州貴池53
tsʰuɑ
去聲(1)
官山東聊城5
tsʰuɒ̃
去聲(1)
晉山西太原45
tsʰuɔ
陰平(1)
吳浙江溫州33 ((~傷))
陰去(1)
吳浙江溫州42
tsʰœ
去聲(1)
吳安徽宣城寧國31
陰平(1)
吳安徽宣城寧國55
tsʰɑɔ̃
陰平(1)
吳江西上饒廣豐445
陰上(1)
吳江西上饒廣豐52
tsʰɔuŋ
陰去(2)
閩福建福州212
閩福建寧德福安35 (創作。)
tsʰŋ
陰平(2)
閩廣東汕尾海豐33
閩香港大埔33
tsʰɔn
陰平(1)
贛江西宜春上高42
陰去(1)
湘湖南湘潭55
tsʰœŋ
陰上(1)
粵廣東肇慶封開52
tsʰɐŋ
陰平(1)
平廣西桂林平樂53
陰去(1)
平廣西桂林平樂335
tsʰəŋ
陰平(1)
平廣西賀州九都話24
陰去(1)
平廣西賀州九都話52
tsʰɑ̃
陰去(1)
吳上海35
tsʰᴀŋ
陰去(1)
吳江蘇無錫江陰435
tsʰᴀɲ
陰去(1)
吳江蘇常州51
tsʰʮɑŋ
陰去(1)
吳浙江杭州445
tsʰᴀ̃
陰去(1)
吳浙江嘉興334
tsʰɛ̃
陰平(1)
吳浙江衢州開化45
tsʰaũ
陰去(1)
吳福建南平浦城423
tsʰouŋ
陰去(1)
閩福建寧德古田21
tsʰyøŋ
陰去(1)
閩福建寧德柘榮35
tsʰo
陰平(1)
閩廣東湛江雷州213
tsʰɤŋ
陰平(1)
閩廣東揭陽33
tsʰiuŋ
陰去(1)
閩廣西貴港平南11
tsʰiaŋ
陰去(1)
閩海南三亞13
tsʰən
平聲(1)
平湖南永州寧遠35
tʂʰ
tʂʰuaŋ
去聲(27)
官北京51
官北京51 (未註明異讀原因。創造)
官河北邯鄲大名213
官江蘇南京44 ((~造))
官江蘇徐州42
官江蘇連雲港
官江蘇連雲港贛榆51
官安徽宿州碭山53
官山東濟南21 ((~造))
官山東東營廣饒31
官山東濰坊昌邑31
官山東濰坊臨朐21
官山東泰安21
官山東濱州鄒平31
官山東菏澤單縣423
官河南開封31
官河南洛陽412
官河南新鄉長垣213
官河南濮陽312
官河南許昌31
官河南南陽南召42
官河南商丘梁園41
官湖北荊門鍾祥214 (~造又受損叫受~)
官湖南張家界大庸24 (~造)
官四川涼山西昌213
官陝西寶雞31
官寧夏銀川5
陰平(5)
官北京55 (未註明異讀原因。創傷)
官北京55
官江蘇南京31 ((~傷))
官山東濟南213 ((~傷))
官四川涼山西昌33 (~傷)
tʂʰaŋ
去聲(1)
官甘肅臨夏42
tʂʰuɑŋ
去聲(18)
官河北邯鄲魏縣312
官安徽淮北52
官安徽宿州埇橋42
官安徽亳州蒙城53
官山東濟南章丘21
官山東濰坊安丘31
官山東日照東港21
官山東日照五蓮31
官山東臨沂莒南21
官山東臨沂沂水21
官河南鄭州城關41
官河南平頂山新華41
官河南商丘睢縣312
官甘肅武威民勤31
官新疆烏魯木齊213
官新疆吐魯番33
官新疆哈密213
官新疆昌吉吉木薩爾213
tʂʰuã
去聲(1)
官雲南昆明212
tʂʰua
去聲(3)
官山東淄博博山5
官山東東營利津
官山東德州5
tʂʰuɑ̃
去聲(3)
官安徽合肥53 (創傷)
官安徽合肥53 (創造\)
官甘肅張掖山丹31
tʂʰuɑ
去聲(1)
官山東濰坊壽光5
上聲(1)
官山東青島即墨3
tʂʰuɔ̃
去聲(2)
官甘肅酒泉敦煌44
官青海西寧213
tʂʰuɒ̃
去聲(1)
官新疆巴音郭楞焉耆213
tʂʰuan
去聲(1)
官安徽安慶41
tʂʰuɑ̃ɣ
去聲(1)
官陝西延安寶塔52
tʂʰuɑ̃ŋ
去聲(1)
官甘肅酒泉肅州213
tʂʰɑŋ
去聲(1)
官青海海東循化53
tʃʰ
tʃʰɔŋ
去聲(2)
客香港沙田53
粵香港大埔泰亨33
陰平(10)
客廣西南寧馬山33
客香港沙田34
粵廣東廣州53 (創傷)
粵廣西北海55
粵廣西欽州55
粵廣西貴港桂平55
粵廣西玉林博白55
粵廣西百色55
粵廣西崇左寧明53
粵香港大埔泰亨23
陰去(7)
粵廣東廣州33 (創造)
粵廣西北海33
粵廣西欽州33
粵廣西貴港桂平33
粵廣西玉林博白52
粵廣西百色33
粵廣西崇左寧明33
陰上(1)
客廣西南寧馬山31
tʃʰuaŋ
去聲(1)
官山東濱州博興21
陰平(2)
粵廣西梧州蒙山53
粵廣西玉林北流55
陰去(2)
粵廣西梧州蒙山44
粵廣西玉林北流53
tʃʰaŋ
陰平(6)
粵廣西欽州靈山21
粵廣西百色那畢53
粵廣西來賓武宣55
粵廣西崇左52
平廣東佛山西岸31
平廣東清遠保安33
陰去(7)
閩海南東方35
粵廣西欽州靈山24
粵廣西百色那畢45
粵廣西來賓武宣42
粵廣西崇左45
平廣東佛山西岸52
平廣東清遠保安53
tʃʰoŋ
陰平(2)
客廣西玉林北流55
粵廣西桂林臨桂45
陰去(2)
客廣西玉林北流53
粵廣西桂林臨桂33
tʃʰuŋ
陰平(1)
粵廣西柳州融水52
陰去(1)
粵廣西柳州融水45
陰上(1)
粵廣西南寧賓陽33
tʃʰøŋ
陰平(2)
粵廣東清遠連山53
粵廣西貴港南江44
陰去(1)
粵廣西貴港南江52
陰上(1)
粵廣東清遠連山55
tʃʰyaŋ
陽平(1)
官山東威海環翠33
tʃʰœŋ
陰平(1)
粵廣西南寧賓陽35
tʃʰũ
陰平(1)
粵廣西賀州信都44
陰上(1)
粵廣西賀州信都52
tʃʰyʯɑŋ
陰去(1)
吳江蘇鎮江丹陽45
tɕʰ
tɕʰɔŋ
陰平(2)
平廣西梧州藤縣53
平廣西玉林福綿54
陰上(1)
平廣西玉林福綿33
陽上(1)
平廣西梧州藤縣35
tɕʰaŋ
陰平(1)
平廣西南寧亭子41
陰去(1)
平廣西南寧亭子55
tɕʰuŋ
陰平(1)
平廣西柳州融水53
陰去(1)
平廣西柳州融水435
tɕʰyɑŋ
去聲(1)
官江蘇常州金壇44
陰去(1)
吳江蘇泰州靖江51
tɕʰyaŋ
去聲(1)
官湖南常德35
tɕʰyan
去聲(1)
官湖南常德35
陰去(1)
湘湖南長沙55
tɕʰyõ
陰上(1)
官江蘇南通
tɕʰia
陰去(1)
吳浙江台州仙居55
s
sɔŋ
陰去(1)
閩福建漳州漳浦11
saŋ
陰去(6)
閩海南海口35
閩海南瓊海213
閩海南萬寧24
閩海南澄邁35
閩海南樂東213
閩海南陵水35
tʰ
tʰɔŋ
陰去(2)
閩福建南平建陽332
贛江西撫州黎川53
陰上(1)
粵廣東珠海斗門55
陽上(1)
粵廣東珠海斗門21
tʰuã
去聲(1)
官安徽銅陵樅陽33
pfʰ
pfʰɔŋ
去聲(1)
官甘肅蘭州13
pfʰaŋ
去聲(3)
官山東棗莊嶧城42
官山東泰安寧陽312
官山東臨沂平邑5
上聲(1)
官陝西西安53
tʃ
tʃuɔŋ
陰平(1)
粵廣西河池宜州53
陰去(1)
粵廣西河池宜州44
tsʰz
tsʰzuaŋ
去聲(1)
官陝西咸陽三原55
t
tuŋ
陰平(1)
閩廣西貴港平南33
ʃ
ʃuaŋ
陰去(1)
閩海南定安35
dz
dzɔŋ
陰平(1)
贛江西九江星子33
Notes 註
刱 創
刱在井部,云「造法刱業也」。「創」為「刅」的重文,在刀部,云「傷也」。
創 愴
《漢語變調構詞考辨》:創:作「身上嚴重受傷的地方」讀平聲,引申為「受創而知戒」讀去聲;愴:傷心、悲傷,讀去聲
初 創
《ABC上古漢語詞源詞典》認為:「創」的創造義來源於「初」的開始義的音變
漢語多功能字庫
略說: 「刅」是「創」的初文,象以刀斫荊刺之形,因過程中易受創傷,因而有創傷之意。後加上「井」作聲符,寫作「刱」。「創」從「刀」,「倉」聲,《說文》以為是「刅」的或體。本義是創傷。86 字
詳解: 「刅」是「創」的初文,象以刀斫荊刺之形,因過程中易受創傷,因而有創傷之意。後加上「井」作聲符,寫作「刱」。參見「刱」、「荊」。戰國晚期中山王方壺有從「立」,從「刃」的字形,也讀為「創」。
「創」從「刀」,「倉」聲,《說文》以為是「刅」的或體。本義是創傷。《說文》:「刅,傷也。从刃从一。創,或从刀,倉聲。」如《戰國策.燕策三》:「秦王復擊軻,被八創。」《淮南子.道應》:「夫未得獸者,惟恐其創之小也;已得之,唯恐傷肉之多也。」
「創」引申表示傷害、損害。《釋名.釋疾病》:「創,戕也,戕毀體使傷也。」如《漢書.薛宣朱博傳》:「宣子況為右曹侍郎,數聞其語,賕客楊明,欲令創咸面目,使不居位。」顏師古注:「創謂傷之也。」
「創」表示始造、創造。《說文》:「刱,造法刱業也。从井,刅聲。讀若創。」《廣雅.釋詁一》:「創,始也。」如《孟子.梁惠王下》:「君子創業垂統,為可繼也。」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
「創」從創造義引申表示撰作、創作。如《論衡.超奇》:「孔子得《史記》以作《春秋》,及其立義創意,襃貶賞誅,不復因《史記》者,眇思自出於胸中也。」《顏氏家訓.音辭》:「孫叔然創《爾雅音義》,是漢末人獨知反語。」
「創」亦表示懲戒、懲治。如《尚書.益稷》「予創若時」,《孔傳》:「創,懲也。」孔穎達疏:「懲丹朱之惡。」又如《晏子春秋.內篇問下》:「身無所咎,行無所創,可謂榮矣。」
「創」通作「瘡」,表示皮膚潰瘍。《正字通.刀部》:「創,又瘍也,通作瘡。」如《禮記.曲禮上》:「居喪之禮,頭有創則沐,身有瘍則浴。」《論衡.幸偶》:「氣結閼積,聚為癰,潰為疽創,流血出膿。」697 字相關漢字: 刅,井,刱,刀,倉,荊,立,刃,瘡
Relatives 相關字
Yixiezi 異寫字 (works in progress)
Same etymological decomposition 同構字
创Index in character sets 字符集索引
SetIDExtraG1
2020
简体: 创
GKX
0143.02
康熙字典-GKX
0778.14
康熙字典
注: 古文
GHZR
0383.10
汉语大字典-GZJW
279812
-GZJW
279912
-G通规
0494X
-G京族
thaːŋ5.2.0
-G古籍
01386
-HB1
B3D0
-H常用
0364
-T1
6222
全字庫-T甲表
00368
異體字字典-T本土
0434
-J0
3347
注: 83調整
JMJ
007577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JMJ
007578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
IVS: E0103
J常用
1237
学年: 6
K0
8360
-K敎育
1612
-KP0
7663
-V1
4515
-
讀音 Readings
kMandarin
chuàng
CHUANG4 CHUANG1
(v4.0.1-6.0.0)
CHUANG4
(v3.1.0-3.2.0)
1 CHUANG4 2 CHUANG1
(v2.1.0-3.0.0)
kHanyuPinlu
chuàng(435) chuāng(13)
chuang4(435) chuang1(13)
(v4.1.0-6.2.0)
chuang4(435), chuang1(13)
(v4.0.1)
kHanyuPinyin
10350.150:chuāng,chuàng,qiāng
kXHC1983
0167.011:chuāng 0167.081:chuàng
0167.011:chuāng 0167.081:chuàng
(v5.1.0)
kCantonese
cong3
cong1 cong3
(v4.1.0-13.0.0)
CHONG3
(v2.1.0-4.0.1)
kJapanese
ソウ ショウ きず はじめ はじめる
kJapaneseKun
KIZU HAJIMERU
kJapaneseOn
SOU
kKorean
CHANG
kHangul
창:0E
창
(v5.0.0-10.0.0)
kVietnamese
sáng
kTang
chriɑ̀ng
kDefinition
establish, create; knife cut
來源 IRG Sources
kIRG_GSource
G1-3434
1-3434
(v3.0.0-5.2.0)
kIRG_HSource
HB1-B3D0
kIRG_TSource
T1-5E36
1-5E36
(v3.0.0-5.2.0)
kIRG_JSource
J0-414F
0-414F
(v3.0.0-5.2.0)
kIRG_KSource
K0-735C
0-735C
(v3.0.0-5.2.0)
kIRG_KPSource
KP0-ECDF
kIRG_VSource
V1-4D2F
1-4D2F
(v3.1.1-5.2.0)
3-2432
(v3.1.0)
1-2432
(v3.0.0)
kRSUnicode
18.10
kTotalStrokes
12
kIICore
ATJHKMP
2.1
(v4.1.0-6.3.0)
辭典索引 Dictionary Indices
kCowles
584
kDaeJaweon
0323.110
kFennIndex
104.06 105.02
kGSR
0703l
kHanYu
10350.150
kIRGDaeJaweon
0323.110
kIRGDaiKanwaZiten
02127
(v3.0.0-15.0.0)
kIRGHanyuDaZidian
10350.150
kIRGKangXi
0143.020
kKangXi
0143.020
kMatthews
1462
kMeyerWempe
341
kMorohashi
02127 02127:E0102
02127
(v2.1.0-15.0.0)
kNelson
0702
kSBGY
175.32 426.17
辭典資料 Dictionary-like Data
kCangjie
ORLN
kCihaiT
188.103
kFenn
679C
kFourCornerCode
8260.0
kFrequency
3
(v3.2.0-15.1.0)
kGradeLevel
4
kHKGlyph
0364
kPhonetic
254
kUnihanCore2020
HJKMPT
其他碼位 Other Mappings
kBigFive
B3D0
kCCCII
213378
kCNS1986
1-5E36
kCNS1992
1-5E36
kEACC
213378
kGB1
2020
kJis0
3347
kJoyoKanji
2010
kKoreanEducationHanja
2007
kKPS0
ECDF
(v3.1.1-15.0.0)
kKSC0
8360
(v2.1.0-15.0.0)
kTaiwanTelegraph
0482
kXerox
246:052
部首餘筆 Radical-Stroke Counts
kRSAdobe_Japan1_6
C+2769+18.2.10 V+7723+18.2.10
kRSKangXi
18.10
(v2.1.0-15.0.0)
異體 Variants
kSemanticVariant
U+5205<kMatthews U+5231<kHanYu:T,kMeyerWempe U+6227<kMatthews
U+5205<kMatthews U+5231<kMeyerWempe,kHanYu U+6227<kMatthews
(v4.1.0-8.0.0)
kSimplifiedVariant
U+521B
kSpecializedSemanticVariant
U+5259<kFenn
kZVariant
U+5259
(v2.1.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