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話
chen2
粵語
can4
日語
ジン
チン
テン
デン
韓語
진
越南
trần
廣韻
澄/真開/平
集韻
澄/真開/平
定/先開/平
澄/諄開/去
訓読
ちり(塵)
Sources 各源例字
G1-333E
HB1-B9D0
T1-6838
J0-3F50
K0-7248
V1-5122
KP0-EAF8
Old versions 舊版本
IVD

00Ad
Evolution 字形演化
宋
傳抄
古文四聲韻
唐
石經
開成石經
宋
印刷字體
廣韻
宋
印刷字體
增韻
明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清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
當代
標準字形
陸
當代
標準字形
港
當代
標準字形
台
Origin 字源諸說
Meaning 字義
chen2
(1)
尘土,灰尘dust
(2)
污染;使受污辱
(3)
世俗secular
(4)
佛教称人间为尘;道家称一世为“一尘”mundane world 尘俗 红尘
(5)
踪迹;业迹 如:步后尘
(6)
承尘,即灰棚或天花板
(7)
久,长久
(8)
重量单位,十埃为“塵”
(9)
姓
(喃)
chần 詞:chần (chần rau, chần thịt (luộc qua)); chần chừ 義:to scald vegetable, to blanch meat; to hesitate
(喃)
trần 詞:trần tục 義:secular, mundane, earthly, worldly
(喃)
◎ Như 𱖦 trần#C1: 塵 trần
→𱖦
(喃)
◎ Bụi bặm. Trỏ cõi đời thường, cuộc sống thế tục.#A1: 塵 → 𱖦 trần
(喃)
◎ Trần đâu: một loại gấm thời xưa.#C1: 塵 trần
Kinship diagram of variants 異體字圖譜
《說文解字》WFG
→𪋻
《說文解字》
直珍切
鹿行揚土也。从麤从土。
籒文。
《說文解字繫傳》
值辰反
鹿行揚土也。從麤,從土。 [臣鍇曰:「會意。」]
籀文𪋻。
《說文解字注》
直珍切
鹿行揚土也。 [羣行則揚土甚。引伸爲凡揚土之偁。《土部》曰:埃,塵也。塺,塵也。坋,塵也。《釋詁》。塵,久也。卽《桑柔》傳之塡,久也。《東山》傳。烝,窴也。箋云:古者聲窴塡塵同也。又《甫田》傳曰:尊者食新。農夫食陳。按窴塡塵陳四字同音。皆訓久。當是塡爲正字。塡者,𡨄也。𡨄則安定。窴鎭與塡同。塵陳皆叚借字也。] 从麤土。 [不入《土部》者,重麤也。直珍切。十二部。]
籒文。 [揚土上散。故从二土在上。]
《康熙字典》
【丑集中】【土字部】 〔古文〕𦧄𡐪尘【唐韻】直珍切【集韻】【韻會】【正韻】池鄰切,𠀤音𨻰。埃也。【爾雅·釋詁】久也。謂塵垢稽久也。【詩·小雅】無將大車,祗自塵兮。【後漢·班固傳】風伯淸塵。【拾遺記】石虎起樓四十丈,異香爲屑,風起則揚之,名芳塵。【嶺南表異錄】犀角爲簪梳,塵不著髮,名辟塵犀。又淫視爲遊塵,見【穀梁序疏】。
又明窻塵,丹砂,藥名。【李白·草創大還詩】髣髴明窻塵。
又【梵書·圓覺經】根塵虛妄。【註】根塵,六根之塵,謂眼、耳、鼻、舌、心、意。
又【列仙傳】麻姑謂王方平曰:見東海三變爲桑田,今將行復揚塵乎。
又姓,見【統譜】。
又叶直連切,音廛。【班彪·北征賦】忽進路以息節兮,飮予馬兮洹泉。朝露漸予冠蓋兮,衣晻藹而蒙塵。 唐韻(751)
Phonology 音韻
標準語 Official Languages
官話
chen2 [tʂʰən35] ㄔㄣˊ
粵語
can4 [tsʰɐn1] 塵土, 塵囂, 塵埃, 塵封, 塵世, 塵事, 塵垢, 塵緣, 塵俗, 風塵, 紅塵
日語
ジン [ʑiɴ] [呉]
チン [tɕiɴ] [漢]
テン [teɴ] [漢]
デン [deɴ] [呉]
韓語
진 [tɕin]
越南
trần [tɕə̆n21]
韻書 Rime Books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釋義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
廣韻
澄真開
臻攝真韻3等開口平真韻陳小韻直珍切ȡien說文本作𪋻。鹿行揚土也說文本作𪋻。鹿行揚土也
刊謬補缺切韻
澄真開
臻攝真韻3等開口平真韻陳小韻直珍切ȡǐĕn土埃。土埃。
集韻
澄真開
臻攝真韻3等開口平真韻陳小韻池鄰切ȡien說文鹿行揚土也或省籀作𡔚古作𦧄𡐪俗作尘非是說文鹿行揚土也或省籀作𡔚古作𦧄𡐪俗作尘非是
定先開
山攝先韻4等開口平先韻田小韻亭年切dɛn久也通作寘填久也通作寘填
澄諄開
臻攝諄韻3等開口去稕韻敶小韻直刃切ȡien土汚也鄭康成曰拜手坋塵土汚也鄭康成曰拜手坋塵
禮部韻略
澄真開
臻攝真韻3等開口平真韻陳小韻池鄰切ȡien釋塵埃説文鹿行揚土也釋塵埃説文鹿行揚土也
增韻
澄真開
臻攝真韻3等開口平真韻陳小韻池鄰切ȡien篆文說文作鹿行揚土也今作塵又乆也篆文說文作鹿行揚土也今作塵又乆也
五音集韵
澄真臻諄開
臻攝真韻3等開口平真韻澄母三等dʑien說文本作𪋻鹿行揚土也說文本作𪋻鹿行揚土也
定仙先開
山攝仙韻3等開口平仙韻定母四等diæn久也通作窴填久也通作窴填
澄真臻諄開
臻攝真韻3等開口去震韻澄母三等dʑien土為也鄭康成曰拜手坋塵土為也鄭康成曰拜手坋塵
洪武正韻
牀真齊
真韻開口平真韻陳小韻池鄰切dʒiən篆文説文作鹿行揚土也今作塵又久也篆文説文作鹿行揚土也今作塵又久也
古今韻會舉要
澄巾平真韻巾韻澄母dʑiən說文鹿行揚土也本作𪋻从麤土隷省作塵古作𦧄亦作𡐪籀文作𦧄說文鹿行揚土也本作𪋻从麤土隷省作塵古作𦧄亦作𡐪籀文作𦧄
蒙古字韻
c ꡄin ꡞꡋ平真韻dʐin()
音韻闡微
澄寒删先元真文齊二陽平真韻陳小韻澄母三等tʃin
中原音韻
穿真文齊陽平真文韻ʈʂʰiən
照魚模撮上聲魚模韻tʂiu
韻略易通
春真文開舒陽平真文韻tʂʰən揚土也揚土也
中州音韻
牀真文齊平聲真文韻陳小韻dʐiən鹿行揚土也鹿行揚土也
中華新韻
ㄔ ㄣ 陽平痕韻甲類tʂʰən
東國正韻
ㄸ ㅣㄴ 平根懇艮訖韻din
戚林八音
低聲 賓京 陽平賓京韻tiŋ
分韻撮要
穿 賓 陽平賓韻tʃʰɐn塵上塵埃塵上塵埃
擬音方案:《廣韻》《切韻》《集韻》:邵榮芬(《禮部韻略》《增韻》《五音集韻》擬音為與《集韻》音韻地位對比得到),《洪武正韻》:小學堂資料,《古今韻會舉要》:竺家寧,《蒙古字韻》:江鍾偉,《音韻闡微》:林慶勛,《中原音韻》:寧繼福,《韻略易通》:張玉來,《中州音韻》:馬樂樂,《中華新韻》:依註音符號,《東國正韻》:申祐先,《戚林八音》:彭攻關,《分韻撮要》:劉鎮發
韻部 Rime
西漢
真
東漢
真
魏
真
晉
真
宋北魏後期
真諄臻
北魏後期北齊
真諄臻
齊梁陳北周隋
真諄臻欣
上古音 Reconstructed Old Chinese
高本漢
dʰi̯ĕn
王力
dǐen 真部
董同龢
dʰjen 真部
周法高
dien 真部
diən 文部
李方桂
drjin 真部
鄭張尚芳
rdɯn 文1部
白-沙
*[d]rə[n]
斯塔羅斯金上古前期
drǝn
斯塔羅斯金上古後期
drin
斯塔羅斯金西漢
ḍjǝn
斯塔羅斯金東漢
ḍǝn
許思萊上古
drən
許思萊東漢
ḍɨnᶜ
布之道諧聲域
TƏN
聲首塵
布之道擬音
drən
音節類型B
Dialects 方言
tsʰ
tsʰən
陽平(28)
官江蘇淮安漣水35
官江蘇揚州
官安徽蕪湖55
官安徽銅陵樅陽13
官安徽阜陽潁上33
官山東聊城2
官河南漯河召陵53
官河南信陽55
官河南周口淮陽53
官湖北武漢213
官湖北宜昌12
官湖北襄陽襄樊52
官湖北天門13
官湖南常德213
官湖南郴州21
官湖南永州寧遠31
官廣西桂林臨桂31
官重慶江津21
官四川成都21
官四川南充31
官四川達州達縣31
官貴州貴陽21
官貴州遵義21
官貴州黔東南丹寨53
官貴州黔東南黎平213
官雲南昭通31
客江西贛州寧都13
客廣東梅州梅縣11
tsʰɐn
陽平(15)
粵廣東韶關21
粵廣東珠海前山21
粵廣東佛山42
粵廣東佛山順德42
粵廣東江門白沙22
粵廣東肇慶21
粵廣東清遠21
粵廣東東莞21
粵廣東中山石岐51
粵廣東雲浮21
粵廣東雲浮羅定21
粵廣西南寧21
粵香港21
粵澳門21
平廣東韶關21
陽去(1)
閩廣東中山隆都31 (文讀,白讀。)
tsʰin
陽平(7)
客廣東廣州從化35
客廣東韶關新豐24
客廣東深圳11
客廣東惠州11
客廣東東莞11
客廣西玉林博白23
贛湖南岳陽平江
tsʰə̃
陽平(7)
官安徽蚌埠55
官安徽淮南鳳台55
官山東濰坊昌邑53
官山東臨沂沂水53
官河南駐馬店平輿42
官雲南紅河蒙自53
官雲南大理31
tsʰẽ
陽平(4)
官安徽阜陽55
官山東濰坊安丘42
官山東濟寧2
官山東泰安寧陽42
tsʰəŋ
陽平(3)
官江蘇常州金壇35
官江蘇泰州45
粵香港新界21
tsʰiŋ
陽平(1)
閩海南三亞21
tsʰien
陽平(1)
官廣西柳州雒容21
tsʰiəŋ
陽平(1)
贛湖南株洲醴陵
tsʰɛ̃
陽平(1)
官江蘇南通
tsʰɨn
陽平甲(1)
贛江西南昌24
tsʰɐŋ
陽平(1)
粵廣東深圳寶安21
tʂʰ
tʂʰən
陽平(30)
官北京35
官河北邯鄲大名42
官河北邯鄲魏縣53
官江蘇南京24 ((中心按:原文誤作「尖」))
官安徽合肥55
官安徽淮北44
官安徽安慶35
官安徽宿州碭山55
官安徽亳州蒙城44
官山東臨沂平邑2
官山東菏澤單縣52
官河南鄭州城關53
官河南開封52
官河南洛陽31
官河南平頂山新華342
官河南新鄉長垣51
官河南許昌42
官河南南陽南召52
官河南商丘梁園52
官河南商丘睢縣42
官湖北荊門鍾祥31
官湖北黃岡紅安
官湖南張家界大庸21
官四川自貢31
官四川涼山西昌52
官陝西寶雞53
官陝西漢中漢臺42
官甘肅蘭州51
客江西九江修水13
客廣東梅州五華13
陰平(1)
官青海海東循化13
tʂʰə̃
陽平(8)
官江蘇徐州45
官山東濟南章丘55
官山東淄博博山3
官山東濰坊壽光2
官山東濱州鄒平55
官雲南昆明31
官甘肅張掖山丹53
官青海西寧24
陰平(1)
官甘肅酒泉敦煌24
tʂʰẽ
陽平(9)
官安徽宿州埇橋55
官山東濟南42
官山東棗莊嶧城55
官山東東營廣饒53
官山東煙台萊州42
官山東泰安42
官山東德州2
官陝西西安24
官陝西咸陽三原35
tʂʰəŋ
陽平(6)
官江蘇連雲港
官甘肅武威民勤53
官寧夏銀川3
官新疆烏魯木齊52
官新疆昌吉吉木薩爾51
官新疆巴音郭楞焉耆24
陰平(1)
官甘肅臨夏243
tʂʰɤŋ
陽平(1)
官新疆哈密51
平聲(1)
官新疆吐魯番214
tʂʰə̃ɣ
陽平(1)
官陝西延安寶塔24
tʂʰə̃ŋ
陽平(1)
官甘肅酒泉肅州53
t
tɐn
陽平(1)
粵廣東肇慶封開24
tin
陽平(6)
閩福建廈門35 ((文))
閩福建泉州南安24
閩福建漳州漳浦213 (文讀,筅塵:掃塵。)
閩廣東汕尾海豐55
閩廣東中山隆都33
粵廣西賀州信都24
tiŋ
陽平(7)
閩福建福州53
閩福建莆田仙游24
閩福建寧德古田33
閩福建寧德柘榮21
閩廣東汕頭55
閩廣東潮州55
平廣西賀州九都話213
teiŋ
陽平(1)
閩福建寧德福安22
陰去(1)
閩福建南平建甌33
tan
陽平(1)
閩廣西貴港平南12
taŋ
陽平(1)
平廣西賀州富川七都話33
teŋ
陽平(1)
閩廣東揭陽55
tɛiŋ
陽平(1)
閩福建三明沙縣31 (文讀,白讀。)
tœyŋ
陽平(1)
閩福建三明沙縣31
tɔiŋ
陽平(1)
閩福建南平建陽334
tieŋ
陽平(1)
閩廣東湛江雷州11
tiaŋ
陽平(1)
閩廣東茂名電白11
tʃʰ
tʃʰən
陽平(2)
官山東煙台蓬萊55
官山東威海環翠33
tʃʰɐn
陽平(10)
粵廣東廣州21
粵廣西北海21
粵廣西欽州21
粵廣西欽州靈山53
粵廣西貴港桂平21
粵廣西玉林北流32
粵廣西百色52
粵廣西崇左31
粵廣西崇左寧明21
平廣東佛山西岸24
tʃʰə̃
陽平(4)
官江蘇連雲港贛榆54
官山東青島即墨2
官山東濰坊臨朐42
官山東濱州博興53
tʃʰẽ
陽平(3)
官山東日照東港42
官山東日照五蓮53
官山東臨沂莒南42
tʃʰan
陽平(2)
粵廣西貴港南江22
粵廣西玉林博白232
tʃʰʌn
陽平(1)
平廣東清遠保安25
dz
dzən
陽平(1)
吳浙江湖州雙林113
dzəŋ
陽平(3)
吳江蘇鎮江丹陽31
吳浙江衢州龍游21
吳浙江麗水雲和423
dziŋ
陽平(1)
吳浙江台州仙居312
dzeiŋ
陽平(1)
吳江西上饒廣豐341
dzɪŋ
陽平(1)
吳浙江金華玉山24
dzaŋ
陽平(1)
吳浙江溫州31
dzɪ̃
陽平(1)
吳浙江紹興231
dzᴇɲ
陽去(1)
吳江蘇無錫江陰223 (江陰方言無陽平調,古陽平調的字併入陽去調。)
dzəɲ
陽平(1)
吳江蘇常州213
dzen
陽平(1)
吳浙江杭州213
dzeɲ
陽平(1)
吳浙江寧波餘姚113
ts
tsən
陽平(2)
平廣西柳州融水21
平廣西崇左扶綏21
tsɐn
陽平(2)
平廣西百色田東41
平雲南文山富寧31
tsəŋ
陰平(1)
吳上海浦東新區53
tsiŋ
陽平(1)
平廣西桂林朝陽22
tsi
陽平(2)
平湖南永州道縣31
平廣西賀州富川八都話21
tsu
上聲(1)
官重慶江津42
tʃ
tʃən
陽平(3)
粵廣西南寧賓陽213
粵廣西桂林臨桂21
粵廣西梧州蒙山21
tʃɐn
陽平(5)
客廣西南寧馬山213
粵廣西柳州融水21
粵廣西百色那畢31
粵廣西河池宜州31
粵廣西來賓武宣22
tʃin
陽平(1)
客廣西玉林北流24
s
sin
陽平(4)
閩海南海口21
閩海南昌江21
閩海南樂東211
閩海南陵水11
sien
陽平(2)
閩海南瓊海22
閩海南澄邁42
seŋ
陽平(1)
閩海南萬寧22
tɕʰ
tɕʰin
陽平(2)
官河南濮陽42
贛江西撫州黎川35
去聲(1)
官山東煙台5
tɕʰiŋ
陽平(2)
客江西贛州南康11
客廣東韶關南雄21
tɕʰiᴇ
陰去(1)
平湖南永州寧遠55
tʰ
tʰɐn
陽平(1)
粵廣東珠海斗門22
tʰin
陽平(2)
客福建南平邵武
贛湖北黃石陽新
tʰɪ̃
陽平(1)
閩福建三明將樂22
tʰun
陽平(2)
閩福建廈門35 ((白。煙~))
閩福建漳州漳浦213
z
zən
陽平(2)
吳江蘇蘇州24
吳浙江嘉興231
陽去(1)
吳江蘇無錫213 (無錫方言無陽平調,古陽平調的字併入陽去調。)
zəŋ
陽去(1)
吳上海13
ziŋ
陽平(1)
湘廣西桂林灌陽33
dʑ
dʑiŋ
陽平(1)
吳浙江衢州開化341
dʑiəŋ
陽平(1)
吳江蘇泰州靖江223
dʑɪŋ
陽平(1)
吳浙江寧波113
dʑyɛ̃
陽平(1)
吳浙江衢州開化341 (文,白)
ʃ
ʃin
陽平(2)
閩海南東方21
閩海南定安31
ʃuɐn
陽平(1)
粵廣東清遠連山21
tʂ
tʂən
陽平(1)
湘湖南長沙13
tʂɛn
陽平(1)
官湖南懷化會同31
tɕ
tɕɐn
陽平(1)
平廣西玉林福綿31
tɕiɐn
陽平(1)
平廣西南寧亭子21
ɕ
ɕən
陽平(1)
平廣西梧州藤縣212
ɕiᴇ̃
陽平(1)
平廣西桂林平樂31
zʱ
zʱei
陽平(1)
吳上海浦東新區324
h
hin
陽平(1)
贛福建三明泰寧33
dʐ
dʐən
陽平(1)
湘湖南湘潭12
ʑ
ʑin
陽平(1)
湘湖南永州33
d
diɛn
陽平(1)
湘湖南婁底雙峰13
Notes 註
塵
《漢語變調構詞考辨》:作「附著在物體上飛揚的塵土」讀平聲,引申為「污染、弄髒」讀去聲
漢語多功能字庫
略說: 漢帛書似從「土」從三「鹿」省(省去下部,只剩鹿首),《說文》小篆則從「麤」從「土」,會眾鹿奔跑,塵土飛揚之意。本義是塵土。61 字
詳解: 漢帛書似從「土」從三「鹿」省(省去下部,只剩鹿首),《說文》小篆則從「麤」從「土」,會眾鹿奔跑,塵土飛揚之意。本義是塵土。《說文》:「𪋻,鹿行揚土也。從麤從土。𡔚,籒文。」其後「𪋻」皆省從一「鹿」。
漢帛書「塵」指塵俗,《馬王堆.老子乙本》第192行:「和其光,同其塵,銼(挫)其兌(銳)而解其紛,是胃(謂)玄同。」全句指含斂光芒,混同塵俗,挫折鋒芒而消解紛擾,這就是玄妙齊同的境界。《郭店簡.老子甲》簡27「塵」寫成從「幺」,「訢」聲;《馬王堆.老子甲本》則寫作從「土」,「軫」聲的字。
傳世文獻「塵」多用作本義,指塵土。《左傳.成公十六年》:「甚囂,且塵上矣」,即非常喧鬧,而且塵土飛揚。又引申指蹤跡,左思《魏都賦》:「列聖之遺塵。」另佛教稱人間為「塵」,道家稱一世為「一塵」。五代沈汾《續仙傳》:「丁約謂韋子威曰:『郎君得道尚隔兩塵。』子威問其故,答曰:『儒謂之世,釋謂之劫,道謂之塵。』」「塵」亦可指長久,《爾雅.釋詁下》:「麈,久也。」《文選.張衡〈思玄賦〉》:「允塵邈而難虧」,即指信誓久遠而難以虧損。459 字相關漢字: 土,鹿,麤,𪋻,幺,訢,軫
Relatives 相關字
Index in character sets 字符集索引
SetIDExtraG1
1930
简体: 尘
GKX
0236.38
康熙字典-GHZR
0517.10
汉语大字典-G通规
0414X
-G京族
tɤn2.6.0
-G古籍
01069
-HB1
B9D0
-H常用
0795
-T1
7224
全字庫-T甲表
00804
異體字字典-T本土
1055
-J0
3148
-JMJ
009242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J表外
0518
-K0
8240
-K人名
一..4696
-KP0
7488
-V1
4902
-
讀音 Readings
kMandarin
chén
CHEN2
(v2.1.0-6.0.0)
kHanyuPinlu
chén(81)
chen2(81)
(v4.0.1-6.2.0)
kHanyuPinyin
10482.030:chén
kXHC1983
0132.081:chén
0132.081:chén
(v5.1.0)
kCantonese
can4
CHAN4
(v2.1.0-4.0.1)
kJapanese
ジン チン テン デン ちり
kJapaneseKun
CHIRI
kJapaneseOn
JIN
kKorean
CIN
kHangul
진:0N
진
(v5.0.0-10.0.0)
kVietnamese
trần
kTang
*djhin
kDefinition
dust, dirt, ashes, cinders
來源 IRG Sources
kIRG_GSource
G1-333E
1-333E
(v3.0.0-5.2.0)
kIRG_HSource
HB1-B9D0
kIRG_TSource
T1-6838
1-6838
(v3.0.0-5.2.0)
kIRG_JSource
J0-3F50
0-3F50
(v3.0.0-5.2.0)
kIRG_KSource
K0-7248
0-7248
(v3.0.0-5.2.0)
kIRG_KPSource
KP0-EAF8
kIRG_VSource
V1-5122
1-5122
(v3.1.1-5.2.0)
3-2829
(v3.1.0)
1-2829
(v3.0.0)
kRSUnicode
32.11
kTotalStrokes
14
kIICore
ATJHKMP
2.1
(v4.1.0-6.3.0)
辭典索引 Dictionary Indices
kCowles
469
kDaeJaweon
0475.040
kFennIndex
26.11
kGSR
0374a
kHanYu
10482.030
kIRGDaeJaweon
0475.040
kIRGDaiKanwaZiten
05388
(v3.0.0-15.0.0)
kIRGHanyuDaZidian
10482.030
kIRGKangXi
0236.380
kKangXi
0236.380
kLau
218
kMatthews
328
0328
(v2.1.0-3.1.0)
kMeyerWempe
157
kMorohashi
05388
kNelson
5376
kSBGY
104.07
辭典資料 Dictionary-like Data
kCangjie
IPG
kCihaiT
327.510
kFenn
319E
kFourCornerCode
0021.4
kFrequency
4
(v3.2.0-15.1.0)
kGradeLevel
2
kHKGlyph
0794
kPhonetic
66
kUnihanCore2020
HJKMPT
其他碼位 Other Mappings
kBigFive
B9D0
kCCCII
213859
kCNS1986
1-6838
kCNS1992
1-6838
kEACC
213859
kGB1
1930
kJis0
3148
kKoreanName
2015
kKPS0
EAF8
(v3.1.1-15.0.0)
kKSC0
8240
(v2.1.0-15.0.0)
kTaiwanTelegraph
1057 7775
1057
(v2.1.0-11.0.0)
kXerox
252:365
部首餘筆 Radical-Stroke Counts
kRSAdobe_Japan1_6
C+2582+32.3.11 C+2582+198.11.3
kRSKangXi
32.11
(v2.1.0-15.0.0)
異體 Variants
kSimplifiedVariant
U+5C18
kZVariant
U+5C18
(v2.1.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