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話
lu4
粵語
luk1
luk6
日語
ロク
韓語
록
녹
越南
lộc
廣韻
來/屋一/入
集韻
來/屋一/入
訓読
ふもと(麓)
Sources 各源例字
G0-4234
HB1-C453
T1-795F
J0-4F3C
K0-5664
KP0-D8E4
Old versions 舊版本
IVD

00Ad
Evolution 字形演化
商
甲骨文
無名組
西周
金文
西周
漢
說文小篆
唐
石經
開成石經
宋
印刷字體
廣韻
宋
印刷字體
增韻
明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清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
當代
標準字形
陸
當代
標準字形
港
當代
標準字形
台
當代
標準字形
日
Calligraphy 後世書法
Origin 字源諸說
《說文解字》:
盧谷切
守山林吏也。从林鹿聲。一曰林屬於山爲麓。《春秋傳》曰:「沙麓崩。」
古文从录。
Meaning 字義
lu4
(1)
生长在山脚的林木
(2)
山脚foothill
(3)
看守山林或苑囿的官吏
Kinship diagram of variants 異體字圖譜
《說文解字》WFG
《說文解字》
盧谷切
守山林吏也。从林鹿聲。一曰林屬於山爲麓。《春秋傳》曰:「沙麓崩。」
古文从录。
《說文解字繫傳》
盧木反
守山林吏也。從林鹿聲。一曰林屬於山為麓。《春秋左傳》曰:「沙麓崩。」 [臣鍇按:《周禮》:「虞衡掌山澤林麓,士若于人。」《春秋左傳》曰「山林之木,衡鹿守之」是也。]
古文麓。 [臣鍇曰:「彔聲。」]
《說文解字注》
盧谷切
守山林吏也。 [《左傳》。山林之木。衡鹿守之。杜曰:衡鹿,官名也。按鹿者,麓之假借字。天子曰林衡。諸侯曰衡鹿。皆守山林吏也。《晉語》。史黯曰:主將適螻而麓不聞。韋曰:麓,主君苑囿者。] 從林。鹿聲。 [盧谷切。三部。按此亦形聲包會意。守山林之吏,如鹿之在山也。] 一曰林屬於山爲麓。《春秋傳》曰:沙麓崩。 [《春秋》僖公十四年文。三傳同。《穀梁傳》曰:林屬於山爲麓。《周禮》、《王制》皆云林麓。鄭云:山木生平地曰林。生山足曰麓。《詩・大雅・旱麓》毛曰:麓,山足也。葢凡山足皆得偁麓也。亦假借作鹿。易。卽鹿無虞。虞翻曰:山足稱鹿。鹿,林也。]
古文從彔。 [彔聲。]
《康熙字典》
【亥集下】【鹿字部】 〔古文〕㯟【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盧谷切,音祿。【釋名】山足曰麓。麓,陸也。言水流順陸,燥也。【周禮·地官·林衡】掌巡林麓之禁令而平其守。【註】平林麓之大小及所生者,竹木生平地曰林,山足曰麓。【詩·大雅】瞻彼旱麓。【傳】旱,山名。麓,山足也。又【說文】麓,守山林吏也。
又錄也。【書·舜典】納于大麓,烈風雷雨弗迷。【傳】納舜使大錄萬幾之政。【註】亦曰山足。
又與鹿通。【春秋·僖十四年】沙鹿崩。【穀梁傳】林屬於山爲鹿。
又叶錄直切,音力。【易林】被服文德,升入大麓,四門雍肅,登受大福。福,音逼。
考證:〔【周禮·地官·林衡】掌巡麓之禁令。〕
謹照原文麓字上增林字。 說文(121)
Phonology 音韻
標準語 Official Languages
官話
lu4 [lu51] ㄌㄨˋ
粵語
luk1 [luːk5] 山麓, 林麓
luk6 [luːk2]
日語
ロク [ɾokɯ] [呉漢]
韓語
록 [ɾok]
녹 [nok]
越南
lộc [lə̆wk3ˀ2ʔ]
韻書 Rime Books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釋義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
廣韻
來屋一
通攝東韻1等開口入屋韻禄小韻盧谷切luk山足穀梁曰林屬於山曰麓山足穀梁曰林屬於山曰麓
刊謬補缺切韻
來屋一
通攝東韻1等開口入屋韻禄小韻盧谷切luk山足。山足。
集韻
來屋一
通攝東韻1等合口入屋韻禄小韻盧谷切luk說文守山林吏也一曰林屬於山為麓引春秋傳沙麓崩古从录說文守山林吏也一曰林屬於山為麓引春秋傳沙麓崩古从录
禮部韻略
來屋一
通攝東韻1等合口入屋韻禄小韻盧谷切luk詩旱麓注山足也穀梁林屬於山曰麓説文守山林吏也詩旱麓注山足也穀梁林屬於山曰麓説文守山林吏也
增韻
來屋一
通攝東韻1等合口入屋韻禄小韻盧谷切luk山足説文守山林吏榖梁傳林屬于山曰麓史記舜紀納于大麓麓錄也使大錄萬機之事孔書注同馬融鄭康成以為主祭于六山之麓山足説文守山林吏榖梁傳林屬于山曰麓史記舜紀納于大麓麓錄也使大錄萬機之事孔書注同馬融鄭康成以為主祭于六山之麓
五音集韵
來屋一
通攝東韻1等合口入屋韻來母一等luk山足穀梁曰林屬於山曰麓山足穀梁曰林屬於山曰麓
洪武正韻
來屋開
屋韻開口入屋韻禄小韻盧谷切luk山足説文守山林吏榖梁傳林屬於山曰麓史記舜紀納于大麓麓錄也使大錄萬機之事孔書注同馬融鄭康成以爲主祭於大山之麓山足説文守山林吏榖梁傳林屬於山曰麓史記舜紀納于大麓麓錄也使大錄萬機之事孔書注同馬融鄭康成以爲主祭於大山之麓
古今韻會舉要
來榖入屋韻榖韻來母luʔ說文守山林吏也从林鹿聲徐按周禮虞衡掌山澤林鹿士若干人左傳山林之木衡鹿守之一曰林屬於山為麓左傳沙麓崩又詩旱麓注旱山名麓又廣韻山足也書納于大麓注馬云祭于大山之麓又録也書注使大錄萬機之事也集韻古作㯟通作鹿禮記王制注春秋沙鹿崩陸佃云鹿性喜林麓者鹿之所在周禮即鹿無虞王肅注作麓說文守山林吏也从林鹿聲徐按周禮虞衡掌山澤林鹿士若干人左傳山林之木衡鹿守之一曰林屬於山為麓左傳沙麓崩又詩旱麓注旱山名麓又廣韻山足也書納于大麓注馬云祭于大山之麓又録也書注使大錄萬機之事也集韻古作㯟通作鹿禮記王制注春秋沙鹿崩陸佃云鹿性喜林麓者鹿之所在周禮即鹿無虞王肅注作麓
蒙古字韻
l ꡙu ꡟ入魚韻lu()
音韻闡微
來屋沃陌職錫合入聲屋韻禄小韻來母一等luk
中原音韻
來魚模合入去魚模韻lu
韻略易通
來東洪合入入聲東洪韻luk山足山足
中州音韻
來魚模合入去魚模韻鹿小韻lu山足山足
中華新韻
ㄌ ㄨ 入去模韻丙類lu
東國正韻
ㄹ ㅗㄱ 入公拱貢穀韻lok
戚林八音
柳 銀恭入 陽入銀恭韻lyʔ
柳 東江入 陽入東江韻løʔ
分韻撮要
來 東入 陰入東韻lok山之足也山之足也
擬音方案:《廣韻》《切韻》《集韻》:邵榮芬(《禮部韻略》《增韻》《五音集韻》擬音為與《集韻》音韻地位對比得到),《洪武正韻》:小學堂資料,《古今韻會舉要》:竺家寧,《蒙古字韻》:江鍾偉,《音韻闡微》:林慶勛,《中原音韻》:寧繼福,《韻略易通》:張玉來,《中州音韻》:馬樂樂,《中華新韻》:依註音符號,《東國正韻》:申祐先,《戚林八音》:彭攻關,《分韻撮要》:劉鎮發
韻部 Rime
西漢
屋
東漢
屋
魏
屋
晉
屋
宋北魏後期
屋沃燭覺
北魏後期北齊
屋
齊梁陳北周隋
屋
上古音 Reconstructed Old Chinese
高本漢
luk
王力
lɔk 屋部
董同龢
lûk 侯部
周法高
lewk 屋部
李方桂
luk 侯部
鄭張尚芳
roːɡ 屋0部
許思萊上古
rôk
許思萊東漢
lok
布之道諧聲域
ROK
聲首鹿
布之道擬音
rˤok
Dialects 方言
l
lu
入聲(1)
贛湖南株洲茶陵21
陽平(2)
官山東青島即墨2
客福建漳州詔安54
去聲(3)
官山東淄博博山5
官山東濰坊壽光5
官寧夏銀川5
陽去(3)
客福建三明寧化2
客福建南平邵武
客福建龍岩長汀21
陰平(1)
官山東臨沂平邑1
luk
陽入(4)
閩福建寧德柘榮2
客廣東梅州梅縣5 ((山~))
客廣東陽江陽春5 (文讀)
客廣東揭陽揭西5
陰入(1)
粵廣西南寧55
lok
陽入(4)
閩廣東汕頭5
客廣東湛江廉江5 (文讀)
客廣東河源2
客廣東清遠連南5
ləu
入聲(1)
贛湖南株洲醴陵
luʔ
陽入(1)
贛江西上饒弋陽3
入聲(1)
官江蘇南京5
loʔ
陽入(1)
吳上海1
入聲(1)
官安徽蕪湖5
luoʔ
陽入(1)
吳上海浦東新區12
lɤu
入聲(1)
吳浙江溫州213
lyʔ
陽入(1)
閩福建福州5 ((文))
lɔk
陽入(1)
閩福建廈門5
lɒʔ
陽入(1)
閩福建莆田仙游4
louʔ
陽入(1)
客廣東茂名信宜5 (文讀)
lɤuʔ
入聲(1)
贛湖南岳陽平江
n
nu
陽平(1)
官四川成都21
nəu
陽平(1)
官湖北武漢213
陰入(1)
贛湖北黃石陽新
nɔʔ
入聲(1)
官江蘇淮安漣水34
漢語多功能字庫
略說: 古文字從「林」,「鹿」聲,本義為生於山足的林木,後引申為山腳。31 字
詳解: 古文字從「林」,「鹿」聲,本義為生於山足的林木,後引申為山腳。「麓」字的甲骨文從「林」從「鹿」或「彔」,金文則從「林」從「彔」。「鹿」、「彔」音同,且皆為字之聲符,「麓」、「㯟」之別,實為「聲旁的代換」(裘錫圭)。
《說文》:「麓,守山林吏也。从林,鹿聲。一曰:林屬於山爲麓。《春秋傳》曰:『沙麓崩』。」可見《說文》解釋「麓」實有兩義,其中「守山林吏」為其引申義,「林屬於山」方為其本義。《禮記.王制》「林麓川澤」,「麓」用其本義。「麓」字由「林屬於山」引申為「守山林吏」,殆因「麓」本為林木,與山林關係密切,故守山林之吏即名為「麓」(馬敘倫)。
「麓」在甲骨文用作地名。如《合集》37382:「王田于西㯟(麓)」,表示王在西麓打獵。又通假為「鹿」,如《合集》30268:「王其夗(館)麓(鹿)臺」,表示王住在鹿臺。「麓臺」即是古書中的「鹿臺」,指皇帝的行宮一類建築。《史記.殷本紀》「厚賦稅以實鹿臺之錢」,《集解》引傅瓚曰:「鹿臺,臺名,今在朝歌城中。」《正義》引《括地志》云:「鹿臺在衛縣西南二十二裏。」《新序.刺奢》說「紂爲鹿臺,七年而成」,很可能鹿臺在紂以前就有了,紂只是加以擴建而已(宋華強)。 506 字相關漢字: 林,鹿,彔,㯟
Relatives 相關字
Index in character sets 字符集索引
SetIDExtraG0
3420
-G1
3420
-G7
19.一.12
-GT
7785
-GKX
1510.25
康熙字典-GHZR
5048.02
汉语大字典-GZJW
411711
-G通规
6374
-G古籍
06652
-HB1
C453
-H常用
4711
-T1
8963
全字庫-T甲表
04757
異體字字典-J0
4728
-JMJ
029802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J常用
2127
注: 2010追加
J表外
1013
注: 2010常用
K0
5468
-K人名
一..1477
-KP0
5668
-
讀音 Readings
kMandarin
lù
LU4
(v2.1.0-6.0.0)
kTGHZ2013
234.210:lù
kHanyuPinyin
74732.020:lù
kXHC1983
0738.020:lù
0738.020:lù
(v5.1.0)
kCantonese
luk1
LUK1
(v2.1.0-4.0.1)
kJapanese
ロク ふもと
kJapaneseKun
FUMOTO
kJapaneseOn
ROKU
kKorean
LOK
kHangul
록:0N
록
(v5.0.0-10.0.0)
kDefinition
foothill
foot of hill; foothill
(v2.1.0-14.0.0)
來源 IRG Sources
kIRG_GSource
G0-4234
0-4234
(v3.0.0-5.2.0)
kIRG_HSource
HB1-C453
kIRG_TSource
T1-795F
1-795F
(v3.0.0-5.2.0)
kIRG_JSource
J0-4F3C
0-4F3C
(v3.0.0-5.2.0)
kIRG_KSource
K0-5664
0-5664
(v3.0.0-5.2.0)
kIRG_KPSource
KP0-D8E4
kRSUnicode
198.8
kTotalStrokes
19
kIICore
AGTJHKMP
2.1
(v4.1.0-6.3.0)
辭典索引 Dictionary Indices
kDaeJaweon
2039.020
kGSR
1209h
kHanYu
74732.020
kIRGDaeJaweon
2039.020
kIRGDaiKanwaZiten
47658
(v3.0.0-15.0.0)
kIRGHanyuDaZidian
74732.020
kIRGKangXi
1510.250
kKangXi
1510.250
kMatthews
4207
kMeyerWempe
1688b
kMorohashi
47658
kNelson
5377
kSBGY
451.07
辭典資料 Dictionary-like Data
kCangjie
DDIXP
kCihaiT
1550.101
kFourCornerCode
4421.1
kFrequency
5
(v3.2.0-15.1.0)
kHKGlyph
4708
kPhonetic
848
kUnihanCore2020
GHJKMPT
其他碼位 Other Mappings
kBigFive
C453
kCCCII
216258
kCNS1986
1-795F
kCNS1992
1-795F
kEACC
216258
kGB0
3420
kGB1
3420
kJis0
4728
kJoyoKanji
2010
kKoreanName
2015
kKPS0
D8E4
(v3.1.1-15.0.0)
kKSC0
5468
(v2.1.0-15.0.0)
kMainlandTelegraph
7785
kTaiwanTelegraph
7785
kTGH
2013:6374
kXerox
263:155
部首餘筆 Radical-Stroke Counts
kRSAdobe_Japan1_6
C+4066+198.11.8
kRSKangXi
198.8
(v2.1.0-15.0.0)
異體 Variants
kZVariant
U+68BA
(v2.1.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