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𡮧
𡮧
⿳囧八尗(.);⿳囧儿尗(T,J)
U+21BA7(Ext B)
小部12畫 共15畫
官話
ji4()
日語
集韻
群/脂B開/去
Sources 各源例字
GKX-0297.33
T7-223B
JMJ-034231
Old versions 舊版本
Evolution 字形演化
說文小篆
東漢
傳抄
說文解字
傳抄
集篆古文韻海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
Origin 字源諸說
《說文解字》: 其冀切眾詞與也。从㐺𦣹聲。《虞書》曰:「臮咎繇。」古文臮。
Meaning 字義
(1)
同「臮」(暨)
ji4
(1)
与;及 后作「暨」
ji4
(5)
连词 相当于“及”、“和”and
Kinship diagram of variants 異體字圖譜
《說文解字》WFG
→臮
㐺部 004𡮧
《說文解字》
其冀切眾詞與也。从㐺𦣹聲。《虞書》曰:「臮咎繇。」古文臮。
《說文解字繫傳》
其冀反眾辭與也。從乑、自。《書》曰:「臮咎繇也。」古文臮。
《說文解字注》
其冀切眾與䛐也。 [與詞各本誤倒。今依《廣韵》正。眾與者,多與也。所與非一人也。詞者,意內言外之謂。或假洎爲之。如鄭詩諩偁《無逸》爰洎小人是也。亦假曁爲之。如《公羊傳》及者何。與也。會及曁,皆與也。曁猶曁曁也。《釋詁》曰:曁,與也。《釋訓》曰:曁,不及也。按不及,及也。卽《公羊》所謂猶曁曁也。] 从㐺。自聲。 [其冀切。按冀當作洎。十五部。] 《虞書》曰: [虞當作唐。說見《禾部》。] 臮咎繇。 [《堯典》文。今書作曁。] 古文臮。 [此篆轉寫旣久。今不可得其會意形聲。姑從宋本作。]
《康熙字典》
【寅集上】【小字部】 【字彙補】古文曁字。○按古文本作𠕨。 字彙補(1666)
Phonology 音韻
標準語 Official Languages
官話
ji4 [ʨi51] ㄐㄧˋ ()
日語
[ki]
韻書 Rime Books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釋義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
集韻
脂B開3B小韻巨至ɡiɪ說文眾詞與也引虞書臮咎繇古作𡮧說文眾詞與也引虞書臮咎繇古作𡮧
五音集韵
脂支之B開3Bgiɪ古文古文
擬音方案:《廣韻》《切韻》《集韻》:邵榮芬(《禮部韻略》《增韻》《五音集韻》擬音為與《集韻》音韻地位對比得到),《洪武正韻》:小學堂資料,《古今韻會舉要》:竺家寧,《蒙古字韻》:江鍾偉,《音韻闡微》:林慶勛,《中原音韻》:寧繼福,《韻略易通》:張玉來,《中州音韻》:馬樂樂,《中華新韻》:依註音符號,《東國正韻》:申祐先,《戚林八音》:彭攻關,《分韻撮要》:劉鎮發
Relatives 相關字
Yixiezi 異寫字 (works in progress)
As phonetic component 作聲旁
Same semantic component 同形旁
Same phonetic component 同聲旁
Index in character sets 字符集索引
SetIDExtraGKX 0297.33 康熙字典-GHZR 0613.04 汉语大字典-T7 0227 全字庫-JMJ 034231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
讀音 Readings
kJapanese
來源 IRG Sources
kIRG_GSource
GKX-0297.33
KX029733 (v5.2.0)
KX (v3.1.0-5.1.0)
kIRG_TSource
T7-223B
7-223B (v3.1.0-5.2.0)
kIRG_JSource
JMJ-034231
kRSUnicode
42.12
kTotalStrokes
15
辭典索引 Dictionary Indices
kHanYu
10566.080
kIRGHanyuDaZidian
10566.080
kIRGKangXi
0297.330
kKangXi
0297.330
kMorohashi
07531
部首餘筆 Radical-Stroke Counts
kRSKangXi
42.12 (v3.2.0-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