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話
nie4
xing4
粵語
nip6
lip6
日語
ジョウ
ニョウ
ニュウ
コウ
韓語
녑
엽
행
廣韻
孃/葉/入
集韻
娘/葉/入
日/緝/入
日/葉/入
Sources 各源例字
G3-3530
T4-2571
JMJ-000571
Old versions 舊版本
Evolution 字形演化
商
甲骨文
𠂤組
商
甲骨文
賓組
商
甲骨文
歷組
商
金文
商
商
金文
商或西周早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
春秋
玉書
侯馬盟書
戰國
金文
戰國晚期
漢
說文小篆
宋
傳抄
汗簡
宋
傳抄
古文四聲韻
宋
傳抄
集篆古文韻海
宋
印刷字體
廣韻
清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
Calligraphy 後世書法
Origin 字源諸說
Meaning 字義
nie4
(1)
古代的刑具
(2)
大声
(3)
不断作恶
xing4
(4)
同「幸」
→幸
xing4
(1)
侥幸,意外地得到好处或免去灾害lucky
(2)
幸亏;多亏fortunately
(3)
幸福;幸运fortune
(4)
喜悦;高兴to be happy
(5)
爱好;喜好to like
(6)
偏爱;宠爱favour 宠幸
(7)
亲爱者;受宠的人
(8)
哀怜;同情
(9)
旧指皇帝亲临,后也泛指皇族亲临monarch's visit
(10)
遇
(11)
期望;希冀
(12)
敬辞 表示对方这样做使自己感到幸运
(13)
活;使……活命
(14)
副词 1.表示时间,相当于“正” 2.相当于“本”
(15)
姓
Kinship diagram of variants 異體字圖譜
《說文解字》WFG
《說文解字》
尼輒切
所以驚人也。从大从𢆉。一曰大聲也。凡㚔之屬皆从㚔。一曰讀若瓠。一曰俗語以盜不止爲㚔,㚔讀若籋。
《說文解字繫傳》
女懾反
所以驚人也。從大,從𢆉。一曰大聲也。凡㚔之屬,皆從㚔。一曰讀若瓠。一曰俗語以盜不止為㚔。㚔讀若籋。 [臣鍇曰:「𢆉音飪。」]
《說文解字注》
尼輒切𫯟
所㠯驚人也。从大。从𢆉。 [各本作从𢆉。《五經文字》曰:《說文》从大从𢆉。𢆉音干。今依漢石經作幸。又曰:𡘺者,《說文》。執者,《經典》相承。凡報之類同是。則張氏所據《說文》與今本迥異如是。今隷用石經體。且改《說文・此部》皆作幸。非也。今皆正。干者,犯也。其人有大干犯而觸罪。故其義曰所以驚人。其形从大干會意。] 一曰大聲也。 [此別一義。] 凡𫯟之屬皆从𫯟。一曰讀若瓠。 [五字未詳。疑當作一曰讀若執。在讀若籋之下。] 一曰俗語㠯盜不止爲𫯟。 [又一義。按《玉篇》此義不系《說文》。《廣韵》引《說文》亦無此語。十字恐後人所沾。大徐本曡㚔字。] 讀若瓠。 [尼輒切。七部。]
《康熙字典》
【丑集下】【大字部】 【廣韻】【集韻】𠀤尼輒切,音聶。【說文】所以驚人也。一曰俗以盜不止爲㚔。或曰怙終也。又曰:犯罪不止也。又【玉篇】古文幸字。註詳干部五畫。 說文(121)
Phonology 音韻
標準語 Official Languages
官話
nie4 [niɛ51] ㄋㄧㄝˋ
xing4 [ɕiŋ51] ㄒㄧㄥˋ
粵語
nip6 [niːp2]
lip6 [liːp2]
日語
ジョウ [ʑoː] [漢]
ニョウ [ɲoː] [呉]
ニュウ [ɲɨː]
コウ [koː]
韓語
녑 [njʌp]
엽 [jʌp]
행 [hɛŋ]
韻書 Rime Books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釋義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
廣韻
孃葉
咸攝鹽韻3等開口入葉韻聶小韻尼輒切niæp說文曰所以驚人也一曰大聲今作幸同睪圉報執之類從此說文曰所以驚人也一曰大聲今作幸同睪圉報執之類從此
刊謬補缺切韻
孃葉
咸攝鹽韻3等開口入葉韻𣀳小韻尼輙切nĭɛp(⿱大山)(㚔)以盜不止。(⿱大山)(㚔)以盜不止。
集韻
娘葉
咸攝鹽韻3等開口入葉韻聶小韻昵輙切ȵiæp說文所以驚人也一曰笑聲也一曰俗語以盜不止為㚔隷作幸說文所以驚人也一曰笑聲也一曰俗語以盜不止為㚔隷作幸
日緝
深攝侵韻3等開口入緝韻入小韻日執切nʑiep盜不止也盜不止也
日葉
咸攝鹽韻3等開口入葉韻讘小韻日涉切nʑiæp盜不止盜不止
五音集韵
日緝
深攝侵韻3等開口入緝韻日母三等nʑiep盜不止也盜不止也
娘葉怗
咸攝鹽韻3等開口入葉韻娘母三等ȵiæp說文曰所以驚人也一曰大聲今作幸同睪圉報執之𩔖从此說文曰所以驚人也一曰大聲今作幸同睪圉報執之𩔖从此
日葉怗
咸攝鹽韻3等開口入葉韻日母三等nʑiæp盜不止盜不止
擬音方案:《廣韻》《切韻》《集韻》:邵榮芬(《禮部韻略》《增韻》《五音集韻》擬音為與《集韻》音韻地位對比得到),《洪武正韻》:小學堂資料,《古今韻會舉要》:竺家寧,《蒙古字韻》:江鍾偉,《音韻闡微》:林慶勛,《中原音韻》:寧繼福,《韻略易通》:張玉來,《中州音韻》:馬樂樂,《中華新韻》:依註音符號,《東國正韻》:申祐先,《戚林八音》:彭攻關,《分韻撮要》:劉鎮發
上古音 Reconstructed Old Chinese
董同龢
njɐp 葉部
周法高
niap 葉部
李方桂
nrjap 葉部
Notes 註
懾 慹 慴 幸 㚔
《ABC上古漢語詞源詞典》認為:「懾」「慹」的「害怕」義是同一個詞,「慴」的恐懼義與之同源,「幸」「㚔」的作惡義與之同源
漢語多功能字庫
略說: 甲骨文象桎梏之形,是古代用於拘執俘虜用的刑具,即今所謂手銬,引申有拘執義(徐中舒)。42 字
詳解: 甲骨文象桎梏之形,是古代用於拘執俘虜用的刑具,即今所謂手銬,引申有拘執義(徐中舒)。
戰國以後字形訛變,至漢末與「幸」字形混,從古文字觀之,「㚔」、「幸」本為兩字,應予分別。參見「執」。
甲骨文讀為「執」,表示拘執。金文表示甲冑,中山王方壺:「身蒙㚔冑」。相當於典籍的「介冑」,《禮記.曲禮》:「介冑則有不可犯之色。」「介」為兵甲之意。
《說文》:「㚔,所以驚人也。从大从𢆉。一曰大聲也。凡㚔之屬皆从㚔。一曰讀若瓠。一曰俗語以盜不止爲㚔,㚔讀若籋。」
此外,段注對「㚔」被誤作「幸」有一番說明:「各本作从𢆉。五經文字曰。說文从大从()。()音干。今依漢石經作幸。又曰。()者、說文。執者、經典相承。凡報之類同是。則張氏所據說文與今本迥異如是。今隷用石經體。且改說文此部皆作幸。非也。今皆正。干者、犯也。其人有大干犯而觸罪。故其義曰所以驚人。其形从大干㑹意。」379 字相關漢字: 幸,執,介
Relatives 相關字
Index in character sets 字符集索引
讀音 Readings
kMandarin
niè
NIE4
(v3.1.0-6.0.0)
kHanyuPinyin
10536.030:niè,xìng
kCantonese
nip6
NIP6
(v3.1.1-4.0.1)
NIP9
(v3.1.0)
kJapanese
ジョウ ニョウ ニュウ コウ
kDefinition
instrument of torture used in ancient times, loud, an evil doer all the times, (same as 幸) to rejoice, fortunate; prosperous
來源 IRG Sources
kIRG_GSource
G3-3530
3-3530
(v3.0.0-5.2.0)
kIRG_TSource
T4-2571
4-2571
(v3.0.0-5.2.0)
kIRG_JSource
JMJ-000571
kRSUnicode
37.5
kTotalStrokes
8
辭典索引 Dictionary Indices
kGSR
0696a
kHanYu
10536.030
kIRGHanyuDaZidian
10536.030
kIRGKangXi
0250.240
kKangXi
0250.240
kMorohashi
05884
kSBGY
539.41
539.42
(v3.2.0)
辭典資料 Dictionary-like Data
kCangjie
KTJ
kCihaiT
37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