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話
gao3
ze2
粵語
gou2
日語
コウ
タク
セキ
シャク
ジャク
韓語
고
택
廣韻
見/豪/上
昌/昔開/入
集韻
見/豪/上
澄/陌二開/入
昌/昔開/入
書/昔開/入
Sources 各源例字
G3-5C55
T4-2577
J4-2543
Old versions 舊版本
IVD

00Ad
Evolution 字形演化
楚(戰國)
簡帛
郭店
漢
說文小篆
宋
傳抄
集篆古文韻海
宋
印刷字體
廣韻
清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
Origin 字源諸說
Meaning 字義
gao3
(1)
大白
ze2
(2)
同「澤」
→澤
ze2
(1)
光亮;润泽luster 色泽
(2)
滋润moist 润泽
(3)
雨露;土壤中的水分
(4)
水聚汇处 也指水草丛杂之地pool, pond
(5)
津液,唾液或汗水
(6)
润头发和皮肤的油脂
(7)
恩泽,恩惠favour 恩泽
(8)
遗风,影响
(9)
泽兰 兰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花香,可入药
(10)
内衣 后作「襗」
→襗
ze2
(2)
贴身的内衣
(11)
搓
(12)
古代习射选士之宫
(13)
通「擇」 选择
→擇
ze2
(1)
挑选to choose 不择手段
(14)
东周地名,即“翟泉”,一名“狄泉” 在河南省洛阳市故洛阳城中
(15)
古州名 1.隋置,隋炀帝改为长平郡,唐贞观初复置泽州 辖境相当于今山西省的高平市、陵川县、沁水县、阳城县、晋城市等地 隋治所在今晋城市东北,唐移至晋城 2.辽置,治所在今河北省平泉县南
(16)
姓
Kinship diagram of variants 異體字圖譜
《說文解字》WFG
《說文解字》
古老切
大白、澤也。从亣从白。古文以爲澤字。
《說文解字繫傳》
姦皓反
大白澤也。從大、白。古文以爲澤字。 [臣鍇曰:「澤,和潤也。會意。」]
《說文解字注》
古老切
大白也。 [各本白下有澤字。其誤不知始於何時。獸名白澤。故非經典卽有此物。孰別其大小乎。全書之例。於形得義之字不可勝計。㚖以白大會意。則訓之曰大白也。猶下文大在一上則爲立耳。淺人𡚶增。《玉篇》、《廣韵》仍之。說《石𡔷文》者又引爲證。古來郢書燕說類多如此。] 从大白。 [不入《白部》者,重大也。古老切。二部。凡皢皎皦皛皋縞晧杲訓白之字皆同音部。但㚖字《廣韵》又昌石切。《集韵》又昌石施隻二切。皆訓白澤。未詳其由。] 古文㠯爲澤字。 [此說古文叚借也。叚借多取諸同音。亦有不必同音者。如用㚖爲澤,用丂爲亏,用屮爲艸之類。又按澤當作皐。古澤睪皐三字相亂。皋者,气㚖白之進也。皋㚖義相近,音同。]
《康熙字典》
【丑集下】【大字部】 【廣韻】【集韻】𠀤古老切,音杲。大白澤也。又【集韻】施隻切,音釋。義同。
又直格切,音宅。【說文】光潤也。
又【玉篇】古文澤字。註詳水部十四畫。
一作𡘔。又作𡘑。𡘔字原从丿从冈从大。𡘑字原从囟从大。 說文(121)
Phonology 音韻
標準語 Official Languages
官話
gao3 [kɑu214] ㄍㄠˇ
ze2 [tsɤ35] ㄗㄜˊ
粵語
gou2 [kou35]
日語
コウ [koː]
タク [takɯ] [漢]
セキ [seki] [漢]
シャク [ɕakɯ] [呉]
ジャク [ʑakɯ] [呉]
韓語
고 [ko]
택 [tʰɛk]
韻書 Rime Books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釋義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
廣韻
見豪
效攝豪韻1等開口上晧韻暠小韻古老切kɑu大白澤也大白澤也
昌昔開
梗攝清韻3等開口入昔韻尺小韻昌石切tɕʰiæk白澤白澤
刊謬補缺切韻
見豪
效攝豪韻1等開口上晧韻暠小韻古老切kɑu白澤。叉昌石反。白澤。叉昌石反。
昌昔開
梗攝清韻3等開口入昔韻尺小韻昌石切tɕʰĭɛk白澤。叉公老反。白澤。叉公老反。
集韻
見豪
效攝豪韻1等開口上晧韻杲小韻古老切kɑu說文大白澤也說文大白澤也
澄陌二開
梗攝庚韻2等開口入陌韻宅小韻直格切ȡak說文光潤也古作㚖說文光潤也古作㚖
昌昔開
梗攝清韻3等開口入昔韻尺小韻昌石切tɕʰiæk大白澤也或作𠧵大白澤也或作𠧵
書昔開
梗攝清韻3等開口入昔韻釋小韻施隻切ɕiæk大白澤也大白澤也
五音集韵
見豪
效攝豪韻1等開口上皓韻見母一等kɑu大白澤也大白澤也
澄陌昔二開
梗攝庚韻2等開口入陌韻澄母二等dʑak古文古文
穿三陌昔三開
梗攝庚韻3等開口入昔韻穿母三等tɕʰiak白澤白澤
審三陌昔三開
梗攝庚韻3等開口入昔韻審母三等ɕiak大白澤也大白澤也
擬音方案:《廣韻》《切韻》《集韻》:邵榮芬(《禮部韻略》《增韻》《五音集韻》擬音為與《集韻》音韻地位對比得到),《洪武正韻》:小學堂資料,《古今韻會舉要》:竺家寧,《蒙古字韻》:江鍾偉,《音韻闡微》:林慶勛,《中原音韻》:寧繼福,《韻略易通》:張玉來,《中州音韻》:馬樂樂,《中華新韻》:依註音符號,《東國正韻》:申祐先,《戚林八音》:彭攻關,《分韻撮要》:劉鎮發
上古音 Reconstructed Old Chinese
董同龢
kôɡ 幽部
周法高
kəw 幽部
李方桂
kəgwx 幽部
布之道擬音
kˤuʔ
Relatives 相關字
Index in character sets 字符集索引
讀音 Readings
kMandarin
gǎo
GAO3
(v3.1.0-6.0.0)
kHanyuPinyin
10535.060:gǎo,zé
kCantonese
gou2
GOU2
(v3.1.0-4.0.1)
kJapanese
コウ タク セキ シャク ジャク
kDefinition
(said of truth) to come out to the open; to be known by all, (ancient form 澤) glossy; shining
來源 IRG Sources
kIRG_GSource
G3-5C55
3-5C55
(v3.0.0-5.2.0)
kIRG_TSource
T4-2577
4-2577
(v3.0.0-5.2.0)
kIRG_JSource
J4-2543
4-2543
(v4.1.0-5.2.0)
kRSUnicode
37.5
kTotalStrokes
8
辭典索引 Dictionary Indices
kHanYu
10535.060
kIRGHanyuDaZidian
10535.060
kIRGKangXi
0250.280
kKangXi
0250.280
kMorohashi
05889
kSBGY
303.05 518.08
辭典資料 Dictionary-like Data
kCangjie
HAK
其他碼位 Other Mappings
kJIS0213
2,05,35
部首餘筆 Radical-Stroke Counts
kRSAdobe_Japan1_6
C+17477+37.3.5 C+17477+10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