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亻具
U+4FF1(Basic)
人部8畫 共10畫 核心字
官話
ju4
ju1
粵語
keoi1
geoi1
日語
韓語
越南
câu
廣韻
見/虞/平
集韻
見/虞/平
訓読
ともに(共に)
Sources 各源例字
G0-3E63
HB1-ADD1
T1-5434
J3A-2E21
K0-4E7C
V1-4B52
KP0-D0E3
Old versions 舊版本
IVD
00Ad
Comparison 用字對比
Evolution 字形演化
簡帛
張家山
隸書
說文小篆
石經
開成石經
印刷字體
廣韻
印刷字體
增韻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
當代
標準字形
當代
標準字形
當代
標準字形
當代
標準字形
Calligraphy 後世書法
Origin 字源諸說
《說文解字》: 舉朱切偕也。从人具聲。
《字源》:形声
Meaning 字義
ju4
(1)
共同;一起together with
(2)
相同
(3)
「具」
ju4
(1)
准备,备办
(2)
酒肴,饭食
(3)
器物;器械 如:文具;卧具;食具;炊具utensil
(4)
才能;人才
(5)
陈述;开列
(6)
具备;完备to possess 具体
(7)
详尽,一五一十地
(8)
副词 表示范围,相当于“都”、“皆” 也作「俱」
ju4
(4)
副词 表示范围,相当于“完全”、“都”all 面面俱到
(9)
量词,用于完整物件
(10)
(4)
副词 表示范围,相当于“完全”、“都”all 面面俱到
(5)
用同「懼」(惧)
ju4
(1)
恐惧to fear
(6)
(喃)
cu 詞:thằng cu; cu cậu 義:a boy; fellow, lad
(喃)
câu 詞:câu toàn (đầy đủ) 義:all, together; accompany
(喃)
cụ 詞:cụ già, cụ non, sư cụ; cụ cựa 義:great grandparent, (little) old fellow, high-ranking bonze; move, budge
(喃)
gu 詞:nổi gu (nổi u cục) 義:tumour
(喃)
gù 詞:gật gù; gù lưng 義:to nod repeatedly out of satisfaction; hump-backed
(喃)
◎ Loài chim rừng biết gù, gáy, cùng họ với bồ câu.#C2: 俱 câu
(喃)
〄 Bồ cu (câu): chim câu nuôi thả.#C2: 俱 câu
(喃)
◎ Bông lúa non, có hình uốn cong.#C1: 俱 câu
(喃)
◎ Lù khu (tức lụ khụ): già nua, dáng còm cõi.#C2: 俱 cu
Kinship diagram of variants 異體字圖譜
《說文解字》WFG
人部 092
《說文解字》
舉朱切偕也。从人具聲。
《說文解字繫傳》
卷于反偕也。從人具聲。
《說文解字注》
舉朱切皆也。 [皆各本作偕。字之誤也。今正。《白部》曰:皆,俱䛐也。與此爲互訓。詩有假具爲俱者。如大叔于田火烈具舉是也。] 从人。具聲。 [舉朱切。古音在四部。]
《康熙字典》
【子集中】【人字部】 【唐韻】舉朱切【集韻】【韻會】恭于切,𠀤音拘。皆也。【孟子】父母俱存。
 又偕也,具也。【莊子·天運篇】道可載而與之俱也。【史記·孔子世家】孔子適周,魯君與之一乗車,兩馬,一豎子俱。
 又姓。南凉將軍俱延,唐江州監軍俱文珍。 唐韻(751)
Phonology 音韻
標準語 Official Languages
官話
ju4 [ʨy51] ㄐㄩˋ
ju1 [ʨy55] ㄐㄩ
粵語
keoi1 [kʰɵi5] 與生俱來, 兩敗俱傷, 聲淚俱下, 俱樂部
geoi1 [kɵi5]
日語
[kɯ] [呉漢]
[gɯ]
韓語
[ku]
越南
câu [kə̆w33]
韻書 Rime Books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釋義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
廣韻
3小韻舉朱kio皆也具也又姓南涼錄有將軍俱延皆也具也又姓南涼錄有將軍俱延
刊謬補缺切韻
3虞󠄃小韻舉隅kĭu偕。偕。
集韻
3小韻恭于kio說文偕也一曰具也說文偕也一曰具也
禮部韻略
3小韻恭于kio偕也偕也
增韻
3小韻恭于kio偕也具也偕也具也
五音集韵
3kio皆也具也又姓南涼録有將軍俱延皆也具也又姓南涼録有將軍俱延
洪武正韻
魚撮小韻斤於ky偕也具也偕也具也
古今韻會舉要
kiu說文偕也从人具聲一曰具也又姓南涼録將軍俱延說文偕也从人具聲一曰具也又姓南涼録將軍俱延
蒙古字韻
g ꡂÿu ꡦꡟky()
音韻闡微
魚虞撮陰平小韻ky
中原音韻
魚模撮陰平魚模kiu
韻略易通
居魚陰平居魚ky皆也皆也
中州音韻
魚模撮平聲魚模小韻kiu偕也偕也
中華新韻
陰平ʨy
ʨy
東國正韻
ㅜㅇ 拘矩屨ku
戚林八音
須車 陽去須車ky
分韻撮要
陰平kʷy皆也皆也
擬音方案:《廣韻》《切韻》《集韻》:邵榮芬(《禮部韻略》《增韻》《五音集韻》擬音為與《集韻》音韻地位對比得到),《洪武正韻》:小學堂資料,《古今韻會舉要》:竺家寧,《蒙古字韻》:江鍾偉,《音韻闡微》:林慶勛,《中原音韻》:寧繼福,《韻略易通》:張玉來,《中州音韻》:馬樂樂,《中華新韻》:依註音符號,《東國正韻》:申祐先,《戚林八音》:彭攻關,《分韻撮要》:劉鎮發
韻部 Rime
西漢
東漢
齊梁陳北周隋
虞模
上古音 Reconstructed Old Chinese
高本漢
ki̯u
王力
kǐwɔ 侯部
董同龢
kjuɡ 侯部
周法高
kjew 侯部
李方桂
kjug 侯部
鄭張尚芳
ko 侯0部
ɡos 侯0部
白-沙
*k(r)o
斯塔羅斯金上古前期
ko
斯塔羅斯金上古後期
ko
斯塔羅斯金西漢
kwa
斯塔羅斯金東漢
kwa
許思萊上古
ko
許思萊東漢
kuo
布之道諧聲域
KO
聲首具¹
布之道擬音
k(r)o
音節類型B
Dialects 方言
tɕy
去聲(81)
河北邯鄲大名213
河北邯鄲魏縣312
江蘇南京44
江蘇徐州42
江蘇連雲港 (~樂部)
江蘇淮安漣水55
江蘇揚州
江蘇泰州33
安徽蚌埠53
安徽淮南鳳台51
安徽淮北52
安徽阜陽53
安徽阜陽潁上51
安徽宿州碭山53
安徽宿州埇橋42
安徽亳州蒙城53
山東濟南21
山東濟南章丘21
山東淄博博山5
山東棗莊嶧城42
山東東營廣饒31
山東東營利津
山東濰坊安丘31
山東濰坊昌邑31
山東濰坊臨朐21
山東濰坊壽光5
山東濟寧5
山東泰安寧陽312
山東泰安21
山東日照東港21
山東臨沂平邑5
山東臨沂沂水21
山東德州5
山東聊城5
山東濱州博興21
山東濱州鄒平31
山東菏澤單縣423
河南鄭州城關41
河南開封31
河南洛陽412
河南平頂山新華41
河南新鄉長垣213
河南濮陽312
河南許昌31
河南漯河召陵31
河南南陽南召42
河南商丘梁園41
河南商丘睢縣312
河南信陽312
河南周口淮陽312
河南駐馬店平輿53
湖北武漢35
湖北宜昌35
湖北襄陽襄樊31
湖南常德35
湖南湘西吉首24
四川成都213 (又ty1)
四川南充14
四川達州達縣213
四川雅安漢源13
貴州黔東南丹寨13
貴州黔東南黎平53
陝西寶雞31
陝西咸陽三原55
陝西延安寶塔52
陝西漢中漢臺312
甘肅蘭州13
甘肅武威民勤31
甘肅張掖山丹31
甘肅酒泉肅州213
甘肅酒泉敦煌44
甘肅臨夏42
青海西寧213
青海海東循化53
寧夏銀川5
新疆烏魯木齊213
新疆吐魯番33
新疆哈密213
新疆昌吉吉木薩爾213
新疆巴音郭楞焉耆213
山西太原45
陰平(11)
江蘇連雲港 (萬事~備)
安徽安慶11
山東青島即墨1
湖北荊門鍾祥24
湖北天門55
重慶江津55
四川成都44 (又ty5)
四川自貢45
貴州畢節1
貴州黔東南丹寨33
浙江溫州33
陽平(2)
安徽蕪湖55
山東煙台萊州42
陰去(1)
湖南湘潭55
陰入(1)
湖南永州寧遠13
tɕi
去聲(1)
雲南紅河蒙自212
陰平(1)
貴州貴陽55
k
ky
去聲(1)
廣西柳州雒容24
陰平(4)
福建三明沙縣33
福建南平建陽53
江西撫州黎川22
香港新界232
陽去(11)
福建寧德柘榮213
廣西南寧22
廣西柳州融水24
廣西貴港桂平22
廣西賀州信都213
廣西河池宜州213
廣西崇左寧明22
廣西南寧亭子223
廣西桂林平樂35
廣西梧州藤縣22
廣西玉林福綿21 (陽去調在記音時記為21,實際音值近同22。)
陰去(2)
福建南平建陽332
廣西柳州融水435
陽入(1)
福建南平建甌42
ki
陽去(3)
廣西貴港平南22
廣西梧州蒙山214
廣西欽州22
陽上(1)
廣西來賓武宣24
kui
去聲(1)
廣東珠海斗門31
陽去(3)
廣西南寧賓陽52
廣西玉林博白21
廣西百色那畢22
陽平(2)
廣東深圳寶安21
廣東江門白沙22
ku
陰平(1)
福建泉州南安33
陽去(1)
福建廈門22 ((s))
陽上(1)
廣東汕頭35
køi
陽去(2)
福建寧德福安23
廣西百色田東22
陽上(1)
雲南文山富寧21
陽去(1)
湖北黃岡紅安
køy
陽去(1)
福建福州242
陽去(1)
廣東清遠連山214
kiaɯ
陽去(1)
廣西崇左22
kʰy
陰平(8)
廣東珠海前山55
廣東佛山順德53
廣東肇慶封開55
廣東清遠55
廣東中山石岐55
廣西玉林北流55
廣西百色55
廣西賀州九都話24
陽去(3)
廣東韶關新豐31
廣東惠州31
福建三明泰寧213
上聲(1)
廣東廣州從化21
kʰi
去聲(2)
廣東深圳42
廣東梅州梅縣53
陰平(2)
廣東中山隆都55
廣西玉林北流55
陰去(1)
廣西南寧馬山55
上聲(2)
廣東東莞21
廣西玉林博白21
kʰui
陰平(1)
廣東東莞213
陽平(1)
廣東珠海斗門22
kʰœy
陰平(7)
廣東韶關55
廣東佛山53
廣東肇慶55
廣東雲浮55
香港55
澳門55
廣東韶關55
kʰu
陽去(1)
廣西欽州靈山33
kʰøy
陰平(1)
廣西貴港南江44
kʰoi
陰平(1)
廣東雲浮羅定55
kʰei
陰平(1)
廣西北海55
ts
tsy
陰平(4)
廣西桂林臨桂33
湖南永州道縣54
廣西賀州富川八都話52
廣西賀州富川七都話52
陰去(1)
廣西桂林朝陽35
c
cy
去聲(2)
江蘇連雲港贛榆51
山東煙台蓬萊42
陽平(1)
山東威海環翠33
tʃu
去聲(1)
山東日照五蓮31
tʃʯ
去聲(1)
山東臨沂莒南21
tʃiəu
陽去(1)
廣西桂林臨桂23
dʑy
陽去(1)
上海13
陽平(1)
浙江衢州龍游21
ɡ
ɡy
陽去(1)
浙江台州仙居22
ɡye
陽去(1)
浙江金華玉山31
dʑʱ
dʑʱy
陽平(1)
上海浦東新區324
dʒy
陽去(1)
浙江麗水雲和223
tɕʰ
tɕʰi
去聲(1)
廣東韶關南雄42
dz
dzy
去聲(1)
廣西桂林灌陽35
Notes 註
俱 具
二字不同音,亦不同義。「俱」字用作動詞時,不能說成「具」。用作副詞時,古多說成「具」。二人以上同做一事叫「俱」,一人把一切事物都處理了叫「具」。「俱」指主語的範圍,「具」指賓語的範圍。
偕 皆 俱
三字同義。但在具體應用上有所不同。「偕、俱」都能用作動詞,「皆」字不能。「皆」只能用作副詞,「皆」字的用土,不但能修飾動詞,還能修飾形容詞、數詞等。
漢語多功能字庫
 略說: 從「人」,「具」聲。本義是共同、一起。
19 字
 詳解: 從「人」,「具」聲。本義是共同、一起。《說文》:「俱,偕也。从人,具聲。」如《孟子.告子上》:「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國語.越語》:「古之善用兵者,因天地之常,與之俱行。」

  「俱」也表示相同、一樣。如《素問.三部九候論》:「所謂後者,應不俱也。」王冰注:「俱,猶同也,一也。」《論衡.逢遇》:「伊尹、箕子,才俱也,伊尹為相,箕子為奴;伊尹遇成湯,箕子遇商紂也。」

  「俱」可作副詞,相當於「皆」、「都」。如《孟子.盡心上》:「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銀雀山漢簡.守法》簡808-809:「下之屏(庰)者必銜枚,二人俱斬。」「庰」指廁所。「枚」本指古代士卒銜於口中以禁止喧嘩的器具,後以「銜枚」表示閉口不言。308 字相關漢字: 人,具,皆,都,庰,枚

Relatives 相關字
Index in character sets 字符集索引
SetIDExtraG0 3067 -G1 3067 -G7 10.丿.79 -GT 0215 -GKX 0106.08 康熙字典-GHZR 0213.06 汉语大字典-GZFY 493802 -G通规 1962 -G常用 常.10.137 -G古籍 05045 -HB1 ADD1 -H常用 0187 -T1 5220 全字庫-T甲表 00188 異體字字典-T本土 0201 -J3 1401 注: 04追加 JMJ 006798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J表外 0236 -J人名 一..0028 -K0 4692 -K敎育 0998 -KP0 4867 -V1 4350 -
讀音 Readings
kMandarin
JU4 (v3.1.0-6.0.0)
JU4 (v2.1.0-3.0.0)
kHanyuPinlu
jù(18)
ju4(18) (v4.0.1-6.2.0)
kTGHZ2013
183.140:jū 186.020:jù
kHanyuPinyin
10177.020:jū,jù
kXHC1983
0609.160:jū 0615.030:jù
0609.160:jū 0615.030:jù (v5.1.0)
kCantonese
keoi1
geoi1 keoi1 (v4.1.0-13.0.0)
KEUI1 (v2.1.0-4.0.1)
kJapanese
グ ク ともに
kJapaneseKun
TOMONI
kJapaneseOn
KU
kKorean
KWU
kHangul
구:0E
(v5.0.0-10.0.0)
kVietnamese
câu
kDefinition
all, together; accompany
來源 IRG Sources
kIRG_GSource
G0-3E63
0-3E63 (v3.0.0-5.2.0)
kIRG_HSource
HB1-ADD1
kIRG_TSource
T1-5434
1-5434 (v3.0.0-5.2.0)
kIRG_JSource
J3A-2E21
3A-2E21 (v4.1.0-5.2.0)
kIRG_KSource
K0-4E7C
0-4E7C (v3.0.0-5.2.0)
kIRG_KPSource
KP0-D0E3
kIRG_VSource
V1-4B52
1-4B52 (v3.1.1-5.2.0)
3-2254 (v3.1.0)
1-2254 (v3.0.0)
kRSUnicode
9.8
kTotalStrokes
10
kIICore
AGTHKMP
2.1 (v4.1.0-6.3.0)
辭典索引 Dictionary Indices
kCowles
2015
kDaeJaweon
0226.030
kGSR
0121d
kHanYu
10177.020
kIRGDaeJaweon
0226.030
kIRGHanyuDaZidian
10177.020
kIRGKangXi
0106.080
kKangXi
0106.080
kKarlgren
488
kLau
1719
kMatthews
1557
kMeyerWempe
1312
kMorohashi
99999 (v2.1.0-5.1.0)
kNelson
0477
kSBGY
080.28
辭典資料 Dictionary-like Data
kCangjie
OBMC
kCihaiT
111.101
kFourCornerCode
2628.1
kFrequency
4 (v3.2.0-15.1.0)
kGradeLevel
5
kPhonetic
677
kUnihanCore2020
GHJKMPT
其他碼位 Other Mappings
kBigFive
ADD1
kCCCII
213222
kCNS1986
1-5434
kCNS1992
1-5434
kEACC
213222
kGB0
3067
kGB1
3067
kJinmeiyoKanji
2010
kJIS0213
1,14,1
kKoreanEducationHanja
2007
kKPS0
D0E3 (v3.1.1-15.0.0)
kKSC0
4692 (v2.1.0-15.0.0)
kMainlandTelegraph
0215
kTaiwanTelegraph
0215
kTGH
2013:1962
kXerox
251:071
部首餘筆 Radical-Stroke Counts
kRSAdobe_Japan1_6
C+13731+9.2.8
kRSKangXi
9.8 (v2.1.0-15.0.0)
異體 Variants
kZVariant
U+5036 (v2.1.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