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話
chong2
粵語
sung4
日語
シュウ
スウ
ソウ
ズ
シュ
韓語
숭
越南
sùng
廣韻
崇/東三/平
集韻
崇/東三/平
心/東三/平
訓読
あがめる(崇める)
おわる(終わる)
たかい(高い)
たっとい(尊い)
たっとぶ(尊ぶ)
とうとぶ(尊ぶ)
Sources 各源例字
G0-3367
HB1-B152
T1-5976
J0-3F72
K0-627D
V1-5347
KP0-E4E4
Old versions 舊版本
IVD

00Ad
Evolution 字形演化
漢
隸書
漢
說文小篆
漢
石經
熹平石經
唐
石經
開成石經
宋
印刷字體
廣韻
宋
印刷字體
增韻
明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清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
當代
標準字形
陸
當代
標準字形
港
當代
標準字形
台
當代
標準字形
日
當代
標準字形
韓
Calligraphy 後世書法
Origin 字源諸說
《說文解字》:
鉏弓切
嵬高也。从山宗聲。
Meaning 字義
chong2
(1)
山大而高
(2)
高lofty 崇山峻岭
(3)
尊敬;崇拜to respect
(4)
崇尚;提倡to advocate
(5)
立;建立
(6)
兴;兴盛(与“废”相对)
(7)
重叠
(8)
充满;盛满
(9)
聚集
(10)
助长;增长
(11)
修饰
(12)
就
(13)
通「終」(zhong1) 终了
→終
zhong1
(3)
结局;终止 与“始”相对end
(14)
通「宗」(zong1)
→宗
zong1
(1)
祖庙,祭祀祖先的地方ancestral temple
(15)
“崇牙”的简称
(16)
古国名 1.又称有崇氏,相传为鲧的封国,在今河南省嵩县 2.商的与国 在今陕西省西安市澧水西 崇侯虎时,为周文王所灭 文王在此建立丰邑,作为国都 3.春秋时秦的与国,居丰,袭用崇的旧称
(17)
姓
(壯)
壯字用同「𧿛」
→𧿛
(壯)
soengz 站
(喃)
sung 詞:sung sức, sung mãn 義:in good form, fully fit; affluent, abundant
(喃)
sùng 詞:tôn sùng 義:to venerate
(喃)
sồng 詞:nâu sồng 義:monk's brown clothes
→梇
(喃)
sồng 詞:nâu sồng 義:monk's brown clothes
(喃)
xùng 詞:xùng xình (rộng rãi) 義:spacious, commodious
(喃)
◎ Suồng sã: buông tuồng, sàm sỡ.#C2: 崇 sùng
(喃)
◎ Thành thật, ngay thẳng, rõ ràng, công bằng.#C2: 崇 sùng
(喃)
◎ Gàu (gầu) sòng: gàu có tay cầm với dây buộc vào giá đỡ, cho một người tát nước.#C2: 崇 sùng
(喃)
◎ Sòng sọc: mắt long lên vì tức giận.#C2: 崇 sùng
(喃)
◎ Sượng sùng: ngượng nghịu, e thẹn.#C1: 崇 sùng
(喃)
〄 Sợ sùng: sợ sệt, e dè.#C1: 崇 sùng
(喃)
◎ Màu vải nhuộm bằng vỏ cây sồng hoặc củ nâu.#C2: 崇 sùng
(喃)
◎ Sồng sộc (xồng xộc): tức tốc, dồn dập.#C2: 崇 sùng
(喃)
◎ Trà tròng: trà và thức uống tương tự.#C2: 崇 sùng
(喃)
◎ Xồng xộc (sồng sộc): tức tốc, dồn dập, xông thẳng đến.#C2: 崇 sùng
Kinship diagram of variants 異體字圖譜
《說文解字》WFG
《說文解字》
鉏弓切
嵬高也。从山宗聲。
《說文解字繫傳》
助弓反
嵬髙也。從山宗聲。
《說文解字注》
鉏弓切
山大而高也。 [各本作巍高也三字。今正。《大雅》。《崧高》維嶽。《釋山》、《毛傳》皆曰:山大而高曰崧。《孔子閒居》引詩崧作嵩。《釋名》作山大而高曰嵩。崧嵩二形皆卽崇之異體。韋注《國語》云:古通用崇字。《太平御覽》及徐鉉皆引其語。《詩・序》曰:崇丘,萬物得極其高大也,此崇之故訓也。《河東賦》:瞰帝唐之嵩高,眽隆周之大寧,嵩高卽崇高也。漢碑曰:如山如岳,嵩如不傾,謂崇而不傾也。中嶽《禹貢》謂之外方,秦名大室,漢武帝始謂之崇高山。因以山下户三百爲之奉邑,名曰崇高縣。《武帝紀》、《郊祀志》、《地理志》,《封禪書》可證。崇字地里志作崈。體之小異耳。《史》、《漢》或崇嵩錯出。要無礙爲一字。惟《後漢書・靈帝紀》:熹平五年復崇高山爲嵩高山。語大可疑,證以東觀紀,堂谿典請雨,因上言改之,名爲嵩高山。是則非復崇高爲嵩高,乃改崇高爲嵩高。葢其時六書之學不明。謂嵩與崇別而改之,沿至今日,尙仍其誤。李賢注云:《前書》武帝祠中嶽,改嵩高爲崇高,《前書》未𡮢有此文,武帝改大室爲崇高。武帝以前但曰大室,不曰嵩高也。崇高本非中嶽之專偁,故淺人以崇爲氾辭。嵩爲中嶽,強生分別,許造《說文》不取嵩崧字。葢其時固憭然也。崇之引伸爲凡高之偁。《大雅》,福祿來崇。傳曰:崇,重也。《禮經》崇酒注:崇,充也。《邶風》:崇朝其雨。傳曰:崇,終也。皆音近假借。] ○或問《釋山》嵩高爲中嶽,非古名嵩高之證與,曰嵩卽崇字。《封禪書》曰:秦有大室,𧙈大室嵩高也,此謂秦之大室卽漢之崇高也。《釋山》之嵩高葢漢人語。非本經。故許嶽字下言大室,不言崇高。从山宗聲。 [鉏弓切。九部。此篆舊在岊篆之後,解云嵬高也。必𨍭寫之誤,今依《玉篇》移其次。依毛傳、《釋名》易其解。]
《康熙字典》
【寅集中】【山字部】 【廣韻】【集韻】【韻會】鉏弓切【正韻】鉏中切,𠀤音漴。【說文】嵬高也。从山宗聲。【爾雅·釋詁】崇,重也。【郉昺曰】又高貴也。【易·繫辭】崇高莫大乎富貴。【左傅宣十二年】師叔楚之崇也。又充也。【禮·樂記】復綴以崇。
又【儀禮·鄉飲酒禮】主人再拜崇酒。【註】崇,充也。謂相充實也。
又聚也。【詩·大雅】福祿來崇。【註】謂積而高也。【左傳·隱六年】見惡如農夫之去草,芟夷蘊崇之。【註】蘊,積。崇,聚也。
又【廣韻】敬也,就也。【書·仲虺之誥】欽崇天道。
又終也。【詩·衞風】誰謂宋遠,曾不崇朝。【註】言行不終朝而至也。
又崇牙,樂器飾。【詩·周頌】崇牙樹羽。【註】懸鐘磬之處,以采色爲大牙,其狀隆隆然。
又國名。堯時崇伯鯀,商崇侯虎,今西安府鄠縣。
又地名。【書·舜典】放驩兜于崇山。【註】在今澧州澧陽縣。
又姓。【正字通】宋靑田令崇大年。
又叶仕莊切,音牀。【𨻰琳·大荒賦】仰閬風之城樓兮,縣圃邈以隆崇。𡍮若華之景曜兮,天門閌以高驤。
又【正譌】嵩古作崇。別作崧,非。【正字通】韋昭國語註通用崈。崇崈音義同,合崇嵩爲一,非。互見後崧字註。
【集韻】或作崈。
考證:〔【易·繫辭】崇高莫大於富貴。〕
謹照原文於改乎。 說文(121)
Phonology 音韻
標準語 Official Languages
官話
chong2 [tʂʰʊŋ35] ㄔㄨㄥˊ
粵語
sung4 [suːŋ1] 崇拜, 崇高, 崇尚, 崇山峻嶺, 崇敬, 崇洋, 尊崇
日語
シュウ [ɕɨː] [漢]
スウ [sɨː]
ソウ [soː] [漢]
ズ [zɨ] [呉]
シュ [ɕɨ] [呉]
韓語
숭 [suŋ]
越南
sùng [suŋ21]
韻書 Rime Books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釋義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
廣韻
崇東三
通攝東韻3等開口平東韻崇小韻鋤弓切dʒiuŋ高也敬也就也聚也又姓鋤弓切四高也敬也就也聚也又姓鋤弓切四
刊謬補缺切韻
崇東三
通攝東韻3等開口平東韻崇小韻鋤隆切dʒĭuŋ鋤隆反。敬。亦作崈。二。鋤隆反。敬。亦作崈。二。
集韻
崇東三
通攝東韻3等合口平東韻崇小韻鉏弓切dʒiuŋ說文嵬高也一曰充也聚也終也又姓或書作崈說文嵬高也一曰充也聚也終也又姓或書作崈
心東三
通攝東韻3等合口平東韻嵩小韻思融切siuŋ說文中岳嵩髙山又姓古作崇說文中岳嵩髙山又姓古作崇
禮部韻略
崇東三
通攝東韻3等合口平東韻崇小韻鉏中切dʒiuŋ鉏中切釋云嵬髙也聚也亦作崈鉏中切釋云嵬髙也聚也亦作崈
增韻
崇東三
通攝東韻3等合口平東韻崇小韻鉏中切dʒiuŋ鉏中切高也聚也充也就也國名古作崈鉏中切高也聚也充也就也國名古作崈
五音集韵
心東三
通攝東韻3等合口平東韻心母四等siuŋ二同上→嵩:思融切山高也又山名又姓史記有嵩極玄子古作崇或作崧十八二同上→嵩:思融切山高也又山名又姓史記有嵩極玄子古作崇或作崧十八
床二東一
通攝東韻1等合口平東韻床母二等dʐuŋ鋤弓切高也敬也就也聚也又姓七鋤弓切高也敬也就也聚也又姓七
洪武正韻
牀東撮
東韻開口平東韻崇小韻鉏中切dʒyuŋ鉏中切髙也聚也充也就也又國名古作崈鉏中切髙也聚也充也就也又國名古作崈
古今韻會舉要
澄公平東韻公韻澄母dʑuŋ鉏弓切次商濁音說文嵬高也从山宗聲一曰充也又聚也終也廣韻又敬也就也又尊也書崇信姦回又崇牙旌旗飾記檀弓設崇注刻繪為之又崇山地名書放驩兠于崇山今澧州澧陽縣又國名文王伐崇今京兆府鄠縣集韻或書作崈鉏弓切次商濁音說文嵬高也从山宗聲一曰充也又聚也終也廣韻又敬也就也又尊也書崇信姦回又崇牙旌旗飾記檀弓設崇注刻繪為之又崇山地名書放驩兠于崇山今澧州澧陽縣又國名文王伐崇今京兆府鄠縣集韻或書作崈
蒙古字韻
c ꡄung ꡟꡃ平東韻dʐuŋ()
音韻闡微
牀東冬庚蒸青合陽平東韻崇小韻牀母二等tʃuŋ
中原音韻
穿東鍾撮陽平東鍾韻ʈʂʰiuŋ
韻略易通
春東洪合舒陽平東洪韻tʂʰuŋ高也高也
中州音韻
牀東鍾合平聲東鍾韻蟲小韻dʐuŋ高也高也
中華新韻
ㄔ ㄨㄥ 陽平東韻tʂʰʊŋ
東國正韻
ㅆ ㅠㆁ 平弓重䛪匊韻ziuŋ
戚林八音
曾之 春公 陽平春公韻tsuŋ
分韻撮要
心 東 陽平東韻soŋ高也又尊崇高也又尊崇
擬音方案:《廣韻》《切韻》《集韻》:邵榮芬(《禮部韻略》《增韻》《五音集韻》擬音為與《集韻》音韻地位對比得到),《洪武正韻》:小學堂資料,《古今韻會舉要》:竺家寧,《蒙古字韻》:江鍾偉,《音韻闡微》:林慶勛,《中原音韻》:寧繼福,《韻略易通》:張玉來,《中州音韻》:馬樂樂,《中華新韻》:依註音符號,《東國正韻》:申祐先,《戚林八音》:彭攻關,《分韻撮要》:劉鎮發
韻部 Rime
西漢
冬
東漢
冬
魏
冬
晉
冬
宋北魏後期
東冬鍾江
北魏後期北齊
東
齊梁陳北周隋
東
上古音 Reconstructed Old Chinese
高本漢
dʐʰi̯ɷŋ
王力
dʒǐuŋ 冬部
董同龢
dzʰoŋ 中部
周法高
dziəwŋ 中部
李方桂
dzrjəŋw 中部
鄭張尚芳
zruŋ 終0部
白-沙
*[dz]<r>uŋ
斯塔羅斯金上古前期
ʒ́hruŋ
斯塔羅斯金上古後期
ʒhruŋ
斯塔羅斯金西漢
ʒ̣hǝuŋ
斯塔羅斯金東漢
ʒ̣hǝuŋ
許思萊上古
dzruŋ
許思萊東漢
dẓuŋ
布之道諧聲域
TSUŊ
聲首宗
布之道擬音
dzruŋ
音節類型B
Dialects 方言
tsʰ
tsʰoŋ
陽平(36)
官江蘇常州金壇35
官江蘇淮安漣水35
官江蘇揚州
官江蘇泰州45
官安徽蕪湖55
官安徽蚌埠55
官安徽淮南鳳台55
官安徽阜陽潁上33
官山東煙台蓬萊55
官山東威海環翠33
官湖北武漢213
官湖北襄陽襄樊52
官湖北黃岡紅安
官湖南常德213
官重慶31
官重慶江津21
官四川成都21
官四川自貢31
官四川南充31
官四川雅安漢源31
官貴州貴陽21
官貴州遵義21
官貴州畢節2
官貴州黔東南丹寨53
官貴州黔東南黎平213
官雲南昆明31
官雲南昭通31
官雲南紅河蒙自53
官雲南大理31
閩廣東汕頭55
閩廣東汕尾海豐55
閩廣東潮州55
閩廣東揭陽55
閩海南三亞21
閩海南昌江21
贛江西九江彭澤
陽去(1)
平湖南永州寧遠21
陰上(1)
閩廣東茂名電白31
tsʰuŋ
陽平(21)
官安徽阜陽55
官山東煙台萊州42
官山東濟寧2
官山東聊城2
官河南漯河召陵53
官河南周口淮陽53
官湖北荊門鍾祥31
官湖南郴州21
官湖南永州寧遠31
官廣西柳州雒容21
官廣西桂林臨桂31
官陝西漢中漢臺42
客江西贛州寧都13
客廣東深圳11
客廣東梅州梅縣11
客廣東東莞11
客廣西玉林博白23
贛福建三明泰寧33
贛江西南昌進賢
贛江西新余分宜
粵廣西南寧21
陽平甲(1)
贛江西南昌24
tsʰəŋ
陽平(8)
官安徽合肥55
官河南信陽55
客江西九江修水13
客江西贛州南康11
客廣東韶關南雄21
客廣東惠州11
客廣東梅州五華13
贛江西鷹潭貴溪
tsʰən
陽平(1)
官安徽銅陵樅陽13
tsʰuəŋ
陽平(1)
官河南駐馬店平輿42
tsʰʌŋ
陽平(1)
官江蘇南通
tsʰouŋ
陽平(1)
閩福建寧德福安22
tʂʰ
tʂʰoŋ
陽平(6)
官江蘇南京24
官江蘇連雲港
官安徽安慶35
官安徽亳州蒙城44
官山東臨沂沂水53
官四川涼山西昌52
上聲(2)
官江蘇連雲港 (又)
官山東青島即墨3
tʂʰuŋ
陽平(37)
官北京35
官河北邯鄲大名42
官河北邯鄲魏縣53
官江蘇徐州45
官江蘇連雲港贛榆54
官安徽淮北44
官安徽宿州埇橋55
官山東濟南42
官山東濟南章丘55
官山東淄博博山3
官山東東營廣饒53
官山東東營利津
官山東濰坊昌邑53
官山東濰坊臨朐42
官山東泰安42
官山東臨沂莒南42
官山東德州2
官山東濱州鄒平55
官山東菏澤單縣52
官河南鄭州城關53
官河南開封52
官河南洛陽31
官河南平頂山新華342
官河南新鄉長垣51
官河南濮陽42
官河南許昌42
官河南南陽南召52
官河南商丘梁園52
官河南商丘睢縣42
官湖南張家界大庸21
官陝西寶雞53
官甘肅武威民勤53
官寧夏銀川3
官新疆烏魯木齊52
官新疆哈密51
官新疆昌吉吉木薩爾51
官新疆巴音郭楞焉耆24
陰平(2)
官山東濰坊壽光1
官甘肅臨夏243
tʂʰəŋ
陽平(3)
官山東濰坊安丘42
官山東日照東港42
官山東日照五蓮53
tʂʰɔŋ
陽平(1)
官安徽宿州碭山55
tʂʰuə̃
陽平(2)
官甘肅張掖山丹53
官青海西寧24
陰平(1)
官甘肅酒泉敦煌24
tʂʰuə̃ɣ
陽平(1)
官陝西延安寶塔24
tʂʰũŋ
陽平(1)
官甘肅酒泉肅州53
tʂʰvən
陰平(1)
官青海海東循化13
tʂʰuɤŋ
平聲(1)
官新疆吐魯番214
s
soŋ
陽平(18)
吳江西上饒廣豐341 (--,崇安(地名))
閩海南東方21
閩海南樂東211
粵廣東韶關21
粵廣東深圳寶安21
粵廣東珠海斗門22
粵廣東珠海前山21
粵廣東佛山順德42
粵廣東肇慶21
粵廣東清遠21
粵廣東東莞21
粵廣東中山石岐51
粵廣東雲浮21
粵廣東雲浮羅定21
粵香港21
粵香港新界21
粵澳門21
平廣東韶關21
陰平(2)
閩廣東湛江雷州213
閩海南澄邁22 (老)
上聲(2)
閩海南萬寧31
閩海南陵水31
陽去(1)
閩廣東中山隆都31
suŋ
陽平(3)
客廣東廣州從化35
客廣東韶關新豐24
湘廣西桂林灌陽33
sɔŋ
陽平(2)
閩海南海口21
粵廣東江門白沙22
sei
陽平(1)
官安徽蕪湖55
sɔ̃
陽平(1)
平廣西桂林平樂31
ts
tsoŋ
陽平(4)
湘湖南長沙13
粵廣東佛山42
粵廣東肇慶封開24
平雲南文山富寧31
陰平(1)
官湖南懷化會同11
tsuŋ
陽平(5)
閩福建福州53
閩福建寧德古田33
閩福建寧德柘榮21
平廣西桂林朝陽22
平廣西賀州富川七都話33
tsəŋ
陽平(1)
平廣西賀州九都話213
tsɔŋ
陽平(2)
閩福建廈門35 ((白))
平廣西百色田東41
陰平(1)
閩福建漳州漳浦55
上聲(1)
閩福建南平建甌21
tsən
陰平(1)
湘湖南湘潭33 ((~高))
tsiɔŋ
陽平(1)
閩福建廈門35 ((白))
tsɒŋ
陽平(1)
閩福建莆田仙游24
tsɔuŋ
陽平(1)
閩福建三明沙縣31
tsiaŋ
陽平(1)
平湖南永州道縣31
tsaŋ
陽平(1)
平廣西賀州富川八都話21
ʃ
ʃoŋ
陽平(2)
粵廣東清遠連山21
粵香港大埔泰亨21
上聲(1)
閩海南定安315
ʃuŋ
陽平(5)
客廣西玉林北流24
粵廣西柳州融水21
粵廣西貴港桂平21
粵廣西玉林北流32
粵廣西賀州信都24
ʃɔŋ
陽平(1)
平廣東清遠保安25
ʃʊŋ
陽平(1)
粵廣東廣州21
ʃəuŋ
陽平(1)
粵廣西玉林博白232
ʃieu
陽平(1)
平廣東佛山西岸24
z
zoŋ
陽平(8)
吳江蘇蘇州24
吳浙江溫州31
吳浙江嘉興231
吳浙江湖州雙林113
吳浙江金華玉山24
吳浙江台州仙居312
吳浙江麗水雲和423
吳安徽黃山甘棠213
陽去(2)
吳上海13
吳江蘇無錫213 (無錫方言無陽平調,古陽平調的字併入陽去調。)
zuŋ
陽平(1)
湘湖南永州33
tʃʰ
tʃʰoŋ
陽平(1)
官山東濱州博興53
tʃʰuŋ
陽平(8)
客廣西南寧馬山213
客香港沙田21
粵廣西北海21
粵廣西欽州21
粵廣西欽州靈山53
粵廣西百色52
粵廣西崇左31
粵廣西崇左寧明21
tʃʰɤŋ
陽平(1)
閩福建三明將樂22
dz
dzoŋ
陽平(6)
官湖南湘西吉首11
吳江蘇常州213
吳江蘇鎮江丹陽31
吳浙江杭州213
吳浙江寧波113
吳浙江衢州龍游21
陽去(1)
吳江蘇無錫江陰223 (江陰方言無陽平調,古陽平調的字併入陽去調。)
dzʊŋ
陽平(2)
吳浙江寧波餘姚113
吳浙江紹興231
dzan
陽平(1)
湘湖南婁底雙峰13
pfʰ
pfʰəŋ
陽平(4)
官山東棗莊嶧城55
官山東泰安寧陽42
官山東臨沂平邑2
官陝西西安24
pfʰən
陽平(1)
官甘肅蘭州51
ɬ
ɬuŋ
陽平(2)
粵廣西梧州蒙山21
粵廣西貴港南江22
ɬɔŋ
陽平(2)
粵廣西百色那畢31
平廣西崇左扶綏21
ɬioŋ
陽平(1)
閩廣西貴港平南12
ɕ
ɕoŋ
陽平(1)
平廣西玉林福綿31
ɕuŋ
陽平(1)
平廣西梧州藤縣212
ɕɔŋ
陽平(1)
平廣西柳州融水21
ɕye
去聲(1)
官山東臨沂平邑5
tʃ
tʃuŋ
陽平(3)
粵廣西南寧賓陽213
粵廣西桂林臨桂21
粵廣西河池宜州31
tʃɔŋ
陽平(1)
粵廣西來賓武宣22
dʑ
dʑioŋ
陽平(2)
吳江蘇泰州靖江223
吳江西上饒廣豐341
ɦz
ɦzoŋ
陽平(2)
吳安徽池州貴池35
吳安徽宣城宣州13
t
toŋ
陽平(1)
閩海南瓊海22
陰平(1)
閩海南澄邁22 (新)
tsʰz
tsʰzuəŋ
陽平(1)
官陝西咸陽三原35
zʱ
zʱoŋ
陽平(1)
吳上海浦東新區324
hz
hzəŋ
陽平(1)
吳安徽宣城寧國11
tʰ
tʰuŋ
陽平(1)
贛江西撫州黎川35
tɕ
tɕøŋ
陽平(1)
平廣西南寧亭子21
Notes 註
隆 崇
《ABC上古漢語詞源詞典》認為:兩者的「高」義同源
嵩 崇
王力《同源字典》認為:兩者的「高」義同源,兩字心牀鄰紐,東侵通轉
洔 峙 崇 *寺
《漢語同源詞大典》:洔:水中高地;峙:屹立,高聳;崇:崇高。本組字皆有「高」義。本組字讀音相近,該書認為是一組同源字。
賨 崇 綜 粽 䑸 總 *宗
《漢語同源詞大典》:賨:秦漢時少數民族所交納的賦稅的總稱;崇:總聚;綜:機縷,綜合經緯者;粽:包裹、總聚為一體之物;䑸:船隊,眾船聚者;總:總和。本組字皆有「總和」義。本組字讀音相近,該書認為是一組同源字。
崇 悰 鬃 尚 *宗
《漢語同源詞大典》:崇:山高大,虛化引申為高;悰:歡樂,情緒高;鬃:高髻;尚:高。本組字皆有「高」義。本組字讀音相近,該書認為是一組同源字。
蔞 樓 㟺 艛 髏 崇 *婁
《漢語同源詞大典》:蔞:蔞蒿,高丈餘之草本植物;樓:兩層以上的房屋,有高義;㟺:山頂,山之最高處;艛:有樓的船,高大者;髏:頭骨,人體最高處;崇:山高。本組字皆有「高」義。本組字讀音相近,該書認為是一組同源字。
樅 嵸 㙡 崇 *從
《漢語同源詞大典》:樅:冷杉,松科之木,木之高者;嵸:山高;㙡:土菌,高腳;崇:崇高。本組字皆有「高」義。本組字讀音相近,該書認為是一組同源字。
嘐 漻 飂 寥 顟 雡 鷚 崇 *翏
《漢語同源詞大典》:嘐:誇語,自高自大;漻:大水;飂:高風;寥:高遠;顟:大首高鼻深目貌;雡:鳥大雛;鷚:雲雀,好高飛入雲端;崇:崇高。本組字皆有「高、大」義。本組字讀音相近,該書認為是一組同源字。
層 竲 甑 磳 嶒 䆵 崇 *曾
《漢語同源詞大典》:層:重屋,其形高;竲:樓台,有高義;甑:蒸具,疊於鬲之上,形高;磳:山、山崖高;嶒:山高峻貌;䆵:屋高深;崇:山高。本組字皆有「高」義。本組字讀音相近,該書認為是一組同源字。
Relatives 相關字
Yixiezi 異寫字 (works in progress)
Same etymological decomposition 同構字
崈Index in character sets 字符集索引
SetIDExtraG0
1971
-G1
1971
-G7
11.丨.104
-GT
1504
-GKX
0313.01
康熙字典-GKX
0317.28
康熙字典
注: 古文
GHZR
0808.16
汉语大字典-GZFY
548302
-GZ
soengz.0.1
-G通规
2299
-G常用
常.11.80
-G京族
ʔbuŋ2.0.0
-G古籍
01249
-HB1
B152
-H常用
1109
-T1
5786
全字庫-T甲表
01122
異體字字典-T本土
1432
-J0
3182
-JMJ
010533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J常用
1096
-K0
6693
-K敎育
0432
-KP0
6868
-V1
5139
-
讀音 Readings
kMandarin
chóng
CHONG2
(v2.1.0-6.0.0)
kHanyuPinlu
chóng(55)
chong2(55)
(v4.0.1-6.2.0)
kTGHZ2013
047.160:chóng
kHanyuPinyin
10782.140:chóng
kXHC1983
0149.090:chóng
0149.090:chóng
(v5.1.0)
kCantonese
sung4
SUNG4
(v2.1.0-4.0.1)
kJapanese
スウ シュウ ソウ ズ シュ あがめる たかい たっとい たっとぶ
kJapaneseKun
TAKAI AGAMERU TATTOBU
kJapaneseOn
SUU SHUU
kKorean
SWUNG
kHangul
숭:0E
숭
(v5.0.0-10.0.0)
kVietnamese
sùng
kTang
jhriung
kDefinition
esteem, honor, revere, venerate
來源 IRG Sources
kIRG_GSource
G0-3367
0-3367
(v3.0.0-5.2.0)
kIRG_HSource
HB1-B152
kIRG_TSource
T1-5976
1-5976
(v3.0.0-5.2.0)
kIRG_JSource
J0-3F72
0-3F72
(v3.0.0-5.2.0)
kIRG_KSource
K0-627D
0-627D
(v3.0.0-5.2.0)
kIRG_KPSource
KP0-E4E4
kIRG_VSource
V1-5347
1-5347
(v3.1.1-5.2.0)
3-2A50
(v3.1.0)
1-2A50
(v3.0.0)
kRSUnicode
46.8
kTotalStrokes
11
kIICore
AGTJHKMP
2.1
(v4.1.0-6.3.0)
辭典索引 Dictionary Indices
kDaeJaweon
0613.170
kFennIndex
111.05
kGSR
1003h
kHanYu
10782.140
kIRGDaeJaweon
0613.170
kIRGDaiKanwaZiten
08152
(v3.0.0-15.0.0)
kIRGHanyuDaZidian
10782.140
kIRGKangXi
0313.010
kKangXi
0313.010
kLau
2977
kMatthews
1528
kMeyerWempe
2793
kMorohashi
08152
kNelson
1429
kSBGY
025.18
辭典資料 Dictionary-like Data
kCangjie
UJMF
kCihaiT
457.501
kFenn
516C
kFourCornerCode
2290.1
kFrequency
4
(v3.2.0-15.1.0)
kGradeLevel
4
kHKGlyph
1108
kPhonetic
321 1277
321
(v3.1.1-4.0.1)
kUnihanCore2020
GHJKMPT
其他碼位 Other Mappings
kBigFive
B152
kCCCII
213B7B
kCNS1986
1-5976
kCNS1992
1-5976
kEACC
213B7B
kGB0
1971
kGB1
1971
kJis0
3182
kJoyoKanji
2010
kKoreanEducationHanja
2007
kKPS0
E4E4
(v3.1.1-15.0.0)
kKSC0
6693
(v2.1.0-15.0.0)
kMainlandTelegraph
1504
kTaiwanTelegraph
1504
kTGH
2013:2299
kXerox
252:267
部首餘筆 Radical-Stroke Counts
kRSAdobe_Japan1_6
C+2616+46.3.8
kRSKangXi
46.8
(v2.1.0-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