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話
chuan1
粵語
cyun1
日語
セン
韓語
천
越南
xuyên
廣韻
昌/仙合/平
集韻
昌/仙合/平
昌/諄合/平
訓読
かわ(川)
Sources 各源例字
G0-3428
HB1-A474
T1-4455
J0-406E
K0-7439
V1-5357
KP0-EDAB
Old versions 舊版本
IVD

00Ad
Evolution 字形演化
商
甲骨文
𠂤組
商
甲骨文
子組
商
甲骨文
午組
商
甲骨文
賓組
商
甲骨文
歷組
商
甲骨文
無名組
商
金文
商
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
楚(戰國)
簡帛
上博
楚(戰國)
簡帛
子彈庫
楚(戰國)
簡帛
郭店
楚(戰國)
簡帛
新蔡葛陵
秦
簡帛
嶽麓書院
秦
篆書
李斯
漢
篆書
漢
隸書
漢
說文小篆
宋
傳抄
汗簡
宋
傳抄
古文四聲韻
宋
傳抄
古文四聲韻
漢
石經
熹平石經
唐
石經
開成石經
宋
印刷字體
廣韻
宋
印刷字體
增韻
明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清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
當代
標準字形
陸
當代
標準字形
港
當代
標準字形
台
當代
標準字形
日
當代
標準字形
韓
Calligraphy 後世書法
Origin 字源諸說
《說文解字》:
昌緣切
貫穿通流水也。《虞書》曰:「濬𡿨巜,距川。」言深𡿨巜之水會爲川也。凡川之屬皆从巛。
Meaning 字義
chuan1
(1)
水道,河流river 川流不息
(2)
河流的源头
(3)
河神
(4)
平川,平坦的陆地plain 平川
(5)
坃
(6)
用同「穿」
→穿
chuan1
(1)
穿透;使破成孔洞to penetrate 穿洞
(7)
四川省的简称 如:川剧;川菜;川陕公路abbreviation of Sichuan
(8)
姓
(壯)
壯字用同「荐」
→荐
(壯)
cienq 转
(壯)
壯字用同「𰿶」
→𰿶
(壯)
con 穿(洞)
(壯)
cuenh <方>转悠
(喃)
xiên 詞:xiên xẹo; chữ xiên 義:crooked; crooked writing
(喃)
xuyên 詞:đại xuyên (sông); xuyên(mấy dược thảo) 義:river; medicinal herbs
(喃)
◎ Thấu qua, suốt từ bên này sang bên kia.#C1: 川 xuyên
Kinship diagram of variants 異體字圖譜
《說文解字》WFG
《說文解字》
昌緣切
貫穿通流水也。《虞書》曰:「濬𡿨巜,距川。」言深𡿨巜之水會爲川也。凡川之屬皆从巛。
《說文解字繫傳》
叱專反
貫穿通流水也。《虞書》曰:「濬𡿨巜距巛。」言深𡿨巜之水會為巛也。凡巛之屬,皆從巛。
《說文解字注》
昌緣切
毌穿通流水也。 [毌各本作貫。毌,穿物持之也。穿,通也。巛則毌穿通流。又大於巜矣。水有始出謂川者。如《爾雅》水注川曰谿,許云泉出通川爲谷是也。有絕大乃謂川者。如《皋陶謨》𡿨巜距川,《攷工記》澮達於川是也。本小水之名,因以爲大水之名。] 《虞書》曰: [謂古文《皋陶謨》。] 濬𡿨巜歫巛。 [歫各本作距。今正。今《尙書》作畎澮距川者,後人所改也。] 言深𡿨巜之水會爲川也。 [此偁《尙書》釋之。以見《尙書》之川與川字有間矣。川今昌緣切。古音在十三部。讀如春。《雲漢》之詩是也。] 凡川之屬皆从川。
《康熙字典》
【寅集中】【巛字部】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昌緣切,音穿。【釋名】穿也。穿地而流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凡天下之地埶,兩山之閒,必有川焉。【爾雅·釋水】湀闢流川。【註】通流。【疏】湀闢者,通流大川之別名也。【又】過辨回川。【註】旋流。【疏】言川中之水有回旋而流者。【蔡邕·月令章句】衆流注海曰川。【書·益稷】予決九川,距四海。【傳】決九州名川,通之至海。又【禹貢】奠高山大川。【傳】大川四瀆。【疏】川之大者,莫大於瀆。四瀆,謂江,河,淮,漢也。【呂氏春秋】何謂六川:河水、赤水、遼水、黑水、江水、淮水。【潘岳·關中記】涇、渭、灞、滻、鄷、鎬、潦、潏,凡八川。【司馬相如·上林賦】蕩蕩乎八川。
又三川,郡名。【史記·秦始皇紀】滅二周,置三川郡。【前漢·高祖紀】斬三川守李由。【註】應劭曰:今河南郡也。韋昭曰:有河洛伊,故曰三川也。
又四川,省名。【韻會】今成都府,潼州,利州,夔州四路,取氓江,沱江,黑水,白水四大川以立名也。
又口川。【周語】防民之口,甚於防川。【朱子詩】口川失自防。
又川衡,官名。【周禮·地官】川衡掌巡川澤之禁令。
又竅也。【山海經】倫山有獸如麋,其川在尾上。【註】川,竅也。
又叶樞倫切,音春。【詩·大雅】旱旣大甚,滌滌山川。早魃爲虐,如惔如焚。【前漢·敘傳】昔在上聖,昭事百神。類帝禋宗,望秩山川。考證:〔【周禮·冬官考工記】凡天下之地勢。〕
謹照原文勢改埶。 唐韻(751)
Phonology 音韻
標準語 Official Languages
官話
chuan1 [tʂʰuan55] ㄔㄨㄢ
粵語
cyun1 [tsʰyːn5] 河川, 山川, 川流不息, 百川歸海
日語
セン [seɴ] [呉漢]
韓語
천 [tɕʰʌn]
越南
xuyên [swiə̯n33]
韻書 Rime Books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釋義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
廣韻
昌仙合
山攝仙韻3等合口平仙韻穿小韻昌緣切tɕʰiuæn山川也蔡邕月令章句曰衆流注海曰川釋名曰川者穿也穿地而流也山川也蔡邕月令章句曰衆流注海曰川釋名曰川者穿也穿地而流也
刊謬補缺切韻
昌仙合
山攝仙韻3等合口平仙韻穿小韻昌緣切tɕʰĭwɛn谷。俗佝巛。谷。俗佝巛。
集韻
昌仙合
山攝仙韻3等合口平僊韻穿小韻昌緣切tɕʰiuæn說文貫穿通流水也引虞書濬畎澮距川言深畎澮之水會為川也說文貫穿通流水也引虞書濬畎澮距川言深畎澮之水會為川也
昌諄合
臻攝諄韻3等合口平諄韻萅小韻樞倫切tɕʰiuen穿通流水也穿通流水也
禮部韻略
昌仙合
山攝仙韻3等合口平僊韻穿小韻昌緣切tɕʰiuæn釋云山川也亦衆流注海釋云山川也亦衆流注海
增韻
昌仙合
山攝仙韻3等合口平僊韻穿小韻昌緣切tɕʰiuæn衆流周禮萬夫有川注萬夫四縣之田方三十三里少半里遂從溝横洫從澮横九會而川周其外偏旁作巛衆流周禮萬夫有川注萬夫四縣之田方三十三里少半里遂從溝横洫從澮横九會而川周其外偏旁作巛
五音集韵
穿三真臻諄合
臻攝真韻3等合口平諄韻穿母三等tɕʰiuen川通流水也川通流水也
穿三仙先合
山攝仙韻3等合口平仙韻穿母三等tɕʰiuæn山川也蔡邕月令章句曰衆流注海曰川釋名曰川者穿也穿地而流也山川也蔡邕月令章句曰衆流注海曰川釋名曰川者穿也穿地而流也
洪武正韻
穿先撮
先韻開口平先韻穿小韻昌緣切tʃʰyen衆流周禮萬夫有川注萬夫四縣之田方三十三里少半里遂從溝橫洫从澮橫九會而川周其外偏旁作巛衆流周禮萬夫有川注萬夫四縣之田方三十三里少半里遂從溝橫洫从澮橫九會而川周其外偏旁作巛
古今韻會舉要
徹涓弮平先韻涓韻徹母tɕʰyen說文巛貫穿通流水也引書濬𡿨巜距巛言深𡿨巜之水㑹為巛也今文尚書作濬畎澮距川釋名穿也穿地而流也月令章句泉流注海曰川又周禮萬夫有川注萬夫四縣之田方三十三里少半里遂從溝横洫從澮横九㑹而川周其外又漢書音義韋昭曰河洛伊為三川又史記注涇渭洛為三川又四川今成都府潼川利州夔州四路說文巛貫穿通流水也引書濬𡿨巜距巛言深𡿨巜之水㑹為巛也今文尚書作濬畎澮距川釋名穿也穿地而流也月令章句泉流注海曰川又周禮萬夫有川注萬夫四縣之田方三十三里少半里遂從溝横洫從澮横九㑹而川周其外又漢書音義韋昭曰河洛伊為三川又史記注涇渭洛為三川又四川今成都府潼川利州夔州四路
蒙古字韻
ch ꡅwÿan ꡧꡦꡋ平先韻tʂʰyɛn()
音韻闡微
穿寒删先元真文撮一陰平先韻穿小韻穿母三等tʃʰyan
中原音韻
穿先天撮陰平先天韻ʈʂʰiuɛn
韻略易通
春先全撮舒陰平先全韻tʂʰyɛn衆流衆流
中州音韻
穿先天撮平聲先天韻川小韻ʈʂʰiuɛn眾流眾流
中華新韻
ㄔ ㄨㄢ 陰平寒韻甲類tʂʰuan
東國正韻
ㅊ ㆊㄴ 平鞬寋建訐韻tsʰyen
戚林八音
出 光 陰平光韻tsʰuoŋ
分韻撮要
穿 鴛 陰平鴛韻tʃʰyn山川衆流也又川穿也謂穿地而流也山川衆流也又川穿也謂穿地而流也
擬音方案:《廣韻》《切韻》《集韻》:邵榮芬(《禮部韻略》《增韻》《五音集韻》擬音為與《集韻》音韻地位對比得到),《洪武正韻》:小學堂資料,《古今韻會舉要》:竺家寧,《蒙古字韻》:江鍾偉,《音韻闡微》:林慶勛,《中原音韻》:寧繼福,《韻略易通》:張玉來,《中州音韻》:馬樂樂,《中華新韻》:依註音符號,《東國正韻》:申祐先,《戚林八音》:彭攻關,《分韻撮要》:劉鎮發
韻部 Rime
西漢
元
東漢
元
魏
元
晉
元
宋北魏後期
山先仙
北魏後期北齊
山先仙
齊梁陳北周隋
山先仙
上古音 Reconstructed Old Chinese
高本漢
ȶʰi̯wan
王力
ȶʰǐwən 文部
李方桂
tʰjiən 文部
鄭張尚芳
kʰjon 元3部
白-沙
*t.l̥u[n] (MC -jwen is irregular)
斯塔羅斯金上古前期
slun
斯塔羅斯金上古後期
l̥wǝn
斯塔羅斯金西漢
l̥wǝn
斯塔羅斯金東漢
śwǝn
許思萊上古
k-hlun
許思萊東漢
tśʰuanᶜ
布之道諧聲域
KLUN
聲首川
布之道擬音
kʰlun
音節類型B
Dialects 方言
tsʰ
tsʰuan
陰平(23)
官安徽阜陽潁上213
官山東煙台蓬萊313
官河南漯河召陵24
官河南周口淮陽24
官湖北武漢55
官湖北宜昌55
官湖北襄陽襄樊34
官湖北天門55
官湖南湘西吉首55
官廣西柳州雒容33
官廣西桂林臨桂33
官重慶55
官重慶江津55
官四川成都44
官四川南充55
官四川達州達縣55
官貴州貴陽55
官貴州遵義55
官貴州畢節1
官雲南昭通44
閩福建廈門55 ((文))
閩福建泉州南安33
閩福建漳州漳浦55
tsʰuã
陰平(8)
官安徽淮南鳳台213
官安徽阜陽212
官山東濰坊昌邑213
官山東濟寧1
官山東臨沂沂水213
官山東聊城1
官河南駐馬店平輿212
官雲南紅河蒙自44
陰去(1)
平湖南永州寧遠55
tsʰyn
陰平(14)
粵廣東韶關55
粵廣東珠海前山55
粵廣東佛山53
粵廣東佛山順德53
粵廣東肇慶55
粵廣東肇慶封開55
粵廣東清遠55
粵廣東中山石岐55
粵廣東雲浮55
粵廣東雲浮羅定55
粵廣西南寧55
粵香港55
粵澳門55
平廣東韶關55
tsʰin
陰平(2)
閩廣東中山隆都55
粵廣東江門白沙23
tsʰuæ̃
陰平(2)
官安徽蚌埠212
官陝西漢中漢臺55
tsʰɔn
陰平(6)
客廣東廣州從化44
客廣東韶關新豐44
客廣東深圳33
客廣東東莞33
客廣西玉林博白44
平雲南文山富寧44
tsʰun
陰平(1)
平廣西百色田東54
tsʰuaŋ
陰平(3)
官湖南郴州33
閩廣東汕頭33
閩海南三亞33
tsʰø
陰平(4)
吳上海53
吳江蘇蘇州44
吳浙江寧波52
吳浙江台州仙居334
陰去(1)
吳上海浦東新區35
tsʰõ
陰平(3)
官江蘇淮安漣水31
官江蘇揚州
官安徽蕪湖31
tsʰæ̃
陰平(1)
官江蘇常州金壇31
tsʰuɑ̃
陰平(1)
官山東濰坊安丘213
tsʰyɛ
陰平(2)
平廣西桂林朝陽43
平廣西賀州九都話24
tsʰuoŋ
陰平(3)
閩福建福州44
閩福建寧德古田55
閩福建寧德柘榮42
tsʰon
陰平(1)
客廣東梅州梅縣44
tsʰʊ̃
陰平(1)
官江蘇泰州21
tsʰɪ̃
陰平(2)
吳浙江寧波餘姚324
吳浙江紹興52
tsʰŋ
陰平(2)
閩福建廈門55 ((白))
閩福建泉州南安33
tsʰøn
陰平(2)
贛福建三明泰寧21
粵廣東東莞213
tsʰyeŋ
陰平(2)
湘廣西桂林灌陽22
平湖南永州道縣54
tsʰuɔn
陰平(1)
官貴州黔東南黎平33
tsʰei
陰去(1)
吳上海浦東新區35 (0,上海市區音)
tsʰʮõ
陰平(1)
吳浙江杭州33
tsʰẽ
陰平(1)
吳浙江寧波餘姚324
tsʰɤə
陰平(1)
吳浙江嘉興51
tsʰᴇ
陰平(1)
吳浙江湖州雙林44
tsʰuei
陰平(1)
吳浙江衢州龍游434
tsʰuaĩ
陰平(1)
吳福建南平浦城35
tsʰyøŋ
陰平(1)
閩福建莆田仙游54
tsʰuiŋ
平聲(1)
閩福建南平建甌54
tsʰyiŋ
平聲(1)
閩福建南平建甌54
tsʰyeiŋ
陰平(1)
閩福建南平建陽53
tsʰuŋ
陰平(1)
閩福建寧德福安332
tsʰueŋ
陰平(1)
閩廣東潮州33
tsʰoẽ
陰平(1)
客江西贛州南康44
tsʰoɛn
陰平(1)
客江西贛州寧都42
tsʰyen
陰平(1)
客廣東惠州33
tsʰɵn
陰平(1)
贛江西南昌42
tsʰiɔŋ
陰平(1)
粵廣東深圳寶安55
tsʰyŋ
陰平(1)
粵香港新界232
tsʰyɐi
陰平(1)
平廣西賀州富川八都話52
tsʰən
陰平(1)
平廣西崇左扶綏53
tʂʰ
tʂʰuan
陰平(22)
官北京55
官河北邯鄲大名33
官河北邯鄲魏縣24
官安徽宿州碭山213
官山東菏澤單縣213
官河南鄭州城關24
官河南開封35
官河南洛陽33
官河南平頂山新華35
官河南新鄉長垣24
官河南濮陽34
官河南許昌24
官河南南陽南召14
官河南商丘梁園24
官河南商丘睢縣24
官湖北荊門鍾祥24
官湖南張家界大庸55
官四川自貢45
官四川涼山西昌33
官陝西寶雞44
官新疆烏魯木齊44
官新疆昌吉吉木薩爾44
平聲(1)
官新疆吐魯番214
tʂʰuã
陰平(14)
官安徽亳州蒙城213
官山東濟南213
官山東濟南章丘213
官山東淄博博山1
官山東東營廣饒213
官山東東營利津
官山東煙台萊州213
官山東濰坊壽光1
官山東泰安213
官山東德州1
官山東濱州鄒平214
官雲南昆明44
官青海西寧44
官新疆巴音郭楞焉耆44
tʂʰuæ̃
陰平(6)
官江蘇徐州213
官安徽宿州埇橋212
官甘肅酒泉肅州55
官甘肅酒泉敦煌24
官甘肅臨夏243
官寧夏銀川1
tʂʰɔn
陰平(1)
客江西九江修水24
tʂʰuaŋ
陰平(1)
官江蘇南京31
tʂʰõ
陰平(1)
官江蘇連雲港
tʂʰon
陰平(1)
客廣東梅州五華44
tʂʰʊ̃
陰平(1)
官安徽合肥212
tʂʰuɛ̃
陰平(1)
官陝西延安寶塔213
tʂʰuɛ
陰平(2)
官甘肅武威民勤44
官甘肅張掖山丹24
tʂʰuæn
陰平(1)
官安徽淮北213
tʂʰuon
陰平(1)
官安徽安慶11
tʂʰvan
陰平(1)
官青海海東循化13
tʂʰuɑn
陰平(1)
官新疆哈密55
tʃʰ
tʃʰuan
陰平(1)
閩海南東方33
tʃʰuã
陰平(4)
官江蘇連雲港贛榆214
官山東日照東港213
官山東日照五蓮213
官山東臨沂莒南213
tʃʰyn
陰平(9)
粵廣東廣州53
粵廣東清遠連山53
粵廣西柳州融水52
粵廣西貴港桂平55
粵廣西貴港南江44
粵廣西玉林北流55
粵廣西河池宜州53
粵廣西崇左52
粵廣西崇左寧明53
tʃʰin
陰平(6)
粵廣西北海55
粵廣西欽州55
粵廣西欽州靈山21
粵廣西玉林博白55
粵廣西百色55
粵廣西來賓武宣55
tʃʰɔn
陰平(1)
客廣西南寧馬山33
tʃʰun
陰平(5)
粵廣西南寧賓陽35
粵廣西桂林臨桂45
粵廣西梧州蒙山53
粵廣西百色那畢53
粵廣西賀州信都44
tʃʰuɑ̃
陰平(2)
官山東青島即墨1
官山東濰坊臨朐213
tʃʰyan
陰平(1)
官山東威海環翠53
tʃʰyɛ
陰平(1)
吳浙江麗水雲和324
tʃʰon
陰平(1)
客廣西玉林北流55
tʃʰua
陰平(1)
官山東濱州博興213
tʃʰuɛ̃
陰平(1)
閩福建三明將樂55
tʃʰyɪ̃
陰平(1)
閩福建三明沙縣33
tɕʰ
tɕʰyn
陰平(4)
官湖南永州寧遠33
平廣西南寧亭子41
平廣西柳州融水53
平廣西梧州藤縣53
tɕʰun
陰平(1)
平廣西玉林福綿54
tɕʰyẽ
陰平(5)
吳浙江金華玉山33
吳江西上饒廣豐445
湘湖南長沙33
湘湖南湘潭33
湘湖南永州13
tɕʰyan
陰平(2)
官河南信陽33
官湖南常德44
tɕʰyɛ̃
陰平(2)
吳浙江衢州開化45
客廣東韶關南雄23
tɕʰyʊ̃
陰平(1)
官江蘇南通
tɕʰyən
陰平(1)
官湖南懷化會同11
tɕʰye
陰平(1)
官貴州黔東南丹寨33
tɕʰy
陰平(1)
吳浙江溫州33
tɕʰiɛn
陰平(1)
贛江西撫州黎川22
tɕʰyᴇ̃
陰平(1)
平廣西桂林平樂53
s
suan
陰平(6)
閩福建漳州漳浦55
閩海南瓊海33
閩海南澄邁22
閩海南昌江23
閩海南樂東34
閩海南陵水33
suaŋ
陰平(2)
閩海南海口23
閩海南萬寧44
tʰ
tʰin
陰平(1)
粵廣東珠海斗門33
tʰyẽ
陰平(1)
官安徽銅陵樅陽21
tʰuɐn
陰平(1)
閩廣西貴港平南33
tʰuĩ
陰平(1)
湘湖南婁底雙峰55
tʰaŋ
陰平(1)
平廣西賀州富川七都話52
pfʰ
pfʰæ̃
陰平(2)
官山東棗莊嶧城213
官山東泰安寧陽214
pfʰan
陰平(2)
官山東臨沂平邑1
官甘肅蘭州53
pfʰã
陰平(1)
官陝西西安21
ts
tsua
陰平(1)
官山東煙台1
kʰ
kʰʯan
陰平(1)
官湖北黃岡紅安
tsʰz
tsʰzuã
陰平(1)
官陝西咸陽三原31
ʃ
ʃuan
陰平(1)
閩海南定安213
Notes 註
川 江 水
《ABC上古漢語詞源詞典》認為:「川」來源可能:1.與「江」有關,2.可能是「水」的變音
順 訓 馴 巡 循 *川
《漢語同源詞大典》:順:順應、順從;訓:教誨;馴:馬順從、順服;巡:巡視、順著既定路線行走觀察;循:沿著一定的路線、方向行走。本組字皆有「順從」義。本組字讀音相近,該書認為是一組同源字。
釧 䡅 紃 轉 *川
《漢語同源詞大典》:釧:鐲子;䡅:古代車廂格欄上的纏束物;紃:飾履的圓形帶;轉:轉動、繞圈子。皆有「轉、繞」義。本組字讀音相近,該書認為是一組同源字。
漢語多功能字庫
略說: 象河川形。甲骨文本作水流之貌,後來中間象水的部分簡化成一條綫。31 字
詳解: 甲骨文中「川」、「水」用法非常相似,如卜辭有「不水」、「其水」,同時亦有「不川」、「其川」的說法。「水」、「川」在這裏都解作水災,因此「不川」即是「不發大水」的意思。「川」字在甲骨文中也可用作河神。如《合集》28180:「即川燎,又(有)雨」,指用燎祭法向河神祭祀祈雨。古文獻中亦保留了相同的用法,如《論語.雍也》:「犁牛之子騂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朱熹注:「山川,山川之神也。」「川」字亦有用作地名,如《合集》21661:「丁歸才(在)川人」,即指在川地的人歸來。另外甲骨文亦經常出現「川浥」的地名。
「川」在金文中,可用作水流。傳世古籍中屢見這種用法,如《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川」在金文亦可用為「甽」,讀作「畎」,借指低平得水肥沃之地。宜侯夨簋:「易(賜)土,厥川二百□。」《集韻.迥韻》云:「畎,田畝也。」有以為「川」字後來由借用為田地義,引申成田地的單位詞,譬如五杞衛鼎:「縈二川」,即指是要圍繞二川之地(參黃盛璋)。可參看「甽」。
戰國簡帛中,「川」字曾通假作「順」,如《成之聞之》:「君子治人侖(倫)以川天德。」又通假作「坤」,如馬王堆帛書《六十四卦》有「川」卦,傳世《易》作「坤」。王引之《經異述聞》云:「乾坤字正當作坤,其作巛者,乃是借用川字。」最後,「川」字亦有通假為「穿」,如長沙子彈庫《楚帛書》丙篇:「不可以川□,大不訓(順)」,這裏「川」讀為「穿」,指穿壁、穿地之事(李學勤)。
《說文》:「川,貫穿通流水也。《虞書》曰:『濬く巜,距川。』言深く巜之水會爲川也。凡川之屬皆从川。」675 字相關漢字: 水,甽,畎,順,坤,穿
Relatives 相關字
Index in character sets 字符集索引
SetIDExtraG0
2008
-G1
2008
-G7
3.丿.2
-GT
1557
-GKX
0323.23
康熙字典-GHZR
0037.02
汉语大字典-GZFY
037001
-GZJW
317111
-GZ
cienq.1.2
-GZ
con.0.2
-GZ
cuenh.0.0
-G通规
0043
-G常用
常.3.21
-G部件
0053
-G京族
siːn1.0.0
-G京族
siːn1.1.0
-G古籍
01363
-HB1
A474
-H常用
1132
-T1
3653
全字庫-T甲表
01145
異體字字典-T本土
1467
-J0
3278
-JMJ
010763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J常用
1167
学年: 1
K0
8425
-K敎育
0756
-KP0
7711
-V1
5155
-
讀音 Readings
kMandarin
chuān
CHUAN1
(v4.0.1-6.0.0)
CHUAN1 WU2
(v3.1.0-3.2.0)
CHUAN1
(v2.1.0-3.0.0)
kTGHZ2013
051.180:chuān
kHanyuPinyin
10032.020:chuān
kXHC1983
0163.010:chuān
0163.010:chuān
(v5.1.0)
kCantonese
cyun1
CHYUN1
(v2.1.0-4.0.1)
kJapanese
セン かわ
kJapaneseKun
KAWA
kJapaneseOn
SEN
kKorean
CHEN
kHangul
천:0E
천
(v5.0.0-10.0.0)
kVietnamese
xuyên
kTang
*chiuɛn
kDefinition
stream, river; flow; boil
來源 IRG Sources
kIRG_GSource
G0-3428
0-3428
(v3.0.0-5.2.0)
kIRG_HSource
HB1-A474
kIRG_TSource
T1-4455
1-4455
(v3.0.0-5.2.0)
kIRG_JSource
J0-406E
0-406E
(v3.0.0-5.2.0)
kIRG_KSource
K0-7439
0-7439
(v3.0.0-5.2.0)
kIRG_KPSource
KP0-EDAB
kIRG_VSource
V1-5357
1-5357
(v3.1.1-5.2.0)
3-2A60
(v3.1.0)
1-2A60
(v3.0.0)
kRSUnicode
47.0
kTotalStrokes
3
kIICore
AGTJHKMP
2.1
(v4.1.0-6.3.0)
辭典索引 Dictionary Indices
kCowles
604
kDaeJaweon
0624.070
kFennIndex
102.02
kGSR
0462a
kHanYu
10032.020
kIRGDaeJaweon
0624.070
kIRGDaiKanwaZiten
08673
(v3.0.0-15.0.0)
kIRGHanyuDaZidian
10032.020
kIRGKangXi
0323.230
kKangXi
0323.230
kMatthews
1439
kMeyerWempe
376
kMorohashi
08673
kNelson
1447
kSBGY
140.48
辭典資料 Dictionary-like Data
kCangjie
LLL
kCihaiT
462.202
kFenn
425E
kFourCornerCode
2200.0
kFrequency
4
(v3.2.0-15.1.0)
kHKGlyph
1131
kPhonetic
273
kUnihanCore2020
GHJKMPT
其他碼位 Other Mappings
kBigFive
A474
kCCCII
213C34
kCNS1986
1-4455
kCNS1992
1-4455
kEACC
213C34
kGB0
2008
kGB1
2008
kJis0
3278
kJoyoKanji
2010
kKoreanEducationHanja
2007
kKPS0
EDAB
(v3.1.1-15.0.0)
kKSC0
8425
(v2.1.0-15.0.0)
kMainlandTelegraph
1557
kTaiwanTelegraph
1557
kTGH
2013:43
kXerox
246:334
部首餘筆 Radical-Stroke Counts
kRSAdobe_Japan1_6
C+2706+47.3.0
kRSKangXi
47.0
(v2.1.0-15.0.0)
異體 Variants
kSemanticVariant
U+5DDB<kMatth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