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鬳瓦(.,H,J)
U+7517(Basic)
瓦部16畫 共20畫 核心字
官話
yan3
粵語
jin5
jin2
日語
ゲン
ゴン
韓語
廣韻
疑/仙B開/上
疑/元開/平
疑/仙B開/去
集韻
疑/仙B開/上
疑/元開/平
疑/仙B開/去
疑/元開/上
疑/元開/去
訓読
こしき(甑)
Sources 各源例字
G3-4674
HB2-F5DE
T2-6B6C
J13-7848
K2-4924
KP1-5A81
Old versions 舊版本
IVD
00Ad
Comparison 用字對比
Evolution 字形演化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
簡帛
張家山
說文小篆
傳抄
古文四聲韻
傳抄
集篆古文韻海
印刷字體
廣韻
印刷字體
增韻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
當代
標準字形
Origin 字源諸說
《說文解字》: 魚蹇切甑也。一曰穿也。从瓦鬳聲。讀若言。
《字源》:异体 鬳《字源》:形声 (有象形金文初文)《漢多》:甲金文象一種蒸食物的炊器,是「甗」的象形初文,分兩層,上部是無底的甑,下部是鬲,外形上大下小。
Meaning 字義
yan3
(1)
古代炊器 青铜制或陶制,上部是透底的甑,下部是鬲,中置一有孔的箅 也有上下部可分开的 多为圆形,也有方形 盛行于殷、周时earthen utensils for steaming or boiling food
(2)
甑形的山 后作「巘」
yan3
(1)
形状如甑的山
(3)
古地名 春秋齐地 今山东省济南市附近
Kinship diagram of variants 異體字圖譜
《說文解字》WFG
瓦部 006()
《說文解字》
魚蹇切甑也。一曰穿也。从瓦鬳聲。讀若言。
《說文解字繫傳》
擬件反甑也。從瓦鬳聲。一曰穿也。讀若言。 [臣鍇曰:「《春秋左傳》:『紀公之甗。』」]
《說文解字注》
魚蹇切甑也。一穿。 [各本作一曰穿也。小徐本在鬳聲之下。今正。按甑空名窐。見《穴部》。不得云又名甗也。陶人爲甗。實二鬴。厚半寸。脣寸。鄭司農云:甗,無底甑。無底,卽所謂一穿。葢甑七穿而小。甗一穿而大。一穿而大則無底矣。甑下曰甗也,渾言之。此曰甑也一穿,析言之。渾言見甗亦評甑。析言見甑非止一穿。參差互見。使文義相足。此許訓詁之一例也。或曰當依小徐鬳聲之下作一曰甑一穿也六字。山之似甗者曰甗。詩。陟則在甗。傳曰:甗,小山別於大山也。《釋名》曰:甗,甑也。甑一孔者。甗形孤出處似之也。按此謂似甑體而巳。《鬲部》曰:鼎大上小下若甑曰鬵。然則甑形大上小下。山名甗者亦爾。俗作巘。非。《爾雅》。小山別。大山曰鮮。《詩・皇矣》同。字作鮮者,甗之叚借。《文選・吳都賦》作嶰。李注古買反。此因《爾雅》鮮或作𡾮,又譌作嶰也。] 从瓦。鬳聲。讀若言。 [魚蹇切。十四部。]
《康熙字典》
【午集上】【瓦字部】 【唐韻】魚蹇切【集韻】【韻會】【正韻】語蹇切,𠀤音巘。【說文】甑也。一曰穿也。【韻會】無底甑也。【揚子·方言】甑,自關而東謂之甗。【左傳·成二年】齊侯使賓媚人賂以紀甗玉磬與地。【周禮·冬官考工記陶人】甗實二鬴,厚半寸,脣寸。【註】甗,無底甑。【正字通】博古圖,甗之爲器,上若甑,可以炊物,下若鬲,可以飪物,蓋兼二器而有之。或三足而圜,或四足而方,考工甗註:鄭𤣥謂無底甑。王安石則曰:从鬳从瓦。鬲獻其氣,甗能受之,然後知甑無底者,所以言其上,鬲獻氣者,所以言其下也。說文止訓爲甑,蓋舉其具。體言之耳。商有父己甗二,父乙甗,祖已甗,鬲甗二,饕餮甗。周有垂花雷紋甗盤,雲饕餮甗,純素甗二。漢有偃耳甗,皆銅爲之。方言:梁謂甗爲鉹。鉹字从金,旣从金,則甗未必皆如考工爲陶器也。
 又【爾雅·釋山】重甗隒。【註】謂山形如累兩甗。【疏】山基有重岸也。
 又地名。【春秋·僖十八年】宋師及齊師戰于甗。【註】甗,齊地。
 又【前漢·司馬相如·上林賦】巖阤甗錡,嶊崣崛崎。【註】甗錡,隆屈窊折貌。【文選註】甗,甑也。錡,敧也。上大下小,有似敧甑也。
 又【廣韻】語軒切【集韻】【韻會】魚軒切,𠀤音言。
 又【廣韻】語戰切【集韻】魚戰切【韻會】疑戰切,𠀤音彥。
 又【廣韻】魚變切,音獻。
 又【集韻】【韻會】𠀤語偃切,音險。
 又【集韻】牛堰切,音撚。義𠀤同。 說文(121)
Phonology 音韻
標準語 Official Languages
官話
yan3 [iɛn214] ㄧㄢˇ
粵語
jin5 [iːn13]
jin2 [iːn35]
日語
ゲン [geɴ] [呉漢]
ゴン [goɴ]
韓語
[ʌn]
韻書 Rime Books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釋義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
廣韻
仙B開3B小韻魚蹇ŋiæn器也周禮曰陶人爲甗甗無底甑也器也周禮曰陶人爲甗甗無底甑也
元開3小韻語軒ŋiɐn無底甑也又語戰切無底甑也又語戰切
仙B開3B小韻魚變ŋiæn甑也甑也
刊謬補缺切韻
元開3小韻語軒ŋĭɐn無底甑。又語戰反。又魚堰反。通俗作甗*。無底甑。又語戰反。又魚堰反。通俗作甗*。
仙B開3B小韻魚變ŋĭɛn甑〻。甑〻。
集韻
仙B開3B𤣔小韻語蹇ŋiæn甑也甑也
元開3小韻魚軒ŋiɐn無厎甑周禮陶人為甗無厎甑周禮陶人為甗
仙B開3B小韻魚戰ŋiæn甑也爾雅重甗隒郭璞讀甑也爾雅重甗隒郭璞讀
元開3𧥜小韻語偃ŋiɐn甑也甑也
元開3𤬝小韻牛堰ŋiɐn說文鬲屬或作甗說文鬲屬或作甗
禮部韻略
仙B開3B小韻語蹇ŋiæn甑也又魚軒語偃魚戰三切見元阮線三韻甑也又魚軒語偃魚戰三切見元阮線三韻
元開3小韻魚軒ŋiɐn甑也釋云無底甑又語偃魚蹇魚戰三切見阮獮線三韻甑也釋云無底甑又語偃魚蹇魚戰三切見阮獮線三韻
仙B開3B小韻魚戰ŋiæn甑也又魚軒語偃語蹇三切見元阮獮三韻甑也又魚軒語偃語蹇三切見元阮獮三韻
元開3小韻語偃ŋiɐn周禮冬官陶人為甗無底甑也左傳紀甗玉磬又魚軒語蹇魚戰三切見元獮線三韻周禮冬官陶人為甗無底甑也左傳紀甗玉磬又魚軒語蹇魚戰三切見元獮線三韻
增韻
仙B開3B小韻語蹇ŋiæn甑也又與瓛同又元阮線三韻俗作甗凡從鬲者俗皆作鬲甑也又與瓛同又元阮線三韻俗作甗凡從鬲者俗皆作鬲
元開3小韻魚軒ŋiɐn甑也考工記陶人爲甗鄭司農曰無底甑也又漢百官表注蹏研善升甗甗謂山形如甑又阮獮線三韻甑也考工記陶人爲甗鄭司農曰無底甑也又漢百官表注蹏研善升甗甗謂山形如甑又阮獮線三韻
仙B開3B小韻魚戰ŋiæn甑也又元阮獮三韻甑也又元阮獮三韻
元開3小韻語偃ŋiɐn甑也又與巘同又元獮線三韻今圈甑也又與巘同又元獮線三韻今圈
五音集韵
元開3ŋiɐn無底甑也又語戰切無底甑也又語戰切
元開3ŋiɐn甑也甑也
元開3ŋiɐn=鬳:鬲屬=鬳:鬲屬
仙先B開3Bŋiæn甑也甑也
洪武正韻
先齊小韻語蹇ŋien甑也又與巘同又見先霰二韻俗作甗凡从鬲者俗皆作甑也又與巘同又見先霰二韻俗作甗凡从鬲者俗皆作
先齊小韻夷然ien甑也又銑霰二韻甑也又銑霰二韻
先齊小韻倪甸ŋien甑也又先銑韻甑也又先銑韻
古今韻會舉要
鞬堅賢ŋien無底甑也考工記陶人為甗又地名左傳戰于甗注齊地又阮獮霰韻無底甑也考工記陶人為甗又地名左傳戰于甗注齊地又阮獮霰韻
鞬堅賢ŋien甑也左傳紀甗玉磬周禮考工記陶人為甗注無底甑又先銑線韻〇已上屬寋字母韻甑也左傳紀甗玉磬周禮考工記陶人為甗注無底甑又先銑線韻〇已上屬寋字母韻
鞬堅賢gien甑也廣韻器也周禮陶人為甗無底甑也又元阮霰韻甑也廣韻器也周禮陶人為甗無底甑也又元阮霰韻
鞬堅賢ŋien說文甑也从瓦鬳聲徐按左傳紀公之甗爾雅重甗隒郭璞讀說文甑也从瓦鬳聲徐按左傳紀公之甗爾雅重甗隒郭璞讀
蒙古字韻
ng ꡃen ꡠꡋŋɛn()
音韻闡微
寒删先元真文齊一陽平小韻ian
寒删先元真文齊一上聲小韻ian
寒删先元真文齊一上聲小韻ian
寒删先元真文齊一去聲小韻ian
中華新韻
ㄧㄢ iɛn
東國正韻
ㅓㄴ 鞬寋建訐ŋən
ㅓㄴ 鞬寋建訐ŋən
ㅓㄴ 鞬寋建訐ŋən
戚林八音
非風 香姜 陰去香姜hioŋ
擬音方案:《廣韻》《切韻》《集韻》:邵榮芬(《禮部韻略》《增韻》《五音集韻》擬音為與《集韻》音韻地位對比得到),《洪武正韻》:小學堂資料,《古今韻會舉要》:竺家寧,《蒙古字韻》:江鍾偉,《音韻闡微》:林慶勛,《中原音韻》:寧繼福,《韻略易通》:張玉來,《中州音韻》:馬樂樂,《中華新韻》:依註音符號,《東國正韻》:申祐先,《戚林八音》:彭攻關,《分韻撮要》:劉鎮發
上古音 Reconstructed Old Chinese
高本漢
ŋi̯ăn
ŋi̯an
董同龢
ŋjăn 元部
ŋjan 元部
周法高
ŋjan 元部
ŋian 元部
李方桂
ŋjan 元部
ŋjianx 元部
ŋjianh 元部
鄭張尚芳
ŋranʔ 元1部
ŋan 元1部
ŋrans 元1部
白-沙
*ŋrar-s
*ŋar
斯塔羅斯金上古前期
ŋhar
斯塔羅斯金上古後期
ŋhan
斯塔羅斯金西漢
ŋhan
斯塔羅斯金東漢
ŋhan
許思萊上古
ŋan
ŋanʔ
ŋans
許思萊東漢
ŋɨɑn
ŋɨanᴮ
ŋɨanᶜ
布之道諧聲域
ŊAN
聲首
ŊAT
聲首
布之道擬音
ŋan
音節類型B
ŋranʔ
音節類型B
ŋranh
音節類型B
Notes 註
甗 甑
《說文》兩字互訓。「甗」為無底甑,即所謂「一穿」,「甑」有底七穿(即七小孔)。
獻 憲 甗
《ABC上古漢語詞源詞典》認為:「獻」的呈現義和「憲」的顯著義同源。與「甗」的炊器義同源
鬳 甗 巘
劉鈞傑《同源字典補》認為:鬳,炊器;甗,同鬳;巘,形狀如甑的山。三者同源
漢語多功能字庫
 略說: 甲金文象一種蒸食物的炊器,是「甗」的象形初文,分兩層,上部是無底的甑,下部是鬲,外形上大下小(漢語大詞典)。
54 字
 詳解: 甲金文象一種蒸食物的炊器,是「甗」的象形初文,分兩層,上部是無底的甑,下部是鬲,外形上大下小(漢語大詞典)。這種象形寫法後來加從「虍」為聲符,加聲符後,甗的象形便類化為「鼎」或「鬲」,不復象形,以「鼎」、「鬲」為義符,以表器皿之義。參見「鬳」。包山楚簡加「金」為義符,以示其質料,指用青銅製的甗。

  甲骨文用作本義,表示炊器,《合集》32125:「尊甗」,表示陳設甗,以供祭祀。參見「尊」。又讀作「獻」,表示進獻,《合集》629:「用甗(獻)小臣卅妾卅于帚(婦)」,表示進獻三十個小臣和三十妾給婦。

  金文用作氏族徽號。

  漢帛書也用作本義,表示炊器,《馬王堆.養生方》第22行:「置甗中」。

  《說文》:「甗,甑也。一曰:穿也。从瓦,鬳聲。讀若言。」326 字相關漢字: 虍,鼎,鬲,鬳,金,尊,獻

Relatives 相關字
Index in character sets 字符集索引
SetIDExtraG2 3884 -G3 3884 -GKX 0753.04 康熙字典-GHZR 1536.02 汉语大字典-GZFY 747501 -GZJW 182011 -G通规 8056 -G古籍 11962 -HB2 F5DE -T2 7576 全字庫-T乙表 02712 異體字字典-J1 4503 -J3 8840 -JMJ 017610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K2 4104 -KP1 5A81 -
讀音 Readings
kMandarin
yǎn
YAN3 (v2.1.0-6.0.0)
kTGHZ2013
423.260:yǎn
kHanyuPinyin
21433.140:yǎn
kXHC1983
1329.070:yǎn
1329.070:yǎn (v5.1.0)
kCantonese
jin5
YIN5 (v2.1.0-4.0.1)
kJapanese
ゲン ゴン こしき
kJapaneseKun
KOSHIKI
kJapaneseOn
GEN GON
kDefinition
earthenware vessel in two parts
來源 IRG Sources
kIRG_GSource
G3-4674
3-4674 (v3.0.0-5.2.0)
kIRG_HSource
HB2-F5DE
kIRG_TSource
T2-6B6C
2-6B6C (v3.0.0-5.2.0)
kIRG_JSource
J13-7848
J3-7848 (v8.0.0)
J1-4D23 (v6.0.0-7.0.0)
1-4D23 (v3.0.0-5.2.0)
kIRG_KSource
K2-4924
2-4924 (v3.0.0-5.2.0)
kIRG_KPSource
KP1-5A81
kRSUnicode
98.16
kTotalStrokes
20
21 (v3.1.0-6.0.0)
辭典索引 Dictionary Indices
kDaeJaweon
1160.160
kGSR
0252d
kHanYu
21433.140
kIRGDaeJaweon
1160.160
kIRGDaiKanwaZiten
21626 (v3.0.0-15.0.0)
kIRGHanyuDaZidian
21433.140
kIRGKangXi
0753.040
kKangXi
0753.040
kMatthews
7369
kMorohashi
21626
kSBGY
115.33 292.42 409.29
辭典資料 Dictionary-like Data
kCangjie
YBMVN
kCihaiT
905.302
kFourCornerCode
2121.7
kPhonetic
471
kUnihanCore2020
GHMT
其他碼位 Other Mappings
kBigFive
F5DE
kCCCII
225D39
kCNS1986
2-6B6C
kCNS1992
2-6B6C
kEACC
225D39
kGB3
3884
kJIS0213
1,88,40
kJis1
4503
kKPS1
5A81 (v3.1.1-15.0.0)
kTaiwanTelegraph
3923
kTGH
2013:8056
kXerox
272:077
部首餘筆 Radical-Stroke Counts
kRSAdobe_Japan1_6
C+16983+98.5.16
kRSKangXi
98.16 (v2.1.0-15.0.0)
異體 Variants
kSemanticVariant
U+2ED3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