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皿
U+76C2(Basic)
皿部3畫 共8畫 核心字
官話
yu2
粵語
jyu4
jyu1
日語
韓語
越南
vu
廣韻
云/虞/平
集韻
匣/虞/平
訓読
はち(鉢)
わん(碗)
Sources 各源例字
G0-535B
HB1-AABB
T1-4E7C
J0-6233
K0-695D
KP0-FAE6
Old versions 舊版本
IVD
00Ad
Comparison 用字對比
Evolution 字形演化
甲骨文
賓組
甲骨文
黃組
甲骨文
何組
甲骨文
無名組
金文
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或晚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
西周
金文
西周
春秋
金文
春秋晚期
春秋
金文
春秋中期
春秋
金文
春秋
楚(戰國)
簡帛
上博
簡帛
張家山
說文小篆
傳抄
集篆古文韻海
石經
開成石經
印刷字體
廣韻
印刷字體
增韻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
當代
標準字形
當代
標準字形
當代
標準字形
Calligraphy 後世書法
Origin 字源諸說
《說文解字》: 羽俱切飲器也。从皿亏聲。
《字源》:形声
Meaning 字義
yu2
(1)
盛液体的器皿liquid vessel
(2)
盛饭的器皿
(3)
古代田猎阵名
(4)
量词
(5)
古地名 1.春秋时晋地 故地在今山西省阳曲县大盂 2.春秋时宋地 3.春秋周地 在今河南省沁阳市西北 4.县名 汉置,中废,隋、唐、宋、明、清至今从汉阳名 今属山西省
(6)
(喃)
◎ Đồ gốm cỡ vừa, dùng đựng nước hoặc chất rời.#A2: 盂 vu
Kinship diagram of variants 異體字圖譜
《說文解字》WFG
皿部 002
《說文解字》
羽俱切飲器也。从皿亏聲。
《說文解字繫傳》
員湏反飲器也。從皿亏聲。 [臣鍇按:《史記》:田蚡學孔甲盤盂諸書。謂盤盂之刻銘也。]
《說文解字注》
羽俱切飮器也。 [飮大徐及篇,韵,《急就篇》注作飯。誤。小徐及《後漢書》注,《御覽》皆作飮。不誤。《木部》椲,木也。可屈爲杅者。杅卽盂之假借字。《旣夕禮》㒳敦㒳杅注。杅盛湯漿。《公羊傳》。古者杅不穿。何注。杅,飮水器。《孫卿子》曰:槃圓而水圓。杅方而水方。《史記・滑稽傳》。操一豚蹏,酒一盂而祝。《後漢書・孝明紀》。盂水脯糒而巳。《方言》。盂,宋楚魏之閒或謂之盌。又曰:盂謂之柯。又曰:盂謂之㯸。河濟之閒謂之䀂𥂫。又曰:孟謂之銚銳。] 从皿。亏聲。 [羽俱切。五部。]
《康熙字典》
【午集中】【皿字部】 【唐韻】羽俱切【集韻】【韻會】【正韻】雲俱切,𠀤音于。【說文】飯器也。【揚子·方言】宋楚魏之閒,盌謂之盂。【史記·滑稽傳】酒一盂。【韓非子·外儲篇】君猶盂也,民猶水也。盂方水方,盂圜水圜。【文中子·禮樂篇】刻于盤盂。
 又書名。【史記·武安君傳】田蚡學盤盂諸書。【註】黃帝使孔甲所作銘也。孟康曰:儒墨名法雜家書也。
 又田獵𨻰名。【左傳·文十年】宋公爲右盂,鄭伯爲左盂。
 又草名。【爾雅·釋草疏】盂,草似茅者。一名狼尾。一作盂。
 又山名。【山海經】盂山,其隂多鐵,其陽多銅。
 又宋地名。【左傳·僖二十一年】諸侯會宋公于盂。
 又縣名。【前漢·地理志】秦置盂縣,屬太原郡。
 又姓。【左傳】衞有盂黶。
 又與杅通。【後漢·崔駰傳】刻諸盤杅。【註】杅亦盂也。 左傳(-451)
Phonology 音韻
標準語 Official Languages
官話
yu2 [y35] ㄩˊ
粵語
jyu4 [yː1] 痰盂, 盂蘭節
jyu1 [yː5]
日語
[ɯ] [呉漢]
韓語
[u]
越南
vu [vu33]
韻書 Rime Books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釋義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
廣韻
3小韻羽俱ɣio盤盂說文曰飯器也又姓左傳晉有盂丙盤盂說文曰飯器也又姓左傳晉有盂丙
刊謬補缺切韻
3虞󠄃小韻羽俱ɣĭu大盌。大盌。
集韻
3小韻雲俱ɣio說文飯器也方言盂宋楚之間或謂之盌一曰陣名亦姓或作皿說文飯器也方言盂宋楚之間或謂之盌一曰陣名亦姓或作皿
禮部韻略
3小韻雲俱ɣio飯器釋按方言盂宋楚之間或謂之盌左傳左盂右盂田獵陳名又姓左傳有盂丙飯器釋按方言盂宋楚之間或謂之盌左傳左盂右盂田獵陳名又姓左傳有盂丙
增韻
3小韻雲俱ɣio飯器方言盌謂之盂荀子盂方而水方又田獵陣名左傳宋公爲右盂東方朔傳作飯器方言盌謂之盂荀子盂方而水方又田獵陣名左傳宋公爲右盂東方朔傳作
五音集韵
喻三3io盤盂也說文飯噐也方言盂宋楚之間或謂之盌一曰陳名亦姓左傳晉有盂丙或作𥁄盤盂也說文飯噐也方言盂宋楚之間或謂之盌一曰陳名亦姓左傳晉有盂丙或作𥁄
月開3kiɐt齊人謂盤曰盂齊人謂盤曰盂
洪武正韻
魚撮小韻雲居y飯器方言盌謂之孟荀子盂方而水方又田獵陣名左傳宋公爲右盂東方朔傳作飯器方言盌謂之孟荀子盂方而水方又田獵陣名左傳宋公爲右盂東方朔傳作
古今韻會舉要
喻幺魚iu說文飲器也方言宋楚之間或謂之盌一曰陳名〇左傳宋公為右盂鄭伯為左盂注曰田獵陳名又史記田蚡學孔甲盤盂諸書謂盤盂之刻銘也或作𥁄漢東方朔傳置守宮𥁄下注今盋𥁄也盋音鉢說文飲器也方言宋楚之間或謂之盌一曰陳名〇左傳宋公為右盂鄭伯為左盂注曰田獵陳名又史記田蚡學孔甲盤盂諸書謂盤盂之刻銘也或作𥁄漢東方朔傳置守宮𥁄下注今盋𥁄也盋音鉢
蒙古字韻
x ꡝÿu ꡦꡟɦy()
音韻闡微
魚虞撮陽平小韻y
中原音韻
魚模撮陽平魚模iu
韻略易通
居魚陽平居魚y飯器飯器
中州音韻
魚模撮平聲魚模小韻jiu盤~盤~
中華新韻
陽平y
東國正韻
ㅜㅇ 拘矩屨ŋu
戚林八音
鶯亦 過朱 陽平過朱uo
分韻撮要
陽平jy飰盂盤盂飰盂盤盂
擬音方案:《廣韻》《切韻》《集韻》:邵榮芬(《禮部韻略》《增韻》《五音集韻》擬音為與《集韻》音韻地位對比得到),《洪武正韻》:小學堂資料,《古今韻會舉要》:竺家寧,《蒙古字韻》:江鍾偉,《音韻闡微》:林慶勛,《中原音韻》:寧繼福,《韻略易通》:張玉來,《中州音韻》:馬樂樂,《中華新韻》:依註音符號,《東國正韻》:申祐先,《戚林八音》:彭攻關,《分韻撮要》:劉鎮發
韻部 Rime
西漢
上古音 Reconstructed Old Chinese
高本漢
gi̯wo
王力
ɣǐwa 魚部
董同龢
ɣjuaɡ 魚部
周法高
ɣjwaɣ 魚部
李方桂
gwjag 魚部
鄭張尚芳
ɢʷa 魚0部
白-沙
*[ɢ]ʷ(r)a
斯塔羅斯金上古前期
wha
斯塔羅斯金上古後期
wha
斯塔羅斯金西漢
wha
斯塔羅斯金東漢
wha
許思萊上古
wa
許思萊東漢
布之道諧聲域
WA
聲首
布之道擬音
w(r)a
音節類型B
Dialects 方言
-
y
陽平(68)
北京35
江蘇南京24
江蘇連雲港
江蘇淮安漣水35 (痰~子)
江蘇揚州
安徽合肥55
安徽安慶35
山東濟南42
山東青島即墨2
山東淄博博山3
山東濰坊壽光2
山東濟寧2
山東臨沂平邑2
山東德州2
山東聊城2
湖北武漢213
湖北宜昌12
湖北襄陽襄樊52
湖南常德213
湖南郴州21
湖南永州寧遠31
湖南湘西吉首11
廣西桂林臨桂31
四川成都21
四川雅安漢源31
貴州遵義21
貴州畢節2
貴州黔東南黎平213
雲南大理31
陝西西安24
寧夏銀川3
上海浦東新區324
江蘇蘇州24
浙江衢州開化341
福建三明將樂22
福建寧德古田33
廣東茂名電白11
廣東韶關新豐24
江西撫州黎川35
湖南長沙13
湖南永州33
湖南婁底雙峰13
廣西桂林灌陽33
廣東廣州21
廣東深圳寶安21
廣東珠海前山21
廣東佛山42
廣東肇慶21
廣東清遠21
廣東清遠連山21
廣東中山石岐51
廣東雲浮21
廣東雲浮羅定21
廣西南寧21
廣西柳州融水21
廣西貴港桂平21
廣西玉林北流32
廣西百色52
廣西賀州信都24
廣西崇左寧明21
香港21
澳門21
湖南永州道縣31
廣西柳州融水21
廣西桂林朝陽22
廣西桂林平樂31
廣西賀州九都話213
雲南文山富寧31
陰平(9)
福建福州44
福建莆田仙游54
福建寧德柘榮42
湖南湘潭33
廣東韶關55
廣東肇慶封開55
香港新界232
廣東韶關55
廣西梧州藤縣53
陽去(4)
福建三明泰寧213
廣西來賓武宣21
湖南永州寧遠21
廣西南寧亭子223
上聲(3)
安徽銅陵樅陽224
湖南懷化會同24
福建南平建甌21
去聲(2)
山東煙台5
湖北天門44
陽上(1)
廣西賀州富川七都話31
陰上(1)
廣西賀州富川八都話24
平聲(1)
山西太原11
陽平乙(1)
江西南昌45
i
陽平(12)
四川涼山西昌52
貴州貴陽21
雲南昆明31
雲南紅河蒙自53
江西贛州南康11
廣東韶關南雄21
廣西南寧馬山213
廣西玉林北流24
廣東珠海斗門22
廣東江門白沙22
廣西北海21
廣西欽州21
陰平(1)
廣東梅州梅縣44
陽去(1)
廣東中山隆都31
u
陽平(4)
福建廈門35 ((文))
福建莆田仙游24
福建三明沙縣31
福建寧德古田33 (又盂,單字讀。)
陰平(1)
廣東潮州33
ʯ
陽平(1)
湖北黃岡紅安
陽平(1)
湖南張家界大庸21
ye
陽平(1)
福建南平浦城213
ɔ
陽平(1)
福建廈門35 ((白))
ø
陽平(1)
福建寧德福安22
iu
陽平(1)
江西贛州寧都13
iəu
陽平(1)
廣西桂林臨桂21
iaɯ
陽平(1)
廣西崇左31
h
hy
陽平(1)
廣東佛山順德42
hi
陽平(3)
廣西梧州蒙山21
廣西百色那畢31
廣西百色田東41
hu
陽平(2)
廣東湛江雷州11
廣東揭陽55
陽上(1)
廣東汕尾海豐35
ʔ
ʔy
陽平(2)
廣西柳州雒容21
廣西玉林福綿31
陽去(1)
廣西河池宜州213
ʔi
陰上(1)
廣西貴港平南45
ʔui
陰平(1)
廣西南寧賓陽35
z
zy
陽平(2)
廣東廣州從化35
廣東東莞21
zi
陽平(1)
廣西玉林博白23
陰平(2)
廣東深圳33
廣東東莞33
ɦ
ɦy
陽平(2)
浙江台州仙居312
福建南平建陽334
陽去(1)
上海13
ɦʮ
陽平(1)
浙江杭州213
v
vi
陽平(2)
貴州黔東南丹寨53
江西九江修水13
vu
陽平(1)
浙江溫州31
ɕ
ɕy
陽平(2)
江蘇泰州45
四川達州達縣31
ȵ
ȵy
陽平(1)
廣西貴港南江22
ȵu
陽平(1)
廣西欽州靈山53
ɲ
ɲy
陽平(1)
廣東惠州11
ŋ
ŋui
陰平(1)
廣西玉林博白55
Notes 註
杅 䩒 迂 紆 釪 盂 㝼 曲 環 *于
《漢語同源詞大典》:杅:盛食物或湯漿的器皿,圓形;䩒:車軸上繫靷的皮環,圓形;迂:迂迴、曲折;紆:纏繞,即繞圓圈;釪:錞釪,一種圓形樂器;盂:器皿,圓形;㝼:大腿彎曲;曲:彎曲;環:環形,本組字皆有「曲、環形」義。本組字讀音相近,該書認為是一組同源字。
漢語多功能字庫
 略說: 盂是古代一種盛食物的器具。《說文》:「盂,飯器也。从皿亏聲。」
31 字
 詳解: 盂是古代一種盛食物的器具。《說文》:「盂,飯器也。从皿亏聲。」甲骨及金文均從于從皿,是一形聲字,于是聲符。不過,于除了是聲符外,其實本義應是「吁氣」的「吁」出的一口氣〔參見「于」字通解〕。其實,於甲骨文中,「于」字簡直像一「竽管」〔管中有一口「吁」氣〕。而此字大概漸省略成為金文中的「于」字的一種較一般「于」為複雜的寫法。今觀甲骨文中的盂字都有以較複雜的于字作為聲符的;而存世金文的「盂」字,雖然絕大多數都簡單地從「于」和「皿」,但我們赫然發現商代「帚小室盂」中也有一個盂字,其中用作聲符的「于」也是寫成較複雜的寫法〔即帶有部份竽管管壁〕。我們的解釋是:「于」字一如「平」、「兮」、「可」、「乎」、「号」等諸字一樣,都與人的呼吸氣息有關,故其於遠古的本義是「吁氣」,但後來因被借作虛字的「于」,並久借不還,後來乃有需要分階段於已被混淆的「于」字的基礎上加注義符,因而先後產生「吁」、「竽」、「盂」等字。而「帚小室盂」中較複雜的盂字,反映了「竽」也曾被假借作「盤盂」意義的器皿,因而要以「皿」作為類首,而成為一罕見的盂字。

  最後,「馬王堆‧戰國縱熿家書」中即曾有「盤盂」寫作「盤竽」者,是竽通作盂的又一側證。參見、「子」、「竽」。515 字相關漢字: 吁,于,皿,平,兮,可,乎,号,竽,子

Relatives 相關字
Index in character sets 字符集索引
SetIDExtraG0 5159 -G1 5159 -G7 8.一.16 -GT 4130 -GKX 0792.40 康熙字典-GHZR 2738.09 汉语大字典-GZFY 306603 -GZJW 171211 -GZJW 172712 -G通规 3833 -G古籍 12779 -HB1 AABB -H常用 2717 -T1 4692 全字庫-T甲表 02737 異體字字典-T本土 3697 -J0 6619 -JMJ 018068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J表外 0036 -K0 7361 -K人名 一..3645 -KP0 9070 -
讀音 Readings
kMandarin
YU2 (v2.1.0-6.0.0)
kTGHZ2013
446.050:yú
kHanyuPinyin
42557.060:yú
kXHC1983
1407.010:yú
1407.010:yú (v5.1.0)
kCantonese
jyu4
YU4 (v2.1.0-4.0.1)
kJapanese
ウ はち
kJapaneseKun
HACHI
kJapaneseOn
U
kKorean
WU
kHangul
우:0N
(v5.0.0-10.0.0)
kDefinition
basin; cup
來源 IRG Sources
kIRG_GSource
G0-535B
0-535B (v3.0.0-5.2.0)
kIRG_HSource
HB1-AABB
kIRG_TSource
T1-4E7C
1-4E7C (v3.0.0-5.2.0)
kIRG_JSource
J0-6233
0-6233 (v3.0.0-5.2.0)
kIRG_KSource
K0-695D
0-695D (v3.0.0-5.2.0)
kIRG_KPSource
KP0-FAE6
kRSUnicode
108.3
kTotalStrokes
8
kIICore
AGTJHKMP
2.1 (v4.1.0-6.3.0)
辭典索引 Dictionary Indices
kDaeJaweon
1207.340
kFennIndex
643.07
kGSR
0097k
kHanYu
42557.060
kIRGDaeJaweon
1207.340
kIRGDaiKanwaZiten
22949 (v3.0.0-15.0.0)
kIRGHanyuDaZidian
42557.060
kIRGKangXi
0792.400
kKangXi
0792.400
kMatthews
7595
kMeyerWempe
3634e
kMorohashi
22949
kNelson
0048
kSBGY
073.23
073.23 123.06 (v3.2.0-4.1.0)
辭典資料 Dictionary-like Data
kCangjie
MDBT
kCihaiT
938.401
kFenn
30B
kFourCornerCode
1010.7
kHKGlyph
2715
kPhonetic
1602
kUnihanCore2020
GHJKMPT
其他碼位 Other Mappings
kBigFive
AABB
kCCCII
214D2F
kCNS1986
1-4E7C
kCNS1992
1-4E7C
kEACC
214D2F
kGB0
5159
kGB1
5159
kJis0
6619
kKoreanName
2015
kKPS0
FAE6 (v3.1.1-15.0.0)
kKSC0
7361 (v2.1.0-15.0.0)
kMainlandTelegraph
4130
kTaiwanTelegraph
4130
kTGH
2013:3833
kXerox
270:150
部首餘筆 Radical-Stroke Counts
kRSAdobe_Japan1_6
C+5800+108.5.3
kRSKangXi
108.3 (v2.1.0-15.0.0)